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矿热液的运移

含矿热液的运移
含矿热液的运移

含矿热液的运移

含矿热液运移原因分析以及热液运移通道的识别,对理解热液成矿过程和指导盲矿体的寻找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含矿热液运移的动力

热液流动的原因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重力驱动(gravity-driven )

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当岩石的渗透率较高时,热液(特别是温度低的地表水和温度较低、深度较浅的地下水)可以在重力驱动下向深部渗流;也可以受地表地形的控制,从重力位能高处向重力位能低处流动。盆地流体的活动主要受重力驱动,而对一些形成深度浅的低温热液矿床(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克里德Pb-Zn-Au-Ag 脉状矿床)以及一些层控矿床在热液叠加改造阶段也会出现这类流动。

(2)压力梯度驱动(pressure-driven )

在地下较深处,在温度梯度小而较封闭的裂隙系统中,由于压力差较大,可引起热液自深处向上运动,这是由于深处封闭系统承受的压力相当于静岩压力(约为260atm/km ),深处所承受的压力大于浅部。沉积盆地中压实作用引起的流体运移也属于这种情况。

构造运动或水压破裂形成时,裂隙系统内会瞬时形成压力极低状态,围岩孔隙中承受静岩压力的流体会向裂隙集中,这种流动也是压力差驱使的。流体运移与断裂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Sibson (1988)提出了2种模式:①泵吸模式(suction pump )是指在地壳浅部的脆性构造活动域,一般指地壳5km 以上的区域,断裂活动时会在断裂中产生瞬间的极低压力,从而把断裂周围的热液吸入其中,其原理类似水泵的工作原理,此时断裂活动是主动因素,而热液流体在断裂带中的活动是被动的;②断层阀模式(fault valve )是指在5~16km 的地壳范围内,构造变形表现为韧脆性或脆韧性特点。此时,当断裂带中的流体压力不断积累到一定的阀值时,流体的高压力会引发破裂作用,流体的活动相对于断裂构造来说是主动的。

(3)热力驱动(thermally

driven )

在有岩浆侵入体或其他异常热源存在的条件下,出现了异常的温度梯度并有较高的孔隙度时,将形成对流的热液系

统;在近代活火山活动区地热

系统的温度分布和热液循环特征已被详细研究,如新西兰的

Wairakei 、意大利的Larderello 、

美国的Geysers 以及洋中脊地区。在Wairakei 地热区,等温线的分布呈蘑菇型,热流的流

速、流向和流量可用一个筒状模型来代表(图5-2)。在洋中脊或海底火山活动

图5-2 Wairakei 地热区的温度分布 (转引自任启江等,1993)

中心(图5-3)及侵入体附近的对流循环路径都有一定的差别(图5-4)。

当热流量一定时,在一个水饱和的均匀介质中,热水对流循环能否发生,取决于Rayleigh 值的大小:

w

w w

m w

m x T

KgH R μλλαρ?=上式中:K 渗透率,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厚度,ρ为密度,α为热胀系数,ΔT 为温度梯度,λ为热传导率,x

μ为动力粘滞系数,m 代表介质(岩石),w 代表水,当R>4π2时,将出现对流,只要温度梯度和渗透率数值大,对流即可出现。在Wairakei ,

R 值为104。 2. 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

含矿热液运移的通

道(channel way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裂隙两类:

(1)原生孔隙

是指岩石生成时就具有的孔洞和裂隙,如造岩矿物的粒间间隙、火山岩中的气孔、沉积岩的层面空隙等。岩石的孔隙度是全部孔隙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孔隙度的变化范围很大,常见岩石的平均孔隙度(体积%)为:花岗岩0.5%,片麻岩1%,石英岩1%,石灰岩5%,砂岩15%,砂20%。

对于热水溶液在岩石中的流动来说,有意义的不是孔隙度而是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是液体能在其中流动的相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这里孔隙的绝对大小很重要。可以把孔隙分成3类:①超毛细管孔隙,直径大于0.5mm ,液体能在其中按流体静力学的规律流动;②毛细管孔隙,直径为0.0002到0.5mm ,液体在其中的运移决定于表面引力和外力(气体的压力、静压力、构造压力等);③亚毛细管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 ,在一般条件下,液体不能在其中运移。

热液流经的岩石的有效孔隙度会发生变化。在成矿前,常常由于溶解和蚀变而增大,如花岗岩钠长石化后,有效孔隙度由0.5%增加到6%;石灰岩矽卡岩化后,由0.4%~0.9%增加到2.5%~5%;在成矿阶段,因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充填,有效孔隙度又重新减小。

(2)次生裂隙

指成岩过程中或成岩以后产生的各种裂隙,包括非构造裂隙和构造裂隙两类。非构造裂隙如沉积物的挤压收缩和侵入岩的冷却收缩所产生的裂隙、溶解裂隙、矿物结晶或重结晶而

图5-3 海底火山活动中心的对流示意图

图5-4 小侵入体周围的对流循环示意图(据Sheppard ,1997)

Pr-青磐岩蚀变

形成的裂隙、坍塌角砾裂隙等。构造裂隙主要指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虚脱、断裂及与之有关的一系列裂隙。此外,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热液的构造通道除最常见的断裂构造外,还有超高压流体对围岩进行水压破裂产生的增殖裂隙,这是以往研究中往往被忽视的一种控制热液矿床形成的一种重要构造形式。

由于热液矿床种类多样,对于不同类型的矿床来说,不同的热液通道具有不同的意义,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具体分析。

3. 成矿物质的运移形式

关于热液矿床成矿物质的搬运形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以下把有关的观点或理论做一简要介绍。

(1)成矿物质呈硫化物真溶液运移

由于气水热液矿床中硫化物居多,所以人们就认为金属是呈硫化物形式溶解于热液中呈真溶液运移的。但是,实验证明金属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极小的,如含铜硫化物在温度为25~400℃间的水溶液中溶解度仅为10×l0-6~2.3×10-24克分子/l,显然难以实现硫化物的大量运移和聚集,铜矿床也不可能由硫化铜溶液形成。因此,硫化物呈真溶液运移的观点现在已经被放弃。

(2)成矿物质呈胶体溶液运移

实验证明,金属硫化物在胶体溶液中的含量比在真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得多,而且胶体可以在各种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人们还发现,热液矿床的矿石中可以经常见到各种胶状构造,认为这是金属组份呈胶体溶液运移的直接标志,所以主张成矿物质是呈胶体溶液运移的。胶体溶液运移成矿组分的论点也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因为热液矿床中出现胶状构造的现象毕竟不多,它主要出现在一些浅成矿床中。胶状构造的出现可能是成矿时温度下降过速的缘故,但成矿之前成矿物质未必能呈胶体状态。胶体的粘度较大,不易于长距离搬运,无法解释由大量渗透、交代作用形成的热液矿床。通过矿物气液包裹体成分的研究,还发现热液中含多量的电解质,这进一步说明了呈胶体状态运移成矿组分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该观点同样已经很少有人提及。

(3)成矿物质呈卤化物气态溶液运移

这个观点认为,溶液中搬运的成矿物质不是现在矿石中所见到的矿物,矿石中的金属矿物在其形成以前是呈卤化物形式在溶液中被搬运的,其依据是:矿物中气液包裹体(代表着含矿气水热液的母液)的含盐度很高,甚至有NaCl晶体出现;火山喷出物中有砷、铁、锌、锡、铅和铜等的可溶性氯化物和氟化物出现;有的热液矿床中可见到含氯或氟的矿物,如氯化铅(PbCl2)、氯铜矿(CuCl2·3Cu(OH)2)、萤石、黄玉等。实验表明,金属卤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较大的(表5-1)。

多数研究者认为,成矿物质呈卤化物气态溶液运移的情况是存在的。不过主要出现于温度较高的热液矿床中,如云英岩型钨、锡矿床可能就是以这样的形式运移和成矿的。据

实验得知,金属卤化物和硫化氢极易反应形成硫化物沉淀,所以当溶液中存在数量较多的H2S时,卤化物溶液就变得很不稳定。众所周知,H2S在热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的,所以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成矿组分是难以成卤化物搬运的。

(4)成矿物质呈易溶络合物运移

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证实,在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金属成矿元素主要呈络合物形式搬运,这也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在自然界中很多元素都可以构成络合物的组成部分,如某些离子电位高的金属阳离子(Fe3+,Fe2+,Be2+,Nb5+,Ta5+,W6+,Sn4+,Mo4+,Mo6+等)构成中心阳离子(或称络合物形成体);一些阴离子或离子团(如F-,Cl-,HS-,HCO-,OH-,O2-,S2-,SO42-,CO32-等)构成配位体,而碱金属阳离子则构成外配位体,不同的络合物可在各种地质-物理化学条件下出现。络合物比简单化合物的溶解度大许多倍,可以搬运大量成矿物质。进入络阴离子中的金属元素,可以具有与简单阳离子完全不同的化学特性,易于解释热液矿床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一些有关的成矿实验和化学热力学计算结果也支持金属矿物质主要呈络合物形式被搬运的观点,并且还提供了金属元素络合物稳定性的数据。络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主要取决子络阴离子离解能力的大小,络阴离子离解能力越强,则络阴离子越不稳定,因此,在溶液中出现的金属离子越多。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程度,可用络合物不稳定常数k'表示,如下列络合物分解的反应式:

[PbCl4]2-→Pb2++4Cl-

k'=[Pb][Cl]4/[PbCl4]

k'值越大,则络阴离子越不稳定;反之,则越稳定。在一定的热液体系中,由于各种元素络合物在热液中稳定性不同,因此络合物的稳定性大小也不同,随着热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络合物稳定性也将发生变化,这是导致矿床形成过程中不同元素分别析出,产生各种分带性的原因之一。

纯化水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纯化水系统风险评估报告质量风险管理编号:QR17-002 xx制药有限公司

1.目的 通过质量风险评估,确认目前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可以将纯化水系统产生的质量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围。 2. 围 适用于制剂车间纯化水系统。 3.职责 操作工:负责系统日常的运行,清洁、消毒。 设备科、固体车间:负责相关的检测及日常的管理。 质量部QC:负责进行相关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生产部:负责监督执行。 4. 容 4.1启动质量风险评估程序 4.1.1确定风险项目名称《纯化水系统质量风险评估》。

4.1.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4.1.2.1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生产部部长。 4.1.2.2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车间主任、维修工、电工、操作人员。 4.1.3存在的危险源。 4.1.3.1原水质量低含有大量泥砂,浑浊。 4.1.3.2英砂过滤器损坏。 4.1.3.3活性炭过滤器损坏。 4.1.3.4加阻垢剂系统:阻垢剂管路堵塞或泵损坏。 4.1.3.5保安过滤器:滤芯堵塞或泵损坏。 4.1.3.6一级水泵:向外渗漏;压力不稳。 4.1.3.7一级反渗透装置:向外渗漏;反渗透膜损坏;长期使用或长时间放置后染菌。 4.1.3.8加碱系统:碱管堵塞或泵损坏。 4.1.3.9二级水泵:向外渗漏;压力不稳。 4.1.3.10二级的渗透装置:反渗透膜损坏;长期使用或长时间放置后染菌。 4.1.3.11储水罐:臭氧消毒时阀门泄漏或未关。 4.1.3.12电导率仪:四台电导率仪精度不一致;电导率仪损坏或因其它原因未工作。 4.1.3.13流量计:浮子脱落。 4.1.3.14循环泵:电机损坏。 4.1.3.15紫外灯灭菌装置:灯管损坏。 4.1.3.16除菌过滤器:滤芯损坏或堵塞。 4.1.3.17喷啉装置:喷头不转。 4.1.3.18呼吸器:过滤网堵塞或破损。 4.1.3.19输水管路、阀门。向外漏水;消毒时向外泄漏臭氧。 4.1.3.20储水罐液位计:液位计失灵。

矿山风险评估报告

宁夏太中银铁路道碴有限公司中宁宽口井石料厂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2018年

目录 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依据 (1) 2、企业概况 (2) 2.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2) 2.2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一览表 (7) 2.3、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8) 2.4、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9)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9) 3.1、事故情景分析 (9) 3.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 (11) 3.3、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 (12) 4、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14) 4.1风险的定义 (14) 4.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标准 (14) 4.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15) 5、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5) 6.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7) 7.评估结论 (18)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公司可能存在的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风险大小,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1.2、编制原则 ⑴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⑵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 1.3、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16]65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等有关规定,按照我公司实际情况,对我公司熟料、水泥生产过程作业过程中危险源辨识进行分析、评定,查找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热液矿床各论(岩浆热液矿床)

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 第二节产于岩体内或附近围岩中的岩浆热液矿床 一、概述 1、概念:由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出的气水溶液,在侵入体内部及附近围岩的有利构造中,通过充填和交代的方式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热液矿床。 2、工业意义:岩浆热液矿床类型众多,包括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W、Sn、Mo、Cu、Pb、Zn、Hg、Sb、As)、贵金属(Au、Ag)和重晶石、萤石、硫、水晶、菱镁矿等非金属矿产,其中不乏大型、超大型矿床,价值巨大。 二、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概述 1、岩浆热液的产生与运移 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温压条件为600-300℃、8-4km),由于岩浆的演化,导致超临界流体的分离,当冷却至临界点之下就变成热液。当内压大于外压时,它们就从岩浆房分出。由于大量挥发份的存在,提高了金属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金属离子在溶液中主要呈硫化物、氧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等形式被搬运。 2、岩浆热液的早期成矿作用 在岩浆气液作用早期,由于F-、Cl-阴离子大量存在,溶液pH值低,多呈酸性、弱酸性。若围岩是非钙质岩石酸性岩浆岩或硅铝质岩石的情况下,当溶液分出后,未经长距离的搬运,即在酸性岩体的顶部或其上覆围岩中沉淀成矿。由于所在较深的环境下,降温缓慢,其它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也不显著,酸性溶液不易被中和,因而有利于高温矿物的沉淀;蚀变是长石水解为粗一中粒的石英和白云母—典型的云英岩化,伴随大量的W、Sn等矿物结晶、富集形成高温热液脉状矿床,即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矿床。 3、岩浆热液的中期成矿作用 即在中温(200~300℃)、中深(1~3km)的条件下,由于热液的温度降低,金属硫化物开始相对聚集,在向构造裂隙或减压部位运移过程中,特别是流经灰岩、泥灰岩和其它碳酸盐岩石时,溶液很快被中和,使原来酸性一弱酸性含矿溶液变为中性溶液,甚至呈弱硷性的,不能在酸性溶液中沉淀的硫化物开始沉淀;如矿液具有足够的温度和相当的活泼性,溶液和围岩则可发生交代作用,形成交代矿床。伴随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以及蛇纹石化,形成以硫化物、复硫盐类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它们虽然与侵人体关系较密切,但在空间上仍有一定距离。 4、晚期岩浆热液作用 热液温度在200~50℃,成矿压力小于1×107Pa(0-0.5km),含矿溶液多变成弱酸性为主,某些金属则以碳酸盐形式从热液中沉淀出来,形成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矿床。此外,还可形成滑石、纤维蛇纹石石棉等非金属矿床。 三、岩浆热液矿床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矿床特征 根据成矿温度和压力(深度),可将岩浆热液矿床分为三类: (1)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300-600℃,成矿压力2×107-108Pa(1-4.5km)(浅成高温矿床成矿深度小于1km),如石英脉型钨、锡矿床; (2)中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200-300℃,成矿压力1×107-5×108Pa(0.5-2.5km±),如自然金-多金属矿床、铅锌矿床、一些非金属矿床(石棉、水晶、萤石矿床)、放射性铀矿床等; (3)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50-200℃,成矿压力小于1×107Pa(0-0.5km),如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矿床。 (一)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矿床

XXX药厂纯化水系统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 XXX制药有限公司 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项目:纯化水系统风险评估 编号: 起草人: 年月日日年月 : 审核人

月日年: 批准人 目录教育资料. . 1.概述 2.目的 3.相关法规指南和参考文献 4.质量风险管理小组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5.风险识别 6.风险分析及评价标准 7.风险评估结果及控制 8.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9.风险评估报告审批

1.概述 我公司纯化水系统采用二级反渗透法制备。反渗透是依靠反渗透膜在比自然渗教育资料. . 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下,使水通过反渗透膜变成纯化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盐分的目的。使其制备的水质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制水工作流程图1.2 原水箱原水增压泵活性碳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 软水器一级RO系统中间水箱二级RO系统 纯化水箱紫外消毒纯水泵精密过滤器 用水点 2.目的为降低和控制车间纯化水系统相关的风险,建立有效的纯化水系统质量控制体系,2.1 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2.2为车间纯化水系统的验证确认活动提供风险分析参考。为车间纯化水系统日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风险分析参考。2.3 相关法规指南和参考文献 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3.1 年修订)(2010 3.2 2010版GMP实施指南 MS 09-033(《质量风险管理规程》3.3 )4.质量风险管理小组人员及其职责分工教育资料. .

教育资料. .

教育资料. . 6. 风险分析及评价标准 6.1风险分析 根据公司《质量风险管理规程》(MS 09-033),对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6.1.1按严重程度分类,测定风险的潜在后果,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患者健康及数据完整性的影响。 6.1.2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划分:根据所评估风险项目的复杂性知识或其他目标数据,可获得可能性的数值。

矿山风险评估报告

矿山风险评估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宁夏太中银铁路道碴有限公司中宁宽口井石料厂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2018年 目录 1.总则 (1) 、编制目的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2、企业概况 (2)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2) 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一览表 (7) 、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8) 、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8)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9)

、事故情景分析 (9)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 (10) 、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 (11) 4、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13) 风险的定义 (13)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标准 (1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14) 5、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5) 6.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6) 7.评估结论 (17)

1.总则 、编制目的 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公司可能存在的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风险大小,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编制原则 ⑴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⑵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16]65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等有关规定,按照我公司实际情况,对我公司熟料、水泥生产过程作业过程中危险源辨识进行分析、评定,查找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含矿热液的运移

含矿热液的运移 含矿热液运移原因分析以及热液运移通道的识别,对理解热液成矿过程和指导盲矿体的寻找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含矿热液运移的动力 热液流动的原因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重力驱动(gravity-driven ) 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当岩石的渗透率较高时,热液(特别是温度低的地表水和温度较低、深度较浅的地下水)可以在重力驱动下向深部渗流;也可以受地表地形的控制,从重力位能高处向重力位能低处流动。盆地流体的活动主要受重力驱动,而对一些形成深度浅的低温热液矿床(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克里德Pb-Zn-Au-Ag 脉状矿床)以及一些层控矿床在热液叠加改造阶段也会出现这类流动。 (2)压力梯度驱动(pressure-driven ) 在地下较深处,在温度梯度小而较封闭的裂隙系统中,由于压力差较大,可引起热液自深处向上运动,这是由于深处封闭系统承受的压力相当于静岩压力(约为260atm/km ),深处所承受的压力大于浅部。沉积盆地中压实作用引起的流体运移也属于这种情况。 构造运动或水压破裂形成时,裂隙系统内会瞬时形成压力极低状态,围岩孔隙中承受静岩压力的流体会向裂隙集中,这种流动也是压力差驱使的。流体运移与断裂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Sibson (1988)提出了2种模式:①泵吸模式(suction pump )是指在地壳浅部的脆性构造活动域,一般指地壳5km 以上的区域,断裂活动时会在断裂中产生瞬间的极低压力,从而把断裂周围的热液吸入其中,其原理类似水泵的工作原理,此时断裂活动是主动因素,而热液流体在断裂带中的活动是被动的;②断层阀模式(fault valve )是指在5~16km 的地壳范围内,构造变形表现为韧脆性或脆韧性特点。此时,当断裂带中的流体压力不断积累到一定的阀值时,流体的高压力会引发破裂作用,流体的活动相对于断裂构造来说是主动的。 (3)热力驱动(thermally driven ) 在有岩浆侵入体或其他异常热源存在的条件下,出现了异常的温度梯度并有较高的孔隙度时,将形成对流的热液系 统;在近代活火山活动区地热 系统的温度分布和热液循环特征已被详细研究,如新西兰的 Wairakei 、意大利的Larderello 、 美国的Geysers 以及洋中脊地区。在Wairakei 地热区,等温线的分布呈蘑菇型,热流的流 速、流向和流量可用一个筒状模型来代表(图5-2)。在洋中脊或海底火山活动 图5-2 Wairakei 地热区的温度分布 (转引自任启江等,1993)

矿床学复习资料 - 7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概述 一、概念: 热液矿床:指在地壳中各种成因的矿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或围岩中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 二、特点: 1、矿床产于早先形成的岩石(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或矿化体中,属后生矿床; 2、矿床或矿体具明显的分带性即带状分布. 如水口山铅锌矿床自下而上为Py-Sph-Gal; 3、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似层状等。与围岩产状多不一致(似层状矿体可与围岩产状一致)。 矿体形状与构造和成矿方式有关,充填矿床的矿体多为脉状、似层状;交代矿床的矿体多为不规则状、凸镜状。 4、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多呈脉状、网脉状、对称带状、角砾状、条带状、晶洞状、皮壳状、浸染状和块状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晶粒结构,由交代作用形成的浸蚀结构、残余结构、骸晶结构、假象结构等。 5、矿石组份: 物质组成复杂,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氧化物及含氧盐等为主,非金属矿物有碳酸盐、硫酸盐、含水硅酸盐、石英等。 多数热液矿床尤其是脉状矿床的矿石物质组份与围岩是基本物质组份有明显的差异。 不同温度形成的的热液矿床具有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常伴生有益组份可综合利用. 6、具有明显的围岩蚀变,不同温度形成的的热液矿床具有不同类型的围岩蚀变。成矿温度较低 (一般多<400oC) 7、成矿作用方式以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为主,常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 三、研究意义: 1、重要的工业价值 热液矿床中包括大部分有色金属(W、Sn、Mo、Bi、Cu、Pb、Zn、Hg、As、Sb…)、一些具科学研究意义的稀有、稀土元素矿产(Li、Be、Ga、Ge、In、Cd…)、及放射性元素(U)等;非金属矿产如硫、石棉、重晶石、萤石、水晶、菱镁矿等。 2、理论上 对于研究成矿流体及其演化有重要意义。 四、矿床分类: 1、按成矿作用: A、岩浆气液交代矿床 a、钠长石型 b、云英岩型 c、蛇纹石型 B、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2、按热液来源分类: 成因类型: a、岩浆热液矿床 b、地下水热液矿床 c、海水热液矿床 d、变质热液矿床

XXX药厂纯化水系统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XXX制药有限公司 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项目:纯化水系统风险评估 编号: 起草人: 年月日 审核人: 年月日 批准人: 年月日目录 1. 概述 2. 目的 3. 相关法规指南和参考文献 4. 质量风险管理小组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5. 风险识别 6. 风险分析及评价标准 7. 风险评估结果及控制 8. 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9.风险评估报告审批

1. 概述 我公司纯化水系统采用二级反渗透法制备。反渗透是依靠反渗透膜在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下,使水通过反渗透膜变成纯化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盐分的目的。使其制备的水质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1.1系统基本情况 项目技术参数 工作压力10-17bar 进预处理 2-4bar 原水压力 进R.O设备 1.4-3.4bar 一级系统工作压力10-17bar 二级系统工作压力10-17bar 1.2 制水工作流程图 活性碳过滤器 多介质过滤器 原水增压泵 原水箱

二级RO系统中间水箱 一级RO系统软水器 精密过滤器纯水泵 纯化水箱 紫外消毒 用水点

2.目的 2.1为降低和控制车间纯化水系统相关的风险,建立有效的纯化水系统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2.2为车间纯化水系统的验证确认活动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2.3为车间纯化水系统日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3. 相关法规指南和参考文献 3.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3.2 2010版GMP实施指南 3.3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MS 09-033) 4.质量风险管理小组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热液矿床常见围岩蚀变解读

常见围岩蚀变 热液蚀变:在热液成矿作用下,近矿围岩与热液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旧物质被新物质所替代的交代作用。围岩蚀变可产生在矿石沉淀之前、同时或之后,其结果使得围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等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面目全非。决定蚀变围岩的类型和蚀变作用强度的因素有:①围岩的性质,包括围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粒度、物理状态(如是否受力破碎)、渗透性等;②热液的性质,包括热液的化学成分、浓度、pH、Eh、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它们在热液作用过程中的变化。 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与矿化种类的关系 一.矽卡岩化 夕卡岩主要是由石榴子石(钙铝石榴子石-铁铝石榴子石)、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及其他一些钙、铁、镁的铝硅酸盐矿物所组成的岩石。它主要产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在中等深度条件下,经气水热液的高温交代作用形成的。 在矽卡岩中常有一些含挥发份的矿物,如方柱石、萤石、斧石、电气石等,以及如绿泥石、石英及钙、铁、镁的碳酸盐等热液矿物,金属矿物则以磁铁矿、白钨矿、锡石、黄铁矿及铜、铅、锌的硫化物等为主。与夕卡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钨、锡、钼、铁、铜、铅-锌等。 (1)矿物组成 矽卡岩矿物主要有钙、铁、镁的硅酸盐矿物。从矿物族来看,主要有石榴子

石族、辉石族、硅灰石族和蔷薇灰石族等。而这些矿物中,石榴子石和辉石最为常见和重要,它们常可以单独组成矽卡岩,其中以石榴子石矽卡岩最为常见,其次是透辉石矽卡岩,钙铁辉石矽卡岩以及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等。在矽卡岩中常见一些含挥发分的矿物,如方柱石、萤石、斧石、电气石等。此外,还常发育典型的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如绿泥石,石英,萤石,含钙铁镁的碳酸盐类矿物,以及硫酸盐矿物(如硬石膏)等。 由于矽卡岩矿床是在成矿流体对碳酸盐围岩交代蚀变的,因此许多金属的氧化物,含氧盐和硫化物也包括在其中,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镜铁矿、白钨矿、锡石、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 (2)简单矽卡岩矿物成分较为简单,主要为无水的岛状和单链状硅酸盐,他们常组成矽卡岩的主体,为主要的特征矿物岩。 石榴子石矽卡岩:矿物成分是钙铝石榴子石Ca3Al2 (SiO4) 3和钙铁石榴子石Ca3Fe2 (SiO4)3的类质同像系列组成的。一般来说,内矽卡岩对为钙铝石榴子石,外矽卡岩多为钙铁石榴子石。多数是半自形粒状,环带状结构。在成矿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矽卡岩常呈大小不同的不规则脉状交代体。 透辉石和钙铁辉石矽卡岩:单独的透辉石矽卡岩较为常见,特别当围岩是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时,更为常见。颜色多为浅绿,深绿,褐绿色居多,柱粒状结构。而单独由钙铁辉石矽卡岩组成的矽卡岩较少见,但也有存在。 硅灰石矽卡岩:通常为白色,有时呈丝绢状光泽,分布范围一般比较小,局部地方出现。 符山石矽卡岩:符山石是含水的岛状硅酸盐Ca10 (Mg,Fe)2Al4 (Si2O7)[SiO4]5(OH,F)4为晚期矽卡岩。在与钨锡矿有关的改造型花岗岩接触带中常出现符山石。符山石矽卡岩常在中泥盆世泥灰岩中发育,为黄绿,褐绿以及灰绿色,呈放射状,柱状集合体。 黑柱石矽卡岩:主要产与铁,铜等矿床有关的矽卡岩中,其有关的围岩主要为火山沉积岩系,在纯的碳酸盐岩中不易发育。黑柱石 CaFe22+Fe3+ [Si2O7]O[OH] 。 (3)复杂矽卡岩 1.矽卡岩时期:在超临界的气化-高温热液条件下进行,主要特征是形成各

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是指形成温度低于200℃的各种热液矿床,形成深度大多在2km至地表范围内。矿体主要受各种断裂系统、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等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复杂多样,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各种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等。由交代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囊状、似层状和层状浸染体等。 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明矾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 矿石常由一系列的低温矿物组成,金属矿物有辰砂、辉锑矿、雌黄,雄黄、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冰长石、萤石、重晶石、明矾石、高岭石、沸石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等。 矿石结构一般具细粒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脉状、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皮壳状、梳状、环状及晶洞构造等。 据研究,低温热液矿床的热液来源比较复杂,不完全是与岩浆活动有关。近年来对碳、氢、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携带成矿物质的热液主要来自循环的大气水热液。 低温热液矿床主要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以及似层状汞、锑矿床等四大类。 一、(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epithermal deposits)最初由林格伦(1933)将其定义为形成深度小于1km 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类矿床。但现在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主要特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km,个别情况下可达2km。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银(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拉张构造动力学背景条件下,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形成的挤压背景条件存在显著区别。 该类矿床工业意义很大,包含许多世界级的超大型金银矿床,并伴生有较多的铜、铅、锌等金属。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分类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在找矿和矿床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类矿床。对这类矿床的称谓较多,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文献中称其为火山岩型或火山热液型金矿,但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后来国际上把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称为热泉型金矿,这种叫法一度很流行,目前虽然仍有人使用,但已经不很普遍。直到Heald等(1987)划分出了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两种类型,在国内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Hendenquist(1994)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流体的特点也将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成两个亚类:一类是高硫化型(high sulphidation,简称HS),相当于 Heald等(1987)划分的明矾石-高岭石型,由酸性、氧化的热流体形成(高硫化作用);另一类为低硫化型(low sulphidation,简称LS),相当于上述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低硫化作用)形成。虽然Heald等的分类曾在矿床学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际上已经更多是应用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这类术语。鉴于此,为便于国际对比,本教材采用Hendenquist的分类,其主要特征见表6-3。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审批稿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案例示范: ××煤矿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目录

××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煤矿生产能力600万吨/年,采用平硐开拓,布置主平硐、副平硐、进风斜井、回风斜井四条井筒;主采2号煤层,平均厚度米;井下布置2个综采工作面,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顶板:2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基本顶为细粒砂岩,中等稳定。 2.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t,绝对瓦斯涌出量min,采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t,绝对瓦斯涌出量min,掘进绝对瓦斯涌出量为min,属高瓦斯矿井。 3.煤尘:2号煤挥发分%,煤尘具有爆炸性。 4.自然发火:2号煤层不易自燃,自然发火期大于12个月。 5.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37m3/h,最大涌水量56m3/h。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冲击地压:2号煤层顶底板均为有弱冲击倾向性岩层,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7.运输提升: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 … …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及下一年度采掘范围。根据矿井五年生产接续规划,下一年度矿井采掘作业集中在三采区、四采区两个采区,各采区分别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总产量600万吨,进尺7300米,采掘范围具体为: 综采一队回采三采区2303工作面,采完接2304工作面。 综采二队回采四采区2401工作面,采完接2402工作面。 综采活动范围为:2303、2304、2401、2402工作面回采。 综掘活动范围为:2304、2305、2402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 … …。 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年××月××日,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名单详见签字表)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风险辨识评估知识培训。 ×至×日各小组分头收集资料,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日安检科对辨识评估报告、清单和管控措施进行汇总整理;×日,矿长组织会审。 一、风险辨识

各类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各类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1.造山型—变质热液成矿系统 包裹体主要为3中类型:(1)富CO2包裹体,(2)含CO2水溶液包裹体和(3)水溶液包裹体。其中(1)富CO2包裹体包括纯CO2包裹体和CO2体积在50%以上的CO2-H2O包裹体,后者可有两相(LCo2+LH2O)或三相(所谓的双眼皮);(2)含CO2包裹体:CO2含量小于30%的包裹体,可有两相和三相,见于成矿早阶段和中阶段,晚阶段不发育;(3)水溶液包裹体:即单相或两相的水溶液,多称为NaCl-H2O包裹体。 温度200-500℃,盐度通常低于10%。低盐度富CO2的流体包裹体是造山型矿床或变质热液矿床区别于其他类型矿床的重要标志。 2.浆控高温热液型—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夕卡岩型和铁氧化物型(IOCG型)。 包裹体类型:(1)CO2-H2O型包裹体,两相或三相,温度大于300℃。(2)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晚阶段普遍发育,均一温度基本低于250°。(3)含多类子晶包裹体(4)含盐类子晶包裹体,盐类子矿物多为钠盐,流体相可为富/含CO2,但多为水溶液,均一温度250-500,盐度23%-50%,含子晶的富/含CO2包裹体为浆控高温热液型矿床所特有。 3.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 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偶尔可见含子晶的水溶液包裹体,缺乏H2O-CO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温度100-280,盐度低于10% 4.微细粒浸染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即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床。已发现的包裹体类型(1)水溶液包裹体,为富气相,富液相和纯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低于250,盐度一般小于10%。(2)石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不超过250。(3)富/含CO2包裹体。盐度低于8%,温度在200以上,最高达350或更高,捕获压力达200MPa或更高。发育此类包裹体的一般视为卡林型和造山型的过渡类型。 总之,徽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流体系统为低温、浅成的水溶渡,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低于300,估算包裹体捕获压力一般低于60MPa。 5.热水沉积型—水底喷出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即VMS和SEDEX型。该类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温度集中在100-350,盐度多变化与3.5-15%,当水深小于1.5km时,常有沸腾现象。另外含NaCl子晶的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极罕见。 参考文献:陈衍景,2007,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岩石学报,23(9)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

第21卷第1期2007年2月 资源环境与工程 Res ources Envir on ment&Engineering Vol121,No.1 Feb.,2007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鄢云飞1,谭 俊1,李闫华1,阮诗昆2 (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上杭 364200)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现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已经成为当前金矿地质研究的热点,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的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可划分为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往往密切共生,它们可能是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理论上,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条件比较优越,找矿前景广阔。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11(2007)01-0007-05 0 引言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金(银)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10个超大型金矿中,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就占一半,且在20世纪90年代仍不断有所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现超过20个储量>100t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最具价值的金矿床类型之一。近些年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国际矿床地质大会、国际矿床学会议等发表的论文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它亦成为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概念的沿革 “浅成低温热液”这一术语可追溯至1922年,美国学者W?L indgren在对热液矿床按其形成的温度和深度进行分类研究时首次提出“ep ither mal”一词,在其1933年给出的定义中用来规范流体的来源、成矿深度和成矿温度等。“ep ither mal”一词的原意即具有浅成热液和低温热液的双重涵义,即地壳深部热液上升到浅部(<1.5k m),在较低温度(5O℃~200℃)和压力条件下形成的矿床,矿床形成的温度与其形成深度一般为正消长关系。中国的一些地质学家曾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称之为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床等,强调的是火山—岩浆本身的热液系统,同时也注重成矿地质环境的低温、浅成等特点[1-6]。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许多热液矿床的形成温度并不总是与其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因而又有不少学者对L indgren的定义进行了修改。随着在陆相火山岩区一大批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的发现,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人们认识到形成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热液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岩浆热液来源,还包括了火山岩地区的地热(热泉)系统以及大量的大气降水等的加入,成矿的温度上限也很快被提高到至少300℃左右[7-10]。目前来说,虽然有关“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定义缺少许多金属矿床分类中常见的特定性,但优点是这一术语精简地概括并确证了上世纪末发现的(主要是环太平洋地区)众多该型金矿的成矿环境(地壳浅部,低—中温条件)和成矿作用。因此,虽然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浅成低温热液”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L indgren提出的“ep ither mal”已经有较大不同,但人们仍然乐于接受和使用这一术语。 2 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分布及类型划分从世界范围以及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地域分布及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该型金矿主要集中产在3个巨型的成矿域,即:环太平洋成矿域;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古亚洲(中亚—蒙古)成矿域[11]。考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的这些成矿域,我们发现这些地区均处于火山—岛弧环境或古大陆边缘环境。通过对这些地区产出的金矿床(体)的分析,发现此类矿床(体)几乎毫无例外地受到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控制,尤其是受古火山口或破火山机构的控制,流体及古地热活动比较活跃,区域断裂在引导热 收稿日期:2006-09-13;改回日期:2006-11-08 作者简介:鄢云飞(197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E-mail:home.xf@https://www.360docs.net/doc/0012173300.html,

矿山风险评估报告记录

矿山风险评估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宁夏太中银铁路道碴有限公司中宁宽口井石料厂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2018年 目录 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依据 (1) 2、企业概况 (2) 2.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2) 2.2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一览表 (8) 2.3、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9) 2.4、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9)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10)

3.1、事故情景分析 (10) 3.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 (11) 3.3、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 (13) 4、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14) 4.1风险的定义 (15) 4.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标准 (15) 4.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16) 5、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6) 6.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8) 7.评估结论 (19)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公司可能存在的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风险大小,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1.2、编制原则 ⑴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⑵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 1.3、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16]65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等有关规定,按照我公司实际情况,对我公司熟料、水泥生产过程作业过程中危险源辨识进行分析、评定,查找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常见典型矿床特征及成因背景

VMS矿床特征及成因 ①定义:指存在于海相火山岩系中,通过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主要由块状黄铁矿和贱金属的硫化物组成的矿床。 ②地质背景:分布范围很广,不同的VMS型矿床有着不同的有利构造位置。 ③成矿时间:时控性也比较明显,其成矿主要时代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新生代。 ④容矿岩石:不同类型的海相火山岩中均可以产出VMS型矿床,如富钠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或称细碧角斑岩系列产出含铜、铅、锌的和含铜的矿床;正常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系列中产铅、锌、铜的矿床;镁铁质火山岩的蛇绿岩中产的铜矿床。 ⑤形态与产状:似层状、透镜状。 ⑥围岩蚀变:VMS型矿床围岩蚀变发育,尤其是下盘绿泥-绿帘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显著。 ⑦主要矿物:矿物组合较简单,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和少量的毒砂,偶尔可见金、银。 ⑧矿床规模:一般规模较小,品味较低。 ⑨矿物组构:块状、密集条带状 ⑩成矿温度:温度较低,50-140℃。 SEDEX矿床特征及成因 ①定义:通过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主要呈整合的层状赋存于正常的沉积岩系中的,已发育条带状和纹层状的富硫化物矿石为特征的一类矿床。 ②地质背景:多产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或克拉通内部裂陷盆地边缘。 ③成矿时间:具有较强的时控性,成矿年代集中在元古代及古生代早期、中期。 ④容矿岩石:含矿岩系多为海相的、远洋或半远洋深水静水环境还原条件下沉积的黑色页岩、细碎屑岩、碳酸盐岩。 ⑤形态与产状:常具有“上层下脉”的结构特点,具体形状取决于距热液通道口的远近和海底地形,以层状、似层状为主。 ⑥围岩蚀变:围岩具有不同程度的蚀变,不对称蚀变。主要为硅化、硅铁碳酸盐化。 ⑦主要矿物:矿物组合较简单,主要为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 ⑧矿物组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组构特征。主要为条带状构造。 ⑨矿床规模:一般规模巨大,品味较高。 ⑩成矿温度:140-280℃。 MVT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 ①定义:指产于碳酸盐中的,受地层层位控制并具有显著的后生特征的,以铅锌为主要矿物的一类矿床,因密西西比河流域汇水盆地发育该类型矿床而得名 ②地质背景:一般形成于稳定的克拉通边缘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中,构造环境常是大型盆地的边缘或盆地间的隆起带的边部。控矿构造主要为张性断裂带及破碎带 ③成矿时间: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晚期 ④容矿岩石:矿床的形成于演讲活动无明显的成因关系,主要受一定的层位控制,产于生物礁岩溶溶洞、岩溶角砾岩、不整合面及断裂带中,含矿主要为碳酸盐岩,少量为硅质岩、泥岩粉砂岩 ⑤形态与产状:矿体取决于溶洞、中间破碎带等空间形态,主要形态为层状、桶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 ⑥围岩蚀变:典型的后生矿床,围岩蚀变较弱,白云石化、硅化 ⑦主要矿物:矿物是硫化物在溶洞、晶洞、角砾碎屑间充填而成,物质成分简单,主要为闪

纯化水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项目: 纯化水系统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Report 纯化水系统一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

目录 *************公司 (1) 1.简介 (4) 2.说明 (4) 3.参考文献 (5) 4.变更记录 (5) 5.预处理模块流程图 (6) 6.预处理模块评估 (7) 7.纯化水制备模块流程图 (13) 8.纯化水制备模块评估 (14) 9.纯化水分配系统流程图 (21) 10.纯化水分配系统模块评估 (22)

1.简介 本报告是针对制剂水站纯化水系统潜在风险的评估,并为之后进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及PQ提供依据。 过程包括:预处理模块、纯化水制备模块、纯化水分配模块。相关设备的性能确认。 为了及时发现可能的潜在风险以及针对该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的有效工具。 目的: ?发现潜在的风险以及判断导致该风险的原因以及该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 ?分别从严重性、发生频率以及可检测度分析该风险导致的失败机理, ?确定降低该潜在风险的责任人, ?为未来提供回顾依据。 使用该工具的好处如下: ?减少不合格品 (例如增加不合格品的可侦测度); ?增强对工艺的理解; ?提高产水量或减少损耗; ?增强客户满意度; ?降低产品风险; ?履行质量和安全承诺。 这一特定的风险分析是为获得和报告在后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 目标的途径定义如下: 2.说明 此报告是根据纯化水系统当前流程经验风险的推测而编写的最初版本,随着对工艺的优化及理解的加深可作相应修改

3.参考文献 4.变更记录

某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1) 第二节调查评估方法、依据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2) 第三节评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5) 第二章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7) 第一节建设项目概况 (7) 第二节建设项目分布范围 (8) 第三节建设项目保护等级 (8) 第三章调查评估区地质特征 (11) 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11) 第二节主要地质特征 (11) 第三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壳稳定性及地震特征 (21) 第四章建设项目与矿产资源关系 (29) 第一节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29) 第二节矿产地与拟建工程项目关系分析 (37) 第三节探矿权分布状况与勘查工作进展 (43) 第五章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45) 第一节绩溪县徽厦河塝岱石灰岩矿压覆资源储量估算 (45) 第二节绩溪县宏环砂石矿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7) 第三节安徽省歙县伏川蛇纹岩矿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9) 第四节安徽省歙县伏川玄武(细碧)岩石料矿压覆资源储量估算 (58)

第五节工程各方案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比较 (61) 第六章建设项目压矿经济价值评估 (66) 第一节资源形势分析 (66) 第二节建设条件分析 (66) 第三节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66) 第四节经济价值评估结果 (66) 第五节工程各方案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经济价值比较 (72) 第六节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 (74) 第七章结论 (75) 第一节主要工作成果 (75) 第二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76)

附图: 绩溪—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工程矿产资源分布图 附表: 附表一安徽省绩溪—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工程沿线两侧各2km 范围矿产资源分布一览表 附表二安徽省绩溪—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工程沿线两侧各2km 范围矿山分布一览表 附表三安徽省绩溪—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工程两侧各2公里沿线探矿权分布一览表 附件: 附件1 安徽省绩溪—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中心线逐桩坐标表附件2 安徽省绩溪—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沿线各县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关于矿产资源分布证明 附件3 委托书 附件4 承担单位资质证书 附件5 承诺书 附件6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关于绩溪高速公路占压伏川蛇纹岩矿普查区的说明》皖路院[2006]69号 附件7 《绩溪至黄山高速公路佛岭隧道压矿安全性论证会专家组意见》

关于某压覆重要矿床(矿产资源)的评估报告、初审意见、佐证材料

关于××××压覆重要矿床(矿产资源)的评估报告 第一章概况 一、建设项目概况 简要说明项目由来、主管机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设项目批准(备案)机关及文号,拟建地点,拟用地范围、面积、坐标,拟投资规模。 二、目的任务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概况 位置、交通,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 四、建设项目用地及周边地区以往地质工作 简述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单位名称、工作时限、提交的地质成果、评审备案(审批、认定)情况及储量类型与数量;建设用地压覆区内矿区(产地)情况。 五、建设项目用地及周边地区矿业权设置情况 勘查、开采单位名称、矿种、范围及拐点坐标、法人、生产规模、探矿权、采矿权证号、有效期等情况;建设用地压覆区内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情况。 六、本次调查情况简述 (一)调查工作起止时间、工作范围及投入的主要工作量。 (二)调查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储量报告)。 (三)调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主要包括地质测量工作方法、精度;地质编录、取样方法、化验及其质量等)。 (四)调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必然性论证 一、建设项目必要性论证 二、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不可避免性论证 (一)项目选址方案对比分析及现选址方案最优化论证。 (二)项目设计方案对比分析及现设计方案最优化论证。 三、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压覆重要资源储量估算 一、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及其依据 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三、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确定的依据、方法,计算公式,压覆区边界拐点坐标、标高及面积 四、矿体圈定及块段划分原则 五、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按矿体(层)、矿区、探矿权、采矿权人估算被压覆的资源储量(含表格)。 七、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一)本次结果与所依据的储量报告估算结果对比分析(储量类型、数量变化及其原因)。 (二)本次估算结果与对应储量表中资源储量数据对比分析(储量类型、数量变化及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