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一章绪论

公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主要差别在于是否需要控制出入。

划分等级目的:按需求建设公路依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远景设计)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按使用目的、结构或发动机的不同分成各种类型,而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汽车可分为三类,即: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汽车最大外廓尺寸应不超过如下限制规定:1.总高:4.0m;2.总宽(不包括后视镜):2.5m; 3.总长:16m。

设计速度是当气候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道路条件的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人员能安全顺适地驾驶车辆的速度。计算行车速度的最大值:120km/h。计算行车速度的最低值:20km/h。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目)。分为:日交通量(单向/双向,汽车/混合交通);小时交通量;年累计交通量。

小时交通量(辆/小时)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时的依据。设计小时交通量一般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

车速V与发电机转速关系:V=0.377nr/γ。

汽车的行驶阻力:1.空气阻力;2.滚动阻力;3.坡度阻力;4.惯性阻力。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的真空吸力及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总称为空气阻力。滚动阻力与汽车的总重力成正比,若坡道倾角为α时,其值可用下式计算。Rf=Gfcosα。f——滚动阻力系数,它与路面类型、轮胎结构和行驶速度等有关,一般应由试验确定,在一定类型的轮胎和一定车速范围内,可视为只和路面状况有关的常数。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汽车重力在平行路面方向上的分力,称为坡度阻力。与坡角大小有关。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变速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称为惯性阻力,用RI表示。

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什么?

答:必要条件是:具备足够大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

临界速度:对某一排挡的动力特性图,最大动力因数D所对应的速度称为临界速度Vk。当汽车采用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汽车的行驶状态有以下三种情况:当:V> Vk时稳定行驶;当V=Vk时临街速度;当V

汽车的最小稳定速度:是指满载(不带挂车)在路面平整坚实的水平路段上,稳定行驶时的最低速度(即临界速度Vk)。

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时克服了其它行驶阻力后所能爬上的纵坡度。

最大爬坡度:指汽车在坚硬路面上用最低档作等速行驶时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纵向倾覆临界状态:汽车前轮离地,即法向作用力Z1为零时,将导致汽车纵向倾覆。纵向倾覆稳定条件:tanαo=L2/h。

纵向滑移的极限状态——倒溜发生条件:Gsinα = G;i = tgα = 结论:当坡道倾角α≥α 或道路纵坡度i≥i 时,汽车可能产生纵向滑移。

第三章平面设计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更易导致高速度。(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3)道路两侧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4)长直线或长下坡的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些,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米计)为20V(计算行车速度,km/h)《规范》: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6V)。《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横向力系数μ:(1)考虑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2)考虑驾驶操作;(3)考虑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4)考虑乘车的舒适性。

最大超高横坡度必须考虑停留在弯道上的车辆的安全性,必须小于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系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10%,其它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最小超高横坡度ib,min不应该小于道路直线段的路拱横坡度,否则不利于路面的排水。

极限最小半径:是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超过10000m。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两个圆曲线之间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线形。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了离心力突变;3.为设置超高和加宽提供过渡段;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我国《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道路平面线性三要素的基本组成是: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缓和曲线的大小需要考虑一下因素:1、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2、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3、超高渐变率;4、视觉条件。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沿线的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平面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3)两同向曲线间应设置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

(4)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值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5)

曲线线性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6)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平面线形的组合

(1)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2)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3)卵型: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4)凸型: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5)复合型: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6)C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就是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通视距离。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三种。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指两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及时刹车所必需的距离。超车视距是汽车行驶时为超越前车所必需的视距。

行车视距的相关规定: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2、二、

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二、三级公路和双车道四级公路,应根据需要,结合地形,间隔设置一定的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5、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视距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是最大横净距法;二是视距包络图法。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得到的断面即为路线纵断面。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地面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

纵坡设计应满足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需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利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规范》中的极限纵坡值,留有一定的余地。3、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地下管线、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一通畅。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尽量减少土石方和其他工程数量,以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5、山岭重丘区地形纵坡设计应考虑纵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平原微丘区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低等级公路应注意民间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要求。

最大纵坡度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高原纵坡折减:在高原海拔地区,因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减小,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降低甚至破坏冷却系统。为此,应将《标准》中规定的最大纵坡予以折减,在高原地区的道路纵坡设计中应适当采用较小的坡度。

理想的最大纵坡i1是指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V1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与容许速度V2相对应的纵坡i2称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凡大于i1的纵坡称为陡坡,小于的为缓坡。凡大于i2的纵坡都应限制其长度。

挖方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良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不小

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使用0.5%。

最小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和布设竖曲线的要求考虑的。

所谓最长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允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

缓和坡段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和保证安全。

平均纵坡是指若干坡段组成的路段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衡量线形质量的重要指标。目的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形式的限制性指标。

《规范》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5.5%和5%为宜。

合成坡度是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计算公式:I=根号(ih平方+i平方)

纵断面上两纵坡线交点称为变坡点。在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顺适以及视距而设置的纵向曲线即是竖曲线。坡角,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当变坡角为负时,转坡点在竖曲线的上方,该竖曲线称凸型竖曲线;当转坡角为正时,转坡角在竖曲线下方,该竖曲线称凹形竖曲线。

竖曲线的主要作用:1、缓冲作用;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凸型竖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行车视距问题。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离心力。

爬坡车道是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行驶的专用车道。

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应保持线性在视觉上的连续性,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使之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能安全舒适地行车。(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性在视觉和心理方面保持协调。(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和景观的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3)选择适宜的合成坡度。(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线,避免设置短的、半径小的竖曲线。

纵断面设计要点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与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

(1)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2)关于最短坡长;(3)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4)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5)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纵断面设计步骤:(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整(5)核对(6)定坡(7)设置竖曲线

第五章横断面设计

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公路整体式横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路幅的布置类型:单幅双车道、双福多车道、单车道。

爬坡车道: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排水设施及各种管线工程等组成。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车道是指专为纵向排列。安全舒适地通行车辆为目的而设置的公路带状部分。行车道的宽度要根据车辆最大宽度,加上错车、超车所必需的余宽来确定。一般为3.75m。

平曲线为什么要加宽?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轨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另外,汽车行驶在横向力较大的弯道上会有一定的横向摆动,也应增加路面的宽度。

我国《规范》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为了使路面和路基均匀变化,设置一段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的过渡段,称之为加宽缓和段。

加宽过度的设置方法:

1、按比列过渡:按比列过渡简单易操作,但经加宽以后的路面内侧与行车轨迹不符,缓和段的起终点出现波折,路容也不美观。

2、高等级公路加宽缓和段: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级公路。

3、回旋线过度:与行车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性的美观。

4、插入二次抛物线过度:此法处理后的加宽缓和段起终点其曲率并不连续。

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路肩通常包括路缘带、硬路肩、土路肩三部分。路肩的作用如下:

1、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车。

2、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保护行车道等主要结构的稳定。

3、提供侧向余宽,能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

4、作为道路养护的工作场地。

5、为设置路上设置提供位置。

6、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等使用。

7、在不损坏公路结构前提下,也可作为埋设地下设施的位置。

8、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

9、精心养护路肩可以增加公路的美观。

10、较宽的硬路肩,有的国家作为警察的临时专用道。

《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作用如下:

1、分隔往返车流。

2、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以作为行人的安全岛

使用。

3、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炫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

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了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可以防止在不分隔的多车道公路上因认错对向车道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6、可以避免车辆中途掉头,消灭紊乱车流,减少交通事故。

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它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

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

路拱的形式:抛物线形、直接抛物线形、折线形等。

超高及其作用: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干内侧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与舒适性。

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

超高的过渡:

(1)无中间带的道路的超高过渡:

当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用如下三种过渡方式:

1、绕为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

2、绕中线旋转

3、绕外边缘旋转

绕边线旋转,由于车道内侧不降低,有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此法。绕中线旋转可保持中线标高不变,且在超高坡度一定的情况下,外侧边缘的抬高值较小,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而绕外侧边线旋转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设计,仅用于某些为改善路容的地点。

(2)有中间带的超高过渡:

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三种方式的优缺点与无中间带的公路相似。

超高设计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前进方向的变化图。

1、按比例绘制一条水平基线,代表旋转轴线,并认为基线的路面横坡度为零。

2、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边缘线,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若路面边缘高于路中线,则绘于基线上方;反之绘于下方。路边缘离开基线的距离代表横坡度的大小。

3、标注路拱横坡度。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侧倾斜为负。在设计上应采用相同的设计中线和超高旋转为宜。

边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路面及边坡出汇集的地表水,以确保路基与边坡的稳定。边沟的断面形状主要取决于排水流量的大小、公路的性质、土壤情况及施工方法。在石之地段多做成三角形,而在排水量大的路段多采用梯形。

边沟的设置宜遵循如下规定:

1、底宽与深度不小于0.4米。

2、边沟纵坡一般不应小于0.5%,特殊困难路段亦不得小于0.2%;当陡坡路段

沟底纵坡度较大时,为防止边沟冲刷,应采取加固措施。

3、梯形边沟内侧一般为1比1~1比1.5,边坡外侧;路堤段边坡与内侧边坡相同,路堑段边坡与挖方边坡一致;三角形边沟内侧边坡一般为1比2~1比4,外侧边坡一般为1比1~1比2.

4、边沟长度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500,应选择适当地点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米的边沟。三角形边沟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00米。

边坡坡度

路基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岩土条件、填挖类型、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路堤的边坡度由边坡填料的物理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以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选定。

当路基边缘与路侧取土坑的高差较大时,为了保证路堤的稳定性需设置护坡道。道路用地范围

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道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土地。1.公路用地范围

填方地段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挖方地段为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2、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道路红线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建筑界限

道路建筑界限又称为净空。净空由净高净宽组成。

我国《标准》对建筑界限有如下规定:

1、路段设置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避险车道、错车道、加减速车道等时,行车道应包括其宽度。

2、桥梁、隧道设置人行道、检修道时、建筑界限应包括所增加的宽度。

3、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

4、人行道、自行车道、检修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净高应为2.5m。

横断面设计步骤

1、点绘横断面地面线。

2、根据路线和路基资料,填写路基设计表,根据路基设计表的成果,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3、根据现场调查的土壤地质资料,示出土石界限,确定边坡坡度以及边沟的形状与尺寸。

4、绘横断面的设计线,俗称“戴帽子”。

5、计算横断面的填挖面积,完全成图。

6、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横断面设计成果

路基横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是“两图两表,”即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设计表与路基土石方计算表。

1、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2、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3、路基设计表

4、路基土石方设计表

5、其他成果

横断面面积的计算有三种方法:

1积距法,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与三角形条块。

2坐标法

3块分法

土石方数量计算

土石方数量一般可采用平均断面法或棱台体积法计算。

土石方调配原则

1、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作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量。

2、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调运,同时尚应注意施工的方便与可能,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上坡运土。

3、为了使调配合理,必须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

4、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固然要考虑经济运距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弃土和借方占地。

5、不同的土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

6、位于山坡上的回头曲线路段,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

7、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理。

土石方的调配方法

土石方的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计曲线法、调配图法及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等,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土石方计算表调配,其优点是方法简捷、调配清晰、精度符合要求。

调配步骤

1、土石方调配是在土石方数量计算与复核完毕的基础上进行的,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运输调配的桥涵位置、坡度、大沟等标注在旁,供调配时参考。

2、弄清各桩号间路基填挖方情况并作横向平衡,明确利用、填缺与挖余数量、

3、在作纵向调配前,应根据施工方法及可能采取的运输方式定出合理的经济运距,供土石方调配时参考。

4、根据填缺挖余分布情况,结合路线纵坡和自然条件,本着技术经济和支农的原则,具体拟定调配方案。

5、经过纵向调配后,应按下式进行复核检查: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

1、免费运距、平均运距和经济运距

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挖方数计价,这一特定的距离称为免费运距。

土方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为简化设计计算,通常平均运距为按挖方路段中心至填方路段中心的距离计。

当平均运距大于免费运距时,超出的运距称超运运距。

填方用土的来源,一是从路堑挖纵向调运,另一是就近路外借土。一般情况下,利用挖方纵向调路堤是比较经济的,但运来填筑较近的如果调运的距离较长,以

致运费超过了在路堤附近借土所需的费用时,这种移挖作填就不如在附近借土经济。因此,采用“调”或“借”有个运距限度的问题,这个限度距离称经济运距。

2、运量

土石方运量即平均运距与所运土石方数量的乘积。

3、计价土石方数量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第六章

一条路线的选定是一项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逐步深入的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选定道路中线位置按其具体做法不同可有实地选线、纸上选线和自动化选线三种。

实地选线是由选线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现场实地进行勘察测量,经过反复比较,直接选定路线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工作简便、符合实际;实地容易掌握地质、地形、地物情况,做出的方案切实可靠;定线时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但是,这种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体力劳动强度高,野外测设工作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大。同时,由于视野的局限性,加上地形、地貌、地物的影响,使路线的整体布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纸上选线是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局方案比选,从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再到实地放线的选线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野外工作量小、测设速度快;测设和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使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但在纸上定线必须要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图的测设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和较多的设备。

自动化选线的基本做法:

先用航测方法测得航测图片,再根据地形信息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把选线设计要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将设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自动选线、分析比较、优化、最后通过自动绘图仪和打印机将全部设计图表输出。

原则性的方案比较,主要是质的比较,多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详细计算经济和技术指标进行的比较,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评比。

详细的方案比较:技术指标的比选、经济指标的比选

综合平原区自然和路线特征、布线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2、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

3、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

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5、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道路运输相配合

6、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

布线要点:

路线布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让不利条件。沿溪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路线走到河流的哪一岸?路线设于哪一高度?路线在何处跨河换岸?

(1)河岸的选择

考虑以下因素:

1、地形、地质、水文条件。

2、气候条件。

3、城镇、工矿和居民点的分布。

4、其他因素。

(2)线位的高度

1、底线位:是指高出设计洪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布线方案。

底线位的主要优点是:一般情况有较宽的台地可以利用;地形较好,平面线

形较舒适,纵面不需要较大的填挖,容易达到较高的指标;路线低,填方边坡低,边坡较稳定,路线活动的余地较大,跨河时利用有利条件和避让不利条件较容易;养护和施工用水、材料运输均较方便。

底线位主要缺点:线位低、受洪水威胁大、防护工程较多。底线位多在沟口附近跨越支沟,桥涵较多,路线与农田矛盾较大,处理方案较为困难。

2、高线位:指路线高出洪水位较多;完全不受洪水威胁的布线方案。

高线位的主要优点:不受洪水影响,防护工程较少;弃方易于处理,当采用台口路基时,路基比较稳定。

高线位的主要缺点:路基挖方往往较大、弃方较多,由于线位高,路线势必随着山形走势绕行,平面线形指标低;跨河时线位高,构造为长大,工程费用高;支挡。加固工程较多;施工、养护用料取水较困难。

综上述比较,高线弊多利少,在洪水位允许、无特殊困难时,一般以底线位为主。当有大段的较高阶地可利用时,也可结合路线的具体条件,局部路段采用高线位。

(3)桥位的选择:1、利用河曲河段跨河;2、利用“S”形河段跨河;3、改善桥头线形。

越岭线是指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

布线要点1、垭口的位置2、垭口的高度3、垭口的展线条件

过岭的方式1、浅挖低填垭口,2深挖垭口3隧道穿越

展线布局1、自然展线2、回头展线3、螺旋展线

丘陵区选线的特点1、局部方案多。需要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3路基形式以半挖半填为主

丘陵区路线布设方式1、平坦地带~走直线2、斜坡地带~走均坡线

2、起伏地带~走中间

第七章

定线是按照以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并通过实地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过程。

定线的工作步骤:

1、定向导线:拟定路线方案、绘均坡线、定向导线、平面试线。

2、修正向导线。

3、定线:直线型法;曲线型法。

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拨角法、直线定交点法、坐标法等。

支距法的工作方法:1、量支距;2、放支距;3、穿线交点。

曲线插设方法:1、单交点法;2、双交点法;3、回头曲线定线法。

第八章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为控制车辆行驶位置或为保护行人,在车道之间设置的岛状区域称为交通岛。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进行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交叉口的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和环行交叉。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次是分流点。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1、实行交通管制;2、采用渠化交通;3、修建立体交叉。

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有:限定车流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渠化交叉口,实行信号管制。

渠化交通:在车道上画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渠化交通中使用的交通岛:分隔岛、安全岛、中心岛。

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应与路段通行能力相适应,一般情况,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其绘制方法和步骤如下:1、确定停车视距;2、找出行车最危险冲突点;3、从最危险的冲突点向后沿汽车轨迹线个量取停车视距。4、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

所谓交织就是两条车流回合交换后又分离的过程。交换一次车道为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取决于车辆行驶速度)。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适合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称为交织段长度。

一般,靠近中心岛的1条车道作绕行之用,最靠外侧的1条车道供右转弯之用,中间的1至2条车道为交织之用,这样,环道上一般设计3到4条车道。

环道的车道数一般采用3条为宜。

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1、处于凸型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背离交叉口。

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叉口。

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背离而一条指向交叉口。

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

5、处于斜坡地形上,相邻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外两条背离。

6、处于马鞍形地形上,相对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外两条背离。

交叉口里面设计的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以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三种。

第九章

立体交叉通常由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入口以及变速车道等部分组成。立体交叉的分类,按交通功能划分可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互

通式立体交叉根据交叉处车流迹线的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不同,又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交织型立交三种。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包括喇叭形立体交叉、子叶式立体交叉Y型立体交叉以及普通苜宿叶式立体交叉。

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包括菱形立体交叉部分苜宿叶式立体交叉。

匝道的基本形式:右转弯匝道、左转弯匝道。

左转弯匝道的基本做法:直接式、半直接式、间接式—环圈形匝道。

左转弯匝道的特性:1、对称性;2、任何一个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3、所有形式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

道路勘测设计题2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类,即“线形标准”、“载重标准”、“净空标准” 2.设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α≧2β。 7.丘陵区选线的布线特点:平坦地带——走直线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线与匀坡线之间。 8.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和修建立体交叉。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R(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T ≤ψ·GK (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渐变率、行驶时间和路容美观几方面。 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中桩地面标高之差,又称填挖高。 6.中间带是由两条左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表面形式有凹形和凸形两种。 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位置、标高、地形、地 质和展线条件等。 8.RS、GIS、GPS分别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9.定线是在选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作业过程。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合流点、分流点和冲突点等三类,其中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布置,一般采用1:200 的比例。 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标高或中央分隔带中线标高。 1.当车速为32km/h时,路拱横坡为2%,超高横坡度为6%,横向力系数μ=0.12,则曲线最小半径为(D ) A、135m B、100m C、80m D、45m 2、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已知免费运距为20m,借方单价为16元/m3,远运运费单价为4元/m3·km,则其经济运距为(C ) A、24m B、80m C、4.02Km D、4.2Km 3、平原区路线选线时( A ) A、原则上不穿过城镇 B、尽可能穿过城镇 C、高速公路可穿过城镇 D、乡村道路不宜穿过村镇 4.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B )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 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5.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为( B ) A. i=D + f B.i=D - f C.i = D f D.i = D/f 6.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 C ) A.与车速无关 B.车速越高,φ越高 C.车速越高,φ越低 D. 与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一、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含义及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 —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 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设计人员定出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直线的坡度和长度影响着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运输的经济以及行车的安全,它们的一些临界值的确定和必要的限制,是以通行的汽车类型及行驶性能来决定的。 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二、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 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 本节小结 (1)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2)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思考题 1.道路纵断面线性要素有哪些? 2.高速公路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与二、三、四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在横断面上位置是否相同? 第二节汽车的动力特性与纵坡 摘要内容: 主要介绍汽车的动力特性和最大纵坡;汽车的加减速行程与坡长限制和缓和坡段;最小纵坡、平均纵坡和合成坡度;竖曲线要素计算及竖曲线最小半径; 讲课重点 1.汽车的动力因素与汽车的几种行驶状态和理想最大纵坡、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间关系; 2. 规范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的考虑因素和规定值; 3. 汽车的加、减速行程与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间的关系; 4. 如何设置最大坡长、最小坡长、缓和坡段及其限制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的种类按用途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等。 3、“五纵七横”总里程约3.5万公里,总投资9千多亿元,该规划全部是高速公路和 一、二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约占76%,连接了首都、各省会、直辖市、经济特区、 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对外开放口岸,覆盖了全国所有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93%的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重要干线公路。 4、公路按功能分类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大类。 5、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 6、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 级公路五级。 7、按照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 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8、道路几何设计必须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必须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必 须满足交通流特性要求,也必须符合道路网规划,这些都是控制道路设计的因素。 9、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 道路本身条件(几何因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0、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 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通常采用测定的第85百分位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11、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的交通量,是确定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 的依据。 12、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通过 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道路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三类。 13、服务水平是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服务交通量 愈小,驾驶自由度就愈大舒适性就愈好,运行性和安全性就愈好,运行质量就愈高。 反之,服务交通量大,则服务不平低。 14、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 1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 道路用地范围,称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16、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 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1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P24 18、平面线形的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9、不同的公路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0、缓和曲线的作用有: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 一、单选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0 C. 1:500 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 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课程》练习套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8E/ω2 。 2.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 3 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有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4.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中线位臵的作业过程。 5.实地定线的方式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6.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7.选线的三个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 8.纵断面图上俩条主要的线是地面线、设计线。 9.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式展线三种。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平面线性要素的六种组合类型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4.道路纵断面上的两条主要的线地面线,设计线。 5.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6.垭口的选择包括:垭口位臵的选择,垭口标高的选择,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口地质条件的选择。 1、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图纸和表格。 4、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5、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 6、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7、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8、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1: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必须设臵中间带,必须设臵禁入栅栏,必须设臵立体交叉。 2:横向力系数μ与行车速度V,平曲线半径R,横向超高坡度i h的关系:μ=V2/127R-i h。4:当设计速度大于60km/h的时候,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 5: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6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7: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 、------ 、和--------------综合确定,答案:使用任务,功能,远景交通量。 3、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为(设臵超高时)答案:R=V2 127( +i h ) 4、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答案:10000m 5、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包括答案: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7、路线纵断面图构成答案:地面线、设计线、变坡导线 5.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6.平面交叉的布臵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道路勘测设计第2章平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和)。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μ=0.02)] -(0.035[127802 ?=3359.58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 设超高时: )(h V R i 1272 +=μ=0.8)] (0.15[127802+?=219.1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 缓和曲线长度:=?=p i B L '150/1%2%89)(+?=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71m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4R 110m ,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 π 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 -=+?+=2q 2180)2(,2tan )(00,π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1、路线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路线纵断面; 沿道路中线的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即是路线的纵断面 3、路线横断面; 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 1、路线设计:指确定路线空间位臵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2、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3、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4、路线横断面设计:在路线横断面图上研究路基断面形状的过程 1)极限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就小,可以不设臵超高,而设臵与直线段相同的双向横坡的路拱形式 1、平曲线: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圆曲线:道路平面走向改变方向或竖向改变坡度时所设臵的连接两相邻直线段的圆弧形曲线 3、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臵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行车视距定义: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停车视距: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队向行驶的车辆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4)动力因素.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表明了爬坡及加、减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 1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剖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 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 设计线:是根据技术标准确定的不同构成部分及其宽度和横坡度的规则线 1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 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1、选线定义: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的全过程。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2-2-2(1)《道路勘测设计》

2-2-2 (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习题集一、名词解释 1.公路技术标准 2.高速公路 3.临界速度 5.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6.汽车的动力上坡 8.汽车的制动性能 10.极限最小半径 13.行车视距 14.停车视距 16.视距包络图 18.最大坡长 19.道路线形设计 23.爬坡车道 26.超高 27.超高值 28.经济运距 29.道路选线 30.定线 31.导向线 32.二次修正导向线 35.直线型法 36.曲线型法 38.环形交叉 40.交织长度 41.交织段长度 44.断链 45.定测 46.公路网 47.公路网拥挤度

二、单项选择题 3.为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交通部在1990年制订了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并计划从“八五”开始用3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该计划,该计划的名称是()。 A 791 8工程 B 211工程 C 三主一支持 D五纵七横4.我国现行标准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等级。 A 三个 B 两个 C 六个 D 五个5.根据现行标准规定,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 B 25000~55000辆 C 45000~80000辆 D 60000~100000辆 6.根据现行标准规定,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 B 5000~15000辆 C 45000~80000辆 D 60000~100000辆 7.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30年8.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30年9.高速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 B 10km C 15km D 20km 10.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 B 10km C 15km D 20km 13.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一般采用()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 A 第1位 B 第10位 C第30位 D 第50位14.在线形设计时,车座数小于或等于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车辆折算系数为()。 A 0.5 B 1.0 C 1.5 D 2.0 15.()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 A 滚动阻力系数 B横向附着系数 C 纵向附着系数 D 汽车的回转质量换算系数16.在所有汽车行驶阻力中,与行车速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滚动阻力 B 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 D 惯性阻力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性。 12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什么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量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答卷及详解 一.填空题:21分 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2.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3.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车、鞍式车三类。 4.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6.道路建筑限界由净空和净高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 1.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 2.城市道路:在城市围,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 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 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判断题:12分 1.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2.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4.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5.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进行。(√) 6.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7.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8.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9.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10.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线形一样,设计不当时,也会出现断背曲线。(√) 11.路线偏角小于7。时,应对平曲线长度严格控制。(√) 12.平曲线半径越大,要求缓和曲线长度越长。(√) 四.问答题:15分 1.公路如何分级、 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 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我国《规》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 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公路的超高设置有哪些方式? 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 2. 绕中轴旋转 3.绕边轴旋转 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4.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 5.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侧加宽。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部分) 第一章 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 答: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 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 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 答:四种基本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特点:p19 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内容:p24 第二章 计算题:p48 第三章 1.道路最大纵坡是如何确定的? 答: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考虑因素:汽车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及运营的经济等。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1% ;高速公路:最大纵坡可上调1%(特殊情况);海拔2000m以上,四级公路最大纵坡8% ;大中桥上最大纵坡4% ;桥头引道最大纵坡5% ;隧道内最大纵坡3% ;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时:平原微丘2~3%;山岭重丘4~5% 2.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 答:限制平均纵坡是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保证车辆安全顺适行驶。限制合成坡度可以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3.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如何设置? 答:在公路纵坡段较大的路段,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较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小快车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为消除不利影响,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设置包括:横断面组成、横坡度、平面布置与长度 4.避险车道的作用及其组成是什么? 答:作用:一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二是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不应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和装载货物严重散落的现象。 组成: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辅助设施 5.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答:1.拉坡前准备工作(绘制纵、横断面图)2.标注控制点位置(高程控制点,经济点)3.试坡(用直线通过高程控制点,穿过一系列经济点重心位置)4.调整(根据规范和选线意图进行微调)5.核对6.定坡 6.计算题:p83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A.年平均日交通量 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A.设计车辆 B.交通 量 C.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B)进行。 A.外侧 B.内 侧C.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A.停车视距 B.会车视 距C.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B)。 A.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 转 C.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A.3% B.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C)。 A.二次抛物线 B.高次抛物 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A.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行驶。 A.加速

速 C.减速 D.无法确 定 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A)。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土石方填挖平 衡 C.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A)。 A.经济运距 B.平均运 距 C.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B)。 A.1:100 B.1:20 0 C.1:500 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C)。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 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C)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 长 C.外距 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B)。 A.竣工决算 B.施工图预 算 C.设计概算 18、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 链57.94m,一处短链43.36m,则该路线总长(A)。 A.26029.16m B.2738 0m C.26000m 19、当平曲线半径小于(B)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一般最小半径 B.不设超高最小半 径 C.极限最小半径 20、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C)。 A.平面、纵面综合设计成果 B.纵、横面综合设计成果 C.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二、三级公路以延

道路勘测设计 期末试题及答案_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答卷及详解 一.填空题:21分 1. 高速公路为 全封闭 、全立交 并 全部控制出入 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 、六车道 和 八车道 三种。 2.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 方格网式 、放射式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 3.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 小客车 、载重车 、鞍式车 三类。 4. 道路平面线形是由 直线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回头展线 和 螺旋展线 三种。 6. 道路建筑限界由 净空 和 净高 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 1.S 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 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回旋参数 :、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 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 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判断题:12分 1. 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 ) 2.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 ) 3. 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 √ ) 4. 对于半径大于250m 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 ) 5. 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内进行。( √ ) 6. 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 ) 7. 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 ) 8. 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 ) 9. 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 ) 10. 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线形一样,设计不当时,也会出现断背曲线。( √ ) 11. 路线偏角小于7。时,应对平曲线长度严格控制。( √ ) 12. 平曲线半径越大,要求缓和曲线长度越长。( √ ) 四.问答题:15分 1.公路如何分级、 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 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 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公路的超高设置有哪些方式 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 2. 绕中轴旋转 3.绕边轴旋转 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 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4.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 5.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轴距越大,加宽值就越大。加宽值还与车速有关。 五.计算题:36分 1.(9‘)山岭区某四级公路上有一平曲线,R=15m 。路拱横坡3 %。⑴如要求保证横向力系数≯,试求超高横坡度i 超应为多少⑵如最大超高取i 超=,试问汽车通过此弯道时需要限制的车速多少 ⑶该弯道处的超高缓和长度应为多少 1) 06.015.015 127201272 2=-?=-=u R V i 2) 9.20)08.015.0(15127)(127=+??=+= i u R V 3) P B L i c ??= 2.(10‘)某桥头变坡点处桩号为K4十950,设计标高为120.78m ,i 1= %,桥上为平坡,桥头端点的桩号为K5十043,要求竖曲线不上桥.并保证有15m 的直坡段,试问竖曲线半径选在什么范围内试设计一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并计算K5+030处设计标高. 解:由题意得:T = 93-15=78 w= 竖曲线为凸曲线 则L=156 反算得 R=156/=4457m 取R=4000 m 则T=Rw/2=70 m E =T 2 /2R =0.6125m 则K4+930的设计高程为:H=× – 502/8000 = = 119.77 m 3.(6‘)某平原区三级公路,路基宽为8.5m,路线交点受一建筑物限制,已定转角为α=47°24′,交点至建筑物距离实测为16.5m,初定该处填挖为0,边沟顶宽为1.75m,加宽暂定为1.0m,试问:不拆除建筑物的条件下能设多大的平曲线半径(假设不考虑设置缓和曲线) 解:10312447sec 175.12/5.85.161sec '0≈----=-=αE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