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条件探究

合集下载

用鸡蛋壳制备醋酸钙的工艺研究

用鸡蛋壳制备醋酸钙的工艺研究

用鸡蛋壳制备醋酸钙的工艺研究目的:分析鸡蛋壳制备醋酸钙的工艺技术。

方法:将蛋壳粉与醋酸放置在常温常压环境下,使其发生中和反应,进而制备出醋酸钙,利用EDTA络合法对制成产品的醋酸钙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在蛋壳粉放置量为2.5g时,中和反应的时间在3h,料液比例为1:16时,醋酸钙的含量最高,为2.91g,所制备出的醋酸钙纯度为71%,产率为99%。

结论:醋酸钙制备过程中,选择配比为1:14最为恰当,能够产出质量较高的醋酸钙。

标签:鸡蛋壳制备醋酸钙工艺前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禽蛋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其加工产业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由此也形成了较多的浪费[1]。

在相关教学试验中测试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量能够达到93%,其中还包括了一定含量的碳酸镁、磷酸钙等有机物,其内部所含有的有机物均属于天然的绿色钙源。

之所以选择蛋壳中的元素去制备醋酸钙,主要是由于蛋壳中的钙含量较高,且溶解性较快,能够比较快的达到吸收效果,同时也能够溶于水,相对安全没有污染。

一、資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原料选择:新鲜鸡蛋,冰醋酸,氧化钙。

(2)设备选择:电炉,直流电动机,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箱,真空泵。

2.方法(1)实验过程:蛋壳-中和反应-除镁元素-减压抽滤-pH调整-成品。

(2)实验设计:在醋酸钙的制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环境与元素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不同的除镁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配比等实验因子时,应将所得的醋酸钙的收率作为衡量指标,在进行单因素实验的环境下进行正交试验[2]。

(3)单因素实验过程:探究不同的除镁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時间,配比对醋酸钙收率的影响效果。

在除镁时间选择分别为2min,5min,10min,15min,20min时,反应温度选择分别为15℃,20℃,25℃,30℃,35℃;反应时间选择分别为1.5h,2h,2.5h,3h,3.5h;配比选择分别为1:8,1:10,1:12,1:14,1:16时进行正交实验。

腈纶纱线染色工艺与机理探究

腈纶纱线染色工艺与机理探究

腈纶又叫聚丙烯腈纤维,指丙烯腈质量分数大于85%的丙烯腈共聚物或均聚物纤维[1]。

由于纯聚丙烯腈纤维结构紧密、染色性差,为改善其染色性能,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丙烯腈和其他单体共聚的方法来生产腈纶。

在腈纶纤维中引入含有阴离子基的第三单体,使得腈纶能够采用阳离子染料染色[2-4]。

腈纶纤维具有柔软、密度小、保暖性好、不被虫蛀等优良特性,有“合成羊毛”的美称,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及针织领域,深受消费者喜爱[4-5]。

我国腈纶的产量占到了世界的近40%,市场需求量巨大[6-7]。

阳离子染料作为腈纶纤维染色的专用染料,其应用推广也随着腈纶纤维的发展而不断扩大[8]。

腈纶纱线染色工艺与机理探究摘要:使用日本化药红GRL-ED 、黄3RL-ED 、蓝GSL-ED 3只染料对腈纶纱线进行染色,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染液pH 、染色温度、浴比对腈纶纱线染色K /S 值的影响,并分析其上染速率曲线、染色提升力和耐皂洗色牢度情况。

结果表明:当染液pH 为5、染色温度为98℃、浴比为1∶10时腈纶纱线染色的K /S 值最大,上染效果最好。

最优工艺条件下3只染料染色后的腈纶纱线均具有优异的耐皂洗色牢度。

3只染料上染腈纶纱线的上染速率曲线和提升力曲线变化趋势相近,配伍性较好,可用于拼色染色。

关键词:腈纶纱线;阳离子染料;染色工艺中图分类号:TS19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4)03-0020-04Abstract:Three dyes,Nippon kayaku Red GRL-ED,Yellow 3RL-ED,and Blue GSL-ED,are utilized for stainingacrylic yarns.The impacts of the pH of the dyeing solution,dyeing temperature,and bath ratio on the K /S value of acrylic yarn dyeing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Besides,the dyeing rate curve,dyeing improvement force,and soap fastnes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K /S value of acrylic yarn dyeing is the highest and thedyeing effect is the best,when pH of dyeing solution is 5,dyeing temperature is 98℃and bath ratio is 1∶10.Under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the acrylic yarn dyed with the three dyes exhibits excellent soaping fastness.The dyeing rate curve and lifting force curve of acrylic yarn dyed with these three dyes display similar trends.It indicates good compatibili⁃ty suitable for color matching dyeing.Key words:acrylic yarn;cationic dye;dyeing processResearch on the dyeing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acrylic yarn收稿日期:2023-06-20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ZDPT02)作者简介:陈时阳(1997—),男,硕士,主要从事绿色印染产品的开发。

丙烯酸改性松香的合成工艺研究

丙烯酸改性松香的合成工艺研究
关键词:丙烯酸;改性;松香;工艺 松香在胶粘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改
进,松香胶粘剂以其成本低廉、性能优异以及毒副作用小的特
点在我国建筑领域、制造领域以及木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
值。但是,松香自身容易在空气中被氧化,且容易结晶成固体,
难以直接作为胶粘剂使用。松香主要成分为树脂酸,通过与丙
香和丙烯酸最佳反应时间为 4h。[5] 3.3 催化剂用量对产率影响
固定反应时间、温度以及反应物配比,探究不同催化剂用
量对加成物产量的影响。在反应物配比为 5:1,反应温度为 230℃,以及反应时间四个小时的实验条件下,随着催化剂用量 的不断增加,生成物的含量不断增加,但是当催化剂用量达到
一定值时,生成物的含量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当催化剂用量较
温度为变量进行实验探究。选择的反应物配比为 5:1,催化剂 用量 3.1%,合成时间为四个小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反应温度, 计算产率。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到,反应温度在 210℃-250℃ 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产率先变高后变低,在 230℃产率最 大。这是由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枞酸型树脂酸异构化被促
进,D-A 加成反应得到加快,而使得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 但是温度过高,会引起枞酸行树脂酸中的羧基分解,同时由于
树脂酸中含有双键,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影响改
性树脂的产量,因此,实验证明反应最佳温度为 230℃,工业中 生产改性树脂时需控制好反应温度,提高生产物产率,保证经
济效益。[4]
3.2 反应时间对产率影响 固定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原料配比,探究不同反应
最佳反应条件进行稳定性实验探究,通过三次稳定性实验可以
发现,加成物产量明显高于正交实验,且实验误差小,结果具有

TKX-50的合成工艺研究

TKX-50的合成工艺研究
主要探究了成环过程中乙醚用量、氯化氢通气时间、保温时间及复分解过程中时间、温度等主要因素对TKX-50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成环过程中最佳条件为:乙醚用量50 m L,氯化氢通气时间1.5-2h,保温时间6-8 h;复分解过程:时间1 h,温度85-90℃;通过密度法对TKX-50的密度进行测试实验,测得其密度为1.8998 g/cm3;依据GJB772A-1997《炸药测试方法》中爆发点测试方法606.1中的5s延滞期法,测得爆发点为21.03℃;依据GJB772A-1997《炸药测试方法》中撞击感度测试方法601.2特性落高法测得TKX-50的特性落高H50=56.23 cm;采用氮当量法和修正氮当量法对TKX-50的爆轰性能进行了计算,分别到得TKX-50的爆速为9141.74 m/s,爆压38.75 GPa,和爆速为9216.96 m/s,爆压为36.65 GPa。
通过单因素实验主要研究了分步合成法中温度、时间及投料比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并得出合成工艺最佳条件。肟化反应过程中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40℃,时间20min,n(NH2OH·HCl):n(Na OH)=1:1.4,氯代过程最适宜反应条件:温度0℃,时间2.5-3 h,V(H2O)):V(HCl)=1:2,叠氮化过程最适宜条件:温度15℃,V(DMF):V(H2O)=4:5;中和过程最适宜反应条件:温度80-85℃,时间1 h;总得率为37.32%。以乙二肟为原料,分别以乙二醇、DMF、乙醇为氯代溶剂溶剂一锅合成TKX-50,实验表明以乙醇和DMF为溶剂时,所得产物微量,而以乙二醇为原料时,有较多产物生成,总得率(以乙二肟为标准计算)为32.2%。以二氯乙二肟为原料一锅法合成TKX-50,以DMF和丙酮为溶剂分别经由叠氮,成环、成盐、复分解反应四步一锅法及叠氮化、成环、中和三步一锅法合成TKX-50,分别获得93%和87%的产率。

制备高性能硅胶泡棉的工艺探究和性能测试

制备高性能硅胶泡棉的工艺探究和性能测试

制备高性能硅胶泡棉的工艺探究和性能测试摘要:本文综合探讨了高性能硅胶泡棉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测试。

首先介绍了硅胶泡棉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度、优良绝缘性材料的背景和重要性。

在制备工艺方面,详细阐述了原料选择与配比、发泡工艺、成型工艺以及后处理工艺的关键步骤,并结合硅橡胶泡棉自动背胶设备,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性能测试部分包括密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压缩回弹性能以及导热性能和耐候性的测试,为评估材料的应用潜力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硅胶泡棉;制备工艺;性能测试;自动背胶设备引言硅胶泡棉是一种集轻质、高强度和优异绝缘性于一体的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硅胶泡棉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其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不断优化。

1.硅胶泡棉的背景和重要性硅胶泡棉是由硅橡胶经过特定的发泡工艺制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材料,它集合了硅橡胶的耐高温、耐老化、耐化学腐蚀等优异特性,并具备了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压缩性。

这种材料的独特性质使其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硅胶泡棉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硅胶泡棉用作隔热材料和振动吸收材料,能够承受极端的温度变化,同时减轻飞行器的重量,提高能效和安全性。

在汽车工业中,它被用作密封材料和隔音材料,不仅能够提升车辆的舒适性,还能提高汽车的环保标准。

此外,硅胶泡棉还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用于绝缘、散热以及保护敏感元件免受机械冲击。

再者,由于具有优秀的耐温性和化学稳定性,硅胶泡棉在建筑行业中作为防火、隔热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它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结构稳定,不产生有毒气体,极大提高了建筑的火灾安全等级。

在医疗领域,硅胶泡棉因其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过敏反应,被用作各种医用产品,如创伤敷料、支架等。

此外,硅胶泡棉还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即使在紫外线照射、潮湿或极端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其性能,这使得它成为室外应用的理想选择。

涤纶织物碱性烂花印花一步法工艺探究_陈邦家

涤纶织物碱性烂花印花一步法工艺探究_陈邦家

阳离子助剂、 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对分 要: 研究了涤纶织物分散染料碱性烂花印花一步法工艺,探讨了焙烘温度和时间、
关键词: 涤纶; 分散染料; 碱性烂花; 印花 中图分类号: TQ613.2+4; TQ61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39(2012)09-0029-04
Study on alkaline burnt-out printing one step process of polyester fabrics
第 29 卷第 9 期 2012 年 9 月
印染助剂 TEXTILE AUXILIARIES
Vol.29 No.9 Sep.2012
涤纶织物碱性烂花印花 一步法工艺探究
2 陈邦家 1, 朱亚伟 1, , 孙海建 1, 俞杏英 3
(1. 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苏州 215123; 2.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3. 浙江万丰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73)
法.涤纶绒布机织物的碱性烂花印花利用聚酯纤维的
收稿日期:2011-11-25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业项目(2010C01023);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建设项目(YX11500111) 作者简介:陈邦家(1987-),男,湖北洪湖人,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染整技术. 通信作者:朱亚伟,教授,yaweizhu@.
CHEN Bang⁃jia1, ZHU Ya⁃wei1,2, SUN Hai⁃jian1, YU Xing⁃ying3
Abstract: The alkaline burnt-out printing one step process of polyester fabrics with disperse dyes was

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关键词 : 加 氢 裂 化 费一 托 合 成 蜡 中心 复 合 实 验 设 计
MAT L AB 二 次 回归
世 界 范 围 内原 油 重 质 化 、 劣 质 化 趋 势 的加 剧 和市 场对 高 质 量 轻 质 油 品 、 化 工 原 料 需 求 的 日益
操作 条件 对 费一 托蜡加氢裂化转化率的影响, 并 从
研究 结果 _ 6 表明 , 加 氢 裂 化 工 艺 条 件 显 著 影 响 产 物分 布 , 因此 制 定 合 理 的实 验 设 计 方 案 探 究 工 艺 条件 对加 氢 裂 化 反 应 过 程 的影 响 规 律 , 通 过 调 节
工艺 流程 和生 产 条 件 , 可 以最 大 程 度 地 生 产 中 间
反应 机理 和气 液 平 衡 方 面 分 析 了 压 力 、 氢 油 比的
增加 , 使得 由合 成气 制备 液 体 燃 料 的 费一 托 合 成 反
应 成 为人 们 关 注 的焦 点 I 】 ] 。费一 托 合 成 蜡 主要 由
C ~C 。 +直 链 烷烃 组 成 , 具 有无 硫 、 无氮 、 低 芳 烃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0 1 6 ;修 改 稿 收 到 日期 :2 0 1 2 - 1 2 一 l 1 。 作 者 简 介 :许 丽恒 ( 1 9 8 7 一) , 女, 硕 士研究生 , 研 究方 向: 加 氢 裂 化 动力 学 。
通 讯 联 系 人 :郝 栩 , E - ma i l : h a o x u @s x i c c . a c . c n 。
和工 艺 流程 , 选 择 性地 生产 某种 中 间馏分 产 品[ 4 - 5 ] 。
1 实 验
采用 实验室规模 的固定床反应器 , 装载 2 . 3 5 g 、 4 0  ̄6 0目的商 业 化 加 氢 裂 化 催 化剂 ( 平 均 粒 径 为

《磁控溅射法低温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工艺研究》

《磁控溅射法低温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工艺研究》

《磁控溅射法低温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工艺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透明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触摸屏、液晶显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ITO(氧化铟锡)因其高导电性、高可见光透过率等优点,成为了透明导电薄膜的首选材料。

而磁控溅射法作为一种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常见方法,具有薄膜质量高、工艺控制灵活等优点。

本文旨在研究磁控溅射法在低温环境下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工艺过程及其性能表现。

二、磁控溅射法的基本原理磁控溅射法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真空环境下,利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中的原子或分子脱离表面,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在磁控溅射过程中,磁场的作用使得等离子体在靶材表面形成环状运动,提高了等离子体的密度和利用率,从而提高了薄膜的制备效率和质量。

三、低温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工艺研究1. 靶材选择与预处理选择纯度较高的ITO靶材,并进行预处理,如清洗、抛光等,以提高薄膜的质量。

同时,根据需要调整靶材的形状和尺寸,以满足不同的工艺需求。

2. 基底的选择与预处理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如玻璃、石英等,并进行清洗、干燥等预处理,以提高基底与薄膜的结合力。

3. 磁控溅射工艺参数设置(1)溅射气体:选择氩气作为溅射气体,通过调整气体流量和压力来控制溅射速率和薄膜质量。

(2)溅射功率: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溅射功率,以获得合适的薄膜厚度和导电性能。

(3)基底温度:在低温制备过程中,基底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

通过调整加热装置,将基底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薄膜的结晶性能和导电性能。

4. 薄膜制备过程及性能表征在磁控溅射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薄膜的生长过程,观察薄膜的形貌、厚度等参数。

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四探针测试等手段对薄膜的结晶性能、导电性能等进行评价。

根据实验结果,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薄膜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薄膜的形貌与结构分析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发现薄膜表面光滑、致密,无明显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工艺条件探究
实验结果可得,由钒酸铋:吡咯:氯化铁=1:1.2:1.2所制得的催化剂对甲基橙、
亚甲基蓝催化降解效果相对最好,且对甲基橙降解率高于亚甲基蓝,故工艺条
件探究以甲基橙为实验对象,所用催化剂为1:1.2:1.2所合成,采用催化前后吸
光度变化对比得到实验结果。注:实验分别从五个方面探究复合催化剂的催化
效果
1.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效果影响
实验对象:①20mg/l甲基橙30ml,A0=1.266 甲基橙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4
实验条件:光照3小时
器材:紫外可见光光度计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结果(光照3小时后吸光度A) 降解率(%)
① +0.1g催化剂 蒸馏水+0.1g催化

0.074
94.2

① +0.g催化剂 蒸馏水+0.2g催化

0.042
96.7

① +0.3g催化剂 蒸馏水+0.3g催化

0.031
97.6

① +0.4g催化剂 蒸馏水+0.4g催化

0.051
96

① +0.5g催化剂 蒸馏水+0.5g催化

0.016
98.7

结果绘制如图所示。结果分析,光照后吸光度越小,表明催化效果越好。由图
知,在光照时间、实验对象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吸
光度(降解率)不断减小(增大),但降解幅度不断减小,逐渐趋于平缓。在
降解幅度变化不打的前提下,从经济效益考虑选用0.5g/30ml。

94.00%
94.50%
95.00%
95.50%
96.00%
96.50%
97.00%
97.50%
98.00%

00.10.20.30.40.50.6
催化剂的用量




降解率

2.光照时间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实验对象:①20mg/l甲基橙100ml A0=1.266 1:1.2:1.2催化剂
实验组①
+0.67g催化剂 对照组:蒸馏水+0.67g催化剂 光照后吸光度A 降解率(%)

0.5h 0.5h 0.437 65.50
1.0h 1.0h 0.263 79.20
1.5h 1.5h 0.227 82.10
2.0h 2.0h 0.179 85.90
2.5h 2.5h 0.077 93.9
3.0h 3.0h 0.079 93.8
绘制如图所示。结果分析:随光照时间增长,吸光度(降解率)不断降低(增
大),由趋势(图)可知,在光照2.5h后吸光度(降解率)随光照时间没有明显
变化,故实验条件下最佳光照时间为2.5h。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00.511.522.533.5
光照时间






3.在催化剂用量一定、甲基橙体积用量一定条件下,探究催化效果最佳的甲基橙
初始浓度
实验对象:①4、8、12、15mg/l甲基橙各30ml;②0.1g催化剂
实验条件:光照
实验

对照组 A A0 降解率(%)

4mg/l
甲基

30ml+

30ml蒸馏水+

0.05 0.272
81.61

8mg/l
甲基
橙30ml+② 30蒸馏水+②
0.182 0.563 67.67

12mg
/l甲
基橙

30ml蒸馏水+


0.343 0.855 59.88
30ml+

15mg
/l甲
基橙
30ml+

30ml蒸馏水+

0.095 1.074 91.15

20mg
/l甲
基橙
30ml+

30ml蒸馏水+

0.071 1.438 94.85

注:A0由甲基橙标准曲线计算得到,而非实验值。其中1.266位20mg/l甲基橙
实验测量值。
结果分析,由下图可知:甲基橙浓度由低到高(4-20mg/l)其降解率先降低后上
升,在催化剂用量相同(0-1g)的情况下,对低浓度(4mg/l)甲基橙
与高浓度(15mg/l、20mg/l)甲基橙的降解率均较高,而从经济效益
考虑,在催化剂用量一定时,降解高浓度甲基橙更节省成本。

79.6966.5961.8865.456.8801020304050607080
90

0510152025
甲基橙浓度









系列1
线性 (系列
1)

4.不同PH下催化剂对甲基橙催化降解效果
实验对象:①20mg/l甲基橙溶液
实验条件:光照3小时

实验组① 对照组:蒸馏水+催化剂 A 降解率(%)
PH=2 PH=2 0.235 81.40
PH=4 PH=4 0.115 90.90
PH=6 PH=6 0.262 79.30
PH=8 PH=8 0.316 75.00
PH=10 PH=10 0.532 58.00
PH=12 PH=12 0.863 31.80
2; 81.40%
4; 90.90%
6; 79.30%
8; 75%

10; 58%

12; 31.8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02468101214
pH值






如上图所示:PH由低到高,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在PH=4左右降解率较高。
5.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
0.67g催化剂 100ml甲基橙(浓度为20mg/l)
次数 A 降解率(%)
1 0.079 93.75
2 0.217 82.86
3 0.833 34.20

1, 93.80%
2, 82.90%

3, 34.2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00.511.522.533.5
催化剂使用次数







如图所示:当催化剂用量、甲基橙初始浓度,用量一定情况下,降解率随催化
剂的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