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接入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WiMAX)技术应用

1 Wi MA X的慨 念
接到最好的 中心站 , Wi MAX固定应用模式的用户及场景包括 ; 小
I / I P 的承载线路 , 作 为D S L 的替代者进 行无 线宽 带接入 网络覆 Wi MAX 称为全球微 波互联接入 , 又称I E E E 8 0 2 . 1 6 标准或者宽 区E 盖 , 作为有线 网络无法进入 的地方链路备份 。 带无线接入标准 。 Wi MAX 是采用无 线方 式来 代替有 线实现“ 最后 采 用O F D M、 MI MO 技 术 以后 , 增 强 了抗 多径 的能 力 , 能够 非视 公里” 接入的宽带无线接人 技术 , 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来提
一
提高频谱利用率 。 出 的 一 种 空 中接 口标 准 。 可用于将I E E E 8 0 2 . 1 6 a 无线 接 入 热 点 连接 距 传输 , 2 . 3工作 频 段 到互联 网, 还可作为线缆和D S L 的无线扩展技术, 实现无 线宽带接 人。 Wi MAX作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 能提供 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 接, 传输距离可达4 8 Km, 还具有Q O S 保 障、 传输速率高等 。
OFDM A 。
Wi MAX传输速率更快 , 传播距 离更远 , 可供使用用户数更多 , 许多地方无任何宽带 网络 接入 , Wi MAX能消除这些盲区 。 Wi MAX系统组成 ; Wi MA X发射塔 , 从慨念上看和移动手机发 射塔相似 。 单台Wi MAX发射塔可覆盖约8 , 0 0 0 平方公里 。 Wi MA X
通 信 技 术
l }
.
宽带无线接入( Wi MA X) 技术应用
马能 艾 丽娜
( 东川 区文体广 电局 云 南 昆明 6 5 4 1 0  ̄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主要接入方式详解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主要接入方式详解目前常用的宽带有好几种,在某些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网络的融合是发展的趋势,标清IPTV业务需要2M以上带宽,而未来主流的高清视频至少需要10M以上带宽,而中国现有网络依然以ADSL接入为主,通信网络已经逐渐到达瓶颈状态,提高接入技术水平,扩大用户带宽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按照接入方式,主流的接入技术主要分为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两种,有线接入技术主要有ADSL、xPON、PTN等,主要形式为一点对多点接入,带宽统计复用,以以太网模式进行业务承载,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iFi、数字微波等,主要以本地多点分配业务、无线室内覆盖、无线宽带大范围接入等方式实现,有线接入的终端主要以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为主,具有带宽高、稳定性好、可支持高清视频、网络游戏等大数据量业务;而无线接入的终端多为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等,其优势在于随时随地可用、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二、无线宽带网络具有多种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蜂窝、蓝牙等技术。
结合全IP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可在高速和低速移动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宽带无线接入服务,无线宽带可以实现无线蜂窝系统、无线局域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等系统的无缝衔接,使人类实现在任时间、任何地何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通信的梦想。
三、WiFi技术是移动宽带化的重要补充手段,通过与移动通信网络紧/松耦合的方式,在热点提供覆盖,使移动用户能享受高速数据服务,同时又不会增加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消耗,Wi-Fi无线上网目前在大城市比较常用,传输速度非常快,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但由于其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可靠性的限制,还不能广泛应用,只能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以及小型办公区域及家庭的覆盖。
四、DSL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是在一根铜线上分别传输语音与数字信号,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
移动无线接入网技术探析

1移动 无线接入 网的概念及优势
1 . 1移 动 无 线接 入 网 的概 念
它 的覆盖半径 为几百米 , 通 常低功率 的基 站距 国必须要 大力 发展通信业 。移动无线接入 网技 离地面只有几米 ,能够 覆盖 几个街 区或者 是公 术在我国的发展 前景很广 阔,尤其是 山区等特 共室内的小区等 , 它 的主要服务对 象是低速的 殊地 区 ,需要 大量 的接入无 线网。无线接入 网
移动用户。微微小区是微小区的再次分裂 ,它 的半径是十米到三十米 ,基站功率非常低 ,往 往只能覆盖到高层建筑物 中的一层或者是办公
技术中的蜂窝区系统等相关新技术 ,是解 决我
国沿海发达地 区 日益拥挤的移动通信市场的关
所谓接入网 ,也就 是指 用户接入 网,它是
键 ,我国研究人员要充分研 究各种相关技术 ,
பைடு நூலகம்
由业务节点接 口和用户 网络接 口之间 的一系列 室 的走廊 。另外 ,卫 星小 区是期望 以提供一种 将各种技术融合在一起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移 传送实体 即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 接入 网 全球覆盖 的巨大分级蜂 窝区网络 ,完成整个蜂 动无线接入网技术。
能够 由管理接 口进行管理和配置 ,为 电信业务 窝区的网络覆盖 。由此可见 ,分级蜂 窝区网络 提供所需要的传送承载能力 。如果在接入 网的 要 想实现,其 系统的智 能程度必须要 能够 支持 参考文献 某一个部分或者是全部 引入无 线传 输煤质 ,向 这 些类 型,方便 为它们分配业务量 。 【 1 】 刘三久 , 段震寰 , 刘锋 . 宽带无线接入网 技术 用户提供移动 终端业务 或者 是固定 终端业务 , 这就是无线接入 网。无 线接入 网的系统一般 由
目前蜂 窝区 网络技 术 向着 大小 两个 方 向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应用

需要 6 MHz 的带 宽 , 如要 传送 高清 晰度 电视 ( D V) 需要 更宽 的带 H T 则
宽资源 。近些 年来 , 通信 网络和信 源逐 步 实现 了数字 化 , 普通话 音 如
可采用 6 bts 4k i 速率 的 P M 方式传 送 , 高质 量 的可视 电话 可利 用 / C 较
H ) 务 一般 均视为 窄带业 务 。而 B ID z业 —S N则 能传送 几 百 k i s b / 至几 t 百 Mbts i 速率 的业务 , / 这才是 既适 应窄 带 又适应 宽带 业 务 的“ 带综 宽
所 副新 和 国 家无线 电频 谱管 中心副主
任等既 。 国家有突出贡献电信专家。 教授级
一业 大 毕 希 期 学 玉 从 于 无 久 事 北 线 1 电 京 9 ∞ 信 邮 系 技 年 电 .
术标准体制研究工作 卫无 线电频 谱工程和
无线 电管理工作。 曾任 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
兹 的带 宽 , 送一 版 新 闻报纸 需 要 2 0k I 宽 , 送一 路 彩 色 电视 传 4 I - z带 传
宽带接 人技 术 则是提 供 灵 活 、机 动接 ^ 网络 和业 务综 台 利 用 的重要
手段 。
1 宽 带 接 入 业 务 需 求
( ) 宽多 宽才 算宽 ? 1带 我们 通 常所说 的带 宽 即指 用来 传递某 类信 息所需 要 的最 低和最 高频 率 间隔 范 围。普 通 的话 音业 务 只 占几 千赫
8, 一2
电话 Q 音 频
Hi —
8 3 —2
4-4 8, 6
低 速
中 速
<O l
1-y o4l
出来 的宽带 无线接 人 系统 , 仍在发 展 中 。 现 该技 术 主 要解决 骨 干网 ( 交换 机 ) 到用 户的宽 带接 人 问题。工 作 在 2 ~ 1 H 频段 上 ,可用 无 线射 频频带 宽达 1 4 4 z G G z H 以上 L S采 用点 ( MD 主站或基 站 ) 对多 点 ( 远端 站 或用 户站 ) 的组 网方 式 . 站可 直接 连 人 广域 网。 基 远端 站 向客 户端 提供 多种接 口类 型 , 如以太 网接 口 、 A N 接 口、 中继 接 口及 E 接 口等 。L D T 帧 l i S采 用 多 d 扇 区覆 盖 , 务 区半 径 一 般 可达 2 5k , 服 — r 特殊 需要 n 时 可达 十几公里 。使用 在 一定角度 范 围 内聚焦 的小 尺 寸 喇叭 天线 ,覆盖 客 户 端设 备 。通 常 采 用 P K、 S
浅谈网络无线接入技术

体验信 息化
Ifr t ain no mai t z o
数 据 速 率 ,这 一 充 足 的带 宽 使 一 个 基 站 能 够 同 时支 持 数 百 个 企 业 和 家庭 的上 网需 求 。
时支持固定8 2 1d 0 .6 和移动 82 1e 0 .6 无线接入 , 其移动速率 目标为车速 移动( 通常认为可 以达到 1 0 m/ ) 2k h 。
成长中的 Wi MAX 论坛
Wi MAX 论 坛 是 业 界
现实与理想
从 Wi MAX技术标
准 看 , 优势 明显 。 类 其 人 可以通过 Wi MAX的 实
在 2 0 年发起 的非赢利性 01
组织 , 其组 建 目的是 为促 进
和认证 采用IE 0 .6 E E 8 2 1和
量 笔记 本 采 用 ;同 时 由于 W i —
就是需要连线 ,作为 “ 着尾 巴”的互联 网接入 ,它们缺 拖
乏移动性 。
F 技术使 用的无线频率是非管 i
走 向无线宽带
随着手机用户 的急剧增加 , 除原有的语音通讯需求外 , 手机
制频率 ,其可 以相对 自由地被 采用 ;此外,支持 wi F 接入 — i
E I Hi e M AN 无 线 TS pr
现 ,完成更大区域的无
线高速、 高带宽接入 。 而
且 ,Wi MAX技术的非 视距连接可 以解决城市 建筑障碍物对微波传输 的影响 ,提高无线接入
《 素■
.
MA N技术 规格 的宽带无线 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 并加 快这 些产 品推 向市场
技术 的基 站、天线也被 生产 出
来, 安置在机场 、 啡屋 、 咖 酒吧 和其 他 人员 大量 流动 的场 所 , 由I SP进行 管理 ,为笔记 本、
WLAN技术原理及应用

WLAN技术原理及应用WLAN(无线局域网)是一种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数据的局域网技术。
它通过无线接入点(AP)与无线网络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进行通信,实现无线传输数据的功能。
WLAN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如下:一、WLAN技术原理1.无线接入点:WLAN网络的核心设备是无线接入点,它负责管理和控制无线网络,充当数据传输的桥梁。
它通过无线电波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并将数据传输到有线网络中。
2.无线设备:无线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并且通常具备具备无线网卡,以便通过无线信号与无线接入点进行通信。
3.无线信道:WLAN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数据,无线信道使用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
其中,2.4GHz和5GHz是常用的无线电频段。
无线信道具有一定的带宽,用于传输数据。
4. 数据传输:WLAN使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发送数据。
数据将分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无线信道发送。
接收方在接收并发送ACK确认后,发送方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二、WLAN技术应用1.家庭无线局域网:在家中使用WLAN技术可以方便地通过无线网络访问互联网。
通过一个无线接入点,多台无线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到网络,并共享互联网连接。
2.企业无线局域网:企业内部通常需要部署无线局域网,以便员工可以在办公室内自由地访问互联网。
WLAN可以扩展企业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公共无线局域网:在公共场所(如咖啡馆、机场、火车站等),提供免费或收费的无线网络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互联网访问,方便了出行时的网络需求。
4.移动无线网络:在移动车辆(如公交车、出租车等)上安装无线接入点,使乘客可以在车上访问互联网,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
5.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大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采集环境数据并进行传输和处理。
深入了解GTP协议通用分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核心协议

深入了解GTP协议通用分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核心协议GTP(GPRS Tunneling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传输IP数据包的协议。
它作为通用分组无线电接入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的核心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一、GTP协议的基本概念GTP协议是在GPRS网络中,通过用户设备(UE)与移动通信核心网(Core Network,CN)之间进行IP数据包传输的重要协议。
GTP协议通过在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之间建立隧道,将用户设备上的IP数据包封装传输到核心网中,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功能。
二、GTP协议的实现原理GTP协议的实现原理包括GTP-C(GPRS Tunneling Protocol-Control Plane)和GTP-U(GPRS Tunneling Protocol-User Plane)两个主要部分。
GTP-C负责在用户设备和核心网之间建立、维护和释放隧道,而GTP-U则负责在隧道中传输用户设备上的IP数据包。
1. GTP-C的实现原理在GTP-C中,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之间通过GTP控制平面进行通信。
GTP-C协议包括以下功能:(1)隧道管理:GTP-C协议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之间的隧道,确保数据传输的顺畅进行。
(2)用户会话管理:GTP-C协议通过用户会话管理,实现用户设备在核心网中的身份识别和管理。
(3)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GTP-C协议可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对用户设备上的IP数据包进行优先级和速率的控制,确保服务质量。
2. GTP-U的实现原理GTP-U是GTP协议的用户平面,负责在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之间传输IP数据包。
GTP-U协议包括以下功能:(1)封装与解封装:GTP-U协议将用户设备上的IP数据包封装成GTP数据包,通过GTP隧道传输到核心网中,同时在核心网中将GTP数据包解封装为IP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
无线接入新热点技术分析

无线接入新热点技术分析陈洁摘要分别介绍了对目前无线接入领域的802.16、UWB和RFID等热点技术的原理、特点,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应用场合。
关键词无线接入802.16 UWB RFID1、前言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个人对数据通信需求的快速增长,全球通信产业技术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无线化、宽带化和IP化。
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推动了市场对宽带网络的需求,宽带用户数量在全球呈现出非常强势的增长态势。
在众多的宽带技术中,无线技术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成为近年来通信技术市场的最大亮点,是构成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通信技术满足了用户对在不同移动状态下获取网络信息的强烈需求,也符合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生活节奏紧张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网络部署迅速便捷的特点,对于缺乏线缆资源的新兴运营商来说,无线通信技术是成功部署通信网络,迅速为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的最佳手段。
目前,以3.5GHz、5.8GHz和26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为代表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应用。
与此同时,IEEE 802系列标准组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802.16和802.15等一系列无线通信标准,一些无线接入技术新热点纷纷涌现并成为业界继3G之后的又一关注重点,如802.16、UWB和RFID等。
2、802.16技术IEEE针对特定市场需求和应用模式提出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互补性无线标准,其中IEEE802.16标准是针对无线城域网应用而提出的。
IEEE 802.16标准又称为IEEE Wireless MAN空中接口标准,对工作于不同频带的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进行了规范。
由于它所规范的无线系统覆盖范围在千米量级,因此802.16系统主要应用于城域网。
根据使用频带低不同,802.16系统可分为应用于视距和非视距两种;根据是否支持移动特性,802.16标准又可分为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802.16d)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802.16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也称空中接口)是无线通信的关键问题。
它是指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间的信息传递。
无线信道传输的信号应遵循一定的协议,这些协议即构成无线接入技术的主要内容。
无线接入技术与有线接入技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可以向用户提供移动接入业务。
无线接入网是指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电波这一传输媒质连接用户与交换中心的一种接入技术。
在通信网中,无线接入系统的定位:是本地通信网的一部分,是本地有线通信网的延伸、补充和临时应急系统。
无线接入系统可分以下几种技术类型:
(1)模拟调频技术:工作在470MHz频率以下,通过FDMA方式实现,因载频带宽小于25KHz,其用户容量小,仅可提供话音通信或传真等低速率数据通信业务,适用于用户稀少、业务量低的农村地区。
在超短波频率已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在超短波频段给无线接入技术规划专用的频率资源不会很多。
因此,无线接入系统在与其他固定、移动无线电业务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共用相同频率。
(2)数字直接扩频技术:工作在1700MHz频率以上,宽带载波可提供话音通信或高速率、图像通信等业务,其具有通信范围广、处理业务量大的特点,可满足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本需求。
(3)数字无绳电话技术:可提供话音通信或中速率数据通信等业务。
欧洲的DECT、日本的PHS等技术体制和采用PHS体制的UT斯达康的小灵通等系统用途比较灵活,既可用于公众网无线接入系统,也可用于专用网无线接入系统。
最适宜建筑物内部或单位区域内的专用无线接入系统。
也适宜公众通信运营企业在用户变换频繁、业务量高的展览中心、证券交易场所、集贸市场组建小区域无线接入系统,或在小海岛上组建公众无线接入系统。
(4)蜂窝通信技术:利用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如TACS、AMPS等技术体制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如GSM、DAMPS、IS-95CDMA和正在讨论的第3代无线传输技术等技术体制组建无线接入系统,但不具备漫游功能。
这类技术适用于高业务量的城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