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文化发展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研究也应从多方入手,涉及 一系列课题,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 (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 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文化史
肇始于春秋,成长于秦汉, 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
中国香文化之发展
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 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 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 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 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 向阳。
现当代时期的香文化
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在19世纪后半期,欧洲就已出现了人工合 成香料(即化学香精)。这些化学香精不仅能大致地模拟出绝大多数 香料的味道,而且原料(如石油、煤焦油等)易得,成本价格极其低 廉,并能轻易的产生非常浓郁的香味。所以它很快就取代了天然香料, 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添香剂,在制香行业中同样如此。较之天 然香料,采用化学香精制作的香品价格低廉,自然是厂家愿制,商家 愿卖,香客愿买。以至于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见到的绝大多数香品都 是这类化学香精香。名为檀香、沉香,其实只是使用了有“檀香味” 或“沉香味”的化学香精。
秦汉时,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 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 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沉香、苏合香、鸡舌 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 及佛教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香囊】 香囊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
以便随身携带或挂佩,多为刺绣丝袋, 也常把绣袋再放入石、玉、金、银等 材质的镂空小盒。
香具种类
【香筒】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
的香具,又称“香笼” (以区别于插香用的小 筒)。造型多为长而直的 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 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 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 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 质材多为竹、木或玉石, 也有高档的象牙制品。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 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 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 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 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 人的千年神韵。
现当代时期的香文化
晚清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长期不安,以及西方社会思 潮的传入,使中国的传统社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香文 化也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发展时期。
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所以香文化的发展特 别需要一个安定繁荣的“盛世”环境,而近现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不 仅极大的影响了香料贸易和制香行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怡 情的闲情逸致。
真
不 数 淮 山 桂 树
成 佛 国 香 云 界
丛
香具的家族
香具种类 云烟缭绕的山海——博山炉 珠光宝气的传奇——宣德炉
与香具
香具种类
香具是使用香品时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称为香器(严格 说来,制香时使用的工具称为“香器”,用香时的工具称为“香 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香斗、香筒(即香 笼)、卧炉、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盘、香盒、 香夹、香箸、 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既是为了便于使用不同类 型的香品,同时也是一些美观的饰物。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也对香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佛家的教理 经书对香大加推崇,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不仅敬佛供 佛时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也要焚香;在当时广为流行的 浴佛法会上,要以上等香汤浴佛;在佛殿、法坛等场所还常要泼洒香 水。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动频繁,其用香数量之大便可想 而知了。
随着唐王朝成为一个空前富强的大帝国,其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 都空前繁荣起来。西域的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源源 不断的运抵中国。虽然安史之乱后,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 但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中期以后,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开始兴盛起来,从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经两广、福建进入北方。香料贸 易的繁荣,使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社会的富 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为香文化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春秋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 现当代时期的香文化
春秋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战国时, 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 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 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
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 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 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 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香文化的发展。而唐代之后,局 面就完全不同了。
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
在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 的组合香具。
到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曾亲自督办,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 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 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这就是成为后世 传奇的“宣德炉”。“宣德炉”所具有的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现在 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 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 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 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 《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 录……
中国香文化的意义
明窗延静昼, 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 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陈与义《焚香》· 宋朝
中国香文化的定义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 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 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 与观念。
香具种类
【薰球】 薰球又称香球,呈圆球状,
带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 下两半,两半球之间以卡榫连 接。内套数层小球,皆以承轴 悬挂于外层,最内层设有焚香 的小“杯”,无论薰球如何转 动,小杯始终能保持水平,杯 内香品也不会倾倒出来。其设 计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 里也不会倾覆熄灭,故也称 “被中香炉”,其原理与现代 的陀螺仪相似。
【香炉】 香炉是最常见的香具,其外形各式
各样,如博山炉、筒式炉、莲花炉、鼎 式炉等等。材质多为陶瓷或铜、铝等金 属,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来流行 铜炉,铜炉不惧热,而且造型富于变化。 其他材质的香炉,常在炉底放置石英等 隔热砂,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
香具种类
【手炉】 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提带
(带有提樑)的小熏炉,用于取暖, 也可薰香。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 花瓣形等;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 吉祥图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 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珠光宝气的传奇——宣德炉
珠光宝气的传奇——宣德炉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 的财富。瞻念她在今日之气象,固然使人心生忧虑,但令人欣喜振 奋的是,走过风云激荡的20世纪的中国人,正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 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对其精华灿烂报以更加睿智的热爱与 珍惜;更有众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兴味于传统文化的人们, 共同关心着她的发展;而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 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在唐代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 朝博山炉的样式,外观也更加华美。
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
宋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 也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并且出现了《洪氏香谱》等一批关于香的专著,步入了中 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
文化史
中国香文化之概述
中国香文化的意义 中国香文化的定义
山
玉 中 还 有 辟 邪
下 曾 逢 化 松 石
香
中国香文化的意义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 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 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 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 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 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后, 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香具种类
【香插】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
香(或棒香)的带有 插孔的基座。基座高 度、插孔大小、插孔 数量有各种款式,以 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 香。
【香盒】 香盒用于放置香品,
又称香筥、香合、香函、 香箱等。形状多为扁平 的圆形或方型,多以木、 铜、铝等制成,大小不 等。既是容器,也是香 案、居室的饰物。
云烟缭绕的山海——博山炉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 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 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 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 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 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宋代的航海技术发达,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比唐代更为繁荣。 巨大的商船把南亚和欧洲的乳香、龙脑、沉香、苏合香等多种香料运 抵泉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再转往内地,同时将麝香等中国盛产的香料 运往南亚和欧洲。(沿“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中国的物品中,香料占 有很大的比重,常被称为“香料之路”。)
宋朝政府还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类似于现在的海关),专门负 责管理进出口贸易。当时市舶司对香料贸易征收的税收甚至成为国家 的一大笔财政收入。宋朝政府甚至还规定乳香等香料由政府专卖,民 间不得私自交易。足见当时香料贸易的繁盛与香料用量之大。
云烟缭绕的山海——博山炉
左图为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 (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墓出土的 国宝“错金博山炉”。炉身通体用刚 柔相济的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 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 以象征陆地和群山。炉盖依山势镂孔, 山峦间有神兽出没,虎豹奔走,机灵 的小猴或是蹲于山峰高处,或是骑在 兽背上玩耍,猎人则在山中巡猎。自 然山景秀丽生动。炉座把上透雕三条 欲腾出海面的蛟龙,以龙头擎托炉盘。 在炉座把上的山海之间饰有龙纹,寓 意天、地、人三界的交融。制作工艺 极为精湛。
西汉初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长沙 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炉和熏烧的香草。
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盛行。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 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四年”字样的陶炉。
春秋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虽战乱不断,但香文化仍获得了较大发展。 薰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同时,道教佛教兴盛,两家都提倡用 香。 这一时期,人们对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有了较深的研究,并广 泛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出现了“香方”的概 念。配方的种类丰富,并且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治病的药香。 “香”的含义也发生了衍变,不再仅指“单一香料”,而是也常 指“由多种香料依香方调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合 香”。 从单品香料演进到多种香料的复合使用,这是香品的一个重要发 展。
文化史
肇始于春秋,成长于秦汉, 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
中国香文化之发展
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 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 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 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 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 向阳。
现当代时期的香文化
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在19世纪后半期,欧洲就已出现了人工合 成香料(即化学香精)。这些化学香精不仅能大致地模拟出绝大多数 香料的味道,而且原料(如石油、煤焦油等)易得,成本价格极其低 廉,并能轻易的产生非常浓郁的香味。所以它很快就取代了天然香料, 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添香剂,在制香行业中同样如此。较之天 然香料,采用化学香精制作的香品价格低廉,自然是厂家愿制,商家 愿卖,香客愿买。以至于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见到的绝大多数香品都 是这类化学香精香。名为檀香、沉香,其实只是使用了有“檀香味” 或“沉香味”的化学香精。
秦汉时,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 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 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沉香、苏合香、鸡舌 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 及佛教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香囊】 香囊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
以便随身携带或挂佩,多为刺绣丝袋, 也常把绣袋再放入石、玉、金、银等 材质的镂空小盒。
香具种类
【香筒】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
的香具,又称“香笼” (以区别于插香用的小 筒)。造型多为长而直的 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 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 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 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 质材多为竹、木或玉石, 也有高档的象牙制品。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 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 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 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 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 人的千年神韵。
现当代时期的香文化
晚清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长期不安,以及西方社会思 潮的传入,使中国的传统社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香文 化也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发展时期。
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所以香文化的发展特 别需要一个安定繁荣的“盛世”环境,而近现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不 仅极大的影响了香料贸易和制香行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怡 情的闲情逸致。
真
不 数 淮 山 桂 树
成 佛 国 香 云 界
丛
香具的家族
香具种类 云烟缭绕的山海——博山炉 珠光宝气的传奇——宣德炉
与香具
香具种类
香具是使用香品时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称为香器(严格 说来,制香时使用的工具称为“香器”,用香时的工具称为“香 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香斗、香筒(即香 笼)、卧炉、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盘、香盒、 香夹、香箸、 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既是为了便于使用不同类 型的香品,同时也是一些美观的饰物。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也对香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佛家的教理 经书对香大加推崇,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不仅敬佛供 佛时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也要焚香;在当时广为流行的 浴佛法会上,要以上等香汤浴佛;在佛殿、法坛等场所还常要泼洒香 水。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动频繁,其用香数量之大便可想 而知了。
随着唐王朝成为一个空前富强的大帝国,其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 都空前繁荣起来。西域的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源源 不断的运抵中国。虽然安史之乱后,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 但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中期以后,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开始兴盛起来,从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经两广、福建进入北方。香料贸 易的繁荣,使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社会的富 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为香文化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春秋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 现当代时期的香文化
春秋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战国时, 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 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 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
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 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 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 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香文化的发展。而唐代之后,局 面就完全不同了。
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
在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 的组合香具。
到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曾亲自督办,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 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 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这就是成为后世 传奇的“宣德炉”。“宣德炉”所具有的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现在 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 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 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 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 《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 录……
中国香文化的意义
明窗延静昼, 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 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陈与义《焚香》· 宋朝
中国香文化的定义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 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 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 与观念。
香具种类
【薰球】 薰球又称香球,呈圆球状,
带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 下两半,两半球之间以卡榫连 接。内套数层小球,皆以承轴 悬挂于外层,最内层设有焚香 的小“杯”,无论薰球如何转 动,小杯始终能保持水平,杯 内香品也不会倾倒出来。其设 计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 里也不会倾覆熄灭,故也称 “被中香炉”,其原理与现代 的陀螺仪相似。
【香炉】 香炉是最常见的香具,其外形各式
各样,如博山炉、筒式炉、莲花炉、鼎 式炉等等。材质多为陶瓷或铜、铝等金 属,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来流行 铜炉,铜炉不惧热,而且造型富于变化。 其他材质的香炉,常在炉底放置石英等 隔热砂,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
香具种类
【手炉】 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提带
(带有提樑)的小熏炉,用于取暖, 也可薰香。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 花瓣形等;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 吉祥图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 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珠光宝气的传奇——宣德炉
珠光宝气的传奇——宣德炉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 的财富。瞻念她在今日之气象,固然使人心生忧虑,但令人欣喜振 奋的是,走过风云激荡的20世纪的中国人,正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 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对其精华灿烂报以更加睿智的热爱与 珍惜;更有众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兴味于传统文化的人们, 共同关心着她的发展;而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 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在唐代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 朝博山炉的样式,外观也更加华美。
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
宋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 也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并且出现了《洪氏香谱》等一批关于香的专著,步入了中 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
文化史
中国香文化之概述
中国香文化的意义 中国香文化的定义
山
玉 中 还 有 辟 邪
下 曾 逢 化 松 石
香
中国香文化的意义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 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 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 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 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 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后, 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香具种类
【香插】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
香(或棒香)的带有 插孔的基座。基座高 度、插孔大小、插孔 数量有各种款式,以 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 香。
【香盒】 香盒用于放置香品,
又称香筥、香合、香函、 香箱等。形状多为扁平 的圆形或方型,多以木、 铜、铝等制成,大小不 等。既是容器,也是香 案、居室的饰物。
云烟缭绕的山海——博山炉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 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 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 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 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 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宋代的航海技术发达,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比唐代更为繁荣。 巨大的商船把南亚和欧洲的乳香、龙脑、沉香、苏合香等多种香料运 抵泉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再转往内地,同时将麝香等中国盛产的香料 运往南亚和欧洲。(沿“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中国的物品中,香料占 有很大的比重,常被称为“香料之路”。)
宋朝政府还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类似于现在的海关),专门负 责管理进出口贸易。当时市舶司对香料贸易征收的税收甚至成为国家 的一大笔财政收入。宋朝政府甚至还规定乳香等香料由政府专卖,民 间不得私自交易。足见当时香料贸易的繁盛与香料用量之大。
云烟缭绕的山海——博山炉
左图为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 (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墓出土的 国宝“错金博山炉”。炉身通体用刚 柔相济的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 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 以象征陆地和群山。炉盖依山势镂孔, 山峦间有神兽出没,虎豹奔走,机灵 的小猴或是蹲于山峰高处,或是骑在 兽背上玩耍,猎人则在山中巡猎。自 然山景秀丽生动。炉座把上透雕三条 欲腾出海面的蛟龙,以龙头擎托炉盘。 在炉座把上的山海之间饰有龙纹,寓 意天、地、人三界的交融。制作工艺 极为精湛。
西汉初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长沙 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炉和熏烧的香草。
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盛行。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 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四年”字样的陶炉。
春秋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虽战乱不断,但香文化仍获得了较大发展。 薰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同时,道教佛教兴盛,两家都提倡用 香。 这一时期,人们对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有了较深的研究,并广 泛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出现了“香方”的概 念。配方的种类丰富,并且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治病的药香。 “香”的含义也发生了衍变,不再仅指“单一香料”,而是也常 指“由多种香料依香方调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合 香”。 从单品香料演进到多种香料的复合使用,这是香品的一个重要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