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思想

概念、原理课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此类课更应注重与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本节课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以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而展开对电解原理的研究。教学流程的安排分三大块: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认识电解原理——通过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完善对电解原理的认识——通过探讨电镀铜装置感受电解原理应用。其中,电解原理是基础,旨在揭示电解池的实质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既是研究电解原理的载体,也是连接化学基础知识与工业生产的载体。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电解原理及其规律的理解。电解氯化铜是电解知识的迁移、巩固和深化。最后运用新知识再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巩固本节重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教学设计着重强化应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实验现象的微观本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及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把握教材意图后,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2、课标相关内容分析

具体内容: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活动建议:探究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

行为动词:体验、了解

目标动词:知识性:了解

3、学生分析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我们的学生在思维方面存在劣势,他们习惯演绎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的经验少。在生活中也很少有涉及到电解应用经历。知识方面,在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前,学生在初三学习了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以及产物体积比),在第三章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在本章学习了原电池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解原理,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了解溶液中的微粒放电顺序;

初步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提升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通过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感受化学学科社会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原理

2、教学难点:

对电解原理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有目的地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来推导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路探究,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力。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多数同学来说,不太好理解。为了强化形象思维,使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设计注意到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制作、使用了相关的投影、动画,相对文字叙述,它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和电解原理相关的知识。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设备;实物投影台;仪器与用品:饱和NaCl溶液;PH试纸、镊子、烧杯、玻璃棒、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及灯座、学生电源。

七、教学流程

教学主线知识主线学习活动

1、通电前,NaCl 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如何运动?

2、通电后,NaCl 溶液中的离子如何运动?标出电子的流动方向。

3、到达电极后,离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从得失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的角度分析)

e-

e-阴离子

e-e-阳离子

九、板书设计

(2)形成条件:两极一液成回路+直流电 十、教学反思

第四章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定义 ①②③④ (2)电极反应类型 (3)离子的放电顺序 2、电解池

(1)定义:电能→化学能 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