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而不是聚集单位。它企求解释个人、家庭、企业和工业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消费者和家庭的开支水平、具体企业和工业的价格、产出决策、工资、竞争机制和作用,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NP和GDP 的关系:二者统计口径不一样。GNP是一个国民概念,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内生产净值(NDP)即一个国家一年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

(4)国民收入( NI)即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从国内生产净值中

(5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写为DPI),指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注重整体。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4.经济中的总人口可以划分成哪几种类型?失业率用什么来衡量?

答:经济中的总人口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下限为16周岁,上限为法定退休年龄(男为60,女为55)。劳动年龄人口又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由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构成。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100%,因此失业率由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三个人口数的综合变动来决定的,测算起来比较复杂。

5.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P51)

答: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总收入)有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产出水平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反映,Y=F(K,L)。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而任何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当资本存量增加和就业量增加时,产量会提高。另外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产量提高。

7.当规模报酬不变时,国民收入的分配有什么特征?(57)

答: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称为欧拉定理。如果生产函数F(K,L)规模报酬不变,根据欧拉定理有:

Y=F(K,L)=MP L?L+MP K?K

总收入Y正好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分配,也就是说,由要素边际产量决定的各种要素报酬之和恰好等于总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指的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并不包括企业的正常利润,因此,企业的利润虽然等于零,企业仍然可以获得正常利润,而正常利润已经包括在企业的成本之中。

总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种生产要素都根据它的边际产量获得报酬,而国民收入应该正好等于各种要素的报酬之和。

8.宏观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如何实现均衡的?(61)

答: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组成,并且消费取决于可支配的收入,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外生给定的。于是,总需求函数:Y=C+I+G=C(Y-T)+I (r)+ G

总供给也就是经济的总产出水平,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就是:

Y=F(K,L)= Y (注意)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即

Y= C(Y-T)+I (r)+ G

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实际利率水平被称为均衡利率。这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这里假定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利率是唯一可变的变量。实际利率的波动可使总需求发生变动,从而使总需求和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相等。

11.如果政府增加一百万的政府购买,会对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

政府增加100万的购买,公共储蓄减少100万,私人储蓄不变,国民储蓄减少100万,投资减少100万。

如果政府是增加一百万的税收,又会对上述变量产生什么影响?(假定MPC=0.7)

政府增加100万的税收,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是0.7,则政府购买增加70万,公共储蓄增加了30万,私人储蓄不变,国民储蓄增加了30万,投资增加了30万。

12.政府如果增加税收,会对消费、投资和利率产生什么影响?(书70)

答:增加税收的效果类似于减少政府购买。增税使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消费减少,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税抑制消费的效果越好。由于产出水平由潜在的生产能力决定,保持不变,政府购买也不变,消费减少意味着投资在上升,利率在下降。总之,增税会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

13假设一个经济的宏观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GDP=5000,政府支出=1000,投资1000,消费=250+0.75(Y-T),I=1000-50r

(1)试计算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

(2)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到1250,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会是多少?

(3)试求新的均衡利率水平

11、奥肯定律

即描述失业率与GDP之间的关系的经验规律。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和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 –2×失业率的变化。3%是在失业率不发生变化时实际GDP的趋势增长率,这是由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决定的。由此,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下降2%。奥肯定律为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率之间相互转换提供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法则。

第三章经济增长

1.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书77)

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 K=δ。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定状态收入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书75)

(1)储蓄率提高,资本存量水平、产出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图76)注意要画图

一个经济中本来的储蓄率为s1,那么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就是k1*。如果这个经济的储蓄率由于政策等的原因从 s1提高到了s2。那么这必然引起储蓄曲线sf(k)向上移动,从s1f(k)上升到s2f(k)。这个时候k1*就不再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因为根据向上移动了的储蓄函数,在这个资本存量水平,投资大于折旧,因此资本存量会上升,直到新的储蓄函数与折旧线相交的点所对应的资本存量水平k2*,k2*是对应储蓄率 s2的新的稳定状态。这个稳定状态与原来的稳状相比,有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

储蓄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影响,说明了储蓄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一方面影响。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那么当一个经济的当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能存在更大的差距,这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

(2)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态,那么它就不会再继续增长。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它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甚至无法保持增长。在模型的假设下,理论上除非增长率不断提高,否则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3.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吗?为什么?(书79)答: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分两种情况来说: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

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因为他们要在当前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政策制定者对当前利益和当代人的利益更关心,就不会采取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如果政策制定者看中长远利益和各代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则会选择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实际情况是,由于短视和对当前利益的偏爱,以及政治方面的考虑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不会选择与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相完全一致的政策,实际所采取的政策与实现黄金律稳态的要求总是有偏离的。

4.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收入水平,以及一个经济的增长率有什么影响?(书82)

答:

用小写字母代表人均数量,因此y=Y/L代表人均产出,而k=K/L表示人均资本,现在人均资本的变化为:

△k=i-(δ+ n) k

该方程表明新投资、折旧和人口增长是如何影响人均资本存量的。新投资会提高k,同时折旧和人口增长则在降低k。

我们可以把(δ+n)k项看作是一种“平衡投资”,即在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人均资本不变必需追加的投资。平衡投资包括对现有资本的折旧δk的弥补,还包括给新劳动力配备资本的投资,必需的数量是nk,即n个新劳动力每人k单位资本。该方程表明人口增长在降低人均资本积累方面的影响是与资本折旧相似的,只是折旧是通过资本的折损降低k,而人口增长则是通过资本存量在一个更大的人口中摊薄而降低k。

用sf(k)代替人均资本变化方程中的投资i,则方程可以写成:

△k=sf(k)-(δ+ n) k

稳定状态即sf(k)和(δ+ n) k曲线的交点。

人口增长对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1)人口增长,总产出增加,总收入增加,但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不变;

(2)把人口增长引进索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则很贫穷的一种解释。人口增长率高则稳态人均资本低,人均产出低,国家贫穷。

5.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书86)

答:首先对变量的代数符号进行重新安排,现在k=K/(L?E),是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而不是人均资本;y=Y/(L?E)是每劳动力效率单位的

产出,而不是人均产出。原来意义上的k和y则可以看作劳动力的效率E不变且等于 1时的特例。当k和y的意义重新定义过以后,有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就仍然可以写成:

y=f(k)

现在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k的变化规律为:

△k=sf(k)-(δ+ n+ g) k

当我们对k和y重新定义过以后,引进技术进步因素,在形式上对一个经济的稳定状态等并不会产生影响。

在有技术进步时经济同样存在一个资本水平k*,在此处资本存量具有稳定性,即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该稳定状态同样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

在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

(1)人均产出以g速率增长

(2)总产出以n+g速率增长

所以,经济会持续增长。

由于提高储蓄率只能实现在到达稳态之前的短期中的增长,而不是可以长期持续的高增长率,而人口的增长则对人均意义上的增长没有意义。因此索洛模型表明,只有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

7.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Y=K0.5其中Y和K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率为2%,折旧率为4%,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答:稳定状态时,△k=sf(k)-(δ+n+g)k=0 则(δ+n+g)k=sf(k)

0.28·y=(4%+1%+2%)k 得出:稳态时k=16; 稳态产出y=4

Sf(k)=(δ+n+g)k 0.1y=(4%+4%+2%)k 得出k=1; 稳态产出y=1

第四章失业

1.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由哪些因素决定?(P100)

答: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为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失业是自然失业。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每个经济仍然会总存在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自然失业率就是这些失业人口对总劳动力的比率。这种失业率的存在的大小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信息完备程度、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与市场经济运行本身无关。动态的看,失业率的决定是两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部分失业人口经过一段时期以后能重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就业人口会不断游离出新的失业人口。U/L=s/(s+f),从等式可以看出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的失业率由失业人口重新就业比率f和就业人口离职比率s共同决定。离职比率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重新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第五章通货膨胀

1、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书123)

答: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基本职能:a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b交易媒介,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的商品或劳务。c价值储存,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

货币可以用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活期存款(支票)、证券市场中的资产、储蓄账户里的资金等来衡量货币的数量。

2、什么是古典两分法?(书131)

答: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实际变量由经济中各市场的一般均衡来决定,而名义变量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数量。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变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分割开来,互不影响,因此被称为古典两分法。

7.在一个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为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名义利率是11%,则实际利率为多少?

答:通货膨胀率=货币存量年增长率-实际GDP的年增长率=14%-5%=9%

实际利率r=i-л=11%-9%=2%

10. 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高通货膨胀谈谈通货膨胀会引起哪些社会成本。

通货膨胀是一个到处扩散其影响的过程,每个人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受到它的影响。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不同。

(1)在低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是大问题,不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太大冲击,但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就会出现抢购,造成极大的经济混乱。

(2)高通货膨胀会造成税收的扭曲。

(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危害,就是造成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因为其收入固定,其收入落后于上涨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其生活水平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例如,在有的行业有强大的工会支持,他们的工资合同中订有工资随生活费用上涨而提高的条款,或者有强有力的工会代表他们进行谈判,在每个新合同中都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工资增长。

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者购买力就会降低。

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我国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造成了抢购现象和再分配效应。

11、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就是拒偿债务”。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说出你的理由。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这里的效应

有何不同?

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通货膨胀是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务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激进点的说法是“通货膨胀就是拒绝债务”。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因为,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实际上减少了债务负担。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有所不同,关键是看预期是否准确。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签定合同时预期的通货膨胀,则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为正,贷款者受损失,而借款者得利,如果实际的通货膨胀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则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为负,贷款者得利,而借款者受损。给借贷双方带来损失的是通货膨胀的错误预期。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书167)

答: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开放替代效应等三个因素。

(1)实际资产效应(庇古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货币实际购买力减少,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2、跨期替代效应(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开放替代效应(NX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进口增加;而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出口减少因此净出口需求量从而商品总需求量会减少。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P175)区分: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此点是社会总需求正好等于社会总供给,宏观总量达到了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是指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此点是社会总需求正好等于长期社会总供给,宏观总量达到了长期均衡。

在短期中,由于某些名义变量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变动。

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名义变量的变动趋向一致,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能改变一国潜在的长期总产量,潜在的总产量的变动仍然取决于技术、人口和资本存量等实际因素。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只有在充分就业均衡时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达到一致,而在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两者又不一致了。

3.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书178)

答: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由于某些名义变量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减少。

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名义变量的变动趋向一致: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带来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下降,而价格水平的下降则会逐步促使名义货币工资同比例的下降,因此长期内实际工资保持不变,企业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失业率会回到自然率的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并不能改变一国潜在的长期总产量,潜在的总产量的变动仍然取决于技术、人口和资本存量等实际因素。

4、假定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有不同的目标偏好。中央银行A关注价格水平的稳定,而中央银行B关注如何使产出和就业水平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现假定经济面临不同的外生冲击因素:

(1)外国收入减少;

(2)石油价格上涨。

请分析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在不同的目标偏好下会有如何不同的政策选择。

答:(1)外国收入减少,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价格下跌,产出下降。

A目标:稳定价格

措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货币供应量,扩大需求,使供求平衡,以稳定价格。

B目标:产出和就业稳定。

措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减免税、降低利率,稳定产出和就业。

(2)石油价格上涨,成本上涨,价格上涨。经济增长率下降,产出下降,就业下降

A目标:稳定价格

措施: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石油提价会促使人们采取节能措施和寻找替代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促使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逐步下降。但是,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因为节能和开发新能源都需要时间,因此整个经济会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衰退。

B目标:产出和就业稳定。

措施: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扩大总需求均衡产量回到了原来的潜在产出水平,但价格水平却进一步上升。这样,经济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

5.考虑如下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消费函数C=200+0.75(Y-T);投资函数I=200-25r;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00;货币需求函数(M/P)d=Y-100r;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

求:(1)IS曲线和LM曲线,以及均衡利率收入水平。

(2)当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时,IS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3)当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时,LM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4)当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答:(1)IS曲线:y=C+I+G=1700-100r

LM曲线:Y-100r=1000/2 y=500+100r

求解方程

y=500+100r

得均衡收入y=1100 均衡利率r= 6(%)(2)政府购买增加后

IS曲线y=C+I+G =1900-100r

LM曲线不变

求解方程:y=1900-100r

y=500+100r

得:均衡收入y=1200,均衡利率r=7(%)

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距离100

(3)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卖出有价证券。(√) 2、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买入有价证券。(×) 3、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出去一些比少卖一些时GDP要增多一些。(×) 4、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利率上升。(√) 5、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反方向变动。(×) 6、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同方向变动。(×) 7、一般物价水平不影响货币需求。(×) 8、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9、货币供给的减少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 10、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11、有通货漏出的货币乘数要小于简单的货币乘数。(√) 12、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13、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14、LM曲线越陡,财政政策的效力就越小。(√) 15、LM曲线平坦,IS曲线越垂直,则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16、LM曲线右移且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7、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没有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 18、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差。(×) 19、在LM曲线上任何一点,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20、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21、若IS斜率曲线不变, 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22、当IS曲线右移且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陡,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23、给定总产出不变,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初级宏观经济学题库和答案

初级宏观经济学题库和答案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DP和GNI’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不对的B.一定是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 A.消费总额B.资本C.社会财富 D.投资 4.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5.净出口是指( )。 A.进口减出口B.出口加进口C.出口加政府转移

支付D.出口减进口 6.某地区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表明该地区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 )外国公民从该地区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C.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8.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 )。 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 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10.在国民收入支出法核算中,住房是属于( )。A.家庭消费支出B.企业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以上都不是 11.在通过国民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下列说法

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持续市场出清假设似乎最不适用于以下哪个市场( C ) A.股票市场 B.小麦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国债市场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企业与政府。(2分) 总量分析。(1分)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1分) 3.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产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与周期波动同步(4分),股票价格具有超前性。(2分) 4.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DP和GNP之间差别的产生是因为在某一给定国家所生产的某些产出是由国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提供的。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GDP和GNP之间的差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及各 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LM陡峭而IS 平缓;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1.某一经济生产五种产品,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请计算: (1)2000年、2002年的名义GDP。 (2)如以2000年为基年,2002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3)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2000年2002年 Q P Q P A 25 1.5 30 1.6 B 50 7.5 60 8 C 40 6 50 7 D 30 5 35 5.5 E 60 2 70 2.5 2.假定GDP为5000,PDI为4100,政府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10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3.假设一国GNP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NNP、净出口、政府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4.请根据下表计算:GDP、NDP、NI、PI、PD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 净出口15 储蓄25 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企业间接税75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个人所得税80 5.下表为某国的统计资料,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30 消费支出90 投资支出6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 5 政府购买30 6.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人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人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人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与GDP。 国民收入决定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C=100+0.6Y d,I=50,G=250,T=100。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2)消费支出C;(3)私人储蓄S P和政府储蓄S G;(4)投资乘数K I。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上题中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税,税率t=0.25,即税收函数为T= 0.25Y,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 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 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亿元,则()。 A NNP=亿元 B GNP=亿元 C GNP=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2017)

一、概念辨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 2.政府支出与政府购买 3.消费者价格指数与GDP 消胀指数 4.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 5.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6.固定汇率制与可变汇率制 7.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8.汇率上升与货币升值 9.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 10.商品市场均衡曲线(IS )与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 1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12.贸易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二、简述题(图解题) 1.恒等式“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是四部门经济则为“国民储蓄等于国民投资”)在传统意义上很好理解,比如你把钱存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投资。那么假设人把钱放枕头底下,该恒等式还成立吗? 2.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在实行累进税制的国家,比例所得税为何能对经济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4.写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配以图形简述其如何解释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货币政策就越无效的判断是否正确? 6.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 7.政府采购支出增加一定会挤出私人投资和导致通货膨胀吗? 8.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观点各自基于怎样的假定前提以及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NX G I C Y +++≡;在均衡收入的决定中,只有当AD Y =时,NX G I C Y +++=才会成立。这是否存在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10.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使AD 曲线上移的程度恰恰与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为什么? 11.封闭经济中的IS 曲线和开放经济中的IS 曲线哪一个更陡峭? 12.贸易伙伴收入提高、本国货币真实贬值将对本国IS 曲线产生何种影响? 13.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包含哪些环节?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 1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若政府要改变需求构成,从消费转向投资,但不允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需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政策组合?运用IS —LM 模型进行分析。 15.考虑两种紧缩方案,一种是取消投资补贴;另一种是提高所得税率。运用IS —LM 模型分析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与投资的影响。 16.利用IS —LM 模型分析价格沿AD 曲线变动,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曼昆第五版)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7 .在2010 年,某个经济生产100 个面包,每个以2 美元的价格售出。在2011 年,这个经济生产200 个面包,每个以3 美元的价格售出。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 用2010 年做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 答:2010 年的名义GDP 等于200 美元,真实GDP 也等于2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11 年的名义GDP 等于600 美元,真实GDP 等于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50. 从2010 年到2011 年,名义GDP 提高了200%,真实GDP 提高了100%,GDP 平减指数提高了50%. 8 .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 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 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因为高GDP 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但GDP 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