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练 喀斯特地貌
高考复习《地理》喀斯特地貌

溶斗(天坑)与落水洞
喀斯特天坑
资 料
A. 重庆武隆、奉节小寨天坑
来
源
©
中
B. 四川广元、乐业天坑群
国
国 家
C. 广西乐业天坑群
地
理
D. 陕西汉中天坑群
E. 贵州织金义界河天坑群
F. 湖北鄂西天坑群
世界第一天眼选择落户贵州平塘大窝凼的原因。
建设后
峰丛洼地(深厚平缓的碳酸盐岩层),建设成本低;洼地中多有通向地下水系的通 道,利于排水;周边无大型断裂发育,地基牢固。
云南石林县,因石林而闻名
距今2.7亿年前,石林地区还是一片汪洋, 海底沉积有厚厚的石灰岩,经中生代地壳的 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水面形成陆地。200万 年来,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溶蚀 和日复一日的风化作用下,海水和雨水沿着 构造裂隙运动,使溶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 先成石芽,继而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起的石 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连片成群,最后形 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石林。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当水与空气中CO2减少,碳酸含量亦减少,CaCO3将发生沉 淀。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CO2含量比空气中高数十倍,且反应速度很快,因 而岩溶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二)岩性与构造条件
1.可溶性岩类 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 硫酸盐类岩如石膏、硬石膏; 卤化物盐类如岩盐与钾盐;
坝子按形态和成因分类
(1)盆地坝;是地壳断裂而陷落成的山间构造盆地,最初积水成湖,后淤积成 平原,有的坝子里的低洼处还有湖泊存在。例如昆明坝子有滇池,通海坝子有杞 麓湖等。有的盆地坝是石灰岩长期受流水溶解和冲蚀而成的溶蚀盆地。这种盆地 面积很小,盆地内积有较厚的红色土,如贵州省境内的贵阳、遵义、安顺等坝子。
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必考考点训练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必考考点训练选择题1、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天坑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钟乳石、溶洞等。
读图“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答案:AD【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溶岩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1)喀斯特地貌区岩层被流水溶蚀严重,往往多奇峰怪石,崎岖不平。
故选A。
(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故选D。
2、辽宁省锦州市的笔架山风景区内,有一座通往笔架山岛的天桥堪称世界奇观(如图)。
天桥由砾石组成,砾石来源于笔架山岛。
涨潮时天桥被海水淹没,落潮时天桥又露出水面。
每天潮涨潮落两次,天桥就露出水面两次。
下表为农历初一、十六笔架山风景区潮汐表及景区游览说明。
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1)形成天桥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海浪侵蚀D.海浪堆积(2)2019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六)风力较小,小明通过天桥到笔架山游览,推测其通过的时间()A.6:00B.10:00C.15:00D.21:00答案:DB【提示】海岸地貌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高考地理地貌试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地貌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口D. 冰碛答案:B2. 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是:A. 冰川作用B. 风力沉积C. 河流冲积D. 海洋沉积答案:B3.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沙漠地带B. 热带雨林C. 石灰岩地区D. 火山岩地区答案:C4.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断层D. 冰碛答案:C5. 冰川地貌中常见的U型谷是由以下哪种作用形成的?A. 冰川侵蚀B. 冰川堆积C. 冰川融化D. 冰川流动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地貌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A. 石柱B. 石林C. 风蚀蘑菇D. 风蚀柱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冰川湖B. 冰碛C. 冰蚀谷D. 冰碛丘陵答案:A、B、C、D8. 以下哪些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河漫滩B. 河谷C. 河曲D. 冲积扇答案:A、B、C、D9. 以下哪些地貌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A. 火山锥B. 火山口湖C. 火山灰D. 火山岩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地貌是由海岸作用形成的?A. 海蚀崖B. 海蚀平台C. 沙洲D. 海岸沙丘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丹霞地貌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对)12. 沙丘地貌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对)13. 冰川地貌中的冰碛是由冰川融化形成的。
(错)14. 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由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对)15. 火山地貌中的火山灰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答案:河流地貌主要包括河谷、河漫滩、河曲、冲积扇等。
河谷是由河流长期侵蚀河床和河岸形成的;河漫滩是河流在洪水期溢出河床,在河床两侧形成的平坦地带;河曲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河床的不均匀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弯曲河道;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或平原时,由于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溶蚀洼地峰林,密斯跃。
石钟乳喀斯特地貌示意图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视野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溶蚀作用:CO₂+HO₂+CaCO₃=Ca(HCO₃)₂(2)沉积作用:Ca(HCO₃)₂=CaCO₃↓+HO₂+CO₂↑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① 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③ 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④ 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
⑤ 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也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⑥ 地下溶洞:富含CO₂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① 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₃)₂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₂大量逸出,导致CaCO₂沉积,形成钙华。
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② 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₃)₂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₂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₃在洞、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 .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 .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温馨提示: 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对可溶性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形成石芽和溶沟。
新人教版2025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巩固第32课时喀斯特地貌

第32课时喀斯特地貌随堂巩固训练[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如图)。
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2021·天津卷]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4.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A.水热条件较差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D.地质构造较复杂5.[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某岩溶区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上覆有少量三叠纪末的沉积地层,缺失二叠纪地层,在纯厚的石灰岩地层上发育了壮美秀丽的喀斯特峰丛和峰林地貌。
下图为该岩溶区及其周边地貌示意图。
研究表明,该岩溶区自泥盆纪以来沉积环境总体稳定,直到三叠纪中期才抬升成为陆地,且不存在地形倒置。
整片地区的喀斯特地貌近乎同时开始发育,受来自不同岩石类型区域的水体溶蚀能力差异影响,最终在不同区域形成了峰丛和峰林地貌,被称为“同时异态”。
(1)指出图中喀斯特峰丛、峰林的分布与褶皱构造的对应关系。
(4分)(2)推测该岩溶区三叠纪末的沉积地层直接覆盖于石炭纪地层之上的原因。
(4分)(3)比较岩溶区内不同区域地表水体的溶蚀能力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随堂巩固训练1~2.解析:第1题,由材料“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滴水不断滴到洞穴池塘中,导致池水自滴点向四周外溢,从而形成盆状,故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如相对静止的薄层水,故③错误,④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小专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影响PPT文档共48页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喀斯特地貌

2021届⾼三地理⼩专题训练:喀斯特地貌2021届⾼三地理⼩专题训练:喀斯特地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要求的。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
读某地“钙华梯⽥”景观图,完成1~2题。
1. 组成钙华梯⽥的岩⽯类型是A. ⽯灰岩B. 花岗岩C. ⼤理岩D. ⽞武岩2. 形成钙华梯⽥景观的主要外⼒作⽤是A. 风⼒沉积B. 流⽔沉积C. 冰川沉积D. 海浪沉积【答案】1. A 2. B【解析】本题考查岩⽯的类型,考查外⼒作⽤对地貌的影响。
1. 碳酸钙是⽯灰岩的组成部分,⽯灰岩属于沉积岩的⼀种。
故A正确。
2. 钙华梯⽥属于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的溶蚀作⽤形成的。
普遍分布于我国云贵⾼原地区。
故B正确。
2018年9⽉16⽇,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台、紫⾦⼭天⽂台主办的天⽂国际论坛在江苏闭幕,我国科学家也带来了天⽂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FAST⾸席科学家李药介绍,FAST运⾏近两年来,已发现44颗新脉冲星。
两年前,FAST在责州平塘喀斯特天坑“⼤窝凼”中建成启⽤。
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 “⼤窝凼”附近的岩⽯类型是A. 侵⼊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4. 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 ②①③④B. ②①④③C. ④③②①D. ④①③②【答案】3. C 4. B【解析】3. 喀斯特地貌是流⽔溶蚀作⽤形成的⼀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本质是含有⼆氧化碳的⽔对碳酸钙的溶蚀和淀积作⽤,⽯灰岩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灰岩属于沉积岩,故选C项正确。
4. 根据天坑的形成过程分析,⾸先形成地下溶洞(如图②),顶部受流⽔溶蚀逐渐扩⼤(如图①),变薄坍塌(如图④),形成底部凹陷的天坑(如图③),所以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云贵⾼原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 与图⽰地区岩⽯、地貌及其形成的外⼒作⽤对应正确的是A. 页岩、流⽔堆积地貌、流⽔作⽤B. ⽯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作⽤C. 页岩、喀斯特地貌、风⼒作⽤D. ⽯灰岩、喀斯特地貌、流⽔作⽤6. 图⽰地区A. 岩层、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B. 岩层①是由变质作⽤形成的C. 河流④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D. 暗河主要通过蒸发参与⽔循环【答案】5. D 6. A【解析】5. 由图可知,页岩形成于岩层的最底部,页岩形成于静⽔的环境中,流⽔堆积地貌是冲积物受流⽔沉积作⽤形成的,故AC错误;球状风化地貌是岩浆岩受风化作⽤形成的,故B错误;喀斯特地貌是⽯灰岩受流⽔溶蚀作⽤形成的,故D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小专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影响48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高考地理,二轮小专题,:喀 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影响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练喀斯特地貌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
试分析原因(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
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4)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堡(下图)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山区,处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此地不仅有天然温泉,更有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
棉花堡的温泉中含有石灰质,经过校长时间形成了一片片阶梯状的石灰质钙化堤。
棉花堡知名度高,当地温泉旅馆众多。
由于免费开放使用,棉花堡钙化堤不断变窄。
随着温泉水量不断减少,棉花堡的钙化堤部分变“黄”。
对此土耳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目前棉花堡钙化堤基本恢复。
(1)推测棉花堡钙化堤的形成过程。
(2)分别说出棉花堡钙化堤变色、变窄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土耳其政府为保护棉花堡可能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石灰质受雨水溶蚀渗入地下,经过循环后随温泉涌出,涌出的温泉顺山坡流淌时,石灰质沿途沉积,长期积累便形成一片片阶梯状的石灰质钙化堤(2)全球变暖,降水减少;旅游酒店大量引水,导致水白净能力下降;游客众多,排放的废弃物多,导致污染严重,致使钙化堤变色。
钙化堤由石灰岩组成,受流水长期作用,硬度较小;游客众多,人流量大,导致钙化堤变窄(3)限制游客数量及在棉花堡的游览范围与活动(如需赤脚、不准游泳);约束温泉旅馆的开发;建设人T石灰阶地;调节和补充温泉水量(答对三点即可)典型例题三:(11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材料二某地区域图和气温降水图(1)据材料二,说明图17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2)图18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的成因。
(2分)(3)据材料分析,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4)图示地区为湿润区,但当地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俗语,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此俗语。
(4分)参考答案:(1)以高原为主(1分)地势西北高东部低(1分),多山间盆地(或峰林)(1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3)高温多雨的天气和以碳酸岩为主的地层结构(2分)(4)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暗河(1分),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水丰富(1分),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表水蒸发量较大(1分),工农业用水量较大,地表水相对不足(1分),因此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只说。
典型例题四:(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环绕省会贵阳,以山地、高原为主,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丰富,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地貌。
近年来,黔南州在突出的区域优势和战略地位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迎接产业转移。
下图示意黔南州交通位置。
(1)分析喀斯特地貌广布对黔南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2)说明黔南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4分)(3)简述黔南州承接产业转移应该采取的措施。
(4分)参考答案:(1)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质条件差,不利于工程建设;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造成地表水短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国家大通道交会处,有便捷的交通线与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地区相连;环绕贵阳、深入黔中,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多样;劳动力充足。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3)加强区域内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园区,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劳动力技能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典型例题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为了揭开其神秘面纱,中外科考队于2010年10月15日开始对它进行科考活动。
A某区域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图B乐业地区气温、降水量图(1)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由图A可知我国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较高的省区是云南和_________。
调查发现地下河为天坑“之母”,天坑主要是地下水对_________(岩石名称)的溶蚀作用造成的。
(4分)(2)图B为乐业地区的各月平均降水量与气温图,请判断其气候类型:。
(2分)(3)请根据图B,你认为科考队对天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选择并予以说明。
(2分)(4)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从农业区位条件看,图示喀斯特地貌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参考答案:(12分)(1)广西(或贵州)(2分)石灰岩(2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3)春夏比较合适。
因为10月份以后降水较少,地下河流补给也较少,河流流量少,河水较浅,流速较慢,适合考察。
(2分)(4)土层薄、肥力低;多山地、丘陵,地表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岩层渗水性强,水分不易存储。
(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
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
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
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
下左图桌山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桌山景观。
(1)描述桌山主峰“桌面” 形成的地质过程。
(2)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常发育有峰丛、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达1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却发育很差,分析其气候原因。
(3)夏季是开普敦欣赏和拍摄“上帝桌布”的最佳季节,分析其原因。
(4)“上帝的桌布”通常只环绕在桌山顶上,受山坡气流的影响,不会蔓延到山下,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在地质历史时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积岩;沉积岩断裂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顶部平坦;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
(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大,(开普敦西临海面,)但风力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发育。
(3)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利于形成海陆风;白天海风带来的水汽易在桌山形成云雾,较弱的风力(和高空下沉)利于云雾长时间停留在山顶;开普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光线好。
(4)桌山四周陡峭,在迎风一侧受陡崖阻碍,气流迅速上升,形成云雾并扩散到山顶(云团不易下沉);背风一侧沿陡峭山坡下沉的云团快速升温,云滴蒸发,云团易消散。
典型例题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
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
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变化。
统计表明,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
(1)说出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说明土地石漠化对黔桂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
(3)概述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
(4)有人认为未来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应多重视低海拔地区的植被生态建设与恢复,试为该观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该区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地表崎岖,成土速度慢,植被覆盖率低;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岩石大面积裸露。
(2)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地表水不易储存,加剧了人畜饮水的困难程度;旱涝灾害频发。
(3)特征: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曲线,海拔400—600m处达到最大值;森林植被的NDVI值较其他植被类型高。
原因: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种类较少,植被生长速度较慢;海拔高,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植被生长营养不足;海拔高,光照强,风速大,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强烈,植被难以生存。
(4)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林地多转变为建筑用地和耕地,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石漠化问题更突出;低海拔地区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均比较好,利于植被覆盖度增大。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