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平仄_6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体诗的平仄

篇一:【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1)

【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

近体诗平仄要义

诗,就是讲求节奏的语言,词、曲、歌、赋与之同源。

诗作为语言中与美学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其魅力就在节奏,所以王力先生有言,“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得,而是为了吟的”。节奏和谐,诗就琅琅上口。

近体诗(即律诗、绝句)讲究“平仄”,其实就是对诗节奏的规定,跟乐谱相似。

只要掌握了规则,近体诗“平仄”其实非常简单。我常费解于古时蒙童皆知的东西,现在为什么要到大学才讲。如果你能用30分钟的时间认真看完本贴,相信你也这么认为。

一、几个概念

1. 什么是“平”、“仄”?可以简单理解为,“平”就是长、高音(联想普通话当中的一声、二声)。“仄”就是短、低音(联想普通话里面的三声、四声)。

古今语音变化很多,各地方言亦多不同,所以历史上对每个字的“平仄”曾有过很多次规定,即“韵书”。

如果要求精确,查韵书即可。现在常用的,最严的是“平水韵”,较松的是“词林新韵”,最松的是“中华新韵”。还有个简单的办法,上“诗词吾爱网”在线检测。

2、近体诗分律诗、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五个字的叫“五言”,七个字的叫“七言”。

近体诗都是两句两句地写,其中逗号前面的叫“出句”,句号前面的叫“对句”。“出句”尾字必须用“仄”声,“对句”尾字必须用“平”声,即应“先抑后扬”。

整首诗的第一句叫“首出”,也叫“起句”,其中第二个字若是“平”声,叫“平起”,若是“仄”声,叫“仄起”(平起、仄起无甚大用,因为大家用惯了才予以保留,了解即可)。整首诗的第二句叫“首对”。两句联在一起,叫做“首联”。

依次类推,三四、五六、七八句也都是一出句一对句。两两联在一起,分别叫“颔联”、“颈联”、“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需要对仗,绝句无要求。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叫“末句”,对于绝句就是第四句“颔对”,对于律诗就是第八句“尾对”。

3、谁都知道,凡是“对句”,最后一字必须押韵。“首出”即第一句也押韵的,叫“入韵”。至于“韵脚”的概念,按照我以下的方法毫无用处,所以不必知道。

4、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叫做“三字尾”。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近体诗节奏的核心就在这上面,因此也是破解“平仄”规律的密码。

对于人的听觉感知来说,一个音构不成节奏(想想蜂鸣声),两个音构成的节奏也非常机械(想想钟摆声和喷嚏声),只有三个音才能构成最简单的悦耳节奏(想想《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中的“啊哈哈~~~啊哈哈~~~西湖美酒”)。因此,近体诗以“三字尾”为基础,形成了“2-3”节奏(五言)和“2-2-3”节奏(七言)。这里不厌其繁地讲这个,是因为下面讲的关于近体诗“平仄”的一切规则,其实都源自于“节奏美”这

样一个基本原则。

二、标准格式——正格

要掌握近体诗的“正格”,即标准格式,只需记住六个字:“仄仄平”和“仄平平”(可以想象成锣鼓点的“咚咚锵”和“咚锵锵”)。按照以下7条规则,可以把所有标准格式推出来:

1、“首对”“三字尾”,若非“仄仄平”,必为“仄平平”。

2、“仄仄平”前是两“平”,“仄平平”前是两“仄”。

(此即五言首句正格)

3、“首对”和“颔对”不能重复,一个若以“仄仄平”为尾,则另一个必以“仄平平”为尾。

(据此可得五言颔对正格)

4、“出句”平仄与“对句”一一对应且相反。

(即同一位置的字,对句若为“仄”,出句就为“平”,据此可得首出、

颔出正格。据以上四条,可得五言绝句正格。)

5、在五言的基础上,每句前面加两“平”或者两“仄”就成七言。加的规则是“平”前加“仄”、“仄”前加平。

(举例,“平平平仄仄”加成“仄仄+平平平仄仄”。据以上五条,可得七言绝句正格。)

6、把以上所得绝句正格再写一遍,就是律诗正格。

7、不论绝句律诗,如果“起句”“入韵”,只需用该诗正格的“末句”替换掉原来的“起句”即得。

此外,如果“首对”“三字尾”是“仄仄平”,该诗一定是“仄起”;如果是“仄平平”,该诗一定是“平起”(这一句懂不懂都行,没啥关系,我就是给那些用惯了这些说法的人看的)。

我把以上规则编成如下《正格口诀》,这就是终极心法了:

学诗五言始,

首对尾记清。

仄起仄仄平,

平起仄平平。

双平前为仄,

两仄前须平。

出句正相反,

首颔不能重。

律诗来两遍,

添字成七言。

入韵起翻末,

孰云平仄难。

三、不标准格式——变格

除了标准格式之外,近体诗还允许一些不标准格式存在,即“变格”。写诗时用“正格”、“变格”都不算“出律”(即犯规)。古人把这种用“变格”的行为称之为“拗救”。顾名思义,“拗”就是“拗口”(很多人,包括百度百科,把“拗救”读成“niu jiu”,真是能气活古人),“救”就是“补救”。

那么,近体诗为什么要有“变格”?或者说要允许“拗救”?其原因大概有两点:

一是任何语言乃至任何文化现象,都必须遵循“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

就诗而言,辞粗鄙,尚能表达出思想或意境(想想打油诗),谓之“辞达意”,属中下品;辞美,且与其意相得益彰,谓之“辞得意”,属上品;辞美,甚至过于其意,谓之“辞夺意”,属中品;辞美,但不知所云,谓之“辞害意”,属最下品。写近体诗时,总不能为了节奏感而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特别是很多专属词,如人名、地名、成语、典故,都是不能随意更改或替换的,用了这些词造成平仄不对,“出律”、“拗口”怎么办?所以大家逐渐探索形成了“拗救”的规则,尽可能地在不影响内容的前提下保持节奏。

二是在部分诗人用“拗救”的方式写出一些名句后,大家发现这些“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