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提纲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提纲(高中地理)

一、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

二、结合点

1.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中渗透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和任务,由传统的发展逐渐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是人类发展的飞跃,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题,也是现代地理思想的精华,又是现代德育的核心。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升华和深化,并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活动中去,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中渗透正确的环境观教育。人类为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地理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通过各种消费活动,丢废弃物,从而影响环境质量。如果人类与环境相协调就会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这就是人类与环境的统一,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也是相互制约的,通过一些列环境教育,真正提高学生对当今环境问题的认识,使他们产生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3. 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教学中渗透正确的资源观教育。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及其利用情况,知道自然资源对人类物质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同时让学生知道人类面临着的资源问题,如我国的资源、能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少,所以形势严峻。人类与资源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要使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合理的开发利用,真正让学生有资源危机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4. 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中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素材

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教育素材: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要素对农业的影响的发展变化。例如:早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

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从以上案例说明: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

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中的环境观教育素材: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人们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从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中蕴含着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人文地理思想。科学治沙体现了正确的环境观教育。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教学中的资源观教育素材: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1、人均资源量少。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探明可开采储量居第11位,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居第14位,水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储藏量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但人均煤炭、石油探明可开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平均值的1/2和1/10左右。2、人均能源消费量低。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总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但是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2,美国的1/10,人均生活用电约为美国的2%。

3、单位产值能耗高。我国的能源效率约为31.2%,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每万元产值能耗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也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4、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为此,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我国更需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道路。

4.《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素材: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主干管道全长4200千米,2004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这种差异使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改变过分依赖于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的消费比重。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这是由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