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三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三首

《塞下曲》卢纶

学习指津

一、文学文化常识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有一种说法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而成,王夫之等人都曾否认。《声调谱》作者赵执信也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可知,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徐陵主编的《玉台新咏》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二、写作背景

卢纶,字允言,唐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四首,描写我军胜利后庆祝时的场景。

三、主旨

卢纶的《塞下曲》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四、写作特色

1、诗人抓住边塞生活的意象塑造了典型环境。

鹫翎、金仆姑、燕尾、蝥弧几个意象用列锦的修辞方式把名词组合

在一起,突出表现了边地军旅生活的环境特点,具有浓郁的汉代情结,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是盛唐边塞诗中英雄精神的本色表达。

2、诗歌采用夸张手法和细节描写。

通过将士们军营生活的一个誓师的细节,以夸张的笔调描写了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场面雄伟,气势豪壮,表达了将士们不畏艰难和高昂的爱国热情。

3、意象宏阔,奇情壮景,具有阳刚之气,表现了盛唐边塞诗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美学风格,具有一直积极向上的昂扬之气。

五、学法指导

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边塞诗题材的丰富性、主题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矛盾性特点,又因为各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各个诗人的生活、性格、感情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对边塞诗的把握比较复杂。由于初、盛唐时期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也由于众多士人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从军行》王昌龄

学习指津

一、文学文化常识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二、写作背景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昌龄”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三、主旨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四、写作特色

1、从戍边将士的角度,直接展示边塞生活的雄伟画面,既写了战争的惨烈,又表达了将士们报国的豪情。

2、通过一系列意象描绘了边塞生活的典型环境和细节。

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黄沙、金甲等意象描写了边地的险恶环境和战斗生活的艰辛,一个“穿”字极为形象地表达了长期戍边的痛苦。

3、通过渲染环境的艰苦,天气的恶劣,反衬出将士的不畏艰难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末句通过直接表达将士的心声强调了报国豪情。

过华清宫杜牧

五、学法指导

诗歌欣赏中的炼字

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炼意。

(一)炼字的一般规律:

①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②七言炼第二、五中第七个字。

(二)炼字的种类:①炼数量词。②炼形容词。③炼动词。④炼虚词。(三)学会炼诗眼、词眼、句眼、文眼,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练句)所作的理论概括。

“炼字”就是重视字句的锤炼,字工句警。

“诗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文眼”能揭全文之首,或在篇首,中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