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三大常规报告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 ♦管型 ♦结晶 ♦其他有形成分
尿常规报告单
理学检查
尿 量
• 尿量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 尿量变化与气候、饮水量和食物等有关;
– 正常成人:1000-1500 ml/24h
• 多尿
– 24h尿量经常超过2.5L时为多尿 – 生理性/病理性多尿
• 少尿或无尿
– 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1h少于17ml为少尿 – 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或尿闭 – 肾前性(休克、过敏、心衰) 、肾性(急进性肾炎,
展到完全消失,则表明病情严重。


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目。
♦血小板的功能是既能促进止血又能加速凝血。
P
♦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功能,需要做血
L
小板计数检查。
T
参考值:(100-300)*109/L
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数量随时间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变化。午后略高于
意义
慢性肾病、慢性炎症、内分泌 疾病、消化不良、吸收不良、 恶性肿瘤
血管内溶血、体外溶血、高脂 血症、HA、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正常 减低 减低 减低 升高 升高 升高
减低 减低 减低 增加 减低 正常 升高
正常 正常 减低 增加 减低 正常/减低 升高
缺铁性贫血早期 大多数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主要为Fe、CU、维生素B6缺 乏
理学检查
尿 比 重
• 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 正常值1.010-1.025,尿比重高低由尿液中溶解的溶质
的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摩尔体积决定。 ①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与肾小管功能减退有关); ②蛋白质、糖、矿物质、造影剂可使尿比重增高。
• 尿比重高低取决于肾脏浓缩功能,与尿内所含溶质量
L C

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 感染性疾病如某些病毒所致急性传染病,也可见于百日咳

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的感染。

• 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其他疾病: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自

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等。
血常规检查 3.单核细胞增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M5,
02
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是最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由于 其简单易行,具有无创、经济的特点,因而 一直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及其他系统疾病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检测及健康普查。 随着科技发展,尿常规的“内涵”越来越丰 富,现在尿常规的检查项目已经发展全自动 的仪器化检测时代。
颜色 淡黄色或无色
深琥珀色
黄色 黄褐色
淡红-红色 紫红色 暗褐色或黑色
乳白色
绿色-兰色
尿液颜色变化及其原因 产生原因
饮水过多、尿崩症、糖尿病、 慢性 间质性肾炎、多囊肾 出汗过多、高热、轻度血尿或血红蛋 白尿 服用药物如金霉素、阿的平 胆红素、尿胆素增加、变性血红蛋白 尿;芦荟、大黄等在酸性尿液中 血尿、血红蛋白尿、卟啉尿、服山道 年等药物、酚红在碱性尿中 芦荟、大黄、番泻汁等在碱性尿中 血尿、血红蛋白尿在强酸性尿中;恶 性黑色素瘤或尿核酸尿症 丝虫病、尿路化脓性感染、;磷酸盐、 尿酸盐沉淀,尿中异物 美蓝、高度尿蓝母尿、胆红素氧化、 绿脓菌感染等
C & H
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RBC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等;
b
♦RBC丢失,如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性贫血等。
血常规检查
RBC参考值:
成人: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
R
新生儿:(6-7)*1012/L;婴儿:(4.0-4.3)*1012/L
L
总数;
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比值和绝对值。
血常规检查
WBC参考值:成人(4-10)*109/L;
6月-2岁(11-12)*109/L;
W
新生儿(15-20)*109/L。
B
C
DLC参考值:
&
细胞
百分率(%)
D
L
来自百度文库(N)中性粒细胞
50--70
C
(L)淋巴细胞
20-40
(M)单核细胞
3-8
(E)嗜酸性粒细胞
血常规检查
红 细 胞 平 均 指 数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2~92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27~31pg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g/L
MCV
MCH
正常血常规检查正常
MCHC
正常
原因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正常
增高 MCV、MCH增、高MCHC在贫血分正细类胞中高色的素意性贫义血
尿液一般检查
理学检查
化学检查
♦尿量 ♦尿色和透明度 ♦比重 -SG ♦尿渗量 ♦尿气味
♦酸碱度 -PH ♦蛋白质 -PRO ♦葡萄糖 -GLU ♦酮体 -KET ♦亚硝酸盐 -NIT ♦胆红素 -BIL ♦尿胆原 -URO ♦血红蛋白 -Hb ♦白细胞酯酶 -LEU ♦维生素C -VitC
有形成分检查
B C
儿童:(4.0-4.5)*1012/L
&
H
b
Hb参考值:
成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血常规检查
贫血分级:
R
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g/L(女性小于 110g/L)为贫血。
B
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
C
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90g/L;
IDE以及铁利用不良贫血
重型遗传性球形细胞 增多症 增生性贫血
高浓度冷凝集素
CU或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的前 几天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肿瘤、 乙醇中毒
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计数很少
血常规检查
W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
&
D
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
H
特殊情况:
b
血液稀释所致的红细胞相对减少,如输液不当,喝低渗
性溶液过多等。
说明 :检验时正输用大量液体应加予考虑此影响。
血常规检查
病理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
R
伤病人,糖尿病酸中毒等,可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
B
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C
♦继发性增多,如慢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使血液中
早晨;冬季较春季高;高原居民较平原居民高;月经后
较月经前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
餐后增高,休息后降低;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
P
L
血小板减低时引起出血常见原因。当血小板在(20-50)
T
*109/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后出血;低于20*109/L
可有较严重的出血;低于5*109/L可导致严重出血。
0.5-5
(B)嗜碱性粒细胞
0-1
绝对值(*109/L)
2.0-7.0 0.8-4.0 0.12-0.80 0.05-0.50 0-0.10
血常规检查
1.中性粒细胞增加
W
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溶血、急性出血、
B
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等。
C
&
2.淋巴细胞增多
D
在儿童时期,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多。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如肾癌,
H b
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等也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量呈非代偿性增加。
♦原发性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常规检查
病理性减少:
♦RBC生成减少,如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R
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
B
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造血物质缺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或静脉血检查。对血液中白细胞 (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 (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
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
R B
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平均寿命约120天,RBC
C
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是
反应性增多多为轻度增多,在500*109/L一下,且异常可以在原疾病得到治疗后有所改善。 脾切除后PLT会有升高,随后会缓慢降低到正常范围。
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减少时必须防止出血。
P
血小板显著增多时,须警惕血栓发生;但血小板增
L
T
多亦可出血,因血小板质量差。
标本留取注意事项
静脉采血 VS 末梢毛细血管采血?

转移、铅中毒等。
血常规检查
1.中性粒细胞减少
W B
感染性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C
物理与化学因素。
&
单核—巨噬细胞系功能亢进。
D L
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C 病
2.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蛋白等的治疗。
急性肾功衰)、肾后性(尿路梗阻)
理学检查
颜 色 和 透 明 度
• 正常尿色为淡黄色、清亮;
• 尿色随尿量的多少、饮食(酸度)、药物及病
变而改变;
• 透明度—混浊度,据尿中含混悬物质种类及量
而定 ,分生理、病理性。
• 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盐类结晶析出、尿素分解产
氨、尿胆原转为尿胆素、细菌增殖和腐败等多 种因素均可使尿色加深、浑浊度增高。
血小板计数超过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
特殊: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
血常规检查
病 理 性 P LT 减 少 或 增 多 的 原 因 及 意 义
血小板 原因
临床意义
减少 生成障碍 破坏过多 消耗过多 分布异常 先天性
增多 原发性 反应性 其他
急性白血病、再障贫、骨髓肿瘤、放射性损伤、巨幼贫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SLE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脾肿大(肝硬化)、血液被稀释(输注大量库存血)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慢粒、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红等骨髓增生性疾病 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 外科手术后、脾切除等
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 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 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 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 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 +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 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查特别 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采血因素(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 ♦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 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 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 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 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时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 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检测。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 测量;如果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 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小时。
&
贫血诊断的主要指标。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
H
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
b
和血红蛋白量都可发生变化。
血常规检查
♦生理性增高:某些生理上的变化可引起红细胞总数增高,
如:新生儿,高原居住者,剧烈运动。
R
B C &
♦生理性减低:某些生理性贫血,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的6 月-2岁婴儿、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 妇、长期饮酒可有红细胞总数减低。
& H
中度,Hb<90g/L但>60g/L;
b
重度,Hb < 60g/L但> 30g/L;
极重度,Hb < 30g/L。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
H
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
C
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如烧伤等使血液浓缩,
T
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W
骨髓功能恢复期
B C
4.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
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寄生虫病;皮肤病
D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L
少见: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
C 病
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症,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5.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
检验三大常规报告解读
0 1 血常规
0 2
尿常规
0 3
大便常规
CONTENTS


01
血常规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 明的液体。
45%--血细胞(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等) 55%--血浆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 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 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 检验。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接触放射线。

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血常规检查
W
B
C
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其临床意义较小,可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D L
在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的极期,因机体应激反应增高,
C
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期时嗜

酸性粒细胞又重新出现。如嗜酸性粒细胞持续下降,发
理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