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5有利于教育技术向深层次发展。
学科性质
应用性、桥梁性学科
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设计理论学科
规定性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三个层次
基于“产品”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堂”的教学设计
基于“系统”的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4学习环境设计
5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第二章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
控制功能
激励功能
中介功能
测度功能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4有利于沟通和交流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归类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教学目标分析及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整体性。
2灵活性
3层次性
第三章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或称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判断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技术——概念图
概念图就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概念图的作用
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
概念图是一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的有效工具。
概念图也是一种测评工具,考察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的总体特征。
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风格的含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三种学习动机分析
认知内驱力:来自好奇,源于实践,是稳定的内部动机,如持久的学习。
自我提高内驱力:为赢得尊重、地位、金钱等。
附属内驱力:为赢得别人的认同认可等。
第四章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方法
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教学策略
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方式、方法、媒体等的总和),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相同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相对稳定;教学策略则灵活多变,指向单个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联系:教学模式通常是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联系:教学方法可看做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区别:教学策略表现为一定的教学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大于教学方法。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五环式教学模式
3九段式教学模式
4掌握学习模式
5情景陶冶教学策略
6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1发现学习模式
2支架式教学策略
3抛锚式教学策略
4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5启发式教学策略
6自我反馈教学策略
7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典型的协作学习策略
1课堂讨论
2角色扮演
3竞争
4协同
5伙伴
支架式教学策略
定义:这种策略“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该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来源:维果斯基的“邻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的作用就是创造最邻近发展区;教师的作用是搭脚手架。
脚手架:指教师所能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现有能力的支持的形式。
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由教师完成2进入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师生共同完成
3独立探索。——学生独立完成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策略
提出者: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
主要观点:该策略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也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主要步骤
1创设情境
2确定问题——“抛锚”
3自主学习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以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理论基础:认知弹性理论,其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主要步骤
1呈现基本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建立思维模型、培养发散思维
4小组协作学习
5学习效果评价
启发式教学策略
主要步骤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尝试知识探究(教师要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3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练习的尝试(应用,训练思维,增加创造性因素)
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教学细节调节)
6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自我反馈教学策略
主要观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变错误,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优点:可避免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
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主要观点:模拟科学家面对疑难情境,搜集和加工所需资料,最后达成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
目的:使学生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步骤
1选择课题
2解释探究的程序
3搜集相关的资料
4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
5说明规则,解释理论
6分析探究过程
条件:使用Internet
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问题、资料、提示、反馈
典型的协作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