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0808

合集下载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背景下广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地化要素研究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背景下广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地化要素研究

78 -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广西城镇建设理论探讨DISCUSS论文Build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背景下广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地化要素研究□ 刘亚美[摘 要] 在2019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础上,本文介绍广西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45—104—2020编制过程中,结合广西在气候、环境、资源、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符合广西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价本地化要素研究,进一步提出基于2019版国家标准体系下,适宜推广应用的广西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本地化要素;广西;[文献标识号] B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章编号] 1672-7045(2020)10-078-041 引言中国的绿色建筑推广与实施,十年有余。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对2014版的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2014版国家标准”)进行再次修编。

目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1](以下简称“2019版国家标准”)已正式发布,于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综合比较,2019版国家标准对2014版国家标准进行颠覆性的修改,从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出发,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对建筑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拓展了绿色建筑内涵,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修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45—104—2020[2]于2020年8月4日发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

在符合现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地域、气候、经济、人文特点增补适宜广西地方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要求,充分体现了广西特色。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的十三大变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由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变化1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在全寿命期内、*.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2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绿色性能:按“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和“提高与创新”一大加分项。

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3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4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级

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级

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级
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级是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 9进行评定的,该标准旨在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下是绿色建筑评级的一些关键点:
1.评级目的:绿色建筑评级的目的是确保建筑在全寿命期内实现安全
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等性能的综合评
价。

2.评级原则: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
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估。

3.评级等级:绿色建筑认证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一星级、二星级和三
星级。

评级基于满足控制项要求和评分项得分,每类指标的评分项
得分不应小于40分,总得分达到50分、60分、80分时,分别对
应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绿色建筑等级。

4.评级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调建筑应与地形地貌、气候条
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对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进
行组织和利用。

5.实施时间: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自2019
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了原2014版的标准。

6.修订内容:与2014版相比,新标准重新定义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并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新,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的绿色建筑评级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它不仅关注建筑本身的环保和节能特性,还考虑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为人们提供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一评级系统,可以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环保住宅的参考依据。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作者:胡泊刘冰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06期【关键词】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TU201.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6-0097-030 引言为深入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3月13日发布了最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包括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评价内容 [1]。

其中,健康舒适指标包括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4个评分项。

通过对室内空气品质评分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具体要求。

1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评价标准1.1 氨、甲醛、苯等污染物浓度限值的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规定,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规定限制的10%,可以得到3分;当低于20%时,则得到满分6分。

其中,《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室内多种污染物的限量参数,现以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5种主要污染物为例进行分析。

氨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主要来源于混凝土中的膨胀剂和防冻剂,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从墙体里释放出来。

此外,装修过程中一些家具的添加剂和增白剂也含有氨水。

当室内氨浓度达到一定数值,会使人感受到强烈刺激气味并腐蚀呼吸道,降低人们的免疫能力,氨进入肺泡后会破坏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对人体危害很大 [2]。

甲醛是一种带有较强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主要来源于装饰材料中的胶合剂,能够影响人的嗅觉,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人们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还有可能出现头痛和乏力等症状,高浓度甲醛的危害性更大,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严重影响 [2]。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一、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要求和限制,以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1 一级绿色建筑一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具备开放式的技术平台和共有共享的资源配置基础的标志性建筑。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和新材料,以实现更高的节能效果。

同时,一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二级绿色建筑二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高效的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二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3 三级绿色建筑三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具备一定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但可能没有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基本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三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判定标准2.1 节地与室外环境绿色建筑在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

应制定合理的用地指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室外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自给率。

同时应考虑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和水资源管理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与2014年版电气专业条文对比分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与2014年版电气专业条文对比分析

-标准解读-规代建览电气No.2Vol.12(Serial No.134)20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与2014年版电气专业条文对比分析李博才(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208)扌商要:介绍了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和2014年版的评价方法、评价时间、评价内容的变化,在对比涉及电气专业的条文内容基础上,从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节能型设备、智能化系统、可再生能源和建筑信息模型方面阐述了条文的编制目的、修订内容和施工图表达等,可为电气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供配电系统中图分类号:TU8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8417(2021)02-0063-06 DOI:10.16618/ki.1674-8417.2021.02.015李博才(1986一),男,工程师,从事建筑电气设计。

0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所居住的环境和建筑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建筑环境是满足人们居住和活动需求的主要途径。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绿色建筑领域最重要的国家级标准,第一版于2006年发布,在经历2014年第二版的修订发布后,于2019年再次发布第二次修订版&1-'$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2006年版和2014年版都确定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其对带领我国的绿色建筑实现从无到有,从个别建筑类型扩大到全建筑类型,从单个建筑到建筑群或社区,实现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全面化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新旧标准对比分析随着国内生态建设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融合新建设技术所带来的对于建筑使用者体验舒适感的提升。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称“旧标准”)考虑是建筑(群)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但未让居民们能真正感受到绿色建筑技术所带来的安全、健康、舒适和宜居等。

CASBEE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的对比研究

CASBEE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的对比研究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81CASBEE与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的对比研究韩 飞(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绿色建筑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日本两国采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成、评价理念、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指标权重,并将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和日本的CASBEE 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和评价,为日后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CASBEE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0.30.24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SBEE and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Han Fei(Chang 'an University, Xi 'an Shaanxi 710000,China)Abstract: g reen building is the tre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of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concept, evaluation object,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method, evaluation index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adopted by China and Japan, and comparing the two countrie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rther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future.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CASBE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资源越来越紧缺,而建筑业消耗着较大的能源资源。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暖通专业相关条文解析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暖通专业相关条文解析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暖通专业相关条文解析成维川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已经于2019年8月1日正式执行,与前一版相比,该版本产生了许多变化,提高了许多要求,增加了许多难度,相关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掌握。

对于暖通设计人员来说,应当加强该标准中暖通专业相关条文的学习,加强与其他各专业的沟通与协作,在被动节能、主动节能、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室内外热湿环境控制等方面,多进行一些思考,为我国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标准老标准暖通Analysis of HVAC Relevant Provisions in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of 2019EditionCHENG Wei-chuanChina Information Consulting &Designing Institute Co.,Ltd.Abstract:“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GB/T 50378-2019)has been implemented on August 1,paring to previous revision,this revision has numerous updates with both design criteria and difficult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ch means relevant practitioners should learn and master it seriously.For HVAC designers,it is required to strengthen learning of HVAC relevant provisions in this standard,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and to consider further more in aspects of passive energy saving,active energy saving,indoor air quality control and indoor/outdoor thermal-humidity environment control etc.so as to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Keywords:green building,assessment standard,old standard,new standard,HVAC收稿日期:2019-12-15作者简介:成维川(1984~),男,硕士,高工;南京市建邺区楠溪江东街58号(210019);E-mail:***************0引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1-3]于2006年颁布了第一版,于201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改颁布了第二版(以下简称“老标准”),于2019年进行了第二次修改颁布了第三版(以下简称“新标准”),经历了“三版两修”[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修订背景
二、总体目标 PKPM
三、工作过程院
目录
四五筑、、科修典学订型研要条究点文
中国建六、主要特点
七、未来计划
任务下达
ü 2018年7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
院PKPM
究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
研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的函》(建 科学 标标函[2018]164号),同意中国建筑科
究 引领的行业地位,又要兼顾其推广普及绿色建筑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标准》
研 修订时,考虑完善绿色建筑的分级模式,并对相应技术内容进行研究和规定,
扩大绿色建筑评价覆盖面。
科学
筑 (4)其他技术内容修订

国 根据获得星级的绿色建筑工程情况、绿色建筑后评估等相关研究课题成果,梳
中 理总结目前《标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论证和修改。
3、具体目标
(1)丰富绿色建筑内容、扩展绿色建筑内涵
PKPM 结合未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基于充分的研究与论证,汲取健康建筑、智 究院 能建筑、低碳建筑等理念,适应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模型、海绵城市、垃圾
研 资源化利用等新领域、新技术发展需求,更新和增补有关技术内容,进一步扩
展绿色建筑内涵。

筑科 (2)完善指标体系,提升绿色建筑性能
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ASBEE
类别 Q建筑环境品质
LR建筑环境负荷 减量
指标
内容概况
Q1室内环境
声环境 热舒适 采光和照明 空气质量
PKPM 噪声、隔声、吸声
房间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空调系统类别 自然光、防眩光措施、照明等级、光可调 来源控制、换气、运行计划
源条例中,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做了相关规定;福建省等省市将 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列入政府立法计划。
2、绿建发展背景
工作成效
PM ü 研究建立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并朝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 院PK 评价全过程、不同区域和类型全覆盖的方向精细化发展。
设计阶段
究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研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 学 施工阶段 科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 建筑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
科 虑“以人为本”的技术要求涉及不够。
可感知性不足

建 “四节一环保”性能不能让使用者感知,使用者难以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
国 、舒适、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中 对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反映有待提高
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健康建
筑等新领域方向和新技术发展并未及时反映在标准中。
技术质量:
建 包括防火技术、室内气候环境,控制的灵活性、耐久性和 国 耐候性等; 中 过程质量:
包括设计、施工、经营的管理,能耗管理和材料品质监督

场地质量:包括基础设施管理、微观和宏观质量控制、风
险预测和扩建发展可能等。
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REEAM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筑 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
建 价标准》修订工作,并于2018年12月前
中国 完成修订任务。
工作过程
PKPM ü 2018年8月14日,召开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住建部周晓杰副处
长等领导出席。

研究 ü 2018年8月22日、8月30日、9月5日、10月25日、11月7日,分别召
学 开了第2~6次编制组全体工作会议,并召开了多次内部专题讨论会。

修订前: 四节一环保
研究修订后: 五大性能
• 节地
科学
安全耐久
• 节能

健康舒适
• 节水

生活便利
• 节材 中国
• 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 环境宜居
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GNB
生态质量:
PKPM 包括对建筑上使用的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过程中对环境
新时期的建筑方针

建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国 (2016年2月6日)的“指导思想”里写道: 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
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
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
3、新时代新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是时代发展的需P要KPM
Ø 大原则:

贯彻--落坚实持“以十人九民大为”中精心科神,学紧研扣社究会主要矛盾变化,

Ø 新--构要建求新:时中代国绿建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
--满足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3、新时代新要求
全面提升建筑全过程绿色化水平
PKPM


筑科



征求意见
PKPM
究院 ü《标准》于2018年9月20日~10月
20日公开对社会征求意见。
学研
筑科 ü到截止日,共收到了来自81家单
国建 位专家反馈的1300余条意见。

征求意见
PM ü2018年11月12日,召开《标准》修订重点问题讨论征求意见会议。如何 院PK 充分发挥规划师、建筑师在推动绿建发展中的作用,是重要议题之一。
50378-2014实施中的新需求和遇到的新问题,对其予以修订,
建筑科 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指标的落实,提升绿色建筑性能,推进绿色 国 建筑高质量发展。

2、修订原则
PM • 以构建新时代绿色建筑供给体系、提升绿色建筑质量层次为目标 院PK ,充分结合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要求,梳理提出新时期绿色建 究 筑的基本技术要求,形成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新阶段的控制性与 学研 一般性技术要求相结合的标准技术指标体系,并与强制性工程建 筑科 设规范研编工作有效衔接。 建 国 中
★ 2015年,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院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
究 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 研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 科学 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国建 推动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整合健康建筑、可持续建筑、百年建筑、装
中 配式建筑等新理念新成果,扩展绿色建筑内涵,对标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品
质,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建筑产品的需要。
3、新时代新要求
绿色建筑发展新要求
PKPM

• 响应当前建筑科技科新学理研念究新技术发展
学 ü 我国绿色建筑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围 筑科 ,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的规模化发展;
建 ü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全面强制执行绿 国 色建筑标准,江苏、浙江、河北、宁夏、辽宁等省市先后发布绿色 中 建筑发展条例;贵州、广西、河南等省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节约能
产生负面影响的评估和有害物质的控制,对一次性能源消 耗量的严格控制,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等; 经济质量:
院 包括全寿命周期内的建造、运营、维护、改造费用,以及 究 建筑平面使用率、使用灵活性、功能可变性以及价值稳定 研 性等指标因素; 学 社会及功能质量: 科 包括热工舒适度、空气质量、声学质量、采光照明控制, 筑个性化需求、社会环境以及环境设计的协调;

于2019年8月1日开始

实施。

一、修订背景
二、总体目标 PKPM
三、工作过程院
目录
四五筑、、科修典学订型研要条究点文
中国建六、主要特点
七、未来计划
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PKPM 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以百姓为视角,以性能为导向,
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的绿色建筑指标。
筑 建 国 中
2、绿建发展背景
PKPM 存在问题
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 截至2018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超过1.3万个,建筑面
院 积超过12亿m2,而运行标识项目仅占7%左右。
究 “以人为本” 体现得不够 学研 2006和2014版标准的“四节一环保”更多考虑的是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考
学 筑科 建 国 中
标准审查
PKPM 2018年12月1日召开审查会。《标准》通过审查,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12月28日,《标准》报批。
院 究 研 学 筑科 建 国 中
标准发布
PKPM

住建部于2019年3月

13日发布公告,批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为国家标准,标准号是
筑科学
GB/T50378 – 2019,
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1、绿色发展
PKPM 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落实途径: 绿色建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ü 基本原则: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究 ü 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 研 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科学 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
• 构建新时代的绿筑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
• 契合新中时代国绿建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
一、修订背景
二、总体目标 PKPM
三、工作过程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