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

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提高了细胞物质运输效率

B. 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很高,通常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C.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速率也不同,白细胞比红细胞凋亡速率快

D.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生长,体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所以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细胞分化是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的,随着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裂能力逐渐下降,最后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因为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率很快;对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而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A.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错误;

B. 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高度分化后的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B错误;

C. 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如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C正确;

D. 衰老的生物体内细胞并非都处于衰老状态,也有细胞都处于年轻状态,D错误。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需要在血液中加入蒸馏水制备血细胞稀释液

B.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

C. 利用洋葱根尖成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在高倍镜下可见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D.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样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植物类群的丰富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若要制备血细胞稀释液,应使用生理盐水;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适宜材料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由于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要远远大于分裂期,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

胞的有丝分裂,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而分裂期的细胞较少;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

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而植物丰富度的调查可使用样方法。

【详解】A. 制备细胞膜时,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稀释,生理盐水能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

形态,A错误;

B. 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宜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C错误;

D. 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区域内植物物种丰富度,D正确。

3.下列关于酶和ATP,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中ATP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酶的参与的

B. 细胞中酶的合成是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关联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率大于分解速率

D.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某种酶的基本单位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

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都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细胞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

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而吸能反应总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总与

ATP的合成相联系。

【详解】A. 细胞中ATP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A正确;

B. 细胞中酶的合成是吸能反应,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关联,B正确;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加快,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

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相等,C错误;

D.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而某些酶是RNA,

D正确。

4.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受伤动物用舌头舔舐伤口时,唾液中的溶酶体具有杀菌作用

B. 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此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的参与

C. 抗体的合成需三种RNA参与,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记忆细胞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

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

菌酶;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此外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抗体属于蛋白质,其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合成需mRNA、tRNA和rRNA的参与;记

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

增殖分化。

【详解】A. 受伤动物用舌头舔舐伤口时,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而不是溶酶体,A 错误;

B. 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是由效应T 细胞引起的,属于细胞免疫,B 正确;

C. 抗体是蛋白质,其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合成过程需三种RNA 参与,C 正确;

D. 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D 正确。

5.图为基因组成为AaBbCcDd 的某动物的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

B. 该细胞的子细胞中可能存在1个或2个染色体组

C. 该细胞将形成2种基因组成

4个精细胞 D. 该细胞发生了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已知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CcDd ,据图中细胞基因组成可知,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D 突变为d 。

【详解】A. 据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为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初

级精母细胞,A 错误; B. 据图分析可知,该生物为二倍体生物,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B 正确;

C. 据图可知,由于存在基因突变,该细胞将形成的精细胞类型为ABCD 、ABCd 、abcd ,共3

种,C 错误; D. 据图可知,该细胞发生的基因重组类型是自由组合,D 错误。

6.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一半沙土一半水域,水底养着虾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虾蟹的排泄、排遗物,沙土中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养殖大棚中的生物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特殊辣椒驱虫导致该害虫种群密度降低属于生物防治

C. 蔬菜从虾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属于分解者

D. 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维持其相对稳定

【答案】

C 的

【解析】根据题意,该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人的作用是关键的,不仅需要太阳光能,还需要人为的能量输入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是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该生态系统中蔬菜和黄瓜是生产者,据此分析。

【详解】A. 该生态养殖大棚中的生物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

B. 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特殊辣椒驱虫导致该害虫种群密度降低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

C. 蔬菜属于生产者,C错误;

D. 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7

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利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

B. 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C. 浆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抗体

D. 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

【答案】B

【解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

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衣藻、小球藻等原生生物也有叶绿体。液泡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真菌中的酵母菌细胞、某些动物细胞、某些原生生物细胞中也有液泡。

【详解】心肌细胞的代谢能力较强,其中具有较多的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B错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因此浆细胞富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细胞壁有机械支持作用,伸缩性很小,所以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形态由细胞壁决定,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核心物质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在诱导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

抑制bcl—2基因表达,同时促进TNF分泌,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使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抑癌基因正常

B. bax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C. β—1,3—D—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只有凋亡基因表达

D. 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

【答案】D

【解析】

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在诱导凋亡过程中,β—1,3—D—葡聚糖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由此可推知,bax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B项错误;β-1,3-D-葡聚糖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相关凋亡基因及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基因均表达,C项错误。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同时促进TNF分泌,由此可推知,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D项正确。本题在新的情境下考查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这就要求考生牢记课本基础知识,平时加强信息题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在答题时才能知道从何入手作答。

3.科学家发现了DNA分子中有一种i-Motif结构(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该结构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区域和端粒中。下列关于i-Motif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有影响

B. 可作为抗癌药物设计的靶点

C. A和T、C和G的含量均相同

D. 可能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系【答案】C

【解析】i-Motif结构存在于DNA中,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该结构存在于启动子部位,会影响基因的转录。

【详解】i-Motif结构中一条链中的胞嘧啶结合,会对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A正确;该结构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部位,故可作为抗癌药物设计的靶点,B正确;该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只含有DNA的一条链的部分序列,故无法判断各种碱基的数量关系,C错误;该结构常位于启动子部位,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会影响基因的转录,故可能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系,D正确。故选C。

【点睛】原癌基因复制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3:

1

B. 培育“黑农5号”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育种方法共有五种:

1、杂交育种:①原理:基因重组②过程:杂交→自交→选优→自交→选优。

2、诱变育种:①原理:基因突变②方法:辐射诱变、化学诱变。

3、多倍体育种:①原理:染色体变异②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4、单倍体育种:①原理:染色体变异②过程:植株→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正常纯合植株。

5、基因工程育种:①原理:基因重组②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项,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F1为杂合子,所以F1的花粉有两种类型,比例为1:1,所以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故A错误。B 项,培育“黑农5号”大豆是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青霉素高产菌株的产生是对青霉菌多次进行X射线、紫外线处理得到的,所以都属于诱变育种,原理都是是基因突变,故B正确。C项,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需要将二倍体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成四倍体西瓜,还需要让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所以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故C正确。D项,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数目,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A。

5.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表明,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的最适赤霉素浓度是1.5μM

B. 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 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

D. 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甲可知,在0~1.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不断增加,超矮生型拟南芥茎长度也在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分析图乙可知,在

0~2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不断增加,到达25μM 时,茎最长,25~12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又不断减少,超矮生型拟南芥茎长度变化趋势与野生型相同,但变化幅度较小。

【详解】A项,由图甲可知,并未出现野生型拟南芥茎长度的峰值,所以说明生长的最适赤霉素浓度大于1.5μM,故A错误。B项,由图乙可知,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相比,高浓度的生长素时野生型拟南芥的茎更长,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故B错误。C.项,实验表明,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的作用下,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的茎长度变化不大,说明其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故C正确。D项,由本实验无法说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故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看懂题图,高中生物试题中的曲线坐标图的解题思路如下:

1、识标:在解曲线坐标图时,首先要认真识别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前提。

2、明点:在生物曲线坐标图中一些特殊点包括: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明确这些特殊点含义是解题的基础。

3、析线:正确分析曲线形状,在识标、明点的基础上,对曲线形状进行正确分析,得出曲线上升、平缓、转折、下降的原因等,这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B. 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

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群落概念: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

2、群落的特征: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优势种、相对丰富度、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演替等。

【详解】A项,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B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数量的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故B正确。C项,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而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C正确。D项,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很大,但是不能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地震、海啸等,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8

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或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的线粒体可以定向移动至代谢旺盛的部位

B. 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丝牵引下着丝点分裂

C. 肽链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D.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定向转运至靶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95%大约由线粒体供给。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线粒体是分布均匀的,但若细胞中某部位代谢更旺,需要的能量更多,线粒体则会朝这些结构转移聚集供能。

(2)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在前期形成,后期消失;其作用是牵引分开的姐妹染色体平均移向细胞两极。

(3)细胞内肽链合成后,有的需要加工,有的不需要加工;有的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有的不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如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细胞外液,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若遇上有特异性受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则与其结合并改变原有细胞的生理活动。

【详解】根据线粒体的功能和在细胞内独立存在的特点可推知,细胞内的线粒体可以定向移动至代谢旺盛的部位,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不是在纺锤丝牵引下分裂,而是在酶的催化下分裂,B错误;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其合成的肽链都不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C错误;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识别其中有特异性受体的细胞而传递信息,不是定向转运至靶细胞,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B,容易误认为着丝点的分裂是由纺锤丝牵引下发生;易错选项D,容易受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而误认为激素随体液运输是定向运输。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B.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分解成CO2和[H]

C. 真核细胞中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原核细胞中的一定不遵循

D.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指减少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ATP合成,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合成ATP。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的核基因遗传。真核生物的质基因以及原核生物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详解】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并能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没有能量释放,A错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彻底分解成CO2和[H],B正确;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而不是指减少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遗传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B. 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变大

C. 预实验能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减少实验误差

D.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设置了有氧的对照组和无氧的实验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采用了对比实验法,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

【详解】显微照片不属于模型,A错误;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细胞不断的失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变大,直至细胞的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B正确;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并不能减小实验误差,C错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中,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互为对照,两组均为实验组,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受到低频率低强度的电刺激,可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这种作用可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

B. 电刺激使交感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

C. 肾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只受神经调节

【答案】A

【解析】

题干信息告知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增强肾小管的功能,而这种支配作用会被肾上腺素受体

拮抗剂阻断(拮抗剂会影响受体功能),所以可以据此推测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A正确;神经纤维静息时细胞内电位为负,受刺激后将由负变成正,B错误;题干信息可知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而发挥作用,所以肾脏应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由此可推知肾交感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C错误;由已学知识可知,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还会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此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5.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B. 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

C. 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

D. 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乙中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甲、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环境下,种群数量的可能变化情况。其中丙曲线表示环境变化有利于该种群的增长,从而使环境容纳量增大。【详解】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增长,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形式增长,A错误;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因此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在不断变化,B错误;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K/2点之前(低密度时期)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C错误;一般K 值越大,相应的环境越适合种群生物生存,所以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理解种群数量增长满足S型曲线所需条件,以及S型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规律是答题的关键。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化病的出现,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C.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高产青霉菌株的选育原理和抗虫棉的育种原理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间接控制;一种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直接控制。【详解】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一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突变和重组只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的根本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9

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丢失的结果

B. 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C. 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通过细胞膜,但不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

D. 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不利于核质间物质交换,但能实现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主要场所;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所以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不能进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错误;

B、小球藻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错误;

C、氨基酸和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中无蛋白质,因此氨基酸和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正确;

D、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错误。

故选C。

2.“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节日,在这天有悬挂葛蒲、艾草的习俗,因为葛蒲、艾草可以驱蚊除虫。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艾草可适当改变蚊子种群密度

B. 葛蒲、艾草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C. 艾草与蚊子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D. 艾草、蚊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说明艾草与蚊子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适当改变蚊子、虫害的种群密度。

【详解】根据题意,艾草与蚊子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艾草可适当改变蚊子的种群密度,A正确;葛蒲、艾草属于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B正确;艾草与蚊子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C正确;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种群的总和,艾草、蚊虫没有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不能称为一个群落,D错误。故选D。

3.根据如图示坐标曲线,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若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CD段表示该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 若该曲线代表密闭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温室中植物光合作用只在BC段进行

C. 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

D. 若该曲线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BC段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多

【答案】B

【解析】

如果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CD段上升,细胞正在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细胞吸水能力是逐渐减弱的,A正确;如果横坐标代表一天的时间,纵坐标代表密闭温室中的CO2浓度,B点表示外界的CO2浓度的变化率为零,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即净光合作用为零,温室中的光合作用起始于B点之前,B错误;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增加,C正确;若该曲线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BC段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则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4.利福平是一种抗生素,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中RNA聚合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的繁殖。某研究团队探究了物质Q和利福平对某种细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福平会抑制细菌细胞的转录过程

B. 利福平和物质Q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C. 物质Q对细菌的繁殖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D. 物质Q会减弱利福平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信息“利福平可抑制细菌细胞中RNA聚合酶的活性”,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可知利福平能抑制细菌细胞的转录过程,A项正确;该实验中利福平和物质Q的浓度可能是固定的,从题中并不能看出它们的浓度有变化,因此,不能确定它们的浓度是实验中的自变量,B项错误;丙组只加物质Q与不加利福平和物质Q的细菌死亡率相同,说明物质Q对细菌的繁殖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C项正确;根据乙组与甲组比较,可知物质Q会减弱利福平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D项正确。故选B。

【点睛】RNA聚合酶是转录所需的酶,利福平抑制细菌细胞中RNA聚合酶的活性,故推测其抑制细菌的转录过程。

5.下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与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绿色植物才具有进行①过程所需的色素

B. ①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②过程中固定CO2和还原C3

C. 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

D. ④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答案】C

【解析】其它生物中也可能有进行①光反应过程所需的色素,如光合细菌,A错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不参与固定过程,B错误;①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③细胞呼吸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有机物的分解化学能,C正确;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错误。

6.生物兴趣小组在四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如下表,保温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发现1、2、3组均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由检测结果可以推断,3%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混有还原糖

B. HCl具有降低淀粉水解所需活化能的作用

C. 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酸性条件下淀粉酶是否具有活性

D. 该实验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A

【解析】淀粉是非还原糖,其水解产物麦芽糖是还原糖,还原糖遇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反应。1、4对比可以说明酶的催化作用。

【详解】HCl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因此不能根据实验结果断定3%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混有还原糖,A项错误,B项正确;如果2、3组结果相同,说明酶已经失活,如果第2组颜色较深.说明淀粉酶还具有活性,C项正确;没有用不同底物进行实验研究,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项正确。故选A。

【点睛】证明酶专一性,自变量是不同底物或不同酶;证明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证明酶的催化作用,自变量是是否有酶。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80

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膜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可导致细胞膜成分的自我更新

B. 不同的生物膜上的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C. 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D. 人体肝脏细胞与神经细胞上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大致相同

【答案】A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协调配合、细胞免疫、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可导致细胞膜成分的自我更新,如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来自高尔基体的小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实现了细胞膜的自我更新,A正确;细胞膜上的糖类,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B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人体肝脏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形成离不开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人体肝脏细胞与神经细胞上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D错误。

2.下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酶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A. 在温度为t b之前,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当温度到达t b时,酶的活性最高

C. 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下降

D. 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降低温度,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在温度为t b之前,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温度为t b之后,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正确;当温度到达t b时,酶的活性最高,B正确;b点为曲线的峰值,此时酶的活性最高,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酶的活性逐渐下降,C正确;c点是高温条件,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变性失活发生不可逆的变化,D错误。

3.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如下图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中35S标记的是 DNA

B. 图示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C. 上清液a中放射性比较低,沉淀物 b 中含放射性的较高

D. 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 过程中的离心程度无关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中,35S标记的是蛋白质,A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本题缺乏一个DNA标记的对照实验,因此图示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正确;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可见,图示中的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高,沉淀物 b 中含放射性较低,C错误;②过程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若离心程度低,则会导致部分T2噬菌体颗粒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因此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的离心程度有关,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前提是:①熟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方法、过程;②以图示信息“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为切入点,推知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成分,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4.下图所示为某种多倍体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物种a和物种b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 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C. 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图示杂种植物的形成,说明物种 a和物种b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但可能含同源染色体,例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B错误;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有性杂交、染色体加倍,因此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图示杂种植物是不育的,说明物种 a和物种b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5.鸡霍乱病原菌易导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进行第二次注射,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不考虑病原菌发生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霍乱病原菌未引起特异性免疫

B.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C.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体内缺乏产生相应抗体的记忆细胞

D. 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结果可能仅有少部分鸡存活

【答案】B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A错误;由题意可知: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说明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B 正确;产生相应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因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再次免疫,极少数只经过初次免疫,前者对新鲜病原菌的抵抗力强,后者对新鲜病原菌的抵抗力弱,结果可能仅有少部分鸡死亡,绝大多数鸡存活,D错误。

6.蜈蚣萍发达的根部结合有庞大的微生物群,可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蜈蚣萍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单细胞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从而减少了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 监测水体的质量,可采用抽样调查法对藻类进行计数

B. 蜈蚣萍主要通过竞争水和无机盐来抑制单细胞藻类生长

C. 蜈蚣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蜈蚣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D. 蜈蚣萍等浮萍能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监测水体的质量,对单细胞藻类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调查法,A正确;蜈蚣萍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单细胞藻类的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说明蜈蚣萍主要通过竞争阳光来抑制单细胞藻类生长,B错误;蜈蚣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是因为其根部结合有庞大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因此不能说明蜈蚣萍是分解者,也不能说明蜈蚣萍是生产者,C错误;蜈蚣萍等浮萍能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练习及答案

1.细胞生长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 B. 生长素可促进也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C. 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膜面积 D. 细胞生长导致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2.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A. 基质中含有O2 B. 基质中含有ADP C. 基质中含有 NADPH D. 基质中含有丙酮酸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酶分子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4.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 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 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 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 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 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6.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不符合1∶3的是() 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2020届高考生物小练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 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的主要功能是供能 2、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3、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器无磷脂双分子层 CO B.该细胞器能固定 2 C.该细胞能产生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5、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 7、科学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温度处理,然后测量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离子渗漏量(叶片细胞内的离子通过细胞膜渗漏到细胞外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甲比植物乙对温度升高更加敏感 B.植物乙可能生长在沙漠地带 C.图示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可推测离子渗漏透出细胞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1.生物表现一定的生命特征,与它们的结构以及分子组成密不可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血红蛋白中含有N的一定是血红蛋白 B. 绿藻、黑藻、颤藻中没有叶绿体的一定是颤藻 C. 发菜和菠菜细胞内DNA均为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D. 核糖体、质粒、酶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一定是酶 2.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RNA为模板 3.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 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C. 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4.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C.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 是其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该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

高考生物选择题训练

考前冲刺(六)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授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条件 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抗体导致靶细胞裂解 B.浆细胞接触病原菌,抗体导致病原菌裂解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效应T细胞接触病原菌,导致病原菌裂解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免疫细胞产生免疫活性物质D.突触小泡的形成过程 5.关于B细胞和T细胞两种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进而发挥免疫作用 B.分别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杀死病原体而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红骨髓产生的,但T细胞需迁移到胸腺发育成熟 D.产生的记忆细胞在第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6.下列关于反射弧和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受刺激的部位膜外先变为正电位,接着又恢复负电位,形成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 C.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决定于神经递质的存在、释放和作用的部位 D.经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既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特定情况下也能直接激活肌肉和腺体 7.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 C.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8.比较泰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冰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泰山与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 B.泰梅尔半岛冰原冰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 C.泰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再发生演替 D.泰山生态系统比泰梅尔半岛冰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9.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C.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10.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到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1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多,导致组织水肿 D.药物或食品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12.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M,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 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此环境中的这种突变不利于种群的生存

(完整版)高考全国卷生物选择题汇总

2013-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生物选择题汇总 1.(2013年)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 破伤风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2.(2014年)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1 / 6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选择题规范练(六)

选择题规范练(六)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生物体表现型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可直接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B.链状二肽可在酸性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出现蛋白尿症状,因而很可能伴有机体组织水肿 D.蛋白质的盐析不涉及肽链的断裂,而在过酸、过碱、重金属盐等条件下的变性一般会涉及肽键数目的变化 2.线粒体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具有基质,在基质中都能合成A TP B.二者都含有DNA,其DNA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二者都由两层膜包被而成,内膜、外膜的作用不同 D.二者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气体的交换 3.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 (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 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 不正确的是() A.两种伞藻细胞的形态差异与特定蛋白有关 B.两次帽状体的差异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 C.B中细胞质成分对帽状体形态建成有起作用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受细胞核控制 4.右图是某二倍体动物(XY型性别决定)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C.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该细胞的DNA分子数不止8个 5.在盛有100 mL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加入少量活酵母菌,将培养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良好等条件下恒温培养24 h,每隔一定时间抽取1 mL样液检测酵母菌的数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 生物与环境

选择题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B. 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 C. 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 D.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 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 D. 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 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物种的数量进行多次调查所得的平均结果。据表分析,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 B. 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 5. 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并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右图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 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蛇和植食昆虫

高三生物选择题练习带解析

高三生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去年入冬以来,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我省H7N9疫情呈高发散发态势。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H7N9,感染H7N9后用干扰素治疗 B.分析所含核酸碱基种类可确定H7N9遗传物质的类型,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物质 C.H7N9结构简单,所以病毒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单位,但不含细胞器 D.H7N9和大肠杆菌的结构不同,入侵机体时只有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②细胞干重中C含量达到55.99%,所以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③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真核生物,分解者都是原核生物 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越多 ⑤代谢旺盛的细胞的核孔数目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后,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 B.内环境稳态了,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 C.酶都是大分子,总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D.体积越大的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但物质运输速率是不变的 4.用一些能发射荧光的物质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在所要研究分子的某个基团上,利用荧光特性来提供被研究对象的信息,这种技术叫做荧光标记技术。下列研究过程中未使用荧光标记技术的是() A.显示染色体两端的端粒B.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证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D.赫尔希和蔡斯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留在细菌的细胞外面5.下图简要表示某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的生化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酶存在于致癌的RNA病毒和T2噬菌体中B.X酶可催化RNA分子水解和DNA链的合成C.图中核酸分子水解最多产生5种碱基和5种核苷酸D.图中所示过程所需的模板和原料均来自人体细胞6.下列有关酶与A 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ATP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合成 B.分化细胞中的RNA聚合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ATP水解供能不能发生在原核细胞膜上 D.ATP合成酶可降低ATP合成需要的活化能 7.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催化作用更显著 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pH为3时酶的活性等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完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①常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 A Y)的女儿(X A X-)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 . 2 米左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第05题 (2018·新课标I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 【答案】A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

高三高考生物易错选择题训练及答案

高三高考生物易错选择题训练及答案 1.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异物不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装片 2. 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延长,使身体扁平,与太阳成直角,决定这种特性 的是 A.向光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 3.关于生物大分子,以下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不同生物体的有机大分子类型大体相同 B.组成细菌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与高等生物的不同 C.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和长短是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D.生物大分子均是由单体小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4.生物体中能形成多糖的场所是 ①肝脏②骨骼肌③高尔基体④叶绿体⑤线粒体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5. 下列哪组物质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A.糖元和脂肪 B.氨基酸和蛋白质C.丙酮酸和丙氨酸 D.核苷酸和ATP 6.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中的哪种成分 A磷脂分子B.核酸C脂肪D蛋白质 7. 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哪类细胞中: A.分裂的细胞 C.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9.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A 花粉培育单倍体植株 B 芽发育成枝条 C 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 种子发育成植株 10. 右图是一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 其中错误的是 A a和b B. c和d C. b和d D e和f 11.孙女从她的祖父那儿得到的染色体条数为 A.23 B.46 C.0~23 D.0~22 12.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5条或10条 15.下面是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其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是 16 16 16 16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训练(8)

非选择题训练(1) 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1.(2016·河北省联考)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叶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将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在该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不考虑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为________mL,叶绿体释放的氧气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叶肉细胞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二氧化碳在暗反应中与C5结合生成C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则会消耗更多的C5,从而使C5的含量降低。(2)光照强度达到c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变化,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而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在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的吸收量为8 mL/h,则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也为8 mL/h,即呼吸作用速率为8 mL/h,故光照强度为c时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48+8=56(mL)。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叶绿体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另一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答案:(1)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 减少 (2)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56 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2.(2016·江西省模拟考试)某植物的三个基因A、b、d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紫色物质。基因A、B、D分别对基因a、b、d为完全显性。假设该生物体内紫色物质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通过下面的途径转化而来(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紫色子代的概率为________。 (3)如果要验证b、d两个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及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后代的性状分离比。____________。 (4)如果A、a,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在没有突变、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对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后代的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满分练:7

选择题满分练7 1.(2019·广东广州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分解与ATP合成 C.液泡:植物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 C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线 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丙酮酸能够彻底氧化分解并合成ATP,B正确;植物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发出 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正确。 2.(2019·山东青岛高三一模)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 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甲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适当提高了温度 B.丙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

C.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 D.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作用机会不变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可能开始均用B处理,甲组原本就是适宜温度,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会延长而不是缩短,A错误;丙组开始用药物B处理,t1后产物浓度不变,可能是药物A处理导致酶失活,B正确;t1后,丙组酶失活,由于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故无法比较甲、乙两组酶活性大小,C错误;t1后,丙组蔗糖酶失活,酶与底物不能结合,D错误。 3.(2019·江苏名校高三第二次考试)丛枝菌根(AM)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种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AM真菌能与地球上90%以上的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研究发现AM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种内关系是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AM真菌的拟核中存在与重金属离子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 C.AM真菌为植物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 D.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后,可能会促进宿主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 答案 D 解析 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这种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不存在拟核,B错误;植物为AM真菌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C错误;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后,“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可能是因为会促进宿主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D正确。 4.(2019·福建厦门高三一模)下图表示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 352322 B.可用(NH4)SO4、(NH4)SO4分别代替15NH4Cl、14NH4Cl 进行上述实验 C.试管③中b带的DNA的两条链均含有14N D.同时比较①②③的结果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 D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分类汇总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 1. 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 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 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 204个碱基 B ?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D . ATP 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 2.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 ,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A 与a 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 AaBB 的细胞 D ?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 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与植物激素有类似化学结构和作用的化合物,葡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应用的作物之一。以下叙述不合理 的是 A .葡萄压条时,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其生根 B ?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布或蘸果穗,可使葡萄提前成熟 C ?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故可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D ?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4. 下列对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组织中提取的 DNA 丝状物直接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B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时,若菌液浓度太高,培养基上菌落会相互重叠 C . PCR 技术要求反应体系中,要有一种与目的基因互补的 DNA 引物链 D ?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的蔗糖用葡萄糖代替后不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5.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 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 T 旅鼠T 旅鼠的天敌 B ?此生态系统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 K 值上下波动 C .在被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后,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偏低 D ?数量激增后,旅鼠会出现“自杀”行为,反映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图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博五年

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总结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总结 1、判断型选择题。判断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题型,题目中常常以“下列说法或描述正确的、不正确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等语句作出明确要求。这类题型在选材上,主要侧重于考查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又可分为概念迷惑型、表述绝对型、新词干扰型、直接判断型、分析判断型、实验评价型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辩析各种生命现象,运用直选法、排除法、推理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正确判断。 2、图表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常借助题图设置的新情景和提供的新材料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识图、识表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获取和整理图表信息的能力等。即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多个方面的思维能力。该题型主要包括表格、曲线图、柱型图、实验装置图、生理功能示意图、遗传系谱图等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认真读图表,仔细观察和比较,找出图表中所给的各种有效信息,并确定各要素在图表中的含义;另外还要仔细分析图表,寻求图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并尽量使用生物学术语进行描述,必要时可以进行图表的转换,最终通过剖析图表、运用图表特征和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3、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一般包括异同组合型、排序组合型和综合比较型等,是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该题型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广,而且会设置一些模糊概念、或将因果倒置、以偏

概全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概念辩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首先是审题要仔细,充分研究题干的要求;其次是辩析题支,要对题支表述的正确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看其是否与已知的观点一致,不一致的必须舍去;再次是辩析题干和题支的关系,分析题支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相似、相近、易于混淆的干扰题支必须进行排查,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计算型选择题。计算型选择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蛋白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分裂、DNA、遗传定律、遗传病发病率、基因频率、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等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②学会从平衡的角度分析题目,尤其是相关化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如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化学反应式的计算;③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中常用的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正确运用。

最新高考生物选择题专练100题word版本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 8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C.空气进入肺泡D.肌肉注射青霉素 82.对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判断(结合右图),不.正确的是 A.若Y表示抗体,则该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若该细胞表示垂体细胞,则Y可能是生长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 C.若Y表示胰高血糖素,则该细胞内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数目较多 D.若Y表示神经递质,则兴奋可通过Y在细胞间进行单向传递 83.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A→B→C B.刺激部位①,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C.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外移 D.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持续兴奋 84.右图为人体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对该过程分析正 确的是 A.a细胞的裂解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B.该图不能表示HIV感染机体后的免疫过程 C.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细胞时,c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D.在此过程中,c细胞释放b来加强它的杀伤力 85.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信号的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86.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实现的 B.使同种植物同一部位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生长素浓度可以不同 C.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若生长素溶液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溶液浓度过高 87.口蹄疫是由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传染病。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主要成分: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三选择题专项训练(一)A组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C B B A C 6-10:BC C A D A 11-15:B C A D C 一、选择题A组 1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裂解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细胞中也存在 C.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属于反应阶段 D.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2. A.若a、b、c、d a溶液浓度最低 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条捕食链a、b、c、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比例,则c为初级消费者 D.若M表示细胞中的有机物含量,a、b、c、d表示四类有机物,则表示蛋白质的是d A 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方向进化 B 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 该种群得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D 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20XX年10月7日,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后一个奖项——化学奖揭晓。来自美国、以色列的3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中只含两种成分:65%的核糖核酸(RNA)和35%的核蛋白,下列有关核糖核酸和核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NA能透过半透膜 B. RNA能发生水解反应 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D.核蛋白水解后能得到核酸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NADP+ B.电能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 TP和NADpH中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D.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6.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1 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的,题干多数采用文字表述,备选项也多以文字、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近年来,新的高考模式大大加强了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因此,在选择题的题干和备选项的表述方式上,也就出现了不少新的形式,如图表式、图形式和曲线式等。在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选择题都属于单项选择,按4选1作答。题干往往是一句问话或者一个不完全的陈述句(或者其它图式),有4个备选项。备选项可以是4个单一的,也可以是给定条件下的4个组合,组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选择判断型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在再认水平上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又考查考生在智力品质方面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求解选择题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立在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推敲4个备选项的含义及其与题干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准确无误地答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排除法(即逐项甄别、淘汰、筛选)和直选法(即立足对试题所考查内容的熟练程度,一目了然)等。此外,依靠直觉意识求解得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解题技巧。因为直觉是人们头脑中的想象、猜测和洞察力等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功能,也是灵感思维所需要的。相信直觉,可以明显地减少解题过程中因犹豫不决、琢磨不定而出现的丢分。 在多年的高考复习教学中,笔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来说,在具备一定基本功的基础上,靠

直觉意识得分显得十分重要。 2 例题解析 【例题1】(1991年高考生物全国题第10题)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解析】高中生物学课本着重以温特的燕麦实验研究为依据,概述了植物生长素理论的基本要点:生长素主要在植物体内的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其分布也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等。 该题以上述知识点为基础,通过设计新的情景实验,考查考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能否灵活分析各种实验条件,分辨相应的实验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在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如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题25(2),仍然是同一个素材,则改成考查考生评价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分析该题的三种实验处理可以得知:甲图表示胚芽鞘尖端被云母片纵向插入,分离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当右侧照光时,由于不透水性的云母片的阻挡,生长素在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不会出现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