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暴雨下作物植被类型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1).

合集下载

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农 田径 流氮 、磷 流失 的研 究 目前 已有不 少报 道 ,不 少 学 者从 不 同土地 利用类 型 出发 ,研 究典 型农 田、 坡耕地、 林地 、 稻 田、 棉 田、 菜地的氮磷流失特征 、
机理 ,或从施肥方式 、不同农作方式等角度研究肥 料 与耕 作 等 因素对农 田氮磷 流失 的影 响 ,取得 了不 少 研 究结 果 【 6 引 。对 菜地 氮 、磷 径 流 流失 的研 究 也 陆续有报道 , 主要集中在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 氮磷流失的影响[ 1 5 - 1 7 】 , 如曾招兵等 8 ] 研究 了施肥对 径 流 中氮 磷 流失 的贡献 等 ,宁建风 等 9 】 研究 了有 机 无 机 肥配 施对 菜地 不 同形态 氮 的径 流损失 ,王强 等 【 2 o J 研 究 了化 肥 用 量 和 有机 无 机 复 混 肥 对 土 壤 径 流 水氮磷含量的影响, 黄东风等[ 2 l J 则重点探讨 了不 同 施肥 模式 对 菜地径 流 硝态 氮和 铵态 氮 的影 响。研 究 结果均表 明菜地存在径流氮、磷流失的风险。施肥 因素是研 究 径流 氮磷 流失 的重 要 内容 ,鉴 于 目前 城 郊蔬菜基地大量存在不合理施肥或过量施肥 的现 象 ,本 文开 展不 同施 肥水 平下 的菜地径 流 氮流失 的 研究 ,旨在为菜地合理施肥 ,降低氮磷流失导致 的 水 环境 污染 风 险提供 理论 依据 。
施肥是补充农 田土壤氮 、磷元素的主要来源。 但 土壤 氮 、磷 元 素 流失也 是 地表 水富 营养 化 的重要 因素 。研 究施 肥对 菜 地径 流氮 、磷 流失 的影 响 ,对 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 。不合理施肥或过量 施肥导致土壤养分累积对水体污染 的问题 ,已引起 不少学者 的关注} J J 。 菜地一般土壤肥力和经济产出 均较高。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短 、产出量大 , 蔬菜作 物又具有浅根系和喜肥水等营养特性 , 在蔬菜种植 期 间 ,肥 料施 用量 较 高 ,施 肥 次数 也较 多 ,不少 菜 农还 习惯通过大量施用化肥来提高蔬菜产量 , 导致 菜地 土壤 出现 明显 的氮 、磷 元 素 累积现 象 。有研 究 表明 , 菜地 氮 、 磷 养分 径 流损失 的现象 更为 普遍 【 4 J 。 大量氮 、磷累积在土壤中,增加了氮、磷向水体释 放的风险 l 生。在降雨条件下 ,土壤氮磷既随下渗 的 水分 向深层 迁 移 ,也可 以在 雨滴 打击 及 径流 冲刷 作 用下 ,向地表径流传递L 5 】 。因此 ,在南方降水充沛 的情况下 ,土壤 中积累的氮 、磷很容易随降雨地表 径 流流 失 到地 表水 系 ,或 随水 淋洗 到 土壤 深层 ,导 致 地表 水 富营 养化 或地 下水 污染 等环 境 问题 。有 关

雨水与水土流失

雨水与水土流失

雨水与水土流失雨水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产活动,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雨水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水土流失问题。

一、雨水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雨水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侵蚀作用强降雨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水流冲刷土壤表面,造成水土流失。

特别是在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情况下,水流将土壤颗粒带走,严重破坏地表生态系统。

2. 土壤结构破坏降雨过程中,雨滴撞击土壤表面,会使土壤颗粒结构崩解,使土壤失去抗蚀稳定性,导致土壤流失加剧。

3. 养分流失随着雨水的冲刷,土壤中的养分会随着水流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二、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构建防护措施建设坝、堰、槽等防护设施,用于拦截径流,减轻水流冲刷土壤的影响。

同时,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减缓冲刷作用,确保土壤的稳定性。

2. 植被恢复植被具有良好的保护土壤功能,可通过种植草坪、树木等植被覆盖措施,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

植被能够有效地吸收雨水,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3. 合理的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农田、城市建设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科学种植作物,合理选择农作物轮作,减少连作对土壤的破坏。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减少人工硬化地表面积,增加水土流失的阻力。

4. 推广水源涵养通过建设水库、引水设施等方式,储存雨水资源,降低径流产生,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可以通过水源涵养管理措施,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三、总结与展望雨水的滋润滋养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产活动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的日益恶化。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我们需要建设防护设施、恢复植被、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以及推广水源涵养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不同施肥处理对露地菜田径流水中氮磷肥流失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露地菜田径流水中氮磷肥流失的影响

•土壤肥料.不同施肥处理对露地菜田径流水中氮磷肥流失的影响莫小玉石磊王雨沁(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环科,上海浦东新区201201)摘要:为减少菜田化肥流失,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人员在大洪园艺场设置了露地菜田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并通过径流池收集地表径流开展了相关试验,以探明露地菜田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的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并增施有机肥可提高蔬菜产量,且随种植茬数的增加对产量影响越大;施用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径流水中氮、磷肥流失量,但对氮、磷肥流失率影响较小;可溶性总氮是径流水中氮流失的主要形态,可溶性总磷不是径流水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径流水量越高,氮、磷流失越严重。

建议蔬菜生产中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以减少径流水中氮、礴流失量,提高蔬菜产量。

关键词:氮磷肥流失;径流水;施肥方法;蔬菜生产为减少菜田化肥流失,保护生态环境,2018-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人员在大洪园艺场设置了露地菜田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并通过径流池收集地表径流开展了相关试验,以探明露地菜田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的规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肥料为46%尿素、商品有机肥、N:P2O5:K2O=26:6:10复合肥、N:P2O5:K2O=15:15:15复合肥。

1.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大洪园艺场,试验地属南方湿润平原区,土壤类型为重壤黄泥。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ck),常规减量施肥、综合优化施肥。

每个处理先后种植青菜、甘蓝、花菜3茬蔬菜:青菜于2018年12月18日播种,2019年4月12日采收;甘蓝于5月3日播种,7月8日采收;花菜于8月31日播种,11月23日采收。

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5m2o(l)常规施肥(ck):青菜每小区施复合肥(26-6-10)800g作基肥,结球期追施46%尿素400g;甘蓝每小区施复合肥(15-15-15)800g作基肥,结球期追施46%尿素630g;花菜每小区施复合肥(26-6-10)1350g作基肥,结球期追施46%尿素630g。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 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①植被的破坏 •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 ③开矿
水土流失的危害
•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 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 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 •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 (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 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 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 肥力下降,据试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 土层1cm,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 走6一15t氮,10-15t磷、200-300t钾。 • 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 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 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 重力侵蚀Gravity erosion:是指地表土石物质受到地震、 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海浪、风、冻融、冰川,人工 采掘和爆破等任何一种应力作用时,在自重力为主的作用 下,失去平衡而产生破坏、迁移和堆积的一种侵蚀过程。 常见于山地、丘陵,河谷和沟谷的坡地上。 • 发生的条件:①土石松散或滑动易破坏;②土石临空坡度 陡,表面土石外张力;③地面缺乏植物覆盖,又无人工保 护措施。 • 影响:重力侵蚀破坏耕地、掩埋庄稼;摧毁城镇、村庄和 厂矿;破坏交通道路、通讯设施和渠道;堵塞河流,并为 河流和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间接地造成河流治理困难。
03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北方地区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北方地区
第五部分 第二章 第2讲 课时93
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 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 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34
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 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 水强度大,②③对。 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只有2天,相对于第2次和第3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 ①错。 由于当月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④错。
比较肥沃
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3.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 东北平原
问题 黑土流失
产生原因 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
治理措施 退耕还林、还牧、还湿
夏季降水集中、黄土质地疏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松,植被稀疏、长期的滥垦
滥伐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发展生态农业
3.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2)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农业
工业 交通
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东北相对稀疏,华北最为密集
耕作类型
旱地农业
耕作制度

雨水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雨水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雨水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雨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就像是大自然赋予土地的“生命之泉”,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雨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必需的水分。

在种子发芽的阶段,适量的雨水浸润土壤,使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膨胀并突破种皮,启动生长的进程。

在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中,水分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基础。

例如,根系吸收水分后,通过茎秆输送到叶片,参与光合作用,从而制造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然而,雨水的量并非越多越好。

过多的雨水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害。

当田间积水过深、时间过长时,土壤中的氧气会被大量排挤出去,导致根系无法正常呼吸,进而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长时间的水淹还可能会使根系腐烂,最终导致农作物死亡。

而且,洪涝灾害还容易引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进一步威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相反,如果雨水过少,就会出现干旱的情况。

干旱会使土壤变得干燥坚硬,农作物的根系难以伸展和吸收水分及养分。

叶片也会因为缺水而出现萎蔫、枯黄等现象,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农作物甚至会干枯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除了雨量的影响,雨水的分布时间也对农作物生长有着关键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在作物的开花期,适量且均匀的雨水有助于花粉的传播和受精,提高结实率。

而在果实成熟期,过多的雨水可能会导致果实开裂、品质下降。

此外,雨水的酸碱度也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

正常的雨水是略带酸性的,但在一些地区,由于工业污染等原因,雨水可能会呈现较强的酸性,即酸雨。

酸雨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同时还会直接损害农作物的叶片和茎秆,影响其正常生长。

雨水还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雨水的冲刷作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溶解并随着水流向下渗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层土壤的肥力提升。

但如果雨量过大、冲刷过猛,也会导致土壤表层的肥沃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种植土壤硝态氮淋失

农业种植土壤硝态氮淋失

农业种植土壤硝态氮淋失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而土壤硝态氮淋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旦土壤硝态氮严重淋失,不仅会影响作物生长,还会造成严重污染,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土壤硝态氮淋失规律,寻找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方法。

一、什么是土壤硝态氮淋失?土壤硝态氮淋失是指土壤中的硝态氮被水分冲刷或渗透到地下水层或河流等水体中,从而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和水体污染。

硝态氮是土壤中重要的一种养分,对作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土壤中的硝态氮淋失量过多,就会造成土地贫瘠,并严重危害水体资源。

二、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原因是什么?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土壤硝态氮淋失的主要原因。

气候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雨量、温度和气候变化。

高温和强降雨会促进硝态氮的淋失,而干燥的气候则会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容易变成氨态氮而逸失。

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导致土壤硝态氮淋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流失、地势陡峭或土地平坡面过陡等原因都会造成土壤的硝态氮被水流带走。

3、施用不当化肥:农业化肥的使用过度或施用不当,就会使过量的化肥成分进入土壤流失,其中就包括了硝态氮等养分。

三、土壤硝态氮淋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1、环境影响:土壤硝态氮淋失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

被硝酸盐污染的水体及其周边环境,会对社会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降低作物产量:硝态氮是作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如果土壤中缺乏硝态氮,就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甚至导致作物减产或被严重病害侵扰。

3、浪费资源:硝态氮是农耕活动中少不了的养分物质,土壤硝态氮淋失也意味着农业资源的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四、如何预防土壤硝态氮淋失?1、加强管理:加强对土壤平衡的管理,对过多的氮肥要适度减少。

合理把握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浪费。

周期性测定土样中硝酸盐的含量,并通过避免化肥淋失,来保证土壤硝态氮的有效利用。

农田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农田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农田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治理对策《农田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治理对策》一、农田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因素1.降水降水是导致农田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自然因素。

在一些地区,降雨强度大且集中。

例如在季风气候区,雨季时大量的雨水在短时间内倾泻而下。

当雨水降落到农田时,其冲击力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得土壤颗粒被打散。

如果农田的坡度较大,雨水就会裹挟着这些松散的土壤颗粒向下游流动,造成水土流失。

而且在一些山区农田,坡面径流会迅速汇集,形成强大的冲刷力,带走大量肥沃的土壤。

2.风力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力是造成农田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

强劲的风力能够吹走农田表面的干燥土壤颗粒。

特别是在春季,地表植被覆盖较少的时候,风力的侵蚀作用更加明显。

长时间的风吹,不仅会使农田的土壤肥力下降,还会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导致土壤沙化等更严重的问题。

比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部分农田常常受到风沙的侵袭,土地逐渐变得贫瘠。

3.地形地形对农田水土流失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般来说,坡度较大的农田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在山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土壤的稳定性较差。

重力作用使得土壤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如降雨或人类活动,更容易发生位移。

而平坦的农田相对来说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排水系统不完善,也可能会出现局部的积水和土壤侵蚀现象。

(二)人为因素1.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传统的翻耕方式如果不加以改进,会对农田土壤造成较大破坏。

例如深耕过深、过于频繁,会破坏土壤的层次结构,使得土壤变得松散,容易被侵蚀。

而且一些地区在坡地上进行顺坡耕作,这种耕作方式使得雨水在坡面流动时没有任何阻碍,会加速土壤的流失。

长期使用单一的耕作模式,不进行轮作休耕,也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变劣,从而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

2.过度开垦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很多地方出现了过度开垦的现象。

一些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如陡坡地、湿地边缘等被开垦为农田。

这些土地本身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开垦后植被遭到破坏,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水土流失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 3月 水 利 学 报 SH UI LI X UE BAO 第 40卷 第 3期 收稿日期 :200820321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0639040;50739003 作者简介 :焦平金 (1980- , 男 , 安徽人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农田排水与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E 2mail :jiaopj@iwhr. com

文章编号 :055929350(2009 0320296207 次暴雨下作物植被类型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焦平金 1 , 王少丽 1 , 许 迪 1 , 王友贞 2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研究所 , 北京 100044; 2. 安徽省 , 233000

摘要 :基于汛期次暴雨径流实验数据 , 。 结果表明 , 作物植被类型差异对地表径流量 >玉米地 >棉花地 >黄豆地 。 因素 。 。对具有较高植被覆盖度的黄 , 而玉 米地中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分别是农田氮磷 、 棉花等高叶面积指数的作物可有效减少氮磷地表径流流失 , 减缓农 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威胁 。

关键词 :降雨 ; 作物 ; 植被 ; 径流 ; 土壤侵蚀 ; 氮磷 ; 流失 中图分类号 :S157.1; X 144

文献标识码 :A 1 研究背景 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引起的氮磷流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 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

主要原因 , 其带来的环境 、 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1-2] , 研究农田氮磷径流流失规律对 提高化肥利用率 、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 缓解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现有大量针对氮 磷地表径流流失机理与规律的研究多在室内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基于坡面产流或农田径流状态开展 , 其

考虑了植被覆盖 、 施肥 、 雨强 、 耕作方式等因素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规律的影响 [3-6]

, 以及地表径流中不 同形态氮磷的构成 [7], 研究发现作物植被覆盖对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较为明显 [8-9]

。由于人 工降雨模拟条件与自然降雨状态间在降雨属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 上述得出的相关研究结论用于指导 实践具有一定局限性 [10]

, 故深入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作物植被类型差异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规律的影 响凸显重要 。 本文基于汛期典型暴雨径流实验观测数据 , 研究不同作物植被类型下的农田地表氮磷径 流流失规律和特征 , 探讨作物植被类型差异对地表径流量 、 土壤侵蚀量和不同形态氮磷流失量的影响 , 分析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构成 , 从而为减少农田氮磷径流流失 、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

2 实验与方法 211 实验区概况 实验区地处紧邻淮北平原的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 , 位于东

经 117°22′ , 北纬 33°09′ ,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 当地年均降水量 91113mm , 降水主要分布在 6— 9月份 , 多为暴雨 , 其中汛期雨量约占全年总量的 60%~70%, 年均降雨径流深 24012mm , 年均气温和蒸发 量分别为 1510℃ 和 91617mm 。 当地作物种植类型主要有冬小麦 、 黄豆 、 玉米 、 棉花等 , 实验区供试土壤为 砂浆黑土 , 土壤质地以重壤质为主 ,0~20cm 表土的主要理化性质如表 1所示 。

— 692— 表 1 实验区表土主要理化性质 不同粒径土壤颗粒含量 Π% 2. 5~0. 5mm 0. 5~0. 1mm 0. 1~0. 05mm 0. 05~0. 01mm <0. 01mm 容重 Π (g Πcm 3 全氮 Π% 全磷 Π% 全钾 Π% 有机质 Π% 0~8 39~50 7~14 6~14 26~42 1. 36 0. 102 0. 131 1. 54 1. 19 212 实验设计与观测设施 21211 实验设计 根据当地主要作物种植类型 , 设置 4个实验处理 , 分别为裸地 (对照 和具有不同作

物植被类型的玉米地 、 棉花地和黄豆地 , 各处理重复 3次 , 共布设 12个实验小区 。每个小区面积 5m ×

2m , 平均坡度 5Π1000, 作物顺坡平作 。 于 2007年 6月 25, 同时移栽 棉花 , 一次性撒施底肥 , 作物播种和施肥管理措施参考当地习惯 (表 2 。 9月汛期内 , 共观 测到 5次降雨径流过程 (表 3 , 其中前 4植被覆盖差异并不明显 , 对 8月 221, 由于作物已步入生长中期

(玉米灌浆期 、 , [11] , 故以此次 典型暴雨过程为对象 , 。 表 实验处理与作物种植及施肥措施 实验处理 作物品种 种植密度 Πhm 2 底肥施用量 Π(kg Πhm 2 施氮 施磷 施钾 播种方式 裸地 000玉米地 郑单 958 42000 株 1144545穴播 (14株 ×3 棉花地 9901优系 40000株 2289090移栽 (20株 ×2 黄豆地

中黄 13150kg 45 45 45 条播 (25g ×6 表 3 降雨特征

日期 降雨量 平均雨量 7月 6日 94. 25. 387月 7日 50. 55. 327月 8日 60. 22. 807月 19— 20日 129. 64. 988月 22日

122. 7 5. 33 图 1 累积降雨量随时间变化过程 21212 观测设施 各实验小区三侧设置高 20cm 土埂 , 采用塑料薄膜包被 , 以减少小区间的侧渗与串

流 , 小区出口一侧经地面导水槽与径流池相连 , 用于接收和观测地表径流和土壤泥沙 。在暴雨径流期

间 , 利用活动遮雨棚将径流池与导水槽遮盖 , 防止雨水进入 。 213 实验观测与测试及数据处理方法

21311 实验观测 利用自记式雨量计观测整个降雨过程 , 采用体积法实时监测径流过程并使用容积 500m L 的塑料瓶采集径流水样 ,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 6新世纪 对水样进行室内测试 , 确定氮磷

径流流失量 。 待地表径流结束后 , 依据径流池中收集的泥沙含量采用烘干法估算土壤侵蚀量 , 测定各实 验小区的作物叶面积指数 。

21312 测试方法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径流水样的总氮 T N 浓度 , 在对水样经

0145μm 滤膜过滤后 , 分别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 、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和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 度法测定铵态氮 NH +

4-N 、 硝态氮 NO - 3-N 和可溶性氮 DN 浓度 , 颗粒态氮 PN 浓度由总氮与可溶性氮 浓度之差获得 。 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径流水样的总磷 TP 浓度 , 在对水样经 0145μm 滤膜过滤后 , 采用该法测定可溶性磷 DP 浓度 , 颗粒态磷 PP 浓度由总磷与可溶性磷浓度之差获得 。 利用 WinFO LI A 叶面积分析软件测定作物叶面积指数 LAI 。 在玉米小区各选 3株代表性植株 , 从每

— 7 92— 株取 3个典型叶片进行叶面扫描计算后换算到整个小区 ; 在棉花小区选择的 3株代表性植株上各取 5个典型叶片进行叶面扫描计算后换算到整个小区 ; 对黄豆小区先在选取的 1m ×1m 样方内记录植株数 , 后选择 3棵典型植株进行叶面扫描计算 , 根据其均值与样方内植株数的乘积确定叶面积指数 。

2131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对实验观测数据 , 采用统计软件 SPSS [1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 并借助最小 显著差异法 LS D 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311 作物植被类型差异对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影响 31111 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 图 2, 可以 发现作物植被类型差异对地表径流时间变幅的影响明显

时间变幅明显低于裸地 , , , 如 增加到结束时的 66136mm , 增大 212倍 。 表 4给出的结果表明 , , 不同作物植被类型下的 , , 而棉花地又显著大于黄豆 地 。 此外 , , 玉米地的土壤侵蚀量显著大于棉花和黄豆 地 , 而棉花与黄豆地之间却无显著性差异 。 综上所述 , 作物植被类型差异对地表径流量影响的强弱排序

为裸地 >玉米地 >棉花地 >黄豆地 , 而对土壤侵蚀量则为裸地 >玉米地 >棉花地≈黄豆地

。 图 2 不同作物植被类型下地表径流量时间变化过程

图 3 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 LAI 的关系 表 4 不同作物植被类型下作物叶面积指数 、 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差异

实验处理 叶面积指数 LAI 地表径流量 Πmm 土壤侵蚀量 Π(kg Πm 2 裸地 0a ±074. 56a ±4. 040. 44a ±0. 128 玉米地 1. 87b ±0. 2355. 48b ±1. 470. 26b ±0. 077 棉花地 4. 36c ±0. 2841. 04c ±0. 500. 06c ±0. 010 黄豆地 5. 49c ±1. 248. 20d ±3. 240c ±0 P 值 0. 0000. 0000. 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