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器人简介

合集下载

电子唱片机器人操作方法全掌握

电子唱片机器人操作方法全掌握

电子唱片机器人操作方法全掌握第一章:电子唱片机器人的简介电子唱片机器人是一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新一代音乐娱乐设备。

它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播放唱片、识别音乐、推荐曲目等,成为现代家庭和娱乐场所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伴侣。

第二章:电子唱片机器人的外观和组件电子唱片机器人外观时尚,设计精美。

主要组件包括机器人主体、操控面板、显示屏、扬声器、唱片托盘等。

机器人主体通常采用高强度塑料制作,操控面板上配有按键和旋钮,方便用户操作和设置。

第三章:电子唱片机器人的基本操作1. 启动机器人:按下机器人主体上的开关按钮,等待机器人启动。

此时屏幕会显示机器人的欢迎界面。

2. 唱片播放:将唱片放置在唱片托盘上,机器人会自动识别并显示歌曲信息。

通过操控面板上的播放按钮,选择歌曲并开始播放。

3. 音量调节:机器人的扬声器支持音量调节。

用户可以通过旋钮控制音量的大小,选取适合自己的音量水平。

4. 切换模式:电子唱片机器人通常支持多种模式切换,如单曲循环、随机播放、顺序播放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第四章:电子唱片机器人的高级功能1. 语音识别:电子唱片机器人通常内置语音识别功能,通过说出歌曲名或歌手名,机器人可以快速定位并播放相应的歌曲。

2. 推荐系统:机器人利用内置的算法分析用户的音乐喜好和历史播放记录,能够智能推荐适合用户口味的歌曲或专辑。

3. 连接手机:通过蓝牙或Wi-Fi等无线连接方式,用户可以将手机中的音乐库与机器人进行连接,并实现远程控制和播放音乐。

4. 个性化设置: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进行个性化设置,如调整均衡器、设置闹钟、定时关闭等。

一些高端机器人甚至可以根据光线、温度等外部环境进行智能调节。

第五章:电子唱片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1. 清洁机器人:定期使用柔软的干净布轻轻擦拭机器人的外壳和显示屏,并避免使用刷子或尖锐物品刮伤表面。

2. 唱片托盘的维护:保持唱片托盘的干净,避免灰尘和油渍沉积,影响机器人的读盘效果。

机器人剖析_郑州机器人表演租赁剖析

机器人剖析_郑州机器人表演租赁剖析
机器人—环境交换系统是实现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 的设备互换联系和协调的系统。 机器人与外部设备 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如加工单元、焊接单元、装配 单元等。当然,也可以是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或设 备、多个零件存储装置等集成为一个去执行任务的 功能单位。
1.4.1 人机交换系统
人工交换系统是操作人员与机器人控制并与机 器人联系的装置,例如,计算机的标准终端,指令控制
机器人三定律
1940年,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a.机器人不得伤害人或由于故障而使人遭受不幸; b.机器人应执行人们下达的命令, 除非这 些命令与第一原则相矛盾; c.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的生存,只 要这种保护行为不与第一或第二原 则相矛盾。
9
机器人在中国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70年代的萌 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实用化期。
第一章
机器人技术入门简介
河南汇联制造 乐于原创
目录(一)
1.1.1 “机器人”名字的由来 1.1.2 古代机器人
1.1.3 现代机器人及其大发展
1.2 机器人的相关定义及术语 1.2.1 机器人的定义 1.2.2 机器人学 1.2.3 操作机器人 1.3 智能机器人与自主机器人 1.3.1 智能机器人
三.思考要素:
机器人的思考要素是三个要素中的关键,也是 人们要赋予机器人必备的要素。思考要素包括有判断、 逻辑分析、理解等方面的智力活动。这些智力活动实 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而计算机则是完成这个处 理过程的主要手段。
1.3.2 机器人系统
机器人由三大部 分六个子系统组成。 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 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 六个子系统分别是驱 动系统、机械结构系 统、感受系统、机器 人一环境交换系统、 人机交换系统和控制 系统。

2024年库卡机器人基础培训教材

2024年库卡机器人基础培训教材

库卡机器人基础培训教材库卡基础培训教材第一章:概述1.1库卡简介库卡作为工业领域的佼佼者,凭借其先进的控制系统、稳定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教材旨在为读者提供库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使读者能够熟练掌握库卡的使用和维护。

1.2培训目标(1)了解库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库卡的编程方法和操作技巧;(3)熟悉库卡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知识;(4)具备独立进行库卡现场应用的能力。

第二章:库卡基本结构2.1本体(1)底座:用于固定,支撑整个系统;(2)臂部:由一系列关节组成,实现在空间中的运动;(3)末端执行器:用于安装工具,完成特定任务;(4)控制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监控和调试。

2.2控制系统库卡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等;软件部分则包括编程软件、调试软件和监控软件等。

控制系统负责实现的精确运动、协调各个关节的动作以及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2.3传感器与视觉系统库卡配备有多种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和工件数据,实现对运动的精确控制和调整。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

第三章:库卡编程与操作3.1编程基础(1)结构化编程: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程序的组织和管理;(2)面向对象编程: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3)丰富的指令集:提供丰富的指令集,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3.2编程实例本节将通过一个简单的编程实例,介绍库卡的编程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例任务:使用库卡搬运一个工件从A点至B点。

(1)启动编程软件,新建一个程序;(2)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的运动控制和工件搬运;(3)将程序至控制器,进行调试和优化;(4)完成调试后,执行程序,观察的运行情况。

第四章:库卡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4.1安全操作规程(1)开机前检查:检查及其周边设备是否正常,确保安全防护装置齐全;(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事故;(3)关机后:关闭电源,清理现场,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机器人的简介

机器人的简介

机器人的简介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以各种形态和功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创新。

机器人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设备。

它们具备感知、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和思维。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期的机器人比较简单,功能也相对单一。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从工业生产领域开始,机器人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汽车制造工厂中,焊接、喷漆、装配等工序都有机器人的身影。

它们能够精确地完成重复性高、危险性大的工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障了工人的安全。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手术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更加精准和复杂的手术,减少手术风险和创伤。

康复机器人则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服务型机器人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家庭清洁机器人可以自动清扫地面,为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

还有一些餐厅使用的送餐机器人,能够准确无误地将食物送到客人的餐桌上。

机器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等。

机械结构决定了机器人的外形和运动方式,传感器让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控制系统则像大脑一样指挥机器人的行动,而动力系统为机器人提供了运行所需的能量。

为了让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编程和算法至关重要。

通过编写复杂的程序和优化算法,机器人可以更加智能地应对各种情况。

然而,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机器人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广泛应用。

此外,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在处理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失误。

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可以期待机器人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如太空探索、农业生产、教育等。

同时,人们也在关注机器人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比如就业岗位的替代、人机关系的处理等。

机器人技术 第一章 概论

机器人技术 第一章 概论

分析:完成电路板插件的机器人最少要几个自由度?
• 机器人的关节
滑动关节(Prismatic)-气缸、液压缸、电机; 转动关节(Rotate)-电机(伺服、步进、直流)
第一章 概论
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关节
实例
算自由度只算到 腕关节;
转动自由度的转 角范围各不相同;
日本三菱公司产MOVEMASTER-EX 五自由度机器人

机器人结构
机器人的结构 ( The Structure of Robot )
简单地说,机器人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和传动装臵、 传感器和控制器四大部分构成(如图)。
记忆、示 教装置
控制 装置
驱动 装置
传感 器
工业机器人系统结构
关节-舵机原理
第一章 概论
机器人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它由 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执行机构 2、机械本体 3、控制系统 4、检测系统
确定必经点
处理器
根据函数,求解逆运动学方程
(t ) (t ) i (t ) i i
关节
确定位置、速度等已知条件 推导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函数
S S (t )
末端操作器
V V (t )
a a(t )
PID关节 控制器
驱动器及 机械本体
传感器
第一章 概论
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关节
剧中的人造劳动者取名为 Robota ,捷克语的意思 是“苦力”、“奴隶”。英语的Robot一词就是由此而 来的,以后世界各国都用Robot作为机器人的代名词。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Robots )
•古代“机器人”——现代机器人的雏形

足球机器人简介

足球机器人简介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the whole paper. Based on analysis of motion parameters, the velocity parameter Ka of the Angle function is tuned through experiments to get the best results;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former Position function, a RunArc function is developed, which can control the robot to run a smooth arc path to a destination; At last, th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robot to run to the target by different trajectories is successfully realized, using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the global vision subsystem.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paper introduces robot soccer games and the four subsystems of soccer robot systems.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 the strategy system and the control scheme of robot soccer system is discussed in detail. Following the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action designing, the mechanism of basic behavior generat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codes of the two original basic behavior functions, which need improving, are shown.

第1章 机器人控制技术绪论 机器人原理及控制技术 教学课件

第1章 机器人控制技术绪论 机器人原理及控制技术 教学课件
1949-195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制数控铣床
随 着 先 进 飞 机 制 造 的 需 要 , 美 国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辐 射 实 验 室 ( MIT Radiation Laboratory)开始研制数控铣床。
1953年研制成功能按照模型轨迹做切削动作的多轴数控铣床。
1954年 “可编程”“示教再现”机器人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 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 件、工具或专用装置的,通过可编程序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的,并具有 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IRA)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装备有记忆装 置和末端执行器的,能够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 的通用机器。
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朗(日本机器人之父) 教授认为:机器人是由能 工作的手,能行动的脚和有意识的头脑组成的个体,同时具有非接触传 感器(相当于耳、目)、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固有感及平衡感 等感觉器官的能力。
2020/10/3
智能与控制工程研究所
12
也有一些组织和学者针对不同形式的机器人分别给出具体的解释 和定义,而机器人则只作为一种总称。例如,日本工业机器人协 会(JIRA)列举了6种型式的机器人:
2020/10/3
智能与控制工程研究所
8
80年代 开始进入智能机器人研究阶段
80年代,不同结构、不同控制方法和不同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在工业发达国 家真正进入了实用化的普及阶段。
随着传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开始进入智能机器人研究阶段。
机器人视觉、触觉、力觉、接近觉等项研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 适应能力,扩大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促进了机器人的智能化进程。

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第1章

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第1章

Octobe
任务2.认识ABB机器人系列产品
任务2.1 ABB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介绍
8. IRB 2400
‪简介: ‪应用最广的工业机器人 ‪IRB 2400机器人有多种不同版本备选,拥有极高的作业精度,在 物料搬运、机械管理和过程应用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IRB 2400 机器人可提高您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提前期、加快交货速度。
7.IRB 1600ID
‪简介: ‪专业弧焊机器人 ‪IRB 1600ID机器人采用集成式配套设计,所有电缆和软管均内嵌 于机器人上臂,是弧焊应用的理想选择。该款机器人线缆包供应 弧焊所需的全部介质,包括电源、焊丝、保护气和压缩空气。
型号 IRB 1600ID-4/1.5
到达范围 1.50 m
承重能力 4 kg
Octobe
任务1.了解工业机器人和学习准备
任务1.3 ABB机器人在中国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 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 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更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型号
到达范围
承重能力
IRB 1200-7/0.7
0.7m
7kg
IRB 1200-5/0.9
0.9m
5kg
Octobe
任务2.认识ABB机器人系列产品
任务2.1 ABB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介绍
3.IRB 140
简介:
体积小、动力强!
可靠性强——正常运行时间长
速度快——操作周期时间短 精度高——零件生产质量稳定 功率大——适用范围广 坚固耐用——适合恶劣生产环境 通用性佳——柔性化集成和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机器人简介 第一节 机器人概述 一、机器人的定义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准确的机器人定义。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机器人定义:“机器人是用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可编程序的多功能操作器或是通过可改变程序动作来完成各种作业的特殊机械装置。”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IRA)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装备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 end effector)的,能够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 机器人是虽然外表可能不像人,也不以人类的方式操作,但可以代替人力自动工作的机器。机器人是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的典型代表,是人造机器的“终极”形式,它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讯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多种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的综合集成,因此它的发展与众多学科发展密切相关。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机器人的历史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第二代则具备了感觉能力,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 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是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即人手把着机械手,把应当完成的任务做一遍,或者人用“示教控制盒”发出指令,让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运动,一步步完成它应当完成的各个动作。 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机器人开始有了较大发展,第二代机器人则对外界环境实用阶段,并开始普及。 第二代是有感觉的机器人:它们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感知能力,并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机器人工作时,根据感觉器官(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如:有触觉的机械手可轻松自如地抓取鸡蛋,具有嗅觉的机器人能分辨出不同饮料和酒类。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并具有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因而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中央电脑控制手臂和行走装置,使机器人的手完成作业,脚完成移动,机器人能够用自然语言与人对话。智能机器人在发生故障时,通过自我诊断装置能自我诊断出故障部位,并能自我修复。 三、机器人的应用 研制机器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繁重劳动或简单的重复劳动,以及替代人到有辐射等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因此机器人最早在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得以应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领域的焊接、喷漆、搬运、装配、铸造等场合,己经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另外在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农业、林业甚到服务娱乐行业,也都开始使用机器人。 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军事上代替或辅助军队进行作战、侦察、探险等工作。根据不同的作战空间可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军用机器人(即无人飞行机)、水下军用机器人和空间军用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一般有自主操控式、半自主操控式、遥控式等多种方式。 在民用机器人中,各种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成为机器人家族中的主力军;其它各种种类的机器人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得到研究开发和应用。总体看来,若按用途分,民用机器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 工业机器人 制造工业部门应用机器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减人员编制和提高产品质量。机器人无论是否与其它机器一起运用,与传统的机器相比,它具有两个主要优点: 1.生产过程的几乎完全自动化。 2.生产设备的高度适应能力。 现在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机电工业(包括电讯工业)、通用机械工业、建筑业、金属加工、铸造以及其它重型工业和轻工业部门。 图1-1 各种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的工业应用分为四个方面,即材料加工、零件制造、产品检验和装配。其中,材料加工往往是最简单的。零件制造包括锻造、点焊、捣碎和铸造等。检验包括显式检验(在加工过程中或加工后检验产品表面图像和几何形状、零件和尺寸的完整性)和隐式检验(在加工中检验零件质量上或表面上的完整性)两种。装配是最复杂的应用领域,因为它可能包含材料加工、在线检验、零件供给、配套、剂压和紧固等工序。在农业方面,已把机器人用于水果和蔬菜嫁接、收获、检验与分类,剪羊毛和挤牛奶等。这是一个潜在的产业机器人应用领域。  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尚处于开发及普及的早期阶段,目前国际上对它还没有普遍承认的严格定义,它的定义是由操作型工业机器人引伸而来的。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采用的初步定义,所谓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完成的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那些从事生产的设备。另一种定义把服务机器人看做一种可自由编程的移动装置,它至少有三个运动轴,可以部分地或全自动地完成服务工作。这些服务工作为个人或单位完成的,不指工业生产服务。根据这个定义,操作型工业机器人也可以看作是服务机器人,如果它们装备在非制造业的话。 在一些科幻影片、电视片或影碟中,多少具有外形的机器人常被用来协助或代替人去执行人不乐意做或危险和困难的任务。今天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最接近于人类的机器人可能要算家用机器人了。家用机器人能够代替人从事清扫、洗刷、守卫、煮饭、照料小孩、接待、接电话、打印文件等,不过它的价格目前还较高,影响到它的推广应用。随着家用机器人造价的大幅度降低,它将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图1-2 服务机器人 日益完善的医用机器人不仅能够代替护士的工作,还是医科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助手,甚至能够在水下、外太空和战场大显身手。医用机器人分为诊断机器人、护理机器人,伤残瘫痪康复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极大地改善伤残疾病人员的状态,以及改善瘫痪者(包括下肢及四肢瘫痪者)和被截肢者的生活条件。 服务机器人还有娱乐机器人、送信机器人、导游机器人、加油机器人等。 四、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机器人向着智能化、拟人化方向发展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从近几年世界机器人推出的产品来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有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渐小巧,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视觉、力觉、声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总体趋势是,从狭义的机器人概念向广义的机器人技术概念转移,从工业机器人产业向解决方案业务的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内涵已变为灵活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具有实际动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统。机器人结构越来越灵巧,控制系统愈来愈小,其智能也越来越高,并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五、我国机器人现状 我国从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经过“七五”攻关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已经成熟,应用上已经遍及各行各业。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则很少。目前我国机器人技术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特别是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不能生产高精密、高速与高效的关键部件。我国目前取得较大进展的机器人技术有: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与装备、隧道掘进机器人相关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机器人相关技术、装配自动化机器人相关技术。现已开发出金属焊接、喷涂、浇铸装配、搬运、包装、激光加工、检验、真空、自动导引车等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 我国机器人技术主题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根据2l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对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高技术发展方向创新性地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和系统技术。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点有:第一、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压带电清扫、星球检测、油汽管道等机器人;第二、医用机器人:主要有脑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遥控操作辅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机器人:主要有移动机器人,网络遥控操作机器人等。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 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市场发展稳定,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占据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还将不断扩大,世界各大机器人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在国际强手面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如今我国正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对我国工业自动化的提高迫在眉睫,政府务必会加大对机器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将会给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