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主要问题提示: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一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GDP-折旧=NDP

NDP-间接税=N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同样的最终产品量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第一,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第二,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部门法。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2)按以上三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计算同一国内生产总值。但在实际上,这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如果按收入法与部门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来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致。

3. 物价指数

(1)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与劳务)不同年份的价格来表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

(2)各国经常采用的物价指数主要包括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是用一篮子消费物品和劳务计算的物价指数。这种指数所选的一篮子物品是消费品和劳务,价格是零售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是用一篮子生产资料计算的物价指数。这种指数所选的一篮子物品是生产资料,价格是批发价格。所以,生产物价指数也称批发指数。

GDP平减指数的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与劳务,是某一年的名义GDP 与实际GDP之比。

4.失业及失业率

(1)失业的定义。

失业者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而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

(2)美国对失业定义的具体规定:年龄在16~65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第一次找工作或再次进入劳动市场,连续4周未找到工作;

b.停止工作等待召回,连续一周未获得工作;

c.被企业解雇或自愿离职者。

(3)失业率。

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其中,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5.遗憾指数、不受欢迎指数、稳定政策指数

(1)遗憾指数。

又称痛苦指数,是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这个指数说明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感觉,这个指数越大,人们会对宏观经济状况越不满。

(2)不受欢迎指数。

指人们对现政府不满意(或满意)的程度。人们是根据对宏观经济的感觉来确定对政府的态度的,这个指数是通货膨胀率加6倍的失业率。不受欢迎指数越高,政府受公众的信任程度越低,本届政府总统或他所在的党连选连任的机会越少。

(3)稳定政策指数。

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这就是把包括实际GDP和物价指数变动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稳定经济的政策的指标。这个指数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根据估算,实际GDP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影响失业率2个百分点。所以,把失业率的加权数定为2,这个指数是2乘失业率加通货膨胀率。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1)失业是一部分人没有工作的状态,失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失业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宏观经济学要研究失业的原因、影响,并提出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建议。

(2)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宏观经济学要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物价水平变动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稳定物价的政策建议。

(3)经济周期是经济中繁荣与衰退的交替。经济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因此,宏观经济学要探讨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并减少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

(4)经济增长是指GDP长期持久的增加。宏观经济学要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并努力实现稳定增长。

7.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的宏观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派。

(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中的主流,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上。

从理论上说,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经济中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存在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这种不完善性所引起的。所以,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中固有的问题,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机制是完善的。他们也承认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存在,但不是用市场机制的缺陷,而是用其他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要证明市场机制的完善性。

由这种理论上的分歧出发,他们就得出了不同的政策结论。凯恩斯主义主张用国家干预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实现经济稳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反对国家干预,主张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实现经济稳定。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重难点辅导 .国内生产总值地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地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地市场价值地总和.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地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地产品地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地产品地价值.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地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地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地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地产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地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地产品,而且包括无形地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地劳务,按其所获得地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地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地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地现期价格来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地计算方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地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地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地最终产品地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地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地流动量地货币价值地总和.如果用,,…,代表各种最终产品地数量,用,,…,代表各种最终产品地价格,则支出法地公式是:·+·十···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地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地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地工资,土地所得到地地租,资本所得到地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地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部门法.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地各个部门地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地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在用这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各物质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地中间产品地产值扣除,仅计算本部门地增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国民收入核算中地基本总量及它们之间地关系 ()国民收入核算中地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地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地市场价值地总和.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地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地产值.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地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地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地总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地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地全部收入. ()它们之间地关系是: 一折旧= 一间接税=

第一章 导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 P11)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宏观经济学学年论文范文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宏观经济学》学年论文 题目最低工资调整对东莞经济的影响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张三 指导老师黎伟 2013年月

摘要 2010年3月18日广东省人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调高该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相应提高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超过21.1%,该标准从今年5月1日起执行。 调高最低工资到底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方面研究。通过对了解东莞人群的薪金以及劳动成本占企业成本的状况来分析最低工资调整对东莞的企业、居民和经济的总体影响来说明了调整最低工资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最低工资不仅可以缓解贫富矛盾滋生的问题提高广大工人的工资,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还缓解了民工荒问题、加速了东莞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东莞最低工资经济影响

目录 绪论 (1) 一、东莞目前的工资状况 (1) (一)东莞企业各职位的薪金状况 (1) (二)东莞最低工资的人群状况 (3) (三)东莞企业的基本状况 (4) (四)劳动力成本与东莞企业生产成本的关系 (4) 二、对居民的影响 (5) (一)提升人民收入,共享发展成果 (5) (二)调整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6) (三)缓解了贫富差距 (7) 三、对东莞企业的影响 (8) (一)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削弱了一部分企业的竞 (8) (二)有利于吸引更多劳动力来莞工作 (9) (三)迫使了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9) 四、对东莞经济总体的影响 (10) (一)有利于东莞经济的稳定发展 (10) (二)加速了东莞企业转型升级 (10) (三)收入增加带动了东莞消费增长 (11) 五、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GDP-折旧=NDP NDP-间接税=N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同样的最终产品量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第一,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第二,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部门法。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按以上三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计算同一国内生 产总值。但在实际上,这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word.doc

一、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答:通过几个月的学习经济学,我初步的了解到了现在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该注意问题。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从微观方面说,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 ①、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个行为所研究的是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②、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是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的。③、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 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定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等。 从宏观方面说,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 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 ①、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从总体分析经济问题。②、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为进一步的了解经济学,我认为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它们,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正确的树立消费观,要从感性的消费观念上升到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要总是盲目的去消费,并且总是在消费后又后悔当初。 二、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学习经济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2、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答:1、学习经济学可以让我们了解现代社会所需、所缺的一些东西,并且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去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不要总是消费之 后才抱怨;它也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当今市场上那些物品实惠、那些商品是市场上紧缺的,以至于让我们从事那方面的一些工作,从而促使我们更快的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学习经济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并且也可以增强每一个人消费意识。 2、因为研究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研究它们也可以让每一个人更容易的去了解现在社会所缺的一些东西。当供过于求时,我们常常会多买一些东西,因为此时的商品都比较廉价;但是对生产者来说他会减少这些商品的生产,从而稳定市场价格。当通货紧缺时,我们总会不舍得花钱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GDP在衡量一国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时存在着哪些不足? 答: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它等于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GDP只计算了那些在市场中存在并能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无法反映非市场活动及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 (2)GDP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GDP水平高并代表居民生活质量高。 (3)GDP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总体的产出水平,但是它与这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却没有必然的联系。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无法通过GDP 衡量。 (4)GDP没有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成本,不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这仅仅构成社会总体福利指标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没有能够考虑生产GDP时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成本。 2.名义GDP、实际GDP与潜在GDP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名义GDP衡量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 实际GDP是指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 潜在GDP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3.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要目标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对于产出增长的探讨有什么特点? 答:(1)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的三大目标包括: 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也显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正逐步获得提升。经济增长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在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②维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对于维持一个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减少了一个市场化国家以货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时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物价的不稳定通常是与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失业率的计算 一般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失业的含义;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般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学派的争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例如,以前所生产而在该年所售出的存货,或以前所建成而在该年转手出售的房屋,等等。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

品一一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这样就引出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务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其二,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要受最终产品数量变动的影响,而且还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一)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二)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三)部门法 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的总量: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1.1 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

(3)宏观经济问题 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 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经济指标来衡量。 ②如何认识宏观经济——认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和规律。 ③如何发展经济一一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政府的作用和政策。 (2)表达理论的四种方式 ①语言描述。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表达方式。 ②图表。用一些图表来反映一些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③图形。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用向位图来表示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④数理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代表经济运行行为的一组方程式,各方程式代表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分析三大市场 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个宏观经济学围绕宏观经济的三大市场来建立分析框架,分析产品市场、金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互动媒体教学设计西方经济学论文 一、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交互活动的安排,以达到充分利用数字互动媒体设备与数字信息资源,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利用数字化设备与信息资源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在互动媒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包含的步骤有:教学活动整体设计、师生交互设计、学习者交互设计、交互内容设计以及交互媒介工具设计。 (一)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通过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来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而结合目标和客体去设计必需的、合理的活动情景主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流程,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在后续环节中便于操作和执行。教学活动所具备的情景主题,为师生之间、学习者及其群体之间的共同理解与经验分享创造了宝贵的交互机会。教学情景的设计旨在促使学习者通过原有经验知识的回忆与提取,为学习目标提供共同经验,同时有助于为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基础。 (二)师生交互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人际交互的主导核心仍然是师生双方。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知识的建构、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变化等,都有赖于教学活动中交互操作的结果。在互动媒体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尽管处于同一个时空维度中,但互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却可以使双方有多维度的交流和互动———不仅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向的面对面、言语书面信息传播方式,还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通过多媒体的人———机———人的交互传播模式,从而使得交互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更强。这种师生间的交互形式以互动媒体为依托呈现出言语书面交互、实验操作交互、教师主导交互、学生主导交互的形式。 (三)学习者交互设计 学习者交互的设计是对学习者及学习者团体之间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基于教学活动整体设计的安排可供学习者交互选择的方式有合作式交互、竞争式交互以及角色式交互。合作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在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通过小组讨论、沟通、展示、汇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习目标的建构。竞争式交互能够使学习者间形成进取的氛围,强化学习者自觉学习的动力。角色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端正认知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四)交互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参考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涉及目标内容设计、支撑内容设计、交互规则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交互内容首先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目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 C、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选择的需要。 E、社会发展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经济体制。 D、资源的稀缺性。 E、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 A、价格决定。 B、产量决定。 C、成本决定。 D、利润决定。 E、A、B、C、D。 4、()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原因:D项厂商是微观经济主体。BCE都是一国的经济问题。A项可以是微观,也可以是宏观的,所以D最准确) A、收入决定。 B、物价水平。 C、经济增长。 D、厂商均衡。 E、国际收支。 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经济模型。 B、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C、局部均衡分析与一 般均衡分析。D、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E、A、B、C、D。 二、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选择 3、微观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 5、经济学 6、实证经济学7规范经济学8、经济模型。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2、为什么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5、西方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经济学既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又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习题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E 4、D 5、E 二、名词解释 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性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选择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5、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6、实证经济学是在做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它力求说明和回答这样的问题: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后果如何? 7、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不作另外的选择?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8、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简单地说,是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一个经济模型可用文字来说明(叙述法、散文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代数法),还可用 几何图形来显示(几何法、画图法)。 三、简答题 1、答:(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性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由于稀缺性的存在,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0%

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 ___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20xx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 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

最新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2014年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一、复习的总体要求 考试的范围主要是本提纲中列出的达到掌握和理解层次的内容,以及极少数“了解”层次的内容。 “了解”指的是能大致说出概念的含义和模型的内容。“掌握和理解”指的是熟悉相关理论和模型的核心观点和原理以及政策含义,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计算核心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用图形推导相关理论。 大部分考题只涉及一个“掌握和理解”层面的知识点,约有两道考题会综合2-3个“掌握和理解”层面的知识点,极少数小题涉及“了解”层面的知识点(分值<10分)。 因此,复习的总体最低要求是熟悉提纲中列举出来的重点知识点,能大致说明其具体内容及原理,能大致明了其运用。 二、复习资料 教材: 1、《中级宏观经济学》,张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视频教学课件:张延,《宏观经济学》视频教学课件,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作业题(重要复习资料):作业内容务必掌握,考试出题形式与作业相似,但是仅仅看作业题对于这门考试显然是不够的。作业题答案将由继续教育学院通过作业系统于5月26日向大家公布。 面授课PPT:是课程内容(张延老师视频教学课件)的缩略版(见课程论坛,共5次) 期末复习提纲(重要复习资料,见课程论坛) 语音答疑资料(见课程论坛,共2次) 关于教材和视频教学课件的关系: 张延老师编写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与视频教学课件知识点顺序基本一致,章节编号和内容均是同步的。同学们可以上继续教育学院的视频点播系统在线学习。 三、考试题型分布: 1、不定项选择题 2、简答题

3、计算题 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四、复习方法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学科,尤其注重对关键概念和模型的把握。宏观经济学的期末复习主要从教材、视频教学课件和作业题入手。另外由于宏观经济学包含知识点繁多,我们的作业题不可能完全包括所有的考试题,但计算题类型基本一致,希望同学们好好练习作业中的计算题,同时,从第二次面授课课件开始,每次面授课课件中也会有计算题的练习题,同学们可以下载来看,并且能够做到合上书本独立完成计算题。 在全面对教材知识和作业进行复习之后,同学们可以对照复习提纲中列出来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根据每个知识点后标明的掌握层次进行自我检测。在复习中,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该理解的概念一定理解清楚;重点的理论要熟悉其主要的理论内容;计算类型的知识点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做一定训练。 五、关于考核方式和成绩分布 六、复习要点 复习提示: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主要围绕两个重要的模型展开,即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重点掌握两个模型及其背后的政策含义,特别关注如何设计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来解决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等问题,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运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几个核心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用图形来分析一些重点曲线也是考试的重点。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复习题 1.美国总产出和人均产出在历史上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1)美国总产出和人均产出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强烈的上升。在过去的130多年里,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年产出增长了100多倍,人均产出比1900年增长了6倍。 (2)这些改变使得现在人们的生活标准变得更高,个人的生活水平较一个世纪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2.什么是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中失业率如何变化?在历史上,美国的失业率是否曾下降到零? 答:(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短期内的扩张或衰退。一个经济周期包括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总量下降(收缩或衰退)以及随后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总量上升(扩张或繁荣)。收缩的最低点被称为谷底,扩张的最高点被称为谷峰。 (2)失业率在经济扩张时期呈下降趋势,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呈上升趋势。 (3)即使在扩张的高峰时期,美国的失业率也没有下降到零,因为经济中总是存在自然失业。 3.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下定义,并比较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消费价格的变动。 答:(1)通货膨胀是指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在某段时间里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在某段时间里持续下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消费价格的变动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的通货膨胀通常只发生在战争时期,战时的通货膨胀结束时,通货紧缩随后发生并持续一段时间。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作用相互抵消,价格水平在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美国消费者所面临的平均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价格呈现相当稳定的上涨趋势。 4.在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出现在什么时期?近期情况如何? 答:(1)联邦政府历史上发生的预算赤字 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的支出和税收状况如图1-1所示,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部门的支出和收入在总体经济中的份额逐渐提高,较大的赤字则出现于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早、中期,美国持续性地爆发了大规模联邦预算赤字,但与历史情况不同的是,这次赤字发生在和平时代与经济繁荣期。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思考 前言 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是对国家主体形成财政分配关系,以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在经济学当中,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国家取得社会生产份额中的一部分,将其应用于国家职能的实现,例如取得、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以及由此体现的经济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科学内涵。在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中,应当注重其跨学科性的特点,综合各个相关领域,确保其良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一、财政学的基本概述 财政主要指的是国家财政,其主体是国家。政府部门通过收支活动,将一部分社会资源进行集中,对一些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满足。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财政分配主体,财政学主要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社会主义财政学。此外,还包括比较研究和分析各个国家不同财政制度的比较财政制度学。如果根据人类社会

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背景来进行划分,则主要可以分为市场财政学、计划财政学等[1]。在财政学当中,融合了经济学、行政学、理财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对于国家来说,财政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基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对于现代财政学来说,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作为一种历史和经济性的概念,财政与国家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联系。财政职能是由国家职能所决定的。基于不同的国家性质、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实施政策等,各个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秩序,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也是不同的。国家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有效干预,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就需要对财政调节功能进行强化[2]。在财政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当中,需要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内容和经验,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于能够反映出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内容,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一味的照搬和挪用这些经验,应当充分认识到财政学理论自身的基础,掌握其实际的应用条件和产生背景。此外,在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三、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初级审计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概论练习题

第一部分第一章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充分就业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充分就业就是百分之百就业 B、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这时社会经济就被认为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C、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不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D、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不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2、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特征的是指: A、无较大的国际收支赤字,也无较大的国际收支盈余 B、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C、进出口平衡 D、有较大的国际收支盈余 3、下列属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支出法的核算内容的是: A、购买小汽车、洗衣机 B、工作人员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 C、出租土地、房屋收取的租金 D、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4、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经济起步之初,特别在工业化初期,总量型的增长方式往往意味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B、初期的起步阶段之后,总量型的增长方式就让位于追逐效益的集约型增长 C、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们追逐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高效增长,是经济起步之初的特征 D、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 5、下列关于“储蓄—投资”恒等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一恒等式是在考虑了对外贸易的情况下得出的 B、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一定等于投资

C、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满足储蓄和投资的定义,该公式一定恒等 D、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符合该恒等公式,进而总需求和总供给也是均衡的 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 A、社会保险金 B、公司所得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7、下列关于GDP和GN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封闭的经济中,GNP和GDP完全相等 B、在一个拥有海外净财产的国家中,其GDP大于GNP C、GDP和GNP计算的都是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D、GDP是一个地域范围的概念,而GNP是一个涉及国民范围的概念 8、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不包括: A、折旧 B、政府转移支付 C、企业净利息支付 D、租金收入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A、宏观经济理论 B、宏观经济政策 C、宏观经济干预手段 D、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0、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是: A、宏观经济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政府管制 11、下列有关生产法核算G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产法核算GDP,不包含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