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文学创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艺术发现
(三)艺术发现的作用
1、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 主体进入创造过程。 2、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 的文学作品。
艺术发现
罗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
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谓大师也 就是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 发现美。 叶燮:“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 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 见。”
弗洛伊德
余华
三、创作动机
(二)产生
1. 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
巴金《怀念萧珊》
三、创作动机
(二)产生
2. 创作动机的触发与外在机缘有密切关系
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
三、创作动机
(三)作用
既是作家所有文学创造活动能否发生的 枢纽,也是每一具体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实现 的关键。
第二节 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回忆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 怀念其原配夫人唐婉而创作 的悼亡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ຫໍສະໝຸດ Baidu
沉思
李煜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 容易见时难。
南唐国君李煜失去江山后 哀叹自己的命运的绝唱。
回忆与沉思的关系
鲁迅:“国民性” 白居易:“新乐府”诗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4、理智与情感
(2)情感——情感分为情绪和感情,情绪指 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 心理反应,感情则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 度评价及其体验。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陌生化

刘佬佬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 打罗筛面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 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 个秤铊似的,却不住的乱晃,刘佬佬心中 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煞用处呢?” 正发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 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接着 一连又是八九下,欲待问时,只见小丫头 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 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王弗 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娜塔莎剧照
突出和简化
《孔乙己》
《安娜·卡列尼娜》
变形:扩大和缩小
拉伯雷的《巨人传》
安徒生
安徒生的《拇指姑娘》
变形:粘合
半人半怪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 蒲松龄笔下的鬼女狐仙
变形:漫画
果戈理、鲁迅笔下的“狂人”
变形:夸张
鲁迅笔下的阿Q
变形:幻事
凡尔纳笔下奇异、变幻的世界
陌生化
曹雪芹以一位 从未见过挂钟的农 村老妪刘姥姥的陌 生眼光来写王熙凤 堂屋里的挂钟,收 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材料的存放
心灵深处(材料的心灵化)
一、材料(信息)储备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
材料积累方式 有意获取与无意获取 实践获取与间接获取
无意获取
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大量刺激,对于这 些刺激他没有做有意的记忆或思索,但它们却 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一直留存在作家的大脑。
我从童年就熟悉山岭、湖泊、海洋和寂 静的森林。……我曾在遥远的原野里漂 泊。我曾泛舟于波澜壮阔的江上,日以 继夜地驶过山间的急湍,看日出、日落, 看满天繁星闪现。我见过不少人烟稠密 的城市,处处看到群众的情操如何昂扬、 磅礴、低沉、递变。我见过暴政和战争 的明目张胆、暴戾恣睢的场景;多少城 市和乡村变成了零零落落的断壁废墟, 赤身裸体的居民们在荒凉的门前坐以待 毙……我就是从这些泉源中吸取了我的 诗歌形象的养料。 ——雪莱
二、构思方式
(一)含义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发展、完善意念, 并建构整体作品的具体方式。
二、构思方式
(二)构思方法的种类 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综合
我拿过达尼雅来,把 她同苏妮亚一同捣碎, 于是就出现了娜塔莎。 ——托尔斯泰 娜塔莎是《战争与 和平》中的女主人公之 一。她是由作家的妻子 和姨妹综合而成的。
为什么沉思最善于发挥创造力?
卡夫卡 对于我来说,最好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一个人呆在宽 大而又幽闭的地下室里最靠尽头的一间小室,只身伴着 孤灯和写作用的纸笔。吃的东西叫人给我送来。让地下 室的大门的启闭老是离我远远的。我唯一的散步就是穿 着睡衣,经过地下室里一个一个的拱顶去取别人给我送 来的饭食。然后很快回到自己的书案旁,一边默思一边 慢慢地用餐,然后马上又拿起笔来写作。那我将会写出 什么来啊?我会把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都写出来!而且 毫不费力!”(卡夫卡《致斐丽斯》)
祖国有希望。这一切,给了当时留学日本,远离祖 国的郭沫若以巨大的创作激情。 )。
(4)非理性:江淹“梦笔生花”、李白
“斗酒诗百篇”
灵感产生的原因
(1)长期积累,偶然得知; (2)紧张的理性活动之后; 王国维的“三境界”说:众里寻他
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3)适当机遇的诱发。
艺术发现
1、社会的赐予(被动) (清)赵翼: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
句便工。 如屈原、李煜、李清照、杜甫、陆游等。 民谚:艰难困苦塑俊杰,忧愁愤怒出诗人。 如曹雪芹、鲁迅、柳永等。
艺术发现
2、生活的积累(主动) (1)留心观察,见人所未见;
(2)初步思考,发现其价值;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5、意识与无意识
两者的关系:
(1)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 (2)意识为无意识指引方向。
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
诗人自叙该诗的写作经过: 1797年夏天的某日,他因身体不适 服用了一点鸦片酊,药力发作后昏 昏睡去,睡前正读着一篇游记,讲 述蒙古大汗忽必烈下令建造一座宫 殿。睡梦中,诗人写成二三百行的 一首长诗,醒时记得清清楚楚,随 即提笔记录下来,但因客人来访而 中断,最后只得五十四行,分三小 柯勒律治 节,诗人自己称其为“片段”。 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意获取
作家出于某一目的或内心冲动,采用 有意获取和记忆的方式收集材料。
茅盾《子夜》 曹禺《日出》
实践获取 作家在生活实践中直接感知与获得。
柳青《创业史》
书本获取 利用已有的人类的精神财富来获得。
凡尔纳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二、艺术发现
(一)含义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积累材料基础上, 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原则及审美 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获 得的一种独特感知。
指将某种难以言状的东西形象化的过程。
黄河之水天上来 白发三千丈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2、想象与联想
(2)联想——由此物想到彼物的过程,是另一种想象。 联想的三种形态: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3、灵感与直觉
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背后的内蕴
1887年6月,阿·费·柯尼 把从监狱女看守长那里听到的有 关罗查利的故事讲给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直觉到它背后隐藏着某 种待发掘的东西,这便有了小说 《复活》的诞生。
列夫· 托尔斯泰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4、理智与情感
(1)理智——作家有意识的理性认知和思维。
(一)何谓艺术构思
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
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 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 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 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 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 术思维过程。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1. 回忆与沉思
(1)回忆——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 信息的心理过程。 (2)沉思——在寂静和独处中对某个中心意念 或意象加以深沉思索的心理过程。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郑板桥画竹的体会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 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 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 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 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 哉!
法捷耶夫
我觉得,任何艺术创
一、材料(信息)储备
2.文学材料的特殊性 文学材料不是独立于作 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 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是作家 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 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 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 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一、材料(信息)储备
3.文学创造材料的储备过程
大量信息的接收 材料的筛选 短暂的记忆 长久的记忆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2、想象与联想
(1)想象——构想意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三种形态: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再现想象
指在内心复现外部事物或现象的过程。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暗暗独成眠。
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 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三、创作动机
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作家从事创作? 回答:具体原因只能问作家自己。
(一)含义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创作动机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人的原欲 的升华,是人的原欲的一种合理 的释放,创作动机就是调节自我 身心的不适,动机的产生是因为 要释放。 厨川白村认为:文学是因人的苦 闷而生,写作是苦闷的排遣方式。 余华说: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 为内心写作。
第一节 发生阶段
想一想,一种文学创造活动的发生 必须得具备哪些要素呢?也就是说一种 文学创造活动怎样才能得以开始呢? 答案: 有东西可写——素材 发现了东西可写——艺术发现 有兴趣、有动力想写——创作动机
一、材料(信息)储备
(一)获取材料
1.材料的重要性和来源 第一要素 文学创造的起点 材料的来源:社会生活
作的过程都可以假想 地分为三个时期: (一)积累素材时期 (二)构思或者酝酿 作品时期 (三)写作时期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过程十分复杂。从作家具体的创造过程 我们可以概括出一般的创造规律。创造是一个连续整 一的过程,为了了解它,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发生:解决作家在什么基础上创造和为什么创造。 构思:揭示作家从事创造时内在心理活动机制和 所采用的艺术构思方式。 物化:分析并阐释作家如何借用文字符号,并通 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手段,把构思的成果凝聚在纸上, 成为物化的形态。
(1)灵感——是艺术构思的最重要机制之一, 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 象。灵感往往表现为对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 是非预期的和转瞬即逝的,但却是长期思索的 结果。
灵感的特点
(1)突发性:突如其来 (2)易变性:稍纵即逝 (3)情感性:郭沫若1920年创作《凤
凰涅槃》时的体会(革命在发展,人民在觉醒,
文学材料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 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 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 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 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 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唯一的源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话》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3、灵感与直觉
(2)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 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直觉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 ①瞬间把握 ②背后的内蕴
瞬间把握
伍尔夫1930年10月 16日给埃·史密斯写信说: “我绝不会忘记写《墙上的 斑点》那一天——刹那间一 挥而就”。
周敦颐从莲花身上看到了士君子的形象
(《爱莲说》) ;鲁迅在与车夫的对比中看 到了知识分子内在“小我”的卑猥(《一件 小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影看到一种父 爱(《背影》) ;李安从张爱玲的《色戒》 看到人性的脆弱。
二、艺术发现
(二)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1.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 作家的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 3. 外在机缘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4. 作家知觉的一种新创造。
比拟想象
指将某种难以言状的东西形象化的过程。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作者用轻 描淡写的 笔法,融 情入景, 明写景, 实写人的 愁怨。
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 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虚构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