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岛屿封夺作战炮兵侦察的方法
水之战知识点总结

水之战知识点总结一、水之战的战术1. 游弋战术:游弋战术是指船队以轰炸为主攻方式,在水域内迅速快速航行,利用舰载武器对敌方目标进行攻击,并迅速撤离。
这种战术适用于敌方火力较强不能停留的情况下。
2. 集中战术:集中战术是指舰队在水域内局部提升战斗力量,使其超过敌方舰队,采取集中优势火力、集中打击、迅速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3. 战线拉长战术:战线拉长战术是指舰队在水域内分散阵型、拉长战线,分割敌方舰队实施分割的战术。
4. 彻夜作战:彻夜作战是指舰队在水域内准备航行武装,夜幕降临后控制航行区域实施夺取控制权的战术。
5. 掩护战术:掩护战术是指舰队在水域内运用快速机动、变换指挥方位等手段,降低敌方感知能力,掩护其他战略目标的战术。
6. 突击战术:突击战术是指舰队在水域内运用口号、冲击、突破方式向敌方阵地进行攻击。
7. 包围战术:包围战术是指舰队在水域内迅速扩大军事能力,在特定时间内包围敌方舰队的战术。
8. 封锁战术:封锁战术是指舰队在水域内依靠陆地军事力量,设置阻碍通道,进而封锁敌方航线,降低其水域内的行动自由度。
二、水之战的武器装备1. 战略导弹:战略导弹是水之战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武器装备。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速、长射程、弹道难以预测、威力巨大等优势。
2. 舰船:舰船是参与水之战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
它具有航行灵活、火力强大、防御能力高等特点。
3. 潜艇:潜艇在水之战中扮演着隐蔽、侦察、突袭等角色。
它具有潜行无声、对海况变化敏感、难以被侦察等特点。
4. 飞机:飞机可以通过空中侦察、攻击等手段,参与水之战。
它具有快速机动、远程打击、有效侦察等特点。
5. 地雷:地雷是水之战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武器装备。
它通常被布设在水域内的关键通道和位置,用于限制敌方舰船的活动。
6. 炸弹:炸弹是水之战中常见的一种武器装备。
它通常通过舰载飞机、导弹等途径进行投放,目的是对敌方舰队、基地等目标进行打击。
7. 鱼雷:鱼雷是水之战中一种常见的攻击武器。
2023超星课程《军事理论》考试复习参考题

2023超星课程《军事理论》考试复习参考题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地面侦察监视是一种()的侦察监视方式。
A.高级B.传统C.常见D.低级2.我们要有一种与时俱进旳观念,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旳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建设,增强打赢()战争旳能力。
A.信息化B.科学化C.理论化D.工业化3.下列关于高技术斗争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杀伤毁灭力气效能高B.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高C.作战理论的创新水平高D.对战场的限制实力高4.在新概念武器中,能使目标瞬间产生8000°高温,同时附加的电流脉冲能击穿电子器件的是:A.粒子束武器B.微波武器C.次声波武器D.电磁武器5.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旳客观基础,全面精确地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对旳制定()旳先决条件。
A.战争B.战略C.经济D.政治6.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不包括()。
A.方式多B.距离远C.容量大D.成本低7.保卫祖国抵御侵略是公民()旳责任。
A.不容推卸B.活动安排C.自由行动D.轻易推卸8.导弹的常规战斗部的分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爆破型战斗部B.破片型战斗部C.聚能战斗部D.核战斗部9.捍卫国家主权,始终是()的最主要的职能。
A.国防B.生产C.文化D.经济10.我国高校生要()海洋国土观念。
A.具有B.明确C.淡化D.强化11.清朝前期中国旳版图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龙江以北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西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岛等南至()诸岛,西南一直到印度河旳上游流域区域。
A.东海B.西海C.南海D.北海12.1978年,世界上第一支激光枪诞生在()。
A.中国B.日本C.美国D.苏联13.无人侦察机得以快速发展的缘由不包括()。
A.成本低B.体积小C.侦察范围广D.机动敏捷14.高校生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储备()兵员,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须要。
特种作战七大作战样式

特种作战一般是指由特殊编组、训练及装备的特种部队以特殊的方式实施的作战行动。
近期几场 局部战争中,特种作战以其特殊的方式和功能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 军事技术 和武器装备 的发展,特种部队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特种作战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其作战样式主要有以下七种:一、特种侦察即特种部队深入敌后,运用目视观察或其他方法对敌进行直接的监视,以获取、证实有关敌军战斗实力、作战意图和行动等情报而进行的侦察活动。
主要方法是预先潜入,从空中、地面或海上秘密渗透,进入敌后进行窃听、照相、捕俘或混迹当地群众探听消息。
高技术 条件下,尽管空地一体化侦察系统能够近实时地进行侦察监视,但敌后侦察具有技术侦察所不可比拟的特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情报来源。
如马岛战争中,英海军14名“特别舟艇中队”侦察队员潜入南 乔治亚岛,查明了阿军布防情况,并为登陆部队选择了机降地点;美军在入侵 巴拿马 前,以“特别行动小组”跟踪诺列加长达一年多时间,并通过各种侦察手段为决策机构提供了大量情报信息;海湾战争中,美军绿色贝雷帽部队派遣阿拉伯后裔,秘密潜入 伊拉克 境内,化整为零,每组3~5人,携带性能先进的武器和侦察器材,昼伏夜出,搜集情报,并引导己方飞机实施精确打击。
二、特种破袭即将特种作战部队经过特殊编组,携带特种武器装备,利用夜暗、复杂气象和地形等有利条件,秘密潜入敌后,以爆破袭击或破坏为主要手段,袭击敌人的作战行动。
它主要破袭敌交通枢纽、后方补给系统、技术兵器系统、指挥 通信系统 、基地和工程设施等重要目标,迟滞、牵制敌人,瘫痪敌作战体系。
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军特种突击队空降敌后,袭击以军 指挥所 、交通枢纽等,有效地配合了正面作战行动。
马岛战争中,英军特种作战队员秘密潜入阿空军基地,炸毁了机场内“超 军旗”飞机,严重削弱了阿军 空战 能力。
这些都是敌后特种破袭的典型战例。
三、特工行动主要是以特种作战部队通过秘密绑架、捕获或暗杀敌国政府要员或高级指挥人员,以及破坏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设施来制造混乱,使其国家和军队失控,造成社会动荡,从而不战自乱或加速其失败。
一江山岛登岛作战

一江山岛登岛作战〔1995年1月18日至19日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至十九日,我军进行了一江山岛登岛作战。
它是我陆、海、空三军首次对近海敌占岛屿的联合登岛作战。
作战中,各军、兵种参战的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在沿海渔民和广大民兵的大力支援下,密切协同,勇敢战斗,全歼一江山岛守敌,并迫使大、披山、渔山等岛屿之敌逃往。
一、一般情况〔一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失败后,为了继续霸占我国领土与澎湖,于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日同介石集团签定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政府企图利用这个条约使它武装侵占中国领土的行为合法化。
为了粉碎美"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进一步推动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锻炼和提高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岛作战能力,并为继续解放沿海岛屿和最后解放,澎湖创造条件,军委命令华东军区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并明确指示各参战部队:要充分准备,有把握而后才发起攻击。
〔二一江山岛位于湾XX口海面,距大陆三十余公里,北至头门山九公里,甫至大岛十七公里。
该岛分北江、南江两岛:北江稍大,东西长约一千九百米,南北宽一百至七百米,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南江东西长约一千零十米,南北宽约三百米,面积约零点三平方公里;甫北两岛隔海峡对峙,相距一百至二百米。
一江山岛的203、190、160、180高地为制高点,可控制全岛。
岛上无居民,也无良好水源,光山秃岭,地质坚硬。
岛的四周多系陡壁岩礁,岸高十至四十米。
北江东北部及南江南部海岸坡度较陡,一般在四十五至七十度。
北部、西北部和南部海岸坡度较缓,一般在三十五度以下。
可登岛的地段全长不足一千米。
近岸水深七至八米。
海水多"回旋"和"岩头浪"。
整个地形利守不利攻。
〔三一江山岛是大岛外围的重要据点,军对该岛的设防极为重视。
守岛之敌为匪首廉一率领的匪突击第4大队、突击第2大队第4中队及炮兵第1中队,共约一千一百人。
古代侦察方法

古代侦察方法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情报而采取的行动。
简称侦察。
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侦察”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后汉书·乌桓传》:“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中国史书和兵书的“斥”、“候”、“谍”、“刺”、“探”等,都带有侦察的含义。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
平易用骑,险阻用步。
每五人为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前后左右,接续候望。
若见贼兵,以次递转,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
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孙子兵法》古代的侦察,主要由军事指挥员对战场进行直接观、听和派出专门人员实施。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少康曾派女艾和季杼分别打入过、戈两国进行侦察。
这估计是有史记载最早的侦察纪录了。
军事侦察的任务,在战略范围,主要查明有关国家(地区)、集团的战略方针、企图、方向、部署、武装力量数量、作战指导思想、战备措施、战争潜力等情况,重点查明战争的直接准备程度、重兵集团集结地区、主要作战方向,粮食、器械、车船、武库等配置,以及作战行动开始时间、方式等影响战争最为关键和急需的情况。
在战役、战术范围,主要查明敌方作战企图、行动方向、战斗编成、兵力部署、主要装备、工事、障碍、作战能力、作战特点、指挥官、指挥机构、通信枢纽以及作战地区的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等情况。
奥义之观察通过派遣出间谍、细作和斥候小队对敌人做直接观察,而得到相关情报。
在古代,可以通过观察敌人的旗帜、戎装、营寨规模得到敌人大概兵力数目和指挥官身份。
[唐《兵典》(兵十)记载:諸每隊給一旗,行則引隊,住則立於隊前。
其大總管及副總管則立十旗以上,子總管則立四旗以上,行則引前,住則立於帳側。
統頭亦別給異色旗,擬臨陣之時,辨其進退。
駐隊等旗,別樣別造,令引輜重。
各令本軍營隊,識認此旗。
諸軍相去既遠,語聲難徹,走馬報又勞煩,故建旗幟,用為節度。
其方面旗舉,當方面兵急須裝束;旗向前亞,方面兵急須進;旗正豎,即住;旗臥,即迴。
審細看大將所舉之旗。
侦察兵捕俘技术教案

侦察兵捕俘技术教案捕捉俘虏是我军侦察分队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之一。
捕俘技术是根据以往战争中捕捉俘虏的经验,在吸取我国传统武术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训练实践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侦察专业技术。
它体现了我军近战、夜战的传统。
针对未来的主要作战对象体型较大,有的还善于拳击、格斗等特点,侦察兵熟练地掌握捕俘技术,对于完成捕俘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捕俘技术训练,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教导,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突出重点,把练思想、练作风、练体力、练技巧紧密结合起来。
认真培养侦察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勇猛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努力提高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捕捉俘虏的技能。
一、基础知识人体要害部位手形1 .拳。
四指并拢卷屈握紧,拇指紧扣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上。
用于击敌要害部位。
.掌。
手指伸直并拢微屈。
分立掌、横掌、插掌、八字掌四种。
立、横、插掌,用于推、击、切、砍、插;八字掌用于卡、压、抓、拉。
钩。
五指撮拢屈腕。
用于向后击肋、击裆及掳腿。
步形1 .弓步。
向前一大步,前腿屈膝,脚尖向前,膝盖不超过脚尖;后腿挺直,脚尖向侧前方,脚跟不离地。
左腿弓为左弓步,右腿弓为右弓步。
马步。
两脚分开略比肩宽,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半蹲,膝盖不超过脚尖。
匕首持法与刺法1 。
匕首持法。
分正握刀、反握刀两种。
匕首刺法(1)上刺。
右手正握刀,由右肩上方向前猛刺。
用于刺敌头部、胸部。
(2)侧刺。
右手正握刀,由右向左猛刺。
用于刺敌腰部、腹部。
(3)反刺。
右手正握刀,由左向右猛刺。
用于刺敌腹部。
(4)斜刺。
右手正握刀,由右上向左下猛刺。
用于刺敌头部、颈部。
(5)下刺。
右手反握刀,由下向前上猛刺。
用于刺敌腹部。
二、基本功基本功包括臂功、腿功、倒功。
它是捕俘技术的基础。
通过训练,学会打、踢、挡、抓、拧的动作要领,以增强攻击力量和防护能力。
臂功臂功练习是增强臂力,锻炼拳击的爆发力,学会拳击敌人的基本打法。
预备姿势:听到“准备―格斗”的口令后,右脚向右后撤一步,两脚略成“八”字形,屈膝半蹲,体重大部落于右脚,同时两手握拳,前后拉开,两臂屈肘,左拳略高于肩,拳眼向内上,右拳置于腹前约10 厘米,拳眼向上,挺胸收腹,目视前方。
三军直指一江山岛

三军直指一江山岛[背景链接]:1952年夏季,坐镇上海的陈毅,召见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授意由他主持拟制解放浙、闽沿海敌占岛屿的作战方案。
张爱萍几经考虑,拿出一个先攻取大陈岛,由北向南推进的作战设想。
后根据中央先取大、小金门等南面岛屿,以期北面诸岛屿蒋军不攻自退或稍打即退之意向,作了全面修订。
陈毅首肯后,报北京得毛泽东、彭德怀批准,并指定由张爱萍担任总指挥。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4年8月2日,彭德怀主持了研究如何实现毛泽东意图的作战会议。
张爱萍向与会者讲述了关于解放大陈岛的作战设想:首先夺取一江山岛,同时佯攻披山,得手以后,全力强攻大陈岛。
彭德怀认为该方案可行,一定要充分准备,谨慎出战,战则必胜。
粟裕同意彭德怀的意见,他补充说:“这是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的第一次协同登陆战,作战情况要比以往复杂得多;而且要考虑到美国可能会插手,要准备艰苦作战。
”8月10日,张爱萍主持召开了浙东前线指挥部作战会议,制定了三军联合作战方案。
华东军区调集了陆军一个步兵师,海军集结了各类舰艇137艘,空军集结了22个大队。
进行了近半年时间的分练、合练与实战演练。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首次联合渡海作战的一江山岛登陆战打响了。
清晨,空军混合机群首先飞向一江山岛,对蒋军守岛阵地猛烈轰炸,继而远射程大炮密集轰击。
下午,由海军舰艇和其他舰船运载的登陆部队强行登岸,经过8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千余人,取得了首战一江山岛的胜利。
易守难攻的一江山岛一江山岛位于浙江台州湾椒江口海面,是一座四处悬崖陡壁、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荒岛。
中间横着一条夹江,把全岛劈成南北两半。
它西距大陆30余公里,北至头门岛9公里,南至大陈岛17公里。
该岛分北江、南江。
北江稍大,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100~70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
南江东西长约101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0.3平方公里。
南北两岛隔海对峙,相距100~200米。
解密二战中日本的岛屿兵要地志图

解密二战中日本的岛屿兵要地志图沈克尼太平洋上空的关东军航测队我手中有一册抗日战争中缴获侵华日军的《航空写真测量》,这本1941年由“满洲航空株式会社”出版的航空摄影测图的技术手册,使我联想起当年驻屯“满洲”即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第一航空写真班也就是航测队。
“满洲航空株式会社”出版的航空摄影测图1944年美军攻占塞班岛之后,新闻记者出身的美国情报专家拉.法拉戈发现被歼日军的两个师团是隶属于关东军的番号。
于是他查阅日军的战斗序列,发现太平洋战场包括瓜达尔卡纳尔岛在内的许多岛屿上都有关东军的部队。
他断定,美国海军情报部门的卡尔逊上校所谓的“日本军队的精华”的大部分基本兵力已在逐岛攻击战中被美军消灭了。
翻阅日本有关“外邦图”(外国地图)史料,发现不仅关东军的战斗部队调到太平洋战场,其航测部队也参加了太平洋的岛屿作战,即测图。
1943年4月,日本侵略军为应对太平洋战场,特别是在新几内亚作战中地图不精确,第8方面军要求驻中国沈阳的关东军第一航空队写真班紧急调到拉包尔。
这支240人的航空摄影队由写真摄影队、航空输送队、写真作业队等五个单位组成。
队长为柴田秀雄少佐,其成员大部分为“满洲航空株式会社”的社员,即出版我手中这本《航空写真测量》的公司技术人员。
这支太平洋战场日本最大的航空摄影测图部队装备了经改造的6架“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和MC运输机。
机上装备了6台德国先进的蔡司200毫米的航空相机。
而我这本《航空写真测量》一书中恰有这种航测相机的图片。
日军“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德国蔡司200毫米的航空相机1943年3月下旬,关东军第一航空摄影队由中国沈阳出发,4月到达拉包尔,5月即开始,对新几内亚北岸的要冲马当、汉莎湾、韦瓦克、霍兰迪亚等地进行航空摄影。
由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制空权的优势,日军对沙拉毛、拉龙、芬什港等一线地域的航摄则无法进行。
这支航测队到达太平洋的新几内亚遂行任务时,番号改变。
我从存于日本东京御茶水女子大学二战中日军调制的岛屿兵要地志图发现,关东军第一航空摄影队航测“马当”兵要地志图属名是日军参谋本部,而执行航测任务的却是关东军第一航空摄影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岸岛屿封夺作战炮兵侦察的方法
炮兵在近岸岛屿封夺作战中,将是火力突击与信息保障、信息攻防综合运用,需要全天候、全领域的侦察保障。
去年4月27日,炮九师王旭东带领侦察分队,登上某型武装直升机展开炮兵空中侦察训练。
由他参与攻关的炮兵立体侦察训练课目,如今成了新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
这一训练内容实现了炮兵侦察平台由陆地向空中拓展、向海上延伸,立体侦察网全方位覆盖作战地域。
侦察兵训练作业平台应当从陆地延伸到蓝天、大海,凸显了为适应作战任务的需要带来的新变化。
过去,炮兵侦察大多在陆地单一平面展开。
现在,使侦察平台由陆地平面向空海立体拓展,侦察手段由静态向动态发展,培养出一批空、海、陆“三栖”侦察兵。
炮兵九师侦察兵把先进光学器材“搬”上直升机,展开“战场”大纵深侦察,一组组精确的目标信息通过卫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地面炮兵指挥所。
空中侦察比平面侦察范围大了3倍多,信息精确度也提高了一倍,更有利于炮兵部队发挥最佳射击效能。
这件事情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鞭策,155武器系统列装以后我们不仅要立足现有装备搞好传统科目的训练,还应该利用军师两级的各项研训活动把多样式的侦察手段,特别是对在近岸岛屿封夺作战中的侦察保障加以研究和训练,为以后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面对近岸岛屿封夺作战任务当前我们侦察手段的弊端
1是“看不远”的问题,目前我们的侦察平台还主要是以陆基为主,利用相对简单的光学器材、配合部分雷达侦察和声测侦察等手段,在离“看得远”的目标上存在很明显的不足,预警能力弱。
2是“看不清”的问题,面对高技术的战场环境、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和恶劣气象条件。
有时不单是“看不清”的问题,甚至更是“睁眼瞎”。
3是“坐着等”的问题,过去常用的交会观察所就是一个静态的侦察手段,现在的侦察车虽然机动性能比交会观察所好了很多,但是“坐着等”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
二、炮兵在近岸岛屿封夺作战中任务
炮兵为获取作战所需情报而进行的侦察。
重点是获取炮兵射击目标和地形、气象资料,保障炮兵实施及时、准确的射击。
由炮兵指挥员和司令部组织侦察专业分队实施,并与其他军种、兵种的侦察密切协同。
炮兵侦察的基本任务是:查明敌行动企图、兵力部署、指挥配系、阵地编成和工程设施,为指挥员组织指挥战斗提供敌情资料;查明各类射击目标的性质、位置并测定其坐标,保障炮兵有效地实施射击;组织实施炮兵测地和气象探测,
提供准确射击所需的资料;检查射击效果,测出射弹炸点对目标的偏差量,供指挥员和射击分队修正射击;查明战场的地形情况,判明其对战斗行动的影响,选择炮兵战斗队形的配置地域和运动道路。
炮兵侦察包括地面侦察、航空侦察、测地和气象勤务。
根据技术器材的不同,炮兵侦察的手段分为观测侦察、声测侦察、照相侦察、雷达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和电视侦察等。
炮兵通常采用多种侦察手段,开设各种观察所和仪器侦察哨,构成纵深梯次的、地面与空中相结合的侦察配系,实施隐蔽而不间断的侦察。
炮兵有时还采用炮兵火力侦察、敌后侦察、审俘、询问等手段获取侦察资料。
炮兵侦察部门将各种侦察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对资料的真实性、目标位置的精确性和目标活动规律作出正确判断,提出处置建议,及时上报和发出通报。
三、炮兵在岛屿封夺作战中的侦察方法
(一)利用飞机航空侦察和校正射击。
通常是用轻型飞机、直升机或小型无驾驶飞机加装观察仪器、航空照相机和电子侦察设备成。
对地面观察所难以观察的目标进行射击时,用炮兵侦察校射飞机指示目标和校正射击。
(二)利用炮兵侦察电视系统观察战场、侦察目标、校正射击。
炮兵侦察电视通常由电视摄像机、图像发射机、天线、电视接收机、磁带录像机、电源等组成。
炮兵侦察电视采用
不同焦距的光学镜头,摄像距离为1~20千米。
利用空中运载工具实施空中电视侦察时,目标图像的传输距离一般为20~300千米。
实施地面电视侦察时,目标图像的传输距离一般为3~30千米。
炮兵侦察电视的目标图像显示实时性强,可进行远距离传输,并能录像。
但受能见度影响较大,图像分辨率不如航空照片高。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制成了“远距离侦察兵”电视系统,由单兵背负实施地面侦察。
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相继研制了不同类型的空中和地面侦察电视,如以色列炮兵无人驾驶飞机使用的“侦察兵”电视系统,美军炮兵直升机使用的贝尔406-AHIP电视系统,法军地面侦察使用的TMS401低照度电视系统。
炮兵侦察电视通常由电视摄像机、图像发射机、天线、电视接收机、磁带录像机、电源等组成。
电视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将目标成像于电视摄像管的靶面上,光电转换装置将光信号变为电信号,电信号经处理后,由图像发射机发射,接收机接收,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目标的图像,配合测距、计算、坐标显示等装置,能确定目标坐标和校正火炮射击。
炮兵侦察电视采用不同焦距的光学镜头,摄像距离为1~20公里。
利用空中运载工具实施空中电视侦察时,目标图像的传输距离一般为20~300公里。
实施地面电视侦察时,目标图像的传输距离一般为3~30公里。
炮兵侦察电视的目标图像显示实时性强,可进行远距离传输,并能录像。
但受能见度影响较大,图像分辨率不如航空照片高。
20
世纪50年代美国制成了“远距离侦察兵”电视系统,由单兵背负实施地面侦察。
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相继研制了不同类型的空中和地面侦察电视,如以色列炮兵无人驾驶飞机使用的“侦察兵”电视系统,美军炮兵直升机使用的“贝尔”406-AHIP电视系统,法军地面侦察使用的TMS401低照度电视系统。
炮兵侦察电视将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和增强夜视能力,并与地面炮兵射击指挥系统构成网络,以提高侦察和射击指挥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炮兵侦察最初是直接目视观察。
随着火炮射程的增大和光学仪器的出现,开始用光学望远镜观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地面炮兵使用炮兵方向盘、炮队镜、光学测距机等进行地面观测;利用气球和飞机进行空中观察、照相和校正射击;使用炮兵声测器材测定敌方炮位;运用测绘技术进行炮兵测地(见炮兵测地勤务)。
高射炮兵白天用光学观测器材,夜间用听音机和探照灯对空中目标进行侦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炮兵的大量使用,炮兵侦察有很大发展。
地面炮兵发展了炮兵侦察校射飞机和炮兵照相侦察。
高射炮兵使用了警戒雷达和炮瞄雷达,形成光学观测与各种雷达相结合的对空情报勤务。
同时,炮兵开展了对弹道高度范围的气象探测(见炮兵气象勤务)。
战后,炮兵侦察进一步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在实现自动化、全天候、远距离侦察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许多国家使用了地炮雷达、无线电技术侦察器材、炮
兵夜视器材、激光测距机、炮兵侦察电视、炮兵测地车、侦察车、炮兵侦察校射飞机、小型无人驾驶侦察机,以及对各种情报资料的快速处理设备;还研制了将各种侦察信息与指挥计算中心相联接的装置,形成目标侦察、射击指挥与火力控制的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