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一、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3年全国拥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699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消息,给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明年将再增28万,再创历史新高,被媒体戏称为“更难就业季”。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2、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 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

3、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

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

4、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在青年人身上只有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自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 40%。

5、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三是“创业不如就业”,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

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就业指数,把握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事情。

6、选人用人,缺标少准

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后期水平,但管理方面是发达国家20年代水平。1000—9000万资产的中小企业中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缺少。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的科学设定、岗位需求计划都属空白,多数企业选人用人凭经验靠感觉、不科学。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发展,也影响了选择人才的成功率,在我国现阶段有一种现象,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而外企,特别是500强企业,企业发展中愿意选择大学生进企业,从头培养。这种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CEO战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

7、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运营分析证明,大学生进市场的总量每年都在递增,而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定位初级、管理粗放、产品粗糙。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1、认清就业形式,调整就业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其中一个环节。我们要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从事一个或多个职业来完成。我们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自己的人格需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在科学人生观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市场经济,勇于变革社会,变革自然的实践,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中获得向前奋进的力量。只有通过参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才能逐渐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真善美的求索中不断完善人生,把握人生的真谛。

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因此,我们一定要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明确就业方向和就业目的

每个人的综合能力都可以通过一个四层的金字塔模型来表示。从金字塔底层到塔尖的四层分别是Knowledge(知识)、Skills(技能)、Abilities(才干)以及Drivers(驱动力)。“知识”是个人通过学校、书本及其他媒介,对某些事物和领域所产生的了解。“技能”则是个人通过实践活动,对某些工作已经获得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技巧。“才干”是建立在性格、经历、知识以及技能基础上的个人所具有的潜能,比如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影响力。“驱动力”则是个人内心深处进行工作的动力源,即自己究竟为什么而工作?了解自己的驱动力也就了解了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可以与期望行业、企业的价值进行对照,并可以考察自己是否与他们相匹配。

而后,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就业方向,确定自身选择当前职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获得一个具体职务,赚多少钱,取得什么业绩,还是为了锻炼自身某些素质,培养什么观念。

3、响应政策号召,抓住机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确保每一名毕业生都知晓和用好政策,同时,出台更多积极就业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鼓励性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的具体办法,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等。同时注重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