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育运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能改善现状,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

体校学生是青少年人群中的特殊群体,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重体轻文。他们活泼好动,但自制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再加上学生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习性各异,年龄、身高、身体素质等方面也存在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决定了体校学生在心理上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体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在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体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时发现,学生虽然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但是其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因子分数高

体校学生普遍对考试、比赛怀有恐惧心理,大多有自卑倾向,怀疑自己的能力,学生大多都有厌学情绪。学生轻视文化课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到体校来就是搞体育的,学习好坏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在对待文化课学习上缺乏自信心、上进心,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强烈。具体表现为不喜欢上文化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早退、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情况时有发生。作为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最后能达到高水平优秀运动员标准的只是少数,在学习、训练过程中会不断有学生被淘汰。因此一部分学生缺乏训练动机,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也没有责任感,消极对待训练。体校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每天都必须接受一定量的技能训练。大多数人认为:运动队以培养、输送体育人才为主,存在着“重体轻读”的思想倾向,对文化学习不够重视,致使读训矛盾未能妥善解决。学生由于认识的不足,加之承受着比其他普通中学生更重的负担,如学习与训练在时间分配上有冲突,比赛、训练后体能和精力大量消耗等,客观上影响了文化学习的质量。对于如何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较难协调的不平衡状态。双重的任务使得大部分体校学生难以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面对文化学习、训练双重任务容易产生焦虑。特别是在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或比赛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学生进入体校后,主要的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职业运动员或以“特长生”考人大学,但这二者的淘汰率都极高,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困境,特别是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使得体校学生出现焦虑的情感体验。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教练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教练与学生

较少进行沟通,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教师和教练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体校训练及管理模式的特点,使教练员拥有至高的权威,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过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处于简单、被动、服从的境地。当学生的行为取向得不到尊重和理解时,就容易受封挫折,进而引发焦虑心理。学生对学习、训练提不起兴趣,但是又不得不学,内心充满矛盾,当考试、比赛来临时,焦躁不安,情绪不稳,从而引发明显的学习焦虑。处于这种焦虑时,教师或教练不善于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或处理问题不公正,这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产生对立情绪,而紧张性事件正是影响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

2.同学之间、队友之间、室友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生希望在班级、训练队、宿舍等集体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队友、室友以及朋友的理解与信任。有的学生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在与别人的相处过程中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以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为出发点,很少顾及他人,不关心集体;有的学生因自卑、害臊,不能与人愉快交往,常感到苦闷和孤独。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队友间存在着年龄、身高、体重等差距,有的学生依仗自己的力量优势攻击弱势学生。体校学生绝大部分寄宿在学校,家长不在身边管教,加上体校的管理制度使得一小部分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对其他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消极、负向的同伴关系影响和阻碍了青少年的心理发育。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在对体校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体校学生的家庭十分复杂。大部分初中生的家庭是专制型的,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部分家庭父母忙于生意与事业,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大部分体校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品行障碍,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与家庭、父母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学生来自离异家庭,父母长期不和、吵架给这些学生留下了心理阴影。部分学生的家长忙于事业或由于各种原因对学生不闻不问,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绝大部分有品行障碍的学生觉得家庭缺乏爱,拒绝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希望通过吵架、闹事能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另一方面又憎恨父母、家庭。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表明,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父母不和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会认为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从而憎恨父母、家庭。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父母的教导产生质疑,并开始产生对抗心理,主要表现在言论和行为方面。此外,体校学生由于社交需要,很希望自己能支配一些钱和物,然而经济又不独立,这种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常常使得青少年的情绪不愉快,甚至形成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紧张。

(三)情绪不稳、攻击行为等问题

体校初中生是从各个小学进行特招录取的体育特长或爱好体育的学生。这些学生多半在原来的学校或班级中表现相对较差,他们有

较强的表现欲望,也很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这些容易使得他们产生自责倾向、有焦虑情感体验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情绪不太稳定,波动起伏较大,好胜心强,易于激动,容易急躁,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除此之外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对情感进行合理宣泄,不能形成愉快、平稳的主导心境,从而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体校学生体格强壮,性格易于冲动,漫骂、打架、斗殴、毁物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属于攻击、破坏行为。这些行为源于情绪的不稳定、易冲动。

二、体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大部分中学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基本形同虚设,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心理教育师资缺乏。长期以来学校非常重视运动训练、文化学习,但是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学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内。加强教师、教练员、学生以及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对运动员训练、比赛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作及时、适当的分析和指导,在运动训练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应有意识地对教师、教练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的认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为更好的教书育人打下基础。家长应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分析、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转变教育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