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_王小万

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_王小万
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_王小万

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

王小万1,刘丽杭2

(11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1中南大学行政与政治管理院,湖南长沙410078) [摘要]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是近20年来国际卫生服务研究领域中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卫生服务研究模式。该模式主要运用于研究分析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与医疗费用等的相关因素。目前该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与医疗费用等各特殊人群的卫生服务研究。本文系统介绍了这一模式的完善过程,这对促进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卫生服务;行为;可及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63(2003)08-0500-03

Behav iora l Model of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Wang Xiaowan,et al.//The C hinese Health Serv ice M anagement) 2003;19(8):500~502

Abstract Behavi oral model of heal th service utilization developed by Dr.Andersen has been a kind of model for health service re-search that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heal th care in recent20years.T his model mainly analyzes and studies some factors related to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and medical cost.At present,this model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health service research related to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and medical cost among special population,who are low-income population,children,women and the e-l derly and so on.T 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 ment of behavioral model of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which would be helpful for health service research in China.

Authors c addres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Zhong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Province,P.R.China.

Key Words Health service Behavioral model Accessibility

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The Behavioral Model of Health Services Use)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R.Andersen博士在1968年创立,认为一个人在决定是否利用医疗保健服务时主要受到预置(Predisposing)、能力(Enabling)、和需要(Need)三个方面的因素,预置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变量,以及医疗保健的态度与信念;能力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医疗保险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在需要(健康状况、失能或诊断)的刺激下,预置和能力因素就构成了决定人们是否寻求医疗保健服务的条件。该模式在研究分析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与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近20年来国际卫生服务研究领域中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卫生服务研究模式。目前,该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与医疗费用等特殊人群的卫生服务研究,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低收入人群、儿童、妇女、老年人、HIV阳性者以及口腔保健等领域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利用与医疗费用研究[1,2]。

Andersen博士的模式自1968年被提出,至今已约30多年的历史,并广泛地被卫生经济学家或心理学家所接受。尽管其模式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还在继续完善,但是,正是由于该模式跳出了其它模式仅以个人主观爱好为基础的理论框架,尝试以系统理论来研究可能影响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行为,兼顾了理论上的完整性和实证上的可行性,因此,该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居民求医行为与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以及医疗保险等研究领域。

在1995年,Andersen博士又对此模式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个

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对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5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6精神,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结合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改革,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在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机制。

第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以县区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县(区)、乡镇政府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各项任务。

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当地重

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设置专门

的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预案。建立县

(区)、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急

处置整体联动机制。

第三,加强乡镇和村级农村卫生人员

业务技术培训,保持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相

对稳定,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并提高

其防治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

同时,要建立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

支援农村制度,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

设备支持等,帮助农村卫生机构提高服务

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四,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

制改革,使现有的以医疗为主,逐步转化

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

保健等服务。在发挥市场机制,建设社会

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同时,建立传染病

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网络。

第五,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并将传染

病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经费列入财

政预算,保证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突发

事件应急处置的设备、设施、药械的正常

使用和储备,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

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全面提高

三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的工作效能,使具

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体系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应

有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3-06-05

(责任编辑方晓明)

#

500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第8期(总第182期)=社会医学>

回顾,将该模式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同时,还提出了该模式继续完善的方向,以进一步增加该模式的完整性,为系统研究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以及医疗保险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模式[2,3,4]。

1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

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创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模式包括了多项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居民个人因素及家庭因素,藉以了解居民与家庭为何使用医疗保健服务,同时,评价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给卫生服务的政策制订提供决策依据。但是由于因家庭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与行为习惯不同,很难设计与发展出一套合适的评价量表。因此,该模式的基本点转向了影响居民个人利用医疗保健服务因素的探索。

初期模式将影响居民利用医疗保健服务的因素初分为以下列三类:

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Characteristics):指疾病发生之前,有哪些特质的人比较倾向于使用医疗保健服务。包括三个层面:人口学特征(Demographic):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等。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如教育程度、职业类别、社经地位、宗教信仰等。健康信念(Health Beliefs):如个人对健康及健康服务的态度、价值及知识等。

能力因素(Enabling Resources):指个人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包括两个层面:居民个人与家庭资源(Personal/Family Resources):如家庭收入、存款、健康保险或是否有固定就医资源等。社会资源(Communi ty Resources):如社区医疗保健资源的多寡、医疗保健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医疗保健服务的价格、就医时间与候诊时间等。

需要因素(Need):指个人感受到某些医疗保健需要后才产生求医行为。包括两个层面:自觉健康与疾病状况(perceived):如自述身体功能障碍天数、自述病征与自评健康状况等。疾病的临床评估(Evaluated):如医护人员在临床对个人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状况的评估等。

上述三类因素的关系为倾向因素直接影响能力因素,再影响需要因素,最后影响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其关系如图1表示。

图1第一阶段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式(Andersen.1995)

在此发展阶段中,Andersen博士特别指出了模式中各个变量可改变的程度不一,它可为医疗保健政策的拟定提供参考。在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中变量的可变程度分别是:人口学特征因素变量低;社会结构因素变量低;健康信念因素变量中;能力因素变量高;需要因素变量不确定。

在1995年Andersen博士指出,倾向因素虽然并不直接影响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但却是个人是否倾向使用医疗保健服务的决定因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人具有不同的疾病型态与数量,加上社会经济地位、健康信念的差异,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行为,其中年龄与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密切相关,而种族、教育程度及职业等要素可代表生活形态和环境对居民个人寻求医疗保健的影响因素,社会结构则代表个人在社会中的状况,是处理健康问题时个人可支配资源的能力。一些研究在引用该模式进行研究时过份强调了个人需要因素是决定医疗保健服务最重要的因素,忽略了社会结构及健康信念等因素的重要性,为此,Andersen博士认为使用该模式的研究者都必须考虑个人对自己健康的感觉,以及个人是否能够将医疗保健需求转变为求医行为。

2第二阶段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

为了探索医疗保健服务资源对居民就医可及性的影响, Andersen博士将原有的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加以补充完善,加入了医疗保健制度、卫生服务利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变量,清楚地阐述了医疗保健制度对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了这一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即第一阶段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中的倾向、能力及需要因素,进一步分为可变因素与不可变因素,如能力因素可以因为医疗资源的分布与社会医疗保险的逐步实施而发生改变。

医疗保健制度:包括政策、资源及组织。政策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及教育等各方面的卫生保健计划,资源是指卫生保健系统的人力与设施的数量与分布,组织则是拥有资源的体制结构。

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按照医疗保健服务的种类、医疗保健服务的地点、求医目的及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时间间隔来加以分析。医疗保健服务的种类是指传统医疗保健与现代医疗保健,医疗保健服务地点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场所,如医院、诊所、药店等,求医目的可分为治疗型与预防保健型,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时间间隔是指求医的次数。

患者满意度:指居民接受医疗保健服务后,对医疗保健服务方式、态度与质量等方面的主观性评价,包括患者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方便性、医疗费用、质量以及医护人员的协调、礼貌即服务信息是否充分等。

此阶段的模式开始尝试以整个可能影响求医行为的系统性概念来研究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跨越了创立初期仅从居民个人行为出发的理论观点,其关系如图2所示。但是,由于该模式包含了众多的变量,因此在实证上无法以单一的研究设计来验证该模式的复杂性(Wolinsky Coe&Miller,1983)

图2第二阶段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式(Andersen.1995)

3第三阶段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

这一阶段的模式强调了医疗保健服务对维护与改善居民

#

501

#

个人健康状况的作用(循证医学的发展),以及居民个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认知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评价患者的满意度,应该改进为由居民个人自我感觉的满意度与由同行专家进行的反应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外在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该模式的逐步完善,扩展了对医疗保健行为的探索层面,除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外,还包括个人卫生习惯,如饮食、运动、自我治疗以及实际利用的医疗保健服务等。而影响医疗保健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医疗保健制度及其它的外在环境因素(如身体、政治及经济因素等),本模式多个变量的关系如图3

所示。

图3 第三阶段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式(Andersen.1995)4 第四阶段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式

该模式在近期的发展中,主要强调了医疗保健服务与医疗保健效果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在这一动态性,而且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模式中,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首先影响人口学特征,然后再间接地影响到医疗保健行为,最后影响到居民的健康状况,同时环境因素、人口学特征、医疗保健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此外,与前三期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医疗保健服务的结果将反馈地影响人口学特征中的需要因素以及医疗保健行为,同时医疗保健行为也会反馈地影响人口学特征中的需要因素。不过在这一模式的最新发展过程中,概念与变量之间关系的理顺,以及必须通过较长期追踪研究才能验证模式的适用性等问题都必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1995年,Andersen 博士更进一步指出了该模式的复杂性,并且需要长期的追踪研究以及更多的投入来将其完善,尤其是应该邀请社会学家加入这一研究体系中来。该模式各概念与变量之间发展的关系如图4

所示。

图4 第四阶段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式(Andersen.1995)Andersen 的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式对各变量的定义非常明确,且涵盖层面广泛,还包括重要的心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量,属于预测模式。该模式最大限度地解释变异程度,而

不管为什么某种变量要这样预测,通过预测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水平,描述所观察到的行为特征,给出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提示,因此已经作为卫生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但实证研究也发现,该模式本身不解释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产生影响,只是解释产生了什么影响。另外该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1)该模式早期并未将个

人患病症状与感觉过程纳入个人中,忽略了自觉症状严重程度是寻求就医的重要因素;(2)该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强调

影响居民就医过程中结构性的决定因素,而忽略求医行为中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社会心理过程;(3)该模式中的需要因素给的权重较大,而忽略了模式中很大部分的解释量,而其它因素的影响常常被忽视,这可能是因为需要因素的测量通常是以自评健康、自述病征或自述身体功能障碍天数等作为代表,但是,这些指针不仅反应个体身体健康状况,也可能与个人的社会阶层、社会人口特性、生活态度与行为因素有关,因此在控制了需要因素之后,这些变项的解释力度就可能减弱或者消失;(4)该模式架构中对变量的分析层面还有待完善,诸如社会网络(So -cial Network)及文化等方面的讨论分析则明显不足;也有学者曾建议在模式中加入认知、心智功能、自主性和组织因素;另外该模式中的一个缺陷是有关倾向因素、能力因素及需要因素三者间的关系并未加以理顺;还有学者认为Andersen 模式忽视了需要、能力和倾向因素间并非互斥、完全独立的可能性,此三类

因素是否同时存在,或是以某种组合与交叉关系来影响利用行为,这也是一个有争论性的地方,一些学者修正了原模式,加入倾向因素以解释需要因素及能力因素是如何间接影响医疗利用的关系,因此倾向、能力及需要等三类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医疗利用行为[2,5,6,7,8]

尽管Andersen 博士的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经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加上大量实证研究的检验,该模式已经为卫生服务研究领域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并且在国际上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将该模式引入我国卫生服务研究领域时,特别是在探索社会居民的求医行为与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等研究时,应特别注意该模式的社会文化差异以及评价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R.Andersen,L.A.Aday.Acces s to Medical Care in the U.S.:Realized

and Potential.Medical Care,1978;16:533~546.

[2] Ronald Andersen and Mary Margaret Cle mens,/Revisiting the Behavioral

M odel and Access to Medical Care:Does it Matter 0?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95;36(1):1~10.

[3] R onald Andersenk,Nancy Harada,/Application of the Behavioral Model

to health Studies of Asian and Paci fic Isl ander A mericans,0Asian and Pa -cific Is lander Jounal of Health,1995;3(2):129~141.

[4] Lilian Gelberg,Ronald Aners en,/Applyint the Behavioral Model to Vu-l

nerable Populati ons.0Health Services Res earch,2000;1.

[5] Baker,David W.,Carl D.Stevens,and Robert H.Brook.Regular Source

of Ambulatory Care and M edical Care Uti li zati on by Patients Presenting to a Public Hos pital Emergency Departmet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 ociation,1994;271(24):1909~1912.

[6] M.Bindman,B.Andrew,e t al.Preventable Hospi taliz tions and Acces s to

Car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 sociation,1995;274(4):305~311.

[7] Blendon,J.,John T.Young,and M.Des Roches.The Uninsured,the

Working Uninsured,and the Public,Health Affai rs,1999;18(6):203~211.

[8] Bl ue Cross Blue Shield Associati on.State Legisl ative Heal th Care and In -s urance Is sues:2000Survey of Plans.Washi ngton,D.C.Blue Cross -Blue Shileld Ass ociation.2002.

[收稿日期]2002-12-31

(责任编辑 方晓明)

#

502#

医疗服务进入模式总结之四:托管公立医院篇

医疗服务进入模式总结之四:托管公立医院篇 常见模式有五种,分别为新建医院新建医院(含特许经营和独资/合资新建医院)、并购民营医院、改制公立医院并并购、托管公立医院以及建立网络医院。。 模式要点: 托管公立医院模式是指以IOT(投资-运营—移交)的模式,即企业对医院进行 固定投资用于改善医疗设施和诊疗服务水平,并通过该固定投资换取医院管理和 营运的权利,在协议其内收取管理费,并于协议到期后移交营运和管理收费的权利。在该模式中医院的产权性质不变、非营利性质不变、人员隶属关系不变,并 通过对医院的全权管理,享有对医院的经营收益权以及通过管理医院所带来的供 应商折扣等收益。 代表案例: 凤凰医疗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医院集团之一,旗下包括2家三级医院、3家二 级医院、7家一级医院以及数十家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多数的一级医院和社 区医疗卫生机构都是以托管的形式经营。而IOT的托管模式也成为凤凰医疗集 团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理实点评:

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管理非营利性医院,常见外设医药公司,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获取利润,主要是是因为国家规定非营利性医院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结余不得用于分红,且投资人不能通过股份转让套现。对于凤凰医疗集团来说,其运营模式——通过托管公立医院,然后向这些医院销售药品器械是一种盈利路径。而该模式中被托管医院基本都是医保定点医院,又拥有医生资源,相对于新建医院而言,培育期短,经营风险小;然而被托管医院多是经营不善且医疗技术相对薄弱的医院,因而对托管方的管理能力、技术输出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托管合同具有期限性,存在合同不续约,托管方失去托管医院的风险。

什么是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

什么是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 说到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什么是数字化手术室。数字化手术室是指通过现有的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物联网RFID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医院内的医生和护士的手术行为、医生值班、智能更衣鞋柜、智能存物柜、智能发衣鞋机还有我们的行为管理系统完美的整合到一起,让流程简化、可视化、提高院方各方工作岗位的工作效率,也保障工作的完美完成。 而我们说的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则为这个架构的中心,将后台数据库,管理部门,系统接口以及手术更衣鞋区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的交互,保证手术室智能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先看下如今数字化手术室流程:

手术室人员的行为管理主要包括进入手术室的人员的行为管理,通过对进入手术室的人员的行走路径、手术衣、手术鞋、物品等进行管理,使手术人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保证是无菌进入。随着数字化手术室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手术室的人员的行为管理,对手术室的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都有哪些功能? 1.标签管理:卡通:综合管理医院一卡通的卡信息,便捷维护卡内人员科室、性别、身材尺码等状态信息。支持临时卡、管理卡登便捷操作的管理入口。 2.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登记管理,可同步医院本身的院方系统,通过基本信息判断是否是医护人员,可结合各个流程中鞋与手术衣的判断来增强整个系统的功能。 3.统计查询:基于RFID、IC技术,自动记录医护人员在进出大门,衣服鞋的领用、归还等重要的节点相关信息,支持手术室管理人员随时 统计并查询一个完整流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控制点的信息数据,如洗

互联网 + 医疗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 医疗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在线医疗服务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的融合发展。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互联网医院、移动医疗、O2 O医疗服务模式等快速发展,开启了我国智慧医疗新篇章。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7个方面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清晰勾勒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配套文件《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行业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将迎来爆发式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有效改善看病难问题,提升居民就医体验。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意义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业务范围极广,具体包括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移动支付、费用结算、检验检查结果等诊疗信息在线查询、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服务形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兼具传统医疗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特性,具有便捷性、时空无关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对解决医改难题、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再造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患者就医“三长一短”现象备受诟病,在“互联网+”环境支撑下,医生和患者可通过智能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将挂号、支付、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服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缓解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下“三长一短”的现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任务。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使患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在家即可实现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极大提升就诊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医联体内,借助远程医疗协同服务平台,患者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大型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 3.创新服务类型,满足百姓多种健康需求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将延伸出新的医疗健康服务类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的发展使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成为可能,大数据的发展使疾病预测和预警得以实现。此外,健康咨询、基因检测等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也开始走进人们视野。 1

病院医疗服务行为规范

医院医疗服务行为规范 一、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医院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无故拖延,拒绝或擅自终止工作。 二、医疗服务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优质医疗,优质服务。对病人做到;用心倾听,细心诊断,耐心解答,精心治疗,热心服务。 三、 1、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乱窜岗位或影响他人工作。 2、工作时间不打私人电话,不看电视,玩手机和电脑游戏,不在工作岗位会客,不陪带亲友,孩子在医院玩耍,不在医疗场所吸烟, 娱乐,嬉闹,吃零食。 3、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对病人要使用敬语,不得粗言秽语,不得与病人争辩。 4、如遇超越职责或能力所为的事,应及时汇报上级主管,请求协调,尽快解决,不得随意处置,盲目蛮干。 5、员工因故暂离岗位,必须向同室同事和主管将工作交待清楚,保证工作连续履行。 四、仪表端正大方,衣着整洁,工鞋干净,带牌上岗,在院内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操作轻,不得穿工作服上食堂,出院。 五、要提供高效的服务,说到要做到,不推托,不拖拉,善始善终,交接清楚。要关注每个工作中的技术细节,急病人之所急,想 病人之所想,为病人排状解难,让病人放心满意,以赢得医院声誉。 六、各部门,科室,同事之间应互相配合,真诚协助,不相互扯皮,

同心协力解决疑难,维护医院声誉。 医疗工作文明规范用语 一、入院要求态度真诚,热情达意 1、欢迎你到我们病区来治疗,希望你安心养病,早日康复。 2 、请坐,我是主管护士,请把病历给我,我陪你去你的床位。 3 、我是护士-----,负责你的护理工作,现在向你介绍一下病区的有关情况及注意事项,有事情按指示灯,我会及时来的。 4 、你的主管医生是-------,过一会他会来看你,有什么不舒服尽管跟他说。 5 、现在我为你测一下体温和血压,请配合,谢谢。 6 、你好,明天早晨---点之前请你留取第一次的尿【便】放在------地方。 7 、你好,我是护士长------,你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说,我们一定妥善解决和改进。 8 、请不要紧张,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方案,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找我。 二、治疗要求关爱体贴,严谨稳妥 1、你好,现在为你做-----治疗,放松些,我会注意操做尽量减少你的不适。 2、对不起,给你增加痛苦了,请再配合一次好吗。 3、请你放心,我们用的物品都是经过严格消毒的。 4、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现在要给你输液,你需要上一下卫生间吗。 5、现在为你注射-----,可能有点痛,不要紧张,有什么不舒服请立

门诊统计指标

门诊统计指标 1.门诊统计是指收集与门诊医疗服务有关的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反映门诊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加强门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的活动。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所有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无论是否需要住院,都要经过门诊就医,所以做好门诊统计对于加强医院管理有重要意义。 2.门诊统计的任务①为门诊管理服务,反映和分析门诊工作的现状,例如:具体地反映每一个门诊医生、每一个诊疗科室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情况②为评价门诊医疗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例如:卫生部规定城市综合医院床位数与门诊人数比为1:3,若实际统计数据超过这一比例,说明门诊工作负荷过重给门诊管理和门诊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反之说明门诊工作负荷过轻;③为门诊工作的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门诊工作的发展规律。 (一)门诊统计的基本内容 1.门诊工作统计首先应掌握门诊科室的设置,各科室的人员及设备状况,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等数据。门诊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登记门诊各科的医生出诊数、实际工作小时数、门诊人次数、体格检查数,门诊疾病构成以及初诊、复诊,门诊各种手术治疗等数据并加以整理和积累。 2.门诊统计的资料来源包括:门诊挂号日报表、门诊医生诊疗工作日志、急诊病人登记簿、观察室收容病人登记簿、全身健康检查登记簿、门诊急诊转诊病人登记簿、门诊病历等。目前全国大多数县及县以上医院的门诊挂号已实现计算机管理,各种门诊统计数据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 HIS)直接提取。 (二)门诊统计绝对指标 1. 门诊总诊疗人次指报告期内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包括:门诊、急诊、预约诊疗、出诊、单项健康检查以及健康咨询指导(不含健康讲座)人次数。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如透视、摄片、检验、注射及门诊小手术等)工作量以及免疫接种、健康管理服务人次数。病人来院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患者1次就诊

医疗服务进入模式总结之一:公立医院改制/并购篇

医疗服务进入模式总结之一:公立医院改制/并购篇 常见模式有五种,分别为新建医院新建医院(含特许经营和独资/合资新建医院)、并购民营医院、改制公立医院并并购、托管公立医院以及建立网络医院。 公立医院改制/并购模式由于其符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潮流,因此被部分上市企业而采用。 模式要点: 公立医院改制并并购模式是指企业以购买资产、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到公立医院产权体制改革中,实现公立医院转变为完全民营或股份制。而在改制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代表案例: 2010年华润医疗与昆明市卫生局注册成立华润昆明儿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合资经营华润昆明儿童医院,医院初期保持非营利性质不变。在华润昆明儿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中,华润医疗与昆明市卫生局(代表昆明市政府)分别持股66%、34%;同年昆明市口腔医院转让100%股权给主板上市公司通策医疗,并变更为营利性医疗机构。2012年,宿迁钟吾医院和上市公司上海复星医药达成了合作,复星出资9900万,控股钟吾医院55%的股权,钟吾医院将由注册时的非营利医院变更为营利性医院。 理实点评: 对于参与改制且并购公立医院这种模式,由于其符合国家对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因此使得民营机构在这过程中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一定的政策和医疗服务资源支持。然而转为营利性医院将失去现有的政策补助和税收优惠,也将面临来自医院内部人员的阻力。另外公有资本退出的医院多面临经营不善的问题,历史问题较多,而公立医院改为民营医院,对于医生权益的保障和人

才挽留方面提出挑战。除此以外,在改制过程中谈判周期较长,谈判失败风险较高,对于民营机构存在着不小的挑战。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介绍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介绍 发布日期:2012-09-07 浏览次数:163 一、系统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壮大的崭新阶段。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提高、服务便利性的提升,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不法分子违规操作套取社保基金。这种现象在医保领域尤为突出,包括利用假发票、假单据骗取医保基金;重复就诊重复开药;冒用他人医保证件就医、购药;使用医保基金支付非医保对象或范围的医药费用、药品、诊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机构提高收费标准、擅立收费项目,多记多收医药费用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冒名住院骗取医保金等等。以上种种欺诈违法行为严重干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危害医保基金的安全,损害了参保人的利益。然而由于参保人员就医总量巨大、医疗服务机构分布广泛、医保结算实时性强、诊断治疗专业性强、医疗违规行为相对隐蔽,各地医保监管及反欺诈工作面临稽核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惩戒威慑力度偏弱等困难。在基金总量不断增加、基金流转环节越来越多、基金管理链条也越来越长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医疗服务监管与反欺诈工作,保障基金安全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新医改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监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全国异地协查机制”,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增强对医疗费用、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设了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并同步制定了医疗服务监控基础指标库表和监控规则库,为地方开展医疗服务监控提供技术支撑和规范引导,为社会保险反欺诈体系建立探索经验。 二、系统建设目标 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专网和省级、地市级数据中心,在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系统基础上,扩展建设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并实现有机衔接,以日常就医行

面向高端——健康管理型医疗服务新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为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保健服务需求,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发挥整体优势,成功地建立并实施了健康管理型医疗服务新模式。 一、健康管理型医疗服务新模式是我国现阶段的需要,是保险、患者和政府三方博弈的暂时性妥协结果 健康管理是一个新的保健理念,一个强化以预防为主、防治未病的新理念,也是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风险因素的全面评估,指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生存环境的心理调适,从而实现身心健康。 过去,人们是小病不看病,病重才求医,就医是排队挂号、排队问诊、排队取药,没有预防保健意识。医务人员按部就班,出诊、听诊、开处方的僵化服务模式,缺乏健康管理服务意识。现在人们预防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医、诊病的旧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健康新思维。为此,我们努力适应新形势,积极拓展管理服务职能,通过多种形式,将健康管理服务由个人向家庭及社会延伸。从而顺应了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健康管理服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维健康新概念(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道德完善等)的理念。 我们经过近三年的反复实践,建立起了系统的健康管理型医疗服务新模式:依托医院,面向社会,集预防、保健、养身、治疗、康复、急救于一体的全程、系列、高效、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从预防出发,从关心人的生命整体出发,通过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健康档案、健康跟踪、健康宣教,建立起新的医患关系。不仅为医院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谋取了新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 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领域,将医疗保健服务由个人向家庭及社会延伸,有其自身的特点。然而,在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上,还需要医务工作者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深入研究、探索、总结,建立起适合新时代的健康管理模式。 二、创新健康服务方式,实施前瞻性健康管理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的新认识、新需求,健康管理服务需要与时俱进,建立相应的运行机构机制,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保障。

医疗信息系统安全实施方案

医疗信息系统安全实施方案 随着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医院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多,目前我院已实现了区域HIS、LIS、PACS等系统的应用,主要业务实现了电子化,处方、医嘱、病历、慢病等已实现了无纸化。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运行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之而来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到医院各项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患者就诊信息的安全性及连续性,为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运行,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医院主任为组长,各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医院办公室为具体执行科室。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医疗服务档案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网络系统管理制度、计算机使用和管理制度等,据统计90%以上的管理和安全问题来自终端,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我院由分管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人员,加强培训与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掌握安全技术,确保这些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三、保证网络的安全 我院采用的是区域HIS、LIS、PACS系统,服务器设在市卫生局,故服务器的安全问题不用我们考虑,目前需要我们解决的是医院网络的安全问题,为了保障单位内部信息安全,规范职工上网行为、降低泄密风险、防止病毒木马等网络风险,我院将统一安装上网行为管理器及管理软件,通过此方法可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限制了移动电脑和移动存储设备随意接入内网;杜绝内网电脑通过拨号、ADSL、双网卡等方式非法外联;保证了医院内网与外界的隔离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医院内网的安全性。 通过网络流量控制模块,实时地临控网络终端流量,对异常网络行为,如大流量下载、并发连接数大、网络垃圾广播等行为可以进行自动预警、阻断和事件源定位,极大减少网络拥堵事件,大大提高了网络利用率。

医疗服务外包模式问题及改进

医疗服务外包模式问题及改进 摘要:目前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也正面临着医疗服务外包这一新的选择,激烈的竞争、医院精简职能以及高企的医疗成本投入都迫使医院开始考虑尝试外包这一新式举措。本文以医疗服务外包的现状和医疗服务外包现存的问题为基础,研究了医院实施医疗服务外包时应注意的环节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疗服务外包,问题,政府监管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is facing a new option--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The fierce competition,streamline functions of hospital and high medical costs,all the facts force the medical industry began to consider trying to outsourcing the new measures.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 as the foundation,study what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sourcing and measures that government regulators should improve. Keywords: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problems,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1.背景 医院并非仅仅提供优质手术服务和药品治疗,他们还要为患者和员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安全的食物,并管理患者档案、维护医疗设备等。一个彻底改造的医院需要明确他们已经拥有的或是需要更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而医疗服务外包是指将临床服务以为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来做,比如检验、影像业务,还有餐饮、保洁等后勤服务。

移动医疗-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

移动医疗-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 李小华① ①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中心 摘 要 移动医疗技术包括移动医疗设备、移动网络、移动数据终端和移动医疗数据中心,分别起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的作用。移动医疗的应用包括医院、120急救和远程救治的应用以及在个人和家庭健康保健、慢病治疗的应用。移动医疗具有使用便利、持续观察、无处不在、随处可得的特点,使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出现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键词 移动网络 医疗服务 变革 图1是美国麦肯锡研究中心(MGI)的分析报告,报告从媒体关注度和经济发展趋势两个维度,显示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 图1美国麦肯锡研究中心(MGI)的分析报告 美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协会(HIMSS)给出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智能手机、3G/4G移动网络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简称mHealth(mobile health)。 移动医疗就是移动互联网络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1 移动医疗技术组成 移动医疗包括移动(无线)网络、移动医疗设备、移动数字终端和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等四个主要部分: 1.1 移动(无线)网络 目前无线技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日新月异,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断完善,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为移动医疗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WIFI网络目前使用最多,最快的WIFI网络可以达到300MB,传输距离100米左右,我院使用的就是WIFI无线网络。RFID又叫电子标签,主要用于物体的标识,是物联网的关键部件;GPS是卫星定位系统,目前有美国的GPS,国内的北斗GPS也已投入应用。ZIGBEE和蓝牙都是短距离射频传输协议,其中ZIBEE传输速度0.2MB,传输距离30米,蓝牙传输速度1MB,传输距离10米。蓝牙只能同时联接8个设备,ZIBEE可以同时联接255个设备,而且ZIGBEE功耗十分低。ZIGBEE适用于间歇传输数据场合,例如医疗监护设备。蓝牙适用于小数据量的传输,主要用在手机、生命体征采集设备等。G3和G4无线通信技术,中国移动

医疗服务60条

河南省医疗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 1.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医院向社会公开医院执业资质、诊疗科目、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价格、药品及医用高值耗材价格、按病种付费、便民惠民措施等信息,接受患者和社会监督。 3.全年无节假日,天天应诊。 4.开展导医导诊服务,及时、主动、热情、正确引导患者就医。 5.设立门诊服务台,免费为患者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 6.免费为患者提供就诊须知、就诊流程、医保流程、住院须知、健康教育等资料。 7.免费为患者提供轮椅、平车(推车)等设施,免费为患者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免费为患者提供饮用水、包裹寄存、针线包、老花镜、笔、纸等便民服务。 8.对持有老龄部门颁发的《老年人优待证》者,免普通门诊挂号费。 9.门诊设有明显标示的残疾人、军人、老年人服务专用窗口。 10.门诊、病房显著位置设有医院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电梯间设有楼层分布指引,清晰易懂。 11.设立门诊专家信息栏或专家信息查询系统,通过网络、宣传板、电子显示屏、触摸屏、门诊病历手册等多种方式公示医师出诊信息。 12.开展网络预约、手机短信预约、医院现场预约、医院自助预约及118114电话预约等多种形式预约挂号服务,预约患者优先就诊。 13.为老弱残疾患者提供代挂号、陪诊、陪检、代交费、代取药等服务。 14.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实行门诊划价、收费“一站式”服务。 15.设立药物咨询窗口、咨询服务台或用药咨询热线电话,义务提供患者用药咨询服务。 16.设立简易门诊、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科学合理分流门诊患者,满足患者就诊需要。 17.设立多学科综合门诊,为门诊疑难病、多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 18.门诊医师执行“一医一患”诊查制度。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诊查时,须有护士或家属陪伴 19.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隔帘或采用屏风隔挡等私密性保护设施。

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

智能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目录 1. 前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2. 软件概述: (2) 2.1 功能模块分布图: (2) 2.2 主页: (2) 2.2. 管理: (4) 2.3. 设备管理: (9) 2.4. 追溯管理: (14) 2.5. 告警信息: (16) 2.6. 设置: (17)

1.前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由“广州磐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华展智能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针对用户所编写的使用说明手册,在本文档中通过对项目《华展智能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操作描述,通过该文档读者可以了解该系统的所有功能以及用户的具体权限。 1.2背景: 为加强手术室洁净,医疗操作规范,及防污染,院感,我司以无菌洁净手术室为建设目标,结合手术排班系统开发《智能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其主要目的:对人员行为进行监控,物品可追溯,加强手术室发衣效率,加强手术室安全,加强感染风险。 本系统针对手术室进出流程进行设计,对手术室人员的进出进行权限管理,在手术室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对于没有权限的医护人员,手术室出入门不给打开,从而避免误闯带来的洁净污染,自动识别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身份。比如对没有手术安排的医生、护士禁止进入,配备自动发衣发鞋柜,医护人员认证系统会随机分配存储柜,医疗行为可追溯,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领用衣服、鞋,手术衣、鞋归还等行为都会自动记录,便于人员行为追溯,自动记录医护人员在进出大门,衣服鞋的领用、归还等重要的节点相关信息,支持手术室管理人员随时统计并查询一个完整流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控制点的信息数据,如手术衣、鞋使用数据,污衣回收数据等。支持对进出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可按人员姓名、时间范围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导出医护人员出勤记录。

互联网+健康医疗 基层医疗创新模式

健康中国战略与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创新模式 目录 第一章健康中国战略 (2) 第二章互联网+医疗健康 (2) 第三章何为家庭医生签约: (3) 第四章贵州省各地家医签约开展状况: (3) 第五章国家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3) 第六章广电对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的推进作用: (5) 第八章分级诊疗的缘起、困境与破局 (5)

第一章健康中国战略 人民健康是中华民族强大繁荣和国家民主自强的重要标志,党的中央代表大会这样提出,并且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标志着党对人民健康重要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抓紧谋划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把每一项任务都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每一项行动都转化为实在成果。 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和责任担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更多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更多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三级医院设置审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消除政策障碍。制定康复医疗、护理、健康体检等6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规范,扩大投资空间。 第二章互联网+医疗健康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都做出了部署。 内容:文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从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涵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诸多方面。 二是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从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及时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五方面,提出了有关具体举措。 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对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和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作出明确规定,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完整版答案

1.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此规范的,视情节严重,应给予:D A.批评教育、通报批评 B.缓聘、解职待聘、解聘 C.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D.以上都是 2. A B C D 2.“医,小道也,精义也,重任也,贱工也。”出自谁的自叙: A.华佗 B.徐大椿 C.叶天士 D.薛雪 3. A B C D 3.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 A.患者满意 B.员工满意 C.社会满意 D.以上都是 4. A B C D 4.医疗文书是: A.临床活动的忠实记录 B.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 C.证明医疗行为是否正确的证据 D.以上都是 5. A B C D 5.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不随意( )、堆放、倾倒、使用医疗废物。 A.收集 B.丢弃 C.买卖 D.变换 6. A B C D 6.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在进行执行医嘱、病情观察、紧急处置等工作时往往都是在无人监督下独自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考道德修养和自律信念来约束,这体现了护士工作中的( )修养。 A.严谨 B.负责 C.慎独 D.慎微 7. A B C D 7.以下哪项不属于消除“重整病历”现象的建议与方法: A.完善制度 B.医生严格要求自己 C.重病历,轻诊治 D.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

8. A B C D 8.对于用药不合适的处方,药学技术人员应: A.及时告知处方医师确认或者重新开具 B.自行调整处方 C.按照患者意愿调整处方 D.拒绝调剂 9. A B C D 9.医技人员在为患者做检查时,应做到: A.减少人为干扰因素 B.发现危急值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 C.建立记录册,做好完整记录 D.以上均是 10. A B C D 10.指导患者用药是谁的工作: A.医师 B.药师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11.哪项不属于医师的行为规范:B A.不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B.加强财务管理,合理调配资源 C.因病施治,合理医疗 D.不过度医疗 12. A B C D 1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科学指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 A.经济、高效 B.经济、有效 C.安全、有效 D.安全、高效 13. A B C D 13.护士应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履行的职责不包括: A.医学照顾 B.病情诊断 C.心理支持 D.康复指导 14. A B C D 14.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以( )为首要任务。 A.履行管理职责 B.深入临床一线 C.服务临床一线 D.以上均是 15. A B C D 15.在人事工作中为达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须: A.树立正确的用人原则

社区医疗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分析

社区医疗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分析 社区医疗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分析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医疗机构管理与服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本文对社区医疗机构与服务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居民档案社区居民医保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众基础机构。最初由德国学者提出,我国学者从英文意译而来。社区医疗服务在国外开展已经有半个世纪,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1]。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城市已与上世纪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成为市民。这样原来的社区也有了发展壮大,管理的人员也相对加大,就医人员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管理社区的医疗,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医疗管理急需改革。 一、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与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对社区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差,社区医疗价格不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总体素质较差,知识陈旧,技能不够熟练[2]。因此急需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物质条件?环境条件?强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社区服务机构的文化建设,使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指南。建立民主化、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地鼓励与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设社区理疗机构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文化素养[1]。建立定期的专业培训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定期著名医生服务日,定期的著名医生坐诊社区,为社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建设定期开展居民健康医学知识讲座,丰富社区居民的医学知识。开展定期普查,及时发现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社区医疗机构改革与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设与服务

医疗晨查房行为规范

西平县人民医院医疗晨查房行为规范 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抓好医疗环节质量,根据医师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管理制度、危急值管理制度、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医疗晨查房行为规范。 一、晨交接班 1、交班时间:上午8:00 2、交班地点:医师办公室 3、参加人员:科主任、护士长、交班医师、交班护士、接班医师、接班护士、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护(师)士,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实习护士等。 4、主持人:科主任 5、交班站位: 科主任、护士长站立于桌子的一端。交班医师、交班护士于桌子的另一端坐在座位上交班,医生、护士分别站立于桌子的两旁。 6、交班流程 全体人员站位完毕,科主任宣布开始交班,值班护士、值班医师分别交班,护士长安排当日工作,科主任小结,提出工作要求,危重患者进行床头交班。 7、要求:⑴、医务人员着装整洁、站立端正,精神饱满,站姿正确,双手下垂、不倚靠、不摇晃;⑵、交班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⑶、非交班医务人员不发出声音,手机静音,不接听电话;⑷、交接班时,接班医师必须到岗,如接班医师因特殊原因未按时到岗,交班医师不得离岗,直到接班医师到岗完成交接班后方可离开。 8、交接班记录书写要求 ⑴、每日晨交班,由值班医师书写医师交接班记录。 ⑵、记录内容包括交接班日期和时间、原有患者数、现有患者数、出院患者数、新入患者数、危重患者数、手术患者数、预术患者数、分娩患者数、死亡患者数、危急值患者数。交、接班医师分别签名。 ⑶、对新入患者、危重患者、手术(分娩)患者、危急值患者、预术患者及值班期间发生病情变化、死亡等情形的患者必须书写交接班记录。交接班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及简要病情、处理及注意事项。交、接班医师分别手工签名。 ⑷、重点患者交接内容:新入患者重点交接观察事项和病情变化及特殊用药;危重患者重点交接病情的变化,处置措施及结果;手术患者重点交接手术方式,术后诊断、术后病情变化;危急值患者重点交接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值班期间病情变化患者重点交接病情变化及诊治结果。 ⑸、急危重患者及四级手术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接班医师在交接班记录中应逐例签名并书写床头交接班时间。 ⑹、全院各病区统一更换新电子版《医师交接班记录》,除签名及时间为手写外,其他交接班内容全部为电子打印。

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门诊医疗服务管理,不断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建立健全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坚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对所发生的质量缺陷实施问责管理。 (二)加强门诊医疗服务差错防范,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持续改进门诊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门急诊挂号、医疗护理、收费、药房、放射、CT、功能、检验、内镜等门诊医疗服务环节。 三、组织保障 (一)成立门诊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如亮 成员:杨建苏永惠褚丽秀李云芳杨尧琳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职责:负责组织开展门诊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及日常工作协调。 (二)下设门诊质量管理办公室 主任:杨建 成员:褚丽秀苏永惠李云芳杨尧琳 职责:负责门诊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督查等管理。

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制定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指标。 1.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期间严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落实首问负责制,对待病人认真、负责,不得推诿。 3.在工作中发生失误、差错等情况,一经发现全力采取补救措施,并将相关情况执行报告登记管理。 4.挂号时全面准确采集、录入病人信息。 5.医生接诊时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操作常规及危急重症患者陪检制度等,并做好各项医疗文书记录,包括门(急)诊登记册、门(急)诊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详见附件一)、门(急)诊处方等。 6.收费室划价收费时,认真核对病人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及处方等,若有不清楚之处需主动联系咨询开单医生,杜绝差使病人无谓往返。 7.检验、功能、放射、CT、胃镜等医技科室严格落实诊疗操作技术常规,认真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及诊疗情况,认真做好预约检查工作,认真执行诊断报告规范。 8.药房审方及调剂时严格落实“四查十对”(包括核对门诊病历信息),并做好用药咨询及特殊用药注意事项交待。对于非原则性处方缺陷(不影响病人用药治疗者),药房可先发药后进行缺陷补救管理,杜绝让病人无谓往返;对于原则性处方缺陷或差错,一定要主动联系处方医生更正后方能调配。所有不规范或不合格处方与病历均纳入质量缺陷管理。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第一条在AA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应当建立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能够实时控制并记录医疗器械经营各环节和质量管理全过程,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 第二条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相关规定,在系统中设置各经营流程的质量控制功能,与采购、收货、验收、贮存、检查、销售、出库、复核等系统功能形成内嵌式结构,对相关经营活动进行判断,对不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规规章以及规范的行为识别及控制,确保各项质量控制功能的实时和有效; 第三条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以下简称批发企业)系统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有支持系统正常运行的服务器; (二)质量管理、采购、收货、验收、贮存、出库复核、销售等岗位配备专用的终端设备; (三)有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有固定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和可靠的信息安全平台; (四)有实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信息传输和数据共享的局域网; (五)有符合规范及企业管理实际需要的应用软件和相关数据库。 第四条批发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系统数据的录入、修改和保存,以保证各类记录的原始、真实、准确、安全和可追溯。 (一)各操作岗位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等身份确认方式登录系统,并在权限范围内录入或查询数据,未经批准不得修改数据信息。 (二)修改各类业务经营数据时,操作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提出申请,经质量管理人员审核批准后方可修改,修改的原因和过程在系统中予以记录。 (三)操作人员姓名的记录应根据专有用户名及密码自动生成,系统操作、数据记录的日期和时间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得采用手工编辑、菜单选择等方式录入。 第五条批发企业应当根据计算机管理制度对系统各类记录和数据进行安全管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把生长周期不同的农产品配套种植,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提升收入。”刘杰结合当前猕猴桃的生长周期,以及合作社的优势分析着。 林峰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山坡上长着新鲜足量的青草,利于牛、羊养殖;成规模种植的李树、梨树又为饲养蜜蜂提供了条件,结合这些优势,刘杰带领合作社成员发展牛、羊、蜜蜂、牛蛙养殖。 如今,刘杰发展了生态红阳猕猴桃13亩,中华蜜蜂养殖45桶,石蛙养殖场2亩,商品蛙300公斤、肉牛10头及特色水果种植,已成为烈 士村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为了更好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刘杰还在全县率先注册了荥经金果家庭农场,依托烈士村生态环境优势,开启立体种植养殖模式。“我养了10头肉牛,牛粪发酵后可以养殖蚯蚓,再用蚯蚓养殖石蛙,有机化肥的牛粪还能用于猕猴桃种植。”刘杰说,这样的立体循环模式,既减少资金投入,又非常切合当前的现代绿色农业理念。 2017年,刘杰的家庭农场经审批成为烈士村第一个“党建扶贫·双百示范”项目。 在销售环节上,刘杰主动前往县城和雅安市区,与餐馆、蔬菜批发商对接,扩大销售面;联系帮扶单位,帮助合作社扩大影响力,推销生态有机高山蔬菜,让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同时,积极探索出“特色农业+电商扶贫”的路子,利用电商平台,助力烈士村蜂蜜、中药材、石蛙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将自己的劳动成果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烈士村党支部按照《荥经县党建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要求,动员党员切实落实党员带动贫困户发展任务,刘杰主动和3户贫困户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务,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全市教育系统按照“两提高、两落实”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学生资助中心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成7个县(区)学生资助办事大厅建设并投入使用。 ◆为帮助低收入家庭妇女掌握就业技能、拓宽增收渠道,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近日,由市妇联主办,芦山县妇联、双石镇承办的芦山县竹编技能免费培训班在双石镇石凤村天生桥新村聚居点顺利开班,全村50名留守妇女、有创业就业需求和急需提高家庭收入的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参加了培训班。 ◆近日,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四川省财政厅发布2018年度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公告,宝兴县获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5万元,其中,省级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80万元,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5万元,中央和省级扶贫发展资金110万元。 “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是依托于城乡居民医保系统开发的信息化结算管理系统。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患者少跑路,为减轻患者负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医疗救助、医院减免、财政兜底‘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天全县卫计局局长郑智力说,“一站式结算”平台是全县卫计系统紧紧围绕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和少生病”的目标,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而 打造的,其目的在于将健康扶贫落到实处,切实打通贫困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2017年,天全县召开研究健康扶贫政策专题会,会议决定,由县卫计局牵头,县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配合,把涉及医保、民政救助、残联救助等各类资金集中整合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实施“一站式”结报,《天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申报程序的通知》(天府办发〔2017〕68号)中也明确了“一站式”结报具体内容和各部门职责,切实解决了资金类 别多、筹集难与管理分散的问题,确保健康扶贫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在监管上,则建立监察、审计、财政职能监管,卫计、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行业监管模式,提高资金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确保各类救助资金监管零死角,有力保证资金合法合规使用。与此同时,由县卫计局牵头建立健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双审核制度》,通过加强集中监管、集中审核,有效避免多头报账、超额报账的风险,把好“一站式”结报的最后一道关口。 此外,天全县还实行“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出院时,贫困患者只需结清10%以内自付费用即可。“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多措并举开展各项健康扶贫工作,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贫困患者减轻负担,确保每一位贫困患者能充分享受国家的政策,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将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郑智力表示。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将健康扶贫落到实处 天全县实行“一站式结算”平台助力脱贫攻坚 “您好,您母亲的出院手续全部办完了,这是结算单,请您在这里签个名字!” 6月19日上午,天全县人民医院“一站式结算”窗口前,彭国琼的儿子正在为她办理出院报销手续,整个过程用了不到20分钟。 今年51岁的彭国琼是天全县新华乡孝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肾绞痛到天全县人民医院住院。“我妈身体不好,经常住院,以前报销要跑三个地方,我们农村人总是跑错路。现在真方便,一个窗口就能办完,再也不用到处跑了!”说起天全县人民医院的“一站式结算” 服务窗口,彭国琼的儿子竖起大拇 指。 另一边,刚在天全县中医医院办完出院手续的高庆春同样对“一站式结算”赞不绝口。与彭国琼一样,高庆春也是天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高血压长期在医院住院治疗。“现在可方便了,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完出院手续,既方便又省事。”高庆春感叹。 “贫困群众患者住院治疗时,在整个报销过程中,住院患者只需提供身份证,通过医保结算系统核实确认身份后,便可以在医院享受‘一站式’结算报销服务。避免患者来往于村、 乡、民政、残疾、卫计、大病保险等多个部门办理手续的折腾和奔波,使困难群众出院时即可完成出院结算,切实为贫困群众减轻负担,提供了方便。”天全县人民医院公共事业发展部副部长任婷琳说。 “健康扶贫各类政策虽聚集叠加,但各类资金分散且申办程序繁琐,难成合力,每一个类别都需要医疗费用发票、入(出)院证、身份证、户口本、银行账号等资料,有的还需加盖相应公章,有的救助还需村、乡镇出具相关证明,致使贫困患者在各类报销资料准备上来回跑、多头跑。”天全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以 下简称:县卫计局)工作人员刘靖龙 告诉记者,为方便群众办理医疗费用报销与救助手续,提速提质,2017年,由县卫计局牵头,县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了“一站式”结报服务窗口,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倾斜支付+民政、残联救助+卫生扶贫基金救助”在功能上的整合。 贫困患者所有申办资料仅需1份,所有程序在“一个窗口”就能审批完结。通过集中,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以往需要花1个月才能办结的事情,目前仅需20分钟就能办结。 一 个窗口20 分钟办理所有手续 为贫困群众提供便利打 通贫困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将健康扶贫落到实处引贫困户入社,并在该乡农技员的指导下,购买猕猴桃种苗,开始了种 但根据猕猴桃的生长规律,需成长三年后才能带来经济效益。这 验不足还有专家指点,刘杰对此满怀感激。 壮大产业结对帮扶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本版稿件由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蒋阳阳采写 刘杰种植的猕猴桃结出了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