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护理查房课件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护理查房课件
慢性硬脑膜下 血肿护理查房
课件
目录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基本知识 护理要点 查房注意事项
慢性硬脑膜下 血肿基本知识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基本知识
病因:头部外伤、原发性肿瘤的出 血、高血压等。 发病机制:血肿形成导致颅内压升 高、局部神经组织充血和水肿压迫 脑组织、缺血坏死。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基本知识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偏瘫等。
查房注意事项
注意护理细节: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 清洁、预防压疮等。 宣讲患者及家属:如合理护理、注意营 养、定期随访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监测:意识状态、血压、呼吸 、心率、体温等。 减压:维持呼吸道通畅、限制 饮食、翻身及搬移时轻拍患者 肩膀提示其慢慢转动身体等。
护理要点
观察:观察患者出血量和颜色、出血部 位肿胀情况等。
特殊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硬膜 下清除术、钢针穿刺术等。
查房注意事项
查房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情况: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等。 观察危险征象:如血压突然升高、 出现烦躁、肌肉强直、呼吸窘迫等 。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培训课件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培训课件

硬膜本外文档血所肿提供与的硬信息膜仅下供参血考肿之用的,鉴不能别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硬膜外血肿
硬膜本外文档血所肿提供与的硬信息膜仅下供参血考肿之用的,鉴不能别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硬膜外血肿
硬膜本外文档血所肿提供与的硬信息膜仅下供参血考肿之用的,鉴不能别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硬膜外血肿
硬膜本外文档血所肿提供与的硬信息膜仅下供参血考肿之用的,鉴不能别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硬膜外血肿 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由于
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 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 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 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 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01
目录 02
CONTENTS
03
04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鉴别点 补充说明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01
硬膜外血肿
硬膜本外文档血所肿提供与的硬信息膜仅下供参血考肿之用的,鉴不能别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生命体征变化明显,较早出现脑疝与去大脑僵直。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 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护理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PPT课件

护理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PPT课件
优化流程
根据评价结果和数据分析,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
培训与教育
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 服务意识,推动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和优化。05护理教育与培训
培训对象与内容
培训对象
针对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的医护人员,包括护士、医生、康复师等。
培训内容
硬膜下血肿的成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 。
促进康复
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等手 段,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 能力的恢复。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 理支持和疏导。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知识 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
管理能力。
03
护理措施与实施
基础护理措施
01
02
0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等 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药物护理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 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肺部感染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定期进行肺 部听诊和拍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如发生肺部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和对症治疗。
褥疮
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定期进行下肢活动 和按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如发现 静脉血栓,应及时治疗并加强护理。
根据出血来源,硬膜下血肿可分 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根据血 肿部位,可分为额部、顶部、颞 部和枕部硬膜下血肿。
发病机制与原因
发病机制
硬膜下血肿通常是由于脑部受到外力 作用,导致脑表面小血管破裂出血, 血液在硬膜下腔积聚形成血肿。
发病原因
常见的硬膜下血肿原因是头部外伤, 如车祸、跌倒、打击等事故,导致脑 部受到冲击。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辅助检查:

头部CT示:右额颞顶 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胸部正位片:双肺心 隔未见异常。

三、手术及术后简介:
术前准备:(10.11-10.12)
1.禁食 2.查血常规、生化、血凝三项、输血前检查、血型 3.头颅CT检查 4.查心电图、胸片 5.备皮
手术:(10.12)



手术时间:2014年10月12日 术前诊断:右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术中诊断:右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方式:钻孔冲洗引流术 麻醉方式:全麻 术毕返回:平卧位 术后处理措施:术后给予吸氧、抗炎,止血,对 抗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保持引流 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及性状
诊断:右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格拉斯评分标准




睁眼反应 语言反应 运动反应 自发的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 6 呼唤后3 回答错误4 定位动作 5 刺痛后2 含糊不清3 刺痛后回缩 4 不睁眼1 唯有声叹2 刺痛后肢体屈曲3 无反应 1 刺痛后肢体过伸2 迟缓无反应 1
正常15分;轻度昏迷12-14分;中度昏迷9-11分;重度昏 迷8分以下;其中4-7分者预后极差,最低是3分,分数越 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
O7:术后无发热,无感染。
P8:疼痛与手术有关
I8:
1.鼓励病人诉说疼痛的感受,及时给予心理安慰与精神支持。 2做各种操作应准确、轻柔,以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合理安 排治疗的时间。 3教会病人放松的技巧,学会转移注意力,如聊天等。 4密切观察疼痛的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观察 疗效与副作用。
P4:生活自理缺陷与左侧肢体活动能力下降有关
I4:
1. 将床旁桌及常用物品按方便病人使用的原则固定摆放, 活动空间不留障碍物,避免下床时发生危险或跌倒。 2.鼓励病人寻求帮助,教会其使用传呼系统,以便能及时得 到护士的帮助。 3.加强巡视,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其解决问题。 4.帮助病人加深与同室病人的感情,以便相互关照。

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活 门” 更贴切 。

临床 资料

2 .S D E与 A S D 1 4的关系 : 本例 体积较 大 的 S D E发 生在
A S D H的对侧 , 可见 A S D H与 S D E之 间并 不 是 传 承 的 关 系 。
患者女 , 6 8岁 , 2 0 0 9年 1 月 4日因车祸 伤入院 。人院头 颅C T: 环池积血 、 右额脑挫伤伴额颞部少量 A S D H, 中线略有 移位 ( 图1 ~2 ) 。格拉斯哥 昏迷 评分 ( G C S ) 1 4分 。3 . 5 h后 复查 C T : 右额颞 A S D H淡化 变薄 , 脑挫伤灶 无增 大 , 环 池积 血大部消 退 , 左额 颞 出现少量 S D E , 中线 居 中( 图3 ) 。G C S 没有变化 。伤后 2 d , 右 额颞 A S D H完全 消 退 , 环池 积 血消 失, 左额颞部 S D E增多 , 脑 中线仍 居 中( 图4 ) 。伤后 7 d , 左 额颢 S D E增 多达 2 1 . 6 m l , 右额颞 原 A S D H 部位也 出现少许 S D E, 脑内挫伤灶仍 可见( 图5 ) 。伤后 2周 , 右额顶挫伤灶 吸 收, 左、 右S D E体积变化不 明显 , 但液腔 密度 略有所升 高 , 尤 其是 右侧 , 主要分布在前 纵裂位 置 ( 图6 ) 。伤后第 4周 , 右 侧 高密度化的 S D E完全 吸收 , 左侧 S D E体 积没 有变化 但密
维 细胞 。后 来 新 生膜 中 出 现 血 管 , 淋 巴细 胞 趋 化 而 至 。S D E 血 肿 化 初期 , 即可 在 新 生 膜 中查 到 毛 细 血 管 出血 。非 常 神 奇
度进一步升高( 图7 ) 。2月 1日出院 , 仍有轻度 的头痛头 昏。 出院后 症状没有 加重 或减 轻 , 也没 有再次 头外 伤 史及 饮酒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给予抗癫痫药物。
3、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给予脱水利尿药物降低颅内 压。
4、婴幼儿病人注意给予止血药物,特别是维生素K。 5、病人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6、重症病人加强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
用药原则
7.血肿量较少的病人按脑挫裂伤处理,给予甘露醇、 速尿、激素等药物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
骨折或短暂颅骨变形→损伤A、V→ 引起出血→积聚在硬膜外(颅骨与硬 膜之间)→硬膜血肿→症状和体征
2、临床表现
(1)外伤史:局部头皮肿胀,皮下淤血。 颅骨X线片有骨折。
(2)意识障碍:脑疝引起。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 至1-2天内。
1)原发损伤轻:昏迷短→中间清
醒→昏迷(典型)。
2)原发损伤重:出血速度快,无中
一般可归纳为四类: 1. 颅内压增高症状。 2. 智力,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智力
迟钝。精神失常。 3. 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等,
但均较轻。 4. 婴幼儿病人,前卤膨隆,头颅增大,可误诊为先
天性脑积水。
颅脑损伤史,伤后出现持续昏迷并逐渐加重。
CT扫描,典型者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 区(急性)。
静脉破裂或桥静脉破裂出血,使血液
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即形成了 硬膜下血肿。
根据出血来源不同分为:复合型硬膜 下血肿与单纯型硬膜下血肿;
根据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 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系因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 破裂出血,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有时 可与脑内血肿相融合。病情发展快,可呈急性或亚 急性表现。大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好发部 位: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人脑的表面, 有三层被膜,
即硬脑膜、蛛 网膜与软脑膜。

慢性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慢性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 术后引流管高位排气,低位排液,均外接 封闭式引流瓶(袋),同时经腰穿或脑室注入 生理盐水;术后残腔积液、积气的吸收和脑 组织膨起需时10~20天,故应作动态的CT 观察,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使硬膜 下仍有积液,亦不必急于再次手术。
• 气颅症:主要原因是术中冲洗时把空气注 入血肿腔,或从硬膜切口进入空气。
• 患者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 射灵敏。病人既往身体健康
护理人员及资源评估 • 责任1组组长刘会: 吕颖,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年, 有较强的护理经验,完全胜任护理 工作。科室有充足的仪器设备,能 够确保病人的治疗用药。
护士长:二组成员评估完善,大家还有
什么补充。下面针对患者提出护理 问题及措施
• 脑脊液漏 表现术后的引流量200~400ml, 且引流渐渐清亮。经抬高引流15~20cm, 引流量渐渐少且清亮,1周内拔出引流。 • 原因是术中造成蛛网膜破裂以致蛛网膜下 腔与血肿腔相通所致。 • 预防措施:术中放置引流管应避免反复多 次多方向放置,冲洗时应避免高压冲洗。 术后如发生脑脊液漏应及时抬高头部 20~30cm,引流液渐渐变淡3~5天拔出引流 管。
临床表现
•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 乳头水肿。婴幼儿常有惊厥 、呕吐、喂饲 困难,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等。 • 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 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 • 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和局 灶性癫痫等。
解剖生理
诊断依据
• 1、常有头部轻伤或被忽略的受伤史,症状 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 • 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 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 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 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 脑症状为主。

硬膜下血肿相关内容

硬膜下血肿相关内容

枕部着力多引起额部硬膜 下血肿,伴有额底脑挫裂 伤,意识障碍明显,病情 严重,易发生脑疝
面部及枕部近颅底处着力 脑损伤一般较轻,但往往 可能伴有后颅凹血肿及小 脑损伤,颅颈交界区损伤
第二章
病因病机
颞部
枕部
额部
顶部
>
>
>
第三章:临床表现
第三章
临床表现
1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 中间清醒期较少见,昏迷程 度逐渐加深。
病程发展常呈慢性。
第二章:病因病机
第二章
病因病机
病因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加速 性暴力引起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 撕断或是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 血,多发生在着力点的对冲部位。慢性 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有轻微头外伤史, 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部着力。小儿慢性 硬膜下血肿双侧居多,常因产伤引起。
以提高颅内压、促进脑 膨胀、压缩血肿腔。
饮食 护理
术后如患者进食困难或无法自主进食,可采取静 脉营养支持,维持体内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如 患者可自主进行,需告知患者减少高热量、高蛋 白食物的摄入量,控制盐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 食用刺激性食物。
口腔 保持口腔清洁,口 护理 腔护理bid。
二便 护理
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尿 路刺激征,便秘者给予 大黄软膏脐贴,勿用力 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 剂使用。
根据出血来源不同分为
复合型硬膜下血肿 单纯型硬膜下血肿
第一章
概述
急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 后3天以内, CT成像示新月 形高密度区。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后 3天至3周内,CT 成像示新月形高 密度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