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课堂教学设计详案

窗课堂教学设计详案
窗课堂教学设计详案

《窗》课堂教学设计

执教:孙小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能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3.认识心灵的美丑和人性的弱点,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音乐、课题、执教者)

同学们,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用眼睛观察这大千世界,可以看到月亮的阴晴圆缺,可以看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更可以发现精神的崇高与猥琐。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通过一间病房的窗户,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善与恶、美与丑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窗)

二、整体感知(课件: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故事。)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以后尝试一下,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

在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等老师走到你身边的时候,悄悄地问老师。

(读完了,停一秒钟)

同学们,读完课文了,谁告诉我,你读到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生A复述,生2复述,……(请3至4个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过程中相机点拨或表扬激励)师点评:复述故事的要点:交代清楚人物、地点、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条理清晰

三、分析人物

过渡:我们知道,小说作品往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篇小说一共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近窗病人远窗病人)

那么,这两个人物中,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课件:本文所塑造的两个人物中,你比较喜欢喜欢哪一个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生A、生B、生C、生D……(可以让学生讨论)

预设:近窗病人,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一幅幅美景的描述,表现了近窗病人非凡的想象力,衬托了近窗病人:用心良苦,心地善良,关心病友、道德高尚、热爱生命、心灵美好、……

预设:远窗病人,你的见解很独到,等会分析远窗病人时,老师第一个喊你。

教师点评:说得真好,如果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就更好了。

能不能再充实一些?

近窗病人为病友精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在课文哪里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读一读。一个心中有美的人,他的眼里才有美景。

老师在课前也尝试着演读了一遍,大家想不想听呢?

(课件:模拟讲述窗外景观)

(稍停)同学们,常言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近窗的病人,在病情严重、生命垂危的时候,依然用心良苦地为病友描述窗外的美景,他自己有没有收获呢?

预设:目的在于帮助病友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使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获得战胜病魔的勇气。

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自己也收获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减轻了病魔的痛苦。

总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近窗病人”善良、乐观的美好心灵(板书:善良乐观心灵美好),学习了他“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世理念,无疑获得了一次有益的精神洗礼。

同学们,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人物——“远窗病人”,在你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课件)生A、生B……

预设:冷漠、见死不救、冷酷、行为卑劣、灵魂丑陋、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卑劣冷酷、灵魂丑陋、忘恩负义、嫉妒心强……

(板书:冷漠无情、见死不救)

4.点评过渡:看来同学们的对远窗病人的冷漠自私都很厌恶,但孔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远窗病人一开始就是这么冷酷无情的吗?

预设:不是

师追问: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远窗病人一开始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为社会作出过贡献……(板书:和善友好)

思考:他的心灵世界最终变得丑陋而可恶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嫉妒,因为羡慕嫉妒恨……

妒忌

预设:和善友好冷漠无情、见死不救(板书)

总结:有妒忌心很正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如果让善的念头占据心灵,我们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放任恶的念头占据心灵,那人性将会变得多么贪婪和可怕。在人性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慎重地做出选择,迈出正确的一步。

四、文本升华

同学们,当远窗病人看到窗外仅仅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当远窗病人忽然明白了近窗病人良苦用心的时候,原本不坏的他内心该是怎样的波澜起伏、思绪难平啊!你觉得他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他又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课件)

(教师巡视指点:注意第一人称)

生A、生B

预设:后悔、惭愧……

同学们说得都很贴近人物形象!

同学们,一位诗人曾经这样说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觉得这几句诗用来评价本文所塑造的这两个人物形象,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让我们拟写一个墓志铭,来纪念这位心地善良的人,你会写些什么呢?(课件)

预设:他总是以一颗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

同学们,透过你们的文字可以看出大家对两个人物的解读都非常的深刻,老师想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与大家互勉:“这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长久的打动我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课件)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心中有美,打开窗户,窗外便是幅绚丽多姿的图画;心中有希望,眼中便是清晨的曙光;心中有爱,窗外便是天使圣洁的雨衣,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心中有春天的人。

板书设计:

近窗病人:善良乐观心灵美好

妒忌

远窗病人:和善友好————→冷漠无情,见死不救

数学与魔术教案(刘婷)

数学与魔术 问题的提出: 在大约半年前,有学生问过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当时我回答了很多,但后来我一直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问我。因为在大多数学生心里觉得数学很枯燥,也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不得不学习数学。数学果真这样无趣吗?否。古今中外有许多知名学者都认为数学充满了乐趣,充满了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希望能有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使他们发自内心对数学感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其乐无穷,体会数学的逻辑美,并能使其真正的热爱数学。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研究型学习习惯及合作化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以数学科普作家的事例及名人名言阐述数学与魔术的关系。 二、魔术表演: 1、你取我猜 游戏规则: 第一步:从桌上拿走几根牙签(由学生自己决定)放入自己的口袋中(剩下的牙签必为20以内的两位数) 第二步:将桌上剩下的牙签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加,得到一个和数,然后取走“和数”的牙签藏在自己的口袋中,最后再从剩下的牙签堆中拿几根藏在手心里。 第三步:老师猜出学生手心里的牙签数。 魔术揭密: 第一步操作完毕后,我们设桌上剩下10+B(0≤B≤9)根牙签。 第二步操作完毕后桌上剩下的牙签数为10+B-(1+B)=9,原来剩下的牙

签数为9。 思考题: 若牙签数由20多根变为几十根,拿走一些后桌上剩下的牙签为两位数,再拿走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数”的牙签,同学再藏几根(1~9)在手中,老师还能猜出来吗? 魔术揭密: 10×A+B-(A+B)=9A 2、你想我猜 游戏规则: 第一步:请你在黑板上写一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然后把这个三位数的数字顺序颠倒过来,两个数作差得数A(大数减小数)。 第二步:将你所想的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作差,并把得到的数B 告诉我。 第三步:我来猜出数A。 魔术揭密: 不妨假设你所想的三位数为大数,令其为abc,则abc=100a+10b+c,颠倒以后的三位数为cba,则c b a=100c+10b+c。所以abc-cba=100(a-c)+(c-a)。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魔术的秘密,然后汇报讨论结果。也可以请学生表演然后在请学生分组讨论。 3、巧猜扑克 游戏规则: 第一步:让一位学生从一副去掉10、J、Q、K的扑克中取出5张牌,并在心中默默算出5张牌的点数和A。 第二步:从5张牌中取出两张作成一个两位数B,并把这两张牌藏在口袋中。 第三步:用B-A得到C(C≥10),又从原牌堆中取出与C相对应的两张牌(如果差为25,就取出一张2点和5点,如果差为10,只需取出一张1点即可。)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五里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二、课题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根据市、县教育 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 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 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 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 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自主、合作、 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 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 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 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 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 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 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 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 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 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学生在 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 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会探 索新知,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且正确率 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 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 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

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最新文档

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 文献标识码:A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 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满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专业英语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一)任务前的准备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学生就必须要达到知识目标的要求。教师给出任务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完成,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前的一些准备。还要注意把学生置身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追切需要。 (二)提出任务 在提出任务时,应当注意任务不能太大。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应当是学生已经掌握的,难点不能太多。通常在针对低年段学生时,任务的要求要非常明确,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去做。而在针对高年段的学生时,教师只需要对结果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例如

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教学设计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呢?任务型教学是2 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单地说,任务就是做事,就是运用英语做事情。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针对小学英语教材,笔者提出四种英语课堂的任务设计。 一、信息差任务设计 信息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

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有意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以渴望获得信息或传递信息的心理去运用语言。例如:《灵通少儿英语》BOOK I UNIT 1 LET’S PRACTISE一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What's this ? It's ……”以及词汇pen/pencil/ruler/book。笔者在Consolid ation & Extension这个环节设计以下这项任务: Q T:(Show the form and ask)XXX, Ca n you tell me what this is? S1:It's a ruler. T:(draw and say) Oh, It's a ruler. Th ank you.XXX,What's this? S2:It's a pencil. T:(draw and say) Oh, It's a pencil.(重复以上对话,并完成所有的补画) 我们是不完整的图,你能帮我们补充完整吗?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轴对称》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 1课时 提供者:杨革俊单位:春元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

0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两个含义与“0”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硬币、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好吃的苹果,想不想尝尝?只要算对苹果上的题目,苹果就摘下来送给你。 计算完毕后提问:树上还有几个苹果?用几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0。(板书课题:0) 创设生活情景,探究0的含义 (一)0表示没有。 1、出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猴妈妈给小猴准备了2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它吃了一个桃,盘子里剩下1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桃真甜,它忍不住又吃了一个,这时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了。用数字几来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0”表示什么?(没有)(板书:没有) 2、“猜硬币”游戏 通过小猴吃桃我们初步认识了数字0,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请各位同学认真听。(教师轻摇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猜师:先听听盒子里有没有? 生: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有声音

师:既然有就请大家猜猜看里头有几个呢? 生:2枚 生:1枚 …… 师: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打开看一看。(教师到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2枚,用2来表示 师:再来猜猜看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打开看一看。(教师到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一枚,用数字1表示。 师:现在呢?再猜猜看。(教师使劲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学生私下猜测) 师:还有没有声音? 生:没有 生:我认为用0表示 师:打开盒子向外倒。真的一个也没有。是0个 师:同学们猜的真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用0来表示,表示一个也没有。 3、拍手游戏 看数字拍手,游戏规则,出示数字,相应的拍手。 (二)0表示起点 1、学习0表示起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也没有就用数字 0 表示,那请问同学们小组讨论在生活中见到过数字0呢?(比如说遥控器上有没有呢?大家想一想;手机上有没有?大家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了,再看看你的周围,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有没有悄悄的藏了数字0呢?)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把尺子,请看电脑,请大家观察一下直尺,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直尺图) 师:直尺上的0在哪里?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小结: 0不但能表示没有,还能表示起点。(板书) 师:请你读一读尺上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师: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往后数越来越大,离“0”越来越远。3、“排排队”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请学生带上数字卡片,上台完成排队游戏。 4、教师小结:0排在最前面,表示起点,所以呀,我们的小朋友数字0不仅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共同发展过程,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术。教学各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整体的体现出教学的意义,也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课堂涵。 一、导入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和展示.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现在我们汉语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导入环节设计中常采用“图片加导语”或“图片加问题”等形式,那么在“出示的图片”中,图片怎样选择比较合理、有实用性、实效性?数量的多少怎样定呢? 案例分析:一位数学老师要讲《多边形的认识》这一节课时,他

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利用美国五角大楼的图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传递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但看了他后面的几图我就有些茫然了,一五角大楼被撞击的图(911),一人们(911)受到惊吓四处躲避。导入是为本节课学习容服务,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多边形有关,而与爆炸没有任何关系。偏离了本节课的要讲的容。可采用生活中常见的雨伞、钟表、多边形门、螺母等图形,图形直观学生一目了然,再配上教师简洁的导入语,学生对这节课将要学什么就心中有数了,为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教学案例二:《地震中的父与子》本课描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故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本课主题是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情;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面对灾难的顽强不屈,父亲坚韧不拔的意志。讲课老师也采用了图片导入,开始就依次出示了4关于地震的图片,给大家的感觉这节课是讲与地震有关的知识,而与本课的容、主题联系不起来。加上授课教师的导入语也都是关于地震的。我一直在思考依次出示4--5这样的图片,这样的导入语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二、问题的设计及课堂提问 1、问题的设计:(为什么设计,解决那个教学目标) 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我们汉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进行本节课教授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或演一演。 三、教学理念:品味情感 升华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激起生活体验 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心中的母亲。 (二):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并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揭题:游子吟,识记“吟”并理解 (出示全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

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配乐朗读,学生读。)在这首诗中,孟郊采撷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大家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生:(在音乐声中读、看、写) (课始,教者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写作背景娓娓道来,随之配乐配画感情朗读,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媒体中含蓄潜在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浮动起来,生发开去,促使学生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鲜材料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体验。) (三):欣赏交流,加深心灵体验 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情景,并说说从哪感受到的,朗读与想像相结合,理解诗句,朗读体会诗句。 师小结:同学们都描写得十分的感人,……用……来形容…… 诗人行前的此时此刻,慈母把一片爱子的深笃之情化作密密的针线,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假如你是那孩子,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呢? 想像母亲送孟郊时会说些什么?孟郊呢? 结合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朗读诗句加深体会。 (人人直面所有学习成果,交流就成了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师生之间以学习成果为中介,产生交流和对话的欲望,无论是津津有味地诵读同学的作品,还是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的成果,抑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吴量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出版的Go For It在我区广泛使用,给师生双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扮演各种角色。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扮演起来非常熟悉,很容易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设计课堂上的“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这些模拟“任务”的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learning by doing”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即布置“一个既新颖有趣而又熟悉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并掌握、应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都是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重点;教师“唱独角”,多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旧观点让我们一

味追求升学率,这种观点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对于这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理论,我也有一些困惑和不适应:我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适应新旧理论的过渡?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驾驭任务性教学法? 作为对任务性教学理论的探索,我曾经承担了一次渝中区进修学院课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公开课。我对Unit 5 How was your weekend?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在本单元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前:(展示幻灯片1)为活跃气氛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一起唱节奏较快的英文歌:Sha la la。(在Sha la la这部分重复的时候拍手。) Step1 值日生做值日报告 值日生首先介绍她如何度过上周末(She bought a new T-shirt in Jiefangbei.)。然后我就她的短文向全班提问: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Where did she buy the T-shirt? When did she buy the T-shirt? 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

小学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教案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教学设计?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呢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单地说,任务就是做事,就是运用英语做事情。?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针对小学英语教材,笔者提出四种英语课堂的任务设计。? 一、信息差任务设计? 信息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有意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以渴望获得信息或传递信息的心理去运用语言。例如:《灵通少儿英语》BOOK I UNIT 1 LET’S PRACTISE一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What's this It's ……”以及词汇pen/pencil/ruler/book。笔者在Consolidation & Extension这个环节设计以下这项任务:? Q? T:(Show the form and ask)XXX, Can you tell me what this is? S1:It's a ruler.? T:(draw and say) Oh, It's a ruler. Thank ,What's this? S2:It's a pencil.? T:(draw and say) Oh, It's a pencil.(重复以上对话,并完成所有的补画)?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课堂实录参考: 师:同学们,李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生:爱. 师:哟,这么异口同声,那么你的妈妈爱你吗? 生:我的妈妈很爱我. 生:我的妈妈也很爱我.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爱无时无刻萦绕在我们的周围,这就母爱.母爱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母爱是一餐可口的饭菜,母爱是一件御寒的毛衣,母爱是一句温暖的叮咛,母爱博厚如大地,浩瀚如大海,带着这份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师:上课(生起立,师生问好)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感人的画,请小朋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多媒体显示—“深夜缝衣图”) 生:图上画的是一位老妈妈在油灯下缝衣服. 生:图上画的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妈妈在油灯下认真的缝衣服. 师:是啊,这位母亲是如此专注,如此真切,实在让人感动,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与其说这是一幅画,不如说这是一首诗.唐代诗人孟郊就撷取了生活中这感人的一幕,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游子吟》. 师:来,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生书空) 师:“吟”左边是个“口”,右边是个“今”天的“今’大家一定不要把它写错了,(生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直到50岁那年,他才当上了溧阳县的一个小官,温饱才得以解决,做官后,他马上把母亲接到任上,回报母亲恩情。这首诗就是写在母亲来溧阳前. 师:来,听老师范读.(师范读) 师:大家喜欢这首诗吗?(喜欢)那就赶快读读吧. (生自由读) 师:你来读读 (一生读) 师:你读得这么好,能把你读诗的秘诀告诉大家吗? 生:我在课前已经读了好多遍了,而且我还特别注意语气的停顿. 师:真是有心之人,谁还有好办法? 生: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微放慢一点. 师:带着这些好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集体朗诵) 师:孩子们,一首诗就是一曲心声的歌,我们再来细读这首诗,读懂游子的心声. 师:大家来看诗题“游子吟”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生:远离家乡的人被成为游子,“吟”就是轻轻的吟唱.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布道者”,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知识性强些,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2、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知识的构建,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的选择 ①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 ②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探究性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 ③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 (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 (3)重难点突破 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把重难点设计成一

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当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引导性。 (4)知识的构建。知识构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框题的知识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当然框题之间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通过画树状图,也可以通过列提纲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在不违背科学性、逻辑性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构建。 (5)训练题的精选。经典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选题必须是精细准确,现在的参考资料、各种的测试题漫天飞,良莠不齐,教师要精挑细选,选择质量高有代表性的题型,题型多样。必须依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选题,必须覆盖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3、在教学形式设计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主要采取了“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来达成新课标“三维统一”的要求,该模式旨在借助情境,围绕主题,层层设问,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意见,突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总结上:理性思考,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科目初中化学教学对象初三学生课时 提供者何匡义单位长子县第七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变化的学习方法,并初步运 用观察获取信息,并运用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活动与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本节课完成了化学用 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而且化学方程式 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 式的书写及含义。上述知识就是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的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 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兼顾问题讨论法和创设情 景法。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新知识,本课创设了“剑桥之旅”、“幸运步步高”等多 种情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 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 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配平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剑桥之旅” 〔提问〕:他是如何开车顺利到达目的地—观看屏幕 〔回答〕:路标、站牌等。故得出路标、站牌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交通语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案例分析

任务型语言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课题:Junior English Book 1 Lesson55 Whose sweater is it? (一)学情分析: 1.知识背景:有关衣服的名称sweater, coat, blouse, trousers etc. 2.学习需求:asking about the ownship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acting and reading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不断地操练,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用英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围绕丢失物品,在警察局的LOST AND FOUND OFFICE找到物品这一情境,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并让学生感受到助人乃快乐之本。 (三)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并对前一阶段所学的衣物进行适当的复习;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的代词,并加以扩展。 (四)教学策略: 1.分析教法、学法:通过任务型教学,以有限的课堂为载体,给学生创设最生活化的情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使资源最大化,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英语化世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原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情境形式:圣诞节快到了,朋友之间互送礼物(衣服),但后被小偷盗走,经过警察们的协助,在LOST AND FOUND OFFICE处拿回礼物。 3.课程资源:the text (JEFC, Lesson55), small blackboard, pictures of clothes 4.教学准备(教具、媒体、学生):pictures, small blackboard, the students in Class 1 Grade 1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过程调整、评析: Step1.Pre-task 1.Warming-up exercises Show the small blackboard while sing the song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Tell them the Christmas Day is coming. Friends will give presents with each other. 2.Play the guessing games Let the students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the new teacher. Let the teacher guess their good friends.

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教研课教学设计

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教研课教 学设计 教学内容:storytime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Storytime部分内容,能够模仿朗读。 2、能掌握单词 basketball,football,jump,skate,swim。 3、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 Ican、、、、Canyou、、、?Yes,Ican、No,Ican’t、 Canhe/she/、、、?Yes,he/shecan、 No,he/shecan’t、 4、能理解playbasketballverywell、Haveatry、 5、能够运用Nice!Cool!Great!赞美词。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Storytime部分内容,能够模仿朗读。 2、能掌握单词 basketball,football,jump,skate,swim。 3、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 Ican、、、、Canyou、、、?Yes,Ican、No,Ican’t、 Canhe/she/、、、?Yes,he/shecan、 No,he/shecan’t、

4、能理解playbasketballverywell、Haveatry、 5、能够运用Nice!Cool!Great!赞美词。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Singasong《IcanskateandIcanjump》. 2、freetalk T:(做动作)Icanrun.Canyourun? S:Yes,Ican. T:(做动作)Icanswim.Canyouswim? S:Yes,Ican./No,Ican’t. T:Icanskate.Whatcanyoudo? S:Ican…T:Whataboutyou?(板书) S:Ican… (展示学生溜冰与跑步的照片) T:Canhe/sherun?S:Yes,he/shecan. 3、T:Great! youaresoclever!Nowlet’splayagame,OK? 课件展示游戏,复习了动作的单词并过度到教授playfootball Drill:football (老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遇到学生说的已学的动作类的单词,可以请同学拼一拼,并板书,老师针对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 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 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 “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在“3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要。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二、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关系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一样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Howatt(1984)把交际法分为“弱版(weak versions)”和“强版(strong versions)”两大派。弱版交际法以著名的3P课程(PPP lesson)为代表,强版交际法则形成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TBL课程。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学习步骤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3P”教学法的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在常规的

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教学设计

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教学设计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呢?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单地说,任务就是做事,就是运用英语做事情。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针对小学英语教材,笔者提出四种英语课堂的任务设计。 一、信息差任务设计

信息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有意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以渴望获得信息或传递信息的心理去运用语言。例如:《灵通少儿英语》BOOK I UNIT 1 LET’S PRACTISE一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What's this It's ……”以及词汇pen/pencil/ruler/book。笔者在Consolidation & Extension这个环节设计以下这项任务: Q T:(Show the form and ask)XXX, Can you t ell me what this is? S1:It's a ruler. T:(draw and say) Oh, It's a ruler. Thank you.X XX,What's this? S2:It's a pencil. T:(draw and say) Oh, It's a pencil.(重复以上对话,并完成所有的补画)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漂亮的开头是怎样炼成的 ——凤头篇 一、导引名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进行中考作文系列训练。临近中考,我们在初一初二常规作文练习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打造亮点,赢得高分。怎样做到呢?那就是要掌握一些特别的作文技巧。上一次我们进行的了拟题训练,今天我们来进行作文开头的技巧训练。开头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呢?明代李渔有一句话说得好:“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一个漂亮的开头常常有先声夺人之势,引人入胜,让人眼前一亮,一下子赢得读者芳心。这样的话,你的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二、引用材料,探讨标准 我们来看几段作文开头,选自上次大家以“告别”为话题的作文。大家讨论一下,你认为好的作文开头有哪些标准? 例1.落叶是大地不要的孩子,只好乘着北风到处流浪。 ——陈玉婷《滋味.落寞.风》(运用了比喻、拟人,内涵丰富,隐喻多舛的命运,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忧伤但不失坚强) 例2.午后的阳光总是暖暖的,偌大的操场上总有几个熟悉的身影荡漾而过。风摇晃着枝头,散落一地的微笑,该用什么去打扫,也许彼此心中都希望告别的只是岁月,而不是心。 ——王斯瑞《用“心”来回忆》例3.记忆是倒在手掌里的水,不论是推开还是握紧,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刘茜《再见,小时候》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注意一定要扣题。这个“题”就是要扣住“话题”、“题目”、“主题”,让读者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或者情感。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不仅指语言美,还主 要指形式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巧修辞”等等。语言美、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三者相辅相成。(有美的语言,美的句式,美的修辞,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内涵,美的技巧) 第三,要简。 简洁的才是明朗的。简洁凝练的语言概括性强,而且极有表现力。 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部现在正热映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说是感动了所有观众。我想我也一定要去看看,因为我被电影开篇的一句话深深吸引住的了:“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这句话是否符合我们说的作文开篇的要求呢? “明确”,一开篇就扣题“岁月神偷”。 “优美”,把“岁月”比喻成“小偷”,寓指岁月的流逝偷走了最美好的记忆,那些我们曾珍惜的人与事。内涵深刻,意境优美,充满了怀旧和感伤的气息。 “简洁”,语言极有表现力。岁月无情,仿佛越是美好的,越是珍视的,岁月越要让它流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