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粘弹性阻尼器对超限高层的优化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粘弹性阻尼墙的理论分析

粘弹性阻尼墙的理论分析

1 粘 弹 性 阻 尼墙 的 有 限 元 分析 在美 国 、 日本等 国 . 弹性 阻 尼 器应 用 于土 木 工 程 已有 粘 2 0多 年 的 历 史 , aiS o g Ia d 等 对 粘 弹 性 阻 尼 器 进 行 r slo n 、 u i r 、 n
了大 量 的动 力性 能试 验 , 国陈 月 明 、 波 、 赵 东 、 杰 英 我 吴 徐 隋 等 近年 来 也 做 了有 关 粘 弹 性 阻尼 器 的试 验 。但 是 目前 对 于 粘 弹性 阻 尼 器 的有 限元 模 拟 分析 做 的 比较 少 ,主要 的 困难 在 于粘 弹 性 材 料 的 力学 性 能 比较 复杂 ,有 限 元模 拟 材 料 不
f() r d t軎d ft r 2- +K G' r (
0 0
( 1 )
式 中:——柯西应力; 盯
e— — 偏 应 变 :
△ — 体 积应 变 : —
G t — 剪 切松 弛 核 函数 ; () —

吕 。
r一
1 :

() — 体 积松 弛核 函数 ; £ —
Ab ta t T e vs o lsi a i g wali a t p fe e g i i a in d vc o u l ig sr c u e . Ba e s r c : h ic e a t d mp n l s y e o n r y d s p t e i e frb i n t t r s c s o d u sd
o h tu t r ft e v s o l si a i g wal t e r tc la l sso he v s o l si a i g wali r — n t e sr cu e o h ic e a tc d mp n l, h o ei a nay i ft ic ea tc d mp n l sp e

粘弹性阻尼器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粘弹性阻尼器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粘弹性阻尼器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摘要】粘弹性阻尼器作为新型的耗能减震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已有框架的抗震性能,本文对某三层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分析,比较了高阻尼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确定了所需增加的阻尼比,并通过试算得到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参数,将阻尼器输入结构模型得到相应的地震反应数值,总结了粘弹性阻尼器对结构的侧向位移、基底剪力和延性等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粘弹性阻尼器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粘弹性阻尼器;弹塑性分析;高阻尼;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越发显得重要。

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和整体质量的提高,是减少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抗震设计要求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保证结构始终处于弹性阶段,但这样的设计方式是很不经济的,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旧有建筑,材料老化严重,再加上当时的设计施工水平有限,整体加固不但费用高,效果也不好。

随着耗能减震技术在地震设计中的运用日趋成熟,工程人员逐渐意识到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既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粘弹性阻尼器抗震设计的原理粘弹性阻尼器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种新型抗震设计,是结构耗能减震体系的一个类型。

粘弹性阻尼器的主要原理就是把建筑结构中某些特殊部位的非承重构件转换为耗能装置,例如支撑构件、剪力墙或连接构件等。

在小震时,这些耗能构件或者耗能装置就会有充分的刚度,建筑物的所有连接点就会处于弹性状态,结构能够进行一定延展,能够在正常范围下调整。

而在强风和强震环境下,这些耗能构件和耗能装置就会第一时间保持非弹性状态,这样就会产生较大阻尼,所有的耗能构件和耗能装置就会分散地震的能量,建筑的主体机构就不会出现明显的破坏。

2.固体粘弹性阻尼器固体粘弹性阻尼器最早出现在1969年美国纽约的世贸大楼,固体粘弹性阻尼器是通过高分子粘弹性材料的剪切变形来耗散能量,它的耗能效果与结构振动频率,应变和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结构工程中的粘弹性材料一般采用乙烯类材料,固体粘弹性阻尼装置的构造是将粘弹性材料通过钢板联系起来,如图1图一、固体粘弹阻尼器结构3.粘弹性阻尼器抗震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工程概况,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综合楼(见图2)。

粘弹性阻尼器优势有那些

粘弹性阻尼器优势有那些

粘弹性阻尼器是一种被动消能减震装置,在建筑消能减震领域用途广泛,因其粘弹性材料由于受到钢板的包裹,避免了直接接触空气,因此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等特点,相比传统的抗震结构,可节约结构造价5%-20。

其控震原理:
主要是依靠粘弹性材料的滞回消能特性来增加结构的阻尼,可同时用于结构的地震和风控控振,与速度相关,因此,它的减震效果要比位移相关的阻尼器好,增加了结构的阻尼,结构的地震响应大大减小,层位移,层加速度,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均明显减小。

其特点和优势主要有:
消能减震结构是通过“以柔消能”的途径以减小结构地震反应,能够减少剪力墙的设置,减小构件截面,减少配筋,而其抗震可靠度并没有降低,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上表明,消能减震结构比传统的抗震结构,可节约结构造价5%-20%,如果是用于旧有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消能减震加固方法比传统抗震加固方法,可节省建造价30%-60%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求可咨询: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减隔震产品研发及制造,以市场为导向,提供专业的工程减隔震技术咨询、各类减隔震产品的生产、试验、销售、安装、售后等一体化服务,拥有专利二十余项,拥有丰富的减震产品研发制造经验,参与过奥林匹克工程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方案设计、产品制造、安装、售后等工作。

粘滞抗震阻尼方案

粘滞抗震阻尼方案

粘滞抗震阻尼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粘滞抗震阻尼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抗震措施,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粘滞阻尼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障了建筑物及其中的人员财产的安全。

粘滞抗震阻尼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在许多高层建筑、桥梁、机场等工程中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粘滞抗震阻尼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摩擦力和粘滞性来抑制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振动,减小结构受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粘滞阻尼器是安装在建筑结构中的一种特殊设备,它通过内部的粘滞性液体和可动部件来吸收结构振动能量,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起到减震的作用。

粘滞阻尼器的抗震效果与其材料、设计、安装等因素有关,合理设计和使用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粘滞抗震阻尼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优点。

粘滞阻尼器具有很强的耗能能力,能够有效地吸收结构振动的能量,减小结构受力,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

粘滞阻尼器具有较大的位移能力,能够在大幅度地震作用下发挥作用,维持建筑结构的稳定。

粘滞抗震阻尼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安装简便,对已建成的建筑也可以进行后期加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第二篇示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粘滞抗震阻尼方案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粘滞抗震阻尼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定材料的粘滞和变形特性来减少结构受地震作用时的振动幅度和减少结构的损伤程度的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在结构中引入能吸收和转移振动能量的装置或材料,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的技术。

在许多地震频繁的地区,粘滞抗震阻尼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粘滞抗震阻尼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粘滞性材料的内聚力和内摩擦力,通过将粘滞材料置于结构构件内部或外部,在地震作用下形成一种阻尼效应,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目前,粘滞抗震阻尼技术主要包括粘滞阻尼器、粘滞橡胶支座、粘滞剪力墙等几种形式。

某超限高层建筑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

某超限高层建筑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

某超限高层建筑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摘要:某连体建筑两侧塔楼体型差异较大,为超限高层复杂连体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连体桁架的结构体系。

针对连体桁架结构选型进行优化分析,针对连体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小震弹性分析、中震性能化验算和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

随后对连体结构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关键构件和节点的设计、抗连续倒塌能力以及大震下结构的变形和损伤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超限高层复杂连体结构的结构体系合理,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关键构件和节点的设计均能达到预设的性能目标,且连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复杂连体结构;;连体桁架;抗连续倒塌1工程概况某工程是集生态绿化、文教科研、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生态科研开发区。

本项目为其中6号楼的一个超限高层结构单元,主要功能为科研办公。

建筑室外地面至结构主屋面高度33.9m。

地上8层,层高均为4.2m,下部5层为两塔楼,在地上6层至屋面范围相连,连体跨度36m。

地下2层为大底盘地下室,地下2层、地下1层层高分别为6.0、3.9m。

建筑平面布置和剖面图见图2、3。

该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2022年2月通过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目前处于施工阶段。

虽然复杂连体结构有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但本项目有以下特殊性:1)连体两侧结构体型相差较大,两侧结构单元轴网尺寸分别为27.0m×42.75m、35.0m×18.0m;2)连体部分轴网尺寸为27.0m×36.0m,与两侧塔楼相比,体量大;3)⑥轴位于建筑内部房间,不能有斜向杆件穿越,导致连体桁架布置不对称。

2结构选型2.1主体结构体系分析针对两侧塔楼不对称、连体体量大的特点,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通过剪力墙调整两侧塔楼振动形态及变形;利用剪力墙刚度,调整楼层上下刚度比,减少连体结构引起的刚度突变;设置剪力墙使整个结构具有抗震二道防线,提高结构冗余度。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大城市中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加,这些高楼不仅代表了城市繁荣,也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地震风险,因此需要更为先进的抗震设计与技术。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社会安全的关键因素,在这些地区,需要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害和风险。

本文旨在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并探讨优化方法,为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分析优化前言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的分析和优化不仅关乎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更关系到城市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在兼顾建筑美学和功能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抗震性能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抗震性能良好的高层建筑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减轻结构损失,降低修复和重建成本,这对于社会和个体而言都有利,尤其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

高层建筑通常承载着城市的重要功能,如商业、住宅、办公等,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能够在地震后更快地恢复正常运营,有助于维护城市的正常功能。

抗震性能的提高有助于减小地震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冲击,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灾害后,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减轻社会的紧张氛围。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求结合先进的科技和工程手段,推动工程技术的创新,抗震性能的提高不仅仅是对基础理论的验证,更是对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的体现。

抗震性能是高层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关系到建筑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的安全性、可维护性和经济性。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强调抗震性能是建筑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优化措施2.1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的核心,结构参数的优化涉及到建筑物的几何形状、材料的选择以及支撑系统等方面。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

然而,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关键要点。

首先,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需要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开始。

优质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可以增强结构的刚度和韧性,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选用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抗震剪力墙和抗震隔墙材料,也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需要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研究。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在抗震设计中,地震力是结构稳定性的主要考虑因素。

通过对结构进行合理的抗震分析,可以确定结构所需的稳定措施,如加强结构柱、梁和地基,提供充足的抗震支撑和抗震连接等。

此外,还应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如尽量避免破坏性地震力集中在某一局部区域,通过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和对称性来平衡地震力的分布。

再次,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需要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

在地震发生时,结构会受到地震力的作用,产生振动。

结构的动力响应是评估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对于高层建筑,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包括结构的自振周期、固有频率、刚度和阻尼等。

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评估。

例如,利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评估结构的刚度和振动特性,从而优化结构设计。

最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需要通过抗震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抗震措施包括设置抗震墙、加固柱子和加宽梁等。

抗震墙可以提供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刚度,减小结构的振动位移。

加固柱子和加宽梁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桥墩阻尼器、摆锤阻尼器和防震减隔震器等先进的抗震措施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

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设计方法及计算实例

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设计方法及计算实例

具体设计时,根据场地条件,选定分析所用的地 震波,对无阻尼器原型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求得最大 层间位移角 θ0。确定减震结构所需满足的最大层间位
移角限值 θd, 计算所需的位移减震率 μd=(θ0-θd)/θ0,根 据前述结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位移减震率 -附加阻 尼比曲线(μd-ξa 曲线)并参考底部地震剪力减震率 附加阻尼比曲线(μf-ξa 曲线)确定所需的附加阻尼比 ξa。上述过程也可以通过对无阻尼器原结构进行不同 阻尼比下的反复试算, 以确定达到指定层间位移角时, 所需的附加阻尼比 ξa。 1.3 阻尼器参数及数量的确定 抗震规范[1]中给出了计算消能部件附加有效阻尼 比 ξa 的公式:
d
u0,max uc,max u0,max
50 40 30 20 10 0 0.0 0.1
单自由度结构 实际结构
60 50 40 30 20 10 0 -10 0.0 0.1
单自由度结构 实际结构
0.2
0.3
0.4
0.5
0.2
0.3
0.4
0.5
(1)
附加阻尼比a
附加阻尼比a
(a) ξa-μd 曲线
200040006000800012151821x向层间地震剪力kn方案1方案2方案3200040006000800012151821y向层间地震剪力kn方案1方案2方案3度多遇shw2波作用下结构层间地震剪力包络图23大震下阻尼器减震效果分析由前述分析对比可知小震下方案2的减震效果最好因此本节着重对无控结构和方案2的减震结构进行7度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计算以对比分析阻尼器在大震下的消能减震效果计算程序采用canny梁柱构件采用ms模型23给出了7度罕遇shw2波和pasadena波作用189下方案2减震结构主要地震反应的减震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了结构的动力反应 , 可见增设粘弹性 阻尼器可 以有 效减弱结构 参考文献 : 的地 震反 应 , 增加结构 的耗能能力 ( 图 2 图 3 : 见 , 】
响 , 人” “ 字形布置有益于减轻 阻尼力的竖 向分 力的影响。 [ ] L i oz H E Src r ot lM] N r — o ad P bi - 1 e hl H .t t a C nr [ . o hH l n . ul h p uu l o t l s
造价和改善其抗震性能 , 也可用于受损房屋 或抗震不 符合要 求的 速度不会 因为 安装 了粘 弹性 阻尼减 震装 置而大 幅度增 加。 由此 粘弹性阻尼器主要是通过增加结构 的阻尼而不是 改变结 构 已有建筑 的抗震加 固中 , 可以推迟并减少 钢筋混凝土 结构 中裂缝 说 明 ,
收稿 日期 :0 2 0 - 1 2 1 — 10 作者简介 : 璩继立 (94 , , 16 -)男 博士后 , 副教授
—6 . 1 2 6 79
相对角位移
Y向
2 2 2 87 3 .3 —8 1 07 . 3 16 44 . 0 ~1 3 O 7 2 . 5 —1 . 4 8 157
1o 73 . 0
Y向
2 0 5 75 3 . 9 —1 . 0 O 226 0 935 . 7 一l 0 4 1 2 . 9 3 .6 4 9 86
构在地震 中的安全 l 。
由表 1 可知 , 粘弹性 阻尼器后 , 增设 结构 的周期有所增 大 , 频
率减 小 , 但变化不大 , 明增加 了粘 弹性 阻尼 器可 以小幅 增加 结 说
改变结构 的动 力特 性 , 结构 在地 震作 用下的 反应 加 但 消能减震技术可 用于新建建筑物 的抗震设 计 , 降低建筑 物 构 的刚度 , 可
/ (
象, 方案 3则没有此种情况 , 明阻尼器还应尽 量每层都 布置 , 说 使
> \
. .
/ <
改造后各楼层的屈服强度系数大致相等 , 防止某一 层产生较 大 的
层 问侧移 , 出现塑性变形集 中现象 ;
\ ‘ 。 \ 。 『 、 Nhomakorabea【

■ ,
一 l = = 、 c ==d
图 1 加设 阻尼器的结构 平面 图 表 1 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参与系数对比
方案 1 方案 2
自振 周期
39 53 . 0 3O 86 . 6 2 30O . 0 10 30 . 2 0 9 85 .9
07 39 . 5
振型参 与系数

7 387 .6 2 8 2 o5 2 . 0 7 .6 1 83 6 1 0 49 6. 2 —11 12 0 .3
3 层 ~ 5 的位置①处加设阻尼器作为斜撑 ; 6 4层
方案 3 在 改造 后 的结 构标准 层 1层 ~1 : 9层 ,1层 ~3 2 4层 ,
3 6层 一 5层 的位置①处加设阻尼器作为斜撑 , 4 并在 2 0层和 3 5层
如图 1 示。 所 阻尼 , 消耗地震能量 , 一E 就 使得 结构本 身 消耗 的能 量 E 一 位置②处加设 阻尼器作为斜撑 , , 0 保护 了主体结构及承重构件免遭破坏 , , 又有 一0 结构 在地震 4 实例 结果对 比分 析 , 中振动 的动能和势能趋 近于 0 衰减 了结构 的地震 反应 , , 确保 了结
1 14 .o
图4 X 向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曲线

O 5 24 .4
04 4 1 .5 04 42 . 0
5 .1 39 58
2 097 . 3 4 .7 8 5 12
—3 5 44 .6
7 . 3 8 9 48 —2 4 2 3 . 9
0 5 39 .6
E E E E = R+ D+ s () 1 () 2
面平 面标高为 2 .5 主楼 部分在原有塔楼标准层 平面上增加 0 4 0m;
6个框架柱 及相 应梁板 , 结构 3 将 7层 ( 高 10 6 以上 构件 标 3 . 5m)
消能减震 结构 :
E E E E + m: R+ D+ s
.5S 的能量 , 即结构物振动的动能和 势能 ; 为 结构阻尼 消耗 的能量 越 周 期为 0 5 。 阻尼器在结构 中的分布和 数量 对消 能减 震效 果具 有 重要 影 ( 一般不超过 5 ) E % ; 为主体结构 及承重 构件 非弹性变形 ( 损 或 响, 通过 多次校核 , 本文确定了两种粘弹性阻尼器布置方案 , 建立了
— . l 3 O 37
相 对 角位 移
5 结语
1 加设 了粘弹性阻 尼器之后 结构 ( ) 方案 2, 案 3) 方 的层 间位
图 5 Y向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曲线
3 方案 2中阻尼器被 布置在结构的层 间斜 撑上 , 震时阻尼 ) 地
致 移和 层问转角均明显小于不加阻 尼器的结 构 ( 案 1 , 是 因为 力的垂直分量使 与阻尼支撑相连 的柱产 生附加轴 力 , 使方 案 2 方 )这 的层间位移 角大于方案 3的, 因此布 置阻尼器 时要合理利 用阻 尼 安装了粘弹性 阻尼器后 , 阻尼器在强烈地震作 用时产 生剪切滞 回 以降低 阻尼 分 力对柱 子轴 力的 影 变形 增加 了结构 的阻 尼 , 量耗散 输入 结构 的地震 能量 , 而减 力的方 向性 和竖 向分 散布 置 , 大 从
第3 8卷 第 7期
20 12年 3月
山 西 建 筑
S NXI ARC T C URE HA HI E T
Vo _ 8 N . l3 o 7
Ma. 2 1 r 02
・35 ・
文章编号 :0 96 2 ( 0 2 70 3 ・3 10 -8 5 2 1 — 0 5 0 J 0
全部凿除 , 增加 8层钢框架核心筒 , 加层后 的结构有 4 5层 , 屋顶建 筑标高 为 1 1 10m, 7 . 0 有两个 加强层位 于 2 0层 和 3 5层。地 震波 记录选取尔森特洛 ( 1 et ) E一 nr 的地 震波 记录 , C o 罕遇 地震 水平 , 卓
其中 , 为地震 时输入 结构物 的能量 ; 为结构物地震 反应 E
重构件损坏 、 严重破坏或倒塌 ; 于消能减震结 构 , 震时 消能构 对 强 件在 主体 结构 进入 非弹性状 态前 先进入消 能工作状态 , 生大量 产
3种结构模型 , 以对比不 同阻尼布置方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方案 1 改造后的结构 , : 不设置 粘弹性 阻尼器 ; 方案 2 在 改造后 的结 构标准 层 1层 ~1 : 9层 ,1层 ~3 2 4层 ,
—5 . 4 6 364
自振 周期
4. 9 O 45 3 28 l .7 2 5 54 .O 10 69 .4 1 0 34 .3
0 7 16 .7
振型参与系数

8 4 16 .8 2 5 149 0 . 3 14 152 2 . 8 2 .2 89 99 9 .2 60 59
能量主要依赖结构 构件 的塑性变形来耗散 , 这样在利 用结构 本身 强震 时粘 弹性阻尼 器在主体 结构进入 非线性状 态前率先 进入耗 粘弹性材料 产生 的往 复剪切滞 回变形 , 结构 震 动 的 的塑性 来耗散 地震能量的同时 , 必然使结构 构件本 身遭到损伤 甚 能工作状态 ,
至破 坏。
第3 8卷 第 7期

3 ・ 6
2 2 1 年3 0 月
山 西 建 筑
转效应等。 由图 4 图 5整体上看 未设阻 尼器 的结 构 的层 间位 移 ,
是大于设置 了阻尼器的结构的层问位移 的, 是加设 了阻尼 器的 但
本身的刚度等特性来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的。
方案 2的层 间位 移在 部分楼 层会发 生大于 不加 阻尼器 结构 的现
抗震性能 , 验证 了粘弹性阻尼器可 以有效改善加 固改造后有加强层的超限高层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 : 消能减震 , 粘弹性 阻尼器 , 布置方式 , 加强层
中图分类号 :U 1 T 38 文献标识 码 : A
的产 生 。
O 引 言
高层建筑 结构 复杂 , 地震破坏后 , 损失太大 , 抗震 设计 需要受 2 粘 弹性 阻尼器 装置 的工 作机理 和 类型 本文 用到 的消能减震装置为粘弹性 阻尼器 , 它的工作机 理是 到特 别重视 。传统 的抗震设计方法 以“ ” 抗 为主 , 输入结构 的地震
大部分能 量被耗 散 掉 , 构件 变形 得 到控 制。它具 有较 宽 的适 用
能同时用于结构的地震和风 振控 制 : 回 曲线 为椭圆形 , 滞 具有 工程消能减震技术是建 筑结构 减轻地震 灾害的新 技术 、 新方 性 , 良好 的耗能能 力: 性能稳定 , 可多次重 复加 载卸荷 , 无严重 老化现 法和 新途 径 , 的减 震机 理明确 , 它 减震 效果 显著 , 安全 可靠 , 济 经 构造简单、 制作 方便 , 一般不 改 变结构 的形 式 , 也不 需要 外部 合理 , 技术先进 , 用 范围广 , 适 正在 逐渐被 国 内外学 者接 受、 重视 象 ; 能源输入提供控制 力 。 和 应 用 , 。
04 1 .6 0 496 .0
—5 . 4 5 2 83
2 1 32 .6 4 .6 7 889
3 378 .3
8 . 4 12 89 —2 5 34 . 8
0 396 . 7
—3 . 5 7 3 22
30 47 . 6
O 33 .8
3 . 9 7 398
害) 消耗 的能量 ; 为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消耗的能量。
强烈 地震作 用时 , 主体 结构 的滞 回耗 能很 小 ( 占 5 ) 故 约 % , 可忽略不计 , 只是 能 量转换 不消 耗 能量 , 据 能量 守恒 原 根 理 , () 式 1 有 — , 即只能 由主体 结构及承 重构 件 的弹塑性 变 形产 生的能量 来抵 消绝 大部分地 震能量 , 会导致 主体 结构及 承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