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探析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与体会

J L E C H N O L O G Y疾病防控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与体会#孙乔圣(泰兴市珊瑚镇兽医站,江苏泰州225414)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强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 要疾病之一,其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以及黏膜和浆膜出血。
该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其它禽类和人亦可受到病毒感染。
随着新城疫疫苗的广泛应用,该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出现了在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等方面与典型新城疫不同的非典型新城疫。
笔者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了一起非典型新城疫病例,采取防控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病情况江苏省泰兴市珊瑚镇某蛋鸡养殖场于2019 年5月购进5 000只绿壳蛋鸡苗鸡,到发病前鸡群 状况一直较为正常。
采用的新城疫和禽流感疫 苗免疫程序为:7日龄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 炎二联活疫苗(LaSota株+ H120株)滴鼻点眼免 疫,2羽份/只;12日龄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 + H7)二价灭活疫苗(H5N1R e-8 株+H7N9H7- R e l株)肌肉注射免疫,0.3 mL/只;25日龄用鸡新 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LaSote株+ H120株)饮水免疫,2羽份/只;35日龄用鸡新城 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 疫苗肌肉注射免疫,0.5 mL/只。
约在40日龄时,鸡群开始发病,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部分鸡出现 拉绿屎和不同程度的咳嗽,每天死亡10~20只。
少数死亡鸡嗉囊充盈,倒提后口流黏液。
在饲料 和饮水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治疗1周左右,死亡 鸡数未见明显下降。
二剖检变化剖检死亡和濒死鸡20余只,病理变彳匕主要包 括喉头、气管黏膜表面有大量黏液;嗉囊充盈,内 有少量饲料和大量酸臭液体;腺胃乳头水肿,少 数鸡只有轻微出血;小肠肠壁增厚,黏膜轻微出 血。
其它组织器官基本正常,仅有个别鸡表现为 心包积液,心冠脂肪点状出血,心肌色淡;肝脏、脾脏和肾脏不同程度肿大,质脆。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患病表现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 养鸡技术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患病表现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措施-养鸡技术现在人们对鸡肉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越来越多的饲养者投入到养鸡行列。
但是随着饲养量的增加,鸡群感染疾病的情况就越来越多,其中鸡新城疫是对鸡群危害比较严重并且易发的传染性疾病。
鸡新城疫在鸡群中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已经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性疾病,在中国也将其定为一类传染性疾病。
鸡新城疫在中国有近百年的流行史,目前依然在我国广大的鸡饲养地区流行广泛。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患病表现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1、流行情况接种过鸡瘟疫苗的鸡群是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感染群体,鸡群大多都是在进行过第一次疫苗免疫之后的7~20天有发病表现,但是有的母源抗体较低的新生鸡雏也容易见到有临床症状的鸡;大多的成年鸡通常是在免疫接种过I系疫苗之后的4~5个月有发病表现;产蛋鸡如果发生感染通常是在其产蛋前后,尤其是产蛋的高峰期最为明显;除此之外,如果是有强毒存在的鸡场应该采取Ⅱ系苗给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但是仍然可见有非典型新城疫的患病表现,所以在疾病的流行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
2、患病表现非典型新城疫患鸡在临床中表现出的症状与感染典型新城疫患鸡的发病表现相比较要严重的多。
如果成年鸡群感染非典型新城疫,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通常患鸡的产蛋量会下降的非常明显而且产出的蛋质较差、蛋壳颜色变浅,还可见软壳蛋的产出数量明显的增加,一般鸡群的产蛋量持续下降10~24天之后就会呈现回升的状态。
患鸡如果感染情况比较严重最终就会因堵塞而造成死亡,其中感染的一些成年鸡仍可见神经症状的表现,患鸡翅下垂,两腿麻痹,歪头扭颈,站立不稳,转圈后退,呈现症状表现出间隙性发作,而且患鸡排泄的粪便呈黄白色且特别的稀薄。
3、防治措施日常管理中应该强化饲养以及管理措施,相应的控制鸡群免疫抑制疾病的发生情况。
鸡群日常要采食营养全价的饲料,并且要处理好鸡舍通风和饲养密度的平衡,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增强鸡群抗病能力的同时减少鸡群球虫病的感染,还要控制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及啄癖等免疫抑制病在鸡群中的传播情况。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特点与应急预防

新城疫最早被称为亚洲鸡瘟,从1926年被发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本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危害严重。
未经免疫的鸡群一旦被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 100%。
通过接种疫苗虽然可以提前免疫,但依旧时有发生,因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鸡群一旦感染该病损失惨重。
短期通过接种疫苗以及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疫情,但是病原菌在鸡场中长期潜伏,通过多年的免疫、发病、变异等诸多种因素影响至今,以非典型的症状和病变为主的新城疫在鸡群中继续流行。
1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具不完全统计,本病可感染240多种不同的禽类,包括家禽和野鸟,但感染性受品种和禽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中雏和幼雏发病率较多,成年禽类发病率较少或隐性发病。
家畜等哺乳动物因其抵抗力强,未见有报道。
但与病禽接触较密切的饲养员、兽医、屠宰员等有被感染的情况发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常误以为得了流感而被人们忽视。
受污染的环境以及病鸡、康复鸡、隐性带菌鸡和鸟类是主要的传染源,鸡蛋也可以带毒,通过销售等流通渠道进行传播。
饲养员、车辆、犬猫鼠的流动都可以传播病原;体外寄生虫、创伤和交配也可以引起传染。
病原菌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入侵鸡体,当鸡群免疫力下降或受到一些应激影响,就可能引起发病。
2临床特点分析致病原凶是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常能引起禽类烈性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之一,并要求各级鸡场强制免疫。
病毒毒力有强弱之分,所以临床发病特点也有典型和非典型二种。
现如今各级鸡场为防止新城疫发生,都对鸡群提前进行了疫苗免疫,所以在临床中最常见的是免疫效果不好的禽群,感染症状并不典型。
特点一是病情轻微。
相较于典型鸡新城疫,患有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发病率较低、病情轻微。
具体表现为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少数出现神经症状,全身多发性出血。
蛋鸡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加,蛋壳颜色变浅。
特点二是低发病、低死亡率。
成年鸡很少发病和死亡,抗体滴度较低的幼雏和免疫效果不好的鸡群易发病,如果救治不及时或有合并感染,常出现零星死亡情况。
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发病原因:1.新城疫野毒毒力增强。
毒力增强较易突破鸡本身的免疫屏障,虽然鸡本身具有一定抗体,但毒力增强可突破机体的免疫力而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
2.疫苗使用不当⑴当前所应用的气雾免疫,很难掌握气雾颗粒大小,气雾过大,鸡无法吸入而直接坠落地面。
气雾过小,则直接经呼吸进入肺部而不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从而无法产生免疫力。
⑵点眼、滴鼻一直是养殖户比较信赖的防疫方法,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由于操作过快而不能使疫苗完全滴入鼻、眼内,从而无法产生免疫力。
⑶饮水免疫也是养殖户一直延用的方法,但由于控水及饮水时间控制不当,而无法使整个鸡群全部饮用到疫苗,因此使鸡抗体水平不一致,甚至有些鸡因无法饮到疫苗而不能产生抗体。
另外,在使用疫苗时,严禁加入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因加入药物使疫苗PH值发生变化,渗透压发生改变,影响疫苗活性。
3.疫苗的反复冻融,也使效价降低。
4.疫苗间相互干扰。
不同疫苗同时应用,使得一种疫苗的复制干扰另一种疫苗,而使效价降低。
5.超剂量免疫,导致免疫麻痹。
若疫苗剂量合适,则能产生高水平抗体。
若疫苗剂量过小,则不能产生高水平抗体,导致免疫耐受。
若疫苗剂量过大,也不能产生高水平抗体,导致免疫麻痹。
6.频繁免疫,易导致抗体水平不高。
7.饮水免疫常常因水质不好,如PH值、矿物元素含量高等而降低疫苗活性。
特别是使用乳头饮水器进行饮水免疫,因为乳头是金属制品,同时水管内积累的残余物等杂质会降低疫苗活性。
8.只重视油苗而忽视弱毒活疫苗所起到的强烈粘膜反应。
临床症状:经过多次免疫后的鸡群易发生该病,产蛋鸡多发,肉鸡一般30日龄后发病,但发病率、死亡率比较低,一般呈零星死亡。
大群鸡精神正常,采食量正常。
个别鸡鸡冠逐渐变薄、萎缩、发紫,精神差,萎靡不振,采食少,嗉囊空虚,初期排黄绿色稀便。
蛋鸡产蛋率下降,但幅度不大,典型性新城疫腺胃水肿、出血、腺胃变厚、变硬,肠道出现枣核状出血或坏死,而非典型性新城疫腺胃变薄、变软,乳头不出血,但乳头之间出血,刀刮后出血明显。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措施鸡非典型新城疫是一种由禽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最初于1931年在美国爆发,1929年发现于鸡群中,因为症状类似禽流感,因此得名。
禽新城疫主要影响鸡和其它鸟类,但不会传染给人类。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1. 病原体特点鸡非典型新城疫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禽病毒科。
它可以在禽类和野生鸟类之间传播,通过飞沫、粪便、空气和污染的水源传播给鸡。
病毒感染鸡后,会引起呼吸道、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的病变,导致高死亡率。
2. 疫情分布鸡非典型新城疫主要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地区疫情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和物流交通的发展,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有了明显提高。
3. 流行特点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秋季是疫情易发季节。
繁殖期和饲养密度大的鸡场是疫情发生的高风险地区。
野生鸟类和家禽的接触也是鸡非典型新城疫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1. 预防措施(1)加强养殖管理:要做到鸡场的合理密度饲养、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加强饲料和水源的质量管理等,从源头上降低感染风险。
(2)加强疫苗接种:定期为鸡群接种鸡非典型新城疫疫苗,增强鸡群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2. 控制传播(1)严格隔离:发现疫情病例后,立即隔离患病鸡群,防止疫情传播到健康的鸡群。
(2)消毒杀菌:对鸡场和周边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工作,杀灭病毒,阻断疫情的传播。
3. 监测和报告(1)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鸡群进行疫情监测和采样检测,及时发现疫情风险,加强疫情预警和监控。
(2)加强疫情报告:发现疫情病例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报告,做好信息公开和舆情处置工作。
1. 多方合作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控需要卫生、畜牧、野生动物保护等多部门合作,将预防、监测、控制和处置等措施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有效防控效果。
产蛋鸡的非典型性新城疫.doc

产蛋鸡的非典型性新城疫概述:随着集约化养业的发展,在免疫群中的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愈来愈烈,受到人们的关注,非典型新城疫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产蛋下降较为严重,给广大养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期到我技术服务中心就诊的有多例表现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不好、产蛋率回升缓慢的病例,经我们实验室的检测与流行病学的跟踪调查确定为新城疫,现将该病的临床情况与原因分析如下:一.临床表现及解剖情况1.临床表现发病的日龄一般集中在180-350天,开始发病表现呼噜、甩鼻等呼吸道症状,3-4天后就会表现在采食的下降、产蛋率的下降、发病只的黄绿粪便等,也有的只表现产蛋率的下降,蛋壳质量差等,其它都没有问题。
在发病的过程中,一般采食7天左右降到最低,降幅为10-50%,产蛋率一般降幅在10-30%不等,在此时褪色蛋增多,7-10天后产蛋开始回升,软壳蛋、薄壳蛋、畸形蛋增多,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基本没有死亡,大群精神很好,粪便基本正常。
解剖情况可见卵巢的变形与坏死、输卵管子宫部轻微的水肿,个别的出现白色的干酪物,肠道水肿,经检测为强毒型新城疫。
2.血清学检测:(举例:180天的)发病初期的抗体:ND46665766(5.75)H578887 887(7.63)H98 8998898(8.37)发病后15天的抗体:ND1110115991011(9.5)H578887786(7.4) H978898897(8.0)经过抗体检测可以看出: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变化明显,相差4个滴度,而H5、H9的抗体变化不明显。
经过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的流行情况确定为非典型新城疫。
二.原因探讨⒈环境污染严重。
现在的多数以小区的形式发展,观念落后,死到处乱扔,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群的免疫应答不良。
抗体水平的高低在疾病的控制中起主要的作用,但不是万能的。
因为现在新城疫的免疫只能降低其感染的几率,不能完全控制病毒感染。
新城疫的临床表现决定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和抗体的免疫状态,当新城疫病毒遇到免疫力降低的时可表现非典型新城疫,当的Hi抗体4log2,遭遇强毒可死亡,Hi抗体6以上遇强毒可感染并导致产蛋下降但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毒在咽喉局部和肠道繁殖而排毒。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防治

养殖与饲料2015年第4期非典型鸡新城疫的防治吕述炳施小生江西省信丰县大阿动检站,江西信丰341618收稿日期:2015-03-25吕述炳,男,1966年生,助理兽医师。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疫病发现以来,对我国养鸡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我国广大养殖户遭受了巨大损失。
随着我国养鸡业的快速发展,鸡新城疫病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控制,大面积发病情况逐渐得到有效抑制,然而依旧有不少散养户甚至中小规模鸡场发现有非典型新城疫。
笔者受邀前往某鸡场勘察诊治新城疫疫情。
1发病情况笔者向鸡场主详细了解了鸡场情况,该鸡场目前蛋鸡存栏为2万只,其中55日龄以上有8000多只,发病率为10%左右,发病鸡死亡率高达92%。
1.1鸡场免疫程序鸡场所采用的免疫程序为:7龄使用新城疫克隆30疫苗进行滴鼻点眼首免,14日龄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点眼,21日龄使用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30日龄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点眼,45日龄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肌肉注射,55日龄后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疫苗肌肉注射。
1.2病鸡临床症状通过观察鸡场病鸡情况,病鸡临床大体表现出呼吸道相关病症,咳嗽,张口伸颈,呼吸急促且困难,其中特别是部分育成鸡表现出神经症状,翅膀下垂,呆立闭目,歪头斜颈,头侧向一方进行采食,饮水时头部朝上并蹲下,少数神经症状明显的病鸡饮水非常困难。
成年鸡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无壳蛋、畸形蛋等劣质蛋明显增多。
1.3病理解剖通过对部分病死鸡解剖发现主要表现为盲肠扁桃体出血,病情严重甚至坏死、发黑。
气管环状出血,直肠末端有线状血丝,回肠黏膜上有暗紫红色或黄色坏死病灶,腺胃乳头水肿,部分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有出血点,少量胃腺黏膜潮红并有乳头出血。
2疫情分析鸡场目前的员工大部分为本地居民,且据鸡场主介绍某员工居住地附近,散养户鸡群中发现有新城疫病情,这可能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非典型鸡新城疫

防治非典型鸡新城疫当前,严重影响禽类生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非典型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以及支原体病等。
这些疾病发生时,往往不是单一发生,而以多病原混合感染形式出现,因此,对上述疾病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1、非典型鸡新城疫非典型鸡新城疫主要发生于已经做了鸡新城疫免疫但抗体水平不高或不均衡的鸡群,有新城疫母源抗体的雏鸡群和常有本病发生而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鸡场。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季最常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差异很大。
临床常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鸡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发出咕噜声;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蛋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下降;有些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
以弱毒疫苗(如新一支二联弱毒苗等)进行基础免疫后再用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但要根据本场实际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且切实加强饲养管理。
2、心包炎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
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
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粘连。
防治本病,首先要科学饲养管理,禽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
其次加强消毒工作,种蛋、孵化厅及禽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以降低种蛋和雏鸡感染大肠杆菌的几率,避免污染孵化室;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饮水中应加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乳头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灭鼠、驱虫。
3、大肠杆菌病本病主要发生在集约化养禽场,各种禽类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对本菌易感。
特别是幼龄禽类发病最多。
临床常见症状有:鸡胚和雏鸡早期死亡。
该病型主要通过垂直传染,病雏突然死亡或表现软弱、发抖、昏睡、腹胀、畏寒聚堆、下痢(白色或黄绿色),个别有神经症状。
4、低致病力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或疾病综合征。
由于受毒株毒力、禽只敏感性、并发症及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禽流感的症状、病变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尽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低致病力毒株,本身并不一定造成鸡群的大规模死亡,但它感染后往往造成鸡群的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降低,常常发生继发感染,因而对养鸡业的危害也很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探析
一、流行病学特点
宿主范围不断扩大。
近年来在鹦鹉、鹌鹑、鸽体内分离到病毒,在鸭、鹅等水禽体内也分离到了病毒。
因此,该病的感染范围有扩大趋势,使控制该病的难度增加。
非典型新城疫多发于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或免疫鸡群,尤其是二免前后的(30~40日龄)雏鸡,其发病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典型新城疫,且传播速度较缓。
发病季节不明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二、发病原因
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野毒的污染
国内专家用新城疫克隆抗体peg-elisa检测17个不同类型的鸡群,结果发现9个鸡群中存在新城疫强毒阳性鸡。
因此认为,野毒的污染是非典型新城疫的根本原因。
而造成野毒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对病鸡的处理不当和其他禽类带毒造成的污染。
2.免疫程序欠妥
上海某鸡场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主因是免疫程序问题,在上笼前只用i系苗免疫,抗体水平低下,难以抵抗强毒,导致产蛋鸡发病。
其它如首免和加强免疫不连续或两次免疫时间太近,造成相互干扰,野毒会乘虚而入,引发非典型新城疫。
3.免疫方法不当
在鸡群大、人力短缺的情况下,有些鸡场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免疫工作,多采用饮水免疫,但由于水质、水温、水量、停水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一般来讲饮水免疫应该用不含漂白粉和金属离子的水(泉水或凉开水),在饮水免疫前鸡群应断水一定时间,一般夏季断水4h,冬季断水6h。
在水中投放疫苗时应均匀投放,并尽可能保证每只鸡都能饮到疫苗。
4.疫苗的质量问题
所用弱毒疫苗的效价应不低于ib640,每只鸡应接受到足够剂量(1份)疫苗的免疫,否则会达不到免疫的效果,造成鸡只间免疫水平的参差不齐。
另外,使用过期、失效的疫苗免疫鸡,同样达不到足够的免疫水平,埋下发病的祸根。
5.疫苗间的相互干扰
新城疫弱毒疫苗与法氏囊疫苗在混合使用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扰现象。
在用新城疫弱毒苗免疫的同时,接种法氏囊疫苗,会使新城疫弱毒苗的免疫效果不佳。
但某些鸡场为了省事,往往会同时使用上述疫苗。
6.其它疾病的影响
目前已证实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传染性贫血、鸡白痢感染均可影响鸡的免疫功能。
因此,在鸡群感染上述疾病时容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7.应激的干扰
应激刺激会使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功能下降而造成抗体产
生能力下降。
因此,要避免或减少应激因素的产生,在应激因素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则应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以提高鸡体的抵抗力。
8.鸡群的健康状况不佳
鸡群的体质下降、营养不良、缺硒、维生素e缺乏和许多慢性病都不同程度地影响鸡只生长发育,致使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免疫失败而发病。
9.环境卫生条件不良
不良的环境卫生条件往往会造成在免疫之间染病的状况,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也可能使鸡群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
三、临床症状
病鸡在临床上表现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重者发出呼噜声,气喘,有摆头和吞咽动作,企图排出口中多量的粘液。
雏鸡和青年鸡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歪头、扭颈、角弓反张、转圈、翅和腿麻痹等。
产蛋鸡在出现产蛋率下降的同时,无壳蛋、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多。
老龄(50周龄以上)蛋鸡感染后,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产蛋率会下降10~30%。
四、病理变化
病死雏鸡剖检可见喉头和气管粘液增多,粘膜充血、水肿,气囊混浊,部分(约有30%)病例腺胃乳头有溃疡,小肠呈卡他性炎症,有分布均匀的出血点。
硬脑膜下呈树枝状出血,并有出血点。
青年病鸡剖检可见喉头、气管粘膜出血;腺胃粘膜水肿,有极少量出血点;小肠卡他性炎症,粘膜出血程度不一。
产蛋期病鸡剖检可见
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粘液增多;卵巢功能障碍,卵泡严重充血、出血,滞溜,输卵管变薄、松弛、柔软,缺乏弹性,后段粗糙,发炎红肿,软壳蛋在输卵管内存积,形成干酪样的柿子饼状物。
五、诊断
1.临床诊断
临床上凡表现前述症状时,应首先考虑到非典型新城疫。
因呼吸困难是本病主要的症状之一,因而临诊时应注意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病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本病在产蛋鸡中还表现为明显的产蛋下降,应注意与产蛋下降综合症的区别。
病鸡的神经症状应与鸡马立克氏病、鸡脑软化症、维生素b1、b2 缺乏症等疾病作鉴别。
2.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非典型新城疫的病理变化不典型,多剖检病死鸡有较大的诊断意义,因为每只鸡的病变表现不一,差异较大,但只要多剖检,总能在不同的鸡中找到前述各种病变,这些不同的病变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新城疫的固有病变群,才对诊断本病有重要的意义。
3.实验室诊断
3.1病毒分离
按分离鸡新城疫病毒的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
3.2elisa
用酶标记抗体检测病毒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
其他还有荧光抗体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都可以用于新城疫病毒的检测。
六、防制
非典型新城疫重在预防,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重视早期免疫
1日龄雏鸡可用clone30疫苗滴鼻或点眼,使鸡体呼吸道尽早产生局部免疫抗体。
2.加强免疫监测,制订合理免疫程序
雏鸡的母源抗体在ib24以下时进行首免,首免后7~10d 测定hi抗体,从而确定二免时间;30~35日龄时的hi抗体应达到ib25以上,40日龄到开产前的抗体水平应高于ib27。
达不到标准的应补免。
3.正确选择疫苗,严把疫苗质量关
结合当地实际,选择质量好的疫苗,所有临近和已过有效期的疫苗不用,属于三无产品的疫苗不用;弱毒苗在运输、贮藏过程中要有冷藏设备。
灭活苗最好选择用当地分离毒株所制的合乎标准的疫苗。
4.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制度
按饲养管理要求,恰当地处理好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通风等方面的关系;确保用具、出入车辆的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入场时应沐浴更衣。
5.控制其他疫病的发生
合理安排不同疾病疫苗的免疫时间,以免相互干扰,免疫前应尽量少用或不用降低鸡体免疫力的药物,以利达到确实的免疫效果,防止疫病的发生。
6.发病时的应急措施
焚烧或深埋病死鸡,淘汰病鸡,隔离有症状的鸡;对污染的鸡场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未发病的鸡进行紧急预防免疫;加强管理,提高鸡群抗病力。
参考文献:
[1]张正仁.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制报告[j].家禽科学.1992年01期 .
[2]赵瑞菊.某种鸡场非典型新城疫的调查[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3年02期 .
[3]苏玉贤.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