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胎衣不下的预防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病的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病的治疗黄其国;黄万光【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年(卷),期】2013(039)004【总页数】2页(P90-91)【作者】黄其国;黄万光【作者单位】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武威733000;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武威7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正常母牛分娩后12h之内胎衣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者称为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奶牛较为常见的产后疾病之一,此病病因复杂,常常引起子宫炎症,影响奶牛的正常繁殖力和产奶量,而且还可以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
为了深入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我场的实际情况,对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及其治疗现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
1 胎衣不下的病因1.1 饲料条件奶牛精粗饲料搭配不合理或供应不稳定时,胎衣不下发病亦随之增高,如果日粮中有足够的青干草和多汁饲料,每头成年乳牛每天喂给胡萝卜5kg以上时,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或者不发生。
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日粮搭配是预防和降低乳牛胎衣不下的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分娩季节根据我场多年的产犊季节与胎衣不下的病史表明,发现奶牛在7~9月份发病率最高,平均为19.11%,10~12月份最低,平均为9.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
武威地区7~8月份天气炎热,气温干燥,蚊蝇较多,严重影响着奶牛的食欲及休息,牛群体表散热能力弱,导致奶牛在高温环境中采食量较少,体质虚弱,产前营养不良,致使奶牛气血两亏,而发生胎衣不下。
1.3 胎次关系随着奶牛胎次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并与胎次增长呈正相关。
1~3胎发病率为8.3%,6胎以上平均为13.7%,两者差异极显著。
伴随胎次增加,产道损伤或胎衣不下使子宫和阴道的感染机会增多,因此奶牛群中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也增加,随着奶牛年龄的偏大,胎次增加和长期泌乳,母牛体质逐渐下降,产后子宫收缩力减弱,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发生粘连,分娩后引起胎衣不下。
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特点 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 奶牛养殖

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特点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奶牛养殖奶牛胎衣不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科疾病,也叫做胎衣滞留,是指奶牛生产后经过12h有部分或者全部胎衣无法自行排出。
胎衣不下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是一种多发病和常发病,发病率在10%~30%,但在夏季高温时候发病率有时能够超过50%。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特点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1、发病特点在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季节,比较容易发生胎衣不下,发病率相对较高。
奶牛年龄越大,胎次越多,分娩机能降低,越容易发生该病。
奶牛产奶量越高,越容易发生该病。
给奶牛饲喂单一的日粮种类,由于无法摄取充足且全面的营养物质,就越容易发生该病。
妊娠奶牛越早发生早产,越容易发生该病。
另外,奶牛妊娠期过长或者过短,都可使该病的发生率升高;发生流产、难产或者产出死胎时,也容易发生该病;犊牛初生重越大,会使其更容易发生该病。
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奶牛患有胎衣不下还能够继发引起子宫内膜炎、不孕不育,从而使其只能够被淘汰处理,甚至发生死亡。
2、临床症状病牛部分胎衣垂挂在阴门下无法排出,一般产后经过12 h胎衣依旧会在子宫内停留,此时会表现出不安、弓腰、举尾以及轻微努责等,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胎衣发生腐败,从而出现炎症反应。
再经过1~2天,胎衣就开始发生腐败分解,有混杂胎衣碎片的污红色液体从阴道内排出,并散发恶臭味。
如果子宫吸收腐败分解的产物,就会引起败血型子宫炎和毒血症,此时病牛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泌乳量减少。
3、治疗措施西药疗法。
助产时可收集3000 mL清洁羊水,给奶牛一次性灌服。
如果产后经过4~8 h胎衣没有排出,可肌肉注射20 mg乙烯雌酚和100万IU催产素,经过2h再使用1次,一般用药8~12 h之后胎衣就能够排出,注意奶牛最好在产后6~8 h注射,确保12 h以内注射,具有较好的效果。
也可向病牛子宫内灌注1000 mL 10%盐水,经过th导出液体,在胎衣与子宫壁之间投入10 g土霉素或者四环素,间隔l天1次,直至到胎衣完全排出。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技术

6胎 衣 排 出障 碍 。胎衣排 出障碍 引起 的胎 检 查 即可确 定 。 .
衣不下很少发生 ,只占总发病牛 的0 %。全部或 . 5
2 诊 断 。大部分 发生 胎衣不 下 的母 牛 ,可 .
部分脱落 的胎衣受部分 闭合 的子宫空角或套叠 的 以看到胎衣垂 出阴门外 。垂出阴门外 的胎衣易被 子 宫 空 角 的钳 闭 、双子 宫 颈 隔 或 阴 道 隔 的 阻拦 而 污染 以至发生腐败 、分解 、发出恶臭 ,并 向阴门 不 能 排 出 ,特别 是较 大 的胎 儿 子 叶 易 受 钳 闭 和 阻 内蔓 延 。表 现 出 血性 子 宫 炎 ,体 温 升高 ,精 神 呆
2 疾 病 方 面 。患 慢性子 宫 内膜 炎 和布 氏杆 .
或 称胎 膜 滞 留 ,指 奶 牛 分 娩 后 1 s 时 而胎 衣 未 能 菌 病 的动 物 易 患 胎衣 不 下 。 同时 ,子 宫 迟 缓 、胎 2l ,
完 全 自然排 出 ,是 奶 牛 常 发 病 和 多 发 病 之 一 ,由 膜 积 水 、胎 水 过 多 、双胎 、产 道 及 子 宫 损 伤 ,难
三、治疗 根 据 胎 衣 在 子 宫 内存 留 的 多少 ,常可 分 为 全 目前 ,胎 衣不 下 的治 疗方法 。 离 和药物 治疗 。手术 剥离 简单 、快速 ,曾被 广泛应 用 。但 因该法存在诸多缺点 ,如在操作过程中易损 ( 1)完 全 胎 衣 不 下 。只 见 少 部 分 胎 衣 是 悬 伤子宫阜 ( 母体胎盘 )、污染子宫 ,并且劳动强度 挂 于阴门外 ,产道人 手检查可摸到大部分胎衣仍 较 大 ,所 以在兽 医临床 上 已不提倡 ,逐 渐代 之 以药
察发现 ,绒毛和腺窝壁之间有小面积 的坏死 ,坏 母 体胎盘子 叶上或仅有孕角顶端极小部分粘在子 死可能发生在产前 ,并且可作为某些病 的症状 。
浅谈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

2021年第04期胎衣不下为胎儿产出后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排出的一种家畜产科疾病,家畜分娩以后,都是按照一定时间排出胎衣而完成分娩。
一般来说,牛分娩12h 后,胎衣尚未排出时,就可认为是胎衣不下。
1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这种情况发生,大多数由于妊娠后期运动不足引起。
喂食的草料太单一,造成母牛的营养不良,从而缺乏磷、钙、硒以及维生素等,或者家畜过于瘦弱,脂肪过多,胎水过多,以及单胎家备的双胎妊娠,胎儿过大等也可造成子宫收缩不够而发病。
子官内膜或粘膜发生炎症过程,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的正常联系受到破坏而发生粘连。
因此,即使产后子官收缩剧烈,胎衣也不容易脱离。
患布氏杆菌病、母牛特别瘦弱或其他原因引起流产时,也可引起胎衣不下。
2母胎衣不下症状在临床母牛胎衣不下可分为部分胎衣不下和完全胎衣不下。
往往从阴门垂脱一部分胎膜,有时可下垂到飞节附近。
如果胎衣全都留在子宫及阴道内,进行阴道检查时也可发现。
滞留的胎衣不久易腐数,发出恶臭的气味,并有半液状血红色的粘液状物质由阴门中排出。
腐败分解产物由子官吸收后,母牛有时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及脉搏加快,食欲及反当减退或度绝,产乳量显著降低。
此外,病备常有弓背和努责。
检查排出的胎衣才能发现。
经3~5d 后,未排出的胎衣即开始腐败,不时由阴门排出大量含有粘液及胎衣碎块的脓液。
有些病例,不仅胎衣腐败,而且胎盘也腐败,此时流的恶露量更多。
大多数部分胎衣不下的病例,可并发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时间前长,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及由阴门流出粘液,常可引起脓性子宫内膜炎,预后应谨慎,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败血症死亡,即使恢复也常伴发子宫内膜炎而丧失受孕能力。
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后期,应进行适当运动,因为运动对预防本有一定的作用。
3治疗方法可根据病牛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下述方法。
催产素100U ,1次肌内注射。
即在胎衣的露出部分,用绳系上一个小胶鞋等,以加重量,使它容易脱落。
但不可过重,以免撕破胎衣或坠掉子官。
牛胎衣不下怎么办 牛胎衣不下治疗方法

牛胎衣不下怎么办牛胎衣不下治疗方法母牛分娩前缺乏营养,体质瘦弱,或者妊娠后期缺乏运动,或者体况过于肥胖、胎水过多,导致子宫无法完全收缩等,都可能导致本病,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牛胎衣不下怎么办以及牛胎衣不下治疗方法。
一、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症状产后经过18-28天,病牛还没有排出胎衣,胎衣就会开始腐败,并散发恶臭味,同时子宫以及产道内环境温度升高,此时就会表现出频繁努责,弓腰拘尾,无法稳定站立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口色呈青紫色,脉象沉细,呼吸、心跳加快,此时体温往往升高超过39℃,精神沉郁,食欲明显减退。
经过3天还没有排出胎衣,体温会进一步升高,甚至超过40℃,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症状严重时胎衣还会发生腐败,恶露无法顺畅排出而在子宫内滞留,导致中毒,最终变成脓毒败血症而发生死亡。
二、牛胎衣不下西药治疗方法母牛分娩后经过6h还没有排出胎衣,则可将1000~2000mL 10%盐水注入到子宫内,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盐酸毛果芸香碱,也可以选择肌肉注射100万IU的垂体后叶素、氯前列烯醇、催产素或者新斯地明等。
一般用药经过th就非常容易从阴道外将胎衣拉出。
三、牛胎衣不下的中药治疗对于气虚型病牛,使用“八珍汤”加减进行治疗,即取45g当归、20g红花、60g炒白术、30g川芎、45g熟地黄、60g茯苓、45g白芍、60g党参、30g炙甘草、25g桃仁,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冲调,然后再添加300mL黄酒,混合均匀后灌服1次。
对于气血凝滞型病牛,使用“生化汤”加减进行治疗,即取30g 炙甘草、30g蒲黄、25g桃仁、40g益母草、40g当归、30g川芎、30g 五灵脂,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冲调后服用。
如果存在寒象,可添加炮姜、艾叶、肉桂各25g;如果存在淤血化热,可添加蒲公英、连翘、金银花、地丁各30g;如果存在瘀血且伴有腹痛,可添加20g生牛夕、20g泽兰叶、30g醋香附;如果外感风寒,可添加20g官桂、20g荆芥穗。
奶牛胎衣不下赘物简易防治试验 - 牛病防治

奶牛胎衣不下赘物简易防治试验-牛病防治张云芬1董仲生2*杨有昌2周城2张红芬3张洪富41.云南省峨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峨山653200;2.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650212;3.云南省峨山县化念镇兽医站,云南峨山653202;4.云南省嵩明县滇源镇农业服务中心,昆明651709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分娩后8~12h仍不排出胎衣,也称胎衣滞留,正常牛群的发生率约7%[1]。
流产和舍饲母牛的发病率较高。
2022年在云南省峨山县小街镇及附近的规模化奶牛场、养殖户,观察健康奶牛462头中,有263头可疑为胎衣迟滞,用赘物法简易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试验牛。
峨山县小街镇及附近的规模化奶牛场及养殖户的荷斯坦奶牛462头。
其中,初产奶牛121头、第2胎106头、第3胎96头、第4胎及以上139头。
2)用具。
直径3~4mm的尼龙绳,质量为2000、2500、3000、3500、4000g的沙袋。
1.2方法1)根据繁殖记录表中的预产期,要求饲养员观察和记录每头奶牛的分娩过程、结束时间、胎衣排出的时间。
2)胎衣不下的确定。
胎儿娩出后,胎衣6h内完全排出为顺利,6~8h为正常,8~12h为可疑,12h以上为胎衣不下。
3)沙袋的悬挂方法。
将沙袋口紧贴沙面系紧,预留系环,备用。
胎衣完全不排出的奶牛,将手伸入阴道,引出部分胎衣;胎衣有部分排出的直接处理。
用直径3~4mm的尼龙绳,在阴门口,贯穿脱出的胎衣,打一猪蹄结,再加一个平结,双绳穿入沙袋的预留环中,打一活结,悬挂沙袋。
沙袋悬挂的高度,以上面碰不到阴门为宜,随着胎衣的排出,沙袋下移到接近飞节时,再把沙袋拴高至接近阴门。
4)可疑胎衣不下的奶牛,体质量﹤500、500~600、600~700、﹥700kg 的奶牛,预防,分别悬挂2000、2500、3000、3500g的沙袋;治疗,在预防的基础上增加500g。
产后达8h,胎衣排出未达50%的奶牛,立即悬挂沙袋。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以及防治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以及防治作者:波才妞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3年第12期摘要:最近几年,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对于牛养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其中尤以年老、体弱、养分供应不足的母牛最为多发,一旦不给予有效诊治,将引发子宫垂脱、子宫颈炎、阴道炎等诸多生殖器官疾病。
同时还会出现胃弛缓、积食、膨胀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母牛死亡,因而,基于对相关病因的分析,探寻一整套切实可行、高效科学的防治方案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就此加以概述。
关键词:母牛;胎衣不下;原因;防治随着称杆乡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圈舍养殖不断增加,继而母牛难产和胎衣不下的发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养殖户由于处理不及时,给肉牛养殖造成了一定困扰,由于胎衣不下有時候难以发现,给母牛养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合工作实践,对胎衣不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通常而言,母牛生产后可在3~5 h之内将胎衣排出,一般不会超过12 h,若是12~24 h 之后胎衣依然滞留于母牛子宫内无法排出,便可称之为母牛胎衣不下,是母牛养殖中较为普遍的产科疾病。
为提高胎衣不下的防治成效,牛场人员务必要立足于引发胎衣不下的原因,做好一应诊断与防治事宜,尽量将本病的危害降至最小,具体要点如下:1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分析1.1 饲喂管理不当饲料于母牛生长、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养分供应不全面主要是饲料搭配的不均衡,硒、VE、钙、磷等成分占比较少,致使牛体本身抗病水平不足。
如此母牛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如果VA供应不足,甚至还会致使子宫黏膜上皮细胞萎缩,组织角质化,使得黏膜表层变得更为粗糙,胎儿同母体的胎盘紧密异常[1]。
1.2 母牛自身因素伴随分娩月龄以及胎次的增多,本病的出现概率也随之增多,如果母牛还患有一些疾病,诸如跛行、代谢病以及炎症问题,特别是子宫炎、霉菌感染等,皆容易导致子宫内膜及胎盘发炎,进一步导致结缔组织增生问题。
使得胎盘同母牛粘连在一起,此时很容易加重胎衣不下问题,另外,母牛孕后期如果运动量较少、光照量不足,抑或分娩前过于劳累,致使牛体气血亏损,也容易引发本病。
牛胎衣不下怎么办,教你牛胎衣不下的简易疗法

牛胎衣不下怎么办,教你牛胎衣不下的简易疗法发生牛胎衣不下怎么办呢?当然是抓紧治疗了。
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
下面我们教你牛胎衣不下的简易疗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牛胎衣不下的药物疗法在确诊胎衣不下之后要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1)子宫腔内投药:向子宫腔内投放四环素族、土霉素、磺胺类或其他广谱抗生素粉剂及防腐消毒类药物,如0.1%高锰酸钾、0.5%新洁尔灭或0.01%碘溶液等,起到防止腐败、延缓溶解的作用,等待胎衣自行排出。
药物应投放到子宫黏膜和胎衣之间。
隔日投药一次,共用2-3次。
(2)开张子宫颈:用肌注射雌激素法,如己烯雌酚10-30毫克,使子宫颈口开放,以便排出腐败物,然后再放入防止感染的药物。
雌激素尚能增强子宫收缩,促进子宫血液循环,提高子宫的抵抗力。
可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共用2-3次。
(3)肌肉注射抗生素:在胎衣不下的早期阶段,常常采用肌肉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当出现体温升高、产道创伤或坏死情况时,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缓急而增大药最,或改为静脉注射,并配合应用支持疗法。
(4)促进子宫收缩:加快排出子宫内已腐败分解的胎衣碎片和液体,可先肌肉注射己烯雌酚。
1小叫后肌肉、皮下注射或催产素50-100国际单位,或麦角新碱1-2毫克,2小时后重复一次。
这类制剂应在产后尽早使用,对分娩后超过12小时或难产后继发子宫弛缓者,效果不佳。
二、牛胎衣不下的手术疗法采用手术剥离的原则是,易剥离则剥,不易剥离不要强剥,剥离不净不如不剥,患牛体温升高时不能剥,严禁损伤子宫内膜。
(1)术前准备:术者穿戴长靴及橡胶围裙,清洗母牛的外阴及其周围,并按常规消毒。
用绷带包缠病牛的尾根,拉向一侧系于颈部。
手上如有伤口,应注意防止受到感染。
(2)剥离方法:在母体胎盘与其蒂交界处,用拇指及食指捏住胎儿胎盘的边缘,轻轻将它自母体胎盘上撕开一点,或者用食指尖把它抠开一点。
再将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逐步分开,剥得越完整效果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牛胎衣不下的预防治疗
作者:王仕东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5期
王仕东
(华宁县青龙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华宁 652800)
母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母牛在分娩后12 h内胎衣不能全部从产道分娩出的一种产科疾病,是母牛产科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
近年来此病在青龙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
及时加以治疗。
1引发母畜胎衣不下的原因
1.1季节性
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
患此病的母畜多数为散养圈饲型的农户,饲养方式粗放,有啥喂啥,平时日粮中主要以干玉米秸秆为主,条件好的加少量的
玉米面,青绿饲料、精料、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添加剂时有时无,严重摄取不足,远
远满足不了母畜的营养需要,造成母畜消耗多吸收少,营养能量出现负平衡,母畜体况差,故
母畜产后易形成胎衣不下。
有的散养户存在牛圈简易,卫生条件差、湿气大;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水冷草枯,养殖户把牛放出去可供采食的物质很少,故很少有养殖户对母畜在冬季进行放牧,致使母畜长期得不到运动,体内新陈代谢减弱,内分泌减弱或紊乱,易引发胎衣不下。
临
床症状表现为:消瘦、骨露、膘情差、有精无神,被毛粗乱无光,拱背举尾努责,反刍减少,
少食或不食,胃肠蠕动缓慢,多卧少起,寒战腹痛。
1.2早产
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结构非常紧密,胎盘成熟后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有利于胎盘分离。
未成熟的胎盘难以完成分离过程,故早产发生的时间越早,胎衣不下的发生率越高,所谓瓜熟
蒂落,瓜不熟蒂自然不落;另外妊娠过期,形成胎盘老化,母体胎盘结缔组织增生,子叶表层
增厚,内分泌减弱,易形成胎衣不下。
临床症状为:胎衣全部停滞于子宫内,病畜频频努责并
伴有少量黏液淡血水流出,不断起卧,精神沉郁;前期症状轻,随着时间的延长,则易引发体
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停食;胎衣腐烂时从阴门流出污秽脓血,气味腥臭,并发子宫内膜炎、阴
道炎等症状。
1.3子宫收缩无力
单胎家畜怀双胎,胎水过多,胎儿过大及难产引起产道损伤,产程过长母畜用力过度,子
宫肌疲劳,影响子宫肌收缩。
中兽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胞宫活动减弱。
临床症状为:
努责不明显,四肢无力,多卧少起,食欲和体温正常。
1.4胎盘感染
怀孕期病原感染,细菌是引起胎盘感染的主要病原,但多数为非特定性病原菌,其主要包
括布鲁氏杆菌病、沙门氏杆菌、李氏杆菌、结核、生殖道支原体、毛滴虫或病毒等造成感染,
从而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可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致胎
衣难下;还有在人工授精时消毒不严,如输精器、手套、母畜外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输精
操作鲁莽,输精器械造成产道损伤。
这些因素均会给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创造条件,从而引发产
道炎症,导致胎衣不下。
临床特征为:举尾频频努责,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全身症状
比较严重。
2治疗
此病有药物疗法和手术剥离2种,有人主张应以药物疗法为主,万不得已时才考虑手术剥离,手术虽然解决问题快速,但从养殖户的长远利益来看,易发生产道感染和子宫内膜炎,而
使母畜发生不孕症。
目前,在药物治疗方法中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其原则是消除感染,促
进子宫收缩,尽快排出胎衣。
在药物选择时,应根据母畜的症状轻重、年龄、季节、治疗成本、药物耐药性等综合考虑,从而达到正确选择药物、合理安全用药、提高医疗效果。
总之,要以
花费最小的成本,达到治愈的最佳效果。
2.1子宫腔内注入抗生素
将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和土霉素2 g溶于200 mL蒸馏水中一次性灌入子宫内,每隔1 d灌1次,并辅以中药益母草100 g和向日葵花盘150 g,煮水灌服,经4 d胎衣可自行脱落。
2.2促使子宫收缩
病初可注射宫缩素50~100单位,4 h后可再注射1次。
2.3促进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的分离
可灌服羊水300~500 mL。
2.4 肌肉注射抗生素
当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时,应进行肌肉注射,鱼腥草注射液20~40 mL加青霉素每千
克体重2万单位加柴胡注射液20~40 mL再加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0 mg混合肌肉注射。
2.5胎衣不下超过72 h后,子宫口已缩小
应先注射乙烯雌酚15~30 mg,使子宫口开放,再注射宫缩素50~100单位,连用2~3 d,以排出腐败物。
2.6中药疗法
应以补血补气为主,辅以温经散寒,佐以祛瘀行气。
可选用红糖500 g、当归、益母草和
川芎各30 g、炮姜和甘草各25 g,共用末开水冲服。
2.7手术疗法
手术剥离时应坚持,掌握时间、无菌操作、难易分辨、干净完整。
步骤:由近及远、螺旋
推进、动作轻快、胎衣连续完整。
3预防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
增加怀孕后期母畜的运动,在日粮中给予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的饲料,产前2周减少精料喂量(避免胎儿过大,母畜过肥),并注意钙磷比例及锌硒含量,增强母畜
体质。
3.2定期检疫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保胎防流产的工作;空怀期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3.3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产房消毒及加垫草;产科器械、接产及助产人员准备;接产人员注意收集羊水以备不时之需;产后要观察母畜胎衣排出情况、反刍、饮食、精神等,发现异常及时医治,减轻母畜伤痛,提高养殖效益。
收稿日期:2019-12-22
编辑/李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