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骨髓抑制介绍
化疗后骨髓抑制-整理PPT课件PPT课件

目录
0化1疗后骨髓抑制 关于FN的NCCN指0南2
0r3hG-CSF-瑞白 PEG-rhG-CSF 津优0力4
PART 01
化疗后骨髓抑制
• 骨髓抑制是肿瘤化/ 放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化疗药物的剂量 限制性毒性,表现为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ANC) 绝对数和血小板减少等
功能障碍。
《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治疗实践指南
a:在很多情况下,患者的血红蛋白基线值比较高,这很容易就掩盖了正在进行的贫血。根据近期
检查血红蛋白下降值≥2g/dL的患者也需要关注 b:血液学检查,包括全血细胞检查,铁蛋白检查,维生素B12检查,叶酸检查,网织红细胞检查
a:2009年6月在JCO杂志发表的荟萃 b分:在析使表用明EP,O输同血时和,E建PO议类根药据物情仅况能对 患增加者患进者行血补栓贴形治成疗风,险推荐采用静脉
• 出现明显感染或隐性感染超过的60%,很快死于
• 发生菌血症的超过20%
疾病本身 ,却可能
• FN致死率高达14%
由于感染 致命
2、 FN患者死亡率高
FN致死率
实体瘤 8.0%
淋巴瘤 8.9%
白血病 14.3%
特征
分值
粒缺伴发热,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
5
无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5
无COPD
< 0.5
75~99 50~74 25~49
< 25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粒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化疗停药后一周 ,至停药10-14 日达到最低点, 在比低粒水细平胞维降持低出 2现-稍3天晚后,缓也慢在回两 升周,左至右第下降21到-2最8 天低出恢值现复,的正其时常下间,降呈迅 U速更型,晚在谷底停留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ppt课件

何谓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
• ANC低于0.5x109/L
• 患者单次体温大于38.3℃ • 体温大于38℃持续 1h 以上
• 或ANC低于1.0x109/L,但是 48 h内将低于0.5x109 /L
完整最新ppt
10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 Myeloid Growth Factors Version 2.2013
完整最新ppt
13
Lin MY,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8;52(9):3188-94.
FN是肿瘤急症第一位
IDSA指南要求,一旦诊断粒缺伴发热,须2h 内进行治疗,因为在 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感染可能进展非常快。
在FN致死的患者群体中, 2小时后接受治疗的患者占86%
(×109/L) 粒细胞
(×109/L) 血小板
(×109/L)
出血
0度 ≥ 110 ≥ 4.0 ≥ 2.0 ≥ 100
无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95~109 80~94
65~79
< 65
3~3.9 2.0~2.9 1.0~1.9 < 1.0
1.5~1.9 1.0~1.4 0.5~0.9 < 0.5
75~99
发热
完整最新ppt
14
2010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Chin Pharm J,2013March,Vol.48No.5
三大指南推荐:FN风险>20%的方案 需要CSF的支持
CACA/CSCO?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化疗是治疗各种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损伤尤为明显。
因此,了解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和有效治疗骨髓抑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后最常见的骨髓抑制反应之一。
诊断标准如下: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10⁹/L;2.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10⁹/L;3.即使使用抗生素治疗,仍可能出现感染症状。
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也是化疗后常见的骨髓抑制反应。
诊断标准如下:1.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2.患者可能出现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3.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后,可诊断为化疗后骨髓抑制。
三、血红蛋白降低血红蛋白降低是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另一个常见反应。
诊断标准如下:1.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2.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后,可诊断为化疗后骨髓抑制。
四、骨髓抑制分级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程度,可分为0-IV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0级:无骨髓抑制;2.I级:轻度骨髓抑制,血象指标低于正常值但无症状;3.II级:中度骨髓抑制,血象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值并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4.III级:重度骨髓抑制,血象指标严重低于正常值并可能出现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5.IV级:危重度骨髓抑制,血象指标极低,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五、持续时间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严重的骨髓抑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需要密切观察和治疗。
当骨髓抑制达到III-IV级时,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六、合并症化疗后骨髓抑制常伴随其他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发热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医学化疗后骨髓抑制

应用EPO治疗肿瘤贫血时,一般Hb上升至 12g/dl时可以停药,要注意高Hb出现,对于有血 栓形成的高危人群[1] ,见指南 5,应采用低分子肝 素治疗,每日2000~4000IU,可每日1次,也可每 日2次。一般应用1~2周。
少
贫血
.
粒细胞减少
.
FN——粒缺伴发热
NCCN指南粒缺伴发热的定义:
•单次体温:口表≥38.3℃或≥38.0℃持续 1h 以上
+
•中性粒细胞减少: <500 中性粒细胞 /mcl 或 <1000 中性粒细胞 /mcl ,但预计在随后的 48 小时后将下降至 ≤ 500 中性粒细胞 /mcl
.
FN 危害严重
• 化疗药物损伤造血干细胞。 • 化疗药物导致溶血性贫血:DDP(顺铂)、MMC(丝裂霉素)、FLU(氟
达拉滨)。 • 铂类化疗药物导致肾脏损害,减少EPO生成。 • 合并肿瘤性致贫血原因:骨髓侵犯、慢性失血、营养不良、肝肾功能障碍。
.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输血治疗
《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治疗实践指南》 .
.
FN治疗后评估及后续处理
48小时后回顾治疗
患者无发热且ANC<0.5*109/L
低危
高危
口服抗生 素治疗的 住院患者 建议出院
静脉抗生 素治疗的 患者考虑 改予口服
病因不明的患 者建议停止氨 基糖甙类,与 静脉治疗
病因明确的 患者,针对 病原菌进行 治疗
.
发热持续
稳定的患 者,继续 原治疗方 案
骨髓抑制的护理ppt课件

掌握止血药物的给药途径和使 用方法,确保药物能够快速、
有效地发挥作用。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止血效 果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处理。
注意止血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 互作用,避免影响疗效。
其他辅助药物介绍
免疫调节剂
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能 力。
营养支持药物
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 力。
疼痛缓解药物
。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普及
口腔卫生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强调口腔清洁的重要性 。
口腔护理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需掌握正确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避免损伤口腔 黏膜。
预防性使用口腔消毒剂
对于高危患者,可预防性使用口腔消毒剂以降低感染风险 。
皮肤完整性保护措施
皮肤清洁与保湿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洁肤用品和保湿剂。
理解患者心理困扰,给予关心 和鼓励。
减轻焦虑和恐惧
通过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 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增强信心
介绍成功治疗案例,激发患者 战胜疾病的信心。
疼痛管理与舒适度提升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了 解疼痛原因。
疼痛缓解措施
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缓解疼痛的方法。
舒适度提升
保持环境整洁、安静,提供 舒适的体位和床上用品。
纤维蛋白原(Fib)
D-二聚体(D-Dimer)
评估凝血物质水平,降低可能提示出血风 险增加。
反映纤溶活性,升高可能提示血栓形成或纤 溶亢进。
肝肾功能评估方法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升高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 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评估胆汁排泄情况,升高可能提示胆道梗阻或肝功能 异常。 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 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升高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 尿酸(UA) 评估嘌呤代谢情况,升高可能提示痛风或肾功能异常 。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详细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引言
该文档旨在介绍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方法。
骨髓抑制是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正确地分级和处理骨髓抑制是至关重要的。
分级骨髓抑制
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骨髓抑制可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以下是每个等级的定义和特征:
1. 轻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2. 中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低但仍在正常范围。
3. 重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极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或完全缺失。
处理骨髓抑制
处理骨髓抑制的方法取决于其严重程度:
1. 轻度骨髓抑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
2. 中度骨髓抑制: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减少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周期,以给骨髓更多时间恢复。
- 给予增加血小板计数的药物,如血小板生成素。
- 接受输血以增加血小板计数。
- 减少感染风险,避免接触感染源。
3. 重度骨髓抑制:需要紧急处理,可能需要以下措施:
- 停止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指标得到恢复。
- 接受输血或血小板输注,以增加血液元素。
- 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结论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严重程度的准确分级和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并根据不同等级的骨髓抑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早期介入和合理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ppt课件

保护性隔离
层流床注意事项: ❖ 限制陪客、减少人员走动 ❖ 每日以84液拖拭病室地面一次 ❖ 每15天用1:5000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床体一次 ❖ 做好紫外线灯管使用情况及清洗滤过网的登记工作 ❖ 患者的生活及治疗均在罩内
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避免长时间扎止血带,避免以弹拉方式松 止血带而引起局部皮肤出。血。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外塞力止撞血击,。无效者可用1:
④ 少量出血
1000的肾上腺素棉球
填塞并局部冷敷。
请耳鼻喉科会诊,用
⑤ 出血不止
凡士林纱条做后鼻 腔填塞
关节腔、深部组织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减少活动量 避免过度负重和易致创伤的运动。
出血:立即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固定于功能 位。开始时用冰袋冷敷,使出血局限。出血 停止时改为热敷,以利淤血消除。
化疗后骨髓抑制病情观察及护理ppt课件

骨髓抑制的处理
白细胞减少 感染
◆何时用?
一般认为,对于粒细胞减少并伴有发热的患者,均使用抗生 素;对于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热,均必须预防 性使用抗生素。
16
骨髓抑制的处理
白细胞减少 感染
◆用什么?
理论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以药敏为依据,通常用广 谱抗生素,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
17
骨髓抑制的处理
99-75 74-50 49-25
<65 <1.0 <0.5
<25
7
骨髓抑制的分度
1度可在监测血象条件下继续化疗,对于3度 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已经成为共识, 但对于2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 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
8
骨髓抑制的观察
病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察
客观指标
患儿主观感受
临床体征
9
主观感受
➢疲劳乏力 ➢恶心、呕吐
◆用输血器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一般 每分钟80~100滴,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21
注意事项
◆浓缩血小板价格较贵,要尽量输尽。最好采用双 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将30ml左右的 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以使粘附在 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给患者。
◆如同时输几种成分血,应优先输用血小板。
肿瘤外科 黄晓燕
1
概要
◆骨髓抑制的概述 ◆骨髓抑制的发生病因
◆骨髓抑制的分度 ◆骨髓抑制的观察 ◆骨髓抑制的处理 ◆骨髓抑制的护理
2
骨髓抑制概述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 下降。导致以白细胞下降为主的外周血中 血细胞减少,严重指者可引起感染、贫血 和出血。即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10^9/L或 血小板低于100×10^9/L 或血红蛋白低于 110 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化疗药物可作用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环节,抑制 DNA分裂增殖能力,从而起到
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在杀死大量肿瘤细胞的同时也
对生长快速的细胞特别是骨髓造血细胞有杀灭作用,从而出现骨髓抑制。
2. 何谓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Neutrophils 中性粒细胞
单次体温大于38.3 C或者患者体温温大于 38 C持续1h以上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 )低于0.5x10
9/L或ANC低于1.0x10 9
/L且48 h 内将低于
0.5x10 9 /L
当满足上述条件是就是 FN
3. 白血病患者中有50%〜7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中性 粒细胞
数减少是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4. 国内一项研究,回顾性调查了 582例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对其中 30例医院血流
感染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住院时间 >30天、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动静
脉插管外,中性粒细胞数减少也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
一,中性粒细胞计数<2.0 X0
9
/L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是中性粒细胞计数 > 2.0 X 1/L
患者的 7.875 倍(PV0.001 )。
5. 《亚太地区中性粒
细胞减少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抗生素应用规范 (2005)》将中性
粒细胞缺乏症定义为: ANCV0.5 X0
9/L ;或ANCV1X 109
/L,但预计近期 ANC<
0.5 X09/L和/或临床情况恶化。国内一项研究,对 415例次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 性调查分
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数 < 0.5 1
X
9
/L组感染率显著高于中性粒细胞数
> 1.0
X
9
10组,即粒缺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较非粒缺患者大大增加。
6. 粒缺患者的死亡率亦显著高于非粒缺患者。国外一项研究,回顾调查 2001~2006年
美国1523例菌血症患者,对其进行二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中性粒细胞数 >
0.5 X09/L的患者相比,中性粒细胞数 < 0.5 X/L0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其中,
中性粒细胞数(0.1- 0.5) 10
9/L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几乎为中性粒细胞数 > 0.5 109
/L
者的10倍。
7.2010年MD安德森癌症中心显示发热列为肿瘤患者急诊第一位。 指南要求,一旦诊
断粒缺伴发热,须2h内进行治疗,因为在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感染可能进展非常快。
在FN致死的患者群体中,2小时后接受治疗的患者占 86%
8. 首先看左图是短效 G-CSF的结构图,右图是津优力--长效G-CSF的结构图,津优力 是在
短效G-CSF蛋白N末端定点交联20Kda的聚乙二醇形成,也就是这条长长的尾 巴。这时各位
老师会说了,“哦明白了,长效就是结构上的改变了,其他还是一样
的”。那我要说明的是津优力是一种创新,不仅仅是结构的变化。结构变化之后,分 子量增
大,清除途径改变,肾脏清除降低,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半衰期由 3.5
小时到47小时。
9. 正是由于分子量的增大,津优力具有了独特的清除机制。 短效G-CSF因分子量小,
在外周血循环中大部分未达到骨髓就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药物利用率低。而津优 力分子量
大,并且遇水膨胀,肾脏清除减少,主要经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从而实现
了血药浓度的自我调节。 也就是说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津优力持续发挥作用,当中
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值时,津优力由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达到按需动员的作用 津优力
得益于独特的清除机制,在体内长时间的持续平稳的升高白细胞,保护骨髓的功能。
10. 下面的研究是选取 50例患者接受R-CH0P-14方案的治疗 在第三天给予聚乙二醇
化G-CSF (文献化疗结束后的 24-72h) 可以看出 化疗的按时率非常高达到 92%环 磷酰胺
和阿霉素的剂量强度保持的非常好达到 95% 4度粒缺周期数只有19%发热性
粒缺周期数只有4%患者比例是16% 就是说用了聚乙二醇化 G-CSF把化疗剂量强度 和密度都
维持的比较好
11. 然后治疗延迟方面 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个位数 2%左右 所以基本上患者都能很好 的在两
周内用药。这些都是和预防性的自体治疗是分不开的
12.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多美素的分子结构:盐酸多柔比星被磷脂双分子层包裹形成脂质 体,外
层经PEG修饰,形成隐匿的脂质体结构。这种隐匿型脂质体结构使药物在到达 肿瘤组织前保
持脂质体形态,同时可逃避免疫系统从而保持了药物稳定性,延长了循 环时间。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 更多精彩
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