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述(人口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周祝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当代人口经济学的演变
• 20世纪30年代是个转折点,在这之前早期 人口经济理论发展到经济适度人口理论, 30年代以后,以凯恩斯为代表,开创了人 口经济问题研究的新领域。
3.2 三四十年代凯恩斯学派的人口 经济理论
• 与马尔萨斯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从有效需求不 足的角度来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 马尔萨斯侧重从长期的角度分析人口与经济之间 的关系,主要讨论经济对人口增长的制约作用。 • 凯恩斯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讨论了人口增长对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促进自发 投资的作用。到1937年,凯恩斯又发表了《人口 缩减的若干经济后果》,认为人口增长对资本需 求或有效需求增长率起决定作用。
3.4 60年代的人口经济长波理论
• 60年代初以后,美国人口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根据 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长波理论来研究美国人口经 济增长长波。他希望从宏观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分 析人口增长、劳动力增长的长波和经济增长长波 之间的关系。
• 1961年他发表了《历史地观察美国的婴儿高峰》一文,说明 经济条件的变化是引起生育率升降的原因。接着又写了《经济 -人口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增长的长波》(1966年),《人口 增长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67年),《人口、 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长波》等论文和著作。 • 他在分析人口和经济增长长波时,重点分析了非农业人口变动 与建筑业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变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他分析 了家庭收入对生育率的影响,从家庭的相对收入地位方面考察 两代人之间生育率的差别。
3.7 现代适度人口理论
• 以法国人口学家索维为代表。 • 不同于早期适度人口理论,早期理论注重适度人 口规模的分析,索维等人试图寻找人口增长率与 经济增长率之间相互适应的适度比例。 • 在分析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时, 分析了人口增长率与物质资本积累率之间的相互 影响,进而又分析人口增长同人力资本、技术进 步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从静态适度人口分析转 向动态适度人口分析。
• 第二,脱离各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脱离各 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去比较人口密度,也可能导致错 误结论。事实上,对发达国家而言,如果技术水平 很高,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强,即使人口密度很 高,人口增长也可能有利于经济发展;而对于一个 落后但是人口密度很低的国家,由于开发利用自然 资源的能力很弱,人口增长就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 障碍。
1.1.2失业人口规模庞大
• 1,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导致大批工人失业。从 1929年至1932年美国倒闭的工商企业达140000 多家,英国32000多家,德国60000多家,法国 57000多家。工厂倒闭引发大批银行破产,在危 机中,仅美国倒闭的银行就达6000多家。 • 2,1933年32个资本主义国家全部失业人数高达 3000多万人以上,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283万, 失业率高达25%,危机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达到 1500万至1700万。英国的失业率也达到22%,德 国44%的工人失业。
来自百度文库
1.1.3大危机的后果
• 1,概括的说,包括:对整个各国人民身体和心理 的影响;担心失去工作所引起的焦虑;人们情绪 低落甚至试图自杀 • 2,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千百万人饱受饥饿之苦; 儿童遭受长期的营养不良以及医疗保健不足。 • 3,对家庭的影响,包括:当许多家庭挤住进小屋 子的时候,生活条件恶化;离婚率下降,因为人 们无法支付分开居住的房租;妇女和小孩不得不 外出谋生,失业的男人们因无法供养家庭而地位 下降,并产生失败感;妇女被指责抢了男人的饭 碗。
3.5 70年代前期的悲观主义
• 背景:发达国家经历滞涨、能源危机、环境公害等,发展 中国家经历二战后的人口高增长。 • 埃尔里奇(R.Ehrlich)1968年出版了《人口爆炸》, 1969年发表了《世界人口:失去了成功的希望吗?》和 《生态灾难》等文章。1970年泰勒(Taylor)出版了《世 界末日》一书。他们都认为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在急剧恶化, 地球已经人满为患,世界已经无法养活迅猛增长的人口。 • 在这股悲观主义思潮中,罗马俱乐部委托梅多斯等人撰写 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产生的影响极大。他们通过复杂的 计算机计算证明人口增长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灾难性影 响,因而被称为带电子计算机的马尔萨斯主义。
1.3早期人口经济理论的困境
• 1,马尔萨斯主义的困境。按照马尔萨斯主义,人 口过剩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快于食物增长。但是在 20世纪西方国家人口转变已经完成、人口增长缓 慢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和失业人口剧增 的现象。 • 2,坎南等人提出的适度人口理论困境。他们认为 适度人口是动态的,只要技术进步和工农业发展 了,适度人口规模就能提高。但是1929-1933年 的经济大萧条却正是在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技 术进步和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出现的,为什么适度 人口规模在20年代没有提高?
3.6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乐观主 义
• 朱利安.L.西蒙对于人口经济悲观主义的观点持批评态度。他1977年 发表了《人口增长经济学》一书,1981年出版《最后的资源》一书。 2000年在他去世后出版了《大飞跃及其原因》。 • 西蒙坚持乐观主义的观点,认为人口增长的影响总是积极的和有利的, 尤其在人口经济关系的长期趋势中是如此。西蒙认为,人口增长与技 术进步、生产率提高、资本形成等是正相关关系,人口适度增长是推 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推力。 • 人口增长也不会导致资源短缺,因为人口增长意味着人们知识存量增 加,这足以克服可能出现的资源短缺。如果真有资源短缺的危险,则 通过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调节,短缺资源会随着需求增加而价格上升, 促使人们去创造和发现新的资源或替代资源。他们承认这是基于长期 的分析,对于120-180年之间的长期是合适的,但是在短期内,西 蒙也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起负作用,不利于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 提高。
2.1西方学者对早期人口经济理论的 评价
• 1,古典人口经济理论把人口看作经济发展 的内生变量。 • 2,新古典经济学派只对人口经济问题做过 一些经验研究,并把人口作为一个外在因 素进行探讨。
2.2莱宾斯坦对早期人口经济理论的 评价
• 1,抽象比较人口密度
• 第一,在统计上把各国不同的自然资源、不同气候 和不同肥力的土地折算为同质的等价物是困难的。 由于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各 国的土地肥力、气温、雨量以及其它自然资源都存 在巨大差异,如此大的差异要折算成同等的自然条 件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克服这个困难,用人口密 度去说明人口过剩或人口不足问题将可能导致错误 的结论。
1.1.1 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 1,发达国家在这场大危机中,生铁产量减少 64.8%,钢产量减少61.3%,煤炭开采量减少30 %,工业总产量下降37.2%。 • 2,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二、 三十年。如美国的煤炭产量减少了40.9%,倒退 了28年,钢产量减少了75.8%,倒退了31年。德 国、法国、英国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 3,农产品积压严重,库存增加,农业生产遭受重 挫。 • 4,大萧条刺激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 大幅度萎缩,发达国家外贸总额下降了61.2%, 倒退到了1919年的水平。
3.3 五六十年代的宏观和微观人口经 济学
• 1,从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后期,西方学术界大多 从宏观角度考察人口经济关系。就是从一个国家 或一个地区、以至于从整个世界的人口群体的角 度,看人口与相应范围的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口与经济变量的总量及其变动。 • 2,寇尔和胡佛1958年出版了《低收入国家的人 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关于印度前景的研究》一书, 着重进行了总量分析,考察人口变动的经济后果, 试图预测人口增长过快对现在和未来人均收入可 能产生的影响。
第五讲 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述
• 1,社会经济背景和人口背景 • 2,当代学者对早期人口经济理论的评价 • 3,当代人口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
1.1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 1,一战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 国家经历了近10年的稳定和繁荣时期,英国、 法国、德国的工业产量到20年代末都已经 超过战前水平。 • 2,然而一场席卷发达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在 1929-1933年爆发了,长期的经济萧条给 欧美发达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和社会震荡。
• 3,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对人口经济问题 的研究深入到微观领域,逐渐形成微观人口经济 学。也就是以居民或家庭为单位,研究家庭或居 民户的人口经济效应。微观人口经济学也称为家 庭经济学。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莱宾斯坦和芝加 哥大学教授贝克尔为代表人物。
• 莱宾斯坦1954年出版《经济-人口发展理论》,1957年出版 《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一书,他是第一个考察家庭生育经济 决策问题的学者。 • 贝克尔吸收莱宾斯坦的家庭经济学研究成果,写了《生育率的 经济分析》,1960年发表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变化》 一书中。他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家庭的生育决策,把孩子 看作耐用消费品,区分了孩子的数量和质量,研究了家庭收入 和父母行为对生育子女数目的影响,试图说明家庭规模与收入 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 3,早期人口经济理论假定人口增长率与经 济增长率无关。而实际上二者的相关性是 很明显的。首先,如果一国的人均收入增 长率越大,该国就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 公共卫生方面;其次,个人收入越高,越 能获得更好的营养以及更好的私人保健手 段。再次,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把更多 的资金用于控制人口增长率上升。
堪萨斯的失业工人在示威
离开爱荷华州的穷人,变卖所有家 当以换取食品,300多万儿童失学
1.2 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 人口演变
• 1,从3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人口经历了先降低,然后上 升,最后又下降的过程。 • 2,整个三十年代,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欧美国家的人口 出生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以下。如英国的人口 自然增长率为3.3 ‰,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 ‰,瑞典 只有2.2 ‰ 。 • 3,然而二战以后这些国家出现了婴儿出生高峰,出生率 明显回升。以美国为例,1935-1939年出生率平均为 17.2 ‰,到1945-1949年上升到23.4 ‰,50年代继续上升 到24 ‰以上。但是60年代以后出生率又开始下降,1975 年下降到14.7 ‰的低水平。 • 4,人口变动的新趋势促使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思考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问题。
• 贝克尔吸收莱宾斯坦的家庭经济学研究成果,写了《生育率的 经济分析》,1960年发表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变化》 一书中。他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家庭的生育决策,把孩子 看作耐用消费品,区分了孩子的数量和质量,研究了家庭收入 和父母行为对生育子女数目的影响,试图说明家庭规模与收入 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 T.W.舒尔茨编撰了《家庭经济学》(1973年),他和其他学 者从人力资本和时间配置的角度对家庭的生育行为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家庭作为一个决策单位,具有生产函数。对于家庭而 言,父母的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家庭要通过配置时间以实现 当前消费和孩子投资之间的均衡。妇女时间的经济价值是影响 生育率的重要因素。
» 莱宾斯坦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要考虑三 个因素:一是经济受收益递减规律支配的程度;二是 人口增长的潜力;三是潜在资本增长的性质。
• 2,把人口问题当成与经济发展无关的独立 问题。一部分人看不到人口压力的存在, 认为人口越多越有利,控制人口会不利于 经济增长;另一部分人认为经济增长可以 脱离人口变动,把人口问题从经济学中排 除出去。实际上在农业社会,人口出生率 从未出现持久性的下降,如果没有工业化, 那么农业发展就必然有利于人口增长,从 而阻碍人均收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