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2  内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D. 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3、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 晒太阳感到暖和

B. 用蒸笼熘冷馒头

C. 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D. 锯木头时锯子发烫

4、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原因是()。

A. 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B. 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C. 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D. 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5、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是通过做功让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A.冬天太阳下的人会觉得温暖 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

C.用灌了热水的热水袋取暖 D.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6、甲、乙两铜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把它们在沸水中煮足够长的时间,然后相接触,则()

A.热量由甲传给乙 B.热量由乙传给甲

C.甲、乙间无热传递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7、若一个物体放出热量,那么它的温度将()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可能不变 D.一定不变

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是利用做功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9、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 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 2 互相接 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 3 引力,斥力。 4 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 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 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 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8 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19 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 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 20 用 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 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 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1 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 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 2)增加( 3)增加。 4 (1)做功( 2)热传递( 3)热传递( 4)做功( 5)热传递( 6)做功。5(1)× ( 2)×( 3)×( 4)√( 5)×( 6)√。 6 减少,热传递。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 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 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 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 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 容易融化。 14 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 升温而熔化。 15 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 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 啤酒瓶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

霍邱县长集中学初中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答案 第51课时 怎样才叫“做功” 一、怎样才叫“做功” 1、(a) 上 上 (b)右 右 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1)是 否(2)是 否(3)是 否 二、怎样测算功 1、FS 2、牛 米 焦耳 J 3、B 4、500J 150J 5、(1)三个力 重力支持力 拉力 F N =G =mg =20N F =12N (2)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为0 拉力做功W F =FS =6J 6、W F =FS =100N ×4m =400J W G =Gh =60N ×2m =120J 第52课时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一、认识功率 1、(1)快 (2)快 2、a 、5000 b 、5000 c 、4800 (1)快(2)快 总结:小红 小明 3、功率 做功 时间 t W Pt 4、瓦特 瓦 W 拖拉机每秒做的功是750焦耳 千瓦 5、甲 乙 6、129600 216 7、20 40 二、测算功率 1、①体重(质量)、楼高、所用时间 ②磅秤、皮尺、秒表 ③ t mgh 2、B 3、30m/s ×104 W 4、×107 J 2×103 N 第53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上)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那么:3N ×1m 3J 5N ×0.5m 1N ×0.5m 显然:= + >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 总有用 W W 2、(1)1500J 1200J 300J (2)80% (3)法一:由W 额外 =G 0·h 得:G 0 =h W 额外 =150N 法二:由F = 2 O G G + 得:G 0 =2F-G 0 =150N 3、2O G G + 2h 3 O G G + 3h = 第54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下) 三、复习巩固 总有用 W W 1、C 四、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②重物的重力G 、拉力F 、重物上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弹簧测力计、刻度尺⑤高 低 2、(1)S =nh =9m F = 2 O G G + =5N W 总 =FS =45J W 有用 =Gh =36J W 额外 =9J η =总有用 W W ×100% = 80% (2)P =t W 总 = 五、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1、拉力F 物体重力G 物体上升高度h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S 总有用 W W FS Gh 第55课时 认识动能和势能(上) 一、什么是能 1、做功 2、焦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导学案:14.1 热机

14.1热机 【学习目标】 1.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学习内容一:热机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17-P18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 1.人们发现内能可以做功,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2.燃料直接在发动机的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 3.内燃机分为汽油机与柴油机两大类。它们分别用汽油与柴油作为燃料。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演示P17图14.1-1,请学生观察后讨论如下问题: 1.点然酒精灯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听到“呯”的一声,看到塞子飞出去,瓶口附近出现“白雾”。 2.塞子为什么会飞出去?瓶口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答:酒精燃烧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内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当管内的气压大到一定程度时,塞子在水蒸气压力的作用下就会飞出去。管内的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3.从酒精灯点燃到塞子飞出去,能量是怎么转化与转移的? 答:酒精具有化学能,燃烧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给水,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推动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4.在大屏幕上展示P18图14.1-2,这个内燃机与刚才的演示实验装备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活塞——塞子汽缸——试管 5.它们工作时能量转化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能量转化过程相同,都是燃料燃烧后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在演示实验中,塞子不能塞得太紧,否则有可能引起试管爆裂。 2.内燃机与其它热机的能量转化方式一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不同点在于内燃机的燃料在汽缸内燃烧,所以称之为“内燃”。 【即时练习】 1.完成P21第1题。 2.内燃机的特点是: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学习内容二:汽油机、柴油机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18-P20文字内容与插图,二人为一组,相互描述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自学检测】 1.汽油机的结构:汽缸上部有进气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下部有活塞。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中学 初 三 级 物理科 上册学案 主备: 上课老师: 学生姓名: 班别: 时间:2019年 月 日 学习内容: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三、展示反馈 1、如图甲是电阻R 和灯泡L 的U-I 图像,由图可知电阻R 的阻值是 Ω;若将电阻R 和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电流表的示数是0.4A ,则电源的电压是 V 。 2、小明想测出一个额定电压已知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此实验中,通过 使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若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有 . 四、拓展提升 学习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懂得用伏安法测电路的电阻,知道电路短路的危害。 2、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 电压关系是 2、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 电压关系是 3、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二、小组学习 1、为完成“测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的实验,小柯同学选取了相应器材,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教学反思

(1)如图甲电路无法正常完成实验,有一处导线连接错误,错误导线是 (选 填“①”或“②”)。 (2)改正电路后,小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欧姆。 2、有两个电阻R1、R2的阻值分别是6Ω和9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那么电阻R1、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Ω。如果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R1、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两点组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 3、把R1=15Ω,R2=5Ω的两电阻并联接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0.4A ,R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V ,干路中的总电流为________A 。 4、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A ; 如果电压增加到6V ,导体中电流为 A ,导体的电阻为 Ω。 1、 在图14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 从2转到1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在U-I 坐标中描绘了相对应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是 ,电阻R1的阻值是 ,电阻R2的阻值是 2、 小华做了以下电学实验。用“伏安法”测电阻: ①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0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 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P 应位于____端(选填“A”或“B”)。 ③ 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1所示,其示数为______A ,则R 的阻值是_______Ω。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1、(1)②(2)5 2、v R U I - U IR UR V V - 三、5;3 三、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同时观察电压表示数 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 四、1、6V 10Ω 20Ω 当S 接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S 接2时,U1=2V U2=U-U1 I=0.2A 3、(1)○1略 ○2断开 B ○30.3 5 减小误差 (因无规律可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能力提升 7D 8D 9D 10B 11B 探索研究 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J。 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 4、70,比热容,热量。 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 6C 7B 8B 9C 10A 11B 12B 13C 14、6.3*104J。

15、65℃ 探索研究 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 17、7.072*105J。 18(1)0.46*103J/(kg℃)。 (2)铁 学习物理后,大家会发现,物理最难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物理方程式。所以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解方程式,弄清物理内涵,对公式中的各个符合要清楚和理解。平时课后一定要多做相关的练习,这样才能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课题:宇宙和微观世界 序号:1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宇宙由__________组成,太阳周围有__________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__________轨道上公转。天文学上发现的__________现象表明宇宙无限大,一束光穿过银河系要________________时间。 2、物质由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__。 3、固体分子排列__________,作用力,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气体分子间距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

4、状态改变,物体体积改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类似,中心是__________,周围有__________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构成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6、1nm=__________m,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纳米尺度在____________范围内。 二、课堂导学: 1、小明在学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后,猜想:分子是一个挨一个还是彼此有距离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就设计了如下实验:先用一只小量筒分别量出50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倒入另一只大量筒中测出总体积为94ml。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帮他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3)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有什么改进?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根本原因是当温度改变时,_________________。不同物质热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5.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6.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指导 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本节的难点。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5)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F

(1)设计实验方案①选取实验工具②写出实验步骤③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等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依照“右高右旋,左高左旋”的方法,即杠杆右边高则螺母向右移,杠杆左边高则向左移,直至杠杆水平平衡。注意杠杆水平平衡一旦调好,不得随意再旋转平衡螺母,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中,每次改变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后都要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可以直接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单位不一定要用米,只要两个力臂的长度单位统一就可以了。 3.根据已学过的杠杆知识,注意观察生活中各种形状的杠杆,如指甲剪、钓鱼竿、剪刀、筷子、天平、独轮车等。并能按照动力臂与阻力臂长短的关系分析和判断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还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两点:(1)要省力就要多移动距离;(2)要省距离就要费力,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曲型范例 例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k 正确的是( ) A .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 .力臂就是杠杆的长度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D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精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力臂不一定是杠杆的长度,也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图删去) 全解:应选(c ) 点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如图(a)、(b)所示,虽然力的作用点A 相同,但力的方向不同,画出力臂也不同。 例2.张华和爸爸在公园玩跷跷板,张华重250N ,爸爸重750N 。当爸爸离跷跷板的转轴0.5m 时,张华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F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2020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2020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 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 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 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推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2.能够用比热容的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重点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容得概念 【课前预习】 1.在发生热传递过程中,一般情况(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降低),放出热量后温度会(升高/降低)。 2.炎热的夏天,中午,游泳池边石头温度比池中的水温度高,夜晚,游泳池边石头温度比池中的水温度低,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会是什么呢? 3.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 4.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烧开一勺水和烧开一锅水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锅同样大的火,后者所需的时间要多得多。能知道为什么吗? 5.思考:我想比较不同的物质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的快慢程度,需考虑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 【新知导学】 (一)比热容 活动一: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1、提出问题:根据P41提供的实例,为什么海水和沙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 2 3、实验设计: 理解:在加热方法相同情况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可表示。 方法: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加热时间短吸热升温(快/慢) ⑶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 45 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长/短)。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

想一想: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吸热升温快慢吗? 让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温度升高得多的吸热升温(快/慢) 活动二:阅读理解P42正文部分与P43“一些物质的比热”。 (1)定义:单位质量 ..的某种物质温度 ..叫做这种物质 ..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的比热容 ...,简称比热。 (2)物质的比热容常用符号c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0C)。(3)水的比热最大,为4.2×103J/(kg·0C)。物理意义: 。 (4)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状态有关;与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 交流讨论: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了吗? 活动三: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现象与此特点有关。请举二例,并能进行简单的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例:北方春天的晚上,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冻坏; 道理:水的比热容大,在夜间放热时,降温较慢,使秧田里秧苗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冻坏。(1)举例:; 道理:。 (2)举例:; 道理:。 【当堂训练】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 2.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一杯水倒去一半,剩余部分的比热容是。 3.美丽的瘦西湖是扬州市一颗明珠,她不公以其旖旎的风光令人留连忘返,更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在盛夏避暑的好去处,瘦西湖的水面宽广,蓄水量丰富,而水的比砂石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要(多于/等于/少于)砂石升高的温度,因而夏天里人们在瘦西湖边会感到很舒服。 4.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把铁块加工成零件 C.水凝固成冰 D.10℃的水变成15℃的水 5.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A.海边昼夜温度差较小 B.空调房里放盆水可增加空气湿度C.北方的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6*.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 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第6题)

2020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2020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 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 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 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

初三物理学案

初三物理学案 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本节课,你需要知道的)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学习过程 1.音调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观察并仔细听,得出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_________,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如,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频率相当于次/秒)请同学们记住: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需要了解的: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Hz。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教师演示课本上39页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 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四、同步习题 了解一下: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1.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2.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 3.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 4.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有关系. 5.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6.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四、反馈习题 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而载着花蜜飞行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否采了蜜,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的路线不同. D.飞行的高低不同.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逐渐改变。 B.音调逐渐降低. C.响度逐渐降低. D.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鸟语、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辨别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仔细想一想,你们学到了什么,自己总结一下吧。六.作业 请完成《配套练习册》P32,1—4。

九年级物理上册3、1《磁现象》导学案(无答案)教科版

第一节磁现象(一) 学习目标 1.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知道磁化的方法 课前学习 1、回忆小学《科学》课中你学习过哪些与磁有关的物理知识? 2.认识磁体 用以下的物体进行探究:请你找两个有磁性的物体,另外准备的物体还有:大头针、铁片、铜片、硬币、纸片、玻璃片等。 课堂学习 一、交流预习情况 1.交流你的思考和做小实验的情况。 2.讨论: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认识磁体 用你准备的一些物体(两个有磁性的物体、大头针、铁片、铜片、硬币、纸片、玻璃片等),你能做哪些实验?通过实验请你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所给的磁体去吸引上面已经准备的各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答:。 2.在条形磁体上均匀地撤一些大头针,拿着中间提起,观察两端和中间吸引大头针数目,你有什么发现? 答:。 3.当两个磁体靠近时你感觉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现象)? 答:。 4.先观察一根大头针能否吸引另一根大头针,再让磁体吸引这根大头针过后,观察这根大头针能否吸引另一根大头针。 答:。 归纳小结整理:通过以上实验,我对磁体的认识是 ①叫磁性。

②叫磁体。 ③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极,分别是极和极。 ④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及相,异名磁极及相。 ⑤叫磁化。 [及时练习]两根外形完全一样的物体,一根是磁体,一根是铁,不用其它物体,怎样把它们区别出来? 当堂检测 1.磁体上的部分叫磁极,如果把一根条形磁铁水平悬挂起来,当它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指南的那个磁极叫极,用符号表示,指北的那个磁极叫极,用符号表示。 2.当两根条形磁体的N极与N极靠近时会,S极与S极靠近时会,N极与S极靠近时会。(选填“排斥、吸引”) 3.磁体不能吸引下列哪类物质() A 铁,钴 B 钴,镍 C 铁,镍 D 铜,铝 4.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 B.用一块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铁中间 C.将放在粗糙桌面上的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 D.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用细线悬挂并静止的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 5.一考察队在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 他们拿出指南针定向, 指针最终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圈内填写“东”、“西”、“南”、 “北”。 6.如图所示,用线把两个刀片吊在一起,再让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刀片,你会看到两个刀片会分开;将磁铁拿开,两个刀片又靠拢,请你解释一下这一现象。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单元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单元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导 学案(新版)教科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利用的重要意义。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分子动理论 例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 C 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 时存在的。 分子运动 理论、 内能 分子运动论 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 的。热量的计算 热量 叫热量。 单位: 。 比 热 容 叫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 单位: ,读作 。 水的比热较 ,为 。 公式 Q 吸= Q 放= 或Q=

[及时练习1] 1.下列现象中不能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2.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 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扩散现象 例2:宝来桥码头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 [及时练习2] 1.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 分析错误 ..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2.在每年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游人很远就能闻到桂花芳香。这是一种现象,说明花粉分子。 三、物体的内能 例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面上,里面倒入少量乙醚,用塞子塞紧,拿一根绳子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绳子,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塞 子,这是使金属管的内能温度,通过把金属管子的一部内能转移给乙醚,使乙醚的增加,温度。 [及时练习3] 1.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 B.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对物体做了功 B.将壶里的水烧开,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火炉旁烤手是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 四、热量 例4:夏天中午天气真热,这个“热”字表示;摩擦生热,这个“热”字表示煤燃烧时,向外放热,这个“热”字表示 [及时练习4]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少 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