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意识到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能 力的个 体差异
2、导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疲劳因素
疲劳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类疲劳因素。 生理疲劳中,又有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两种。 心理疲劳是指工作疲劳在心理上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 紧张、迟缓,情绪低落等。
时间因素
分为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和工作能力的昼夜波动
社会心理因素
➢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影响安全生产 ➢ 节假日前后,容易发生事故。 ➢ 家庭关系的好坏也影响安全生产。
有这样一则寓言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 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万剃头后,就将剃 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竟然也 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习惯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 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使是打破常规的违章,最 终也可以演变为习惯性的违章。
目录
1 提高安全意识是安全管 理第一步
2 员工安全行为分析 3 从安全意识到行为习惯
养成的途径
4 用科学管理来推动安全 意识到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一篇 提高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第一步
意识、态度、知识、技能是人养成行为习惯的几个重要方面,意识是基础,而基础的形 成又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成效—安全成为行为习惯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动作会形成行为 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人都有自己的习 惯,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工作、生活、与 人交往或是思考问题。安全文化要求团体每一个人都以“安全 第一”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
二、有安全意识≠有安全行为习惯
➢ 安全意识指导安全行为,但是有安全 意识未必有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只是 促成安全行为的一个条件。
➢ 安全意识只有成为下意识的情况下, 也就是成为行为习惯时,才会必然产 生安全行为。
哈尔滨市203路公交车司机何国强的行动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天,何国强和往常一样,载着满满一车乘客沿着203路公 交路线向前行驶,一切如常。突然,车在一个一个十字路 口摇摇晃晃,在躲过几辆车辆飞驰而过的小车后稳稳的停 在了路边。随即,应急灯闪亮起来,乘客们神色慌张,踉 踉跄跄的吵嚷着下车,而何国强却因脑出血,永远的离开 了人世。他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不仅将车安全的停在了 路边、打开警示灯,还拉起手刹、打开了车门。何国强用 下意识行为和生命换来了一车乘客的安全。
从安全意识 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培训讲师: 培训日期: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习惯就像我们每天要吃饭、睡觉、 休息,早上起床要洗脸一样,从来不需要记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就是习惯。
习惯成就人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则成就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很大程度取决于 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习惯。只有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生 产的习惯,才能使员工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导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侥幸心理
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普遍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 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 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 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 时有所见。例如:某项作业应该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要某种持证作业 人员协作的而不去请,指派无证人员上岗作业;该回去拿工具的不去拿,就近随 意取物代之等。
2、导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缺乏安全知识
不求上进,工作缺乏积极性,技术差,得过且过;或平时不注意学习,自我保护 意识差、蛮干。 某厂的一台换热热器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拆装换热器要先拆卸螺栓,当时要拆 装M24的螺栓150个和M20的栓900个。因工作量大,天气又太热,旁边有较多 设备和管道,使干活空间很小,一名检修工就索性扔掉手套,将衣袖高高卷起, 拧螺栓,因用力过猛,扳手突然打滑,胳膊一下子碰到了旁边的一根伴热管上。 因没有工作服保护,尽管经医院治疗,还是在胳膊上留下了一大块疤痕。
2、导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也可称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 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根据。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而造成的。 例如:为节省时间,用手握住零件在钻床上打孔,而不愿动手事先用虎钳或其 他夹具先夹固后再干;宁愿冒点险也不愿多伸一次手、多走一步路、多张一次 口;明知机器运转不正常,但也不愿停车检查修理,而让它带“病”工作。
第二篇
员工安全行为分析
1、个性与安全
激励
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工作绩效的大小,取决 于激励程度的高低。激励程度不断提高,工作 绩效就会愈来愈大,激励程度降低,工作绩效 也会随之下降。
人的能力和岗位职责要求相匹配。领导者在工作 安排上应该因人而异,使人尽其才,去发挥和调 动每个人的优势能力,避开非优势能力,使员工 的能力和体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这样才可以调 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保证安全生产。
三、怎么样才能使意识成为下意识,成为行为习惯?
关键是学习,全面提高知识修养,充分认识安全的内涵,真正领悟生命的价值,发自内心深处的真 爱生命,让安全在头脑里扎根开花,清楚不安全事故对事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和给企业造成的巨大 损失。同时还要坚持行动,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最容易忽视的事情做起,坚持不懈使之 成为习惯。
2、导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麻痹心理
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 盲目自信。 a.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b.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c.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也容易产生麻痹心理。 d.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的性格特征。自以为绝对安全。 e.惯性操作,不注意周围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