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7号高炉开炉生产实践
新钢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为最 大 限度地 稳定 好焦 炭质量 ,首 先减 少外 购 焦 品种 , 由原 来 的 6家 逐步减 少 到 4家 ; 其次 高炉 尽
et c.
Ke r s B ih g a e; u d n;te gh n n l n y wo d : F h g - r d b r e s n te ig met g r i
1 前 言
新余钢铁公司 7 号高炉有效容积为 1 3 m , 53 2 设 有矩 形 出铁场 ,0个 风 口和 2个 铁 口 ,采用 板壁 结 2
YANG n - mm2 S e f i Ho g l , un L - e
( .I NU i ri r icue n eho g tlry nier g o ee2XnuI n n el ru o,T 1 ' n esy f c t tr dT cnl y a ug g e n l g ;.i o d teG opC . D) XA v to A h e a o Me l E n i Cl y r a S L
关键词: 高炉 ; 精料 ; 强化冶炼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T 58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17- 4 2 (0 2 0 -0 0 2 - 4 6 2 2 4 2 1 )1- 0 2 -O
Pr c c fI e sfe Sm etn fNo7 BF n Xi t e a t e o nt n i d i i l g o . i i nse l
合 冷却 结 构 及 改 进 内燃 式 热 风 炉 。20 04年 9月 投 产 ,近年 来受 原燃 料及操 作炉 型变 化等各 种 因素影
响 , 高 炉 炉况 顺 行 度 不 理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繁 悬塌 料 , 口 7号 频 风
新钢7号炉湿法喷涂操作实践

新钢7号炉湿法喷涂操作实践曾庆球【摘要】新钢7号炉由干法喷涂造衬改成湿法喷涂造衬后,能快速恢复并较好地维护高炉操作炉型;通过优化停、开炉措施,实现了安全、快速开炉,降低了干法喷涂造衬所带来的停、开炉风险;湿法喷涂造衬后,7号炉通过优化上下部操作,适当加长风口长度并缩小风口面积,寻找经济冶强等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期刊名称】《天津冶金》【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6-7,10)【关键词】高炉;喷涂;造衬;炉型【作者】曾庆球【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西安710055;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炼铁厂,江西新余338001【正文语种】中文新钢第二炼铁厂7号炉有效容积1 235 m3,2004年9月投产,高炉采用工业水冷却,炉腹及以上炉体设计为砖壁合一的薄炉衬结构 [1]。
2007—2009年期间,7号炉先后进行了3次炉内干法喷涂造衬。
干法喷涂造衬后,炉况顺行度和各项指标均有大的改善。
但是干法喷涂造衬平均寿命都在8~10个月内,且开炉风险大。
2010年12月,7号炉进行了湿法喷涂造衬,降料线到18.2 m空出炉腰。
此次停炉采取了不预休风,不安装临时打水管,开炉15 h就实现了全开风口,此次喷涂降料面速率、喷涂速率、复风料线、全开风口时间均创造了新钢喷涂开炉记录,实现了安全停炉、快速达产。
由于国内钢铁行业处于微利时代,高炉复产后,公司采取了低成本战略,原燃料质量波动加大,高炉操作难度加大,7号炉抓住造衬修复了炉型的机会,确定了适合当期原燃料的操作制度,正视原燃料的大幅波动,有针对性地在下部调节上加长并缩小风口,提高冶炼强度;在上部调节上稳定边缘气流,引导中心气流等措施,在原燃料波动加剧的情况下,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取得了历史突破。
喷涂前后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见表1。
此次喷涂造衬改用了不同于往年的干法和半干法喷涂,采用了以硅凝胶为结合剂的湿法喷注。
休风后压水渣37 t未加覆盖剂。
涟钢七号高炉稳顺炉况生产实践

图 2 2014 年以来烧结矿 SiO2 含量、转鼓强度 c. 为减少有害元素和粉料入炉,公司严格控
制七号高炉原料中锌负荷在 0.3 kg/t 铁以内,碱 负荷控制在 3.0 kg/t 铁以内。为减少原燃料在高 料仓的再次破碎,高炉原燃料维持满仓运行。高 炉车间坚持每日测量矿焦振动筛筛速,控制焦炭 筛速 1.5 t/min、烧结矿 3.5 t/min 以内,每周进行
1 原因分析
为了能够彻底走出频繁波动的困境,实现长 期稳顺,从 2017 年开始,七高炉技术人员从原燃 料和操作方面系统分析了历年来炉况不顺的原因:
a. 原燃料质量不稳定。七号高炉使用捣固焦, 2013 年以来,焦炭质量尤其是强度劣化严重, CSR 长期处于 67%~68.5%水平,而 CRI 则高达 24%,烧结矿 SiO2 含量在 5.0%~5.6%上下波动, 转鼓强度则只有 76%~78%。原燃料是高炉气流稳 定的基础,原燃料质量的劣化导致了七号高炉多 年来很难通过矩阵调整来保证气流的合理稳定, 炉况难以实现长期稳定顺行。
b. 气流调整不到位。一方面,七号高炉长期 使用压制边缘大富氧的操作制度,边缘长期过重, 为了发展中心需不断提高中心焦比例,最高甚至 达到 30%以上。由于边缘焦炭量大幅度减少,使 得焦炭不足以在边缘形成一个稳固的平台,造成 料面不稳定,滑料现象比较多。另一方面,有研 究表明,随着高炉冶炼富氧率的提高,风口焦显 微结构组成中的各向异性结构降低明显,会导致 风口焦的强度急剧下降,粒度变小、粉未量增多, 影响高炉风口回旋区的透气性、透液性[1]。
24
71
22
70
20
69
18
68
CSR
16
67
14
66
12
烧结矿分级入炉在七号高炉的应用

硕压 ;P ka
2 03
2 5 2 2 0 2
开炉至 2 1 0 0年 6 月 21 0 0年 7~1 2月
2 1 第一 季度 0 1年 2 1 第二 季度 0 1年
2 4 3
( : 注 开炉后 8 月受 炼钢能力影响 , 个 高炉休慢风率高 ,0 1 2 1 年一季度受年检 以及原燃 料质量影 响炉况出
量 , 量较 好 。 质
3 烧结矿分级入炉原理
利用 烧结 矿 粒级 越 接 近 , 料 空 隙 度 越 炉
大 的原理 ( 图 1 , 不 同 粒度 的烧 结 矿 通 见 )将
七 高炉 使用 焦碳 来源娄 底煤 化新 能源 公 司新建 的捣 固焦 炉 。焦炭质 量 见表 3 。
表 3 七 高 炉 使 用 焦 炭
水分 ; 灰分 ; 挥发 分 ; % % %
5 3 l. 5 .0 3 6
从 表 3可看 出 , 高 炉烧 结 矿 虽然 品位 七 不太 高 , 其 他 性 能 尚好 。 虽然 焦 炭 灰 分 偏 但 高, 由于 是 捣 固炼 焦 , 公 司 保 证 了 配 煤 质 且
・
4 七高炉烧结矿分级人 炉工艺 流程
烧 结矿分级人炉在七号高 炉的应用
炼 铁 厂
摘
涂春 林
要
本文 总结 了涟钢七号 高炉应 用烧结矿 分级 人炉技术 的实践 , 该技 术 的应用取 得 了很 好 的 成果, 不仅优化了高炉操作 , 而且大大降低 了烧结 的返烧率 , 降低 了成本。
n
1 前 言
七 号 高炉有 效容 积 30 m ,2个 风 口, 20 3 4
’
韶钢7号高炉无计划长时间停炉的炉况恢复实践

韶钢7号高炉无计划长时间停炉的炉况恢复实践韶钢2200m³高炉无计划长期停炉恢复炉况实践齐万兵匡洪锋曹旭博(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123 )摘要:2018年2月初韶钢7号高炉因喷渣事故无计划长期停炉达54天。
为顺利恢复炉况,制定了详细全面的安全复产方案,并对设备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
经专家组审核通过后,7号高炉按照“炉缸冻结处理”模式以两个风口送风复产。
复产过程中通过埋煤氧枪加热炉缸、合理控制操作参数、强化炉前出渣铁等措施,在25天内恢复正常炉况,两天后利用系数稳定在2.73t/m³以上,此次复产,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也提高了事故的处理能力。
关键词:高炉无计划停炉复产恢复炉况Practice of recovering furnace condition without plan for long term shutdown in 2200m blast furnace of SISG Qi —Wanbing, Kuang— Hongfeng, Cao —Xubo(Bao Wu group Guangdong Shaogu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Shaoguan, Guangdong 512123)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February 2018, the No. 7 blast furnace of Shaoguan Iron and Steel Co. was unplanned for a long time for 54 days due to the slag spray accident.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furnace condition smoothly,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safety recovery plan has been worked out, and the equipment has been upgraded and upgraded in all directions. After passing the expert group's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No. 7 BF is produc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arth freezing treatment" mode with two outlets. In the process of reproducing, the normal furnace condition is restored within 25 days by heating the hearth with a burial oxygen gun,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reasonabl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lag and iron inthe front of the furnace. After two days, th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is stable above 2.73t/m. This reproduction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nd improved the handling capacity of the accident.Keywords:blast furnace unplanned shutdown, resump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covery of furnace conditions一、概况韶钢7号高炉设计炉容2200m³,,设置30个风口,南北两个矩形出铁场,3个铁口,全开路式工业外排水冷却形式。
7m大容积焦炉的投产实践

调整循 环风 机气体 流量 。控 制干熄 炉 出 口循环 气体
温度 在 8 0 9 0C 围 内 .同时稳 定 过热 蒸 汽压 力 8 ~6  ̄范
和温 度 。通 过调 整余 热锅 炉蒸发 量 响应 干熄炉 出 口 循 环气 体参 数 的变化 .确保 干熄 焦 电站在 最优 工况
下运 行 。
2 o :9 05 .
【】 l 姚昭章 , 明东. 郑 炼焦学【 . M】第三版.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3 结 语
1 N 7 — 一 型 焦炉 作 为 全新 的炉 型 ,有 非 )J X 0 3 l 常明显 的优 越性 .是 当前 实现焦 炉大 型化 与高效 的 方 向。 目前 焦 炉生产 正常 ,各项 技术 指标 均达 到 了 先 进水 平 。梅钢 在组织 投 产过程 中探 索 的科学 、合 ( 上接 第 2 0页)
加 ,在温度 高 于 9 01 ,蒸发 量增 加 幅度 下 降 。 2 '时 2
蒸 汽管 网供 汽 ,停 运减 温减压 器改 为备 用 .全 面提 高动力 回收 系统 的效 益 。
2 )干 熄 焦 电站 热 力 循 环 系 统 协 同分 析 表 明 , 随着 干熄 炉 生产 能力及 红焦 温度 的变 化 。在保 证 干 熄 炉 出 口排焦 温 度低 于 10C 8  ̄ 的安 全 前提 下 。实 时
坏 。另 外 ,可减 少 焦炉 机 械 操作 全 炉 的行 程次 数 ,
节 约 电能和 减轻 劳动 强度 。缺 点是 每炉 操作 时 间为 1 mi,从 焦炉 首 号 开 始 推焦 到 本 签 尾号 ,即使 不 5 n
作 ,首 次 在 大 容 积 J X 0 3 1 焦 炉 上 实 施 优 化 N 7—— 型 串级调 控 ,系统 使用 后在 稳定 炉 温 、节 约 能源 、减
韶钢7号高炉喷涂造衬及造衬后的生产实践

注: 喷涂后 由于设备问题 造成高炉休风次数多 、 休风率高 , 致使 20 0 8年 1 一1 O月 2月崩料次数较多
3 1 上部调节 .
肖命 冬 , 康 波, 王加 山, 卢锡友
(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 韶关 5 22 ) 1 13 摘 要: 韶钢 7号高炉喷涂造衬并成功复产后 , 面对原燃料质量下滑的现状 , 利用喷涂造衬后形成 的合 理的操作 炉
型, 针对 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 取得了 比较理想的生产技术经 济指标 , 并有效地 降低 了生
碳砖 的复合结 构 、 外燃 式热 风炉 、 型 明特 搅拢法 炉 新
渣粒化 处理 系统 、 制粉 短 流程 、 相 输送 、 浓 均匀 喷 吹 等一 系列 炼铁新 工 艺 与新 技术 , 7号 高炉 的技术 使 装备水平 能达 到 当时 国 内外 同类 型 高 炉 的先 进 水 平. 但从 开炉至 今 , 炉生产 受多种 因素 的影响难 以 高
济 效益 的新 工艺 、 技术 和设 备 . 7号高 炉炉 体 为矮 胖 型, 高径 比 H / 24 , 铁层 厚度 加 深 到 23m, D= . 1死 . 有 利于强化 冶炼 , 缓解炉缸 侵蚀 , 并采用 了胶带 机上 料 、 型 串罐无 料 钟炉 顶 、 炉 身冷 却壁 、 新 全 陶瓷 杯 与
铁成本.
关键词 : 喷涂造衬 ; 强化措施 ; 高炉
中图 分 类 号 : F0 3 4 T 6 . 文献标识码 : B
S a l n nd p s—p a pe a i n o h . a tf n c tS SG pr y—i g a o ts r y o r to ft e No 7 bls ur a e a I ni
本钢7号高炉布料矩阵对煤气利用率影响实践

本钢7号高炉布料矩阵对煤气利用率影响实践王运国【期刊名称】《金属世界》【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62-65)【作者】王运国【作者单位】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辽宁本溪 117000【正文语种】中文内容导读高炉布料矩阵对高炉顺行和煤气利用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本钢7号高炉以前采用的布料矩阵是中心加焦布料模式,通过中心透气性较好的“焦柱”使边缘区气流横向穿过中间区到达中心,增强中间区矿物与煤气流的接触面积,但是实际生产中煤气利用率差。
通过对本钢7号高炉布料矩阵的调整,对比分析调整前后顶温、壁体温度和煤气利用率等因素的变化,总结出适合本钢现有原燃料条件的最佳布料矩阵——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平台漏斗布料方法使通过中间区煤气流增加,本钢7号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2%,燃料比降低15 kg/t。
高炉冶炼是在焦炭和矿石从上到下,煤气流从下到上的逆流过程中来完成铁矿石熔化、还原和造渣等反应的过程,因此煤气在炉内的流动状态直接影响到高炉生产的顺行和经济效益[1-2]。
文章通过本钢7号高炉布料矩阵的调整,对比分析调整前后顶温、壁体温度和煤气利用率等因素的变化,总结出适合本钢现有原燃料条件的最佳布料矩阵。
理论分析由于高炉为管式反应器,自然状态下横截面根据煤气流的分布可分为边缘区、中间区和中心区三部分,如图1。
其中边缘区、中间区和中心区的面积比是1︰2︰1,中间区面积虽然占总面积的50%,但通过的煤气流量只占30%~35%[3]。
根据菲克第一定律,稳态下还原气体分子在未反应核模型的外边界层扩散方程如式(1):式中,JAL为扩散速度,kg/(m2·s);DA为扩散系数;CAS为气体在矿球表面浓度,kg/m3;CA0为气相本体浓度kg/m3;δC为边界层厚度,m2/s;r0为矿球半径,m。
由公式可知,当中间区煤气流浓度CA0减小时,单位时间内穿过气体边界层的还原气体的量——气体扩散速度JAL下降,即还原气体扩散通量减小,从而导致还原速率减小,因此中间区矿物不能被快速充分还原,从而影响到煤气利用率的提高,使能量消耗增大,燃料比升高,所以发展中间区的煤气流是降低燃料比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