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园林设计说明书

一、现状分析

二、设计依据

三、指导思想

四、总体特色

五、种植特色

六、具体景观分析

七、投资造价估算

举例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

一、项目概况

1、区位

2、基地现状

3、设计范围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构架

1、指导思想

2、设计原则

3、设计理念

四、设计布局

五、种植设计

1、设计原则

2、具体设计

3、树种选择

六、照明设计

七、景观小品设计

八、无障碍设计

九、设施布置

第二部分车站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

一、存在问题

二、沿街建筑分类

三、整治对策

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

2、在建建筑的整治

3、未建空地的整治

4、需改建旧宅地块的整治

第三部分

附件:温州市规划局关于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附图

1、总平面彩图1:1000 15 铺地设计详图

2、总平面图1:1000 16-21 环境小品设计详图

3、分析图1:2000 22 市府路口景观效果图

4、道路断面1:200 23 城南大道路口景观效果图

5、沿街立面1:200

6-9 节点详图1:500

10-13 绿化详图1:500

14 隔离带设计

第一部分

苏宁电器前区景观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区位:温江区苏宁电器位于温江城市中心,柳城镇南大街十字口金江大厦。十字交叉路口旁,交通便捷。

3.设计范围:本次景观设计范围为苏宁电器前,面积为一百多个平方。道路红线,以及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用地。设计重点在从人行道至建筑物临街面。

二、设计依据

1、《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

2、《温江区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5、开发和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地形图、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构架

1、指导思想

(1)景观设计与沿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考虑本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其街景在

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并与周边环境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

(2)与沿街建筑性质、功能结合。

(3)构筑完整的道路景观小品(包括标志牌、灯具、座椅、花坛、等)系统。

(4)设计中力求体现温江现代城市特色及历史文脉。

2、设计原则

(1)整体性:注重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总体上简洁明快、局部设计在遵循整体风格统

一的基础上求变化。

(2)舒适性: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整体上采用大色块的设计手法,减少跳

跃感;细部处理则提供适宜人体尺度、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及材质和形式的变化。

(3)适用性:为周边建筑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如商业建筑入口和交叉口处的广场及开放

场地;并结合功能性小品的布置,如健身器材、座凳等,使道路环境不仅可观且可使用。

(4)空间感:根据现有的基地形态,以“收放结合”的平面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的景观元

素(包括绿化、灯具、亭等),塑造道路环境的多元空间感。

(5)视觉化:充分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类元素,在构图、材料、质感、植物形态及色彩、平

面等各个方面相配合,强化车行和步行过程中的视觉美感。

3、设计理念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

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四、设计布局

本方案的设计布局可以归纳为:一轴、一心、四块。

一轴:及贯穿全体的景观中心轴。以本轴串联各节点及其它景观,使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风格上的统

一。

一心:指中心点,位于景观的中心点,起到主宰和统一的作用。

四段:呈现在中心点的四周,围绕中心体现局部统一过渡式变化。

五、种植设计

1、设计原则

(1)体现温州市的地域特征,重点部位栽植温州市市树榕树和市花茶花。

(2)体现城市的新时代特征;植物以对称和几何形式排列具有时代风格、表现出富有节奏

感的现代城市韵律。将生态设计理念运用其中也是现代设计的理念。

(3)与景观总体布局、特性呼应:针对不同形式和功能的空间布置相应的植物及植物组

团。

2、具体设计

(1)规则式和自然式结合:道路两侧和局部开阔场地采用规则树形或图案形式的花坛、灌

木种植带、地被植物等,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城市特征;而大面积绿地和部分休憩空间采用自然式手法,可营造一种“城市丛林”的生态景观效果。

(2)多层次绿化:充分满足人们在空间上对“绿色”的需求,在低层、中层、高层采用立

体化植物配置。植物形式可采用孤植、丛植、群植配合各种盆栽,尽可能做到灵活多变、层次丰富。

(3)线形绿化:直线、流线型的植物种植在空间上产生纵深感以及通过强烈的图案特征、

强化视觉感受。

3、树种选择:

行道树:鹅掌楸、香樟

机非隔离带:灌木:红叶小檗、金叶小蜡、杜鹃、瓜子花杨

色叶灌木:茶花、红花檵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金叶小蜡、杜鹃

两侧绿地:乔木:榕树、七叶树、杜英、青冈枥、橲树、合欢、银杏等

灌木:茶花、桂花、紫薇、海棠、榆叶梅、紫叶李、腊梅、罗汉松、金叶小蜡、红叶小檗、石榴等

六、照明设计

1、高、中、低结合:草坪灯,庭园灯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道路两侧人行步道、和

休憩空间采用中等高度照明;人流密集空间,如小广场、车行道两侧,采用体型高大、照明范围广的灯具。

2、明暗结合:主要配合各处空间的环境氛围,明亮的灯光用于人流集中、行动活跃的场

合,幽暗的灯光可创造安静的氛围。

3、灯具造型富有特色。灯具造型配合不同功能形式的空间,道路两侧主要采用简洁明快

的形式,部分开放空间也可配合气氛采用古典或日本风格的灯具,在白天也有景观效果.

七、景观小品设计

形式明快、轻盈、富有动感,一部分可移动。包括:花钵、卖亭、电话亭、垃圾筒、瀑布水池、广告牌、休憩亭、树箱等景观设施;雕塑、花坛、景墙、景观立柱、水幕墙等景观构筑物。

八、无障碍设计:按照规范连通,沿人行道设置一条连续的盲道。

九、设施布置:

包括路灯、指示牌、消防栓、邮政信箱、电话亭、垃圾箱、候车亭、书报亭、坐凳、自动售货机、移动式公厕等。

1、相邻垃圾箱间距50m-80m。

2、相邻公厕间距400m-500m

3、相邻消防栓间距100m-200m

4、相邻电话亭间距100m-150m

十二、经济技术指标

设计总用地:100%

铺装地:52046平方米25.4%

绿化:70534平方米34.4%

道路:24681平方米12.0%

水体:57913平方米28.2%

附: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

车站大道建筑沿街立面整治

第二部分

车站大道建筑沿街立面整治

一、存在问题

车站大道做为温州市的一条迎宾大道,南起疏港公路,北接江滨路,交通功能十分重要,同

时,车站大道是外地客人来温参观的必经之路,是展现温州城市面貌的主要窗口。目前车站大道沿

街立面现状存在的环境景观问题,简单归结有以下四点:

1、沿街建筑形式与色彩杂乱无章,没有个性特色。城市街道与建筑不协调,没有给人以和谐

明朗形象;

2、道路两侧的施工工地围墙多为没有修饰的实墙,墙上广告随意乱贴;

3、街道的环境设施、小品、候车廊和绿化配置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道路上空

各种线缆横七竖八,各种招牌、广告牌、霓虹灯也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给人杂乱的感觉;

4、建筑立面上的防盗窗,外挂式的空调机严重破坏街道景观的整体效果。

二、沿街建筑分类

根据沿街建筑用地功能与使用情况分为四大类:1、已建成建筑;2、在建建筑;3、未建的空地;

4、需改建的旧房。

三、整治对策

根据凯文•林奇(Kevinlynch)首先提出的城市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活力性、感觉性、适合性、接近性、管理性”五种性能,结合车站大道的自身特点,在车站大道的立面整治规划设计中,我们提

出以下整治措施:

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

(1)、文化、标志性建筑:

一、墙面清洗。

二、墙体屋面上不准设广告牌店招,设彩色泛光灯,珠灯等烘托轮廓线,特例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后

只能设在三层以下适当的位置。

三、防盗窗、室外机全部拆除,建议设中央空调。

(2)、办公楼:

一、墙面清洗。

二、灯光突出轮廓线。

三、墙体上不准设单位名称标志,单体名称应集中设置在主楼入口处。

四、大楼名称(唯一)经主管部门同意设在适当位置。

五、防盗窗、室外机只能设在背面,建议设集中空调。

(3)、商住楼:

一、墙面清洗

二、原则上灯光只能设在一层、二层商业建筑部分,住宅楼原则不设灯光,保证住宅私密性和舒适感。商业性质的裙房可设霓虹灯。

三、店招设在裙房以下,经专业设计、并经主管部门审批方可设置。

四、室外机设建筑背立面,公共部分建议设中央空调。

五、住宅空调室外机宜设在沿街视线外的侧立面,或背立面,正立面不准设置,空调室外机位置选定时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2、正在建建筑的整治

(1)工地沿街侧设防护棚进行封闭施工,棚外可设公益性广告。

(2)施工围墙可以作一些处理,比如设置一些爬藤植物、公益广告、艺术墙、陈列廊等。

3、未建的空地的整治:

红线外30米内设置绿化或广场,以花坛、草皮、铺砖点缀,设置乔木或巨型灯箱广告。

4、需改建旧宅地块整治:

红线外8-10米内设置绿化或小品,设围墙或绿篱改善立面景观。

第三部分

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近几年我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车站大道作为我市新建

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南抵温州火车站北达江滨路,是一条重要的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景观大道,随着道路的建成,两旁的建设项目也纷纷上马,90年至今建成的项目就有温州科技文化中心等25 个,己批在建或未建的项目有12个,但目前道路两侧尚有部分旧房尚未改建,以及一些广告无序摆放,商铺占经营,违章棚屋的搭建施工场地脏乱都严重影响了该路的景观。加强道路景观整治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由于该路绿化规划及夜景灯光规划己专题委托设计,该两部分内容不再列入本次整治范

围。

一、现状

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

A类:新建地块: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

B类: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己拆迁的空地,

场地内较脏乱。在建地块部分基地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

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地外观不整洁。

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一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好,但外表陈;日,部分建

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

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

一类为旧房:相当杂乱,破旧。

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

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

道路红线内:存在部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被临时绿化占

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二、整治措施:

1、对道路两侧地块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A类:基本维持现状,对建筑沿街立面广告。灯箱、空调机位进行统一规划。

B类:规定设围墙,沿街施工围墙一律退红线0.5米,各道路交叉口根据不同情况再后退,

统一围墙形式,封闭施工,施工期间不得占道。

C类:重点整治建筑外立面,根据各基地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这类建筑基本集中在

黎明立交桥以北,外墙面可采用贴面或粉刷,设计统一的窗框、檐口、窗玻璃。底层商铺要统一雨蓬、店招、隔墙等,拆除各式防盗窗罩。

D类:道路红线以外10米统一拆除,根据不同情况,设绿化或临时商铺,后面用围墙或绿化

广告遮挡。

2、道路红线内架空杆线统一埋入地下,修缮破损的公交港湾站,清理绿化带,部分人行道

因路旁建设未建成可维持现状绿化,但人流较多的地段应恢复人行功能。

3、几个重要节点的处理

①黎明立交桥:重点在于清理环境,整治中心绿地,西北角公交一气用地前铺设人行

道,围墙退红线5米,增加绿化。

②与学院路交叉口:建行大厦车站大道3#一3地块施工围墙应退红线2米,中行大厦影响

城市景观,需立即采取措施给予拆除,文化广场根据规划尽快实施。改善夜晚交叉口照明。

③与城南大道交叉口:西南、东北两首立交控制范围内拆除红线外50米内;日房,后面利

用围墙和广告牌遮档。前面设花坛。休闲绿地。供行人休慈。观赏,要求设计应配合环境。可参照东南首时代广场前的作法。

④与疏港公路“T”型交叉口,按规划红线外留出30米设广场、绿化、铺砖、设乔木,大

型灯箱广告遮挡后面的空地。

4、其它:

沿街结合大型公建设置阅报栏,如科技文化中心。匝海科技大厦,火车站站前广场。

对户外广告规划要求如下:

高层建筑可在裙房处设广告,但不得设置条幅广告,主体建筑屋顶不允许设广告。

希望这篇文章有你能够借鉴的地方

设计说明

项目简介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心区,地处三江交汇处,在世界双遗产乐山大佛对

面。改造主体及周边地区整体占地十余亩。项目整体位于城市重要地带,其整体

及长远影响十分深远。

计划目标

依据项目报告的发展方向评估,此项目主要定位取向是针对市区发展要求改造成

为城市中心区的市政广场。根据其规模,旅游形态与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设

计,并充分考虑配合城市环境利用与保护。使其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市政形象广

场,以增进地方繁荣,发展旅游业,同时提供市民生活休憩的场所。因此在设计

规划时,拟定下列目标: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地方人文特色,用设计规划手段来配合特殊地域环境。

2.提供高品质的都市开放空间,并预留未来朝国际化发展的设计空间。

3.配合物理条件,采用合理且可行性高的绿化栽植方式。

4.全面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进行整体的规划设

计。

设计理念

“山好、水耗、人更好”——成为了本设计贯穿整体的中心思想,并通过材质与设计表达方式的变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进行了抽象化的暗喻。

这一整体理念是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及文化特征而提出的。

“山好”——是指峨嵋山以及河对岸的绵绵山峦。(漫漫地和岸观景步道可饱览群山)

“水好”——是指地处三江交汇。(在中心区设计了一注水雕塑)

“人更好”——是指当地民风淳朴,更是自古人才辈出,如:郭沫若等。(设计中有一个小型的纪念广场。

此广场是一个开放性的市政广场,由于旁边即将建设乐山市的标志性建筑,而且

要求广场与其构成一个整体,并与步行街相融。故规划范围内,在提供基本设施

及公共设备的同时,还兼顾考虑可以继续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建设。规划设计

之初,以安全自然为主,提供堤岸景观的设计理念,除自然景观的设计手法外,

结构安全更是主要考虑的因数。堤岸结构的材质以钢筋混凝土为结构基础。以提

高安全与使用年限,并以自然石材等为装饰材料,融合于自然景观中。此广场规

划设计共分为5大区:中心广场区;郭沫若纪念广场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观佛休闲广场区。

功能分区

1.中心广场区:

本区是位于全区中心的上举式广场,面向步行街以及市政建筑。半圆形的广场加

上圆形的水池构成了中心广场。广场铺地花纹采取流线型,体现“水”的动感,暗喻五行中的“水”。三层台阶构成了高举式的广场,台阶处点状布置绿化丛,将原

本一段弧长较长的圆弧台阶划分为几个部分,并且使广场形式更具有围合性,且

更加生动。本区给人感觉整体气势庞大,视野开阔,有利于观景,可以把江对面

的美景尽收眼底。

2.郭沫若纪念广场区:

此区为纪念性广场,功能上除了“纪念”外,在铺地上,以材质及色彩变化暗喻五行中的“土”。此为强调其纪念性广场设计为为下沉式广场,下沉部分一直延伸到

沿江小道。既达到了整体性,又有了一定的道路穿插关系。靠近中心广场处有一

小型暂缓空间,既遵循了空间大小变化又使游人的视线有一个稍微停顿的感觉。

整体铺地上,利用材质色彩的不同,暗喻五行中的“火”。

3.老人活动区:

此区专为老人设计,提供老人活动的场所,且临江较近,环境比较优雅,使老人

晨练,休息,遛鸟的最佳去处。老人活动中心于中心广场紧紧相连,主要是考虑

到可以将功能结合起来,这样包括中心广场在内,均可以作为老人活动的场所,

活动范围比较集中。

4.儿童活动区:

中心铺地采用木质地板,并以卵石包边。中心设置主体娱乐设施,周边点状布置

辅助性娱乐设施,有主有次。临江一角9棵植物的分布形成了一个正方形的区域,下以卵石铺地,可供孩童玩耍。打破了广场从平面上看弧线过多,过于圆滑的线面。从而在平面上有方有原。中心的木质地板暗喻五行中的“木”。

5.观佛休闲广场区:

此区主要在功能上强调了一个“佛”字。故在铺地的设计上,采用莲花台式的花

纹形式,并且以金属铜条包边,暗喻五行中的“金”,此广场为上举式广场,上举

部分延伸到沿江小道,并与临江平台连接起来,弥补了地势过低的不足。

本设计力图使整体环境规划设计从理念上就有别于其他同类广场。整体形式

上体现广场的开阔性。两个上举广场,一个下沉广场,高低起伏,富有变化。在

平面布局上强调了铺地的变化,穿插性以及道路的延续性。色彩和材质上的变化

使几个主要分区巧妙的从“金”过渡到“土”。整个广场在绿化方面,少量布置高大的树木,其目的是能让对面的好山好水不至于受到实现上的阻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