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综合实验题的探究分析(知识梳理与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综合实验题的探究分析(知
识梳理与训练)
解题策略分析
1.实验题中常涉及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特殊试剂的存放以及化学实验安全等
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化学常用仪器:
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形状和规格。
②注意“0”刻度,如滴定管、托盘天平、温度计等。
③注意精确度,如托盘天平、滴定管、量筒等。
④注意相似仪器的细微差别,如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的差别;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的差别;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差别等。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审题时要注意每种操作的关键点。
如稀释浓硫酸要注意顺序;气密性检查要注意形成密闭体系;分液操作要注意上层液体、下层液体取出方法等。
(3)化学试剂的存放:要注意特殊试剂的存放。
如Na、K的存放(防氧化);白磷的存放(防氧化);浓HNO3的存放(防分解);碱液的存放(防黏结)等。
(4)化学实验安全:审题时要注意: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是否做到防爆炸。
②加热液体混合物,是否做到防暴沸。
③制取有毒气体,是否做到防中毒。
④排水法收集气体或用水吸收气体,是否做到防倒吸。
⑤制取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是否做到防污染。
2.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
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
(1)可行性方面
①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
②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
(2)绿色化学方面
①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②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
③原料利用率及反应速率是否较高;
④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④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
⑤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4)从规范性方面
①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②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③仪器拆卸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
④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5)最佳方案的选择: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所谓最佳,就是装置最简单,药品容易取得、价格低廉,现象明显,干扰小,无污染。
3.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
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
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
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
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
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强化训练
1.(2019·浙江4月选考,31)某兴趣小组在定量分析了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Al2O3、Fe2O3和SiO2]中Mg含量的基础上,按如下流程制备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
相关信息如下:
①700 ℃只发生MgCO3和Mg(OH)2的分解反应。
②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
③“蒸氨”是将氨从固液混合物中蒸出来,且须控制合适的蒸出量。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步骤Ⅰ,煅烧样品的容器可以用坩埚,不能用烧杯和锥形瓶
B.步骤Ⅲ,蒸氨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MgO的溶解量
C.步骤Ⅲ,可以将固液混合物C先过滤,再蒸氨
D.步骤Ⅳ,固液分离操作可采用常压过滤,也可采用减压过滤
(2)步骤Ⅲ,需要搭建合适的装置,实现蒸氨、吸收和指示于一体(用硫酸溶液吸收氨气)。
①选择必须的仪器,并按连接顺序排列(填写代表仪器的字母,不考虑夹持和橡皮管连接):热源→________。
②为了指示蒸氨操作完成,在一定量硫酸溶液中加指示剂。
请给出并说明蒸氨可以停止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
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后发现溶液呈碱性。
①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操作上分析引入杂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采用盐酸代替步骤Ⅱ中的NH4Cl溶液处理固体B,然后除杂,制备MgCl2溶液。
已知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
金属离子
pH
开始沉淀完全沉淀
Al3+ 3.0 4.7
Fe3+ 1.1 2.8
Ca2+11.3-
Mg2+8.410.9
请给出合理的操作排序(从下列操作中选取,按先后次序列出字母,操作可重复使用):固体B→a→()→()→()→()→()→()→MgCl2溶液→产品。
a.用盐酸溶解b.调pH=3.0c.调pH=5.0d.调pH=8.5e.调pH=11.0f.过滤g.洗涤
答案(1)ABD(2)①a→d→f→c②甲基橙,颜色由红色变橙色(3)①碱式氯化镁(或氢氧化镁)②过度蒸发导致氯化镁水解(4)c f e f g a
解析(1)煅烧固体样品需用坩埚,烧杯和锥形瓶用来加热液体,A项正确;氯化铵水解方程式为NH4Cl+H2O NH3·H2O+HCl,氧化镁和HCl反应,蒸氨即一水合氨分解,平衡向
右移动,HCl浓度变大,促进了氧化镁的溶解,B项正确;根据信息②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不能先过滤,否则氧化镁损耗很大,C项错误;固液分离操作均可采用常压过滤,使用减压过滤加快过滤速度,也可行,D项正确。
(2)①先选发生装置为a,然后连接回流装置d,生成的氨气有水蒸气,需要干燥,然后连接干燥管f,氨气是碱性气体,需要用酸吸收,最后连接c。
故答案填a→d→f→c。
②硫酸和氨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铵[(NH4)2SO4],硫酸铵显酸性,因而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其颜色变化是红色变为橙色。
(3)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
①溶液仍呈碱性,注意不可能是氨气的影响,由于氯化镁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溶液的碱性是由杂质引起的。
考虑到氯化镁易水解,所以含有的杂质可能是Mg(OH)Cl或者Mg(OH)2。
②升高温度会促进水解的进行,因而必然是蒸发阶段导致,即过度蒸发导致氯化镁水解。
(4)根据各离子完全沉淀的pH,加酸后溶液呈酸性,可逐步提高pH,同时以沉淀形式除掉不同离子,因而先将pH调至5.0,除掉Al3+和Fe3+,然后过滤其沉淀,然后将pH调至11.0使得Mg2+变为Mg(OH)2沉淀,过滤并洗涤,得到纯净的Mg(OH)2沉淀,然后加入盐酸得到氯化镁溶液。
2.(2018·浙江11月选考,31)某兴趣小组用镀锌铁皮按下列流程制备七水合硫酸锌(ZnSO4·7H2O)
相关信息如下:
①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相关pH范围。
②ZnSO4的溶解度(物质在100 g水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
请回答:
(1)①镀锌铁皮上的油污可用Na2CO3溶液去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Ⅰ,可用于判断镀锌层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需加入过量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合适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Ⅳ,需要用到下列所有操作:a.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b.在60 ℃蒸发溶剂;c.冷却至室温;d.在100 ℃蒸发溶剂;e.过滤。
请给出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可重复使用)。
(5)步骤Ⅴ,某同学采用不同降温方式进行冷却结晶,测得ZnSO4·7H2O晶体颗粒大小分布如图1所示。
根据该实验结果,为了得到颗粒大小相对均一的较大晶粒,宜选择_______(填字母)方式进行冷却结晶。
A.快速降温B.缓慢降温C.变速降温
(6)ZnSO4·7H2O产品的纯度可用配位滴定法测定。
①下列关于滴定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图2中,应将凡士林涂在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
B.滴定前,锥形瓶和滴定管均须用标准溶液润洗
C.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转移
D.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旋塞滴加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向同一方向旋转E.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无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有气泡,则测得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小②图3中显示滴定终点时的读数是________ mL。
答案(1)①Na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促使油脂水解②产生气泡的速率显著变慢
(2)使Fe2+尽可能转化为Fe3+,且H2O2易分解(Fe3+催化加速分解)
(3)2.8~5.4
(4)dabace
(5)C
(6)①ADE②20.60
解析(1)①Na2CO3水解呈碱性,可以促进油脂的水解;②由于镀锌铁皮能形成原电池,且Zn作负极,所以一开始产生H2速率快,当Zn完全反应后,Fe与H2SO4反应产生H2的速率明显减慢。
(2)加入H2O2,主要目的是使Fe2+转化成Fe3+,由于Fe3+能催化H2O2分解,所以H2O2应过量。
(3)调节pH应使Fe3+完全沉淀,而Zn2+不沉淀,所以pH范围应为2.8≤pH<5.4。
(5)根据图示,变速降温得到的晶粒较大。
(6)①B项,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标准溶液润洗;C项,将标准液装入滴定管时,应将标准液直接注入滴定管,若借助烧杯或漏斗转移,会造成标准液不标准;E项,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会造成读出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②滴定管读数时,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3.(2017·浙江11月选考,31)某兴趣小组用铝箔制备Al2O3、AlCl3·6H2O及明矾大晶体,具体流程如下:
已知:AlCl3·6H2O易溶于水、乙醇及乙醚;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请回答:
(1)步骤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Ⅱ中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Ⅲ,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
A.坩埚洗净后,无需擦干,即可加入Al(OH)3灼烧
B.为了得到纯Al2O3,需灼烧至恒重
C.若用坩埚钳移动灼热的坩埚,需预热坩埚钳
D.坩埚取下后放在石棉网上冷却待用
E.为确保称量准确,燃烧后应趁热称重
(3)步骤Ⅳ,选出在培养规则明矾大晶体过程中合理的操作并排序________。
①迅速降至室温②用玻璃棒摩擦器壁③配制90 ℃的明矾饱和溶液④自然冷却至室温
⑤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悬挂在溶液中央⑥配制高于室温10~20 ℃的明矾饱和溶液
(4)由溶液A制备AlCl3·6H2O的装置如下图
①通入HCl的作用是抑制AlCl3水解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Ⅴ,抽滤时,用玻璃纤维替代滤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时,合适的洗涤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Ⅵ,为得到纯净的AlCl3·6H2O,宜采用的干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AlO-2+CO2+2H2O===Al(OH)3↓+HCO-3
(2)BCD
(3)⑥⑤④
(4)①降低AlCl3的溶解度,使其以AlCl3·6H2O晶体形式析出
②强酸性环境会腐蚀滤纸饱和氯化铝溶液
③用滤纸吸干
解析(2)Al(OH)3加热失去水生成固体Al2O3,涉及的仪器是坩埚、坩埚钳、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等,此题重点考查的是坩埚和坩埚钳的使用注意事项。
坩埚洗净后,需要缓慢加热到500 ℃以上才可以使用,故A项错;称量灼烧前后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坩埚内固体只有Al2O3,故B正确;使用坩埚钳移动坩埚时,需预热坩埚钳,故C正确;坩埚取下后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冷却,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待用,故D正确;加热后的固体应先冷却后再称量,测定结果更准确,且灼烧过的Al2O3不吸潮,故不需要趁热称量,故E错。
(3)由表格可知,考查影响晶体大小的因素,以及明矾晶体的制备过程。
明矾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选用低温下明矾饱和溶液,再用规则明矾小晶体悬挂在溶液中央,自然冷却,故选⑥⑤④。
(4)此装置的目的是制备AlCl3·6H2O,通入HCl后在冷水浴作用下晶体析出,故HCl的作用除了抑制AlCl3水解,还能促进AlCl3·6H2O晶体析出;大量HCl溶解使溶液呈强酸性,会腐蚀滤纸,故采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干燥晶体时为了防止失去结晶水,一般用滤纸吸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