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合集下载

猪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猪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国畜禽业中种2019.11作者简介:李静溪(1977.4-),男,新疆玛纳斯县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

猪李氏杆菌病的防治李静溪李海燕(新疆昌吉玛纳斯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32200)摘要:猪李氏杆菌病由李氏杆菌感染引起,是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人畜共患,寒冷季节流行最为严重,一般呈散发,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黏膜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根据临床发病特征,本病分为脑膜炎型、败血型和混合型3种,病猪表现神经症状和全身症状;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疫苗能预防本病,猪场可通过加强管理和消毒,必要时进行药物防控来减少本病的发生;磺胺类药物、头孢喹肟等能穿透血脑屏障,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猪;李氏杆菌;防治李氏杆菌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由李氏杆菌感染引起,病原除了猪之外,对人也有感染力。

本病在世界多个养猪国家都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养猪业的发展[1]。

下面从防治角度谈谈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1李氏杆菌猪李氏杆菌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归于李氏杆菌属,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大小为0.5~2.0μm×0.3~0.5μm,表面无荚膜,但有鞭毛,可自行运动,不形成芽孢,在涂片中单个存在或两个菌排成的“V”型。

李氏杆菌体外培养时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就能生长,微需氧,在5%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更快,普通营养琼脂上培养24h 可长出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表面呈乳白色的扁平样菌落。

培养基中有血液或血清存在时,本菌生长速度更快,并有显著的β-溶血现象。

如果将李氏杆菌接种到含0.1%亚硒酸钠的营养琼脂上培养,长出的菌落为黑色,边缘有一圈绿色的环,这个特征有助于对本菌进行准确鉴定。

2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冬季和早春流行最为严重,一般呈散发,截至目前,我国未出现过大范围流行报道。

应激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如断水断料、饲料变更、天气突变、长途运输、滥用药物等。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及药敏试验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及药敏试验

细 菌 形态 两端 钝 圆的革 兰 氏 阳性 , 微弯 曲、 细 长 的小杆 菌 。有 的连 成链 状 , 呈“ V” 型、 环 状或 栅 栏状 , 也 出现 长 丝状 的菌 体 。
2 . 分 离培 养
③ 培 养 基 及 主 要 试 剂 兔 鲜 血 琼 脂 培 养 基 、 营
养琼 脂 培养 基 、 各 种糖 发 酵培 养基 、 西蒙 氏枸 橼 酸 盐




__
r、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防 治
尼扎米 敦 ・ 阿布都 热衣 木 莎车县 亚克 艾热 克 乡畜牧 兽 医站 , 莎车 8 4 4 7 0 8 )
或用 安 痛定 、氨 基 比林 2 0 3 0毫升 肌 肉注 射 ,每 天 l 一 2次 , 持 续几 天 。
④动物接种试验
挑选单个菌落用蒸馏水稀释
坏 死灶 ; 取心血 、 肝 、脾 直 接 做 抹 片 , 镜 检 发 现 大 量 呈“ V” 型、 呈栅 栏 状 , 也 有 长丝 状 的革 兰 氏 阳性杆 菌 。 兔左 眼眼结 膜滴 入菌 液 7 2小 时发 生化 脓性 结膜 炎 。
5 . 药敏 试 验
培养 基 、 硝酸 盐 、 吲哚 培养 基 。 甲基 红 、 溴 甲酚 紫 、 仪 一
鲜 血 培养 基 出现 溶 血现 象 。普通 琼 脂 培养 基 上 呈 中等 大 小 的 扁 平 菌落 , 表面光滑 、 边缘整齐 、 不 透
萘 酚酒 精 溶 液 、 欧 立 希 氏吲 哚 试 剂 、 营养 琼 脂 、 蛋白
胨、 葡萄 糖 、 乳有 圆形 光 滑 、 透 明 水样 的极 小 菌 落 ; 在肉 汤 培养 基 中呈 均匀 浑浊 。 有颗 粒 沉淀 。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症状、鉴别和治疗措施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症状、鉴别和治疗措施
李 氏杆 菌 是 引 起 该 病 的 病 原 , 菌体 两端 钝 圆, 整 体 呈 短
4 鉴 别 诊 断
猪 伪 狂 犬 病 。二 者 相 似 之 处 是 传 播 速 度 快 , 病 猪 都 表 现 出体 温 明显 升 高 , 呼 吸 困难 , 食 欲废 绝 等 , 但 伪 狂 犬 病 经 过 几 天就能够恢 复 ; 妊娠 母 猪患病 后会 发生 流产 , 但 没 有 神 经 症
泌 物 制 剂 只 能 够 导 致 猪 出现 发 病 , 而 无 法 导 致 其 他 动 物 感 染
发病 。 断奶仔猪应激症 。二者 相似 之处 是往 往是 断乳 仔 猪 出 现发病 , 并 会 表 现 出 阵 发 性 痉 挛 等 。 区 别 是 断 奶 仔 猪 应 激 症
和工具等进行传播 。
发生 , 其 中在 秋 冬 及 早 春 季 节 具 有 相 对 较 高 的 发 病 率 , 往 往
呈 散 发 或 者 地 方 性 流 行 。 该 病 的 主 要 传 染 源 是 病 猪 和 带 菌 猪, 能够经 由呼吸道 、 消化 道 以 及 伤 口传 播 细 菌 , 如 细 菌 可 随 着 鼻 腔 分 泌 物 和 粪 便 排 到体 外 , 还 可 经 由 污 染 有 细 菌 的设 备
会 导 致 其 发 出尖 叫 , 四肢不断划动 , 眼球上 翻 , 全 身 肌 肉 明 显
震颤; 通 过 剖检 发现 肺 脏 发生 充血 、 淤血, 气 管 含 有 大 量 泡 沫 , 心肌色泽较淡且 质地松软 , 心脏明显 扩张 ; 脑 膜 发 生 轻 度 水 肿和充血 , 取脑 组织 制成 切片后 没 有任 何 明显 的变化 , 也
的垫 料 和粪 尿 清 出 , 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圈舍 和各 种用具 使用 3 来 苏 儿 进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2.056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关双(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9)摘要: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通常引起败血症症状,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出败血症、脑膜脑炎以及流产&该病往往呈散发性或者地方性流行,主要流行于气候寒冷的冬季和春季&各个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其中幼龄猪的发病率要高于成年猪,且呈急性发病,快速死亡。

康复后的病猪往往会持续带菌,变成该病重要的传染源,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参考&关键词:猪;李氏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紧急措施;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28文献标识码:B1流行病学1.1易感动物各个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哺乳仔猪和妊娠母猪的易感性较高,尤其是2〜3周龄仔猪的易感性最高,成年猪通常能够耐受该病,但可携带病菌变成重要的传染源&1.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且其眼、鼻、生殖道的分泌液以及尿液、粪便、乳汁、精液等中往往含有病菌&自然感染情况下,该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皮肤以及眼结膜感染,可能主要以饲料和水作为传染媒介,另外污染鼠粪饲料也能够导致该病在猪群中蔓延&1.3发病特点气候寒冷的冬季,猪群由于饲喂青饲料不足,天气骤变,感染沙门氏菌病或者寄生虫等,都能够诱发该病&22.1败血型通常是哺乳仔猪多见,往往呈急性经过。

病猪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渴欲增强&部分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增多,腹泻,且腹部和耳部皮肤发>&病程可持续1〜3天,较&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2—0105—022.2脑膜脑炎型通常是断奶仔猪多见,病猪对外界刺激变得非常敏感,主要是出现神经症状,如后躯麻痹、运动障碍、角弓反张等,但体温、食欲基本正常,且排粪、排尿无异常&2.3混合型通常也是哺乳仔猪多见,往往突然出现发病,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1〜42°C左右,吮乳减少或者完全停止,排出干粪,排尿量减少,病程后期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大部分病猪有脑膜脑炎症状,主要是兴奋不安、肌肉震颤、步态蹒跚、运动失调;部分病猪头颈后仰;部分后肢麻痹、拖地,无法正常站立&严重时病猪卧地不起,且倒地后出现全身抽搐,四肢呈游泳状胡乱划动,发出嘶哑叫声,且口吐白沫&病程长时可达到4〜9天,短时只有1〜3天,死亡率非常高&2.4慢性型成年猪患病通常呈慢性型,主要表现出长时间停止采食,体型消瘦,伴有贫血等。

猪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猪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0 ]董德伟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代畜牧科技,201 6,(3).1 07. [2] 王金合,等.猪李氏杆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口中国畜
牧兽医,2009,(7).169-1 71. [3] 胡亚亮,等.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制措施口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7).1 33-1 35,1 38.
预防本病需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强猪场的消毒,改进 管理制度,做好疾病的监控。
李氏杆菌对大多数种类的消毒剂都敏感,有本病发生的 地区可每天带猪消毒一次,消毒剂可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新 洁尔灭溶液、来苏尔水、过硫酸氢钾溶液等。环境消毒可2次 /周,舍内消毒用2%火碱对地面和墙面进行喷洒,确保消毒 均匀不留死角。场内消毒可在人流、物流、粪污流较大的道路 和走廊上撒生石灰粉。外来车辆和人员需严格消毒后再允许 进入,消毒液可选择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
严重病例可因脫水导致机体逐渐衰竭而死亡。脑炎多发生于 育肥猪,感染猪体温低于正常值,全身不自主颤抖,原地转 圈,走路不稳,共济失调,有时呈仰头的观星状态,口吐白沫, 后肢常出现麻痹。神经症状出现后病猪基本无康复的可能, 因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当病猪出现神经症状时,表 明中枢神经元已经出现器质性损伤,即使用药能将感染的李 氏杆菌杀灭,脑部的这种损伤很难再重新恢复功能,病猪基 本以死亡而告终。 4预防
Va、Vd缺乏时本病易发,青绿饲料饲喂较少的猪场发病率也
咼。 3 临床表现
母猪感染后多表现流产,妊娠早期感染可致胚胎停止发 育,妊娠中期感染可出现木乃伊胎和死胎,流产前多无症状 表现。其他猪感染后以全身败血症和脑炎症状表现为主,败 血症以仔猪多发,表现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经 常咳嗽、气喘,鼻孔常流出黏性鼻液,皮肤黏膜发绀发紫,局 部微循环出现障碍,大多病猪有皮疹出现,后期有腹泻症状,

猪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

2022年第8期(总第399期)畜禽业疫病防治猪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陈余海1,黄道彬2(1.广东海洋大学动物医院,广东湛江524000;2.珠海市香洲爱宠动物诊所,广东珠海519000)摘 要:猪李氏杆菌病是一种禽、畜、人共患的传染病,仔猪和妊娠母猪易感,病猪的粪便、尿液、乳汁以及眼、鼻分泌物中都可携带病菌。

近年来生猪养殖规模呈现出扩大趋势,许多养殖户由于对猪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缺乏了解,导致该病的发生率较高,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

在这一背景下,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应做好猪李氏杆菌病相关知识的宣传,让养殖户能够根据病猪的症状表现判断疾病类型,进而对症用药,以保障养殖效益,有利于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关键词:猪李氏杆菌病;涂片镜检;仔猪水肿病;中西结合治疗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08.027 流行病学该病的病原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数月,并能够正常越冬。

该菌的酸碱耐受性较强,在pH5.0以下的酸性环境和pH9.0以上的碱性环境下致病性减弱,但不会死亡。

此外,该菌还具有较强的耐热特性,常规巴氏消毒法无法杀灭,加热至70℃后需要30min才能将其杀灭。

该病菌可导致禽、畜、野生动物、人发病。

目前已知有43种哺乳动物、22种禽类以及若干种鱼类、甲壳类生物都会感染该病。

其中,鼠类易感性最强,同时也是李氏杆菌的贮存宿主。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并且仔猪和妊娠母猪的易感性特别高。

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以散发为主。

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携带病菌,其他健康猪接触病菌后容易被传染。

除了携带病菌的蚊、蝇、鼠可以成为猪李氏杆菌病的传播媒介外,被污染的水、饲料甚至土壤,也能成为传播媒介。

 临床症状猪李氏杆菌病发病突然,病猪发病后体温会快速升高,并维持在40℃以上,部分病猪的体温会达到42℃。

仔猪患病后停止吮乳,成年猪发病后进食也会明显减少,并且多伴随有呼吸急促、困难的情况。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5 年
3 l 卷
第 期
临 床 兽 医
猪 李 氏杆 菌 病 的诊 断和 防 控 措 施
孙 中 伟
( 贵 阳市花溪 区农业局 ,5 5 0 0 2 5 )
李 氏杆菌病是多种 家畜 、野生动物发病 的人畜共患 病 ,绵
败血 症 的李 氏杆 菌 可见 心 内外 膜 、肾包 膜 、肋膜 、腹 膜 、肠
李 氏杆 菌 培养 适 温 为3 7 ℃ ,在 普 通培 养 基 上就 可 以生 长 ,在 肝 汤 和肝 汤琼 脂 上发 育 更 为 丰盛 。在 肝 汤琼 脂 上可 以形成 圆滑透 明菌 落 ,当用 反 射 光线 检 查 时菌 落呈 乳 黄 色 , 肉汤培 养微 浑 浊 , 有 灰黄 颗粒 沉淀 。 5 . 3 动 物 试 验 将 分离 的 肉汤培 养 物 ,接 种 在豚 鼠 、小 白 鼠或 者 大 白 鼠等试 验 动物 上 ,接种 4 8 4 , n  ̄ 内死亡 ,剖检 可 以发 现 肝脏 坏死灶 。
2 流行特 点
自然 情 况下 ,猪 、牛 、羊 等都 可 以发 病 ,人 也 有 易感 性 。 此 病 多呈 散 发 或 者地 方 性 流行 ,一般 猪 发病 率 很 低 ,但 是死 亡 率 却 很 高 。 患病 猪 和带 菌 猪是 此 病 的 主要 传染 源 ,可经 过 消化 道 、呼 吸 道 、眼结 膜 等 传染 。也可 以经 过吸 血 昆虫 的 刺螫 和 外 伤等 造 成 感 染 。 一般 多 在冬 春 两 季发 生 ,饲 养 管理 卫 生 条件 不 好 、猪 群 拥 挤 、运 动不 足 等也 可 以诱发 此病 。 当猪 群 发生 传 染性 疫 病 ,如猪 瘟 、传 染性 肠 炎 、沙 门 氏杆菌 病 、布 氏杆 菌病 等 都 可 以分 离 到李 氏杆 菌 。这 说 明李 氏杆 菌 本来 已经 潜伏 到 动 物体 内 ,而不 引 起 临床 病状 ,一 旦抵 抗 力 降低 ,便

猪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猪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3年第8期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猪李氏杆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各日龄猪均能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其中仔猪免疫功能较低,发病率相对更高。

该病呈全球性流行态势,具有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的特点[1],严重影响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1病原该病病原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为李氏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目前已有7种血清型,且具有不同致病性,不具有芽孢和荚膜,可凭借自身鞭毛进行独立运动。

该菌一般呈单个散布或2个呈V 字形排列[2],适宜生长的pH 范围较广,且有较强的环境耐受能力,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之久,多数消毒剂均可对其抑制杀灭,如70%乙醇和2.5%氢氧化钠。

该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可在普通营养琼脂上长出边缘整齐、乳白色的光滑扁平样菌落。

2流行特点李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多种哺乳动物、禽类、甲壳类和鱼类均能感染该病。

患病猪、隐性感染猪或携带病原菌的其余动物均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断奶仔猪和妊娠母猪最为易感。

该菌可通过患病动物眼鼻分泌物、尿液、粪便、精液、乳液、子宫分泌物等向环境中排出[3],从而污染周围土壤、饲料、饮水或养殖设备,健康猪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黏膜而感染病原菌,或者通过吸血性昆虫进行传播感染。

该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主要发生于寒冷时节,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同时若饲养管理较差,或者受到长途运输、更换饲料、温差过大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均可增加猪李氏杆菌病的发生几率。

3临床症状3.1败血症型哺乳仔猪感染李氏杆菌后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败血症,患病初期直肠温度约达42益,随着病程的发展,患病后期体温呈下降趋势,精神不振、吮乳几乎废绝,同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个别患病仔猪出现腹泻、排尿量减少、流涎等症状。

患病仔猪眼结膜和机体不同部位皮肤出现发绀症状,其中腹部和耳朵症状最为明显,慢性病例仔猪体温低于正常,收稿日期:2022-12-16作者简介:于日文伶,女,1992年生,助理兽医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是本病 的传染源。感染李 氏杆菌病 的途径包括 消 化道 、 呼吸道、 眼结 膜 和损 伤 的皮 肤 。多 数 是 因 为 猪 采食带病 的鼠类尸体 、污染 的饲料 和饮水通过鼻腔 黏膜和眼结膜而进入猪体或者 由吸血 昆虫和壁虱等 媒介进入体 内而感染。该病多呈零星散发 , 发病率较
无 菌采取上述病料 接种于鲜血琼脂 平板上 , 于
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该病多为散发 , 发病率很低 , 但 病死率很高。如果诊断治疗不当, 会造成一定的经济
损失 。2 0 1 3 年初 , 我市某猪场发生 了李 氏杆菌病 , 现 将诊 治 情 况报 告如 下 。
1发病情 况
2 0 1 3年 1月 ,我市 某 猪 饲 养 户 饲 养 的 8 0头 仔 猪, 突然 有 1只发 病 , 表 现为咬肌 、 颈 肌 和 背 肌 呈 强
4 实 验 室 诊 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 怀疑是李 氏杆菌病 , 遂进 行 实验 室诊 断 以确诊 。
无菌采取病死猪 的脑脊液 、 脑组织 、 肝脏 、 淋 巴 结等做成抹片 , 革兰氏染色 , 镜检可 以见到两端钝 圆 的革 兰 氏 阳性 小 杆 菌 , 排成 “ V”型或 “ Y” 型。
猪症状 明显减轻 , 健康猪没有再发生感染 。5 天后全 群恢复正常 。此次共发病 1 6 头, 死亡 2 头。
6 讨 论 李 氏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 、 排污下水 、 人 畜粪便
和青贮饲料 中, 多种野兽 、 野禽 、 啮 齿 动 物 特 别 是 鼠 类都 易 感染 , 且 常 为本 菌 的贮 存 宿主 。患病 和带 菌 动
3 剖检变化
剖 检 2头 病 死 猪 可 见 脑 和 脑 膜 充 血 或 水 肿 , 脑 脊髓 液增 多 、 混浊 , 脑干 变软 , 有 小化 脓 灶 。肝 脏 颜 色 变浅 , 表 面有 灰 白色 坏死 灶 。脾 脏肿 大 , 表 面 有 出血 点 。腹 股沟 淋 巴结 、 肠 系膜 淋 巴结肿 大 。
季注意保暖
养殖技术顾 问 2 o a 3 . 4
溶血环 。接种于营养琼脂 培养基上 , 3 7 %培养 7 2 小 时, 可见扁平 I 、 表面光滑 、 边 缘整齐 、 半透 明 、 小滴样
的菌落 , 挑取菌落镜检见革兰氏阳性弧形的小杆菌 。 猪瘟 、 猪伪狂犬病 、 乙型脑炎发病时都表现神经 症状 , 因此应该对这 3 种病加 以鉴别 。猪瘟患猪的神
3 7 ℃培 养 4 8小 时 , 在平 皿 上 形 成 了 圆 形 隆 起 、 表 面
低, 仔猪发病病程短 、 死亡 急 , 有的仅见神经症状 , 有 的甚至不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 。发生此病时 , 容易
而误 诊 造
光 滑、 蓝 白色 、 透 明的小菌落 , 菌落 周围有 很窄的 B
成更大的损失 。要根据发病情况 、 临床症状 、 用药情 况并结合剖检变 化和实验室诊 断进行鉴别诊断 , 做
到早确诊早治疗。且采用 1 头发病全窝用药的措施 , 率, 减少死亡 。平时要注 以保护健康
意 清 洁 卫 生
毒, 加 强空气流通 , 冬春
白。
经症状主要表现是转圈运动 , 持续高温 , 而该病无高
维 等物 质 , 让其 自由饮 用 。 3天 后 回访 , 病情 得 到控 制 , 没 有新 发 病例 , 发 病
直性痉挛 , 两后肢叉 开 , 强烈震颤 , 呈“ 观 星状 ”, 第
三天又有 4 只猪发病 , 并死亡 2 只。
2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 ,病猪在发病初期精神萎靡 ,食 欲减 退, 呼 吸 困难 , 粪便干燥或腹泻 , 排尿少 , 皮肤 发紫。
病 例 报 告 锄

例 猪 李 氏 杆 菌 病 的 诊 治 报 告
王 海 英 ( 辽宁省北镇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北镇 1 2 1 3 0 0 )
温, 神经症状也主要是前肢运动 障碍 、 不能站立 , 剖
猪 李 氏杆 菌病 是 由李 氏杆 菌 引起 的人 、家 畜 和
禽类的共患传染病。猪发病后 主要表现为败血症或
检也没有猪瘟 的典型病变 。仔猪伪狂犬病患猪 的症
状主要表现为后肢运动障碍 , 走路摇摆 、 站立不稳或 不能站立 , 而李 氏杆菌病患猪是前肢运动障碍。乙型 脑炎发病有 明显 的季节性 ,即每年的 6 ~ l O月份 , 蚊 虫是其主要传播媒介。 根 据 临 床症 状 、剖 检 变 化 和实 验 室诊 断 即可 确 诊 为 由单核 细胞 李 氏杆 菌 引起 的猪 李 氏杆 菌病 。
随后 出现神经症状 , 意识障碍 , 兴奋 、 共济失调 、 肌肉 震颤 , 无 目的行 走 或转 圈 运 动 , 两前肢不 能站立 , 向 后趴呈拱地姿势。遇刺激时则 出现惊 叫 , 头颈后仰 , 呈典 型 的观 星状 。后期 后 肢麻 痹 不 能站 立 , 严 重 时侧 卧、 抽搐 、 口吐 白沫 、 四肢乱划 , 最后衰竭死亡。
5 治 疗
立 即将 患病猪隔离治疗 , 深埋死猪 , 对病死猪粪 便 、尿 、垫料等污染物及时用生石灰消毒后马上铲 除, 做生物发酵处理 。彻底消毒污染的场舍、 用具 , 每 天 1 次, 连续 1 星期 。加 强饲 养 管理 , 搞好 环境 卫 生 。 对病猪每次肌 肉注射 2 0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l 0 毫升 , 每 天 2次 , 连 用 3天 。对 有神 经 症状 的患 猪 肌 肉注射 2 5 %硫酸镁注射液 , 连用 3 天。 全群饲料内混 饲 四环 素 , 连 用 5天 。在 饮水 中加 入 葡萄 糖 、 电解 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