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1)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1)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1)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课题小组成员:曾凡怡陈然陈静陈丹丹宋文芳鄢玉凤欧债危机背景: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GS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欧洲债务危机进程(简单概述)

开端:去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是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比较稳健的国家,以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经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收到债务危机困扰。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升级:希腊财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 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原因分析如下

一、过度举债(内部原因)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PIIGS五国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导致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在危机形成与爆发初期的2007~2009年,政府赤字数额急剧增加。以希腊为例,从2001年加入欧元区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夕,希腊年平均债务赤字达到了5%,而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2%;希腊的经常项目赤字年均为9%,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1%。2009年,希腊外债占GDP比例已高达115%,这个习惯于透支未来的国家已经逐渐失去了继续借贷的资本。这些问题在PIIGS五国中普遍存在。

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由于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在上

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即存在所谓的“粘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

西班牙和爱尔兰债务问题的成因与希腊略有不同。这两个国家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迅速萧条,国内银行体系出现大量坏账,最终形成银行业危机。而政府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举债与偿债的能力均出现了问题。

此时,已经背负巨额债务的五国政府,其进一步借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政府信用已经不能令投资者安心充当债权人的角色。投资者一般将6%作为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警戒值,一旦超过这一水平,该国将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在PIIGS五国中前景相对乐观,但目前其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水平已接近6%。除意大利之外,PIIGS五国2009年的政府赤字均已经数倍于3%的警戒值,如表2所示。当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不能用新发债务的方式进行弥补时,债务危机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二、政府失职与制度缺陷(内部原因)

PIIGS五国经历如此严重的危机,动作迟缓、不作为或乱开“药方”的五国政府难辞其咎。虽然五国政府在危机前与危机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其失职行为是危机的重要助推因素。

首先,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在大选与民意调查中取悦民众,政府采用“愚民政策”,采取了“饮鸩止渴”的行为。例如,希腊政府在2009年之前隐瞒了大量的财政亏空。

其次,一些政府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逃避欧盟委员会与欧洲央行的监管处罚。德国、法国等经济发展“龙头”曾是这方面的负面典型,而其他国家也随之纷纷效仿。

再次,以爱尔兰、西班牙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政府放任国内经济泡沫膨胀,一旦泡沫破灭,又动用大量的纳税人财富去救助虚拟经济,导致经济结构人为扭曲。

最后,政府首脑过于畏首畏尾,不敢采取果断措施将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例如,意大利政府在2009年赤字达到5.3%时没有采取果断行动,而是一味拖延,导致了目前危机升级的局面。

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在本次危机中也有所显现。首先,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各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负责整个区域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实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统一的货币使区域内的国家享受到了很多好处,在经济景气阶段,这种安排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贸易发展,降低了宏观交易成本。然而,在风暴来临时,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因地制宜地执行货币政策,进而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冰岛总统近日指出,冰岛之所以能够从破产的深渊中快速反弹,就是因为政府和央行能够以自己的货币贬值,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这是任何欧元区国家无法享受的“政策福利”。而英国政府也多次重申不会加入欧元区。

三经济增长的放缓和社会福利居高不下的矛盾(直接原因)

欧盟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迹象,各成员国内部的财政负担增大。欧洲是长期的

高福利社会,各政党之间为了赢得选民的选票当选,通常会承诺公众社会福利的提升,政党的争斗导致政府的财政负担进一步的增大,成为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四、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强国恒强,弱国愈弱”

(间接原因)

欧盟经济长期由德国,法国两大强国主导和领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既没有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又没有主导的支柱产业,在整个欧盟经济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是弱国也要跟上整个联盟的发展步伐,只有通过应用财政政策调控工具,来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做到指标上不掉队,这种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成了此次危机的间接原因。

五欧盟实行单一的调控经济政策变量(根本原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经济的两个重要的政策变量。但欧元区采用统一的货币政策,各成员国只能极致地财政政策这一个工具来调节本国的经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个成员国均有扩大财政开支的倾向。欧元区也没有制定统一的财政政策的制度框架,缺乏对成员国的财政状况的有效地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困境,各个成员国难免各自为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同时使用的矛盾是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

六、金融危机(外部原因)

金融危机是欧洲债务问题的外部诱因。一方面,金融危机直接重创冰岛和中东欧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扩大财政支出是必然的选择,然而这在欧洲造成了重大的财政问题。此外,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希腊和东欧国家的债务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欧债危机中的各国表现:

PIIGS五国:债台高筑但境况不同

饱受危机困扰的PIIGS五国均处于很高的负债水平,如表3所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应超过60%,而除西班牙政府债务水平与该水平较为接近外,其他国家债务水平均大幅超标。

希腊与葡萄牙两国实体经济缺乏增长动力,但工资水平、社会福利、公共事业等方面支出巨大,政府对债务高度依赖,且在借新还旧的过程中,不断净增新的债务,利息支出已超出国家财政的支付能力。20世纪80年代,希腊公共负债相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1.6%,而2000年之后,这一比值在超过100%后仍不断攀升,预计2011年将达到152%。2012~2014年,希腊将有1920亿欧元的到期债务需要展期,另需发行450亿欧元新债以应对财政赤字。葡萄牙的境遇与希腊类似,虽然程度稍轻,但对外界的影响却更加令人猝不及防。2011年7月6日,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突然将葡萄牙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至属于垃圾级的Ba2,并将评级展望定为“负面”,亦即在未来12~18个月内可能会进一步调降该国评级。此次下调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很大打击。

爱尔兰与西班牙两国政府偿付能力问题并不突出,但国内银行业自次贷危机以来,饱受坏账困扰。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政府付出了巨大成本。以爱尔兰为例,该国在1995~2007年维持了5%以上的高速增长,随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房地产业景气度急速回落,最终在银行体系内形成了大量坏账。截至2011年5月,爱尔兰政府至少向金融机构注入了700亿欧元,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据估计,继续注入300亿~500亿欧元资金后,可基本完成对该国银行业的救助。西班牙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高达9.2%,其债务问题同样源于国内的房地产业,且饱受高失业率的困扰。2011年一季度,西班牙失业率为21.29%,而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0%。

意大利是PIIGS五国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在欧元区17国中仅次于德国和法国而位列第三,经济总量在区域内的占比约17%。意大利国债余额高居欧元区榜首,占GDP的比例则仅次于希腊,排名欧元区第二。该国不但债务总量巨大,且到期偿还问题突出。根据穆迪评级公司的最新统计,2011年,意大利的利息支出将超过政府财政收入的10%,其中大部分债务将在未来五年内到期,相比之下,债务缠身的西班牙的利息支出也不过只占到本国财政收入的6%。

意大利的经济基本面在危机国家中相对优良,自身“造血”能力也相对较强,市场对该国的经济前景并不十分悲观。2011年7月中旬,意大利成功发行了67.5亿元一年期国债,虽然收益率较6月时高出了1.5个百分点,但投资者普遍认为此次发行是意大利债务危机走向缓和的乐观信号,当天意大利股市即上演了逆转行情。

欧元区:经济整体萎靡但强国仍有余力

受PIIGS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整体负债相对GDP的比率已经达到85%,无论从净态比率方面还是动态进展方面来看,该区域已经处于慢性债务危机之中。德国和法国作为欧元区经济总量前两位的国家,在本次危机中表现稳健,其中德国的经济复苏势头十分明显。

本文以2001年6月为基期,对德国与欧元区的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以美国工业增加值数据作为参照,结果如图1所示。在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期间,德国经济深受影响,但2009年6月起,德国经济一直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一方面,德国以汽车、机械为代表的核心部门保持着较强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欧元贬值增加了德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导向型的德国经济起到了提振作用。

2011年以来,德国出口强劲增长。2011年5月,德国出口同比增加19.9%,环比增加4.3%。今年初以来,德国股市DAX指数涨幅逾2%,说明投资者对欧元区不同经济体的未来前景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经济与危机四伏的欧元区形成了“跷跷板”效应,而这种效应在短期内能够起到区域内的“稳定器”作用。

欧债危机对其他主要国家的影响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层面受危机影响较小。欧洲虽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由于出口仅占美国GDP的7%,整个欧洲出口对美国GDP的贡献仅有1%,因此美国经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很低。但英美等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危机国家债券,偿付前景尚不明朗,一旦止付将可能引发新一轮连锁反映。

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气下滑,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如果危机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将在实体层面向中国传导。

欧债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

本次欧债危机中,以爱尔兰、西班牙为代表的“泡沫破灭”国家的债务问题始于银行业,通过政府的救助开始由银行体系向本国政府传导。而银行由于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再度面临潜在资本损失。很多银行由政府持股或控制,政府在危机时刻对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也肯定会伸出援手。在此情形下,这种债务危机不断在政府与银行之间传导的模式一旦形成,必将对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在欧洲,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现象十分普遍。

希腊国家银行是希腊国内最大的银行,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该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1%的高水平,但该行持有18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一旦希腊政府进行债务重组,这些债券将大幅贬值,该银行也必将遭受重创。希腊国外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也持有大量希腊国债,例如,巴黎百富勤集团和德国商业银行分别持有50亿欧元和3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

希腊作为欧元区的小型经济体,其国债的减值对债券持有人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杀伤力。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一旦发生国债减值,势必再度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英国巴克莱银行在西班牙拥有约439亿欧元的债权性资产,规模仅次于该行在英国、美国的资产数量。这些资产有一半以上与房地产业相关。

与上述机构相比,目前,由英国政府控股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处境更糟。该行持有高达640亿欧元的爱尔兰债务,其中120亿欧元的债务已经违约。该行总资本在2010年末为580亿欧元,虽已得到英国政府的救助,但如果爱尔兰债务问题继续恶化甚至全面违约,则该行必将面临破产的窘境。

意大利作为全球第三大国债发行人,其债权人遍及世界各地。欧洲银行业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意大利债务高达9987亿欧元。美国金融业在欧元区也拥有巨大的风险敞口。根据巴克莱银行的统计,美国银行业持有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分别高达2690亿美元和1790亿美元。一旦这些债务出现违约,处于温和复苏过程中的美国金融业必将再次遭受重创。

信用评级机构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相对独立地位,但又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参与市场的特殊群体。在本次欧债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试图摆脱在美国次贷危机时遭受的指责,希望通过事前预测各国危机程度的做法,挽回声誉。但评级公司在本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与次贷危机时依然相似,区别在于大幅下调评级的对象由证券化资产变成了主权国家。这些机构往往在经济形势大好时,不断地上调评级;经济形势转差时,过分悲观地估计评级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证据表明评级公司比市场其他参与者占有更多信息,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的模型能够用于预测。可以预计,本次危机过后,这些评级机构将再度面临公众的指责。但目前为止,这些机构对媒体和公众的影响力仍然很大,依然是市场中的重要参与力量。

重挫全球金融市场

当前主权债务危机已动摇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内稳性,甚至开始干扰市场对风险资产的有效定价和资源配置。一方面,债务问题将影响市场预期进而放大市场波动幅度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将扩大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将加大,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将更加不确定。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加紊乱。国际资本频繁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来回流动,导致了全球资本流动的无序性加剧了全球市场的波动,新兴市场受到的影响将更大。迪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就是国际资本流动一波三折的结果。

欧元地位和欧元区稳定将经受考验

欧盟作为最大的经济贸易联合体,统一货币的好处很多,但是,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难以与各国的财政政策有效协调。欧元区各国的经济情况差异较大,统一的货币政策也未必是各国最好的选择。金

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欧元区各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市场V型反弹以来,各国的恢复程度也不同。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各国及其银行受到直接冲击,如果不能够尽快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欧元的国际地位和欧元区的整体稳定性。欧元区货币联盟模式也将经受严峻考验。

欧洲债务危机的其他影响

相关经济体面临政策两难,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将放缓。

倘若大幅降低公共支出,对经济复苏和就业极为不利,如果容忍财政赤字,债务问题短期内则难以解决。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各个经济体的增长趋势刚刚确立,还需要持续的经济刺激政策来维系经济增长和就业。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赤字问题日益严峻 债务负担大幅加,如果持续扩大财政支出,债务问题将更加严重,极大地影响各个经济体的信用和融资。主要经济体政府必须在政策刺激与债务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全球复苏的步伐可能放缓。

加大全球高通胀危险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大部分国家的政府为救援金融业和刺激经济大量举债,财政状况严重恶化。债务国为应对债务偿付能力不足,要么通过财政平衡,要么通过债务货币化来消减债务负担。在私人的资产负债表尚未完全改善和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来源于政府支出的情况下,缩减政府支出,减少赤字甚至增加盈余以应对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只会阻碍经济复苏的步伐。如果债务国通过债务货币化来应对主权债务危机,那么主权债务危机终将演变为通胀危机。尤其是美联储为美国政府赤字的融资,所释放的过量美元,将使全球基础货币暴增,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危机不断

发展态势与救助模式展望

危机国家已经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自身的痼疾,周边国家、机构的援助方案与援助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危机的进程。

德国作为欧元区内经济总量最大的主权国家,其对危机国家的救助意愿与救助能力将成为左右危机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德国经济与财政状况正在逐步恢复,前景较为乐观,因此德国有余力向危机国家提供帮助。从另一角度出发,稳定和谐的欧元区是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德国自身已无法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而独善其身。一方面,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决定了德国难以退出欧元区;另一方面,德国也不可能坐视危机国家的问题恶化而“隔岸观火”,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注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共

同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德国有救助危机国家的意愿。虽然此前德国国内在救助问题上纷争不断,但只有实实在在地向危机国家伸出救助之手,才真正符合德国自身利益。2011年7月中旬,经过国内的激烈争论,德国政府宣布将与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确定针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计划。法国国内形势虽没有德国乐观,但情况较为相似。如果德法能够在救助问题上进一步通力合作,则救助进程将可能大大缩短。

在针对本次危机的救助过程中,欧洲央行、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纷纷向危机国家提出应对方案,伸出援助之手。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均先后向欧盟委员会申请救援,救助方案正处于制定之中或执行初期。这些组织对爱尔兰的救助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2010年末,爱尔兰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接受850亿欧元援助达成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的联合审查组将每季度对爱尔兰财政、金融、经济情况以及推进救助计划的成效进行审查。2011年7月中旬的审查结果显示,救助计划如期推进,资金运用状况良好,爱尔兰政府稳步实施了协议规定的相关举措,对行业工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调整,尤其重点调整了一些目前失业率较高行业的工资结构。这些调整对于宏观经济供给层面的复苏具有积极意义。此次审议后,爱尔兰将再度获得4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

从长期来看,危机的救助不仅取决于外部援助,更取决于危机国家自身的努力方向与努力程度。此前,这些危机国家过度透支的消费与投资模式导致了危机的上演,而政府不但没能在政策制度上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推波助澜”。如果这些国家不能够“量入为出”,依然维持超出自身产出能力范围的消费支出,则即使暂时度过了这次危机,未来必定还会出现“入不敷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经过危机的洗礼,欧元区必定在制度建设、规则制定、政策实施等方面更加谨慎、严格与完善。此前,欧洲央行由于无法针对区域内特定国家的情况制定政策,在针对遏制通胀与保证经济增长等目标制定政策时,显得僵化而滞后。在欧债危机之前,欧洲央行不合时宜的政策被认为是危机爆发的催化剂。在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7月,欧洲央行不顾欧元区经济的脆弱性,将基准利率由4%提高到4.25%,使一些国家原本就不堪重负的财政和房地产行业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房地产业的大面积坏账又势必波及金融业。另外,欧洲央行大量持有各成员国国债。对陷入危机的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个小型经济体,欧洲央行持有的国债金额分别为470亿欧元、190亿欧元和210亿欧元。因此,成员国的偿债能力与央行自身亦息息相关。相信在本次危机过后,以欧洲央行为代表的核心宏观经济管理机构会进行较为深刻的自省,这将有利于整个欧元区的长远健康发展。

欧债危机引发的思考

欧洲各国发展存在差异,彼此联系甚为密切,资源、资金积聚在经济发展好、安全性高的地区,欧洲各国由此形成了二元结构。过去20年,欧洲的良好发展使得欧洲各国过度自信,过度消费,高消费的格局必须由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来维持,国家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都用于转移支付,维持社会福利制度。

欧债危机爆发,要求别国参与救助的前提是欧洲必须先自救。从长期来看,一个财政稳健的欧洲,一个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能与美元抗衡的欧元符合中国的利益。打破美国和美元一统天下的垄断地位,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及三大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及三大启示(张昀;5月27日) 文章作者:张昀作者单位:央行上海总部文章出处:《上海证券报》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已经当前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经济及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有四大不利影响。 第一,影响欧元币值稳定。受希腊等国家面临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欧元汇率从2009年12月起一路下跌,至2010年4月27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报收一年来的最低点,较2009年12月初下跌了12.8%。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希腊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市场信心难以恢复,会进一步打压欧元汇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欧元已经被希腊等国的债务问题拖入自诞生以来的最困难时期。 第二,拖累欧元区经济发展。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采取的激进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使其经济重新陷入衰退。根据IMF最新预估,2010年,希腊、西班牙、爱尔兰和葡萄牙四国实际GDP增长率为-2%、-0.4%、-1.5%和0.3%,是欧元区成员国中表现最差的几个国家。目前,尽管主权债务问题集中在希腊一国,但也存在继续扩散至其他欧元区国家的风险,标普公司在4月27日、28日接连降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更是助长了这种恐慌。 第三,延长欧元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作为单一货币区,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给执行统一货币政策制造了障碍,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复苏的步调不一致,使欧央行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时很难确定一份适合所有成员的时间表。而希腊和其他一些欧元区国家暴露出来的债务问题,拖累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也使欧洲央行可能不得不在更长的时间内把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 第四,威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IMF在4月20日和21日先后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都表达了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说,短期内的主要风险是,如果不加控制,市场对希腊主权债券流动性和偿还能力的担忧,可能会演变成一次充分的主权债务危机,并形成某种蔓延之势。 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年底,全球政府的负债额将高达37万亿美元,到2011年则将突破45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业及个人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债务问题恶化将影响银行系统并波及其他国家,削弱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的开始。 尽管在希腊债务危机初期,由于危机救助机制的缺乏而使危机有加重趋势,但从最新公布的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和欧洲国家领导人的承诺等来看,危机可以限定在少数几个经济规模较小、影响较小的国家,并不会大规模蔓延而使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也不会导致欧元区的分崩离析,

欧洲债务危机分析论文

欧洲债务危机分析论文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自xx年末起,经多轮谈判协商,历程艰难。 那么希腊危机根源何在? 宏观失衡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欧盟成员国中规模较小、较不富裕的国家,1999-xx年间希腊GDP年均增长率为3.9%,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然而希腊经济过度依赖消费,同一时期经济增长对消费依赖程度平均为90.4%,导致外部逆差扩大、政府债台高筑。过度债务容易导致违约和危机。 简言之,希腊处于一个困境:债权人知道,希腊缺乏信誉度,不可能以其可负担的利率借到资金。希腊仍将依赖数量越来越大的官方融资。而这又创造了一个更深的陷阱。 爱尔兰是欧元区第二个接受救助的国家。 __之前,爱尔兰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带来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全球 __使得资本流入嘎然而止,银行坏账累积。爱尔兰政府在xx年9月为银行债务提供了担保。但由于经济陷入衰退,加上纾困银行,爱尔兰政府的财政成本上升,爆发了公共债务危机。

如果没有外部融资,爱尔兰政府将会违约。但欧盟提供了救助,爱尔兰的债务水平近一步上升。 xx年3月份,葡萄牙成了第三个申请资金援助的欧元区国家。 3月份,葡萄牙以将近6%的利率借入10亿欧元的一年期贷款(作为比较,德国能以1.3%的利率借到同样的贷款);五年期贷款利率 则高达10%。只有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才能负担这么高的利率。但葡萄牙的经济增长在欧元区极为迟缓,。不景气的经济、沉重的利 息支出、艰巨的财政调整措施,都让葡萄牙举步维艰。 纾困的困境: ①由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无力偿付过高的债务,人们建立 了一种机制,为它们提供偿债所需融资。按照设想,提供这种融资是为了换取它们采取相关措施,让它们的债务负担在未来变得可持续。但用来解决欧洲外围国家债务问题的这种模式,本身就提高了它们的债务水平。按照人们的设想,流动性问题的出现只是暂时的,官方融资能够帮助相关国家进行改革,让它们能够以正常状态回归自愿市场。但事实是,第一个接受救助的希腊,恢复的状况远不及预期,现在必须有新增资金不断流入,目前的局面才可以继续下去。只有得到公共资金的支持,外围国家的债务才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下去。

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风险控制案例分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风险控制案例讲座 主讲:王士俊先生 一、风险概述 风险是关乎金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什么是风险呢不确定性就是风险,看不清就是风险。而时间是检验风险的最严格的审判官,风险管理必须要经历得起时间和经济周期的考验。 王行长主管过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多个银行部门,认为银行在两项工作上不能高调。一是资产质量。这十几年来,我们的银行尚未真正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即便08年的金融危机也因为我们的有限开放而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资产质量的问题还远未经受考验。比如在周正毅案件中,当时王行长所在的上海分行表现出色,招行总行欲进行表彰,王行长却要求只陈述事实而不介绍经验,保持低调。二是安全保卫。我们只能说尚未发现安全事故,却不能说能够杜绝它的发生。比如93年交行分行长会议上,北京分行介绍安保的成功经验,可不久便发生大案,分行长心急如焚,突然去世。所以说:没有发现,不等于没有风险。 在本世纪初,花旗银行曾开发了一套风险组合管理工具,似乎可以取代人的管理和判断,但实践证明,再先进的模型和工具也不能取代人的作用,特别是审贷。花旗历史上也经历过数次差点倒闭的危机。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石油开采进入高峰期,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量的石油资本,资金需要出路,于是投向华尔街。华尔街的银行家们设计了无数的金融工具,并把这些资金投向拉美等地区。当拉美爆发债务危机后,美国银行业遭遇巨大打击。又

如,美国在80年代以前推行(存贷)固定利率,当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上升而原来固定的长期的低息贷款却不能调整,很多银行因此倒闭,花旗的股价也降低到十美分一股。包括08年的次贷危机中,若不是政府出资救助,花旗也可能倒下。所以说,银行的风险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在经历突发事件中才能看出平时的理念和实践如何。 因此,风险管理能力是一家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万丰融资租赁公司和银行大同小异,通过经营风险获取收益,但融资租赁公司经营成本更高,客户质量不如银行好,期限相对更长,风险肯定比银行高,所以在风险管理上要比银行更努力、更审慎、做的更好。 王行长有四句话希望和大家共勉。一是对公司负责,这是天经地义的;二是对未来负责,做金融不能追求短期行为,如民生银行的高发展、高压力、高激励和业务私有化很容易导致短期行为而出问题,于是他们通过采取授信独立审批、支行会计主管由分行派驻不受支行约束等措施,有效保证了不出和少出大问题;三是对员工负责,这是一名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要对得起员工的家庭和个人;四是对自己负责,重视自己的声誉,长期坚持自律,打造个人品牌。 风控的最高境界是问心无愧。公司评审部员工在风控岗责任大,业务部和评审部要相互配合,做好业务和风险的平衡。评审部要充分理解业务部门市场开拓的不容易,业务部门也要在拓展业务项目时认真识别风险,让项目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二、案例分析 王行长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揭示项目在实际运作中的风险。

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本文作者(黄宇红),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自2009年末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5个月时间,有观点认为此次危机对中国影响不大。本文通过梳理希腊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了其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希腊债务危机不能较好地解决,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能置之度外。 【关键词】希腊债务危机;CDS;通货膨胀 一、希腊债务危机始末 目前希腊债务危机事件愈演愈烈。2010年4月28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继调低葡萄牙的信贷评级之后,又将希腊的信贷评级调低三个等级,降至“BB ”垃圾级。消息传来,全球股市为之重挫,一片愁云惨雾。紧接着,标准普尔又以经济增长疲软为由,宣布把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降至“AA”,还指出西班牙的前景评级为负面,即未来六个月内可能会进一步调降评级。一些悲观论者担心,世界还没有完全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目前所出现的复苏迹象将会因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而化为泡影。更有甚至,欧洲可能会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甚者大萧条的导火索。 1、危机的潜伏 2001年,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距这两项标准相距甚远。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目前已经到了这笔货币掉期交易到期的日子,希腊的债务问题便暴露出来。 2、危机的爆发 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2009年12月8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刚刚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至“BBB ”;2009年12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

欧洲债务危机解决方案

债务危机拖累经济衰退 本报记者梁婷婷北京报道 11月14、15两日,欧元区多个国家GDP统计数据悉数“亮相”,欧洲经济形势继续不容乐观。 糟糕的成绩单 根据法国统计及经济研究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第一和第二季度连续0.1%的负增长后,法国第三季度经济呈现稍许好转迹象,国内生产总值(GDP)季率初值上升至0.2%。其中,家庭消费支出从第二季度0.2%的负增长恢复至0.3%的正增长,反弹较为明显。 然而,除了法国传来稍许利好外,欧洲其他多国的GDP统计数据却着实让人担忧。 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得益于国外持续需求所贡献的小幅贸易顺差,德国第三季度GDP勉强得以维持0.2%的增长,但从第一季度的0.5%,到第二季度的0.3%,再到第三季的0.2%,德国经济增速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放缓趋势。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随后也公布了统计结果。数据显示,意大利第三季度GDP继续延续了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负增长局面,季率初值下降0.2%,同比萎缩2.4%。 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也颇为负面。数据显示,西班牙第三季度GDP季率初值为-0.3%,同比缩水1.6个百分点。 而于这几大经济体前一天发布第三季度GDP数据的希腊,也继续扩大着走衰态势。希腊官方统计机构ELSTAT的数据显示,希腊第三季度GDP继续萎缩7.2个百分点,经济衰退较第二季度的-6.8%愈加明显。 如果说,欧洲这几大经济体公布的GDP相关数据只是局部地交代了欧洲经济第三季度下行的现状。那么,最后由欧元区官方统计机构Eurostat公布的欧元区17国第三季度GDP

季率初值,则是彻底清晰地勾勒出了一路下行的欧洲第三季度经济全貌。数据显示,继第二季度0.2%的负增长之后,欧元区第三季度GDP继续萎缩0.1个百分点,仍然步履蹒跚地行进在经济衰退的道路上。 按照广义的经济衰退定义,即连续两个季度GDP的萎缩,在过去的7-9月份,欧元区国家经济已经滑入了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个衰退期。 受GDP下行影响,11月15日,除西班牙IBEX35指数上涨0.47%之外,欧元区各主要经济体股市走低。德国DAX指数下跌54.06点,跌幅0.82%;法国巴黎CAC指数下跌17.62点,跌幅0.52%;意大利FTMIB指数下跌56.91点,跌幅0.37%;希腊ASE指数下跌6.66点,跌幅0.84%。 继续看衰 欧盟委员会今年早些时候曾发布了一份《春季经济展望报告》,对欧洲2012年和2013年经济形势做出预期。报告预测,欧盟国家和欧元区国家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0%和-0.3%,2013年为1.3%和1.0%。 然而,就在11月15日欧洲多国GDP统计数据公布的前一个星期,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其继春季报告之后的《秋季经济展望报告》。报告中,欧盟委员会下调了对欧洲经济的预期。其中,报告分别下调欧盟国家和欧元区17国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至-0.3%和-0.4%,下调欧盟国家和欧元区17国2013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为0.4%和0.1%。如果说欧盟委员会在今年春季对欧洲经济衰退程度的判断还略显“轻松”,那么,在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后,欧盟委员会对于接下来的欧洲经济态势不得不秉持更为保守的态度。 “欧洲正在经历一个宏观经济再平衡的艰难过程,这一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欧盟经济暨货币事务执委雷恩在秋季经济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专业:物流管理1101班 姓名:袁天祥 学号:201124141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作为一名外行人看‘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刚看到这份作业倍感压力,但经过有限时间学习之后渐渐地对欧债危机事件略知皮毛。长话短说,让我们直接进入文章主题——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在了解欧洲债务危机之前,先向读者们介绍一下主权债务这个名词,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现在很多国家,随着救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债务的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当这个危机爆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主权违约,当一国不能偿付其主权债务时发生的违约 那么整天在财经频道或网络出现的欧洲债务危机新闻,那么到底什么是欧洲债务危机呢?在这里可以向大家简单的阐述一下,简单点讲,就是欧洲许多国家的债务都要到期了,但它们拿不出那么多钱还债,就像企业的资金链要断了!当一个国家的收入无法偿还到期本息就会破产,欧猪五国都到了边缘,而且因为如果一国破产违约其他国家持有的该国债券无法收入,形成连锁反应,纷纷破产,所以称为危机。。欧债危机是由于欧元区一些国家,比如希腊,还有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政府面临着巨额的债务,这些债务是政府发行了大量的债券融资来应付财政支出,本来在发债时根据预测是能按时还本付息的,但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各国经济疲软,失业率激增,政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导致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爆发了债务危机。危机拖累了欧盟成员,因为,欧盟内如法德,需不断想这些国家注资,以保住欧元,这些救援国流动性减少,国内经济也受连累。整个欧元曲陷入危机。就是政府举债经营失败。一国财政支出是有一定底线需求的,政府公务、社会保障、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维护等等,但财政收入却来自商品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果中的税收分割,如果一国市场主体在共同市场中因为技术、成本控制、销售、售后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国家财政收入就失去保障,被迫赤字运行,运行期间国家市场主体在共同市场的竞争力得不到相对优势的提升,国家财政收入得不到改善,最终导致政府债务危机。这是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采取共同市场的必然结果。就如同在我们中国国内,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对落后省份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落后省份不但市场主体被兼并、挤垮,而且地方政府正常财政支出也无法应付一样的道理。共同市场,要求对落后区域的政府公务、社会保障、卫生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必须予以转移支付的支持,否则共同市场的事实,对落后区域是不堪重负的,因为财富向先进区域流动的太多太快,而非共同市场国家之间要好一些,毕竟汇率、进出口管制还可以对落后生产力国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2009年4月,爱尔兰出现财政困难。10月20日,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超过12%,是欧盟允许的3%上限的3倍多,其主权债务危机就此浮出水面。11月9日,葡萄牙政府表示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例从原来的5.9%上调到8%,也是远高于3%的上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标准普尔和穆迪也随即宣布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政府,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之后,整个欧盟都受到了债务危机困扰,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导致市场被悲观情绪笼罩,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固然有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危机国家自身原因。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欧洲各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政府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而频繁发债,造成财政入不敷出而爆发的“滚雪球”式财政危机,但仔细研究其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危机爆发在于诸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对周期性较强产业的过度依赖导致国民经济在危机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此次欧洲各国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过于依赖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周期性产业。如希腊经济主要靠旅游业、造船业、文化业和农业,其中旅游业占比在20%以上。“国际金融海啸”袭来,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特别是旅游业收入,2009年希腊旅游收入比2008年锐减达12亿欧元之巨。西班牙的支柱产业主要有房地产和旅游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目前房地产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业风险凸显;其另一支柱产业旅游业,因前几年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在金融危机强力冲击下迅速萧条,目前一些度假地的酒店入住率还不足50%。爱尔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国际金融危机对其农产品出口也带来严重冲击。 各国为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纷纷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加上财政收入锐减,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普遍大幅上扬。2009年,上述各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2.7%、11.4%、11.8%,葡萄牙达到9.3%,就连欧元区以外的英国,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超过12%。目前,欧盟27国中已有20个国家赤字超标。三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估计分别为75.2%、63.7%和59.5%,也均接近或大幅超过欧盟规定的60%的上限。这些国家的不良财政

希腊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希腊债务危机,源于2009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政府财政赤字,尔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而揭开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即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除希腊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较高的财政赤字,因此,希腊债务危机也引爆了欧洲债务危机。此次危机是继迪拜债务危机之后全球又一大债务危机。2012年5月,希腊人纷纷到银行去提领存款,银行出现挤兑现象。 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提高。希腊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希腊国内举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罢工活动,经济发展雪上加霜。至2012年2月,希腊仍在依靠德法等国的救援贷款度日。除希腊外,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的财政状况也引起投资者关注,欧洲多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 危机原因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

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关甚远。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 法学0902缪旖 随着欧洲股市的“滑铁卢”,欧洲金融市场再度强烈震荡,市场恐慌进一步加剧。欧债危机暴露的是美欧经济实体没有好转,美国在金融海啸时对欧洲引起的强烈震荡也在持续的发挥其余温,暴露的是“结构性问题”,全球结构性问题。 从根源上来讲,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后果,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形成,对其成员国来说,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该种制度安排的本身,导致了区域内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丧失。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由于欧元区各国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只好更多地倾向于使用财政政策来缓解危机。比如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又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长期的高福利政策是欧元区诸国财政负担沉重一大诱因。这些国家一直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执政者出于选举的需要,不敢对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长期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财政的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日趋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 除此以外,欧盟各国的创新能力下降,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新鲜的动力。而经济的萎靡不振,又使得国家税收来源减少,加剧财政的负担。 面对欧洲债务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中国的国情虽然和欧洲各国有很大差别,但其中也有许多可供借鉴和参照之处。从欧洲的困境中,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其次,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置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其实不然,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被国外的政策动向所左右。最后,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掘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的最佳良方。欧洲各国以及美日等国目前的债务危机,究其根源还在于增长乏力甚至停滞不前。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寻找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发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加入欧元区后又面临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在私人投资不旺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而增加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希腊借助筹备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东风,希腊大量举借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当长期投资与短期借款的期限匹配出现问题时,债务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也一直是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特别是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出口倍受打击、消费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屡试不爽。我国也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两年的财政赤字。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压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论文范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我国的金融经济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演变为研究背景,从各个角度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金融经济体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正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研究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危机波及全球经济。2009年,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已超过12%,远远超过欧盟规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急剧恶化,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等国家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全球的资本和商品市场持续动荡。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主体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其由来已久的财政脆弱性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全球主权债务的风险逐步累积,可能延缓甚至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系统性地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研究目的 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在这种危机背景下,系统性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有利于结合当前的金融形势提出完善对策。本文试图通过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提出我国对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二)相关文献综述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各个层面对主权债务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涵盖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演变历程、对我国的启示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谢世清(2009)认为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大量举借外债,财政支出居高不下,税收锐减,经济结构脆弱,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1]。

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摘要:作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欧盟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和各国经济失衡,国际投机炒作也加速了危机的爆发。此次事件使国际金融市场、欧元地位、欧元区稳定和主要经济体退出策略受到冲击,但对全球经济的长期影响有限。中国所受影响较小,但其所暴露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字:债务危机;全球经济;欧盟一体化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12.7%,且远高于欧盟规定的3%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危机随即愈演愈烈,欧洲其它国家不断陷入危机,欧元区正面对成立11年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从希腊到爱尔兰,从意大利到西班牙,欧元区经济体的巨额债务问题,就像慢性发展的恶性“肿瘤”,侵蚀着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本次欧洲债务危机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原因,认真分析全球经济受到的的影响和冲击,获取有益启示,为化解危机的不利影响与恢复经济中长期平衡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 首先,主权债务问题实际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一般来说,经济繁荣期,私人部门的负债相对较高,而每次危机之后,政府的财政赤字都会出现恶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也点燃了欧洲暗藏于风平浪静海面下的巨大债务风险。各国为抵御经济系统性风险的救市开支巨大,部分国家多年财政纪律松弛、控制赤字不力,使得目前欧元区16国平均赤字水平超过6%,各国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严重超标直接引发了本次债务危机(见下表)。 表1 2009年部分欧洲国家政府财政状况 其次,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导致了主权债务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欧元区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干扰了统一货币政策的运作,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面对危机冲击时,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而且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倾向[1];另一方面,欧元区长期

案例欧洲债务危机

案例: 欧洲债务危机与欧元 欧洲债务危机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这就使希腊陷入财政危机,并拖累其它欧盟国家,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 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比利时也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5月10日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9月底,爱尔兰政府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预计其财政赤字会骤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2%,是欧盟规定上限的10倍多,爱尔兰成为外界担忧的焦点。11月22日爱尔兰总理考恩宣布,其与欧盟达成了金融救助计划协议,爱尔兰财政大臣Brian Lenihan随即宣称救助总额将少于1000亿欧元(约为1360亿美金) 。2011年4月6日葡萄牙向欧盟寻求救助,使之成为继希腊与爱尔兰之后第三个寻求援助的欧元区国家。 早在2010年5月,为了防止市场投机者向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等欧元区国家“下手”,发生与希腊类似的债务危机,继续沽空欧元,欧盟委员会打算提议建立一种稳定机制,用数以十亿欧元计资金编织一道“安全网”。5月8日欧洲联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誓言采取“一切措施”从金融市场“群狼”围攻中救出欧元。力争在金融市场10日开市前敲定紧急措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至其他欧元区国家。9日欧盟委员会提议,借助一项稳定基金帮助欧元区债台高筑国家,“启动小型欧洲货币基金”。这种只适用于非欧元区国家的救助机制,使欧元区国家也能从这种机制获益,而将其上限由500亿欧元追加至600亿欧元。并对欧盟成员国附

欧洲债务危机解决方案评析

2012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72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2,2012 (CumulativetyNO.472)欧洲债务危机解决方案评析 杨 婷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本文对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实际采取的救助措施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得到的结论是现在出台的这些救助措施只能作为短期措施,暂时缓解债务危机维持市场的信心,为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争取时间,创造条件。从长期来看,欧盟要彻底的解决本次危机,危机国家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体制改革过程。 【关键词】欧债危机 救助措施 评价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包括希腊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由此导致希腊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对其未来偿债能力担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问题迅速蔓延至其他欧元区国家,导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为了解决这场危机,减少其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危害,欧盟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 一、强化金融监管 (一)方案概述 面对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外部冲击,欧盟试图通过加强欧盟体制内金融领域的监管来解决债务危机。其主要措施有: 1.通过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2010年9月7日通过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这套改革方案将为欧盟金融监管奠定新的基础,消除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根据这套改革方案,欧盟将新设4个机构,在微观层面上,欧盟将新设3个监管局;在宏观层面上,欧盟将设立一个主要由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的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负责监测整个欧盟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宏观风险。 2.加强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建立欧盟信用评级机构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底建立“欧盟金融市场机构”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该机构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运作,监管对象包括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欧洲的分支机构。 3.加强银行业监管 一方面,为了提高欧洲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控制银行的脆弱性问题,欧债危机的一揽子救助方案中要求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9%,高于《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另一方面,欧洲议会2010年6月30日宣布将从2011年起严格限制银行高管的奖金数额,以遏制过度冒险行为,防范危机重演。 4.严管高风险金融产品业务 2010年6月17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盟各国领导人强调,尽快推进相关立法,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包括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尤其是卖空行为和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二)方案评析 1.积极意义 ①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通过,使得欧盟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时,面对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性风险时,形成了统一的宏观监管手段和整体监管合力。 ②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大权从各个成员国手中收上来,统一交给欧盟新机构掌管,结束美国在信用评级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建立并扩大欧洲的话语权。 ③提高欧洲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助于修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使欧盟大型银行免于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政府接管,恢复市场信心,这对于维持欧洲金融体系稳定至关重要。另外,限制银行高管的奖金将有效防范由过度冒险带来的风险威胁。 ④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监管,可以降低欧洲金融体系的杠杆比率,从而控制衍生工具对金融机构风险敞口的放大效应,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扩散效应导致的欧盟各成员国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2.存在障碍 ①按照巴塞尔新协议的监管要求,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比率,银行更加倾向于持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政府债券,然而一旦政府债券出现违约风险,则会使银行体系产生严重的风险。 ②为银行体系注资以满足其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存在的问题,而且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例如欧洲银行会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现有的监管制度,去从事高风险的业务。 ③上文提及的各种加强欧盟金融监管的措施都是在危机爆发以后才相继出台,也就是说欧盟的金融监管对于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对欧盟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监管相对缺失,缺乏一定的预见性,基本只是“亡羊补牢”的效果。 二、改革财政政策 (一)方案概述 深陷欧债危机的国家纷纷出台相应的财政紧缩政策来减少或者是避免主权债务危机对他们的影响。 希腊 2010年1月14日,推出了《稳定与增长方案》。该方案旨在将希腊2009年12.7%的赤字率在2012年时削减到2.8%。3月5日,希腊通过了新的国家部门减薪和税收增加措施,估计该措施将产生48亿欧元的开支节约。2011年 5月23日,希腊推出了一系列的私有化措施,该项措施是为实现在2015年筹集500亿欧元来偿还其高额债务目标的一部分。另外,希腊政府准备出售高达300亿欧元的国有地产,以筹资削减债务。 西班牙 2010年5月27日,今后两年将缩减财政支出150亿欧元。具体措施包括2010年削减公务员工资5%,2011年冻结公共部门工资和部分养老金。 葡萄牙 2010年5月13日:为将财政赤字在2011年底前减至4.6%,政府决定在未来一年多时间实施更严厉的节支和增税措施,包括上调增值税、个人所得税、部分企业税,削减政府官员和公共部门管理人员薪水。 (二)方案评析 1.积极意义 ①紧缩政策有助于减少危机国家债务负担 随着欧洲各国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即减少政府开支,增加税收,从理论上讲这将使得整个国家出现盈余(PS),最终可以实现债务占名义GDP的比重出现减少。相关数据表明,紧缩的财 Times Finance 199

华源集团有限公司债务危机及重组案例分析

华源集团有限公司债务危机及重组案例分析 骆运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00 【摘要】华源集团是由原纺织部为参与浦东开放开发,联合外经贸部和交通银行总行在 1992年共同创办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公司经过90多次并购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及国有纺织集团。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从最初5亿元扩张到危机前的572亿元。2005年9月16日,是华源集团公司历史上转折的一天。由于贷款偿还逾期,华源集团遭遇了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十几家机构的诉讼,涉及金额12.29亿元。当日,上海二中院裁定冻结华源集团及担保单位中纺机集团银行存款1.14亿元,并查封冻结了华源集团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40%的股权及相关权益。之后,华源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陆续遭到冻结。华源债务危机爆发。随后,上海市国资委试图对华源进行重组,并于2007年重组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字】华源集团债务危机重组 一、华源集团概述 (一)华源简介 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CWGC)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7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重要骨干企业之一,2007年重组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以及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上海医药和双鹤药业等一批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和纺织企业集团。企业职工近5万人,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32家。其中上海华源股份、上海华源发展、华源凯马机械、浙江凤凰四家上市公司,发行3支A股、2支B股股票。 中国华源的总体发展战略是“高科技、外向型、实业化、跨国经营”,产业发展战略是“优先发展大生命产业、优化发展大纺织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事纺织、机械、进出口贸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房地产开发等产业,其中纺织、机械和贸易是其支柱产业。从生产规模和效益来看,中国华源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从生产总量来说,华源凯马已成为中国最大农机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工业规模占整个集团规模70%以上,在上海市排名为第四大工业集团。 2004年集团实现主营收入485亿元,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中国华源以营业收入4,946,116万元列中国企业1000大29位,列2004年上海市百强企业集团销售排行榜第三位。按行业统计,列医药制造业第一位和纺织业第一位,在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中,排名28位。 (二)经营范围 生命产业 以研究人类健康综合解决方案为出发点的大生命产业是中国华源的核心产业,已形成了上海和北京南北两大产业基地。中国华源医药销售总收入列全国医药行业第一位,产品出口额列中国医药生产企业之首。拥有近4000种药品品种,在医药领域成功引进外资超过7 亿美元,与美国施贵宝、强生、瑞士罗氏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开展了合资合作。处方药、中药和OTC 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华源依托药品分销、物流配送与连锁零售药店相结合的完整业态,已构筑起国内目前经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69359

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国际商务谈判 案例分析 背景: 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此次欧债危机使该公司的销售渠道受阻,直接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而出口国除了亚洲,欧美主要市场在最近的经济都表现出疲软的状态,所以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更多的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可是该公司对中国的市场行情不清楚,于是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寻求中国内地市场的代理商,他们马上想到和他们在以往合作最多的宁波凯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该公司以前进口他们的产品,有过业务往来,于是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与宁波凯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这场代理产品的谈判。而对于宁波凯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分析了具体情况,一方面该公司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目前公司还有很多闲余资金可以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在以往和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合作的业务中,进口的他们生产的产品,在我国销售得也比较畅销,对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很看好。除此之外,该公司也想通过这次机会提升自己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还有知道欧洲该公司正在遭受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对谈判时很有优势的,于是宁波凯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接受这次谈判。

1、开局前的准备工作 (1)选择谈判人员, 组建谈判班子,成员最好是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其他知识,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业务能力。 正如上述的双方代表安排。 (2)信息的收集,要掌握市场行情。 次案例中中方已经调查过,环保产品最近在中国市场上的潜力很大,越来越注意环境的保护了,预测分析其变化动态,以掌握谈判的主动权,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 市场占有率以及影响供求变化显现与潜在的各种因素。摸清对方情况,只有了解和掌握谈判对手情况, 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我方的谈判策略这里中方就了解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欧方正在遭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急需开拓海外市场。而欧方了解到中方想提升自己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需要借助我方产品。要熟悉国际交往礼仪,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习俗。 (3)拟订谈判方案,制订谈判目标,估计谈判中的问题,掌握好报价策略,应急谈判方案等等。 2、开局阶段 努力营造松弛、缓慢、持久的谈判气氛,采用可协商式的开局策略,使用礼节性语言,选择中性话题,本着尊重对方的态度,可以聊天的方式先开始,嘘寒问暖。这样可为即将开始的谈判奠定良好的基础,传达友好合作的信息,减少对方的防范情绪,有利于协调双方的思想和行动。比如宁波这个城市给你们的印象如何?等这种话题来开场,缓解压印的工作氛围。对于欧式报价习惯一般是先提出留有较大余地的价格, 然后根据情况, 通过给予各种优惠, 如数量、价格折扣等逐步软化和接近买方的立场和条件, 最终达成协议。于是欧方先提出自己的最优目标,即在利润分配方面,我方要求只能给予20%的佣金。以100万给予对方唯一代理权,代理年限为3年。中方了解之后可以等着欧方先报价,然后进行磋商。即中方采取后报价方法:后发制人,有利于先了解对方的报价情况,从中获取信息,及时修正自己的方案措施。必要时采取切片报价、比较报价的方式,来使我方获得更多的利益。 3、磋商阶段: 该阶段要对双方原设定的目标进行争取,具体要落实到佣金,代理费,代理年限,唯一代理权的问题。大致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 讨价还价阶段: (1)中方可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中方装出有点满不在乎的态度,掩饰急需的心情,因为中方知道需要着急的是欧方,他们的资金链已经出现了问题,急需开拓海外市场,似乎只是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来谈判的,使对方急于谈判,主动让步,以此来实现我方目的。中方可以这样做:在欧方提出自己的报价之后,先不马上提出自己的最优目标,而是把整个谈判进程的步调慢下来,一点一点修正对方的报价,从而最接近自己的最优目标。 (2)交锋评估阶段:可以采取红白脸策略,可以由谈判人员中的一名充当红脸,一名充当白脸,适时的将谈判的价格定下来。也可采用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有技巧的提出我方的优势,说明我方是值得信赖的代理商,先易后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