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许多风险问题逐渐显现。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阶段,国际金融形式复杂多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为各国经济风险防范敲响了警钟。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信用风险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毋庸置疑,银行业在国际经融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银行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譬如利率风险、法律风险、会计风险、操作风险、策略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当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面临的风险之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商业银行危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信用风险越来越受到国际金融机构的关注。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主要形式

1.1我国银行的分类

在我国,银行大致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资银行、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它们在不同的的经济领域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其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和中间业务等。因而其信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2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券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信用风险仅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到期不能履行合约义务的违约风险,广义的信用风险还包括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信用品质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信用价差(信用风险溢价)风险[1]。

1.3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

信用风险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违约风险,一种是结算风险。

(1)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可以针对个人来说、也可只对企业来说。

(2)结算风险

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却违约的风险。常在外汇交易中出现[2]。

1.4信用风险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作为筹融资双方的信用中介,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

银行的各类贷款(包括票据贴现)直接处于信用风险暴露之中,同时,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债券也包含着固有的信用风险,债券发行人到期可能无法兑付债券,或是到期前因发行人信用降级导致债券贬值。信用风险不仅渗透于银行的表内资产业务,也蕴含于表外业务之中。银行开办的表外授信业务主要有担保和承诺两大类,虽然两大类业务均不直接在银行与客户或者第三方之间形成债券债务关系,但这些或有债券或债务项目有可能在未来转化为表内业务项目,故而银行也承担了一定的信用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所存在问题

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相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体制建设、涵盖范围、文化建设、管理方法和计量方法等各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2.1.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能真正确立,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尤其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根本性问题未能解决,并未能有效地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过多,最终风险的承担者责任并不明确。董事会结构和运作缺乏独立性,风险管理的层次多但是效率差,对市场的各种信号反应慢,部门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外界的限制,决策的效果不理想。透过国有商业银行复杂的不良资产成因,可以看到深藏其下的是体制根源。长期以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半计划、半市场的环境中经营,沿袭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的治理模式,管理体制老化[3]。

2.1.2 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造成目前风险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不够精细,用人体制僵化,监督制约机制薄弱。

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一是管理模式分散,规划上各自为政,缺乏对行业、地区风险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抵御行业、地区等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强,商业银行未形成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对跨国、跨区集团与关联客户的风险控制以及产业风险集中的监测和控制不到位;与此同时,不同机构对同一客户的准入退出策略互相冲突;信息系统的分散,为一体化经营、集中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二是决策机制尚不完善,2000 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先后经历了从简单的“三级审批”到“审贷分离”两个阶段,无论是决策的专业化程度,还是决策程序对道德风险的约束力,这两种模式均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是大量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在决策机制上进行了很多改进,如中行的“三位一体”授额信贷决策机制的建立,但还存在决策集中度、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三是全面的风险管理还不到位,商业银行仍以信贷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重视不够[4]。

2.1.3 信用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相对较差

制度体系的健全和独立是确保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的分析能力的关键。从国外银行看,基本都具有从董事会、风险管理部门到风险管理官在内的较为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设立独立的信贷审批官,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

例如在德国的银行系统,风险控制上奉行“四眼原则”(Four Eyes Principal),即至少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一笔业务。这种“四眼原则”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笔信贷业务要有“双人调查、双人审批”,而是强调有两只眼睛来自于市场拓展系统,有两只眼睛来自于风险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行对风险的分析和业务的判断会更全面、更准确。但在我国,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往往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5]。

2.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表现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起来为两个方面,即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失信问题。

2.2.1 企业失信

企业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注册资金上作假。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必须经过一些审核,符合条件者银行才能担当~部分风险贷款给企业,这其中就包括企业资产审核,注册金金额限制审核。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金存在不实现象。企业主投机取巧通过临时拼凑资金来当做注册资金。一旦通过了银行审定,就把拼凑的钱还掉。这样一旦企业出现危机,银行的承担的风险就将无形中增大[6];

(2)在财务会计上作假。为了蒙蔽银行,企业会做家长争取银行贷款时虚增利润和资产,降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样就使得银行无法清楚地掌握企业的运行状态;

(3)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损失。据调查显示,将近70%的企业选择拖欠贷款、税款等逃废银行贷款。有的是公然赖账、恶意拖延时间不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直到诉讼失效为止;有的是做破产销债,表面上企业是破产了而实际上是企业为了逃废银行债务,暗中把资产转移后再申请破产的[7]。

这样银行追不到贷款也只能自认损失;还有的是采取“金蝉脱壳”法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拿出来成来新的公司,而贷款却挂在了破产后的企业名义上,这就使得银行贷款成了一死帐而无法短时间内收回。而且通过各大商业银行同期不良贷款的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再一次强调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2.2地方政府的失信

地方失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上一任领导欠下的银行债务,新任负责人不承认以致搁置一旁不予治理,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坏账;

(2)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发展,出面给企业连线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贷款下来后就不再管理企业或个人是否已还银行贷款,不从中协调双方的事物进展[8]。

2.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源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在降低信用风险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通过对突出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其中一些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的根源所在。

2.3.1资本不充足,风险资产规模较大

由于我各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并不高,资产补充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资本充足率就必须要努力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由于我国现行的评定制度不严明,商业银行没有对企业评估的内部评级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的评级。这样商业银行只能通过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了一些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来降低风险敞口规模[9]。

2.3.2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不强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还不能完全满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满足银行监督的需要,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控制制度和操作规则。对客户的资料不能做到完全共享。无法保证对客户的严格审查,这就使得了客户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造成风险的提高。

2.3.3法律制度环境不健全

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破产制度尚未建立,无形中就保护了借款人或保证人的权利而忽视了银行债权人的保护。这也给银行的利益带来啦一定的风险。因此,要从法律层面上对风险进行控制。

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信息不对称、产权制度不明确以及人们预期的不明确,都会给信用风险的产生提供条件。3.1 信息不对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在人们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于银行的信用风险研究,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市场信息、会计信息和企业产品质量信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质量,这一点在信贷市场上显得尤为重要[10]。

3.1.1市场信息不对称

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理论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客观因素上存在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般性特征。要使得缺乏信息的一方获取全部信息,实现供求双方信息平衡,

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的共享空间。如今的市场经济主体框架是建立在信用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倘若信息不对称,就会形成优势倾斜甚至隐藏关键讯息的局面。这对于缺乏信息的一方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更为严重的是恶劣的信用环境污染,造成欺诈、信用缺失、信用体制瓦解等重大的社会诚信问题。就一般情况而言,市场经济越发达,所获取的信息方法越完善。同时,也就越是要求企业(包括商业银行、政府相关盈利机构)诚实守信。相对而言,信用水平低下的市场经济环境难以培植出健康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缺失诚信,市场经济将无法正常运作。这样,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市场内的成交量迅速下跌,市场经济关系成为无源之水。

3.1.2 会计信息不对称

会计的本质是管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的信息失真必然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人需要利用上市公司提供的财报信息作出股票决策。同样,债权人也会通过这些会计资料对债务公司进行评级。如果上市公司提供了虚假的会计信息,这无疑会对投资人和债权人造成误导,严重的情况之下还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经济的不可控性[11]。

3.1.3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一家企业的竞争力是否强劲。只有拥有质量品质过硬、销售业绩良好、发展前景开阔的产品,才能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以足够的信心。在商品经济时代,部分企业妄图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侵犯消费者权益。造假者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息掌握不足的特点,掩人耳目欺骗广大人民群众。这很容易使得商品市场信用跌落,

从而抑制消费者需求,致使产品销售不畅,甚至会引起库存压力资金套牢等严重后果。

3.2产权制度不明确

信用风险是由于信用问题导致的,而产权制度的不明确正是其根源所在。信用是在财产性的市场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它既体现了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利,同时也规范了在市场交易中的财产责任。因此,信用问题的本质是财产问题或者产权问题。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可以阐明当中的原理。第一,市场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才有讲信用的能力。第二,市场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才有讲信誉的动力。第三,市场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才有守信的内在压力。

在构建信用制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强调产权的归属要清晰、权责要明确。其次,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当事者才能对自己享有的权利部分实施信用。相反地,倘若产权模糊,对于某一财产的使用和处置权利不明确,可能出现多方当事者都是从既得利益出发,导致其中部分当事者的信用失效。所以,只有首先保证每一项财产的产权明晰,才能很好的避免这种信用失效问题,实施信用量化管理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12]。

3.3预期的不确定

预期,当中包涵很多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测。在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当中,预期的不确定性会对信用风险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包括对企业经营时间的预期不确定;对政府政策的预期不确定;对法律可信度的预期不确定。如果说信息不对称是主观性信用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那么预期则是主观信用风险产生的充分条件。预期是影响人们主管行为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私营企业主对自己私有财产的所有权的潜在担忧,是他们倾向于采取短期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这是预期在起作用。这些私营企业主由于没有明确完善的法律保护,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财产预期不确定,促使他们更加注重短期利益[13]。

目前,我国经历了体制改革的特殊时期,企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领导人。因此,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以企业主要经营者上任后的生命预期为极限。计划经济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市场经济也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当然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少一些,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多一些。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作用不可能彻底消失,某些时候市场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合理有效政策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有时会令人有朝令夕改的感觉。政府政策的不规范、不稳定必然会对社会经济造成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某些人、某些企业的命运。

4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

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信用评分法-Z计分模型

美国的金融学者Altman早于1968年提出了Z值评分法,这是一个区分破产与非破产企业的判断函数,其基本思路是从众多财务比率当中提取最能反映企业综合经营

和信用状况的若干比率,分别给这些比率在综合评价中赋予权重,然后确定标准比率的前提下,与实际比率进行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评出总分。它的公式是:Z=1.2X1+1.4X2 +3.3X3 +0.6X4 +0.999X5

通过五个变量: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市场/总债务账面值和X5=销售收入/总资产,并将这五个量组成Z值计分模型。Altman设定了判别函数的临界值,破产上限值为1.81,此极限值一下为破产区域,非破产值为2.99,值以上为非破产区域,之间是灰色区域。银行通过对值的计算,看借款人落入哪一段区域,由此预测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作出信贷决策。

该方法主要涉及三个关键环节:一是选择财务比率。主要包括四大类:盈利能力比率(资本收益率、销售利润和资产周转率);财务风险比率(财务杠杆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和资产负债率);营运资本和流动性(现金循环比率和流动比率)以及现金流量。二是各种比率的权重分配。三是临界值的确定。

我国目前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以传统的信用评分法对信用贷款进行考核。我国的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尚处于转轨和新兴发展阶段,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企业融资仍然以间接方式为主。资料表明。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为主的的间接融资比重达到8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间接融资40%的平均水平。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方式决定了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

信用评分模型的优点是由于量化而相对客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判别函数是线性的,可能不能充分描述各因素与违约间的非线性关系;基于历史财务数据,其评价结果有可能滞后于借款人信用品质的实际变化;并未将非财务指标纳入其中;对企业信用品质的区分比较粗略。

4.2债项评级法

20世纪70年代后,银行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债项评级即指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贷款的偿还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分析能力、抵押以及抵押品的情况进行分级,一般将债项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

(1)正常类

正常类标准: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足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正常类特征: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并对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进行全额的偿还,不存在有问题的贷款。

(2)关注类

关注类标准: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关注类特征:净现金流量减少;借款人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净值开始减少,或者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借款人的关键财务项目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的;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差,不愿与银行积极合作的;贷款的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等。

(3)次级类

次级类标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次级类特征: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新资金;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偿还,借款人采取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4)可疑类

可疑类标准: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及时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部分损失。

可疑类特征:借款人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状态;借款人已经资不抵债;银行已诉讼法律来收回贷款;贷款经过重组任然逾期,或者仍不能正常还本付息,还款装款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5)损失类

损失类标准: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者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损失类特征:借款人无力还款,抵押品的价值低于贷款额;抵押品价值无法判断;借款人已经彻底停止了经营活动;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停止很长时间,复工无望[14]。4.3专家评定法

专家评定是指对贷款信用风险的评分主要依赖于信贷专家的专业技能、主观判断和对某些关键因素的度量。包括:

(1)行业的分析

通过行业竞争的状况、行业现金流量的特征、行业周期性等指标,评价企业所处的行业整体风险。

(2)财务的分析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科目的分析、财务比率的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所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权重给出总体的评价,由此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3)经营管理的分析

评估的重点包括企业领导者的经营能力、管理风格和管理层之间的连续性、保护贷款人利益的态度,以及处理特殊事件的应变能力。

(4)信用历史记录的考察

银行通过调查客户过去的信贷行为了解其贷款的习惯、还款的能力和道德品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逐项评分,并且根据各项得分加权求和来评定企业的资信等级。

西方的银行业在长期信贷业务实践中总结出了若干基本审贷原则,作为信用风险评判的基本准则。银行将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关键要素纳入评级指标体系当中,并对每项指标赋予标准分值和相应的比率。

除了信贷专家普遍认同的6C(能力、资本、经营环境、担保品、品格、事业连续性)原则外,银行业还提出了5P(PERSON PROPOSE PAYMENT PROTECT PROSPECTIVE)原则,5W(HOW WHO WHY WHAT WHEN )和CAMPARI优质贷款法则,以上审贷原则都把借款申请人的主观还款意愿和客观支付能力作为审查的重点。信贷专家依据这些基本的原则,通过与客户面谈、信用调查和现场参观收集信用评估所需信息,并据此对借款人进行财务和非财务分析,从而对借款人的信贷状况进行评定。

当然,专家评定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若干信用分析人员,并且审查程序过于繁琐;主要依靠定性分析,有相当多的主观性;信用评价缺乏一致性;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不明确。

信用评级的优势在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评级对象的风险评价较为全面;对客户信用的品质给了较为细致的区分,并用级别标识直观地表示风险含量的高低。不过,传统的信用评级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依靠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关于企业其他的相关记录进行评级,属于静态分析;用离散的信用等级变化来描述信用质量,加之

所采用的信用评级方法缺乏精确性,只是对风险度的近似估计。因此,对于信用风险的量化还不够精准[15]。

4.4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4.4.1 KMV模型

KMV模型是以莫顿(1974)的期权定价理论为前提,从而计算EDF(违约率)。EDF 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对于每个债务人都是特别的唯一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资本收益和资产现值的函数。KMV模型把公司的股权看作看涨的期权,负债看作看空的期权,公司资产价值看作标的资产,并且以假设资产价值作几何运动为基础。

KMV模型的基本步骤:

首先,利用Black-Schools的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的借贷利率和负债账面价值估算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

其次,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 (default exercise point),为企业1年以下短期债务的价值加上未清偿长期债务账面价值的一半),来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

违约距离=(A - B)/标准差

A:公司未来资产价值的正态分布均值 B:公司违约实施点或违约触发点

最后,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EDF) 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 EDF=一定违约距离的企业数目/一定违约距离的企业总数。

KMV模型的优势在于它是动态的模型,基于对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化分析来估算违约率,因此对违约率的预测更具有前瞻性,被称为“向前看”的方法。KMV模型在解决实际信贷问题中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仅仅侧重于信用违约的预测,而忽视了企业信用质量的变化并且未考虑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道德风险。

4.4.2信用计量模型(Credit Metrics)

Credit Metrics模型(信用计量模型)是J.P.摩根在1997年推出的用于量化信用风险的风险管理产品。与1994年推出的量化市场风险的Risk Metrics一样,该模型引起了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是当今风险管理领域在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4.5 Z计分模型与KMV模型的比较研究

4.5.1 Z计分模型应用

以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财报为研究对象,其中的各项指标参数合理有效。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相关数据及公式如下:

X1=营运资本/总资产

营运资本暂以流动资产总额计算,即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

X1=(562520+6000+98400+119640+1032000)/3360560=0.54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留存收益为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X2=(40000+20000)/3360560=0.02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是指企业在提出财务费用前的利润,如果企业有大量的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将会是负值,它冲减了经营费用,但又不是营业费用,所以在计算企业实际经营利润是,要把该项剔除。

X3=124120/3360560=0.04

X4=权益市场/总债务账面值=206000/1300560=0.16

X5=销售收入/总资产500000/3360560=0.15

区分破产与非破产企业的判断函数,它的公式是:Z=1.2X1+1.4X2 +3.3X3 +0.6X4 +0.999X5. +0.6X4 +0.999X5.

Altman设定了判别函数的临界值,破产上限值为1.81,此极限值以下为破产区域,非破产值为2.99,值以上为非破产区域,之间是灰色区域。银行通过对值的计算,看借款人落入哪一段区域,由此预测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作出信贷决策。

带入X1、X2、X3、X4、X5,求得Z值为2.45。

经比较,1.81<2.45<2.99。因此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传统信用评分方式的测算下,属于破产上限值与非破产下限值之间的灰色区域。并且更靠近非破产值2.99,可以预测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短期内不会出现较大的资金问题,现金流量充裕。给

予的信用贷款额度可以适度放大,支持其产业升级调整,获取更多发展机遇,实现更为理想的经营利润。

4.5.2 KMV模型应用

通过使用现代西方较为流行的KMV模型同样对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012年终财报进行信用评价和分析。(假设无风险利率采用当前一年期国库券利率3%)T=1,用收益率波动率代替股权价值波动率。

根据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012年报显示,负债总额为1300560元。其中,流动负债SD=1060560元,长期负债LD=240000元。

计算求得,违约点DP=SD+0.5LD=1180560元。

将计算的结果,违约点1180560元代入期权定价公式,运行结果。

最终测得其归属于正常类贷款级别。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足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这与之前传统的信用评分结果互相验证,说明KMV模型可以适用于我国大中型股份制上市企业。而且通过即时的股票期权价格,可以对企业的经营和债务偿还能力进行有根据的分析和预测。这一点对于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意义在于改变了单单依靠过去的财务数据计算财务指标进行信用评价。非常适合走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前沿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其信贷对象的分析研究和风险控制。值得肯定的是,KMV模型相对于那些大部分依赖于财务指标的模型而言,他所依赖的股票期权定价数据不受我国会计信息是真这一状况的负面影响。目前,KMV模型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优势凸显,已经在国际信用风险管理实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非常值得继续探讨和推敲。

与此同时,就另一方面而言,KMV模型也不是万能的。就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情况来说,它对非上市公司还不是完全适用。原因不难想象,非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可获得性不够理想,真实性、准确性有待提高。同样地,预测性也就无从谈起。KMV度量模型由于是把公司的股权看作看涨的期权,负债看作看空的期权,以假设资产价值作几何运动为基础,形态为连续的曲线。所以,不能处理非线性关系的对象。因此它的适用条件较为严格。

4.5.3 两种模型应用的比较分析

传统信用评分方式与KMV度量模型都有各自非常适用的环境和层次。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实施评价。最终目的是降低信

用风险,营造出一个健康持续稳定的经济格局,促进经济主体的有效发展。

5 化解信用风险的对策措施

5.1 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文化

对于各个企业文化都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也不在例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在经营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一种管理理念和银行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对信用风险的统一认识,那么在处理信用风险问题上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效果。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内容,银行工作人员都树立起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经信用风险意识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就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5.2完善风险测量体系

针对我国现行的贷款体系风险系数的确定,其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的确定,很大依赖认为因素。我国应该研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风险指标,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的分析,运用数学模型、金融工程技术对这些指标系数得出科学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贷款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缺乏专业评级机构,商业银行自身要设立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不管对外对内企业,都要用自身的内部评级体系去评定。我国现行的评级体系不全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完善。

5.3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

在信用风险现状中,有的企业就制造一些假的资料来蒙蔽银行而造成信用风险提高。信用评级主要就是根据企业公开的信息资料来评定的。企业制造的一些假账、假会计凭证等必然会影响大到评级的结果。所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是很必要的。制定制度保证银行能得到企业的全部真实信息,银行自身也要培养人才去辨别真伪、取精弃粕,提高评级水平。

结论

本文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应用探索。主要内容包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述及成因分析,常见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和相应化解信用风险的对策探讨。

其中,重点通过对Z计分模型与KMV度量模型的应用比较研究,拓展出了一条运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评价国内股份制上市公司资信状况的新思路。证实了现代西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国内具体资信评估领域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完善了我国信贷市场评估的方式和途径。本文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对KMV 模型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更为广泛深入地探索。结合具体国情和行业特性,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致谢

本文的完成是在刘锦凤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进行的,在这里要对我的导师刘锦凤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她对我的论文指出错误,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工作,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还要感谢其他导师给予我的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江苏科技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亦春,余运九.制度变迁中的银行风险分析及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1998(4):5-6.

[2]张杰.转轨经济中的国有银行呆账[J].金融研究,1999(5):56-57.

[3]刘锡良,罗德志.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一信用,金融层面的分析[J].金融研

究,2001(10):25-26.

[4]刘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金融与经济,2005(5):52-53.

[5]张莹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1):5-6.

[6]高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6(3):64-65.

[7]符瑞武.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金融衍生品风险分析[J].华北金融,2009,4(7):90-91.

[8]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75-76.

[9]徐鑫.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74-75.

[10]刘晓莉,杨灵娥,宋春玲.提高多目标输出神经网络模型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的方法[J].佛山

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31-32.

[11]陈光忠.银行违约损失率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31-32.

[12]沈沛龙,任若恩.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的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 2002(3):42-43.

[1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九年第四季度,2010 年 2

月11 日。

[14]2010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1 年 1 月 26 日。

[15]刘祚熙.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

四、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以邮储银行为例(一) 邮储银行信贷的目前现象 在2007年6月22日,中国的邮储银行的贷款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银行内部首个小额贷款业务已在河南省的一个小镇开展,并建立了相应的营业部,这就表明全国的小额信贷业务已经开始试点,无疑对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08年5月20日,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有了新的突破,开始实行个人二手房信贷业务的开展,同年6月2日,国内首个信用卡系统问世,因此也有了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以上一系列的案例已经促进了邮储银行信贷业务的全方位发展。在2010年末期,邮储银行中所有业务的贷款总额已经达到5443 亿元,从中的纯利润高达429亿元,比起2009年,净利润增加将近一倍。针对涉及到的资产总额可以发现,在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中,不良贷款率仅为1.62%,然而全行不良贷款率也仅仅只有0.33%。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邮储银行最初进行的信贷业务还算比较顺利,这都是邮储银行内部条件优越的结果,比如有着优良的原始资产和相对较低的基数标准。 由于新巴塞尔协议的果断执行,让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扩展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大程度地提高银行内部的抗风险能力。由于邮储银行刚建立不久,当初也没有实行相关贷款业务,因此导致在信贷方面的经验减少,对信贷出现的风险问题还没有具体的控制方案。 (二) 目前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1. 信贷风险控制缺乏实际理念 因为信贷业务的进行才刚不久,所以相关业务过程需要引起邮储银行的足够重视。由于对信贷风险的了解不够透彻,对相关理念的掌握不够深入,使得信贷业务涉及的领域受到了限制,简而言之,邮储银行内部管理经验不足,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树立正确、高效的经济理念。同时,企业内部相关人员都没有将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缺乏合作意识。而且,邮储银行没有及时开展对员工的信贷知识教育,使得员工对信贷风险只存在片面性认识,没有了解到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所以银行内部缺

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的启示

内容提要: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在美国约8 000家商业银行中,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还不足10%,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在全美共有5 000多家。在美国,由于银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每年都有一些中小银行被兼并重组,一些中小银行被关闭,但同时也会新增一些中小银行。目前,信贷业务依然是美国中小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社区银行对比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的社区银行相似,规模普遍较小(多数资产不足10亿美元),在所属的 区域内通过低成本的分销工具为客户提供基本简单的金融服务。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 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以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将存款作为贷款资金;并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但是,它们又有着不同点。美国的社区银行既不是开发 银行,也不是政府的福利机构。因此,它们不会提供有政府导向性的业务;不会在政府机构的影响下经营;不会优先运作基础设施的项目;不提供特许的利率;也不会把社会的目标置于银行 的财务目标之上。一般来说,虽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然而一家银行的规模大小并不是银行赢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社区银行仍然可以是一种赢利性很高且具有长 期稳定性的商业模型。根据美国的情况,赢利性最好的是那些资产在10亿~100亿美元的银行(相当于国内杭州、南京以及大连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以及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银 行(相当于葫芦岛、焦作以及马鞍山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令人惊讶的是,最稳定(亏损企业百分比最小)的银行仍然是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那些小型银行。 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征 2?1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 组织构架美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实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相互独立的、立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董事会通过下设的风险审计委员会对全行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也建立另一套风险体制框架,实行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设立对业务风险进行控制的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管理,这些部门对首席执行官负责。美国中小商业银行银行实行风险集中管理体制,风险控制在总行层面实现集中化管理,总行对所有风险都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即使像住房抵押贷款一类的零售贷款也实现了由总行集中审批。美国各中小商业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风险 管理工作,对所有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业务部门所需要的风险管理人员由风险管 理部派驻,派驻人员可参与业务经营的整个过程,并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责任。贷款风险管理 委员会不负责审批贷款,只负责贷款风险监测。贷款的审批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进行,单人无法对贷款业务进行决策。对信贷审批的授权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职务高低、业务性质(如批发 业务与零售业务就不同)和个人经验。风险管理派驻人员具体负责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这 些人员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但对与风险有关的业务决策有发言权,可对风险进行实时控制,寓风险管理于业务经营过程之中。 2?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拥有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监测 技术科学的分析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分析工作必须依赖 于一定的管理工具。普遍使用的信用分析系统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了在线信贷文件系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资金密不可分,银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公司,风险管理是行业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以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和调查法对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响信贷业务的主要因素,结合信贷业务管理理论和当前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环境,为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提供一套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和一套全面控制管理银行风险的衡量标准、制度和技术方法要求,旨在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太发达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策略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巴塞尔新协议,信贷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pital, and banking industry provides a sustained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company operating monetary capital, risk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H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sing the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angchun.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redit business, combines the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with the current credit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nd provides a set of new idea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 set of measurement standards, systems and technical method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ank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iming at the credit risk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ith underdeveloped insurance management provid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Rural commercial banks, Basel II, credit risk management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及案例分析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1980—2001年的21年间,国际上商业银行仅仅由于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超过207亿法郎,其中既有巴林银行倒闭案,也有被称为世界金融史上最大丑闻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清盘案。从国内银行业情况看,2000年以来,涉及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的内部欺诈案件达到17起,涉案金额超60多亿元。特别是国内近期频频发生的系列金融大案要案,再次提醒我们,对于处在经济转型之中和正在加速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防范经营中面临的多种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防范金融经营风险的认识,加快构建防范金融风险的内控系统,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败典型案例给予银行业者的警示:山西“7·28”等系列金融大案。 1、案情简介: 2004年7月28日,ΧΧ山西省分行发现涉嫌诈骗案件。8月3日、8月5日、8月11日,山西省太原市其他三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相继发生涉嫌诈骗案件。这些案件

的作案手法类似,先是犯罪分子给付一定比例费用,要求出资企业将资金存入其指定银行,然后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以假印鉴等方式诈骗银行资金。因此,这一系列案件以及后来发现的相关案件统称为“7·28”金融大案。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最大的金融诈骗案,涉及5家商业银行共17个分支机构,涉案金额达10多亿元人民币,预计损失7亿元。“7·28”金融大案对银行业的金融声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我们银行业者以深刻教训。 2、案例分析 从内部控制、合规风险管理角度剖析“7·28”金融大案,暴露出银行业机构在合规风险管理和业务流程控制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 第一,对经营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措施不足。防范“资产业务风险”多,关注“负债业务风险”少。不能及时修订和完善适应现实风险控制要求的规定。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违法违规疑点未能有效识别并给予持续关注。 第二,内部控制文化缺失,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监管约束失效。一是部分员工法律和风险意识淡薄,不懂法,对领导违规要求不能加以抵制;二是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权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pdf

摘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都与国外同行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国急需加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发生的变化,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基本使命就是以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来获取收益。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 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现代风险管理也表现出与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环境和风险管理方法的改变。 (一)风险管理环境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利率、汇率及股票价格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应对市场化条件下这三大风险变量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金融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整合力度的加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一些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于一身的集团化金融机构,在我国当前仍实行金融业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无疑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由此而带来的国际竞争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市场大量创新金融产品的出现,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使得市场的结构更加复杂,商业银行理解和认知新产品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二)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方法的革命 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管理的主观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及手段,较少使用风险的量化模型,难以解决当前金融市场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风险度量和管理这一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尤其VaR、CSFP、KMV等大量先进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的出现。这些风险管理技术的出现才使风险定价、信用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以及金融机构整体经济资本配置和全面风险管理得以迅速发展,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二、我国现行银行风险管理的缺陷 近几年来,我国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银行高级管理层不再只盯着贷款业务,风险部门不再只擅长于管理风险,交易人员也不会谈衍生产品而色变。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 在我国,许多银行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治理规划,一些银行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尽管大多数银行在表面上已经建立了多种风险类型的管理委员会,但他们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数量上要么太多,要么不足,而且都没有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由于各委员会的职能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也就难以避免管理上的重叠与缺口。 (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有力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起步时间较晚,导致积累的相关基础数据不足。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不少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基础数据收集困难、公布出来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等问题。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这些都制约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 (三)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还停留在最初阶段。虽然有少数银行自主开发出了模型,但都很简单,而且并未得到实践的检验。一些关键风险管理参数及计量模型,如预期损失(EL)、经济资本(EC)、风险调整后收益(RAROC)等并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所采用,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更多停留在制度建设与资金计划层面,一些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与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与有效应用。 (四)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既缺乏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对冲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的平台,也没有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供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转移风险。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极大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多样化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明显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责任的制度安排。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风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为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逐渐重视的一项重要风险管理活动,它不仅关系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更能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从国内商业银行管理实践出发,提出了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旨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1 合规与合规风险 1.1 合规 “合规”一词来源于英文“compliance”,其本义是遵从、服从。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生效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所谓“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同时,银监会在《指引》第三条将“法律、规则和准则”界定为“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1.2 合规风险 《指引》所称的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其《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咨询文件中认为,银行的合规风险是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信誉带来的损失。 2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但随着银行业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取得初步成功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成为国内银行的自主要求,加之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下发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为合规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近几年,我国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中国银行总行于2002年将其原来的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并增加了合规职能,并设立了首席合规官;中国建设银行于2003年在其法律事务部增设了合规处,专门负责反洗钱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性审查等。2005年8月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学生姓名: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25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信贷质量的好坏对银行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要发展,必然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我国创新业务尚缺的今天,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主要以来传统的信贷业务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 马莉,2003年在《当代财经》上发表《国有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治理》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信贷资产质量差,且信贷风险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有内外两部分的因素,外部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社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因素: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等。 陈宏,2010年在《会计之友》中发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他认为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2005年在《商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从其开发、建设、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银行贷款脱不开关系。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放松贷款条件,甚至违规操作,房地产风险逐渐暴露。且近年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忠诚度逐渐下降,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 王磊,2006年在《金融论苑》发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他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和隐患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银行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 王思,2010年2月在《商场现代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5年后纷纷在内控制度上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任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原因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或者实施有效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违规事件不断暴露,机构业务受到限制,财务损失数额惊人,机构声誉严重受损,危及了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合规性挑战。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合规风险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截至目前,我国仅有少部分商业银行设立了独立的合规部门。但从国外银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合规风险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2006年10月,我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合规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建设自身的合规文化,并将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迫切。 一、合规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一)合规及合规风险的概念 合规(Compliance)的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符合规定”或“符合规范”。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所谓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指出:“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二)合规文化的内涵及作用机理分析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指出“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做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合规与银行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相关,应被视为银行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应坚持高标准,并始终力求遵循法律的规定与精神。如果银行疏于考虑经营行为对股东、客户、雇员和市场的影响,即使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声誉损失”,同时指出“合规应成为银行文化的一部分”。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也指出“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作为一种文化,其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要从高层做起,即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躬身实践,合规才最为有效。可以说,管理者合规是构成银行合规文化的基因及实现人人合规的首要前提;其次,强调的是人人合规。合规不仅仅是合规部门或者合规人员的事情,合规工作与银行的各个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和每个银行员工都息息相关。只有让合规的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人人遵守诚信与正直的准则,才能形成大众性的合规文化;第三,要做到主动合规,大量的规章制度和处罚,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风险的产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终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随着近几年我国银行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科学地评价信贷客户,将企业所属行业和区域的风险值细化、专业化,以期有效地掌握信贷客户的各种信息,预知其信用风险变化趋势,及时地改变其抵押和担保组合,将所发放贷款的风险降到最小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是新时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尽管银行每年都在新增贷款,但银行的全部贷款中,存量贷款所占的比例仍然是最大,所以存量贷款的风险防范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如何控制银行存量贷款的风险?存量贷款不是新发放贷款,它和新发放贷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和银行之间已经存在交易记录,对于如何通过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交易记录来识别存量贷款的风险大小,各银行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重庆银行从2007年3月份开始一种新的管控模式,那就是由专门的的贷后管理部门实施独立的贷后评价。重庆银行在企业申报续授信时,由信贷监控部对存量贷款的基本情况、授信结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第二还款来源、授信后审批条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送交专门的贷款评审部门,作为贷款评审的重要依据,所以贷款的后评价成为银行控制风险又一道关口,这无疑加强了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的基本原则 1.动态检查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原则。管户人员原则上应通过走访支行、到企业实地调查、调阅财务报表等信贷资料,核实相关情况,了解企业现状。 2.合法合规原则。现场检查工作必须以我行相关规章制度为准绳,确保检查程序合法合规。 3.客观原则。管户人员通过调阅信贷资料、现场调查等手段,出具全面、公正的续授信贷后评价意见。 (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 后评价工作通过动态的下户检查和静态的材料分析相结合方式予以开展,主要关注授信后审批条件落实情况、存续期间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变化等工作重点。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评价工作: 1.基本情况:如客户名称、注册资本金、股东结构、法人代表、主营业务有无重大变化等。 2.授信结构:通过登录人行信贷征信系统,查询企业有无关注或不良类贷款,负债总额有无较大增减,他行授信政策有无重大变化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学生姓名: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25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信贷质量的好坏对银行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要发展,必然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我国创新业务尚缺的今天,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主要以来传统的信贷业务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 马莉,2003年在《当代财经》上发表《国有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治理》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信贷资产质量差,且信贷风险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有内外两部分的因素,外部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社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因素: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等。 陈宏,2010年在《会计之友》中发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他认为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2005年在《商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从其开发、建设、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银行贷款脱不开关系。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放松贷款条件,甚至违规操作,房地产风险逐渐暴露。且近年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忠诚度逐渐下降,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 王磊,2006年在《金融论苑》发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他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和隐患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银行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 王思,2010年2月在《商场现代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5年后纷纷在内控制度上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任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原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历史、现状与成因分析 王斐 (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由此,信贷风险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显著,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贷风险历史现状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王斐,男,1979年7月16日,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从风险管理手段变迁的视角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历了限额管理、风险计量与分析、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以及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阶段。 1.限额管理阶段 限额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风险测量技术并不成熟,因此,风险限额是一个固定数值,该数值一般由信贷专家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通过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来设定,如“5C”法、“5P”法等1。 2.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 随着风险测量技术的发展,在限额管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迈入了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在此阶段中,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给出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的定量值,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 3.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阶段 风险管理的更高阶段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管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商业银行逐步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管理文化,让这种管理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日 1“5C”要素分析法主要集中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5P”要素分析法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叶文中(1975-),男,湖北襄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资,银行管理。 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合规管理,减少操作风险和违规风险,是银行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自己在咨询公司期间帮助多家商业银行进行合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对合规的认识和银行合规管理部门职责边界,对于商业银行加强合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商业银行;合规管理 1 对合规工作的基本理解 合规是当前国内外银行业务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合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程度的加深,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日益突出,严格的外部合规监管并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同时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出现了复杂化和复合强化的特征,银行在管理风险时,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最终内生出合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合规管理一方面需要满足监管当局和同业共同遵守的最低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能够很好管理其风险的内部合规机制和模式。 对于合规来讲,合规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规则要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准则;二是内部管理制度得到实际执行。其中的“规”主要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发布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规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等。实践表明,外部的法规必须转化为银行的内部标准并在内规中得以体现和贯彻、遵守实行,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性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更是日显重要,而监管者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管银行的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上。遵守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对于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对合规的上述理解,搞好合规工作必须以下面几个理念为基本出发点: 第一,必须将合规工作贯彻到工作流程中。遵循法规必须在经营管理各项工作流程中完成,因此,应基于流程来管理合规风险,即必须建立合规要求与业务流程的对应关系,在各项业务流程中充分贯彻各项合规要求。 第二,必须从系统性角度抓好合规工作。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到职责、业务流程、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应从改善内部环境、主动评估识别合规风险、有效控制合规风险、监督评价风险、报告合规风险等方

浅谈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制研究

浅谈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制研究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论文摘要:降低和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详细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商业银行借鉴。 1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架构 西方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各类业务、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对风险进行分类。如摩根大通银行将风险主要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和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权益风险,按照风险种类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风险控制结构的设计上,主要考虑要保证银行能够形成强势的、信息充分的风险文化,使银行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能够在风险与回报之间进行平衡,进而实现股东回报最大化。因此,风险控制的要点是要保证银行的经营行为要与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保持一致,避免造成过大的风险压力。 在组织架构上,实行层级管理,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董事会及其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政策委员会),其职责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上设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方针,批准风险管理政策、进行风险限额授权、对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等,而不涉及具体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其次是高级行政管理层,负责建立操作流程、风险限额、风险准备的提留等。再次是具体执行层面,由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具体业务风险的管理、授信业务的审批、检验风险管理程序是否合理。 蒙特利尔银行自董事会到各级管理部门均建立了不同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包括董事会所辖风险审核委员会、行长所辖部门风险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资本管理委员会等。董事会及管理层负责审核风险管理的政策及规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负责处理大额业务或特殊业务、制定信贷政策及风险管理框架等;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处理特定行业、部门或产品的风险;专一的小组负责贷款的清理及回收。信贷员正式上岗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经过严格的资格认定;对待特殊风险问题,需聘请咨询专家提供支持;资产组合管理人员通过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利用外部各种渠道掌握客户的全面信息。审计部门每季度对银行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论向董事会的审计小组进行汇报。 蒙特利尔银行很强调风险管理专家的作用,在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前台经营部门中都设有风险专家,风险管理专家的能力和经验有助于强化风险管理的作用,提升纪律化、高效的风险管理程序的价值;为评估和接受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标准;在决策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模型,以作出合理商业判断。 摩根大通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在董事会下设有风险政策委员会,负责所有风险的管理。风险政策委员会下设立了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职责有两项,一是负责战略指引,二是负责内部评价。执行委员会下设立了资本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资本委员会的职责有以下6项:(1)提出资本比率的目标建议并负责监控该比率;(2)提出资本分配的建议;(3)监控公司及母公司的流动性,批准抵押品及流动性计划政策;(4)评价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及债务水平;(5)为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的讨论提供一个论坛;(6)从潜在流动性风险的角度评价特殊目的实体的风险敞口。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有以下6项:(1)提供全面、直接的风险描述及风险偏好;(2)评价并批准公司政策和风险战略:以保证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够准确反映经营授权、经营行为、合法性及是否满足监管要求等;(3)批准集合限额和授权以控制风险;(4)监控重要风险敞口、头寸集中度、资产流动性、重要头寸及交易的风险限额,对压力情况给予特别关注;(5)评价折扣的充足性并批准损耗;(6)提供风险讨论的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