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探究

发表时间:2013-04-10T09:17:12.1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7期供稿作者:◆农军[导读] 演绎归纳法就是在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直观到抽象。

◆农军广西德保县那甲初中533703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的数学,从课本上获得必须的数学。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主要培养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听力包括:能做出对公式、公理的判断和正确的逻辑思维的反应上。在解题技能上,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必要的步骤和顺序,具备不同体型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完成对应用题型的理解并获取相关的解题方法。在解题技巧上,形成自身独特的解题与运算方式。

关键词:演绎归纳法比较观察法正反结合法

初中数学教学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基准,以九年义务教材标准数学为蓝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运用能力,突出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掌握初步的解题技能、运算技能与分析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命题的证明、数式的运算、应用题的解答以及公式的推导等都离不开判断和推理。要进行有效的判断和推理,自然也就离不开相关概念的演绎和归纳,以及相关概念的比较和观察,在运用的基础上学会对不同概念的问题中,加以对比和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演绎归纳法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演绎归纳法就是在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直观到抽象,把握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中让学生知道理解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前提。每一个概念都是进行判断推理的重要条件,失去了概念,判断和推理将无法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归纳过程,往往也是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程。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数学概念演绎,既能集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以及应用数学的能力。比如,我们在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正数与负数”这一个概念的时候,首先要准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在上课时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比如: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了,可是在生活中仅有分数和整数就够用了吗?问题一提出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从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两个地方的温度计,南方某个地区气温为摄氏15C°,记作+15C°,北方某个地方的气温为摄氏零下10C°。记作-10C°。通过以上的情境实例,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的有用数学,通过这个实例,是学生获得与正负数有关的感性材料,为掌握有理数这一概念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比较观察法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比较观察法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比较观察法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内容,一是概念的对比观察法;二是新旧问题的对比观察法等。在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对比观察法用得最多,当在教学中进行这一类型的教学时,往往由教师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弄清A事物与B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分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时解决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较多,当然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来制定或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我们讲到有理数的减法时,往往通过创设比较教学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老师引导,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运算方法。如下面学生运算的两个式子:(1)4.5+(—3.2)+1.1+(—1.4)

(2)4.5—3.2+1.1—1.4

通过这两种算法,为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打下伏笔。从演算中发现,方法二由于采用了运算律变得简单,而采用运算律的前提条件是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如:a+b—c=a+b+(—c)。由以上的比较教学观察法实例,首先让学生考虑运算的顺序问题,这是所有混合运算必须首先解决好的问题,然后再引入另一种运算方式,让学生从中尝试到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通过运算比较,感悟到其中的必要性,使加法运算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三、正反结合法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前提

正反结合法是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前提,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完全相反的问题,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它们进一步联系起来学习,利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策略上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设置原有问题的解法,同时在布置一些反行其道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针对反问题提出相关的概念,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研究。诸如此类的正反教学法常涉及到在一些数学课程的内容,比如:乘方与开方、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等等,往往通过“正反结合”来达到揭示其概念的目的。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范本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1.翻译法 翻译法主要用于方程、不等式等代数方面的学习。学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即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或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困难的一点也正在于此,总感觉摸不着头续。如果学会了“翻译”,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学数学的基本方法。 2.记口诀法 记口决法可用于分解因式、公式等较枯燥知识的学习。把那些枯燥难记的数学方法变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口诀,不仅有趣,而且因为顺口,学生从情感上也不会排斥,而变得愿意接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 找公因式口决“三步曲”:一步系数,二步字母,三步指数。

一步系数:找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步字母:找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三步指数: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指数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按照我教授的三步曲口决法,都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对公因式。(数学教学论文)在学习分解因式时,因为题 目变化多样,方法多种,学生感觉无规律可循,所以学习分解因式 一直是个难点。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势必大 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分解因式口诀歌 分解因式并不难,遇题首先仔细看; 各项若有公因式,把它提出莫迟缓; 然后再把公式套,两项就选平方差,三项完全平方式; 遇到二次三项式,十字相乘试试看; 最后结果细检查,分解到底把好关! 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读上几遍口决歌,自然而然地记住方法,通过课堂反馈显示出学生对分解因式的掌握情况收效良好。 3.三步阅读法 三步阅读法适用于文字量较多的题目分析。数学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读懂题意,进而适当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是 非常重要的。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题目一般文字量较多,就读懂题 意这一点来说,学生感觉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如何求解了。那么三 步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分析,找出量与量的关系。 数学问题中量与量之间一定存在着关系,而学生欠缺的就是找出这种关系的能力,一是受到知识基础的.制约,二是受到阅读能力的 制约,而“三步阅读法”可以有效的帮学生克服困难,行之有效的 找出量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01-15T10:35:23.2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作者:李海军[导读] 四川省仪陇县立山初级中学校 637648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有效性的目的,使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提问;课堂小结;分层训练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更加侧重实用性,知识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角色,不能再扮演课堂主宰者的角色,而是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扮演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下开展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从“巧设课堂提问、完善课堂小结、进行分层训练”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巧设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目前教师往往忽视课堂问题的设置,或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以自我感知来设置问题,导致问题常常失去设置的价值。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承担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律巧设课堂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进行“平方根”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并知道开平方与平方为互逆运算,考虑到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具有一定的基础掌握,首先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出示问题:“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米,边长为多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经验下,自然的回答道:“5米”,接着进行提问:“如果面积为50呢?”,学生在思考后没有说出具体的答案,进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在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与表达形式后,继而出示问题:“26;35;2,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各数的平方根”,再引导学生对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进行类比,体会两者的互逆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完善课堂小结,理清知识的联系 小结作为知识点的总结,也是学生理清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把定义或概念传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越来越弱,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进行新知识的总结,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检验与巩固,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立方根”教学中,基于学生已经对立方根的概念与相关运算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在课堂小结中请学生分享下本节课自己收获了哪些知识,在进行运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进行总结:“立方根和上节课所学的平方具有相同的地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立方也是,但区别之处在于当被开方数为正数时,平方根有两个、立方根有一个;当被开方数为0时,平方根为0、立方根也为0;当被开方数为负数时,无平方根,立方根为一个”,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及时表扬及肯定,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分享,不但使学生发挥了能动性,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 三、进行分层训练,提升教学的效率 训练作为复习与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问题检验的良好手段,但目前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不但忽视了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还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学生面对相同问题所呈现的不同水平,并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如:对于优等生而言,由于他们基础好,理解能力强,在这类学生完成基本训练之后进行变式问题或者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展开。对于中等生而言,引导他们在掌握定义、概念等问题后,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学困生由于基础能力普遍较差,对基础知识尚未掌握,这时,我们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牢固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从而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自我水平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激发思维的产生,因此,作为教学研究者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而有效的设置提问,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并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不仅对学生的思路具有梳理作用,还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也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习题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水平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齐常.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4):86-86. [2]唐建.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2016.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结合初中数学大纲 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2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

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3 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试论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初中数学则是数学领域里的一个小单元。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不妨从以下方法着手。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数学不仅是非常抽象,而且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觉都非常枯燥无味,总是提不起兴趣,只是想应付一下升学考试而已,所以一直是数学教师头痛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不得不另辟捷径,从新的起点出发,用激发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转化和延伸,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多维思考,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学生深入自主学习,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画草图列表,参看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进行转化和延伸,激起学生们大脑思维系统,产生关注和思维,从而导致兴趣的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巧用人性化参与式教学,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提升自己。 传统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扮演“主角”,在高高的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鸦雀无声地听,目不转睛地看;老师一问,学生一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各去完成,就这样一个公式化教学,没有一点新鲜感。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利用人性化参与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如同在和睦团结的家庭生活一样,积极地参与和教师共同学习,互相探讨学习方法。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彰显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探索认知过程。 例如,先让几位同学根据课本内容各出一道题(要求不能抄袭各种资料,要自己创制)。然后交给老师在黑板上解答,演示,再让学生分析,总结。这样在老师解答过程中不但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和思维能力,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互相平等,和谐沟通的友好关系。 第三.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 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推理性强,综合面广,抓住逻辑推理特性,进行合理综合,对一些综合性题材的解决很有必要。 比如数学体系与细胞几何证明,它包括对几何概念、几何语言(或术语)、定理定义和公理的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的证明,主要是证明全等、相等、不等,线段比例和几何命题等内容。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完成一个几何证明,不防着重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正确的思维方法剖析和图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何证明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法和分析法,即人们比喻的执固索果和执果索固,前者是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由已知看可知,由可知看未知,并逐步推向未知,直到与命题的结论一致为止。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则应进行剖析并分离出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属性,寻求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含有隐蔽条件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5-08T17:03:04.28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闫虹 [导读]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闫虹(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211-01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消极”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需要做的 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例如,在探究出一些运算法则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与教材,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可使学生在探究后能获得成就感的数学教材来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的过程。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地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教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这就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地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 本期担任初中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以下是整理了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 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 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方伦强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方伦强 发表时间:2018-04-03T09:39:16.12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1期作者:方伦强[导读]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教育核心知识的突破,要把功夫下到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上。 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中学校方伦强【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教育核心知识的突破,要把功夫下到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上。教师在新课改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将初中数学这一学科的学科特点准确把握,深入了解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把握有利因素,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实践。【关键词】转变语言兴趣情境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教学改革。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改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做了一下的尝试,仅供广大同仁们一起探讨。 一、提升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即影响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要做到: 1、语言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如下两条:①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了解透彻。比如: 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 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最小的整数就是 0”之类语言的错误就是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②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密,即紧扣数学用语的高标准要求,将语言措辞准确把握,紧扣所学知识,严密结合相关定理定义,延伸也要有理有据,切记不可模棱两可。 2、语言要摆脱枯燥乏味的风格。 数学本身就容易让人感觉枯燥,尤其是那些理性思维的学生,更是谈数学色变,为了增强初中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师应该改变语言风格,将理性而平实的语言转变成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多举形象的生活中的例子,力求通俗易懂,感染他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好的学好数学。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善于挖掘、调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要善于永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利用学生的自信和内力去进行自我发现,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内力去激活隐藏的潜在因素。数学教学情境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杜威所说,知识如果能还原为人类最初的经验,那么人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数学课程的推进需要对学生学习的动机进行激发,无论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始终是教师重要任务。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更应侧重于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好奇心,创设良好的参与氛围都是有效的方法。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用导言描述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并让学生参与进来。还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教学资源。如,在教学中设计许多与生活实际十分贴近的话题,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的主动建构知识。其次。还应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经验。人和有效的教学都是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开始的,这种经验既包括认知经验,也包括生活经验。我在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活动性。留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2、科学性。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 3、实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教学的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 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进而产生 “我要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创设和谐情境,实现师生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互动中信息主体化得教育。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就无法开展,因此,“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和谐气氛的创建,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合作学习的实现,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上石桥一中刘成丽 摘要: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为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生教学方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构建“有效”课堂。在此,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短”、“快”的学习热身运动,是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其中,具体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活动游戏导入等等。其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适当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是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每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同时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引导学生认真看,牢记于心,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明确学习内容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给指导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己学习,通过老师给的指导学习的方法自己去掌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要层次分明,意思明确清楚。同时老师给予的指导在注意内容的多少,内容多的需要分几次进行学习,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给予其方法,例如看书如何看,重点知识如何分解开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识记和运用,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是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是规范解题步骤的典范。学生必须要注重。所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给予的自学指导中都应给予体现,以使得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牢记在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轻易不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争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堂板演,一种是课堂作业。 要选择适合的检测题,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 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 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 才能做的题。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总结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总结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演讲时提出的。在我国,早在2003年左右结合国家课程改革实验期间,就有不少人研究过探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本校也把“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课题向教育学会申报,并于2008年底获准立为教育学会第二批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敌视”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个别教师态度极其顽固,坚决不愿参与实验。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敌视”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之10大环节教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之10大环节教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这就是所谓“无定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数学教学的环节是预、题、读、听、思、问、记、议、练、结。 1.预 即预习。在有些同学中,有忽视预习的现象。他们说,光复习已学过的东西时间就不够,哪来的时间预习。其实,如果课前预习好,准备充分,增加了不听课的效率,课后复习时间大大减少了。预习有什么作用?其一,课前准备充分,为课堂专心听讲奠定基础。其二,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及不理解的内容。明确了这些之后,听课的目的就更清楚了。由于找出了“趣点”,对听课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明确了重点难点,可避免“45分钟”平均使用注意力,以免过早产生疲劳。课堂上,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劳就高。其三,预习可以在新旧知识间架立桥梁。因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越紧,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2.题 题有两层意思,即解题,有些题目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细解。题另一层含义是教师课前向学生出几个自学题或思考题,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课指路。 3.读 数学教学中常常是重讲轻读,重练轻读。其实“读”也是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环节,一个题目读通了,读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会做了。常有学生在做题时,漏掉关键字而做错了,如就有板有眼30%的同学拿着这样一道题来问我:“-1×2×(-3)×4×(-5)×6×(-7)×......×(-2003)=?”我咋一看,这题目确实太难了,特别又是七年级的习题,我糊涂了。细一看题目,只需判断这题的符号,学生和我都把题目的前半句甩了,没读。 4.听 现代数学课堂重练,重讨论,重交流,重探索,而淡化了讲,即要求精讲。精讲不等于不讲,既有讲便有听。当然有时学生不爱听,教师也得进行一点反省。如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讲得缺乏条理性、艺术性,一类问题重复啰嗦,激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怎样听课呢?一是会神专心(即不分心、不打花杂,专心致志的听课)。二是连绵思活,即保证思路的连绵而不间断。思路,包括教材内容的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思路。三是抓住关键,即讲课时要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1-06-22T08:29:27.30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许栋[导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许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 “学习合作小组”;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③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④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完善认知。 四、自我反思,深化认知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通过反思可以有效的控制思维操作,促进理解,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促进教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的进行建构活动。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并使其提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数学探究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地,创造性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的优势:(1)教给学生教学内容。(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本论文着力讨论了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策略,以期与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切磋。 关键词:教学策略中学数学数学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3-01 初中数学新课程目标要求:初中数学课堂要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并重,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力争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数学中,感受探究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的从数学探究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情感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首当其冲地影响学生的情绪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情境。俄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当学生对所学科目没有丝毫兴趣而教师一味的强制学生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既然数学探究教学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要学习的新数学知识通过趣味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呢?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课堂问题多就是情境教学。这是误区,问题多不等于就能称之为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数学探究的课堂问题情境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二点: 1.1问题情境要与教学内容契合,具有现实学习的目的性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性是指问题总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教学目标是设计问题的方向,是问题的基石,也是问题设计与解决的价值所在。如果问题缺少了目的性,那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意义。 1.2教师设计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具有现实学习的适应性 何谓适应性?它是指教师创设的问题来源与教材内容,且它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那么何谓实际水平?这主要是指目前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问题太容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作者:郭玉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86 更新时间:2010/11/24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郭玉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数学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大多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且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发展.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课题实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便于今后深入、有效地开展后期实验,现就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确定为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方向。为了通过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索出一套适合数学优化教学中遏制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方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度 统一思想后,为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使课题实验真正做到有组织、有落实、人人参与,工作到位。挑选年富力强、熟悉业务、钻研技术、乐于奉献的数学一线教师为教研课题组成员。并对课题实验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对课题组成员明确职责。同时为了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结合实验方案分别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教师制度》、《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实验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课题实验上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严格考勤,定期座谈交流。 三、加强学习,增强研究课题的潜力 为了帮助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