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介入栓塞疗效分析
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分析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分析引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栓塞化疗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治疗宫颈癌的方法。
本文将对该疗法的疗效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探讨。
一、介入栓塞化疗的原理介入栓塞化疗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血管的治疗方法。
通过介入手术将导管插入肿瘤所在的血管,然后注入化疗药物,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介入栓塞化疗的优势1. 直接作用:由于药物直接注入肿瘤血管,可以更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2. 局部治疗:药物作用于局部区域,减少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提高了治疗的局部浓度。
3. 避免多药耐药性:由于药物直接注入肿瘤,可以避免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三、介入栓塞化疗的治疗效果多项研究表明,介入栓塞化疗在治疗宫颈癌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栓塞治疗可以使血流供应被阻断,肿瘤循环系统被破坏,同时也减缓了肿瘤的生长速度。
此外,在化疗药物的作用下,瘤组织经坏死和改组,肿瘤细胞被杀死或阻止继续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四、介入栓塞化疗的并发症虽然介入栓塞化疗在治疗宫颈癌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感染、术后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进行介入栓塞化疗之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五、结论介入栓塞化疗作为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方法,具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血管和局部化疗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介入栓塞化疗是一种有效治疗宫颈癌的方法。
它通过栓塞治疗和局部化疗药物的应用,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虽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适当的选择患者和严密的监测可以减少其风险。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子宫肌瘤患者接受放射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子宫肌瘤患者接受放射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11-19T07:51:57.72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0期作者:王勇王奇咏[导读]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放射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
(昌吉州中医医院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放射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治疗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放射介入方案治疗)与对照组(保守疗法)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缩小时间、体征好转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复发率(2.85%)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显著(χ2=3.9683,P<0.05)。
结论:放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能提高整体疗效,稳定病情。
【关键词】子宫肌瘤;放射介入方案;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0-0127-02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30~50岁女性群体内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关,患病后患者有痛经、月经异常及子宫体积增大等表现,未接受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不孕,影响身心健康。
近年来,放射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属于新型的放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通过血管插入导管,注入适量栓塞剂,促进子宫肌瘤萎缩并坏死,保留子宫且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显著。
本研究分析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放射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时段是2018年1月—2019年10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5例,观察组:年龄22~37岁,均值是(25.49±8.32)岁;其中已生育21例,未生育14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均值是(25.68±8.27)岁;其中已生育22例,未生育13例。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效果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效果【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2021年10期间接收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按入院时间单双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基础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
基础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
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12个月的效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基础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远期疗效,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肌瘤;远期效果子宫肌瘤在临床上也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多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育龄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包括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等。
在病情不断进展下,还会引发诸多压迫性情况,比如膀胱压迫引发尿频、输尿管压迫引发排尿困难等。
以上由于子宫肌瘤导致的不适症势必会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所以,科学及时的治疗非常关键。
以往临床使用的激素类药物疗效稳定性差,近些年,在介入治疗迅速发展下,子宫动脉栓塞术这一新型治疗方式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运用,其经过栓塞子宫动脉将给子宫肌瘤提供营养的来源切断,促使其生长停止或坏死,属于一种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高的手术方式[1]。
此次实验回顾性分析本院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旨在给临床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帮助,现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1.1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2021年10期间接收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按入院时间单双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基础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
实验组年龄29-45岁,平均(37.51±6.34)岁;病程5-13月,平均(9.82±4.55)月;基础组年龄30-46岁,平均(38.20±3.69)岁;病程6-14月,平均(10.11±0.07)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临床价值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血管栓塞术医治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了解其临床不良反映及并发症。
方式我院对52例以月通过量、经期延长为要紧病症,经B超、CT、MRI扫描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平均大小约,经股动脉穿刺,用5F导管及超滑导丝引入至髂内动脉并行髂内动脉造影,了解子宫动脉开口,通过超选择性双侧或单侧子宫动脉插管,用直径300-500μm的PVA微粒或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8mg左右(PLE)将子宫动脉栓塞。
结果51例栓塞成功,无严峻并发症。
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
术后6个月经B超、CT扫描复查,肿瘤平均缩小%),其中肌瘤大小经测量(与术前比较)缩小%以上者22例,缩小%者19例,大体消失的10例,1例显现栓塞反映,经药物医治后栓塞反映消失。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医治子宫肌瘤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能保留子宫生育功能、并发症少、临床成效好的医治方式。
【关键词】血管栓塞术子宫肌瘤栓塞剂介入医治法临床价值子宫肌瘤是由子宫滑腻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其中含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肌瘤是人体最多见的一种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多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30-50岁间育龄期妇女[1],其生长和发生与雌激素有关。
子宫肌瘤是一种呈球形实质性肿瘤,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
当肌瘤长大包膜受压时发生中央性血供不足,使肌瘤失去其原有典型结构和外观时为肌瘤变性,有玻璃样变性,囊性变,红色变及肉瘤变性。
要紧病症有月经量改变(周期缩短,量多,经期延长)、阴道流血、疼痛、阴道分泌增多、贫血、压迫病症及不孕症等。
医治子宫肌瘤方式:药物医治、手术医治及血管栓塞术。
患者年龄较大,近绝经期,病症较轻者,考虑药物医治;年龄较轻,病症较明显,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肌瘤血管栓塞术是一种靠得住的医治方式。
通过对52例子宫肌瘤病人进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医治后,经追踪复查,成效均较好。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观察任常军;李小龙;杨建军【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38)007【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3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LE) 、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3、12、24个月复查、随访.观察栓塞后子宫大小和肌瘤体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 治疗后3、12、24个月肌瘤体与正常子宫分界清晰,肌瘤缩小分别为12%~48%,48.2%~96%,52.2%~96%.2例肌瘤消失.2例肌瘤缩小不明显.1例自然受孕并顺利生产.所有以月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术后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盆腔胀痛、压迫症状明显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通过对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观察,表明介入治疗对于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总页数】2页(P869-870)【作者】任常军;李小龙;杨建军【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J], 练辉;陈德基;何明基;申刚;宋绿茵;江梅珍;戚潜辉;何凤仪2.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单发及多发子宫肌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J], 于平;王哲影;杨艳萍;金福玉;翟凤新;赵冬梅3.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单发及多发子宫肌瘤的近远期疗效研究 [J], 邹燕燕; 徐英霞4.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单发及多发子宫肌瘤的近远期疗效研究 [J], 刘卫民5.介入治疗子宫肌瘤47例远期疗效分析 [J], 王新明;戴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分析

两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两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卵巢功能变化。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其中A组采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治疗,B组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治疗。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手术前大小变化,并比较。
结果:B组聚乙烯醇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明显高于A组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结论:聚乙烯醇颗粒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字:明胶海绵微粒;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子宫肌瘤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子宫肌瘤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有子宫肌瘤疾病逐渐年轻化[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迅速,治疗子宫肌瘤疾病可以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的方法,例如有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剔除子宫肌瘤,而且手术短,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其中A组,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57岁,平均年龄(67.85±10.43)岁;B组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68.32±9.58)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月经量、子宫肌瘤大小、卵巢功能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进行应用子宫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导管内放入5F动脉导管鞘以及4F Cobra导管放置两边,采用双侧髂内动脉血管造影(DSA),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动脉口、血管循环情况以及子宫肌瘤血液循环情况,根据观察直接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口,然后观察造影中子宫动脉直径、血液循环情况、肌瘤血液循环情况,是否有动静脉瘘。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血供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血供及卵巢功能的影响袁书堂【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对子宫血供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子宫肌瘤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子宫血供以及卵巢各项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平均血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最粗动脉血管直径等肌瘤血供指标比治疗前下降(P<0.05),阻力指数提高(P<0.05);治疗前后子宫肌瘤患者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卵泡生成素等各项卵巢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后有效降低肌瘤内部血供,同时不会改变患者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12【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血供;卵巢【作者】袁书堂【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正文语种】中文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器官良性肿瘤,瘤体一般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成[1]。
临床上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多数会出现痛经、月经紊乱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病情严重者会导致不孕不育,如果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一般使用抑制卵巢激素分泌为主的药物,效果明显但是长期使用会造成内分泌紊乱,而且停药后会出现复发的可能;传统手术治疗方案有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两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不易恢复。
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2-3]。
本研究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将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1岁,病灶直径2.1~12.5 cm、平均直径5.9 cm。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蔡丽萍;司马妮【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3(043)005【摘要】目的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测定栓塞后肌瘤缩小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变、性激素水平、肌瘤组织病理改变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s插管方法对27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并行彩超检测肌瘤缩小情况、子宫血流动力学改变、性激素含量水平及病检结果分析.结果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96.3%(26/27);随访3~17月(平均10.6月),术后3月B超示肌瘤缩小50%以上占30.77%(8/26),术后6月B超示肌瘤缩小50%以上占44%(11/25),术后12月以上B超示肌瘤缩小50%以上占60%(12/20),术后12月内肌瘤完全消失4例;栓塞后24 h、三月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见动脉血流图象消失;性激素含量介入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介入后肌瘤组织病检为透明样坏死改变.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总页数】4页(P60-63)【作者】蔡丽萍;司马妮【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江西,南昌,330006;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子宫肌瘤地榆粉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观察 [J], 张鹏天;王麦绒;张兆国;李长泓;师卫华;周晓燕;肖迎聪2.不同直径海藻酸钠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J], 杨彦粉;金立娟;王红卫3.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特点及方法 [J], 杨丽4.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J], 于临源;赵晓东;杨勇;李美娜5.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J], 李弟章;李晓芸;郑大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可编辑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疗效分析
作者:王玉臣,刘杰,王飞,王坚,陈新宇,崔洪菊,张雁峰
【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06例子宫肌瘤进行子宫动脉超选、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PVA
颗粒等栓塞治疗。随访1~24个月,分析临床症状的改善、瘤体的变
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06例子宫肌瘤中,出血、痛经、盆腔疼痛等症
状完全消失92例,占86.8%;瘤体明显变小98例,占92.5%;临床
症状略缓解、瘤体无明显变化8例,占7.5%。结论 子宫肌瘤介入栓
塞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子宫肌瘤较好的治
疗方法。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介入栓塞;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ide-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hysteromyoma.Methods Embolization carried out
super-selectively through uterine artery with pingyangmycin and
iodine oil emulsion PVA particles, 106 hysteromyoma was followed
up for 1~24 months with observation of the ameliorat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the changes of corpus uteri and the degree
of reactions. Results All of the 106 cases
精品
可编辑
hysteromyoma,hemorrhage, dysmenorrhea, pelvic pain disappeared
in 86.8%(92cases), the corpus uteri size were obviously reduced
in 92.5%(98 cases)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slightly alleviates
and the corpus uteri had no marked changed in 7.5%(8
cases).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hysteromyoma
is safe and effective,with low complication rate and side-effect.
精品
可编辑
【Key words】 hysteromyoma;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therapeutic effect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好发年龄在30~50岁。
临床多表现为出血、痛经、盆腔疼痛、直肠压迫等症状,目前多采用
手术瘤体切除、子宫切除等方法。由于手术打击大,对患者心理、生
理影响等原因,尤为年轻女性难以接受。本文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
栓塞,临床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
41岁,均经B超、CT、MRI等确诊为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出血、盆
腔疼痛、直肠、膀胱压迫等症状,严重者贫血乏力等。
精品
可编辑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月经后7~10天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
栓塞。经右股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用5FCobra导管双侧髂内动
脉造影,寻见双子宫动脉开口,导丝导引导管入子宫动脉后,DSA剪
影,必要时使用SP超微导管超选至子宫肌瘤供血动脉,透视下漂入超
液化碘油平阳霉素乳剂、PVA颗粒等栓塞剂。药物用量因瘤体大小及
供血情况不同而异。以碘油微粒不沉积瘤体为适宜,子宫动脉造影瘤
体不再染色为标准。
2 结果
本组子宫肌瘤均为子宫动脉供血,其中双侧供血104例,单侧2例,
与国内报道相近[1]。瘤体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迂曲、紊乱,
DSA剪影时,可见实质期瘤体染色均匀,并能观察出瘤体的形状及大
小,栓塞成功后瘤体不再染色。
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104例完整随访1~24个月,失访2例。
2.1 症状改善 106例中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98例,占
92.5%子宫出血者改善最为明显,3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基本正常。1
例继发性闭经。36例盆腔疼痛、直肠膀胱压迫症状者,28例缓解明显,
占78%,8例无明显缓解, 占22%。
精品
可编辑
2.2 瘤体变化 通过B超、 CT、MRI等检查,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
12、24个月瘤体大小的变化,3个月平均缩小40%,12个月平均缩小
65%,24个月平均缩小72%,3例肌瘤消失,8例变化不明显。
2.3 不良反应 106例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呕吐、
腹痛、发热等症状,临床对症治疗后均缓解,少数并发有臀部青紫、
肌肉变硬是属于过度栓塞或误栓所致。1例继发闭经。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好发年龄在30~50岁
之间。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乏力等症状,大的子宫
肌瘤可表现为腹痛、膀胱直肠压迫等。传统药物治疗疗程长、不良反
应大、易复发。手术治疗打击大,对患者心理、生理造成影响。子宫
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自Ravina[2]1995年首次报道后,因其微
创性、疗效好、易接受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机制是阻断了肿
瘤的营养血管,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直至于“饿死”、变性,而达到
萎缩瘤体、改善临床症状的功效[3,4]。
关于技术操作,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导管操作日臻成熟,选择性子
宫动脉插管是子宫动脉栓塞的前提。能否超选择性瘤体动脉栓塞,是
栓塞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DSA路径图的导引下,轻柔顺畅地
引导管至靶血管栓塞,以缓慢、脉冲的方式,透视监视下漂栓塞剂入
精品
可编辑
瘤体,以确保栓塞剂不反流,减少并发症。
精品
可编辑
子宫动脉栓塞后,可出现盆腔、会阴部疼痛、阴道流血、子宫内膜炎
等症状,主要与组织缺血坏死,坏死物排泌不畅有关[5],术前抗生
素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关于闭经,考虑与卵巢动脉栓塞有关。有学
者报道[6],子宫动脉栓塞时要避开卵巢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子宫
动脉卵巢支的栓塞对卵巢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7],极少数子宫动脉
卵巢支与卵巢动脉直接吻合[8],子宫动脉造影时可见卵巢动脉逆行
显影,栓塞时要倍加小心。
本文的经验是,黏膜下肌瘤、肌层小肌瘤疗效好。浆膜下肌瘤、大的
肌瘤疗效差。因此治疗时严格筛选适应证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肖文莲,姜在波.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研究.介入放射
学杂志,2004,13:144-146.
2 Ravina JH,Herbreteav D,Cirau-Vigneron N,et al. Interest of
particulate uterine myomata. Lancet,1995,346:671.
3 Li YH,Liu B,Zeng QL,et al.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
with Pingyang mycin lipiodol emulsion for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 Chin J Radilo,2000,134(12):
精品
可编辑
827-830.
精品
可编辑
4 Bradley EA,Reidy JF,Ferman RG,et al. Transcatheter
uterineartery embllization to treat large uterine fibroids. Br
J Ob stet Gynaecol,1998,105(2):235-240.
5 Worthington-Kirsch RL,Popky GL,Hutchins FL. Utenrine arteries
emboliz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leiomyomas: quality of
lifeassessment and clinical response. Radidogy,1998, 208: 625.
6 谢宗贵,程永德. 妇产科介入治疗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0-72.
7 张电波,肖湘生,欧阳强,等. 子宫肌瘤栓塞术:子宫动脉卵巢支
分析. 放射学实践,2002,17:301-302.
8 梁志会,崔进国.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分析及对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指
导意义.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5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