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摘要】辽西地区在中生代时期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十分强烈。由于多期多组断裂构造的迭加和交切,形成了复杂的网状构造格局。沿着这些构造,尤其断裂的交叉部位,火山活动频繁发生,出现多期、多次的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喷溢、爆发活动,形成了与火山活动有关的能源矿产。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本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火山活动和成矿之间的规律。

【关键词】中生代;辽西;火山岩;地球化学;成矿

1.区域地质背景

辽西地区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与山海关隆起的交接部位,以承德-北票、青龙-葫芦岛两条东西大断裂为界,北部为内蒙地轴、南部为山海关古隆起,分布着大面积中生代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熔岩。中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影响,辽西构造活动强烈,造成区域内火山活动具多期次、多旋回特点,自下而上可划分五个旋回:兴隆沟旋回、髫髻山旋回、张家口旋回、义县旋回、大兴庄旋回。火山岩呈北东向带状平行分布,主要受北东向壳断裂控制,以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喷发为主,岩性有火山碎屑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同时形成了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矿产。

2.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2.1岩石化学特征

玄武岩:产出层位有早白垩世义县组、早侏罗世兴隆沟组、中侏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1998年特 种 油 气 藏第5卷第2期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伊培荣Ξ 彭 峰 韩 芸 编译 前 言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以往认为没有油气聚集价值的火山岩,如今也成为寻找油气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夹于生油岩系中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一样,同样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巴、日本、阿根廷、美国等国家均先后发现火山岩油气藏。日本对火山岩油气竭尽全力进行勘探开发,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已陆续发现了几十个中、小型火山岩油气藏。 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11 岩石类型 前苏联C1B1克卢博夫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集层,将其岩石类型归纳为三大类。 (1) 熔岩和熔岩角砾岩 熔岩按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玄武岩(SiO2<52%),安山岩(SiO2为57%~62%),英安岩(SiO2为6510%~68.5%),流纹岩(SiO2>78%);熔岩角砾岩指熔岩角砾被相同成分的熔岩所胶结的岩石。 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陆续发现基性和中性火山熔岩中的油气藏较多。例如,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气田产于白垩系的蚀变基性(玄武岩和玄武玢岩)和中性(安山岩和安山玢岩)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古巴的克里斯塔列斯油气藏也产于破碎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在日本,酸性火山岩中的油气藏较多。例如,日本新泻县吉井—东柏椅气田、南长岗—片贝气田和见附油田产层位于上第三系的“绿色凝灰岩”的流纹岩中。 (2) 火山碎屑岩 按其碎屑大小可划分为凝灰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砾岩、砂屑凝灰岩和粉砂屑凝灰岩。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萨姆戈里油田产于上—中始新统厚达100~150m的凝灰质砂岩和凝灰岩中。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田除了在基性—中性火山熔岩中含油之外,在裂缝性安山凝灰岩中也具有工业性原油。美国内华达州伊格尔泉和特腊普泉油田则产于第三系流纹凝灰岩中。阿根廷门多萨盆地西部图平加托油田也是火山凝灰岩产层。 Ξ辽河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辽宁 盘锦 124010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1.1主量元素特征该旋回岩石化学成分平均值与黎彤值和戴里值相比,该旋回火山熔岩,总体具高硅、高镁,低铁、铝、钙的特点;A/NKC值反映该旋回为铝过饱和岩石类型;分异指数(DI)为3 2.63~88.51, 均值为61.04,各氧化物随着DI值的增大有不同变化,如SiO2、K2O 明显升高,Na2O稍有增高,Al2O3变化不明显,TiO2、Fe2O3、FeO、MgO、CaO明显降低,MnO、P2O5稍微降低。总体上反映了该旋回火山 岩正常的分异趋势;里特曼组合指数说明本区义县旋回火山岩具钙碱 性向碱性演化的趋势。总体上来看,依据同源岩系的δ值事连续且相 近的原理,说明义县旋回火山岩浆是同源的。 1.2微量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过渡元素分配型式曲线基本协 调一致,呈明显的“W”型,表明为同源岩浆分异产物。岩石曲线出现 相交现象,是因为个别元素在不同岩石中富集水准不同所致,反映了 岩浆在运移和成岩过程中可能有外界物质的介入和混染。图中给类岩 石的Ba、Nb呈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该旋回岩浆演化分异过程中分异 较好,而Zr具有明显的波峰说明该元素在该旋回中比较富集。仅在流 纹岩中Th元素具有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流纹岩中分异较好。 1.3稀土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熔岩各岩石稀土总量差别较大,∑REE 在94.6~230.17,平均值为152.4。与世界同类岩石维氏值相比,该 旋回火山岩基性-中性岩,为富稀土岩石,中酸性-酸性岩为贫稀土岩石。LREE/HREE值为9.26~15.49,(La/Yb)N值为11.8~27.33,(Ce/Yb)N值为7.98~17.35,La/Sm值为3.36~8.83之间,以上参 数值及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反映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均具轻稀土富集, 分馏较好;重稀土亏损,分馏较弱的特点,火山岩浆可能来源于壳幔 混源。 2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源区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 一、火山岩的产状 火山岩以喷出岩常见,喷出岩的产状与喷发类型有关。常见的喷发类型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另一种按近代典型的火山名称分为:夏威夷式、斯通博利式、乌尔加诺式、布里尼式、卡特曼式等。 1、熔透式(面式)喷发:是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喷发的特点是:火山分布范围很大,火山岩与侵入岩过渡相连,喷出通道大而且不规则。 2、裂隙式(线式)喷发: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岩墙。以玄武岩为主,流动方向近于平行,厚度及成分较为稳定,产状平缓,以熔岩被为多,常形成熔岩台地、熔岩高原。因为玄武岩流动性大,熔岩喷出量常较大,很少爆发相,在地形平坦处似洪水滥,到处溢流,分布性大,所以又称泛流玄武岩。 裂隙式喷发不全是玄武岩的熔岩组成,也有酸性的熔结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碎屑高原。它常由浮岩块及火山灰覆盖所形成,高原内部均有破火山口及火山陷落地堑。 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态决定于地形。 熔渣:是暗色多孔的炉渣状碎块,以玻璃质为主,常为多孔熔岩、熔岩饼、火山弹等爆发炸裂产物。落地时为固态。 3、中心式(点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喷发通电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火山堆。 火山锥根据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碎屑锥:主要以爆破发产物的浮岩块或熔渣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常大于95%。其火山锥的原始坡度为300左右,火山口呈碗状或漏斗状,其底部亦由火山碎屑组成。火山碎屑物如为多次喷发,则呈层状产出。 2、熔岩锥:主要以溢流产物的熔岩所组成,火山碎屑物常小于10%,尤以玄武岩常见。 3、混合堆:由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堆,为爆发与溢流交替喷出的火山产物,又名复合锥。火山锥成层明显,又称层火山。由于熔岩组成骨架,可形成高的山峰。 二、火山岩的相 目前国内外对火山岩相的划分很不统一,有的以火山岩形成时代新老所产生的岩石特点,分为古相火山和新相火山岩;有的以火山喷出物距火山口的远近,分为远火山口相和近火山口相;有的以火山喷发产物-熔岩的不同部位,分为顶板相、底板相、内部相、前额相等等。 一般认为,比较好的方案,是以火山岩所处的环境,先分为海相与陆相火山岩。它们的区别如下: 1)陆相火山岩与下伏地层常呈喷发不整合接触,风化壳发育;而海相者常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风化壳不发育。 2)陆相火山岩与陆相动物及淡水植物共生,碎屑岩较多,碎屑分选差、相变大、层理发育;而海相者与海相咸水生物共生,泥质、硅质及碳酸盐岩较多,碎屑分选好,相变小、层理发育。 3)陆相熔岩成分变化大(基-酸性皆有),常见红色氧化顶,柱状节理发育,球粒的直径大;而海相熔岩成分变化小(基性为主),常见枕状构造,球粒的直径小,长形中空骸晶岩育。 4)陆相火山碎屑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变化明显,常见火山弹、火山泥球、熔结凝灰岩、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球化学试卷

2006-2007第一学期《水文地球化学》期末试卷(B)-参考答案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盐效应:矿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低于矿物在高含盐量水中的溶解度,这种含盐量升高而使矿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2、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岩石颗粒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某些阳离子转入水中,从而改变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这一作用即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3、氧化垒:在还原条件被氧化条件激烈交替的地段上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垒。 4、侵蚀性CO2:当水中游离CO2大于平衡CO2时,水中剩余部分的CO2对碳酸盐和金属构件等具有侵蚀性,这部分即为侵蚀性CO2。 5、TDS: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它包括溶于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的气体。 6、硅质水与硅酸水:SiO2含量大于50mg/L的水称为硅质水(1.5分);在阴离子中,HSiO3-占阴离子首位(按mol%计算)的水称为硅酸水(1.5分)。 7、硬度:是以水中Ca2+和Mg2+来量度,其计算方法是以Ca2+和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以CaCO3表示,其单位为mg/L。 二、填空(每题1分,共14分) 1、Fe2+在(酸)性中迁移强,而在(碱)性中迁移弱。 2、地球化学垒按成因可分为(机械)垒、(物理化学)垒、(生物)垒和(复合)垒。 3、碱度主要决定于水中的(HCO-3,CO2-3)的含量。硬度是以(Ca2+,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而暂时硬度是以(HCO-3,CO2-3)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 50。 4.大气CO2的δ13C平均值是(-7‰),而土壤CO2的δ13C平均值是( -25‰)。5.标型元素的标型程度取决于(元素的克拉克值)和(它的迁移能力)。 6.弥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对流扩散迁移)和(渗透分散)。 7、SiO2和Na/K地热温度计适用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250℃)和(150~350℃)。8.近代火山型浅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SO2-4SO2-4 -Cl),而深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HCO-3)。 9.海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而海成存封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 -Ca)。 10、水对离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是由于水分子具有较强的(介电)效应所致,水的沸点较高,是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破坏需要较大的能量。 11、在35℃下,pH=7的地下水是(碱)性。在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中,体现水的质量指标的有(TDS,硬度,含盐量或含盐度,电导率),而表征水体系氧化还原环境状态的指标有(COD,BOD,TOC,Eh)。 12、迪拜—休克尔公式的使用条件是离子强度小于(0.1mol/L),而戴维斯方程的使用条件是离子强度小于(0.5mol/L)。 13、空气迁移的标型元素主要决定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而水迁移的标型元素主要决定环境的(酸碱)条件 14、在氮的化合物中,(NO-2,NH4+)可作为地下水近期受到污染的标志,而(NO-3)可作为地下水很早以前受到污染的标志。

火山岩作为石材的特点

火山岩作为石材的特点: 1、火山岩(玄武岩)石材性能优越、除具有普通石材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风格和特殊功能。与花岗岩等石材相比,火山岩(玄武岩)石材的低放射性,使之可以安全用于人类生活居住场所,而无放射性污染之虞。 2、火山岩(玄武岩)石材抗风化、耐气候、经久耐用;吸声降噪有利于改善听觉环境;古朴自然避免眩光,有益于改善视觉环境;吸水防滑阻热有益于改善体感环境:独特的“呼吸”功能能够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种种独特优点,可以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在建筑装修上追求古朴自然、崇尚绿色环保的新时尚。 3、火山岩(玄武岩)石质坚硬,可用以生产出超薄型石板材,经表面精磨后光泽度可达85度以上,色泽光亮纯正,外观典雅庄重,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外墙装饰,市政道路广场、住宅小区的地面铺装,更是各类仿古建筑、欧式建筑、园林建筑的首选石材,深受国内外广大客户的喜爱和欢迎。 4、火山岩(玄武岩)石铸石管具有极好的耐磨损、抗腐蚀性能,可作为电力、化工、冶金、矿山、煤炭等部门气力或水力输送磨损腐蚀性物料和浆料的管道系统的衬里。 5、火山岩(玄武岩)石经破碎后的碎石料(0.5~2厘米)广泛用于道路、桥梁、楼房、堤坝海塘等场合的基础施工。产品较之其他石料具有独特的高强度、高耐磨、高硬度的特性,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的路基浇注,可大大提高道路基础的承重、抗压、耐磨损、抗疲劳等各项性能指标,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的百年大计,成为各建设项目单位和建筑设计部门在确定工程用料时的首选石材。? 吸光阻热火山岩产品源于火山熔岩喷发后冷凝而生成,因产生与绝对高温而具有明显的吸光阻热功能,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绝不会向花岗岩一样烫手,并没有铁板烘烤的感觉。在寒冷的动机也不会向花岗岩一样冰手。 ? 吸音降燥 火山岩独具的天然孔洞,是目前所有建材中唯一的一个天然吸音材料。适应与车站、地铁、地下工程及噪音较大的生产车间、广场等场所。 ? 呼吸功能 火山岩的天然孔洞,使其具备独特的呼吸功能,就是在雨天可以利用孔洞将水分吸足,晴天在阳光的照射下,使水分慢慢的释放来调解周边空气的温度。此功能多适用于步行街、广场、特别是花、草、树木的周边,使其天空的雨水渗入地下,与地下的水分沟通,保证植物有充分的水分,并且周边也没有阳光的强烈烘烤。? 防滑功能 天然的孔洞,使其形成泡沫体的材料,绵软防滑、耐磨耐酸碱。 ? 保健功能 天然的火山岩产品,具有三十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火山孕育的无数的温泉,可想人们洗温泉浴能够治疗很多疾病。如关节炎、风湿痛及各种皮肤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及保健功能。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

【火山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从火山地质特点出发,采取在纵向上研究火山层状喷发物的层序,横向上研究火山岩岩相的变化与产出特征,通过古火山机体的调查与恢复,深入揭示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其发展、演化历史的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 【火山岩系列】几个火山岩建造的组合。范围很广,但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火山岩一般分为三个系列:拉斑系列、钙碱性些列及碱性系列(包含碱性系列,但国际上常用过碱性系列而包含碱性系列)。 【双峰式火山岩】由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源区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组合中的两种端员之间,无论是元素地球化学或者是同位素特征均存在极大差别,表明它们的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都是分离的,如新生代裂谷带中局部地段出现的碱性玄武质和流纹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另外,双峰式火山岩是以玄武岩质和富硅质岩浆近于同时喷发,且很少有中性岩石为特征。它们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组合。双峰式火山岩的两端员体积除个别情况外差别一般不大。但也有两端员体积差相当大的双峰式火山岩,如在埃塞俄比亚双峰式火山岩中,富硅质岩石一般要比镁铁质岩少的多。 【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主要出现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火山岩系中,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形成的岩石组合,而且往往同沉积岩相伴生。细碧岩含SiO245%-52%,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和绿泥石等,不含石英或含量很低,贫钙,Na2O数倍于K2O,富钾的变种较少。角斑岩的SiO252%-63%,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更钠长石,其次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钾长石等矿物,以钾长石为主的变种较少。石英角斑岩的SiO2>63%,主要由石英和钠长石组成,偶含钾长石。如果在上述岩石的钠长石中有拉长石和辉石交代残余,或者铁镁矿物以假象纤闪石为主,则不宜使用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的术语。该岩系在中国分布相当普遍,一般使用此类岩石名称。如果由于成因观点不同而不愿使用以上术语时,可用变玄武岩、变安山岩(或粗面岩)和变流纹岩(或变英安岩)的术语取而代之。 【火山碎屑岩】通过一定方式胶结成岩的火山碎屑集合体。它包括三大类:正常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100%-75%)、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75%-25%)、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物含量小于25%)。此外,按碎屑粒度可粗分为三种粒级:即集块级(集块岩),碎屑粒度大于64毫米;角砾级(火山角砾岩),64-2毫米;凝灰级(凝灰岩),小于2毫米。不同的碎屑岩类前冠以不同的前缀,如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溶结角砾岩、凝灰质角砾岩和角砾熔岩。集块岩和凝灰岩也可以以此类推。目前对于把碎屑熔岩类归于火山碎屑岩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火山韵律】由火山活动本身变化而引起的火山岩重复出现和周期变化现象。它有别于沉积岩层中以物质或补给方式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沉积韵律。火山韵律的级别规模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的“段”,作为火山岩地区的最小单位。 【火山旋回】在划分火山韵律的基础上,即可进行火山旋回的划分,它大于火山韵律,由数个火山韵律组成,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组”一级的填图单位。 【火山岩相调查】在火山岩分布地区,依据岩石特征正确划分火山岩相的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恢复古火山机构,提供寻找火山矿产的信息等工作总称。 【火山岩相】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其形成方式的总和。可分为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潜火山相六个基本类型。 【爆发相】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如火山弹、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灰等)或原地堆积,或经大气、重力、气液搬运、分选,并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这种特点的火山岩相为爆发相。可分为空落堆积、崩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三种。 【喷溢相】熔岩从地下深处经火山通道上升地表,自火山口向外溢流,形成各种类型的熔岩即为喷溢相。基性岩浆由于黏度小,流动速度块,流布面积大,主要形成岩被和岩流。它可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第41卷 第1期 2008年 (总164期) 西 北 地 质 NORT HWESTERN GEOLOGY Vol.41 No.1  2008(Sum164)   文章编号:1009-6248(2008)01-0059-08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朱涛1,董云鹏1,王伟2,徐静刚3,马海勇3,查理4 (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 2.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21; 4.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通过对出露于东—西秦岭交接处的草滩沟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草滩沟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A l2O3含量和较低的T iO2含量,低 R EE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显示呈平坦型-微弱富集型;微量元素组成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 h,强烈亏损N b、T a,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不分异为特征,N b、T a、Z r、Hf丰度及N b/L a,Hf/T a,L a/T a,T i/Y等值特征均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消减组分加入的影响,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相似。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草滩沟群玄武岩可与东秦岭丹凤群变基性火山岩对比,是早古生代秦岭洋俯冲消减作用的岩浆活动产物,代表了商丹缝合带的西延组成部分,向西延伸可与西秦岭天水关子镇-武山蛇绿混杂岩带相接。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草滩沟群;玄武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P591 文献标识码:A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南、北诸板块拼合形成的构造结合带,在研究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存在南北两条缝合带,即南部的勉略缝合带和北部的商丹缝合带(张国伟等,1996,2001),而商丹缝合带则是中国华北和华南最主要的构造边界,也是分割中国南北大陆的主要边界构造结合带。沿该带分布着一系列蛇绿混杂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张国伟等, 1995,1996;张旗等,1995;李曙光等,1993)。其中,出露较好、研究程度较高的地段主要集中在东秦岭商南—丹凤一带,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在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及武山等地区存在蛇绿混杂岩带,并认为该蛇绿混杂岩带是商丹带的西延部分(裴先治等, 2004;杨钊等,2006;董云鹏等,待刊)。然而,在东西秦岭之间的交接地区,关于商丹缝合带的研究程度还比较薄弱,对其时空展布尚不清楚,这关系到商丹缝合带是否存在于该区以及能否西延至西秦岭地区等基础地质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对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带构造格局以及秦岭-祁连造山带构造交接关系的认识。 笔者在区域地质调研基础上,选取东西秦岭交接部位太白县魏家湾地区出露的一套变质火山岩,重点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成因及形成环境,为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提供依据。 草滩沟群火山岩产于斜峪关岩群南部,其形成时代通过古生物化石间接限定为奥陶纪,而关于该套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尚存争议,因此,在野外地  收稿日期:2007-07-21;修回日期:2007-1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34041,40472115)资助  作者简介:朱涛(1983-),男,青海乐都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硕士。通讯地址:710069,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E-ma il:Z hut-1983@163.co m。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2007年6月,第13卷,第2期,235-249页June 2007,Vol. 13,No. 2, p. 235-249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谢 智,李全忠,陈江峰,高天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6)摘要: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发生了减薄以及地球化学性质置换, 而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也表现出类似的过程,对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以及发生置换时的时空关系。庐枞火山岩出露于扬子地块东部,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研究了双庙组基性火山岩,这些岩石富集Rb,K,Sr,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 = 0.7060~0.7063,εNd (t )=-3.9~-6.2,(206Pb/204Pb)i =17.788~18.125,(207Pb/204Pb)i = 15.511~15.546,(208Pb/204Pb)i =37.735~38.184。在喷出地表过程中,火山岩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幔源区具有同位素富集特征,表明火山岩源区曾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庐枞火山岩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该地区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微量元素;Sr -Nd -Pb同位素;橄榄安粗岩;岩石圈伸展;双庙组 中图分类号:P588.1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006-7493(2007)02-0235-15 收稿日期:2007-03-26;修回日期:2007-04-27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30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0203004) 作者简介:谢智,男,1969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E -mail: zxie@https://www.360docs.net/doc/ef13444667.html, 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可以划分出如华北克拉通、大别–苏鲁造山带、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等地质单元。这些不同的单元有不同时代形成的基底,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岩浆岩,形成从超基性–基性到中酸性、碱性等不同系列的岩浆岩。这些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了解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壳幔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制约意义。 近年来,中国东部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岩石圈减薄作用和岩浆动力学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华北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演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性质的岩石圈地幔被大洋型的岩石圈地幔所置换,岩石圈发生了至少100 km 的减薄(Menzies et al, 1993; Menzies and Xu, 1998; Griffin et al, 1998; Fan et al, 2000; Xu, 2001; Gao et al, 2002; Zhang et al, 2002a; Wu et al, 2003; Yang et al, 2003; Deng et al, 2004; 闫峻等,2003a;徐义 刚,2003)。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也发生显著改变,晚中生代基性岩如济南、邹平辉长岩的地幔源区表现出同位素富集的性质(Zhang et al, 2002a, 2003, 2004; Guo et al, 2001, 2003, 2004)。但在100 Ma 时,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阜新碱性玄武岩表现出Nd 同位素亏损的特征(Zhang et al,2003);73 Ma 时,鲁东幔源捕虏体的源区也具有亏损特征,并与中国东部新生代地幔特征一致(闫峻等,2003a)。 另一方面,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源区表现出类似的从同位素富集到亏损转变的特征。对中生代长江中下游基性侵入岩和玄武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并表现出以EM II 为主的特征(Chen et al, 2001;闫峻等,2003b,2005),如相邻地区的蝌蚪山玄武岩(闫峻,2005)和北淮阳玄武岩;曾受到扬子地块俯冲物质影响的华北南缘方城玄武岩源区也同样具有趋向EM II 的同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基本模型与进展 摘要:1938 年, “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 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 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 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 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早期的水文地球化学工作主要围绕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而展开, 在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沈照理, 1985) 。水文地球化学在利用地下水化学成分资料, 特别是在查明地下水 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及阐明地下水成因与资源的性质上卓有成效。20 世纪60 年代后, 水文地球化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 更多地是注重地下水在地壳层中所起的地球化学作用( 任福弘, 1993) 。 1981 年, Stumm W 等出版了5水化学) ) ) 天然水化学平衡导论6 专著, 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1992 年, C P 克拉依诺夫等著5水文地球化学6分为理论水文地球化学及应用水文地球化学两部分, 全面论述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成分的形成、迁移及化学热力学引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问题, 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在饮用水、矿水、地下热水、工业原料水、找矿、地震预报、防止地下水污染、水文地球化学预测及模拟中的应用等, 概括了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水平。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些非线性问题得到解答( 谭凯旋, 1998) , 逐渐构架起更为严密的科学体系。 1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现状 1. 1 油田水研究 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在对油气资源的勘查和预测以及提高勘探成效和采收率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早期油田水地球化学的研究只是对单个盆地或单个坳陷, 甚至单个凹陷进行研究, 并且对于找油标志存在不同见解。此时油田水化学成分分类主要沿用B A 苏林于1946 年形成的分类。1965 年, E C加费里连科在其所著5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成分确定含油气性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6中系统论述了油气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寻找油气田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1975 年, A G Collins 在其5油田水地球化学6中论述了油田水中有机及无机组分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 汪蕴璞, 1987) 。1994 年, 汪蕴璞等对中国典型盆地油田水进行了系统和完整的研究, 总结了中国油田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分布和成藏规律性, 特别是总结了陆相油田水地球化学理论, 对油田水中宏量组分、微量组分、同位素等开展了研究, 并对油田水成分进行种类计算, 从水化学的整体上研究其聚散、共生规律和综合评价找油标志和形成机理。同时还开展了模拟实验、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计算, 从定量上探索油田水化学组分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形成机理。 1. 2 洋底矿藏研究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 第一篇 第一次作业

1.地下水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答:地下水是组成成分复杂的溶液,近八十种天然元素以离子、原子、分子、络合物和化合物等形式存在于地下水中,有些已溶解和活动于地下水中的有机质、气体、微生物和元素同位素的形式存在。这些可溶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过程中,经过水文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迁移、搬运到水中的地壳矿物质。 地下水中溶解的无机物主要组分(即浓度>5mg/L)为:HCO3-、Cl-、SO42-、Na+、K+、Ca+、Mg2+、SiO2。占地下水中无机物成分含量的90-95%,决定着地下水的化学类型。 地下水中有机组分种类繁多,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有机酸、烃类、醇类、醚类、羧酸、苯酚衍生物、胺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有机物主要由C、H、O组成,这三种元素占全部有机物的98.5%,另外还存在有少量的N、P、K、Ca等元素。 地下水中常见溶解气体有:O2、CO2、CH4、N2、H2以及惰性气体Ar、Kr、He、Ne、Xe等。 微生物成分主要有三种类型:细菌、真菌和藻类。微生物在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下水中存在各种不同的细菌。有在氧化环境中的硝化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喜氧细菌;有在还原环境的脱氮菌、脱硫菌、甲烷生成菌、氨生成菌等。这些微生物活动可以发生脱硝酸作用、脱硫酸作用、甲烷生成作用和氨生成作用等还原作用,也可以发生硫酸根生成、硝酸根生成和铁的氧化等作用等,从而导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相应变化。 2.举例论述络合作用有何环境意义? 答:地下水中大多数金属能与配体形成各种各样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可能是电中性的,也可能是带正电或者带负电。金属络合作用对环境的意义在于:络合物的溶解度是影响金属形态迁移的重要因素;重金属离子与不同配体的配位作用,改变其化学形态和生化毒性,如铝离子(毒性很强)、有机铝络合物(毒性很弱)的生物毒性相差很大;络合作用影响络合剂的性质,如配位体的氧化还原性、脱羧及水解等;有些络合物可以通过化学絮凝、活性炭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容易地从水中去除。但有些重金属形成螯合物后很难用常规办法去除,影响水处理中对重金属的排除效率;络合作用会加速金属的腐蚀,比如氯离子和氨的作用。 3.胶体的稳定性和ζ电位有什么关系?研究胶体的ζ电位有何环境意义? 答:ζ电位是胶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胶体稳定是与离子键的经典排斥力密切相关的。ζ电势的降低会使静电排斥力减小,致使粒子之间范德华力占优势,从而引起胶体的聚沉难和破坏。故研究ζ电势的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4.地球化学垒和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地球化学垒是正在表生带内,因为短间隔内化学元素迁徙环境显然变迁,迁徙强度突然削弱而招致某些化学元素浓集的地段;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是地下水化学成分和水中总溶解固体沿着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和变化的现象。故它们共同形成成因都是地下

滴西地区火山岩岩性_岩相分布特征研究

第12卷第35期2012年12月1671—1815(2012)35-9657-05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12No.35Dec.2012 2012Sci.Tech.Engrg. 滴西地区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特征研究 赵建芝 柴绪兵* 刘景山 别慧秋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一公司研究院,大庆163000) 摘要滴西地区是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十分发育的地区。多个井区的石炭系气藏已探明。通过区域地质条件的分 析,基于地震资料、钻井、测井资料,在单井、联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波形聚类、分频属性、相位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火山岩岩性、岩相分析研究。预测有利火山岩储层发育区,指导下步勘探部署方向。关键词 火山岩岩性 岩相 单井相 地震相 地震属性 波形聚类 有利火山岩储层 中图法分类号 TE122.22; 文献标志码 B 2012年8月15日收到 * 通信作者简介:柴绪兵。E-mail :chaixubing19861216@https://www.360docs.net/doc/ef13444667.html, 。 滴西地区位于陆梁隆起区东部的滴南凸起之上,受滴水泉南北断裂夹持的向西倾没的大型复式鼻状构造。目前研究区已发现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克拉美丽气田。随着对火山岩的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进一步证明石炭系火山岩是滴西地区油气储集的有利层系。但火山岩储层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储集层,识别火山岩储层,首先要了解储层各方面的特征如岩性、岩相等[1]。因此,火山岩岩性、岩相的研究是火山岩有利储层预测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以滴西地区火山岩岩性、岩相研究为例,在井震结合的基础上,探讨利用波形聚类、分频属性、 相位属性、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火山岩岩性、岩相进行刻画分析,进一步预测有利火山岩储层有利区,指导井位部署。 1石炭系区域地质特征 研究区石炭系主要为海西中期沉积的一套浅 变质火山碎屑岩建造和局部岩浆侵入岩建造以及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的碎屑岩建造,区域上,石炭系发育有上、下两个统3个组。自下而上为下统塔木岗组(C 1t )、滴水泉组(C 1d )、(C 2b )。下石炭统火山活动较弱,上统巴塔玛依内山组为火山岩夹沉 积岩,火山活动强烈。赖世新等(2009)对三南一滴水泉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的划分成三段,分别为上序列火山岩组合、沉积岩层和下序列火山岩组合[2]。 从各井钻揭情况上看,DX1001、滴西10、滴西21等井为流纹质、火山角砾质、凝灰质的酸性岩,而滴西17井以沉积岩夹层为界将火山岩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从沉积学角度分析,该套沉积岩夹层是火山活动间歇期的沉积产物,因此该套沉积岩夹层在泥岩、砂岩、砾岩和煤线组合中含有大量的火山碎屑。而沉积岩夹层之上的火山岩段,其岩性在纵向上表现为底部发育玄武岩基性段。向上为安山岩中性段,区域上在安山岩中性段之上还发育一套流纹岩-凝灰岩酸性岩段。但后期的地壳抬升剥蚀作用使得滴西17井酸性岩段剥蚀殆尽,因此沉积岩夹层之上的火山岩在纵向上具备从基性-中型-酸性的正序列韵律性岩性变化特点。结合岩浆演化规律,将沉积岩夹层之上的火山岩总体划归同一个火山序列,命名为火山序列Ⅱ(或上序列)。滴西17井只钻遇了沉积岩夹层下伏火山岩段的顶部,其岩性以流纹质酸性岩为主。结合区域认识和岩浆演化规律分析,可将沉积岩夹层下伏的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段划归为同一火山序列,命名为火山序列Ⅰ(或下序列), 滴西17井钻遇的流纹质酸性岩是火山序列Ⅰ顶部的酸性岩段(图1)。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讲解学习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 第一章 第二章水溶液的物理化学基础 1.常规水质分析给出的某个水样的分析结果如下(浓度单位:mg/L): Ca2+=93.9;Mg2+=22.9;Na+=19.1;HCO3-=334;SO42-=85.0;Cl-=9.0;pH=7.2。求: (1)各离子的体积摩尔浓度(M)、质量摩尔浓度(m)和毫克当量浓度(meq/L)。 (2)该水样的离子强度是多少? (3)利用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HCO3-的活度系数。 2.假定CO32-的活度为a CO32- =0.34?10-5,碳酸钙离解的平衡常数为4.27?10-9,第1题中的水样25℃时CaCO3饱和指数是多少?CaCO3在该水样中的饱和状态如何? 3.假定某个水样的离子活度等于浓度,其NO3-,HS-,SO42-和NH4+都等于10-4M。反应式如下: H+ + NO3- + HS- = SO42- + NH4+ 问:25℃和pH为8时,该水样中硝酸盐能否氧化硫化物? 4.A、B两个水样实测值如下(mg/L): 组分Ca2+Mg2+Cl-SO42-HCO3-NO3- A水样706 51 881 310 204 4 5.请判断下列分析结果(mg/L)的可靠性,并说明原因。 组分Na+K+Ca2+Mg2+Cl-SO42-HCO3-CO32-pH A水样50 6 60 18 71 96 183 6 6.5 B水样10 20 70 13 36 48 214 4 8.8 6.某水样分析结果如下: 离子Na+Ca2+Mg2+SO42-Cl-CO32-HCO3-含量(mg/l) 8748 156 228 928 6720 336 1.320 试计算Ca2+的活度(25℃)。 4344 含量(mg/l)117 7 109 24 171 238 183 48 试问: (1)离子强度是多少? (2)根据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SO42-的活度系数? (3)石膏的饱和指数与饱和率是多少? (4)使该水样淡化或浓集多少倍才能使之与石膏处于平衡状态? 8.已知温度为298.15K(25℃),压力为105Pa(1atm)时,∑S=10-1mol/l。试作硫体系的Eh-pH图(或pE-pH图)。 9.简述水分子的结构。 10.试用水分子结构理论解释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1.温、压条件对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12.分别简述气、固、液体的溶解特点。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绝对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正版资料!) 名 词 解 释

目录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溶解平衡 (3) 第二节碳酸平衡 (4) 第三节地下水中络合物的计算 (4)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 (5) 第二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组成 第一节天然水的组成 (6) 第二节天然水的化学特性 (6) 第三节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 (7) 第四节天然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三种) (7) 第五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数据处理 (7) 第三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特征 第一节地下水基本成因类型的概念 (7) 第二节渗入成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特征 (8) 第三节沉积成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特征 (8) 第四章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第一节地下水圈的概念 (8) 第二节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9) 第三节成矿过程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9) 第五章水文地球化学的应用 第六章补充部分 (10)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溶解平衡 质量作用定律: 一个化学反应的驱动力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化学平衡与自由能 体系:把所研究对象一个物体或一组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体系或系统,而体系(或系统)周围的其他物质称为环境。 状态及状态参数:热力学状态分为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热力学平衡体系特性是由系列参数来表示当体系没有外界影响时,各状态参数若能保持长久不变,此体系称为热力学平衡状态。 焓: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向环境提供的热量总值。以符号“H”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摩尔纯物质时的焓变化,称为“标准生成焓”。 △H r=△H(生成物)-△H(反应物)△H r为正值,属吸热反应,△H r为负值,属放热反应 自由能:在热力学中,自由能的含义是指一个反应在恒温恒压下所能做的最大有用功,以符号“G”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摩尔纯物质时的自由能变化,称为“标准生成自由能”,以“△Gf”表示 △Gr=△G(生成物)- △G(反应物)△Gr为正值,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Gr 为负值,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以自发反应;△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活度及活度系数 为了保证计算的精确程度,就必须对水中组分的实测浓度加以校正,校正后的浓度为校正浓度,也就是活度。质量作用定律中,浓度是以活度表示的。活度是真实浓度(实测浓度)的函数,一般情况下,活度小于实测浓度。活度与实测浓度的函数表示式为:a=rm m为实测浓度(mol/L),r为活度系数。活度系数随水中溶解固体(矿化度)增加而减小,但一般都小于1 理想溶液:从理论上讲,溶液中离子之间或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这种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地下水中的溶解-沉淀 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都是溶解组分,这种溶解反应称为全等反应; 非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除溶解组分外,还有新生成的组分,这种反应称为非全等溶解 溶度积: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而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同时存在的溶解离子和未溶解的固体。按质量作用定律,在给定的温压下,溶液中相应方次的离子的活度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平衡常数K,对于难溶盐来说,这个常数称为“容积度”,或者“溶度积常数”常用KSP表示。 溶解度:在给定温压下,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溶解物质的总量。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溶解度常用mg/L表示。 同离子效应:一种矿物溶解于水溶液中,若水溶液中有与矿物溶解相同的离子,则这种矿物的溶解度就会降低,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矿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低于矿物在高含量水中的溶解度,这种含盐量升高使矿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为盐效应。其主要原因是,水中含盐量升高,离子强度I也升高,而活度系数则降低。注:就对溶解度的影响而言,同离子效应大于盐效应。所以,在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同时存在时,盐效应往往可忽略;如无同离子效应时,盐效应是应考虑的。 饱和指数 饱和指数是确定水与矿物出于何种状态的参数,以符号“SI”表示。一般来说,根据饱和指数值判断水

火山岩的观察与描述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2011-06-10 15:26:47) 转载▼ 标签: 石英晶 安山 斜长石 斑状结构 黑云母 杂谈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 对各类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l.颜色 岩浆岩的颜色大致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暗色几种。观察时,应分出原生色(即新鲜面的颜色) 及次生色(即经过次生变化后风化面的颜色)。原生色可反映岩石的成分及形成环境,次生色可 反映岩石的经历过程。 深成岩的颜色深浅,是暗色矿物含量和浅色矿物含量比率的反映。辉长岩、撖榄岩为深色; 闪长岩为中色;花岗岩、霞石正长岩为浅色。 浅成岩的颜色深浅,多受矿物拉度大小。结晶程度的影响,如微晶和隐晶质岩石比相同成分 的深成岩颜色深。 喷出岩的颜色深浅,则受到岩石成分、次生变化、结晶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还受到强 烈氧化燃烧作用的影响。通常玄武岩类多呈黑、黑绿色、蚀变后呈中绿~浅绿色;安山岩类呈深 灰、暗紫~紫红色;流纹岩类呈浅灰~粉红色。 描述岩石颜色时,应分出新鲜面(原生色),风化面(次生色),分别加以描述。2.结构 显晶质岩石,其主要造岩矿物粒度大致相等时,应写出粒度与习惯用结构名称。如中粒辉长 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中粒二长结构、粗粒半自形结构等; 隐晶质至玻璃质岩石,应写明隐晶质结构或半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具隐晶质至玻璃质的岩石,以及其它显微结构的岩石,只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情

沉下,才能 定出其具体结构。 3.构造 最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的种类不多,只须准确描述即可。侵入岩多具块状、斑杂状、条带状构 造;喷出岩则多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等。 4.矿物成分 对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矿物名称、物性特点、粒度大小、百分含量等。 对显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应描述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生矿物。描述时应按含 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后描述,即“先多后少”的顺序。 对矿物特征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颜色、形态及鉴定特征(包括可反映岩石的结构、构 造等特征)、粒度、目估百分含量等。 岩石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时,应首先指明斑晶矿物在整个岩石中的目估百分含量,然后以斑 晶矿物含量“先多后少”的顺序描述其特征。接着描述基质中矿物的特征,如矿物粒度呈细粒时, 其描述顺序与要求同前述。当基质粒度小于细粒时,只要求指明主、次要矿物.不要求作详细描 述。 2 玢岩和斑岩的区别:由基性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作斑晶的岩石称为:××玢岩;以钾长石和石 英作斑晶的岩石称为:××斑岩。 岩浆岩描述实例 1 .深成岩——橄揽辉长岩 肉眼描述:新鲜面暗灰色,风化面暗褐色。中粒辉长结构,颗粒均匀,颗粒直径在2-5mm。 块状构造。岩石比较新鲜。暗色矿物主要为黑色的辉石,呈近于短轴状的颗粒,有时可见解理。 其次,可见少量黄绿色(或暗绿),油脂光泽的橄榄石和具珍珠光泽的黑云母。暗色矿物含量约 50%。浅色矿物为斜长石,呈长板状,白色至灰色,玻璃光泽,含量约50%。镜下描述:岩石新鲜,未经蚀交。主耍矿物为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石、 黑云母。辉长结构。 岩石定名:橄榄辉长岩 2 .浅成岩——闪长玢岩 肉眼描述:浅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为灰白色板状斜长石和绿色柱状角闪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