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教育质性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质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质的研究简介 人们想对特定对象、情境、材料做更深入的探索。 他不会问:人们怎么看这件事?(问卷调查)如果我 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实验法) 而是会问:这些人是怎么做的?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 的?人们怎么赋予其生活以意义的? 受诠释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的影响
研究设计 研究环境 测量工具
质的研究 & 量的研究
量的研究先有工具,其研究工具 是无生命的量尺、测验、问卷。 质的研究工具是在过程中渐渐形 成的。以研究者作為主要工具实 施访谈、观察。
質或量的研究均无法掌握 「全真」
量的研究以考验证明真理可能程度, 即使再精密的设计,仍只能掌握大 部份「全真」 。 質的研究深入理解現象,也是局部、 个别的,无法掌握「全真」。
这些方法体现的质的研究的基本特点
研究者需要进入研究实际情境,与受试者长期接触,观察 其言行,比较能深入剖析研究问题.
研究者必须融入研究情境,以既是局外人、 又是圈内人的角色,来了解研究对象的语言与行为。 研究者通常以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等工具来搜集与 记录数据,再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分析,进而 以文字说明研究发现的事实
——取样的单位:时间取样观察与事件取样观 察
——有结构、非参与、时间取样观察(如按评课表进 课堂听课) ——有结构、非参与、事件取样观察(如按观察记录 表对升旗、出操、课堂师生冲突事件等的观察)
观察后的结论 观察后的反思
吴康宁 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中的现场观 察
(2)结构性观察
为了特定研究目的而进行的结构性观察
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 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方式 教育惩罚——教师办公室中惩罚学生的方式 师生关系,师生冲突
考虑如下因素
——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研究工具
定义
(qualitative research) 又称为质性研究。研究者为了深入探讨某个问题, 在自然情境下,以观察、深入访谈或分析私人 文件,广泛搜集资料 ,来分析受试者的内心 世界与价值观等。
作用
更完整、更全面的印象 完整的画面 以中学历史课教学为例,历史教师怎么教他们的学生 的?他们在一天日常工作中都做了哪些事情?进行了 哪些活动?哪些因素影响了学习进程? 研究者尝试记录或描绘学生、教师一天的生活;仅仅 只关注一个班级(最多只能关注少量班级);尽可能 有规律地观察这个班级,尽可能全面而丰富地描述他 们看到的东西。
个案研究 case study 叙事研究(反思性日记)(教师写博客) narrative study 现象学研究方法 phenomenology(诺丁斯对关 爱的研究)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内容分析法 content analysis
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 以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研究对象 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 尊重个案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对个案深入了解其 心思意念
三、质的研究有七个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所和对象→进入现场 →搜集与检核数据→提出假设→数据的分析与 诠释→获得结论 质的研究是做出来的, 怎么做,就怎么写
思考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质性研究?
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做质的研究?
复杂问题、价值观、文化、具体的形成和生成机制、 互动场景
适用于小样本,研究过程颇耗时,研究者需受过训练, 资料分析与解释比较主观,实施程序不易标准化。 个案研究。
为何适用
《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质的研究 & 量的研究
无论是質的研究或量的研究,研 究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均需說明~ 研究問題、样本的选择、資料的 收集、分析、报告撰写等步驟。
思考
当前比较流行的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类学研究(人种志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民俗学研究 受试者在自由的情境下接受观察或访谈,又称 田野研究 长期参与一个族群的活动,观察其间的互动方 式,加以描述、诠释
质的研究出理论 量的研究出数据
哪些题目比较适合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外国研究者想要研究中国父母教养孩子的理念 和方式 研究者想要研究在一个学校内中产阶级教师与 贫民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研究者想知道中学生上网的方式、时间和浏览 内容
研究者想要了解好学校和坏学校的真实差异所 在 研究者想了解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和 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态度 研究者想要了解好的教师具有什么特点,是怎 样成长的
四、观察法
(1)观察法概述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于自 然条件下的对象状态资料的方法。 (“观察渗透理论”) 要素及特征 要素: 观察者 观察对象
感官、仪器设备
观察者的角色
完全的参与者(研究者身份不为人所知) 观察型参与者(同时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身份 出现) 参与性观察者(以保持观察者的身份为主) 完全观察者(不以任何方式参与被观察群体的 活动)
3重视过程与结果 注重情境脉络,对事件的原因与过程特别感兴趣 也重视为何产生此结果的深层涵义 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 进而探索问题的真相
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 站在其立场去探索人们的观念 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 将现场所有人事物看成一个整体,全方位的了解 , 长时间投入现场,运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
怎样提高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防止观察者偏见——观察者的某种特征或观念 左右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团队合作观察、分 工、讨论) 减低观察者期望——期望某种行为,可能不是 被观察对象平常的行为方式。(使用录像带、 录音带)
2007年卓刀泉中学的课堂观察实录
初二(1)班,化学方程式 前面课桌顶着讲台,后排学生几乎靠着后面的墙,教室里只有两条狭窄 的过道。整个45分钟的课堂,从始至终都有学生说话的,藏着玩的,睡 觉的,感觉很松散,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没有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另外还有隔壁教室读书声的干扰。 所有人上课的时间内容几乎都一模一样,可是不是学生每节课都一样认 真听讲,一样能听懂。中间的前三排,可能因为面对老师距离比较近, 相对较安静,可是有学生在睡觉,发呆,甚至傻笑;两边的和后几排的 就更不用多说,说话的、传纸条等等。老师每提一个问题,有些人的答 案脱口而出,有些人很快在书上找到了,而相当一部分不知所云,被点 中站起来,还在问“老师刚说了什么?”据我了解,那个班级基本上是 一个学期换一次座位,而成绩好的的学生多集中在前三排,老师也频发 提问前三排,这样势必造成位置较后较偏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正如作者所概括的:“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 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 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 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 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 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 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 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8年出版日文版,在美 国、日本等引起强烈反响。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 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 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 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 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观察observation
访谈 interview
文字资料documentation
5提出假设→ 不是一开始就提出假设,而是搜集资料之后,逐渐 成假设,再视实际需要作修正。 6资料的分析与诠释→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综合、分类、 统整,次数最多的 就是主题。 百分比和频次
7获得结论 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提出结论,随着后续资料, 再补充修正。
初二(8),英语 走进教室,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同学是不是太 多了,在心理默默数了一些发现竟然有68人。老师要 求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前几排的学生,只有几 个是后面的学生而且老师都记得他们的名字。就在这 堂课上,我旁边坐着的几个同学一个一直在看报纸一 个一直在看小说而且都不会用该堂课的课本挡一下, 后面还有几个睡觉的同学…我甚至想最好不要让他们 进重点中学也许那样他们会学到的更多吧 。
特征:a.直接感受、生动形象 b.描述自然状态、过程 c.搜集第一手材料
作用
a.发现事物的外部特征、对象之间的外部联系 b.对科学理论作出检验
分类
——是否严密设计: 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是否参与对象活动:非参与性观察与参与 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 研究者进入受试者的生活情境中,去观察其言行、 习俗 非参与性观察 研究者不参与受试者的任何活动,只是从旁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包括:自然观察、情境模拟(角色扮 演)和个案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最常用两种最基本、最常用方法 观察 访谈
二、质的研究有八个特征
以费孝通的研究为例 《江村经济》 Peasant life in China
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 纪录现场的各种现象,研究情境不经任何设 计 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 相﹑录音﹑笔记记录数据,而非数字
快班的观察记录
初二(11)班 整个教室的学生估计有七八十人左右,位置蛮 挤,有两个男生还被安排坐在讲台旁边,看得 出这两个男生都很积极,对老师的每个问题都 举手,然而每次都被老师把手打了下来,说: “你把手放下!”是快班,我去的那个班级有 66个人,当天的人数65人。
快班的观察记录
初二 ,英语 一个拥挤的教室,一个小教室里坐了68位同学, 虽然是初二的水平,但是他们的纯正、流利程 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无论老师提问, 还是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被点到的却永远是 那几个人,而后排坐在我旁边的那些学生却没 有一个回答任何问题。课上,他们或是趴着发 愣,或者一起小声议论……
思考
质的研究和定量研究有何异同?
பைடு நூலகம்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定量研究 研究者的角色 力求中立冷静,与 被研究者保持一定 的距离 在研究之前已经确 定 尽量控制变数 工具独立于研究者 之外 定性研究 积极参与 与被研究者建立良 好的信任关系 在研究中不断修订 在自然环境下进行 研究者成为测量工 具的一部分
以Lightfoot 为例
什么是好的中学为例(人种志的研究方法) 文化敏感性教学
1确定研究问题→ 2选择研究场所和对象→
通常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愿意合作的对象, 也必须得到受试者的监护人或单位主管的同意 还是要考虑代表性
3进入现场→ 与研究对象建立友善关系,减少其排斥或抗拒的 心理 4搜集与检核资料→ 同时利用录音﹑录像﹑观察﹑访谈纪录,加以检 核查证,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初二(3)班,数学科, 课上,只有前三排的学生是在听讲的,而后面大部分的同学有的 睡觉,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在讲话,而且居然有三个学生在玩 斗地主——这即使在大学课堂上也不曾出现的现象。还有一个学 生在听MP3,把声音放得很大,以至于他前两排的同学传话过来 让他把声音调小些。我旁边坐着那位女同学,视老师为不存在, 与她的同桌玩闹,说话的声音全班都可以听到,还把玩闹扩大到 整个后三排。尽管老师有点名制止,而她却无半点收敛,继续胡 闹。还有一个男同学,从开始上课一直到下课铃敲响,他面前的 书都是合着的,他就木木地望着课桌,不听讲,不看黑板,不做 练习,就一直一直那么望着……
无结构观察
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校情况的四种方法 标签式 听课式 文件式 快照式
无结构性的、一般性的观察
到学校去看什么? 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周围社区,学校大门 透露的信息 学校的物质环境,布局,学校文化,标语 学校的教室布置、班级文化 听课 演示性的表演课 常规课、自然状况下的课
第一部分 质的研究简介 人们想对特定对象、情境、材料做更深入的探索。 他不会问:人们怎么看这件事?(问卷调查)如果我 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实验法) 而是会问:这些人是怎么做的?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 的?人们怎么赋予其生活以意义的? 受诠释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的影响
研究设计 研究环境 测量工具
质的研究 & 量的研究
量的研究先有工具,其研究工具 是无生命的量尺、测验、问卷。 质的研究工具是在过程中渐渐形 成的。以研究者作為主要工具实 施访谈、观察。
質或量的研究均无法掌握 「全真」
量的研究以考验证明真理可能程度, 即使再精密的设计,仍只能掌握大 部份「全真」 。 質的研究深入理解現象,也是局部、 个别的,无法掌握「全真」。
这些方法体现的质的研究的基本特点
研究者需要进入研究实际情境,与受试者长期接触,观察 其言行,比较能深入剖析研究问题.
研究者必须融入研究情境,以既是局外人、 又是圈内人的角色,来了解研究对象的语言与行为。 研究者通常以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等工具来搜集与 记录数据,再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分析,进而 以文字说明研究发现的事实
——取样的单位:时间取样观察与事件取样观 察
——有结构、非参与、时间取样观察(如按评课表进 课堂听课) ——有结构、非参与、事件取样观察(如按观察记录 表对升旗、出操、课堂师生冲突事件等的观察)
观察后的结论 观察后的反思
吴康宁 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中的现场观 察
(2)结构性观察
为了特定研究目的而进行的结构性观察
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 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方式 教育惩罚——教师办公室中惩罚学生的方式 师生关系,师生冲突
考虑如下因素
——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研究工具
定义
(qualitative research) 又称为质性研究。研究者为了深入探讨某个问题, 在自然情境下,以观察、深入访谈或分析私人 文件,广泛搜集资料 ,来分析受试者的内心 世界与价值观等。
作用
更完整、更全面的印象 完整的画面 以中学历史课教学为例,历史教师怎么教他们的学生 的?他们在一天日常工作中都做了哪些事情?进行了 哪些活动?哪些因素影响了学习进程? 研究者尝试记录或描绘学生、教师一天的生活;仅仅 只关注一个班级(最多只能关注少量班级);尽可能 有规律地观察这个班级,尽可能全面而丰富地描述他 们看到的东西。
个案研究 case study 叙事研究(反思性日记)(教师写博客) narrative study 现象学研究方法 phenomenology(诺丁斯对关 爱的研究)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内容分析法 content analysis
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 以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研究对象 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 尊重个案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对个案深入了解其 心思意念
三、质的研究有七个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所和对象→进入现场 →搜集与检核数据→提出假设→数据的分析与 诠释→获得结论 质的研究是做出来的, 怎么做,就怎么写
思考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质性研究?
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做质的研究?
复杂问题、价值观、文化、具体的形成和生成机制、 互动场景
适用于小样本,研究过程颇耗时,研究者需受过训练, 资料分析与解释比较主观,实施程序不易标准化。 个案研究。
为何适用
《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质的研究 & 量的研究
无论是質的研究或量的研究,研 究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均需說明~ 研究問題、样本的选择、資料的 收集、分析、报告撰写等步驟。
思考
当前比较流行的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类学研究(人种志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民俗学研究 受试者在自由的情境下接受观察或访谈,又称 田野研究 长期参与一个族群的活动,观察其间的互动方 式,加以描述、诠释
质的研究出理论 量的研究出数据
哪些题目比较适合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外国研究者想要研究中国父母教养孩子的理念 和方式 研究者想要研究在一个学校内中产阶级教师与 贫民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研究者想知道中学生上网的方式、时间和浏览 内容
研究者想要了解好学校和坏学校的真实差异所 在 研究者想了解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和 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态度 研究者想要了解好的教师具有什么特点,是怎 样成长的
四、观察法
(1)观察法概述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于自 然条件下的对象状态资料的方法。 (“观察渗透理论”) 要素及特征 要素: 观察者 观察对象
感官、仪器设备
观察者的角色
完全的参与者(研究者身份不为人所知) 观察型参与者(同时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身份 出现) 参与性观察者(以保持观察者的身份为主) 完全观察者(不以任何方式参与被观察群体的 活动)
3重视过程与结果 注重情境脉络,对事件的原因与过程特别感兴趣 也重视为何产生此结果的深层涵义 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 进而探索问题的真相
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 站在其立场去探索人们的观念 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 将现场所有人事物看成一个整体,全方位的了解 , 长时间投入现场,运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
怎样提高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防止观察者偏见——观察者的某种特征或观念 左右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团队合作观察、分 工、讨论) 减低观察者期望——期望某种行为,可能不是 被观察对象平常的行为方式。(使用录像带、 录音带)
2007年卓刀泉中学的课堂观察实录
初二(1)班,化学方程式 前面课桌顶着讲台,后排学生几乎靠着后面的墙,教室里只有两条狭窄 的过道。整个45分钟的课堂,从始至终都有学生说话的,藏着玩的,睡 觉的,感觉很松散,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没有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另外还有隔壁教室读书声的干扰。 所有人上课的时间内容几乎都一模一样,可是不是学生每节课都一样认 真听讲,一样能听懂。中间的前三排,可能因为面对老师距离比较近, 相对较安静,可是有学生在睡觉,发呆,甚至傻笑;两边的和后几排的 就更不用多说,说话的、传纸条等等。老师每提一个问题,有些人的答 案脱口而出,有些人很快在书上找到了,而相当一部分不知所云,被点 中站起来,还在问“老师刚说了什么?”据我了解,那个班级基本上是 一个学期换一次座位,而成绩好的的学生多集中在前三排,老师也频发 提问前三排,这样势必造成位置较后较偏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正如作者所概括的:“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 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 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 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 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 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 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 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8年出版日文版,在美 国、日本等引起强烈反响。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 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 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 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 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观察observation
访谈 interview
文字资料documentation
5提出假设→ 不是一开始就提出假设,而是搜集资料之后,逐渐 成假设,再视实际需要作修正。 6资料的分析与诠释→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综合、分类、 统整,次数最多的 就是主题。 百分比和频次
7获得结论 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提出结论,随着后续资料, 再补充修正。
初二(8),英语 走进教室,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同学是不是太 多了,在心理默默数了一些发现竟然有68人。老师要 求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前几排的学生,只有几 个是后面的学生而且老师都记得他们的名字。就在这 堂课上,我旁边坐着的几个同学一个一直在看报纸一 个一直在看小说而且都不会用该堂课的课本挡一下, 后面还有几个睡觉的同学…我甚至想最好不要让他们 进重点中学也许那样他们会学到的更多吧 。
特征:a.直接感受、生动形象 b.描述自然状态、过程 c.搜集第一手材料
作用
a.发现事物的外部特征、对象之间的外部联系 b.对科学理论作出检验
分类
——是否严密设计: 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是否参与对象活动:非参与性观察与参与 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 研究者进入受试者的生活情境中,去观察其言行、 习俗 非参与性观察 研究者不参与受试者的任何活动,只是从旁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包括:自然观察、情境模拟(角色扮 演)和个案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最常用两种最基本、最常用方法 观察 访谈
二、质的研究有八个特征
以费孝通的研究为例 《江村经济》 Peasant life in China
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 纪录现场的各种现象,研究情境不经任何设 计 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 相﹑录音﹑笔记记录数据,而非数字
快班的观察记录
初二(11)班 整个教室的学生估计有七八十人左右,位置蛮 挤,有两个男生还被安排坐在讲台旁边,看得 出这两个男生都很积极,对老师的每个问题都 举手,然而每次都被老师把手打了下来,说: “你把手放下!”是快班,我去的那个班级有 66个人,当天的人数65人。
快班的观察记录
初二 ,英语 一个拥挤的教室,一个小教室里坐了68位同学, 虽然是初二的水平,但是他们的纯正、流利程 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无论老师提问, 还是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被点到的却永远是 那几个人,而后排坐在我旁边的那些学生却没 有一个回答任何问题。课上,他们或是趴着发 愣,或者一起小声议论……
思考
质的研究和定量研究有何异同?
பைடு நூலகம்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定量研究 研究者的角色 力求中立冷静,与 被研究者保持一定 的距离 在研究之前已经确 定 尽量控制变数 工具独立于研究者 之外 定性研究 积极参与 与被研究者建立良 好的信任关系 在研究中不断修订 在自然环境下进行 研究者成为测量工 具的一部分
以Lightfoot 为例
什么是好的中学为例(人种志的研究方法) 文化敏感性教学
1确定研究问题→ 2选择研究场所和对象→
通常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愿意合作的对象, 也必须得到受试者的监护人或单位主管的同意 还是要考虑代表性
3进入现场→ 与研究对象建立友善关系,减少其排斥或抗拒的 心理 4搜集与检核资料→ 同时利用录音﹑录像﹑观察﹑访谈纪录,加以检 核查证,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初二(3)班,数学科, 课上,只有前三排的学生是在听讲的,而后面大部分的同学有的 睡觉,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在讲话,而且居然有三个学生在玩 斗地主——这即使在大学课堂上也不曾出现的现象。还有一个学 生在听MP3,把声音放得很大,以至于他前两排的同学传话过来 让他把声音调小些。我旁边坐着那位女同学,视老师为不存在, 与她的同桌玩闹,说话的声音全班都可以听到,还把玩闹扩大到 整个后三排。尽管老师有点名制止,而她却无半点收敛,继续胡 闹。还有一个男同学,从开始上课一直到下课铃敲响,他面前的 书都是合着的,他就木木地望着课桌,不听讲,不看黑板,不做 练习,就一直一直那么望着……
无结构观察
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校情况的四种方法 标签式 听课式 文件式 快照式
无结构性的、一般性的观察
到学校去看什么? 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周围社区,学校大门 透露的信息 学校的物质环境,布局,学校文化,标语 学校的教室布置、班级文化 听课 演示性的表演课 常规课、自然状况下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