揭秘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残酷内幕

合集下载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燃烧的青春 帅气的中国军人!
水! 在战区,水是很珍贵的,日常水的 供应量仅仅能够维持一个人生命的 基本需要,在越军炮火封锁的最凶 的时候,往往连口水也没有。当今 天我们在家中把水龙头扭开,任那 白花花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出,难以 想像当时为了一口水甚至付出生命 的代价……

征前的誓师,佩带大红 花,喝上一碗壮行的好 酒!闲暇时的嬉皮笑脸 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令 人难以忘怀的严肃;难 以忘怀的豪迈气势,当 中有好些人再也回不来 了
畏缩不前者,杀!
临阵怯逃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泄露军情者,杀! 违反战场纪律者,杀! ……
用刀子杀!
步兵第1师第1团第6连——硬骨头六 连其中16勇士的留影。
战友情深
曾经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战 友转眼间就离去,生命是如 此的脆弱……
这个是中弹了,忍痛让战友帮 着取出
杨 ”被 启 的中 良 步央 。 兵军 第委 命 师名 第为 团“ 第坚 守 连英 战雄 士连 1 2 3
被战士誉为“战地女神 ”
14军老山“硬骨头 排”的排长“孤胆 英雄”史光柱
攻克红河岸边的老街火车站
麻栗 坡烈 士陵 园
照片中的女孩,我们天Leabharlann 再见..青 山 埋 忠 骨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
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 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 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 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 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 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 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 战等。

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发生背景与原因

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发生背景与原因

从各大国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东南亚是一个不稳定的,充满纷争的地区。

挑战与机会共存。

过去,这个地区就是连绵的战乱。

未来也并非就是太平盛世。

从历史情况看,这个地区的战乱有这个地区的特征。

一般来讲,过去百年里,东南亚的战争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区外大国作怪,二是本地区各国战略优势(领土大小、种族纷争和经济利益)的调整。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也不例外。

实际上,在研究中越关系的专家中就有两个派别,一是强调两国自已本身为关系的主要动力,而第二个派别则认为中越关系主要是由第三种力量支配的。

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

本文的第一章即说明两派都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

二战后四十年至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国际政治的特点是东西方对抗。

这个特点不可能不影响中越关系。

本文的第二章,即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强调了这个特点。

但是,中越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互动早于欧洲人对东方的扩张,而且两国都有很强的拒绝外来干涉的传统,所以两国关系当中的一些磨擦不可能完全是外来影响的结果。

没有外来影响,双边关系的问题也足以颠覆稳定导致战争。

两国关系出现问题之后,双方不谋而合地寻求外界的同情和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前苏联和美国非常迅速地对自己的盟友做出了两肋插刀的姿态,使这对冤家反倒下不了台,非得决一死战不可。

敌意升级,不战不足以平息相互的怨气,战争****了。

因此,本文关于战争原因的论述分为两在部份:第一部分写造成两国关系紧张的双边问题,这些问题的由来,发展,如何走进死胡同。

第二部分写苏美两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

这一部分非常强调西方因素在中国调整国家利益时的重要作用。

本文在结尾试图将所列的所有因素,双边的或者外来的,一一对号入座,重新拼贴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图景。

作者始终认为本次战争的初作俑者为1970年代中国国内的社会巨变。

由于中国重新认定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逐渐采取了对西方示好的政策,离前苏联渐行渐远,使本来就不好的关系雪上加霜。

在这个前提下,越南有理由怀疑中国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抗美斗争的忠诚度。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空军在1979年的故事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空军在1979年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空军在1979年的故事
导语:提起自卫反击战,现在公开出版的资料可真不少,从战争的发生背景、经过、经验教训以及战果、战斗细节甚至参战军队番号指挥员名单、伤亡人数
提起自卫反击战,现在公开出版的资料可真不少,从战争的发生背景、经过、经验教训以及战果、战斗细节甚至参战军队番号指挥员名单、伤亡人数都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可以品评指挥员的军事素质,部队的战术运用。

这场战争为我军的现代化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自卫反击战,我们还意识不到文革对我们军队的伤害有多么大,没有自卫反击战,军衔制恢复的也没那么快,自卫反击战使我们的建军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我军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快马加鞭,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成为一支现代化部队。

不过到目前为止,有关自卫反击战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关于陆军的,涉及到空军的我还没有见到,而且也没听过有什么空战和战斗英雄。

曾经接触到这么一种观点:自卫反击战空战没打起来,一是由于交战双方都很克制,不想扩大战争规模;二是由于我方飞机的机型不如越方先进,当时越南南北统一后,北越缴获了不少美国飞机,其各项性能优于我军,所以我们为了避免损失,没有主动出击,取得战果。

这跟我了解的情况大大的有出入呀,带着一头雾水,打电话给我爸查证。

我爸听了勃然大怒:“瞎扯!我们怕他们!要不是当年越南空军做缩头乌龟,我们能把他们的飞机全敲下来!”我一听这个乐呀,平时我爸最不爱提的就是自卫反击战,他既没立功,也没有空中险情,平平淡淡,没什么故事。

这次一激动,为了证明我人民空军不是孬种,破了一次例,跟我聊起自卫反击战中空军的话题来了。

印象中自卫反击战是1979年2月17 日打响的,我爸他们2月初就生活常识分享。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c.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 1979年3月16日该阶段中国 人民解放军以交替掩护,边 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1979 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全 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1979 年3月13日,中国继续撤军, 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 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 越军无大规模追击行动。 1979年3月15日22点20分, 最后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 1979年3月16日,中国宣布 完成撤军行动,战争结束。
战 争 背 景
1979年邓小平访美
中越关系
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历史上,随着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南这片土 地就和中国结下了不。中国派遣防空部队和工程部队进 入越南,作战三年,击落击伤三千余架美 机,牺牲千余人,还源源不断地向越南提 供大量物资。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国的三十 年间,中国约提供给越南折合二百亿美元 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争。
内部:此战暴露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经文革十年后, 战力受到严重损毁的种种问题。在战争期间中国人民 解放军并无可咨识别之军衔制度,导致指挥体系严重 紊乱,炮兵因常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 援效果。
报民 道日 报 关 于 开 战
2.战争的三个阶段
a.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 不可忍》的评论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 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 边疆的战斗”。由此拉开大战的序幕 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中国云南、 广西边防部队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 卫还击战。 17日,东线的解放军在炮击过后迅速进入越南 境内,分三路进入越南。其中南、北两路对越南 北部重镇高平钳击。负责向南穿插的42军以126 师为主力,组成穿插部队,向越南高平省石安县 坦克穿插 县城东溪穿插。以62式坦克搭载步兵组成的快 速穿插部队迅速进攻,顺利攻克了东溪这个西北 直通高平,东南可到谅山的战略要地。2月25日 起,战情胶着,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对越自卫反击战-PPT课件

对越自卫反击战-PPT课件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与越南之间于1979年至1989年期间发生的一场边境军事冲突。战争背景复杂,涉及中苏交恶、中美建交以及越南的反华政策等多重因素。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作战任务。此后,中越边境地区又相继爆发了多次战斗,包括收复扣林山、法卡山、老山、者阴山等战役。这场战争对中国和越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打乱了苏联和越南的战略部署,保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也促进了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越南方面则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史课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全过程,以及它对中国和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意义。

浅议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方得失

浅议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方得失

战争概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之间的战争。

在的支持下,对采取行为。

中国采取自卫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宣布撤出。

中国边防部队撤出越南之后,双方都宣布战争的。

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国继续军事对抗,在罗家坪大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外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都影响巨大。

当今中国的周边,北边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南边越南菲律宾在南海咄咄逼人。

分析这场战争的得失对我国今后的国防建设将会产生巨大作用。

下面我将从战术和战略两个层面分析本次自卫反击战的得失。

∙战术层面在陆上战场,我军士兵延续了解放军解放思想,战法灵活的作风,打出了许多精妙的战术配合,使战争的天平迅速向中方倾斜。

在东线战场,东溪穿插是高平战役的亮点。

43军坦克1营通过牛车小道,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插到东溪,大出越军之意料。

此后坦克部队坚守东溪3个多小时,直到后续步兵赶上巩固阵地。

在西线战场2月16日21时,过河部队利用夜暗大雨,秘密迅速地运动到红河边,用冲锋舟、橡皮舟在七个渡口偷渡红河,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控制了要点,掩护后续部队架设浮桥,引导坦克、车辆过河。

当越军发现中国军队的渡河企图时,匆忙组织抵抗,但为时已晚。

老街之战中,40师118团首先以一部兵力偷渡南溪河,歼灭小曹地区之敌,尔后转用兵力,采取分割包围,侧翼突破,侧后攻击的办法,歼灭老街地区之敌。

中国海军在北部湾中方一侧不断巡航,空军也适时提供支援,有力支援了陆军的自卫反击。

撤军时,解放军大量回收我国昔日的援越物资,并大量毁坏越南北部的军事设施,体现了“掠于饶野,三军足食”的军事思想。

但在战争过程中同样暴露了一系列问题。

中国人不知道的内情:越南军方实拍的中越战争猛图大曝光

中国人不知道的内情:越南军方实拍的中越战争猛图大曝光

中国人不知道的内情:越南军方实拍的中越战争猛图大曝光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同视角下的1979:越南军方拍摄的中越战争图片。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场的秘史对越反击战幸存者这是原1军1师组织科干事韩亚清同志的回忆录。

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纪实文章,这是一篇给人留下感慨与愤怒的檄文。

这篇回忆录真实的记述了阵亡烈士的火化过程,清楚地记录了军地两方处理善后事宜的经过,旗帜鲜明地透析了改开以来烈士及烈属工作的弊端,值得各级党政军领导仔细阅读,认真反思,从而做好必要的工作。

谢谢帖主!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南京军区韩亚清时光如影,再过三年,我就六十挂零了。

夕阳西下,总不免会遥望一下东方,想卯时那带露的朝阳和巳时那灿烂的光芒;看已望不见的轨迹和已成为历史的沧桑。

似乎还想说些什么,来唤起孩提时的欢乐,平衡已失去重心的恐慌。

突然间,视屏出现了利比亚的炮火,于是,我想到了战争,想到了那血风腥雨的战场。

尽管那时的我,仅仅是一个给烈士善后的小卒,既听不到阵地上的枪炮声,也写不出英雄们那惊天动地的篇章,作为战争的一个缩影,虽然不少地方已伤痕累累、支离破碎,但作为铁一军的战士,对有些往事,不忍看,也要看;不堪想,还要想。

一九八四年老山地区防御作战至今已经二十七个年头了。

无论当年参战的军人、军工,还是当时的社会民众,对此记忆都在逐渐淡忘近乎消失,有不少当事人或家属则不堪回首……对这个区域性战事,多年来,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报刊文学,都以不同形式或多种视角给予了客观报道,特别是近期我的几位战友连续以报告文学、战地日记和回忆录的形式反映我部在两山战役中那些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使我很想拿起那支已经生了锈的笔,去反映一些其中鲜为人知的史实。

然而,写些什么呢?因工作需要,当时我这个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受命担任烈士火化组组长,负责了一段人们既关心又不便涉足的内部性工作。

一九八五年六月撤出战区后,昆明军区《国防报》的记者和《解放军报》记者把烈士善后工作作为整个战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采访过我,但不知何故没有下文。

后来,我特别注意到网上的报道,看到不少文字、画册中也缺少此方面内容,甚至在我部的对外宣传中也难以看到这方面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残酷内幕杨国选1986年岁末,我随四川政府新兵运送团到达云南前线,旨在慰问刚收复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战斗的部队官兵和把新兵送到部队。

我到过开远、建水、蒙自、屏边、金平、文山、马关、麻栗坡等边防一线,观看了一个个在建的烈士陵园,感受了依旧弥漫的战火硝烟,聆听了官兵们的悲壮英雄事迹,记录了我军官兵许多鲜为人知的英雄壮举,但也留下了文革乱军前线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惨痛教训。

二十年后的清明前夕,我再次到云南重访,拜谒了部分南疆烈士陵园,凭吊了陵园中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聆听了一些解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残酷的军事内幕。

在这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这些已经在陵园静静地躺了30年的英灵们的英雄壮举,再次激起我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中越战争真实残酷战况……一、一组激烈而严酷的战地实况照片1、越南大肆在我边境挑衅,打死打伤我国边境军民,不顾我国严正声明和交涉,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宣称:要给这忘恩负义的越南人一个教训。

1979年2月17日零晨,我军奉命对越自卫反击。

2 1979年2月17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奉命发表奋起还击保卫边疆的声明和社论3 解放军火箭炮对越军发起轰击(照片除注明外,均属战地军事记者)4 我解放军炮兵向越军阵地进行集火射击5 我军大口径火炮猛击越南纵深6 许世友与参谋长周德礼在164师炮团进入对越自卫反击战阵地7 我军榴弹炮部队向起猛烈炮火攻击8 我军大口径火炮猛击越南纵深9 谅山战役打响,我炮兵对谅山及谅山外围目标进行了猛烈轰击10 炮兵部队用榴弹炮进行攻克谅山的炮火战斗中11 我军装甲部队通过红河12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坦克部队某部越过红河攻入越南老街省13 我军在大口径加农炮在河口沿岸准备向越军发起攻击14 1979年2月17日上午9时10分,我军37师占领红河对岸230高地,为大部队打开通道,迅速通过红河浮桥。

15 步兵搭乘坦克向越南境内开进16 老山战斗中运送弹药的战士口渴饮水17 2月17日,我军坦克团某部奋勇当先冲向越军阵地。

18 这位山东籍战士在老山战斗中去为其他战友取水,倒在了水边,他永远倒下了!19 老山战斗中牺牲在一起的解放军战士20 老山守卫战役中的一连官兵,仅存他一人炸瞎了双眼外,其余全部牺牲21 我军的152榴弹炮群对最前沿作战起了很大作用,凶猛的火力摧毁了越军大量有生力量,但是也必须正视:越军的炮火也打得同样凶,我方不少的军队和人员因此成片成片地“消失”,连尸体都找不回来!二、南国边陲的烈士陵园和静卧那里的烈士们1、麻栗坡烈士陵园麻栗坡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正面是临摹毛泽东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06年)麻栗坡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背面是邓小平的题词: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摄2006年)麻栗坡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县城北郊4公里处,1979年始建,1988年竣工,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绿水。

陵园大门建门庭上书“麻栗坡烈士陵园”7个大字。

陵园中心屹立着15.32米高的大理石烈士纪念塔,两侧大理石纪念碑简介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山脚至山顶21排墓地安葬着937名烈士遗体,每冢墓碑用大理石精雕烈士生平。

中央军委和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韦立仁李海欣郭兴科张大权谢国华张正光代付文潘相安段平韩跃奎方忠诚周忠烈付孔良刘光祥余斌15位烈士,安葬在英雄台。

1986年12月,我们来麻栗坡烈士陵园,还未竣工,2006年清明前夕再来园,这里已建成南疆最具规模和环境优美肃穆的烈士陵园。

麻栗坡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城西北部畴阳河畔的磨山坡上,937名烈士就在这里安息(摄于2006年)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着10年中越战争中为国捐躯的937名烈士。

其中有1979年2月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烈士97名,1981年5月收复扣林山牺牲的烈士131名,1984年4月收复老山、八里河东山牺牲的烈士632名。

其他战场牺牲的烈士77名。

麻栗坡烈士陵园在所有南疆边境线上的烈士陵园中最具盛名。

(摄于2006年)2、蒙自烈士陵园蒙自烈士陵园安葬着430余名烈士,陵园中安葬着290余名1979年中越战争中牺牲的13军烈士(其中包括跟随13军作战的20余名误入越军包围圈全部牺牲的支前开远民兵)。

蒙自、屏边有三个烈士陵园分别是13军、50军和云南边防部队,共安葬着1000多位在79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

(摄于2006年)3、屏边烈士陵园屏边烈士陵园安葬了14军500多名烈士,一人打死打伤越军56人的著名孤胆战斗英雄岩龙就安葬在此。

4、那坡烈士陵园那坡烈士陵园安葬着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951名英烈,他们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

杨国选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央军委下达集结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万军人奉命集结在云南至广西的772英里的边防战线上,二十五日,我军完全封锁中越边境全线。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炮兵部队数十万发炮弹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有生力量,我步兵部队全面进攻,直到我军攻下谅山,深入越南40多公里,从2月17日至3月5日宣布撤军,短短17天,双方合计伤亡10万以上,日均6000人,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场边境战争绝不夸张。

一、中越自卫反击战我军广西、云南战场实况孤胆英雄龙岩只身一人深入敌人阵地,打死打伤越军56人,牺牲时才19岁。

老山战役我军爆破手战斗中的我军步谈机员呼叫炮火支援我老山战斗部队的官兵们,在牺牲的战友身旁顽强防守阵地机枪阵地上的机枪弹壳也许,你看到老山战斗中这名战士的照片,还以为只是睡着了,因为他是那么安详……1984年4月28日,某部5连在收复老山主峰战斗中向越军发起冲锋我军凶猛炮火对越军阵地的密集覆盖下,越军伤亡惨重,阵地前到处都是越军尸体,大部分人的衣服被炮弹的汽浪震碎。

1984年4月30日,31师93团收复者阴山主峰10号高地时牺牲的烈士我军战场上受伤战士唯一渴求—点水,但他却在水边永远离去......二、当年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残酷的战事内幕1、首战两天伤亡4000多人2月17日6时25分,我广西至云南772英里边防部队阵地,以猛烈密集的炮战开始轰击越军阵地,持续近一个小时的炮轰,基本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的有生力量,我军坦克部队配合步兵开始向越军阵地纵深推进,然而,我军猛烈的炮战并没有致命打击消灭久经战火熏陶的越军主力,我军步兵遭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

由于我军深受文革乱军的影响,单兵素质,远不如越军,加之我军大部队行径作战,伤亡巨大。

17日,东线部队在我军炮兵的猛烈炮轰之后,开始了友谊关突破,然而,无论是基层指挥员,还是战士,都缺乏实战经验,战士冲击时队型过于密集,越军的炮火,自然是会钻进我军战士的躯体,伤亡惨重。

17日、18日,我人民解放军部队广西和云南战场,传来两天伤亡达4000多人的消息,而且战场大批伤亡人员出现,更使我军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深刻,我军前线指挥机关和中央军委震惊了,中央军委和东线指挥许世友,西线指挥杨得志,命令我军后勤部门增加部队加大抢运伤员的战斗,把战场伤员运回后方治疗。

我军进入实战初期,死亡率确实相当高,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十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

我军前线指挥机关面临战场现实,善打游击战的许世友,立即改变作战部署,直到2月底以后,我军的伤亡才逐渐减少。

查阅1983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歼灭越南正规军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

我军伤亡2.7万人,其中阵亡将士为六千多人,负伤战士为2.1万多人。

但从另外的资料显示:中越伤亡总数近乎相等,中方约6万多人,越方不到8万人。

但中方伤亡中,伤者占大多数,死亡仅6000余人。

越方则死亡率很高,死亡人数约近5万人。

2、500多名烈士不是倒在敌人枪口下死亡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阵亡将士六千多人中,有五百多人并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当时解放军自己的劣质武器手中。

文化大革命时期,部队受到冲击,兵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武器低劣,结果在战场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尖刀连,我军士兵的手榴弹扔过去不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甚至炮弹在炮膛里就爆炸的事情非常多,许多战士都因此牺牲了。

在受伤战士中,因自身武器质量问题而负伤的战士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3、中越自卫反击战为什么不进攻河内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

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以伤亡惨重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

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

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

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越军再也无险可守。

但是,我军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中走出来,单兵素质差,指挥员合成指挥能力低下,武器装备落后,综合作战能力不强。

我军的坦克质量很差,很容易就被越军摧毁,发射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部队在战争头一天所发的炮弹的数量比过去20年所发的都要多。

而越美战争刚刚结束,作战经验丰富,他们使用的是握着缴获美军的装备、苏联援助的大量军火和过去中国支援的军火,越军士兵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中国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战士就连钢盔都没有装备,我军一个四O火箭筒阵地遭越军炮击,弹片就从班长李建国右侧耳朵上缘将半个头顶削去,脑浆崩了一地,当场牺牲。

越军炮兵尤其了得,打得奇准不说,炮的单口径就比中国军队使用得大,且射程远,威力大。

1979年,我军就吃了越军远程炮火的大亏。

我军的通讯指挥系统极其落后,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

东线军区前指许世友司令下令:“歼灭之!”的命令,传到下面却变成“原地组织防御”,致使歼灭目标越852团经过扣屯以南公路溜出重围,导致穿插迂回高平敌西侧后的战术企图归于失败,就是一个大笑话。

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越军制式装备,而同时期中国还在使用歼6,即米格19。

因此,在攻打谅山、老街等其它边境城市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很大。

所以,在打下谅山之后进一步行动,对解放军是很不利的。

从中国军队暴露的问题来看,1979年时的国军队作战的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

中方没有出动空军,因为那时候的战斗机,特别是歼击机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白天可以作战,其它时候作战能力不强。

现代化的战争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空军不可能在越南有什么作为。

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

昆明军区在对对越自卫反击战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 6900余人,伤14800余人。

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多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