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导论-概述 ppt课件

计算机科学导论-概述  ppt课件

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
输入 8,12,22,3
输3,出8,12,22
冯•诺依曼模型(John Von Neumann1903-1957)
现代计算机都是基于冯•诺依曼模型
1. 4个子系统 2. 程序存储 3. 指令顺序执行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软件
12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系统分层结构
通信
程序
网络,多台计算机联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和资 源共享
2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
教材 《计算机科学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刘艺等译 参考书:
➢ 计算机科学导论,王玲,宋斌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2版),瞿中 等编著,清华大学 出版社, 2007
➢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7版)(影印版),布鲁克希尔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第10讲:数据库
(第14章)
第11讲:人工智能与计算理论 (第17,18章)
学习建议
内容多,用系统的思想学习,掌握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操作;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可以快速浏览几本书,有 针对性的上网查阅或图书查阅;
多上机,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本讲内容
1.1.计算机系统分层结构 1.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3.计算机的分类 1.4.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一讲 概述
课程简介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类各专业全程教学内容的导 引课程,介绍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组织和计算理论等方面的 内容,包括编码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计算 机网络、算法、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数据库、人工智能以 及计算理论等专业知识的知识点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人文 等知识,力求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 使读者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导论之绪论介绍课件

计算机导论之绪论介绍课件

03
课程论文:撰写 一篇关于计算机 导论的论文,包 括选题、文献综 述、研究方法、 结果与讨论等
04
课堂参与:参 与课堂讨论、 回答问题等, 占总成绩的一 定比例
谢谢
计算机导论之绪论介绍课件演 Nhomakorabea人目录
01. 计算机导论概述 02. 计算机发展历程 03.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04. 计算机导论课程安排
计算机导论概述
导论的重要性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 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计算机导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培养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计算机的应用:从军事到科研,再到商 业和日常生活,逐渐普及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01
电子管时代(19461958):第一代计 算机,使用电子管作 为主要元件,体积庞 大,运算速度慢,主 要用于科学计算。
02
晶体管时代(19591964):第二代计 算机,使用晶体管作 为主要元件,体积减 小,运算速度提高, 开始应用于商业和工 业领域。
设计
人工智能:如语音识别、 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
通信与网络:如电子邮件、 网络购物、在线游戏等领
域的通信与网络应用
计算机导论课程安排
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 机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
硬件组成、软件系统等
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
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 概念、功能、分类、典型操
计算机的未来趋势
云计算:将计算 资源集中到云端, 实现按需分配和 共享
人工智能:计算 机将具备自主学 习和决策能力, 实现智能化应用
量子计算:利用 量子力学原理, 实现超高速、超 低能耗的计算

计算机导论第五课PPT课件

计算机导论第五课PPT课件
2
计算机程序,是用来告诉计算机如何处理问题或 执行操作的一组指令的集合。
支持模块中,包括了一组指令集合用于帮助计算 机连接用户可执行文件,每个支持模块都储存在 一个独立的文件中。主程序可以在需要时调用或 激活一个支持程序。如,.DLL文件等。
数据文件,包括了那些用于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数 据。如软件包的帮助文件或是软件使用许可协议, 或是软件工具条上的图标。数据文件通常是 以.txt\.bmp作为文件扩展名。
17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8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7
(3)数据库管理系统 计算机要处理的数据往往相当庞大,使用数
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信息的 存储、更新、查询、检索、通信控制等。 微机上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xPro、 Clipper、Access等,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有Oracle、Sybase、DB2等。
8
(4)网络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还可以分为图形软件、音乐软件、教育 软件、娱乐性软件和商业软件等。
11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Office软件的安装
12
13
14
15
四、软件的开发过程
1、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就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它是一个对用户的
需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理解,然后把它用软 件工程开发语言(形式功能规约,即需求规格说明书)表 达出来的过程。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和用户一起确定要解 决的问题,建立软件的逻辑模型,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文 档并最终得到用户的认可。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结构化 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等方法。本阶段的工作 是根据需求说明书的要求,设计建立相应的软件系统的体 系结构,并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或模块,定义 子系统或模块间的接口关系,对各子系统进行具体设计定 义,编写软件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或数据 结构设计说明书,组装测试计划。

计算机导论数据库与信息系统PPT课件

计算机导论数据库与信息系统PPT课件

人工管理阶段
应用程序1
数据集1
应用程序2
。 。 。
应用程序n
数据集2
。 。 。
数据集n
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4-5
数计据算库机与 信基息础系知统
4.1 数据库系统基础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续)
文件系统阶段
应用程序1
文件1
应用程序2
。 。 。
存取 方法
文件2
。 。 。
应用程序n
4.2 数据模型

4. 面向对象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主要用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中。 在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基本概念是对象和类。每个对 象有一个惟一的名称,在对象内部封装了对象所具 有的属性和对象能执行的方法。类是对具有相同属 性和方法的所有对象的一个抽象,类有四个主要的 性质: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和重载。
4-28

4.1 数据库系统基础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数据管理是指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组 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 处理的中心问题。
数据管理技术依据其发展过程,可分 为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三个阶段。
4-4
数计据算库机与 信基息础系知统
4.1 数据库系统基础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续)
系别 计算机
法律 管理
4-25
数计据算库机与 信基息础系知统

4.2 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中的术语:
关系(relation):对应通常说的表 元组(tuple):二维表格中的一行 属性: 二维表格中的一列,相当于记录中的
一个字段
4-26
数计据算库机与 信基息础系知统

计算机科学导论PPT课件

计算机科学导论PPT课件
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一讲 概述
• 主讲教师: 马 波 • 授课对象:2011级计算机学院学生 • 总学时数:1000003学2 时 • 理论教学学时数:11000学时24 • 上机学时8数:1000学时
2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
• 教材
《计算机科学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刘艺等译
3
课程目标
• 展示计算机科学的全景 • 激发学习兴趣 •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支撑平台” 进行
•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网站:
/moodle/
•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用法也请登录:
/moodle/
8
学习建议
• 内容多,用系统的思想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基本操作;
•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可以快速浏览几本书,有针
26
冯•诺依曼与IAS, 1952
• 冯•诺依曼的 IAS 计算机诞生于
1952。
27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 电子管时代(从ENIAC诞生到50年代后期) 2 晶体管时代(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 3 集成电路时代(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 4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5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80年代以后) 6 生物神经网络时代(人工智能)
1833, 又开始设计可编程的自
动机械数字计算机,也称分
析引擎 “ (Analytical
Engine )”。
21
霍列瑞斯与卡片穿孔制表机,1890
计算机系统发展的重要一 步是1890年制表机的发明。 由霍列瑞斯发明,首次用 于全美的人口普查。
1896年,霍列瑞斯组织了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IBM)。

计算机导论课件第1章 绪论

计算机导论课件第1章 绪论
软件工程课程介绍软件工程的概念、技术和方 法,包括软件的开发模型、软件项目管理、软 件质量度量、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 计、编码、测试、维护等分析和设计方法等。 课程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解决 实际问题,并从事复杂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 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本书第8章“软件 和程序设计”涉及软件工程课程的部分基础知 识点。
1.2.1 学科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研究计算机的 设计、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 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方 法和技术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 科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 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 信息安全4个研究方向。
1.2.1 学科概述
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中软件与 硬件的功能匹配,确定软件与硬件的界限;研 究计算机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结构以及相互 协作的方式;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实现方法; 研究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协同优化技术。主要目 标是合理地把各种部件和设备组成计算机系统, 与计算机软件配合,满足应用对计算机系统性 能、功耗、可靠性、价格等方面的要求。
1.2.1 学科概述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研究计算的基本理论、计算系统 的程序理论与方法和计算系统的基础软件的学科。计 算系统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求解问题的可计算性和计算 复杂性,研究可求解问题的建模和表示以及到物理计 算系统的映射,目标是为问题求解提供基本方法和理 论。计算系统的程序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如何构造程 序形成计算系统,以完成计算任务,目标是为问题求 解提供程序实现;计算系统基础软件主要研究计算系 统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的高效管理方法和机制; 研究方便用户使用计算系统资源的模式和机制,目标 是为用户高效便捷地使用计算系统资源提供基础软件 支持。

计算机导论课件-第6章-PowerPoint

计算机导论课件-第6章-PowerPoint

6.3 PowerPoint 2010
6.3.1 PowerPoint 2010概述
快速访问 3、PowerPoint 2010窗口的组成
工具栏
标题栏
功能区
“幻灯片/大纲”窗格
工作区
状态栏和 视图栏
6.3 PowerPoint 2010
6.3.1 PowerPoint 2010概述
4、 PowerPoint 2010的视图
右击正在放映的幻灯片,弹出快捷菜单→ “指针选项” 6、隐藏幻灯片
选中要隐藏的幻灯片,然后执行“幻灯片放映” →“隐藏幻灯 片”,此时,在幻灯片缩略图左侧会出现一个圈住了编号的方框, 并有一条斜线划过该编号。在放映时就不会显示该幻灯片。
7、演示文稿的打包 制作好一个演示文稿后,如果要将其放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演
6.3.2 演示文稿的创建
1、创建演示文稿 (1)建立空演示文稿 “文件” →“新建” 在“新建”区域中选择空演示文稿 “格式” →“幻灯片版式” (2)根据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文件” →“新建” 在“新建”区域中选择“根据设计模板”命令,打开“幻灯片设 计”任务窗格 在“幻灯片设计”中选择一个模板,即可创建演示文稿。
3、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方式 “幻灯片放映” →“设置放映方式” 4、启动幻灯片放映 若要从演示文稿中的第一张幻灯片开始放映,以下三种: (1)“视图” →“幻灯片放映” (2)“幻灯片放映” →“观看放映” (3)直接按F5键 若要从演示文稿的当前显示的幻灯片开始放映,以下二种: (1) (2)shift+F5
6.3 PowerPoint 2010
6.3.5 演示文稿的放映
方法二:使用桌面快捷方式启动幻灯片放映 ➢ 如果用户不想每次都通过Powerpiont来启动幻灯片放映,则可

计算机导论课件chapter 1 32页PPT文档

计算机导论课件chapter 1 32页PPT文档
Local software refers to any software that is installed on a computer’s hard drive
Chapter 1: Computers and Digital Basics
9
1 Personal Computing
Chapter 1: Computers and Digital Basics
A computer network is a group of computers linked together to share data and resources
The Internet is a global computer network originally developed as a military project, and was then handed over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and academic use
Chapter 1: Computers and Digital Basics
13
1 Cloud Computing
Chapter 1: Computers and Digital Basics
14
1 Cloud Computing
Convergence is important to the digital revolution because it created sophisticated mobile devices whose owners demand access to the same services available from full-size computers on their des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