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不能站稳,或兼见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滑。

2、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证):眩晕目花,或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弱。

4、痰浊内蕴证(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胸闷恶心),纳呆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脉濡滑)。

5、瘀血阻络证: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者可闭圉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当患者出现头胀,面赤头痛,肢麻震颤,甚则昏倒时,警惕发生中风的可能。

4、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四)饮食护理

1、肝阳上亢型饮食宜请谈,低盐素食为佳。

2、气血亏虚型饮食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

3、肾精不足型饮食调养:偏肾阴虚者,食疗宜平肝疏风,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肾阳虚者,以补肾助阳为主,忌食生冷。

4、痰浊内蕴型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以防助湿生痰。

(五)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中脘、内关穴位。

3、情志护理是肝阳上亢型的重要护理措施,故要耐心劝慰患者,勿急勿躁。

4、气血亏虚者灸气海、足三里等穴,以健脾补气养血。

5、肾精不足型,肾藏精,肾劳精损,应慎房事,劳逸结合。

6、痰浊内蕴者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物。

7、瘀血阻络型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脑失所养,故应注意休息。

三、健康指导

(一)慎起居,注意劳逸结合,脑力、体力均不可过度劳累,切忌纵欲过度。避免突然或强力的头部运动,可减少眩晕的发生。眩晕病人恢复后不宜高空作业,避免游泳,乘船及各种旋转大的动作。锻炼身体,可做气功,太极拳等。

(二)饮食宜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和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戒烟酒。

食疗方:

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1、鲜芹菜汁1、阵压茶

气血亏虚型:1、薏米粥2、莲子红枣粥。

肾精不足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证):

偏肾阴虚者1、蜂蜜茶2、首乌大枣粥

偏肾阳虚者1、胡桃仁粥2、枸杞羊肉粥

痰浊内蕴型(痰瘀阻窍证):1、橙饼2、糖渍金橘

(三)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防止七情刺激。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头部按摩:干梳头50次。

2、艾灸疗法,取足三里、绝骨等穴,每次取一穴,双侧灸20分钟,两穴交替。

3、穴位敷贴(预防晕车):一元硬币大小生姜片贴于肚脐,双侧内关。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不能站稳,或兼见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滑。 2、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证):眩晕目花,或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弱。

4、痰浊内蕴证(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胸闷恶心),纳呆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脉濡滑)。 5、瘀血阻络证: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者可闭圉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当患者出现头胀,面赤头痛,肢麻震颤,甚则昏倒时,警惕发生中风的可能。 4、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 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 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 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 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 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 ⑦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精选-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

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3)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迷路病(美尼尔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各类原因的贫血等疾病, 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即为高血压。 一、观察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温湿度适宜的诊疗环境,衣服整洁宽松。 2、休息: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参加工作,但不要过度疲劳,坚持适当锻炼,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激动,消除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肾、脑病时应卧床休息。 3、预防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 4、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以减轻体重。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控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服用排钾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磨菇、香蕉、橘子等。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每日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三)急救与护理 1、高血压危象: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寒冷等诱因作用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影响重要器官血液供应而出现危急症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征象。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不能站稳,或兼见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滑。 2、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证):眩晕目花,或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弱。

4、痰浊内蕴证(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胸闷恶心),纳呆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脉濡滑)。 5、瘀血阻络证: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者可闭圉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当患者出现头胀,面赤头痛,肢麻震颤,甚则昏倒时,警惕发生中风的可能。 4、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眩晕病中医护理查房

日期:下午15:00 地点:心病二科病房 主持人:*** 参加人员:***护士长、心病二科全体护理人员 入院诊断:眩晕病 患者姓名:吴行斐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158776 护理级别:二级 查房类型:个案临床√教学 护士长:吴老师您好,今天下午我们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护理查房,谢谢您的配合。今天,我们要查的是12床吴行斐,眩晕病,头晕头胀10余年,目的是针对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护并进行健康指导。首先请***护师进行病情介绍。 ***:12床吴行斐女57岁,因头晕头胀10年,加重伴呕吐2天诊断为眩晕病于2015年6月8日收入院,入院时T:℃HR:88 次/分R:20 次/分BP :160/90mmHg。患者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最高血压达220/130mmHg,有头晕,头胀发作,服用降压药物不规律,近来血压控制不稳定,2天前上症加重并有眩晕耳鸣,头痛且胀,胸闷,呕吐痰涎,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今下午14:00 T:℃HR:78 次/分R:18 次/分BP :150/85 mmHg 。辅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肌酶谱基本正常;血常规:×10^9/L,×10^12/L,

HG111g/L,;血糖:L;BNP431pg/ml。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T波改变。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舌胖,苔白腻,脉滑。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眩晕"范畴,病位在肝脾,证属痰瘀互结证。主要用药:方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予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祛痰化浊、活血通络。西医予以阿司匹林解聚、阿托伐他汀钙调脂、缬沙坦降压、环磷酸腺苷葡胺改善心脑供血及代谢等对症治疗。患者口淡食少,夜寐不安,二便调。 现存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头痛与高血压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改善生活行为以及服用降压药物的相关知识,缺乏自我监测 血压的知识 3、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改变有关 4、有跌倒/坠床的危险:与眩晕有关。 护理措施 1.舒适的改变: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眩晕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 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6、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②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和调整血压。 ⑤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 (2)压疮 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压疮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指导患者缓解或移除压力源。 ③避免出现剪切力。 ④减轻皮肤摩擦,不要硬拉硬拽患者。 ⑤皮肤护理:保护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干燥,提供足够的营养。 (3)呕吐 ①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防发生窒息。 ②患者呕吐完毕后及时处理呕吐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③护士对呕吐患者予以同情、安慰,并及时提供热情帮助。 ④根据病情及医嘱,可给予患者止吐剂、解痉剂、镇静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止吐。 ⑤呕吐停止后,应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证 (1)保持稳定情绪,使其心情舒畅。 (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刺激。

眩晕病中医护理查房

心病二科病房护理业务查房 日期:2015.6.10 下午15:00 地点:心病二科病房 主持人:*** 参加人员:***护士长、心病二科全体护理人员 入院诊断:眩晕病 患者姓名:吴行斐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158776 护理级别:二级 查房类型:个案临床√教学 护士长:吴老师您好,今天下午我们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护理查房,谢谢您的配合。今天,我们要查的是12床吴行斐,眩晕病,头晕头胀10余年,目的是针对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护并进行健康指导。首先请***护师进行病情介绍。 ***:12床吴行斐女57岁,因头晕头胀10年,加重伴呕吐2天诊断为眩晕病于2015年6月8日收入院,入院时T:36.7℃HR:88次/分R:20次/分BP:160/90mmHg。患者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最高血压达220/130mmHg,有头晕,头胀发作,服用降压药物不规律,近来血压控制不稳定,2天前上症加重并有眩晕耳鸣,头痛且胀,胸闷,呕吐痰涎,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今下午14:00T:36.5℃HR:78次/分R:18次/分BP:150/85mmHg。辅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肌酶谱基本正常;血常规:WBC7.35×10^9/L,RBC3.89×10^12/L,HG111g/L,;血糖:6.96mmol/L;BNP431pg/ml。心

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T波改变。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舌胖,苔白腻,脉滑。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眩晕"范畴,病位在肝脾,证属痰瘀互结证。主要用药:方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予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祛痰化浊、活血通络。西医予以阿司匹林解聚、阿托伐他汀钙调脂、缬沙坦降压、环磷酸腺苷葡胺改善心脑供血及代谢等对症治疗。患者口淡食少,夜寐不安,二便调。 现存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头痛与高血压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改善生活行为以及服用降压药物的相关知识,缺乏自我监测 血压的知识 3、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改变有关 4、有跌倒/坠床的危险:与眩晕有关。 护理措施 1.舒适的改变: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 眩晕就是患者得自觉症状。眩就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就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得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迷路病(美尼尔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各类原因得贫血等疾病, 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就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综合征,患者在未服抗高血压药得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时,即为高血压。 一、观察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温湿度适宜得诊疗环境,衣服整洁宽松。 2、休息: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参加工作,但不要过度疲劳,坚持适当锻炼,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要保证充足得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激动,消除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肾、脑病时应卧床休息、 3、预防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与控制高血压得危险因素,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 4、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以减轻体重。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控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胆固醇含量高得食物,对服用排钾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含钾高得食物,如磨菇、香蕉、橘子等、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对血压持续增高得患者,每日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得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得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得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得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三)急救与护理 1、高血压危象: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寒冷等诱因作用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影响重要器官血液供应而出现危急症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征象、 (1)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卧位,给予吸氧。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 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 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刻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靜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 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存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眩晕病中医护理查房

心病二科病房护理业务查房 日期:2015.6.10?下午15:00 地点:心病二科病房 主持人:*** 参加人员:***护士长、心病二科全体护理人员 入院诊断:眩晕病 患者姓名:吴行斐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158776护理级别:二级 查房类型:个案临床√教学 护士长:吴老师您好,今天下午我们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护理查房,谢谢您的配合。今天,我们要查的是12床吴行斐,眩晕病,头晕头胀10余年,目的是针对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护并进行健康指导。首先请***护师进行病情介绍。 ***:12床吴行斐女57岁,因头晕头胀10年,加重伴呕吐2天诊断为眩晕病于2015年6月8日收入院,入院时T:36.7℃:88 次/分R:20 次/分:160/90。患者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最高血压达220/130,有头晕,头胀发作,服用降压药物不规律,近来血压控制不稳定,2天前上症加重并有眩晕耳鸣,头痛且胀,胸闷,呕吐痰涎,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今下午14:00T:36.5℃:78 次/分R: 18 次/分:150/85。辅助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血脂、心肌酶谱基本正常;血常规:7.35×10^9,3.89×10^12,111,;血糖:6.96431。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T波改变。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舌胖,苔白腻,脉滑。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眩晕"范畴,病位在肝脾,证属痰瘀互结证。主要用药:方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予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祛痰化浊、活血通络。西医予以阿司匹林解聚、阿托伐他汀钙调脂、缬沙坦降压、环磷酸腺苷葡胺改善心脑供血及代谢等对症治疗。患者口淡食少,夜寐不安,二便调。 现存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头痛与高血压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改善生活行为以及服用降压药物的相关知识,缺乏自我监测 血压的知识 3、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改变有关 4、有跌倒/坠床的危险:与眩晕有关。 护理措施 1.舒适的改变: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精华】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骞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叶.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与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6、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②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与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与调整血压。 ⑤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 (2)压疮 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压疮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指导患者缓解或移除压力源。 ③避免出现剪切力。 ④减轻皮肤摩擦,不要硬拉硬拽患者。 ⑤皮肤护理:保护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干燥,提供足够的营养。 (3)呕吐 ①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防发生窒息。 ②患者呕吐完毕后及时处理呕吐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③护士对呕吐患者予以同情、安慰,并及时提供热情帮助。 ④根据病情及医嘱,可给予患者止吐剂、解痉剂、镇静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止吐。 ⑤呕吐停止后,应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三、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证 (1)保持稳定情绪,使其心情舒畅。 (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与,避免噪音刺激。 (3)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油腻及过咸之品。 (4)按摩风池、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缓解眩晕。 (5)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头晕眩晕护理常规

头晕眩晕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及本次发病情况。 2.评估头晕眩晕伴随症状,有无全身疾病,发作时有无自主神经症状。 3.观察眩晕发生的诱因、持续时间、与头位改变的关系。 4.了解前庭功能检查、CT、MRI 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恶心、呕吐等,定时测量血压、脉搏。 3.发作时尽量卧位,避免搬动,保持安静。改变体位,尤其是转动头部时,动作不宜过急,幅度不要太大。 4.遵医嘱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戒烟酒。BPPV 复位前禁食6小时。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吸氧。有呕吐时,注意将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 6.遵医嘱用药,必要时肌注抗晕止吐药,停止手法复位。 7.BPPV复位前向患者解释复位过程中出现眩晕是正常反应,且持续时间很短。复位过程中防跌倒、坠床,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

8.BPPV 复位后 24小时内不要剧烈活动头部,夜间取平卧位睡眠。48小时内避免患侧卧位和剧烈快速的头部活动,转身时注意头身同步转动,避免低头或仰头动作,必要时颈托固定。 9.向眩晕患者家属提供安全教育和前庭功能锻炼指导及效果评估。 10.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感。 三、健康教育 1.介绍发病机制、复位治疗的原理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以解除患者恐惧心理。 2.头晕眩晕与情绪因素有较大关系,应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 3.复位后避免颈部按摩、拔牙、跳绳等头颈部剧烈刺激,保证充足睡眠。 4.禁烟、限酒,饮食起居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5.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反复发作的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6.注意保暖,适当体育锻炼,避免游泳、坐船及各种旋转性动作和游戏,不从事高空作业。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态平和,发现不良行为时,及时予以指导。 2.饮食起居是否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 3.是否遵医嘱正确服药。

溶栓护理常规

十七、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溶栓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不宜过早离床,1W内不 可过多活动,1W后鼓励患者功能锻炼。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不能自口 进食者,胃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3d后给予鼻饲,每天注入足 量的水份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鱼汤等,防误吸。 3、溶栓后导尿管、动脉测压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尽量减少肌肉、 动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注意注射部位有无 发红、疼痛,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肌力、语言功能等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及 病情进展。 2、血压监测:15分钟/次ⅹ2小时,30分钟/次ⅹ4小时,60分钟/次ⅹ18小 时。 3、脉搏、呼吸监测:1小时/次ⅹ12小时,2小时/次ⅹ12小时。 4、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估) 5、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⑴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等。 ⑵消化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⑶泌尿系统:血尿 ⑷颅内出血(脑实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改变、血 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肌无力加重等,头颅CT检查(用药24小时后复查)。 ⑸并发症观察:再灌注损伤(脑水肿)、血管再闭塞等。 ⑹其他:有无药物过敏、腹痛、四肢疼痛肿胀等。 四、用药护理: 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3小时内) ⑴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⑵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黑 便等,阿司匹林有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3、应用降压药物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使用脱水剂者,掌握给药速度,观察尿量、尿色及肾功能。如20%甘露醇 125-250ml应在15-30分钟内滴完,甘油果糖250ml滴注1-1.5小时。 五、症状护理: 1、神志不清或者躁动者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存在不同程度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如采用舌唇运动、发 音训练、减慢语速等方法,以恢复患者语言功能。 3、对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元整洁、应用气 垫床、保持肢体良姿位等措施,预防压疮。 六、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 七、心理护理: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向患者 和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和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和家属识别脑梗死早期症状:手指麻木无力、流涎、眩晕、步态 不稳等,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的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争取在3-4.5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 2、溶栓早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 3、教会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方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规教程文件

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 规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 胫酸膝软与足跟痛,耳鸣或耳聋, 心悸或气短, 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 二) 痰瘀互结证: 头如裹,胸闷, 呕吐痰涎, 胸痛( 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 脉络瘀血, 皮下瘀斑, 肢体麻木或偏瘫, 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 脉涩、 ( 三) 肝火亢盛证: 眩晕,头痛, 急躁易怒, 面红, 目赤, 口干, 口苦, 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脉弦数。 ( 四) 阴虚阳亢证: 腰酸, 膝软,五心烦热,心悸, 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 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 防止跌倒, 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 避免声光刺激。2。观察眩晕发作得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 要立即报告医师, 并做好抢救准备。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5。遵医嘱穴位按摩, 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

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 分钟,每晚睡前1次。 6. 中药泡足, 根据不同证型, 选用相应中药制剂, 每日1 次。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 可选择得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 二) 头痛1。观察头痛得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 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 必要时有人扶持。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 遵医嘱穴位按摩, 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6。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 次,双耳交替。7。遵医嘱穴位贴敷: 贴敷两侧太阳穴。8、目赤心烦、头痛者, 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三)心悸气短 1. 观察心悸发作就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 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 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 应有专人陪伴, 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4. 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 遵医嘱穴位按摩: 可选择内关、通里, 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 四) 呕吐痰涎1. 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 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 可按揉双侧内关、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⑦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

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③嘱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药物,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擅自增减剂量或药物会引起血压波动,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甚至诱发其他病症。④中药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⑤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7.遵医嘱给予中医特色疗法护治:①针刺法:主穴太冲、风池、血海。肝郁火旺者配阳陵泉、昆仑;阴虚阳亢者配太溪、三阴交、太阳穴;痰瘀互结者配阴陵泉、丰隆、头维;气血亏虚者配足三里、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