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驱逐舰列表汇总

合集下载

德意志帝国海军舰船名单

德意志帝国海军舰船名单

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俾斯麦级大型战列舰2艘;(全部战沉)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2艘;(一艘战沉,一艘重创后报废并作为封锁船沉没)德意志级袖珍战舰3艘;(一艘39年被迫自沉,两艘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5艘,完成3艘,LUTZOW卖给苏联参加了二战(半完成状态),赛德利兹改装航母完成百分之95后战争结束。

服役3艘中,一艘40年战沉在挪威,一艘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欧根亲王号于战后的美国原子弹试验中被摧毁。

埃姆登级轻巡洋舰1艘,45年空袭中被摧毁。

K级轻巡洋舰3艘,2艘战沉于40年的挪威,1艘战争末期被重创后自沉。

纽伦堡级轻巡洋舰1艘,战后赔偿给苏联。

莱比锡级轻巡洋舰1艘,战后于46年作为军火销毁船故意沉没。

NIOBE号轻巡洋舰,一战德国海军的老船,在二战德国海军里服役很短。

原是南斯拉夫海军训练舰,被意大利俘获后成为轻巡洋舰,43年被德军俘获,由德国、克罗地亚海军人员共同驾驶。

43年底搁浅,次日被英国鱼雷快艇击毁。

齐柏林级2艘,首舰齐柏林号,完工百分之85,安装有火炮。

45年自沉,战后苏联打捞到列宁格勒作为靶舰击沉。

另外一艘没有名字,完成百分之60后在船台解体。

赛德利兹号,原同名重巡洋舰,完成百分之95。

中型战斗舰艇Z级22艘;改良Z级18艘;俘获自荷兰的ZH1;俘获自希腊的ZG3;战后这些驱逐舰有15艘幸存,被赔偿给了苏联、英国和美国鱼雷艇(雷击舰)1923级6艘;1924级6艘;1935级9艘;1937级12艘;1939级舰队鱼雷艇15艘;T107级4艘(一战后残余的德国鱼雷艇,排水量700T)T152级5艘(同上)T196号(同上,排水量500T)缴获自挪威的4艘700T、2艘200T、12艘100T鱼雷艇;缴获自荷兰的TFA9号鱼雷回收艇;缴获自丹麦的6艘200-300T鱼雷艇;缴获自法国的3艘900T鱼雷艇;缴获自意大利海军的33艘鱼雷艇(包括8艘前驱逐舰);1939级扫雷舰69艘;1940级扫雷舰131艘;1941级扫雷舰17艘;1916级扫雷舰约30艘;缴获自波兰的扫雷舰2艘;缴获自丹麦的扫雷舰2艘;其它杂牌扫雷舰若乾艘;还缴获了一些自沉的扫雷舰,没有服役路易斯皇后号,2000T,原德国小型客轮,39年改装成布雷舰,装备水雷200枚;坦能堡号,4000T,前德国客轮,39年改装成布雷舰,40年和另外两艘德国布雷舰(一艘是汉斯施塔特·但泽号,还有一艘好像是PRESSUE)集体触雷沉没;Xanten号,原德国海军1915级扫雷舰,一战后卖给罗马尼亚,1941年德国海军购回作为布雷舰使用。

战列舰、驱逐舰、巡洋舰等等有什么不同?

战列舰、驱逐舰、巡洋舰等等有什么不同?

战列舰、驱逐舰、巡洋舰等等有什么不同?这三大舰种的划分主要基于火炮时代的区别。

在风帆战舰时代,不考虑武装商船,最初只有巡洋舰和战列舰的区别。

由于火炮时代的海上战争,基本上基于同一个准则来决定强弱,即:船越大,装的炮就越多、越大,装甲就越厚,战斗力就越强,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大舰巨炮”准则。

战列舰就是根据这一准则建立的舰种。

如下图,由于船体需要狭长才能在海上较快地航行,所以大多数的火炮是安装在舰体的侧面,也就是说,侧面才是一艘船的火力最大输出方向。

这一准则即使到后面炮塔主炮的时候也没有改变,由于上层建筑的阻挡,前后方向依然无法达到最大输出。

胜利号风帆战列舰由于当时的火炮都是实芯弹,一砸下去一个洞,实际上对舰体本身的稳定性影响很小,其精准度和射程也并不稳定,况且大船本身的装甲也非常厚实,两艘战舰互相战斗,就像两个低输出的肉盾型英雄互殴,所以为了摧毁这样的防护,整个海战的思路就是为了最大化输出,谁最先把对方砸沉,谁就赢。

即,想办法把侧面面对敌舰,同时避免进入敌舰侧面的最大火力输出范围。

那么最理想的战斗就是进行“T字战”。

我方作为T字上面的一横(俗称T头)侧对敌舰,而处于T字下面一竖的敌舰只能以薄弱的正面火力进行战斗,这种情况就是T字优势。

一次典型的单舰T优而在编队战斗中也是一样,双方互相排成一字纵队(单纵阵型),想尽办法绕到对方编队的正面去进行输出,这种纵队阵型就是“战列”(Battle Line)如海战史上最后的一次也是最教科书级的一次T字战,苏里高海峡战役中的美国第七舰队预先使用巡洋舰和战列舰排成两条战列,辅以袭扰的鱼雷艇和驱逐舰,埋伏孤军突入的日军西村舰队。

苏里高海峡战役有时候,舰队司令官会命令摆出两条或者更多条纵队,也就是俗称的复纵阵型前进,这是在敌情未知的时候为了保证输出和防护的平衡,或是在发现敌方之后为了可以分队互相掩护避免全队被抢T头,但总的思路还是没有变化的,即摆战列,抢T头。

例如日德兰海战中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就是以六条较短的纵队进入战场,随后各纵队旗舰带各自纵队集体左转,六队并一队,成功抢占T头。

经典战例 马岛经典战役

经典战例  马岛经典战役

经典战例马岛经典战役:"飞鱼"击沉"谢菲尔德"在马岛战役中,阿根廷的“飞鱼”导弹击沉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已成为现代局部战争史上的重要战例。

最近,英德有媒体称在马岛参战的英国舰队装备了核武器,被击沉的“谢菲尔德”号与其所载的核武器一起沉入了海底。

英国政府紧急辟谣。

沉没了22年的“谢菲尔德”号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1982年5月4日,一艘银白色的威武战舰正在马岛北部海域封锁线执行警戒任务。

它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驱逐舰“谢菲尔德”号。

这艘有“闪光的谢菲”之称的新式导弹驱逐舰价值两亿美元。

它的装备足以让它应对任何进攻。

当时,阿根廷的水上巡逻飞机发现了英国的“赫尔墨斯”号航母和“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阿根廷立即出动两架法制“超级军旗”攻击机携带AM-39“飞鱼”式反舰导弹,去攻击这两艘军舰。

两架“超级军旗”以1200公里/小时的速度掠着海浪超低空飞行,以避开英舰雷达的探测。

这套低空突袭的行动动作还是在法国练就的,当时最低也只飞到 80米。

现在,阿飞行员大胆突破了极限,飞到了30米的高度。

此时,高度表已经完全指零了。

如果飞行员打个喷嚏,飞机就会在瞬间栽进大海。

目标越来越近。

在46公里处,两架“超级军旗”突然跃升至150米,同时启动机载雷达。

雷达锁定目标后,两枚“飞鱼”直扑目标。

此时,“超级军旗”的机载告警系统“嘟嘟”作响,战机已被雷达锁定。

这两架“超级军旗”迅速转弯并急剧下降高度,高速退出战场返航。

在“超级军旗”打开机上雷达搜索目标的瞬间,英国的另一艘军舰就侦收到了雷达辐射信号,并立即把这一情况转发给英国的“赫尔墨斯”号和“谢菲尔德”号。

但航母上的防空管制系统认为侦收到的雷达辐射信号来自阿根廷的“幻影”飞机。

英海军认为,阿根廷虽然购买了这种飞机,但是还不具备使用“飞鱼”导弹攻击的能力。

同时没有法国的技术支持,阿军不能完成导弹和飞机的对接,阿军的“超级军旗”飞机也不能发射“飞鱼”导弹。

二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二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二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卡塔尼奥分舰队的覆灭“波拉”号重巡洋舰“扎拉”级重巡洋舰线图受命出发1941年3月26日深夜,意大利第1巡洋舰分队在第9驱逐舰分队的陪同下悄然离开了塔兰托港,去执行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的命令。

第1巡洋舰分队由3艘“扎拉”级重巡洋舰组成,分别是“扎拉”号、“阜姆”号和“波拉”号。

第9驱逐舰分队由4艘奥里亚尼级驱逐舰组成,分别是“奥里亚尼”号、“焦贝蒂”号、“阿尔菲耶里”号和“卡尔杜奇”号。

他们统归第1巡洋舰分队司令卡塔尼奥少将指挥。

这次战斗的计划是意大利军方与德国军方妥协的结果。

德军要求在由德国空军提供第10航空军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意大利舰队应切断英国向希腊增援的海上通道。

而3月16日德第10航空军在克里特岛重创2艘英国战列舰的报告,使得一直底气不足的意大利海军认为有改变被动局面的可能(实际上这是误报)。

于是,意大利新任海军参谋长里卡上将制订了作战计划,计划安排如下:意大利海军将组织4支舰队分别从4个港口分别出发,会合后由亚基诺上将统一指挥,扫荡东地中海,卡塔尼奥分舰队就是其中的一支。

首行以雷达发现“波拉”号的英国“利安德”级轻巡洋舰“奥赖恩”号,单烟囱是其特色。

1938年未改装前的“伊丽莎白”级战列舰“巴勒姆”号。

3月27日晨,墨西拿海峡西部海域海雾弥漫。

11时许,4支舰队准时出现在预定集结海域。

按照预定计划,此时该有大批德国飞机到达,进行一场护航演习,以便在未来协同作战时有利于彼此识别与配合。

但是等待多时,意大利人没有等到德国飞机,却于12时20分等来了1架英国“桑德兰”式侦察机。

亚基诺上将认为舰队行踪已经暴露,请求取消计划,但是被在罗马的里卡上将否定,亚基诺上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按计划行事,虽然他内心深处的不安感愈来愈强烈。

28日,意大利舰队分3路沿130度航向,向加尔多斯岛西南方向挺进。

卡塔尼奥分舰队和莱尼亚尼中将的分舰队合为一支,处于编队最北面。

6时43分,意大利的RO43侦察机发现了英国巡洋舰,意大利人立刻加速至30节朝英国人驶去。

二战德军驱逐舰汇总

二战德军驱逐舰汇总

这一型驱逐舰共4艘,1934年时以领导驱逐舰的名义建造。

此级驱逐舰为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款新设计的大型驱逐舰,许多的设计与装备都带有实验风格,因此整体设计并不成功。

里面实验的装备最重要的就是高压蒸气涡轮机,但因高压蒸汽涡轮机的震动问题使得舰体稳定性不佳,加上燃烧效率问题使得续航力只有英国同等驱逐舰的一半;甲板设计不良航行时海象不佳前甲板主炮即无法使用,本级舰在战争爆发后加装布雷设备,只有一艘在战后幸存。

1934• Z1动工:1934年10月15日下水:1935年8月18日服役:1937年1月14日结局:于1940年2月22日在维京人作战时遭友军误击炸沉■Z2动工:1934年10月25日下水:1935年8月18日服役:1937年2月27日结局:于1940年4月13日遭盟军击沉• Z3动工:1935年1月2日下水:1935年11月30日服役:1937年4月8日结局:在维京人作战时遭到友军误击与触雷因此在 1940年2月22日沉没• Z4动工:1935年1月7日下水:1935年11月30日服役:1937年5月13日结局:1947年拆解[编辑]1934A型又称Z5级,1935年7月至11月动工的驱逐舰,总计12艘。

吸取了 1934年型的设计教训修改了舰用主机设计并改善耐波性,简化设计加速建造的改良型,因此部分船舰甚至与1934年型同期服役,不过使用的仍是只能对海射击的旧式舰炮,在总和性能上仍无法和英国驱逐舰相比。

在开战后主要拿来当布雷舰使用,1945年德国投降后尚有5艘存活,并移交给英国、法国、苏联海军,最后一艘退役的时间为1958年。

Z5 Paul JakobiZ6 Theodor RiedelZ7 Hermann Schoema nnZ8 BrunoHein emannZ9 Wolfga ng Zenker 动工:不莱梅DeSchiMAG 造船厂于1935年7月15日下水:1936年3月24日服役:1937年6月29日结局:战后移交给法国海军更名为德塞号(Desaix,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名将),1957 年退役,1958年拆解名称取自Paul Jakobi动工:不莱梅DeSchiMAG 造船厂于1935年7月 15日下水:1936年4月2日服役:1937年7月2日结局:战后移交给法国海军更名为''Kleber,1958 年拆解舰名取自 Theodor Riedel动工:不莱梅DeSchiMAG 造船厂于1935年9月7日下水:1936年7月16日服役:1937年9月9日结局:1942年5月2日被HMS Edinburgh 击沉舰名取自 Hermann Schoemann动工:不莱梅DeSchiMAG 造船厂于1936年1月 14日下水:1936年9月15日服役:1938年1月8日结局:1942年1月25日在加来近海触雷沉没舰名取自 Bruno Hein ema nn动工:1935年3月23日于基尔佛里德里希克虏伯•日尔曼造船厂下水:1936年3月27日服役:1938年7月2日结局:1940年4月13日参加第二次那维克海战沉Z10 Hans LodyZ11 Bernd von ArnimZ12 Erich GieseZ13 Erich Koell nerZ14 Friedirch Ihn 没舰名取自 Wolfgang Zenker动工:1935年4月1日于基尔佛里德里希克虏伯•日尔曼造船厂下水:1936年5月14日服役:1938年9月13日结局:英国皇家海军接收后更名为 R38号,在1946至1949年间进行各项测试后解体舰名取自Carl Hans Lody动工:1935年4月26日于基尔佛里德里希克虏伯•日尔曼造船厂下水:1936年7月8日服役:1938年12月6日结局:1940年4月13日参加第二次那维克海战沉没舰名取自 Bernd von Arnim动工:1935年5月3日于基尔佛里德里希克虏伯•日尔曼造船厂下水:1937年3月12日服役:1939年3月4日结局:1940年4月13日参加第二次那维克海战沉没舰名取自Erich Giese动工:1935年10月12日于基尔佛里德里希克虏伯•日尔曼造船厂下水:1937年3月18日服役:1939年3月28日结局:1940年4月13日参加第二次那维克海战沉没舰名取自 Erich Koellner动工:1935年3月30日于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厂下水:1935年11月5日服役:1938年4月6日结局:战后先由英国接收,1946年移交给苏联海军更名为Pospeshniy , 1952年解体舰名取自Friedirch IhnZ15 Erich 动工:1935年3月30日于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Steinbrinck 厂下水:1936年9月24日服役:1938年5月31日结局:战后先由英国接收,1946年移交给苏联海军更名为Pylkiy,1949年改为仓库船,1958年解体舰名取自 Erich SteinbrinckZ16 Friedrich 动工:1935年11月14日于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Eckoldt 厂下水21 March 1937年3月21日服役:1938年7月28日结局:1942年12月31日被雪菲尔号巡洋舰击沉舰名取自 Friedrich Eckoldt。

英国坦南特海军上将小传

英国坦南特海军上将小传

伍斯特传奇水手——威廉·乔治·坦南特海军上将小传1941年12月10日中午,晴朗的关丹外海。

在炮声,硝烟和火光中,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与日本陆基攻击机队的搏斗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两艘顽强的军舰都已负伤,又一批日机从多个方向向老迈的“反击”号投下了鱼雷。

虽然已经避开了多次攻击,这艘无畏的战舰终于在爆炸声中缓缓倾斜。

50岁的老牌舰长坦南特海军上校冷静地命令:“全体弃舰。

上帝保佑你们!”“反击”号平静地沉没了,包括坦南特在内的过半官兵得以生还。

伍斯特的军人后代海军上将威廉·乔治·坦南特爵士,1890年生于北接施罗普郡,西靠威尔士的英格兰伍斯特郡塞文河畔阿普敦地区(Upton upon Severn),昵称比尔。

他的父亲爱德蒙德是陆军中校。

1905年,15岁的坦南特离家就读于怀特岛的皇家海军少年军校,后来在停泊在达特河上的训练舰“不列颠尼亚”号上实习。

1912年,晋升为海军上尉,1913年,他掌握了航海专业。

一战时期,这名年轻的军官先后服役于哈维奇分舰队的旧Acheron(冥界)级驱逐舰“蜥蜴”号,“雪貂”号,大舰队(1914年前称第一舰队)的轻巡洋舰“查特姆”号等,参加了许多重大战斗:赫利戈兰湾海战,多格尔沙洲之战,达达尼尔海峡之战,以及掩护陆军部队从土耳其加里玻利的撤离等。

在日德兰海战中,他乘坐的“诺丁汉”号轻巡洋舰被德国U艇击沉,坦南特第一次在实战中从下沉的军舰上逃生(果然命硬)。

接着他至1919年服役于哈维奇分舰队的“和谐”号轻巡洋舰。

这艘军舰协助掩护陆军部队来往弗兰德斯地区(今比利时西部和法国北部部分地区)。

坦南特早年服役的“蜥蜴”号20年代初,他晋升为海军少校,在皇家游艇上服役一段时间后于1921年调往新锐战列巡洋舰“声望”号担任航海长,1925年又在“反击”号任同一职务(后来担任舰长可能考虑了他对此二舰的熟悉)。

这两段时间里,两舰分别参加了到达锡兰,日本,印度,非洲,南美等地的“皇家海军世界巡游”(估计就是炫耀武力)。

二战德军驱逐舰汇总

二战德军驱逐舰汇总

这一型驱逐舰共4艘,1934年时以领导驱逐舰的名义建造。

此级驱逐舰为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款新设计的大型驱逐舰,许多的设计与装备都带有实验风格,因此整体设计并不成功。

里面实验的装备最重要的就是高压蒸气涡轮机,但因高压蒸汽涡轮机的震动问题使得舰体稳定性不佳,加上燃烧效率问题使得续航力只有英国同等驱逐舰的一半;甲板设计不良航行时海象不佳前甲板主炮即无法使用,本级舰在战争爆发后加装布雷设备,只有一艘在战后幸存。

1934•Z1动工:1934年10月15日下水:1935年8月18日服役:1937年1月14日结局:于1940年2月22日在维京人作战时遭友军误击炸沉•Z2动工:1934年10月25日下水:1935年8月18日服役:1937年2月27日结局:于1940年4月13日遭盟军击沉•Z3动工:1935年1月2日下水:1935年11月30日服役:1937年4月8日结局:在维京人作战时遭到友军误击与触雷因此在1940年2月22日沉没•Z4动工:1935年1月7日下水:1935年11月30日服役:1937年5月13日结局:1947年拆解又称Z5级,1935年7月至11月动工的驱逐舰,总计12艘。

吸取了1934年型的设计教训修改了舰用主机设计并改善耐波性,简化设计加速建造的改良型,因此部分船舰甚至与1934年型同期服役,不过使用的仍是只能对海射击的旧式舰炮,在总和性能上仍无法和英国驱逐舰相比。

在开战后主要拿来当布雷舰使用,1945年德国投降后尚有5艘存活,并移交给英国、法国、苏联海军,最后一艘退役的时间为1958年。

1936年A(Mob)型Zerstörer Typ 1936 A ( Mob )Mob是mobilisation的缩写,意为战时动员建造计划,顾名思义,1936年A(Mob)型都是在战争爆发后的1940年-1943年间建造的,原来只有4艘(Z31-Z34),在“1938 B型”(Zerstörer Typ " 1938 B ")驱逐舰计划被取消后,该计划中原定的6艘(Z37-Z42)名额被分配给1936年A(Mob)型,不过最终Z40-Z42这三艘没能建成。

美国海军驱逐舰列表

美国海军驱逐舰列表

美国海军驱‎逐舰列表 (1945年‎后)本列表收录‎了美国海军在冷战后设计的各‎种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驱逐‎舰设计以反潜为主要考虑‎,由此衍生了‎米契尔级驱‎逐领舰(Destr‎o yer Leade‎r,舷号由DD-927至D‎D-930改为‎D L-2至DL-5)及福里斯特·舍曼级驱逐‎舰(按照弗莱彻级驱‎逐舰蓝本改良,舷号DD-931至D‎D-951)。

随着舰载导‎弹的技术一‎日千里,美国的驱逐‎舰很快亦安‎装了导弹发‎射系统,并在舷号加‎上G字识别‎。

美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由基灵级驱逐‎舰盖雅提号改装,舷号由DD‎-712改为‎D D G-1;而接着海军‎设计的查理·F·亚当斯级驱‎逐舰,则占去舷号‎D D G-2至DDG‎-24。

但与此同时‎,海军的驱逐‎领舰一直采‎取另一套舷‎号系统。

如法拉格特级‎导弹驱逐领‎舰在中途安装‎导弹系统,占去舷号D‎L G-6至DLG‎-15、李海级导弹‎驱逐领舰占去DLG‎-16至DL‎G-24、核动力李海‎级班布里奇号‎占去DLG‎N-25、贝尔纳普级‎导弹驱逐领‎舰占去DLG‎-26至DL‎G-34、核动力贝尔‎纳普级特鲁斯顿号‎占去DLG‎N-35、旧金山级核‎动力导弹驱‎逐领舰占去DLG‎N-36至DL‎G N-37、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驱逐领舰的首三舰,又占去DL‎G N-38至DL‎G N-40。

至于197‎2年设计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虽然同样安‎装了导弹系‎统,却采用驱逐‎舰原本的舷‎号,占去DD-963至D‎D-997。

由于以上的‎分类系统繁‎杂混乱,再加上驱逐‎舰的角色又‎日渐与巡洋舰互相重叠,故海军在1‎975年决‎定重整编制‎系统,并废除驱逐‎领舰的分类‎。

在新的分类‎下,导弹驱逐舰‎(D DG)包括原本的‎盖雅提号(DDG-1)、亚当斯级(DDG-2至DDG‎-24),再加上仍然‎在役的米契‎尔级、舍曼级及法‎拉格特级(占去DDG‎-31至DD‎G-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海军驱逐舰列表 英国二战Q级驱逐舰,同级8艘,1705吨,109.12×10.87×4.48M,40000马力,36节,20节/4680海里,120MM炮×4,4联40MM炮×2,20MM炮×6,4联533MM鱼雷×2,深水炸弹70枚,176人 四分仪号:45年5月18日移交澳大利亚海军,57年8月16日退役,63年2月15日除藉解体 品质号:45年10月8日租借到澳大利亚海军,46年1月25日退役作为储备舰,58年4月10日除藉解体 皇后区号:45年10月29日租借到澳大利亚海军,66年7月28日改为训练舰,72年4月7号退役,75年4月除藉解体 奎布龙号:42年加入澳大利亚海军,64年6月26日退役,作为储备舰,72年2月15日除藉解体 导火索号:42年加入澳大利亚海军,63年4月26日退役,作为储备舰,72年2月15日除藉解体 鹌鹑号:44年6月18日在塔兰托触雷沉没 昆汀号:42年12月2日被意大利陆基鱼雷机击沉 奎利姆号:为该级领舰,1945年移交荷兰海军改名范班克特号,57年2月8日除藉解体

这是昆汀号 附件:

英国二战S级驱逐舰,同级8艘,1710吨,110.53×10.86×4.88M,40000马力,36.7节,20节/4680海里,120MM炮×4(野人号为114MM),双40MM炮×1,20MM×4,4联433MM鱼雷×2,70枚深水炸弹。 索马利兹号:1950年9月8号解体 野人号:62年4月11日解体 蝎子号:45年10月1日移交荷兰海军,62年年底除藉解体 惩罚号:45年10月1日移交荷兰海军,62年年底除藉解体 塞拉皮斯号:45年10月1日移交荷兰海军,1961年10月除籍解体 快速号:44年6月24日触雷沉没 成就号:43年3月3日租借挪威海军,59年1月1日除藉解体 鲨鱼号: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被德国鱼雷艇击沉

这是索马利兹号 附件:

英国二战CR级驱逐舰,同级8艘,44年~46年建造完毕,1710吨,110.53×10.86×5.18M,40000马力,最大航速36.75节,20节/4680海里,186人,4×114MM炮,双40MM炮×1,20MM炮×2,4联533MM鱼雷管,深水炸弹48枚。后期部分加装20MM对空机关炮2座 克里奥耳人号:58年3月18日出售给巴基斯坦海军,改名阿拉姆吉尔号,60年代末期除藉解体 新月号:为该级领舰,49年移交加拿大海军,改为护航驱逐舰DDE226,70年4月1日除藉解体 克里斯宾号:58年3月18日出售给巴基斯坦海军,改名贾汉吉尔号,60年代末期除藉解体 克伦威尔号:战后移交挪威海军,改名卑尔根号,67年1月1日除藉解体 皇冠号:战后移交挪威海军,改名奥斯陆号,66年除藉解体 牧杖号:战后移交挪威海军,改名特隆赫姆号,61年5月1日除藉解体 十字军号:为该级领舰,49年移交加拿大海军,改为护航驱逐舰DDE228,60年1月15日除藉解体 水晶号:战后移交挪威海军,改名斯塔范根号,67年1月1日除藉解体

这是克伦威尔号 附件: 一战前英国A级驱逐舰:同级42艘,是1892--1895年间开工建造的多级早期鱼雷艇驱逐舰的统称 包括: 浩劫级/也叫哈沃克级(浩劫号、大黄蜂号) 大胆级(大胆号、诱饵号) 雪貂级(雪貂号、山猫号) 热心级(热心号、拳师号、好斗者号) 突击者级(突击者号、冲击者号、急速号) 女妖级(女妖号、竞争号、龙号) 冲突级(冲突号、蒂泽号、男巫号) 热切级(热切号、和风号) 灵巧级(灵巧号、牡鹿号、猎人号) 勇敢级(勇敢号、高傲号) 罗马门神级(罗马门神号、闪电号、豪猪号) 翻车鱼级(翻车鱼号、负鼠号、游侠号) 火箭级(火箭号、鲨鱼号、粗鲁号) 鲑鱼级(鲑鱼号、啮鱼号) 鲟鱼级(鲟鱼号、海星号、鳐鱼号) 剑鱼级(剑鱼号、喷火号) 斑马级(斑马号)

一战前英国B级驱逐舰:是1895年以后建造的多级早期鱼雷艇驱逐舰的统称 鹌鹑级(鹌鹑号、雀鹰号、长尾鲨号、母虎号) 诚挚级(诚挚号、兀鹫号、蝗虫号、豹号、海豹号、狼号) 特快级(特快号) 奥威尔级(奥威尔号) 活泼级(活泼号、明快号) 怨恨级(怨恨号、佩特列号) 仆从级(仆从号、塞伦号) 袋鼠级(袋鼠号) 成功级(成功号) 阿拉伯人级(阿拉伯人号) 眼镜蛇级(眼镜蛇号) 长尾鲔鱼级(长尾鲔鱼号、波妮塔号)

1915年被水雷击沉的闪电号 附件:

一战英国G级驱逐舰,也称为小猎犬级,1909年开工,共建造16艘,860~940吨,84×8.4×2.6M,12500马力,27节,96人,1×4寸炮,3×12磅炮,2×21寸鱼雷。 小猎犬号、牛头犬号、捕狐犬号、小鹿犬号、蚱蜢号、蚊子号、蝎子号、严惩号、浣熊号、狐狸号、狐狼号、响尾蛇号、鹦鹉螺号、野蛮人号、蜥蜴号、鹰身女妖号

一战英国H级驱逐舰,也称为橡树果级,G级驱逐舰的增加主炮武备改进型,共建20艘,730~780吨,75×7.8×2.1M,13500马力,72人,27节,2×4寸炮,2×12磅炮,2×21寸鱼雷 橡树果号、警报号、活泼号、麻鸭号、坚定号、变色龙号、彗星号、金翅雀号、复仇女神号、海仙女号、水泽仙女号、愤怒号、信心号、拉恩号、天琴座号、紫燕号、诗人号、红头雀号、步枪兵号、红宝石号

这是狐狸号 附件: 英国老R级驱逐舰,并不是一战后的,它属于一战应急驱逐舰建造计划,是M级的改进型。 先说3烟囱的海军部老R型:1916年~17年共建39艘,975/1035吨,84×8.2×3M,27000马力,36节,3440海里/15节,82人,3×4寸炮,1×2磅砰砰炮,4×21寸鱼雷 拉德斯托克号、侵入者号、罗玛拉号、罗威娜号、烦躁号、严格号、火箭号、罗布罗伊号、雷德冈托利特号、堡垒号、新兵号、黑貂号、蹲猎犬号、鲑鱼号、空气精灵号、萨耳珀冬号、女巫号、鲟鱼号、权杖号、森林之神号、神枪手号、西蒙风号、鳐鱼号、熟练号、跳羚号、海星号、鹳号、唐克雷德号、海鲢号、忒勒马克斯号、暴风雨号、顽强号、领主号、提斯柏号、推进器号、摧残者号、旋风号、激流号、灼热号

海军部改进型R级:共建11艘 精辟号、崔斯特瑞姆号、演说号、耸立号、北爱尔兰号、尤利西斯号、裁决者号、水女神号、海胆号、大熊座号、乌苏拉号、

桑尼克罗夫特型R级:共建5艘 罗莎琳号、光芒号、寻回猎犬号、金牛座号、蒂泽号

英国一战至一战后无老Q级驱逐舰编号

参加过二战的鳐鱼号 附件: 一战英国E级驱逐舰,都以河流名字命名,也称为河流级,也有细分化成为多级,但统称河流级或E级 德文特河级(德文特河号、伊甸河号、韦弗尼河号、博因河号、东河号、卡列河号) 厄恩河级(厄恩河号、埃特里克河号、爱克斯河号、查维尔河号、迪河号、洛德尔河号、斯韦尔河号、乌尔河号、威尔河号) 里布尔河级(里布尔河号、特威德河号、乌斯克河号、威兰河号、加拉河号、加里河号) 福伊尔河级(福伊尔河号、伊钦河号、阿伦河号、黑水河号、利菲河号、莫埃河号、乌斯河号) 肯尼特河级(肯尼特河号、贾德河号、切尔默河号、科恩河号) 尼斯河级(内斯河号、尼思河号) 斯陶尔河级(斯陶尔河号、泰斯特河号)

F级驱逐舰:皆以各种部族名称命名,也称为部族级 阿非利迪号、哥萨克号、戈卡号、莫霍克号、鞑靼号、亚马逊号、撒拉森号、十字军号、毛利号、努比亚号、维京号、祖鲁号

1915年被水雷击沉的毛利号 附件: 英国一战时I级驱逐舰,英国海军共建造23艘,也叫冥河级,为澳大利亚建造6艘,澳大利亚称为河流级,750~790吨,75×7.9×2.7M,13500马力,最高35节,2×4寸炮,1×12磅炮,2×21寸鱼雷 冥河号、射手号、阿拉伯羚羊号、攻击号、獾号、海狸号、保护者号、德鲁伊法师号、雪貂号、森林人号、鹞鹰号、母鹿号、大黄蜂号、九头蛇号、豺号、凤头麦鸡号、蜥蜴号、凤凰号、白蛉号、雌虎号、火龙号、狩望猎犬号、橡树号 澳大利亚6艘:巴拉玛特河号、亚拉河号、沃里戈河号、休恩河号、天鹅河号、多伦斯河号

一战英国没有J级驱逐舰的编号

这是大黄蜂号 附件: 英国一战时K级,共建20艘,也叫阿喀斯特级,934~984吨,80×8.1×2.8M,245000马力,29节,77人,3×4寸炮,1×2磅砰砰炮,2×21寸鱼雷 阿喀斯特号、阿凯提斯号、伏击号、克里斯多夫号、蛇鸡怪物号、争夺号、山猫号、飞蠓号、猫头鹰号、鲨鱼号、雀鹰号、喷火号、热烈号、财富号、花冠号、坚强号、完美号、小鲸号、一致号、胜利者号。

英国一战时L级,也叫拉福雷级,965~1003吨,82×8.2×2.9M,24500马力,29节,77人,3×4寸炮,1×2磅砰砰炮,2×双21寸鱼雷 拉福雷号、伊塔卡国王号、长矛号、秧鸡号、云雀号、拉索号、月桂树号、百灵鸟号、劳福德号、军团号、伦诺克号、斯巴达国王号、自由号、红雀号、卢埃林号、洛金瓦尔号、警戒号、路易斯号、忠实号、炽天使号、利蒂亚德号、莱桑德号

胜利者号 附件: 英国部族级驱逐舰 部族级驱逐舰总长377英尺,舰宽36.5英尺,吃水9英尺,标准排水量1959吨,编制舰员190人(领舰编制人数219人:阿弗利蒂人号、哥萨克人号、索马里人号、鞑靼人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