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庭教授个人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先庭教授个人简介

一、基本情况

简介:梁先庭,男,1965年生,湖南安化人,博士,教授。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全国量子力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与光电子分会委员(专家),台湾成功大学客座专家,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杂志》编委。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J. Chem. Phys, J. Phys. Chem. B与Phys. Rev.

(A、B、E)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1.量子信息与量子器件;2.量子耗散理论与应用;

3.量子统计与应用;

4.量子生物学。

Email:liangxianting@ ;xtliang@

梁先庭的学术网站:/liangzi

梁先庭的镜像站点: (被墙)

二、研究工作进展、成果与特色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光合作用系统能量传输机理的理解。

(1)2005年Fleming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关于一类紫质细菌叶绿素Rb. sphaeroides两个色素Bchl. 与Bphy. 激发态之间的相干动力学的实验文章[Science 316, 1462(2007)]。通过构建模型,梁先庭等人理论地模拟了这一实验结果[Phys. Rev. E 81,011906(2010)]。得到,这两个色素团之间的相干时间可以延续近400飞秒。其理论结果与Fleming等人的实验数据很好吻合。该论文入选PRE 2010年Highlights文章。该文自2010年发表以来,多次成为BioMedLib所列该领域T op10。

(2)梁先庭还对两体光合作用系统色素团间能量转移效率做了研究。得到,non-Markov环境,即环境记忆效应对提高色素分子间能量转移效率有很大的帮助;donor与acceptor之间的相干并不是通过提高能量转移速率,而是通过提高有效转移时间来提高能量转移效率的;获得了光合作用系统色素团间能量转移演化的直观图像,见[Phys. Rev. E 82, 051918 (2010)]。该文自2010年发表以来,多次成为BioMedLib所列该领域T op20。并被Nat. Phys.,Phys. Chem. Chem. Phys,J. Chem. Phys.,Phys. Rev.Lett.\A\E等重要期刊正面引用。

(3)梁先庭与研究生一道建立了一套用量子Langevin方程与段路

明连续变量纠缠判据探测量子耗散系统纠缠的理论方法。该方法是量化连续变量量子耗散系统纠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方法之一。国内外专家曾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4)梁先庭独立地构造了一种用数值路径积分模拟光子回波谱的理论框架,并用于FMO超快非线性二维三阶光子回波谱模拟。2005年Fleming团队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实验地解析出了FMO的超快非线性二维三阶光子回波谱,见[Nature 434, 625 (2005)]。在此之前,其中两个特征一直不能被理论所重构,梁先庭第一次理论地重构了这类光合作用系统FMO的超快非线性二维三阶光子回波特征谱,见[J. Chem. Phys. 141 (2014) 044116]。2010年Scholes团队实验地解析出了另一种藻类叶绿素PE545的超快二维三阶特征谱,文章发表在Nature上,见[Nature463(2010)644]。但是,多年来没有理论模拟的报告。梁先庭与研究生一道利用non-Markov 级联方程模拟了它的实验特征谱。发现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见[J. Phys. Chem. B 118 (2014) 12366]。

三、承担的教学任务

、本科生课程:曾主讲大学物理、原子物理学、热学;现1“”“ ”“ ”

(物理系4学分)、量子力学”(微电子系2学主讲“量子力学”“

分)。

2、研究生课程:主讲《激光物理学》。

四、承担的科研任务

1. 光合作用系统中光激发的高效传输与激发态之间相干与纠缠的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011.01--2013.12,已结题(主持);

2. 基于短时近似的固态量子比特退相干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007.01--2009.12,已结题(主持)。

五、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1] X. Leng, X.-T. Liang*, Simulation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ectra of Phycoerythrin 545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8 (2014) 12366.

[2] X.-T. Liang*, Simulating signatures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ectra of the Fenna-Matthews-Olson complex: By using a numerical path integral,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41 (2014) 044116.

[3] H. -G. Duan, X. -T. Liang*, Entanglement detection for bipartite systems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s in non-Markovian baths, Physical Review A 83 (2011) 032316.

[4] X. -T. Liang*, Excitation energy transfer: Study with non- Markovian dynamics, Physical Review E 82 (2010) 051918. [5] X.-T. Liang*, W.-M. Zhang*, and Y.-Z. Zhuo, Decoherence dynamics of coherent electronic excited states in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