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青蒿素

青蒿素晶体青蒿素(artemisine)是从中药青篙(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干燥物)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抗疟新药,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被国际公认的天然药物,在其基础上合成了多种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等。
青蒿素类药物毒性低、抗虐性强,被WTO批准为世界范围内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
近年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均有抗炎、抗纤维化、抗孕、抗血吸虫、抗弓型虫、抗心率失常等作用。
青蒿素-理化性质化学名::(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氧桥-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塞平-10(3H)-酮别名:黄花蒿素CasNo:63968-64-9化学式:C15H22O5分子量:282.33物理性状: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中可溶解,微溶于冷石油醚,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156-157℃,旋光度+69(c=0.5,CHCl3)。
化学性质:极易被硫酸亚铁还原,易于三苯磷反应。
常规状态下较为稳定,但遇强碱则很快溶解,其内酯环打开的同时发生重排和分解。
熔点:156-157℃ ( 水煎后分解)青蒿的主要成分可分为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
挥发性成分为挥发油,包括蒿酮、异蒿酮、桉油精、左旋樟脑、丁香烯、蒎烯、龙脑、石竹烯氧化物、倍半萜醇等成分,其中樟脑、龙脑、丁香烯、蒿酮、异蒿酮等一般含量较高:非挥发性成分为青蒿素、青蒿甲素、乙素、丙素及青蒿酸、香豆素、黄酮、豆甾醇等,其中青蒿素、青蒿甲素、乙素、丙素均为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天然来源青蒿素来源主要是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或提取黄花蒿中含量较高的青蒿酸,然后半合成得到。
目前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资源。
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品种,但青蒿索含景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
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无利用价值。
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

青蒿(黄花蒿)产业发展规划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二○○年五月目录一、青蒿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一)WHO改变用药配方,青蒿素需求强劲 (3)(二)青蒿素类药物深度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 4 (三)青蒿资源丰富,规化开发初具规模 (5)(四)青蒿产业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广阔 .. 6 (五)WHO导向重要,青蒿国际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7)(六)周边省区发展迅速,国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8)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产业布局与重点任务 (11)(一)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的现代化青蒿产业基地 11 (二)建立以为中心的青蒿原料研发中心 (11)(三)建立以为中心的现代青蒿开发与研究中心 (13)(四)建立以等适宜地为主的青蒿规化种植基地 (14)(五)建立青蒿国际化信息平台 (15)四、政策保障措施 (15)(一)加强政府领导,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15)(二)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6)(三)整合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激发企业主体意识 (16)(四)加强青蒿种质资源管理和新药研发力度,激发创新意识,保障青蒿产业可持续发展 (17)(五)加强青蒿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假力度,树立品牌保护意识 (18)(六)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和使用 (18)(七)加强与WHO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互动关系 (19)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应用前景最好的抗疟药物,而且青蒿素在深度开发方面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是全国2个青蒿素产品主要产地之一,随着全球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青蒿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把壮族自治区建设成为青蒿生产基地的意义非常重大。
按照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提出的“把建设成为青蒿生产基地”指示,充分发挥壮族自治区优势和特色,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中草药现代化产业开发新途径,制订本规划。
青蒿中青蒿琥酯_概述及解释说明

青蒿中青蒿琥酯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青蒿(Artemisia annua L.)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领域。
它以其独特的化学成分而闻名,其中包括青蒿琥酯。
青蒿琥酯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医学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青蒿中青蒿琥酯的概述及解释说明。
首先,我们将详细描述青蒿的起源和特点,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随后,我们将重点关注青蒿中青蒿琥酯的含量和作用,并深入探讨其化学成分和制备方法。
接着,我们将探索青蒿琥酯在抗疟疾和抗癌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展望其他可能的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将对青蒿中青蒿琥酯进行解释说明与实验验证结果讨论,并对实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评估与讨论。
文章最后将给出结论与展望,总结青蒿中青蒿琥酯的重要性,并探讨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以及对读者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青蒿中青蒿琥酯,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通过深入探讨其化学成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对青蒿琥酯在医学和药物研究中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青蒿的起源和特点青蒿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又称为黄花蒿。
它原产于中国云南地区,并逐渐传播至其他地区。
青蒿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包括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等。
它通常生长在海拔较高、土壤排水良好的环境中。
2.2 青蒿中青蒿琥酯的含量和作用青蒿中含有一种重要的成分,称为青蒿琥酯。
青蒿琥酯在青蒿中的含量较高,并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它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医学领域。
青蒿琥酯具有抗疟疾作用,可有效治疗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疾。
该药物通过抑制寄生虫体内血红素分解过程,从而阻断寄生虫体内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路径,导致寄生虫死亡。
此外,青蒿琥酯还具有抗癌活性。
它能与细胞内的DNA相互作用,引起DNA 断裂并诱导细胞凋亡。
这使得青蒿琥酯成为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并且在肿瘤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与药理研究

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与药理研究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种世界公认的抗疟药物,它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治疗疟疾的最有效药物之一。
青蒿素之所以备受瞩目,不光因为它是一种高效的抗疟药物,还因为它的生物合成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青蒿素最初由中国的中草药青花蒿(Artemisia annua)提取而得。
这种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曾对青花蒿进行了详细介绍。
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西方的研究者发现了青花蒿能治疗疟疾的特性,青花蒿的药用价值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青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植物体内,青蒿素通过草酸途径生物合成,其中还涉及到一系列中间体的生成和转化。
不经意间一个短小的分子,就涉及到了许多化学环节,这也是这个分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已有的研究显示,青蒿素的合成不仅受限于基因因素,还受到许多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湿度等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青蒿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以及挖掘这个分子的更多生物活性,许多研究者在青蒿素研究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们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转基因技术、化学合成等多种手段,对青蒿素的步步生物合成机制及其生物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应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方法,探究青蒿素与疟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理,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目前青蒿素的抗疟机理已被揭示,它在细胞内可以迅速被代谢成二氧化碳、水和一些亚硝酰阴离子等产物,同时还有大量的自由基产物,这些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活性,可以直接杀死疟原虫。
有研究人员发现,青蒿素还具有重要的生物活化作用,可以促进免疫复杂与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也为今后应用青蒿素研究其他传染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用于治疗疟疾之外,青蒿素还显示出一些新颖的生物活性,比如其对癌细胞、病毒、细菌等的抑制作用。
这些活性的关键,在于青蒿素分子的独特结构。
据研究显示,青蒿素和其衍生物被认为是多种潜在的抗癌化合物,因为它们可以抑制癌症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青蒿中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青蒿中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青蒿素是一种由青蒿植物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出色的抗疟疾活性。
自1972年青蒿素被发现以来,其提取工艺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将介绍青蒿素的分类、特点,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青蒿素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青蒿素、青蒿素甲、青蒿素乙、青蒿素丙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四环结构,但侧链不同。
青蒿素具有出色的抗疟疾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表膜和线粒体功能,从而起到抗疟作用。
传统的青蒿素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利用青蒿素在不同溶剂或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挥发性的差异,将其从植物中分离出来。
但这些方法的提取效率较低,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人们不断改进提取方法。
例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先进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加速青蒿素从植物中的溶出,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提取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液体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也逐渐应用于青蒿素的提取。
这些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为青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以下优化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值得:结合新型技术和传统工艺:将新型提取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
例如,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溶剂萃取法相结合,可以实现高效、环保的青蒿素提取。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开发绿色环保的青蒿素提取工艺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通过选用环保型溶剂、降低能耗和减少废物排放等措施,实现青蒿素提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资源利用:除了从青蒿植物中提取青蒿素,还可以考虑从其他资源中发掘含有青蒿素的化合物。
例如,真菌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与青蒿素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为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开发提供新的资源。
工业化生产:优化青蒿素提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业化生产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青蒿4

【中文名称】:青蒿【别名】:蒿、草蒿、方溃、(犭凡)蒿、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细叶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本经》【出处】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青蒿,又名:香蒿(《说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
茎圆柱形,幼时青绿色,表面有细纵槽,下部稍木质化,上部叶腋间有分枝。
叶互生;2回羽状全裂,第1回裂片椭圆形,第2回裂片线形,全缘,或每边1~3羽状浅裂,先端尖,质柔,两面平滑无毛,青绿色。
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圆锥花序,每一头状花序侧生,稍下垂,直径约6毫米;总苞半球形,苞片3~4层,外层的苞片狭长,内层的卵圆形,边缘膜质;花托外围着生管状雌花,内仅雌蕊1枚,柱头2裂;内部多为两性花,绿黄色,花冠管状,雄蕊5枚,花丝细短,雌蕊1枚,花柱丝状,柱头2裂,呈叉状。
瘦果矩圆形至椭圆形,微小,褐色。
花期6~7月。
果期9~10月。
生长于河岸、砂地及海边。
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②黄花蒿一年生草本,高40-150cm。
全株具较强挥发油气味。
茎直立,具纵条纹,多分枝,光滑无毛。
基生叶平铺地面,开花时凋谢;茎生叶互生,幼时绿色,老时变为黄褐色,无毛,有短柄,向上渐无柄;叶片通常为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短细,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玟点;叶轴两侧具窄翅;茎上部的叶向下膛渐细小呈条形。
头关花序细小,球形,径约2mm,具细软短梗,多数组成圆锥状;总苞小,于状,花全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中央为两性花。
瘦果椭圆形。
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蒸。
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
【采集】花苗期采收,切碎,晒干。
【药材】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草蒿的功效与作用

草蒿的功效与作用草蒿(Artemisia scoparia)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被称为青蒿、墙蒿、苦艾等。
草蒿在我国广泛分布,它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多样,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和民间草药疗法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草蒿的功效与作用。
一、草蒿的化学成分草蒿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挥发油。
挥发油主要包括石竹烯、石竹烯酮、石竹醇和柠檬柳烯等。
此外,草蒿还含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苦味成分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草蒿许多药理活性,使其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二、草蒿的功效与作用1. 抗炎作用:草蒿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草蒿中的挥发油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
草蒿还可以抑制一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
2. 抗菌作用:草蒿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草蒿中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此外,草蒿还可以抑制多种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如疟原虫、钩虫和蛔虫等。
3. 抗氧化作用:草蒿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身体细胞免受损害。
草蒿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4. 杀虫作用:草蒿中的挥发油具有杀虫作用,可以有效驱除害虫。
草蒿的挥发油可用于制作驱虫剂,用于防治飞蛾、蠓虫、苍蝇等害虫。
此外,草蒿的挥发油还可以用于防治粮食储藏害虫,如小麦象、斜纹夜蛾等。
5. 利尿作用:草蒿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量,使尿液排泄更加畅通。
利尿作用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促进水分代谢和体内液体平衡。
草蒿的利尿作用对于预防尿路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6. 改善消化功能:草蒿中的苦味成分具有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草蒿还具有抗胆固醇作用,可以调节血脂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能抗疟疾的青蒿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能抗疟疾的青蒿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
又名:良蒿、苦蒿、香蒿、臭蒿、黄蒿、野蒿、蒿子、苦香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香青蒿、香丝草、酒饼草、臭青蒿、野茼蒿、假香菜。
原植物黄花蒿分布于全国各地。
大头黄花蒿为其变型f. macrocephala Pamp.,产于云南。
功效与上种同。
本品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
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
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本品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
功能: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中医临床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疟,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肿瘤,解热,抗白血病,抗寄生虫,保肝,利胆,镇咳、平喘作用,对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
另外,青蒿琥酯可对抗戊巴比妥钠的作用,青蒿素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蒿甲醚对小鼠有辐射防护作用。
檀余庆等报道,青蒿提取物、青蒿素可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酸性磷酸酶(ACP)、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色素P450浓度,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内毒素休克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对肝、肺组织形态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青蒿子:为黄花蒿的果实,用于劳热骨蒸,痢疾,恶疮,疥癣,风疹;(2)青蒿根:用于劳热骨蒸,关节酸痛,大便下血;(3)青蒿露:为青蒿的茎、叶经蒸馏而得的液体,用于劳瘦骨蒸,虚热,虚烦,盗汗,久疟,久痢,蓐劳;(4)青蒿蠹虫:为寄居于青蒿茎节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用于急慢惊风。
青蒿为较常用中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前168年左右)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成分
青蒿中含有多种倍半萜内酯,如青蒿素为抗疟的主要活性成分,此外,还有青蒿酸、青蒿醇等;另外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中国蓟醇等;此外还含有香豆素类、挥发油类等成分以及豆甾醇、β-谷甾醇和棕榈酸,青蒿中所含的活性成分是青蒿药理作用的基础。
二、药理作用
1.抗疟作用: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
体内试验表明,青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而对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前期无效。
青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虫成熟的作用。
蒿甲醚乳剂的抗疟效果优于还原青蒿素琥珀酸钠水剂,是治疗凶险型疟疾的理想剂型。
青蒿琥酯不同浓度对治疗猴疟均有不同程度疗效。
加入适量促透氮酮,可提高抗疟作用。
脱羰青蒿素和碳杂脱羰青蒿素对小鼠体内的伯氏疟原虫体外试验表明,青蒿素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生长,有直接杀伤作用。
青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对恶性疟原虫有不同程度杀伤作用。
青蒿素酯钠对恶性疟原虫6个分离株有抑制作用。
2.抗菌作用: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青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
青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青蒿酯钠对金葡萄、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青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3.抗寄生虫作用:青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青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
体外培养提示,青蒿素对疟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
青蒿素对间日疟、恶性疟及抗氯喹地区恶性疟均有疗效高、退热及原虫转阴时间快的特点,尤其适于抢救凶险性疟疾,但复燃率高。
此外,青蒿尚有抗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作用。
4.解热作用:用蒸馏法制备的青蒿注射液,对百、白、破三联疫苗致热的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青蒿与金银花组方,利用蒸馏法制备的青银注射液,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的家兔,有比单味青蒿注射液更为显著的退热效果,其降温特点迅速而持久,优于柴胡和安痛定注射液对照组。
金银花与青蒿有协同解热作用。
5.抗肿瘤作用:青蒿素对癌细胞有较高的铁吸收率及其药物诱导表膜线粒体功能损伤。
还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6.放疗增敏作用:青蒿素的辐射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调控细胞周期、产生氧自由基介导细胞毒作用,抑制谷胱甘肽合成,抑制DNA损伤修复作用有关。
6.其他作用:免疫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青蒿琥酯能显著缩短小鼠戊巴比妥睡眼时间。
青蒿素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
蒿甲醚对小鼠有辐射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