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聚能射流销毁大壁厚弹药试验研究
聚能射流侵彻土壤/混凝土复合目标理论研究

聚能射流侵彻土壤/混凝土复合目标理论研究肖强强;刘荣忠;冯成良;黄正祥;魏许昌【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6(035)017【摘要】为了研究聚能射流对土壤/混凝土复合目标的侵彻效应,分析土壤/混凝土复合目标在聚能射流侵彻下的响应特性,通过考虑聚能射流侵彻下塑性波在靶板中的传播和衰减,以及在土壤/混凝土界面的反射和透射,分析了反射波和透射波作用下射流对土壤和混凝土的侵彻过程,研究土壤/混凝土复合目标界面效应对聚能射流侵彻的影响,建立了聚能射流侵彻土壤/混凝土复合目标的理论模型。
对聚能射流侵彻单一混凝土靶和土壤/混凝土复合靶进行对比试验发现,由于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影响,聚能射流对土壤/混凝土复合靶的侵彻深度反而低于对单一混凝土靶的侵彻深度。
在反射波和透射波的作用下射流的侵彻速度下降,导致了对土壤/混凝土复合靶侵彻深度的降低,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总页数】5页(P102-106)【作者】肖强强;刘荣忠;冯成良;黄正祥;魏许昌【作者单位】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璧山 402760;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 210094;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 210094;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璧山 402760;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210094;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璧山 4027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85;TJ413【相关文献】1.基于SPH方法的聚能射流侵彻混凝土靶板数值模拟 [J], 强洪夫;范树佳;陈福振;刘虎2.弹丸斜侵彻土壤混凝土复合介质的理论研究 [J], 吴晓莉;张河3.超聚能射流成型及侵彻混凝土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张斐;周春桂;张春辉;黄松;王少宏4.弹体低速侵彻陶瓷-混凝土复合靶体的侵彻深度计算模型 [J], 殷文骏;唐仕英;师莹菊;宋春明5.大炸高下聚能射流侵彻钢筋混凝土效能研究 [J], 郭萌萌;张玉令;赵明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七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因此,破甲后效作用不仅取决于剩余射流的速度、质 量(大小)和二次破片的速度和质量(大小),还与穿孔的形状、 穿孔在装甲板面上的位置及剩余射流及二次碎片的飞散方向 和范围有关。 二、破甲后效检验方法
国内外对破甲后效作用基本上采用以下二种检验方法。 1、模拟坦克目标法:这种方法一般只在专门的破甲后效综 合试验或专项试验时采用。
口的纵、横向最大尺寸。对未穿透孔,除测量入口尺寸外, 还应以符合测量规定的细杆量出孔的实际(斜)侵彻深度,同 时测量靶背部凸起高度(若存在的话)。每发弹孔应写上编号, 以便记录和评定是否有射击重孔:两个穿孔相连通,或两个 穿孔距离太近不符合技术条件规定。
动破甲试验要统计破甲率——命中靶面(有效区)的穿透 靶板发数量与试验有效发(符合规定数量的)数量之百分比。
2、从破甲弹威力来看,首先是看弹丸在弹道终点以动态碰 击装甲时的破甲能力,此时聚能装药有一定的着速,将影响 风帽的变形而改变炸高;其次,弹丸的旋转运动会使射流产 生离散;再则,在大着靶角(一般指≥60°角;)弹丸抗跳飞能 力及引信的起爆灵敏性和可靠性等都会影响聚能装药的破甲 能力。这些重要因素,只有在动态试验下才能考核它们的综 台影响结果。
三、破甲后效试验 这种试验包括与动破甲试验相结合的后效靶试验及专门
的破甲后效试验。
7.2 动破甲试验
7.2.1、试验目的和要求 动破甲试验是考核破甲弹(或反坦克导弹战斗部)在规定
条件下射击时侵彻毁伤装甲目标的破甲能力。 动破甲试验是一项综合性试验。它包括考核引信作用
可靠性、聚能装药作用正确性、弹丸着靶正确性以及爆炸完 全性等性能及全弹的破甲威力性能。
速或某定转速两种情况。通过静破甲试验为确定装药结构、 选择设计参数而测定射流与破甲过程的各种性能参数。
聚能射流侵彻钢板相似律数值模拟研究

,
形成的高速流体 , 它将炸药的能量传给金属药型罩 , 并 以很大 的速度向轴线运动汇聚( 压垮 ) , 药型罩 内壁在 压垮 中产生速度更高的塑性金属 流u 。聚能射流形成 过程属于复杂 的大变形 问题I 2 1 , 很难用传统 力学公 式 描述 ; 前人对聚能装药 的研究主要是 以试验为主 。随 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 的发展 , 数值模拟逐渐
成 为 研 究 聚 能 装 药 的重 要 方 法p 1 。法 国 J . B e r t r a n d于
E, ’
C } ( 1 )
Cv
取Z 、 、 作 为基 本量 , 可把 式 ( 1 ) 改写 成无量 纲形
式:
De
, , ,
1 8 4 8 年建立 了相 似第一定理 以来 , 相 似律逐渐完善, 并得到广泛应用 ; 1 9 7 3 年B a k e r 等人又对相似性 和定 比例作 了很好研讨 。若将相似理论用于聚能装药侵 彻钢 板 , 可 以大大 减小 经 费开 支 、 缩 短研 究周 期 。
是 炸 药 的特 征 尺 寸 Z ( 包 括 装 药 高 度 及 装 药 直 径 等) 。
看 两模 型 的装 药 型 号 、 装 药密 度 、 药型 罩 、 外 元 和
靶板材料 、 药型罩锥角和弹靶相对位形倾角均相 同, 则 ( 2 ) 和( 3 ) 式 可简 化 为 :
外壳与药型罩是一整体 , 材料相同 , 其影响因素有 : 特
征 尺 寸 ( 包 括 罩体 的厚度 及 长 度 等 ) , 材 料 密度 , 材 料 弹性 模 量 E, 泊 松 比 材 料 动态 屈服 强度 , 定 容 比 热 e、 药型罩锥角 a c 。 ( 2 ) 靶 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靶 板 材料 的密度 , 弹 性模 量 , 泊松 比 , 材料 中的声 速 G, 动 态 屈 服强 度 、 靶板 的特 征 尺寸 么( 包括 靶 板 的长
聚能破甲战斗部头螺凹槽结构

聚能破甲战斗部头螺凹槽结构许冉;徐蓬朝;黄惠东;牛鹏俊;胡建民【摘要】针对现有聚能破甲战斗部在打击装甲目标过程中,金属射流所经过的弹体头螺内腔狭窄,射流损伤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聚能破甲战斗部头螺凹槽结构。
该结构利用破甲过程中凹槽的形变扩大头螺内腔口部尺寸,从而改善射流通道的通透性,使得高速射流能够稳定地通过头螺内腔。
仿真与试验验证表明,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加聚能战斗部的动破甲威力,使得战斗部穿透厚180 mm的钢靶后,后效靶的平均穿透数由3层提高到6.2层,并且具备打击220 mm厚钢靶的能力。
%Because of the narrow inside space,the metal j et is greatly damaged when shaped charge warhead at-tacking armoured target.In view of the problem,a groove structure at the head screw shape was set up in this paper,which made use of the shape change of the groove struc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sunder armor to expand the size of the inside space of the head of the missile.This structure wa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j et channel and made the high-speed j et going through the inside space of the head of the missile steadily.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this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power of sun-der armor of the shaped warhead and made the average penetration number of the additional damage target from 3 layers up to 6.2 layers ,which could also blow the 220 mm thick steel target.【期刊名称】《探测与控制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破甲战斗部;反应装甲;金属射流;弹体头螺【作者】许冉;徐蓬朝;黄惠东;牛鹏俊;胡建民【作者单位】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空军驻西北地区代表室,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413.20 引言随着成型装药技术在工程的广泛应用,反坦克破甲弹为各兵种普遍装备,成为当代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弹种之一,其高瞬发度引信也已相当成熟。
聚能水压爆破技术研究进展

聚能水压爆破技术是我国著名爆破专家何广沂教授提出的,是将传统线性聚能爆破和水压爆破的优点融合发展而成的。
1968-1979年,何广沂研制了几种聚能药包,进行了多次穿孔试验,并将聚能爆破技术逐步应用于岩土工程中。
自1991年开始,何广沂等又在公路石方开挖中开展了大量的水压爆破现场试验,逐步形成了露天深孔水压爆破技术;1997年该技术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获得了“国内外首创"的高度评价;基于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何广沂在1998年开始研究“隧道掘进水压爆破技术〃,并于2002年通过了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2016年研发出了聚能水压爆破技术2018年出版的《隧道掘进聚能水压爆破新技术》也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书中对该技术作出了"三提高一保护"(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评价。
同时,经诸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证实,其具有节能(聚能水压作用节约了炸药)、减排(水起到雾化降尘作用)的优势,符合绿色施工要求,逐渐在路基、隧道、矿山、水利等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本文综述了聚能水压爆破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现状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聚能水压爆破机理研究进展1.1聚能水压爆破研究现状1996年,陈士海等提出水在爆炸气体膨胀作用下产生的"水楔"效应有利于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以及岩石的进一步破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水压爆破裂纹的贯穿长度约为传统爆破的10倍。
2001年,江杰才等进一步优化了ABS聚能管,通过控制爆炸后应力波的传播方向,达到了聚能爆破的目的。
2003年,何满潮等提出了双向聚能拉伸爆破新技术,并研发了相应的聚能装置。
2007年,韩国工程师JEONG 等研究发现,水压预裂与普通预裂相比,水压爆破传能效率明显提升。
2009年,刘永胜等在空气介质耦合切筑药包装药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含水炮孔爆破技术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耦合切缝药包装药结构,并利用射流理论对该装药结构作用下岩石的开裂机理进行了探讨;罗勇等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分析了水不耦合下的爆破压力和作用时长等参数,发现水压控制爆破可达到降尘、加快施工进度等效果。
爆炸成型弹丸药型罩研究进展

情报交流本文2005-06-23收到,王玉玲、王效廉分别系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肖秀友系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七七七七。
爆炸成型弹丸药型罩研究进展王玉玲 肖秀友 王效廉摘 要 论述了爆炸成型弹丸药型罩的结构、材料、加工等因素对弹丸成型的影响;提出了只有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才能使爆炸成型弹丸性能达到最佳,同时指出复合药型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爆炸成型弹丸 药型罩 材料 结构 工艺引 言聚能射流弹的主要特点是低炸高、大穿深,但其穿孔孔径很不理想,后效不明显,大大限制了它在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中的应用。
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爆炸成型弹丸的研究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重视。
它以大炸高、穿孔孔径大且均匀、后效和气动性好为主要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聚能射流的不足。
爆炸成型弹丸(Expiosiveiy Formed Projectiie ,EFP ),又称为自锻破片,是聚能战斗部的一种。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聚能原理,将高能炸药在爆炸时释放出来的化学能转化为金属药型罩的动能和塑性变形能,通过高温高压作用,将药型罩锻造成一个高速弹丸,从而以动能侵彻目标[l ]。
和聚能射流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2,3]:l )对炸高不敏感。
一般小型榴弹的破甲炸高可达3m 左右,这是聚能射流战斗部不能相比的。
2)弹的转速对爆炸成型弹丸的形成和侵彻能力影响小。
3)反应装甲对它的干扰小。
因为爆炸成型弹丸的速度比金属射流低,它的断面能量密度远小于金属射流,因此反应装甲被其撞击一般不能被引爆。
4)侵彻后效大。
一旦爆炸成型弹丸穿透装甲进入坦克内部时,一方面由于它的质量大,剩余能量具有较强的破坏能力;另一方面在穿透装甲的同时会引起装甲背面部分大量崩落,产生更多破坏作用的破片。
射流侵彻混凝土介质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研究_郑平泰

纲应变率 , E为实际应变率, E 0 = 1 1 0 s- 1 为参照应
116
弹 箭与 制 导学 报
- 3 3
200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变率 ; A 、 B、 C、 N 为材料常数, A 为规一化内聚强 度, B 为规一化压力硬化系数 , N 为压力硬化指 数, C 为应变率系数。 H JC 模型关于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因子 D( 0 [ D [ 1 ) 由等效塑性应变和塑性体积应变累加 得到 , D 的表达式为 : D=
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重点分析了药型罩锥角、 药型罩厚度、 壳体厚度、 炸高和装药长 度对聚能射流侵彻效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 药 型罩锥角、 药型罩 厚度和炸高 对聚能射 流的侵彻 深度 和侵彻孔径影响较大 , 而壳体厚度和装药长度对 侵彻效能影响较小。 关键词 : 聚能射流 ; 侵彻 ; 混凝土介质 ; 数值模拟 ;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 TJ4101 6 文献标志码 : A
为: 密度 : 10 g/ mm , 强度或屈服应力 : M Pa , 杨 氏模量 E: GPa , 剪切模量 G: GPa , 体积模量 K : GPa , K 1 ~ K 3 : GP a, k: 10 # m m , 其它参数的
12 -3
量纲均由基本物理量导出。
表3 Q 0 G 14. 86 P crush 16 C 0 . 007 混凝土材料模型参数 f cs 44 E v, crush 0 . 001 EF min 0 . 01 S max 7. 0 E v , l ock 0. 1 N 0 . 61 T 4. 1 P l ock 800 K3 208 A 0. 75 K1 85 B 1 . 65 K2 - 171
多模态聚能战斗部试验研究

模式二
模式 三
6 4 7 5 . 5来自 l 5 . 8 8 . 8
观察 表( 1 ) 中的数据 、 已知 的试 验参 数和公 式 , 并且结合 相关仪 器的速度测量结果 . 得 到三种模态下不同的射流速度的 测试结果 , 其具体 的速度数据如表 ( 2 ) 所示。
表f 2 ) 为三种模 态下的射流速度 的情况 : 速 度 一 是 通 过 电
因此 , 在理想 的情况下 , 要使所有质量都转换为射流 的质 量, 可能会让杵质量 和射流的质量转 为一体 , 这对 于射流 的速 度和杵的速度的要 求 , 就是要射流在最后 的速度尽可能 的最大
化。 2 试 验 研 究 与 分析
3 . 9 9 9 6
V i - — V o C O S ( B / 2 一 A 一 8 ) V r = —
s i n
孚
c o s
v o s i n ( A — B / 2 +  ̄ )
模 式三
2 . 8 0 0 7
2 . 8 9 9 9
其 中: m : 射 流的质量 ; I T I : 杵 的质量 ; v 。 : 射流 的速 度 . v r : 杵 的速度 ; A: 药型罩锥角 ; B: 压合脚 ; 6 : 变形角 : 压合速度 。
的系统 为高速数 字示 波器电路电测速度系统和 HP 4 3 7 3 3型脉 冲 x射线摄影系统和 G S J 狭缝高速摄影 系统 : 试验选择 的直径 为1 0 7毫米 、 高度是 1 1 6毫米的药柱 , 药物 为 R D X: T N T = 6 5 : 3 5 , 其质量大约为 1 4 0 0克 , 其 他的装药参数为常量 , 保持一般试验 的标准水平 ; 试验壳体选用 P V C塑料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聚能射流销毁大壁厚弹药试验研究
宋桂飞,李成国,夏福君,王韶光,肖东胜
(军械工程学院军械技术研究所,石家庄050000)
摘要:根据待销毁弹药壁厚较大的特点,经分析论证,选用了特制的聚能引爆器对其进行炸毁。本文
对聚能射流销毁大壁厚弹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现场试验。销毁试验证明,利用聚能射流可以有
效地销毁大壁厚弹药。
关键词:聚能射流;大壁厚弹药;销毁
1 引 言
在弹药科研生产、兵器试验、部队训练、勤务处理、修理处废、后方仓库储存供应保障以及地方基础
设施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不同姿态不同状态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射击未爆弹、跌落弹药、事故弹药、技术处
理障碍弹药以及历史遗留的旧杂式弹药和不明技术状况危险爆炸物。这些弹药中有一类口径较大、质量较
重、装药量较少、弹体厚度较大、弹体坚硬的弹药,需要采用炸毁方法加以销毁。通常,弹药炸毁按照国
军标《报废通用弹药处理技术规程》[1],采用爆破坑殉爆销毁,即根据所炸毁弹药的弹径、数量、装坑堆
码方法及地形条件挖掘爆破坑,依照装坑原则将弹药堆码装入爆破坑内,再将预先准备好的引爆炸药包放
置并掩埋好,通过火力法或电力法实施引爆销毁。这种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一次性销毁处理量大,能够满
足空旷地带大批量报废弹药炸毁需求;但所用的引爆炸药量较多,特别是为保证单发大壁厚弹药炸毁完全
彻底,一般要增大2~3倍药量采取挖深爆破坑,这一方面增大了爆炸附加破坏效应,同时对于不能振动或
转运的未爆弹而言,挖深爆破坑也是不可行的。大量的炸毁实践表明,这类大壁厚弹药难以殉爆,急需探
索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好的新方法予以销毁。
2 聚能射流销毁大壁厚弹药可行性分析
聚能效应原理早已为人们所认知。在工程爆破领域,线性聚能切割器广泛应用于岩石切割开采、建筑
物拆除、冻土钻孔、水下清障等工程目的。线性聚能切割器是一种圆柱体或长条形,底部有金属药型罩的
聚能穴装药结构,药型罩形状可以是圆弧形或各种不同顶角的楔形[2]。线性聚能切割器的作用原理是[2]:聚
能装药起爆后,爆轰波沿着装药的纵方向传播,同时以10GPa以上的压力向药型罩方向运动,金属药型罩
在极高的压力下形成金属流,并在对称聚能穴的中心面上产生碰撞叠加,形成向装药底部的高速运动薄片
状金属射流,从而具有能量集中、速度快、切口小、切割深度大的特点。同时,线性聚能切割器结构轻巧、
金属射流一致性好、侵彻深度大、易于加工和制作、使用方便,可以按照破坏对象的形状和结构改变装药
的长度,使之与爆破对象相匹配,从而获得极佳的爆破效果。国内相关单位[3]利用线性聚能切割器销毁废
旧弹药、排除哑弹的实践表明:线性聚能切割器产生的射流在切割穿透弹体后,剩余射流继续侵彻弹丸装
药,促使装药引爆或失去爆炸性能,从而达到销毁弹药目的。
依据聚能效应原理,设计了一种不同于线性聚能切割器的聚能引爆器,它采用轴对称装药结构,选择
聚黑炸药作为聚能装药,采用截锥形紫铜药型罩,壳体为工程塑料。在结构上,它比线性聚能切割器更易
于在有限的弹体接触面积上安装使用,尤其适用于埋在土中或不能振动、转运等特殊条件下的弹药炸毁。
通常在废旧弹药炸毁作业中,主要依据待炸毁弹药是否被完全引爆来评判炸毁效果,这是最基本的评
定依据。有时也以待销毁弹药中的引信、雷管、传爆药、弹丸装药等含能材料是否完全引爆,安全威胁是
否消除作为炸毁完全彻底的依据。因此,聚能引爆器必须具备侵彻弹体、引爆弹丸装药两种能力。
依据射流侵彻理论,运用经验公式对射流侵彻能力进行了初步估算,聚能引爆器有关参数如下:射流
质量为O.27g,射流长度100mm,射流头部速度7800m/s。由此可见,该聚能引爆器形成的聚能射流足以
侵彻壁厚50mm以下的弹体,其引爆弹丸装药能力有待试验验证。经上述分析,根据所要销毁的大壁厚弹药
特点,选用了特制的聚能引爆器、导爆管起爆系统作为本次销毁作业的爆破器材。
3 试验实施
(1)准备工作。选择某报废弹药销毁机构炸毁场作为本次炸毁试验场地。该炸毁场位于山谷中,建有钢
筋混凝土爆炸洞。防护掩体与爆炸洞相距约100m,中间有山体相隔,能够有效防御破片和冲击波的伤害。
在爆炸洞防护墙上安装摄像头,便于在防护掩体内远程观察炸毁情况。在炸毁场外围设置警戒哨,防止无
关人员进入炸毁现场。为防止火灾发生,事先将周围山坡方圆10m左右的杂草清除,还专门设置了火情观
察哨、配备了灭火工具。
(2)聚能引爆器与弹丸设置。为检验聚能引爆器销毁能力和导爆管起爆系统起爆能力,在炸毁大壁厚弹
药之前,先炸毁了1发壁厚约10mm的弹药(简称A弹药)。试验时,将A弹药悬挂在钢管上,距离水平地面
约1m,聚能引爆器紧密固定在弹药头部约50mm处,如图1所示(略)。在炸毁大壁厚弹药时,将大壁厚弹药
头部埋人土中,聚能引爆器紧密固定在弹药最大圆柱部处,如图2所示(略)。
(3)起爆系统连接。将雷管插入聚能引爆器雷管孔中,固定雷管压帽,用二通连接导爆管起爆系统,检
查导爆管网路是否有折弯、摔坏等现象。
(4)点火起爆。待确认炸毁场内全部人员撤离隐蔽到防护掩体后,起爆导爆管起爆系统。
(5)清理火场。通过监控系统确认炸毁成功与否,待爆炸烟尘散尽,进入爆炸洞内清理火场。炸毁结果
表明:A弹药被完全引爆,弹体破裂形成破片,如图3所示(略);大壁厚弹药弹体被穿透,头部开裂,弹
丸装药完全引爆,如图4所示(略)。试验结果表明,该聚能引爆器形成的射流能够侵彻穿透弹体并引爆战
斗部内含能材料,消除弹药固有危险性,达到销毁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聚能射流销毁大壁厚弹药试验,我们的体会是:
(1)利用聚能射流销毁大壁厚弹药具有安全性高、劳动强度低、炸毁可靠性好,起爆系统设置简单、操
作使用简便等优点。
(2)要进一步优化改进聚能引爆器结构设计,满足特殊地形条件下弹药销毁。采用密封技术,满足水下
未爆弹销毁需求;采用组合化聚能装药设计,满足不同种类弹药销毁;配备全向支架实现聚能引爆器与待
销毁弹药非接触炸毁。
(3)从销毁原理人手,通过优化选择药型罩材料、形状和结构,探索大壁厚弹药从爆炸销毁到燃烧销毁
转变,减少破片产生和爆炸销毁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总装备部通用装备保障部.《报废通用弹药处理技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81—84.
[2]葛勇,付天光,杨智广,等.聚能切割销毁废旧炮弹[J].工程爆破,2006,12(4):74—76.
[3]任新见,李林,汪剑辉.一种销毁哑弹的聚能射流设计[J].爆破,2008,,25(4):82—84.
[4]史秀志,李山存,陆广,等.聚能药包爆破切割大型铜块体的工程实践[J].工程爆破,2006,12(4):
47—49.
摘自《工程爆破》总第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