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师招聘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师招聘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师招聘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性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

2. 心理现象及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⑴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⑶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

1.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2.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1.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 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 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卜--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也主张研究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

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

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驱使的野兽。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

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收集信息,经分析储存和转化,然后加以利用。

第二章认知过程

1. 注意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

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 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2.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 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况

[ 有意注意] 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 有意后注意] 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有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时也不能做好工作。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发生,一些简单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重要的则必需有意注意。

3. 注意的品质

[ 注意的广度] 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影响因素:(1)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

[ 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时间长短特征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 注意的分配] 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条件:(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

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 注意的转移]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二.感觉与知觉

1. 感觉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 动觉、静觉和机体觉

2. 感觉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受的刺激范围关系: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绝对感觉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每日一练】教师招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不随时代变迁而消失。这说明教育具有() A.继承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长期性 2.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3.依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形态分为() A.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C.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和正规教育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生理现象 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里,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介 D.教育内容 7.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教育能够干什么”是指() A.教育属性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应 9.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是()

A.四书 B.五经 C.七艺 D.六艺 10.下列关于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的范畴是永恒不变的 B.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C.教育产生于劳动并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 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二、论述题 1.试述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教育传统”一词就体现了教育的继承性。 2.C【解析】略。 3.A【解析】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的分类依据是教育的形式化程度。 4.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5.B【解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 6.C【解析】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即中介)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A【解析】我国古代朱熹是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该学说认为,教育与其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容、手段)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万能模板 山香教师招聘书本习题

框架:五观+四原则+相应的教育理论。 五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原则:师生关系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原则。 案例分析新理念 教育改革新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 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和灵魂。一。教学观: 1、课程观: 新教材的五大特点: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比如: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查资料总结写出报告体现了新课改的什么理论? 析: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2、学生观: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的地位:现代学生观认为: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意识到自身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做到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③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尊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赏识原则。万能原则。(德育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 对于教师的要求:多看优点,多赞美;悦纳错误,多宽容;相信学生多期待;爱护学生,讲民主。“在我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话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3、教师观(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职业角色分开,学习者,传道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知己父母,研究者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师最直接最明显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现代教师的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4、教学观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二和创造

2018年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 Part One Education Chapter 1教育与教育学 Section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更狭义:德育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 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媒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三、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的培养人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四、教育的功能 1.含义: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类型:从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从作用方向:正向功能(积极)和负向功能(消极) 从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五、教育起源说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水平低下 (二)古代学校的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 夏代: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孟子》:设庠、序、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西周:“学在官府”官学体系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秦朝:文化教育专制,法家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百家争鸣over 汉代: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出现;汉武帝独尊儒术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消极影响 隋唐:选士制度科举制中央官学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产生书院《四书》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宋元明清] 明代: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的固定格式 清末:废科举,开学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山香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编制考,小学语文)

能力要求六个层级说明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记忆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应用 指对知识的使用,是以记忆和理解为基础,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使用和教学技能的运用(如教学设计)。 D.分析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如教材分析、案例分析),是在记忆、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E.评鉴 指根据标准对阅读材料等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应用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高一级能力层级。 F.创新 指重组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的模型或结构(如写作);探究疑难问题,具有独到之见;探索适切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是对各种知识、技能等融会贯通而形成的高级能力。 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必备知 识四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url=]\\\[/url]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

焦作市山阳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模拟

焦作市山阳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焦作市山阳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山香丁老师定答案 考试时间: 6月26号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B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表明( ) A教育是传播知识 B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技能 C教育是传承文化 D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 A所有权 B领导权 C优先权 D控制权 5.一般被认为教育学形成规范科学的标志是( )的出版 A《民本主义与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 6.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中国近代学制是( ) A 19 学制 B 19 学制 C1922年学制 D壬子葵丑学制 7.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起着( )作用。 A 制约 B决定 C辅助 D主导 8.要求小学生初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具有健康的身体,这指的是对学生( )的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9.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 编写教案 B 做好备课计划 C 设计板书 D 设计教学方法 10.在教学中,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有比较强的()能力。 A 语言表示 B 组织管理 C 创造 D 观察

11.()是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A 心理评估 B 心理测验 C 心理诊断 D 心理测量 12.只考虑事物属性的相似性,而忽略与其它属性之间的差异性,这指的是思维过程中的()阶段。 A抽象化 B辨别 C类化 D同化 13.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而且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这指的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4.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指的是知识学习类型中的()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连锁学习 15.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在学习过程中具体指的是() A记忆的策略 B技能的形成 C学习的迁移 D知识的干扰 16.可用来回答是我“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一类知识,在知识类别中具体指的是()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7.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依据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这是在遵循( )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系统性 D直观性 18.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指的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19.艾宾浩斯经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因人而异 20.美国心理学家( )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性的原则则。A皮亚杰 B马斯洛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21.尽管发展的速度能够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 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 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 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 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 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 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 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每天60题】周考附答案解析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每天60题】周考附答案解析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9·山东)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常考) A、创新能力的培养【正确答案】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答案解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2、(2019·山东)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有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正确答案】 D、国家利益论 答案解析:杜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3、(2018·河北)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正确答案】 B、贯彻教育方针 C、培养四有新人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答案解析:11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2018·山西)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常考)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确答案】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5、(2019·山东)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略 6、(2019·山东)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A、和谐教育 B、教育发展 C、全面发展【正确答案】 D、个性发展 答案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2018·河北)“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教育目的观为()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结构化试题

幼儿园教师招聘面试 结构化试题 1.请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三 ?参考答案?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做简单介绍三我是一个性格乐观开朗的人,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三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培养我读书的习惯,因此我阅读了很多书籍,包括文学二历史二政治二哲学二经济等三此外,为了让我身体健康,父母根据我的兴趣爱好,让我学习打篮球,练习长跑,这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质,还训练了我顽强拼搏的精神三 (2)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专业背景三在学习方面,进入大学后,我在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的同时,我还选修了教育学,获得了教育学学士学位三我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课余时间,我还经常阅读‘幼儿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及时了解中国教育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三

(3)向考官明志表态三我自认为当下的我离一个优秀的教师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会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和磨炼,以胜任未来的教师岗位三 2.对于爱吮吸手指的幼儿,作为幼儿教师,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1)幼儿爱吮吸手指,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对其身体造成危害三作为幼儿老师,我会努力帮助幼儿纠正这一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三 (2)当幼儿吮吸手指的时候,主动关心他,带领他玩玩具或做游戏,以转移幼儿的兴趣,分散幼儿吮吸手指的注意力三 (3)在日常的教学或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二儿歌等各种方式告诉幼儿吮吸手指的危害三 (4)向家长反映孩子吮吸手指的问题,建议家长多为孩子提供各项游戏或有营养的零食让孩子的口腔有满足感,以此来代替孩子吮吸手指的习惯三并在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进一步判断孩子吮吸手指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三

3.你班里的一个小朋友自理能力很差三作为幼儿教师,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1)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身为幼儿教师,要抓住机会好好帮助孩子成长三 (2)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三第一,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三用唱儿歌二做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成兴趣三第二,鼓励有自理行为的孩子三对那些能自己吃饭二喝水二穿衣的孩子给出公开的表扬和奖励,并号召这个小朋友向他们学习三第三,联系家长,建议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三 (3)在培养和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有耐心,不可以急于求成,更不可以因孩子们不会自理而批评他们三 4.有个小朋友好奇心特别强,总问你很多问题三作为幼儿教师,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1)幼儿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愿意主动探

2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吐血整理

第一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A.后脑 B.骨髓 C.前脑 D.延髓 12.用所谓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是()。 A.神经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认识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23.行为主义的观点是()。 A.主研究意识 B.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C.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 D.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行为 24.把人看成一个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的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主义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识心理学的观点 25.看同一部电影或上同一堂课,不同的人感受却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现实性 D.能动性 26.主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机能主义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 B.脑神经 C.脊髓 D.脊神经 E.神经元 2.下列属于巴浦洛夫提出的概念的有()。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D.动力定型 E.观察学习 3.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心理学流派有()。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E.刺激—反应学派 4.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 文案大全

A.兴趣 B.爱好 C.信念 D.理想 E.世界观 7.“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有()。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E.观察过程 8.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E.无意识 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4.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5.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 A.感知 B.记忆 C.思维 D.情感 17.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是记忆的()品质。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20.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21.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28.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 31.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与个体的认识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 A.社会认识 B.社会体验 C.社会性交往 D.人际认识 32.医生通过量血压、心电图等确定病情,体现了思维的()。 A.概括性 B.间接性 文案大全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黑龙江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答案

黑龙江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答案) 山香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就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命题立意】考查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C【解析】师生在人格上就是平等的关系。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3、D【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1)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与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错选多因审题有误。 4、D【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就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就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错因分析】本题稍有难度,错选多因审题不清。 5、C【解析】题干描述的就是陶冶教育法的典型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陶冶教育法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识记不清。 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7、A【解析】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识记混淆。 8、C【解析】道德意志就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小勇忍不住去拿别人的东西,体现了其自制力薄弱,所以应该从道德意志入手进行教育。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品德心理结构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审题有误。 9、B【解析】合作就是指学生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就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好处在于能促进集体的学习成功,增强群体凝聚力;有利于学习中的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利于学生习得团体规范,发展形成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学生个体减少失败体验,改善她们的自尊与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积极性。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堂管理类型的掌握。★★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0、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德育的基本途径。★

山香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笔记——1.教育学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C后期:教育的终身化。(法)保罗﹒朗格——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 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 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 4.60 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B.1897 C.1789D.1798 8.()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冋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 .观察法B.谈话法C.实验法D.冋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 .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黑龙江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答案)

黑龙江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答案) 山香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命题立意】考查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C【解析】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3.D【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错选多因审题有误。 4.D【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错因分析】本题稍有难度,错选多因审题不清。 5.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陶冶教育法的典型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陶冶教育法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识记不清。 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7.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识记混淆。 8.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小勇忍不住去拿别人的东西,体现了其自制力薄弱,所以应该从道德意志入手进行教育。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品德心理结构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审题有误。 9.B【解析】合作是指学生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好处在于能促进集体的学习成功,增强群体凝聚力;有利于学习中的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利于学生习得团体规范,发展形成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学生个体减少失败体验,改善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积极性。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堂管理类型的掌握。★★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0.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德育的基本途径。★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识记不清。 11.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2.C【解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不是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